栏目导航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第030集

1970-01-01 08:00:00 字体大小:
点击进入视频 点击进入mp3 用安卓下载播放mp3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十集)  2012/11/2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0-003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一百九十八页倒数第三行,最后一句看起:
  「又今弥陀既已证乎究竟第一义谛,故一称嘉名,万德齐彰。弥陀万德慧日,既已俱体齐彰,众生黑暗罪瑕,自然当念消乎尘劫。罪性本空,虚而不实者既销,则称名功德,福等虚空者自生」,我们看到此地。这一段是接著《大经》所说的,佛是究竟第一义谛,纯真无妄。所以在此地接著又告诉我们,这些话都是《圆中钞》里面所讲的。弥陀是已经证得究竟果位,这个地方称为第一义谛,圆满的证得《华严经》上所说的妙觉如来。是真实的无上正等正觉,上面再没有了,这是最高峰了。故一称嘉名,嘉名就是阿弥陀佛的名号。所以,念佛的功德确实知道的人很少,念佛的人很多,不晓得功德有多大。那他念有没有功德?有,功德不大,功德的大小与他念佛的心成正比例。换句话说,心愈清净、愈真诚,功德愈大;心里头带著杂念、妄想,或者带著有怀疑,功德就小,就不大。如果是最极的诚敬心、恭敬心,坚定的信心,恳切求愿往生的心,那个功德就不可思议。这个也是佛所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念佛也不能再例外,你用的是什么心,你得的是什么功德,得多大功德,这个不可以不知道的。
  世间人真可怜!现在还在迷惑颠倒,不断在继续造作,这真可怕。我们很幸运,值得自己庆幸,每天念佛、读经,道理一天比一天长进,愈来愈清楚,愈来愈明白。跟这些迷惑颠倒人对比,我们多么庆幸。我们走的成佛之道,这些六道里头的阴影,我们完全摆脱了,我们认识,看得清楚。就在面前,我们绝不动心、绝不起念,不去沾染它,守住自己的本分。
  这一生,这个世间全是假的,再大的名望、再多的财富都是假的,只给你添麻烦,不会给你添好处。如果真的有好处,释迦牟尼佛为什么不要?王位不要,富裕的荣华生活不要,去做苦行僧,为什么?高!苦行僧的福慧,那些大富大贵人不能比。苦行僧是节节往上升,菩萨五十一个阶级,一直向上;看看世间人,看看这些例子,都往下走。真明瞭了,肯干这个傻事吗?这个我们要感谢经典,感谢世尊出世,为我们把事实真相讲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感谢历代祖师代代相传,我们才有机会遇到,才有机会学习,才能在这一生远离轮迴,不干这个事情。你们干这个事情的时候,干得很热闹,干得很欢喜,我们也点头,没错,迷的人他不干这干什么?他应该干的,所以一点不稀奇。觉悟的人绝不干这个事情。
  寿命很短促,一百年是一弹指。什么叫成就?摆脱轮迴是一个小成就,生到极乐世界是圆满的大成就。纵然做弘法利生的事情,不能忘记求生净土,否则的话,你干的这些全变成世间的福报。世间福报,来世就是人天果报,做国王、做总统,拥有亿万财富,不就这个吗?让你享一辈子福,把你所种的福报享尽,你造的罪业就现前了。这佛经上讲的「三世怨」,第三世的时候你就堕落了,那就苦不堪言了。这种三世怨的表演就在我们眼前,问题你有没有看见,你看见了,你有高度的警觉性,你没有看见,肯定你迷在其中。
  所以名号功德真正不可思议,念这一声佛号,万德齐彰,这只有真正懂得的人知道,不懂的人给他讲他也不相信。世间好话,第一等的好话,无与伦比的好话,就是唱这一句佛名,能消一切业障。乾隆年间,灌顶法师在《观无量寿佛经直指》,那是他的注解,他自己注的,经题叫《直指》。里面说了一句话,凡夫造五逆十恶极重之罪,什么方法都不能够解决,所有一切忏法,效力都失掉了,这罪业多重!最后还有一个方法,执持名号可以帮他消罪业。最后还有这一法,没人知道,方法就在眼前,当面错过。还有平常念佛的,到急难的时候恐怕这句佛号靠不住,还去寻求其他的方法,全错了!念佛的人为什么会有灾难?不外乎两种原因:一种是自己造的罪业太重了,不是几句佛号能消得了的;第二种,对于这个方法怀疑,认为这一句名号太简单了,哪有那么容易!要去查经,要去找论,要去找咒语,许许多多的方法来帮助他,把自己搞乱了,效果不彰。所以要细心冷静观察,毛病出在哪里。
  「弥陀万德慧日」,这是比喻,「既已俱体齐彰」,彰显在什么地方?这部经从头到尾所讲的,就是弥陀万德齐彰。释迦牟尼佛代表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如来赞叹弥陀,无量劫诚信的功德,学习的功德,修行的功德,悲愿度众生的功德。遇到世间自在王佛,捨弃王位,出家修行,五劫的参学总结的大愿。四十八愿是他五劫参学的总报告,他那个五劫学了些什么?就这四十八条。我们看的这四十八条是纲目,细说,细说就是全部经典。这个经典说得不详细,最详细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名号是一切功德的总纲,一句名号,弥陀无量劫所修的功德都在一句名号当中。念这一句名号,就念他圆满的功德,这还得了吗?
  所以「众生黑暗罪瑕,自然当念消乎尘劫」,不但现前灾难消了,尘点劫之前一直到现在,所造的一切罪业都能消除。为什么?底下给你讲理,「罪性本空,虚而不实者既销」。《金刚经》上佛告诉我们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罪之体、罪之相、罪之作用都是虚而不实,你心里头有,它就起作用;心里头没有,它就没有了。现在的心,现在心是阿弥陀佛,没有一个妄念,没有一个杂念,所以你的业障全消了。业障是什么?业障就是杂念,业障就是妄想,只要你有起心动念,那就是业障,分别、执著是严重的业障。念佛人决定不能被境界所转,所有境界都是魔境,不被它所转,都是佛境界。所以,无佛亦无魔,佛跟魔的出现是我们觉跟迷,我们的迷心就现魔,我们觉悟的心就现佛。讲真的,无佛亦无魔,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所以,「称名功德,福等虚空者自生」,念阿弥陀佛的福报跟虚空法界一样大。
  我们就知道,你看看锅漏匠的样子,不知道念佛之前什么环境,过的什么日子?天下第一等可怜人,跟乞丐差不多,起心动念怨天尤人。学佛之后,老师教他念一句阿弥陀佛,不许中断,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念,不分昼夜。他的善根是什么?善根是听话、真干。他自己也没有想到,干了三年,功德圆满了。什么圆满?无量劫之前的罪业消乾净了,就这么一句佛号,不消而消;无边的福慧,不修自然圆满。谛闲老和尚晓得,自己没修,把这个祕诀传给他了,他真干,三年果然效果出现了。老和尚对他的赞叹,这赞叹的两句话不得了:「天下弘宗演教的大善知识比不上你,名山宝刹的方丈住持也比不上你」,名山宝刹方丈住持是讲福报,弘宗演教的大善知识是讲智慧。一句阿弥陀佛念了三年,这么大的收穫!连谛闲老法师都自叹不如,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虚而不实者既销,称名的功德,福等虚空者自生,智慧、福报自然生起来。这个福报跟阿弥陀佛一样,因为你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自性功德、自性智慧。所以这个现前没有一样不圆满。
  下面几句,是黄念老的给我们做的总结。「据上钞义」,上面是《弥陀经疏钞》说的,莲池大师所讲的,据上面莲池大师所说的意思,「一称名号,功德尚然」。念这一句名号,什么也不知道,锅漏匠是最好的例子,谛闲法师没给他讲解。实在什么?讲解他也听不懂,就教他老实念。他的长处,人所不及之处,就是真干,你叫我念,我就一句名号念到底。生起真诚的信心,恭敬的信心,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他做到了。「一称名号,功德尚然,况本经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个方法比那个一句佛号就更殊胜了。这一句佛号里面,菩提心就讲得很清楚,锅漏匠不知道。锅漏匠只是真信、真愿,就是他所得到的是信、愿、持名,就这四个字成就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那功德一定超过他,这里头戒定慧三学具足。锅漏匠那个也具足,他是暗中具足,表面上看不到,叫暗合道妙。你只真干,到成功了是一样的。
  第六段,「持名即是甚深般若」。甚深般若,《般若心经》上所说的,观自在菩萨修的是甚深般若,我们看到很羡慕。甚深般若怎么修?这一句名号就是。我们看念老的注解,「又持名即是甚深般若,念得纯熟,万缘齐放,能所顿空,即是无住。于此之时,一句佛号,朗然明白,相续不断,即是生心」。甚深般若就是无住生心,《金刚经》上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大师听讲般若,听到这一句,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就毕业了。所以五祖后头不讲了,他在这一句之下证得究竟圆满。怎么证得的?彻底放下了。在这一句里头放下了分别、妄想、执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统放下,放下就成佛了。放下,世出世间一切法自然通达明瞭,自己无始劫以来的业障习气它就断掉了。这是自性光明出现,明现暗就消失,就没有了,一念之间。能大师为我们示现,凡夫成佛就在一念,这我们相信了,他做出来给我们看,有凭有据。
  这念佛的法门要念得纯熟,纯熟的样子是什么?万缘齐放,这就纯熟。我们能够相信锅漏匠的念佛念得纯熟,他用了三年的工夫,念到心无二念。一心就是佛号,什么境界都不能转,一切顺境、逆境随它去,我就这一句佛号。救度苦难众生我有这个大慈悲心,今天我没有能力,我也没有福报,我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智慧、福报、能力统统恢复了,我再来干不迟。现在要干,干得不好就干到地狱去了,一念迷了的时候自己不晓得,丝毫都错不得,一心求净土这对了。慈悲心重,要度苦难众生,这是要靠佛力加持。佛力加持什么人?加持真正发心的人,虽然是凡夫,佛也能帮得上忙。真正发心就是没有丝毫私心,有一丝毫的私心,那就是毒素,那是三毒的根,这个东西一膨胀就完了,都变成罪业了。这些事情不能不知道。
  李老师过去教学,常常用个比喻说,我们眼睛表智慧,能观察,眼睛里放一粒尘沙,你就受不了了,会让你瞎眼。这个尘沙代表什么?染污,代表不善。换个善的,放个金刚鑽行不行?也不行,还一样要瞎眼睛。这就是说,善与不善统统放下,你的心才真正清净。慈悲不能没有,有慈悲没有智慧很危险。古人有句话说,「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这什么原因?有慈悲心没有智慧。没有能力辨别邪正,也没有能力辨别真妄,是非善恶都没有能力辨别,以为都是善的,都是好的,这就是缺少智慧。
  这个人样样都好,品德也好,做人也谦虚,也有学问,也有智慧,但他有一桩事情有问题,不孝顺父母,这就完了。找不到缺点,往根,根没有,没有根,他干的那些好事全是名闻利养。连父母都不顾了,他还会顾别人?哪有这种道理!所以中国从汉武帝一直到满清,国家培养人才第一个条件是什么?孝!忠臣出于孝子之门,历代帝王都知道。只要不孝父母、不敬师长,没人敢用你。所以从前,不孝也装成个孝的样子,免得造成障碍,不敬也要做出个样子。现在人连样子都没有,而且还批评孝敬,说孝敬是愚痴,说孝敬是错误的,鼓励、赞叹儿女抛弃父母,鼓励学生批判老师。
  所以现在老师敢不敢教学生?不敢教。很多学校,学校聘请老师,听学生的,学生每个人认为这个老师好,学校聘请;学生觉得这个老师不好,下个学期不聘请了。所以变成老师要巴结学生,学生要怎么样都得随顺他,要不然惹得他不高兴,他们联名告状,这饭碗就丢了。这还能教吗?这能学到东西吗?学到一些是科学技术,伦理、道德、因果一扫而光,没有,全没有了。这社会是什么社会?就是今天,社会是动盪的社会,大乱的社会,灾难频繁。这桩事情的形成,就像古人所说的,「三尺冰冻,非一日之寒」。在中国两百年了,先是疏忽,再是怀疑,再进一步是批判,最后统统抛弃,不要了。人们不知道什么叫伦理,伦理是什么东西?什么叫道德?什么叫因果?全不知道,对这些名词非常生疏,对这些名相的看法全是负面的。
  今天说有人起来纠正,把他们带回头。李老师往生前一天告诉我们,在身边照顾他几个学生,最后的遗言就是「世界乱了,神仙、诸佛菩萨下凡也救不了,你们大家唯一的一条生路,就是求生净土」。李老师最后的遗言。第二天早晨五点多钟走了,这是临走前一天下午跟大家说的。他说的话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今天学佛,是把念佛求生净土摆在第一,念念不忘,而且是愈早愈好,我们是用的这个心,所以才能放得下。好事要有缘分,缘分是众生有福,不是我有福,众生有福,我们可以有一点时间为众生服务。众生没有福,我念佛,我要把这句佛号抓紧。认识这句佛号无量功德庄严,这不是一个容易事情,几十年才搞明白、搞清楚。再也不搞六道轮迴的事,谁喜欢搞谁去搞,我们没有权力障碍别人。古大德所说,自作自受,于任何一个人都不相干。
  所以一定要念得纯熟,要万缘齐放,能所顿空。这句佛号清清楚楚,一个字一个字的念。韩馆长往生的时候,我教她念佛是一个字一个字的,阿、弥、陀、佛,我这样教的。这个念法,没想到高雄刘医生他们做水实验,把这个念法让水听,出现的结晶出乎我们意料之外,双重的结晶,非常好看。我看到这个,对于这个念佛不再怀疑,信心具足了,这都是无比殊胜的增上缘。只要相续不断,无住生心自然在其中。生的是什么心?生的是佛心。无住,一切放下就是无住。无住,住在哪里?住在常寂光里头。常寂光三种现象都没有,所以叫无住;能生无量无边、无数无尽的功德,所以叫生心。
  「此本众生行不到处」,这个境界太高了,凡夫没有办法,体会不到。「兹以念佛故,暗合道妙」,这是说持名功德。念佛这桩事情,看起来很简单、很容易,道理太深了,境界微妙至极,真的是所谓「唯佛与佛方能究竟」。八地以上的菩萨知道,不够透彻。可是只要这句佛号「朗然明白」,这四个字,没有怀疑、没有夹杂、没有中断,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相续不断,这生心,生佛心、生真心,这不是妄心。暗合道妙,不知不觉的跟性德圆满相应。「不行而行,无到而到」,你自己没有觉得你在行,自然在行。行什么?行佛道,比菩萨还高一等。到是什么?到自性的原点,自然到了。「句句是佛知见」,名号,句句是佛知见,「念念放般若光」。要真心念,要万缘齐放,能所顿空,才是句句是佛知见,念念放般若光。这八个字要记住,「万缘齐放,能所顿空」,世间事别管它了。还有这些事情来干扰你,让你起心动念,这是什么?这是魔,这是你的冤亲债主,你得认识它。认识它,不理会就好,不要管它,不受境界动摇,我就一心专念阿弥陀佛。
  现在距离马雅预言还有一个月,愈来愈近了,有人著急,来问我怎么应对,写了不少问题。我找个时间,经停讲一次,用两个小时来解答。其实要天天听我讲经,你自己就明白了,你不会有疑问。灾难会不会有?放不下的人就有;放下的人没有。不念佛的人有,假念佛的人有,真念佛的人没有。佛在经上讲得多清楚、多明白!
  「密教谓声字皆实相」,这是密宗经典上讲的,声是念佛的声音,阿弥陀佛,字是这文字。无论是音声,无论是文字,统统都是实相,实相般若。「故念佛名即是念实相,持名念佛,无异实相念佛」。你看,念佛最高的是实相念佛,持名是最低的,最低跟最高划上等号了,原来就是。为什么?不离自性,全是性德所彰的。实相是体、是理,持名是事、是相,理体、事相是一不是二。
  我们再看下面第七段,「一心不乱」。「又本经大小二本」,大本就是本经,《无量寿经》,小本是《阿弥陀经》。「秦译小本有一心不乱之文」,秦,姚秦时代,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里面有一句经文叫一心不乱。「今此大本不云一心不乱」,大本经里头没有说一心不乱,「而专主一向专念」。「两者相较」,这两个翻译我们把它做个比较,「则本经所宗更为明确」。一心不乱意思深,什么叫不乱?有几个人真知道。说一向专念这就方便了,这句话很浅显,每个人都能听懂,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专念阿弥陀佛。所以,本经所宗更为明确,「更契众生根机」。一心不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事一心不乱,要断见思烦恼才能证得;理一心不乱要破无明,那更难,那是法身菩萨。所以本宗所说的浅显。「弥显慈尊恩德无极」,讲得这么简单,讲得这么容易、好懂,让我们的信心容易生起来。确实这一心不乱有很多人看到之后退心了,为什么退心?做不到,这是真的。一向专念这个可以做到,一个方向,西方,时时刻刻想著西方极乐世界,想著西方阿弥陀佛,这个容易;专念,不夹杂、不怀疑这叫专念,不间断。这个容易懂,能做得到。
  下面引用的《弥陀要解》,蕅益大师说的话,「若执持名号未断见思」,见思烦恼没断,「随其或散或定」,散是散念,这讲功夫,定是制心一处,功夫深。「于同居土,分三辈九品」。这是见思烦恼没断的,生极乐世界同居土,也随他的功夫浅深,品位不一样。由此可知,放下的人得大便宜了,往生品位高;放不下的人,纵然往生,在极乐世界品位低。这是教我们什么?应当放下,佛教我们放下万缘有道理的,不是没有原因的。
  「若持至事一心不乱」,什么叫事一心?「见思任运先落」,任运是自然的,没有丝毫勉强,佛号功夫念得得力,见思烦恼自然没有了。锅漏匠念了三年,有没有得到这个境界,他自己没有说,我们不能得知。但是凭著我们想像,这应该是他最低的程度,他应该得到。为什么?经、论、祖师大德所说的这个标准,他做到了。「则生方便有馀土」,方便土往生。生方便有馀土,他的功夫跟阿罗汉相等。
  「若至理一心不乱,豁破无明一品,乃至四十一品,则生实报庄严净土,亦分证常寂光土」,这是功夫深的,无明破了。全都是自然任运而破,为什么?他里头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这一句佛号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功夫用得真得力。这段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功夫浅深全在自己,而且人人有分。绝不是说你懂得多少经教,你懂得多少道理,不是,于这个不相干;你念佛时间长短,一天念多少声佛号,于这个也不相干。不受这些形式的约束,全在用心,心用得纯,心用得净。
  今天这个世界动乱,我们发了这个心要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要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念念不捨,能做到什么程度全看缘分,绝不计较。有缘就做,没缘就不做,做欢喜,不做也欢喜,做与不做都不要放在心上,心上放的是阿弥陀佛,这个重要!每天所干的,是把我们的修学跟大家在一起分享,我们每天固定有四个小时,这四个小时利他,其他的时间是自利。自利就是利他,利他也是自利,是一不是二。念念不离弥陀,念念迴向西方,这个是弥陀弟子。如果还有一念为自己,还有一念捨不得离开这个世间,不是弥陀弟子。弥陀弟子这一生当中决定见佛,我们要有这种决心,要有这个念头。这念头一纯,你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自然跟佛相应,没有丝毫勉强。一切不善的意念任运先落,都没有了。缘分不是自己想的,自己想的,念佛就受干扰。缘分是佛菩萨安排的,真正念佛人什么心都不操。
  我这一生学佛没多久的时候,也有信徒供养土地、供养房屋,年代久了,五十多年前,人名字都忘记了。他有个别墅在山上,是二战期间为了避免美国飞机轰炸,在山上挖了防空洞,建了一套日本式的房子。战后没人住了,要给我做小道场,我去看了,很欢喜。这个事情向老师报告,老师把我教训一顿,我不敢要了。以后我完全明白了。那是什么?那是个笼子,进去之后出不来。我那时候想闭关、住山好好进修,老师说什么人有资格闭关?你够不够这个条件?我说什么样的资格?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为什么闭关?没人知道,只好闭关。闭关什么意思?向天下人宣布,我已经学成了、圆满了,等待你们来请我去弘法。是这个意思,我们不知道。
  赵州八十犹行脚,我那个时候才三十几岁,人家八十岁还行脚,为什么?没开悟,到处求教、到处求学。赵州为什么不闭关、不住茅蓬?住茅蓬、闭关的都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才晓得。现在人胡闹,那一关上,闭门造车,你成就什么?盲修瞎练。没成就,要亲近善知识,到处参访什么?是参访善知识,到处求教。真正成就之后,没有人礼请,用这个方法。也不能自己在外宣传,我已经成就了,可以做老师,不好意思说这个话,闭关、住山。所以,从前寻师访道的人参访善知识,哪是善知识?听听哪个地方有闭关的,哪个地方有住茅蓬的,那就是真善知识,去向他请教。如果见了面请教,不能解答问题,就关房打开,咱一起出去参访,你还不够资格。修行在哪里修?历事鍊心。愈是功夫深的人愈在繁杂的地方,逆境、顺境,在这里修,修不动心,修不受干扰。离开这个境界到哪里修?没地方修了。
  所以供养能不能接受?不能接受。出家了,那供养还是要接受的,替他做好事,统统交给基金会。我在台湾有个佛陀教育基金会,干什么?专门印经、印善书,全世界分发,大概做了三十年了。这个就是学印光大师的,印光大师有个弘化社,自己有印刷厂,我们没有那么多资金,自己没有印刷厂,只是自己来统收,请别人印,做了这么多年。我们这个道场很小,你到台湾去看就知道了,可是在世界上名气很大,到台湾来看我们都感到惊讶,小小的房子。我告诉大家,小房子开销少,不求人;大的时候要很大的开销,维持很困难。所以我们不要大地方,愈小愈好,事情要做得大。
  我们讲经,用网路大概有二十年了,用卫星十年,都是自然成就的,不是有心有意去做的。卫星是居士们发心自己做的,我们讲经这些录像、光碟,他们拿去播放,二十四小时不中断,全球都能够收看到。没有一样不是任运自然成就的,我们没有操一点心,有很好,没有也好,不操心。各人随著自己的意愿去做,各人因果,各人承受,我教大家就这一句。你真干,准有好处,有好的果报。如果拿著这个求自己的名闻利养也行,还是一桩好事,你得的是人天福报。如果贪图自己的名利的享受,会招致不善的果报。这经上统清楚,所以不能不读经,不能不学佛。
  佛是我们的榜样,特别是释迦牟尼佛,出现在这个世间,给世间人做好样子,祖师大德都给我们做榜样。印光大师,在家出家一切大众的供养,全部交给弘化社,自己摸都不摸,这个法子好!建道场容易,以印祖的声望,建道场太容易了,不干,一生不建道场,不收出家徒弟,这大慈大悲。出家徒弟修得好,很好,修得不好堕地狱,地狱门前僧道多,他不造这个业。十方供养要给十方人做功德,法布施是第一,所以统统印经。印祖对于印经非常慎重、非常仔细,亲自去校对。所以他们印的本子,够得上善本的标准。善本是什么?字印得清楚,没有错字,纸张、装订让人看到生欢喜心,这是善本。我第一次到香港讲经,住在畅怀法师的佛教图书馆,那里面收藏弘化社的书很多。我们晚上讲经,白天没有事情,我就看弘化社的书,知道印祖的用心。现在弘化社的本子都成了善本。
  印祖往生之后,我曾经到苏州去朝拜印祖的关房,看到他生活简陋朴实。他的关房面积只有我们摄影棚这么大,隔了两间,一间是卧室,一间是佛堂。佛堂只有我们这一半大,佛堂只供一尊阿弥陀佛的佛像,就一尊,一个小方桌。佛像后面,老人家自己写了一个字,「死」字,写了个很大的死,贴在佛像后头。看看供桌,很简单,一对蜡台,一个香炉,一盏油灯,两边,一个小木鱼,一个小引磬,磬跟引磬,其他就没有了。我们就晓得,印祖的功课只一句佛号,什么都没有,这一句佛号保证我们往生极乐世界。
  无明也是的,不破自然没有了。无明就是起心动念,念佛念到最深的地方,起心动念不见了,这个时候就念到理一心不乱,生实报庄严土,同时也分证寂光净土。分证常寂光,不是圆证,圆证才能契入,分证是在实报土,圆证就是常寂光土。在实报土里,对常寂光就很熟悉,没进去,为什么没进去?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断。无始无明习气断了,自然进去了,这个时候实报庄严土没有了。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包括实报庄严土,没有例外的。
  下面说,「盖谓散心持名,即得往生同居净土」,这是散心持名。「若能念到一心不乱,乃往生上三土之所需。此实为圣贤之行境,而非芸芸凡夫之所能」,这个不能不知道。「若必一心不乱,始能往生者,试问苦海众生能有几许得度?」这个话是真话,一心不乱难,散心持名容易,决定得生凡圣同居土。极乐的殊胜,只要生到极乐世界,个个都是圆生四土。为什么?你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本愿功德加持你,你就得到阿惟越致菩萨,这是十方世界没有的。阿惟越致菩萨就是理一心不乱,不必修的,自然就得到。我们这就放心了。极乐世界虽有四土,它在一起,它不分的,没有障碍的。四土的人生活在一起,学习在一起,所有一切活动也在一起,这多么殊胜!「则此持名方便法门,亦将是难行道矣」,这个就是比喻,如果一定要一心不乱才能往生,那持名方便也是难行道,不能算易行道。
  「《大经合赞》云:依此经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方得一心不乱故。不能专念,决难一心。」这说得好。我们从一向专念入门,专到极处,自然就跟一心相应,专到极处。在这个地方决定要知道,世出世间一切法不离自性,这是总的原则、总的纲领。佛法的修学就是回归自性,就如此而已,所以于自性之外的,它不相干。我们今天求学,心外求法,我们把佛经也看成心外之物,这是佛门所谓是门内外,外是外道。什么叫外道?心外求法叫外道。我们把佛的经典也看成是外,完全用求心外之法来求佛法,所以搞错了。得到的是佛法的知识,得不到它的精髓,这个就是方法不一样。
  佛法从哪里修?从戒定慧当中修,不依戒定慧就错了,就是心外求法,求的是知识不是智慧。知识不能开悟,不能见性,这个不能不知道。但是今天几个人是向内学的?几乎一个都找不到,一个榜样都没有,这是今天学佛最大的难处。今天无论学佛、学儒、学传统文化,没有老师,没有榜样,只有靠自己摸索。自己摸索要能够摸得不错,得要有先决条件。先决条件就是真诚、恭敬,你才会得到感应,才得到佛力加持,龙天善神护持,魔不能扰,你才会摸得准确,真正被你摸出一条道路来。那你就是老师,就是善知识,你再教下一代。下一代因为有老师,下一代成就一定高过你,这好事情,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代比一代好,法就兴旺起来,一代不如一代,就灭亡了。所以,决定不能有嫉妒,不能有傲慢,看到比我好的恭敬、供养,要爱护他,要能捨己为人。
  六祖惠能大师离开猎人队,在光孝寺听印宗法师讲经,跟印宗法师见面,如果印宗法师要是有傲慢,六祖的缘就没有了。那个时候他是默默无名,没人认识他,又不认识字。印宗是南方岭南的大法师,没有人不知道的,讲经教学的大法师。他知道是五祖的传人,你看,把他剃度,剃度完了之后,拜他为师,这水涨船高,一下就把六祖抬出来了。这叫抬举,水涨船高,那个身分马上在印宗之上,天下人没有不礼敬的。这是什么?叫真护法。印宗的功德跟六祖一样大,不是他把他抬出来,他救不了众生。六祖救度一切众生谁救的?印宗救的。印宗有眼光,认识人,这是大善知识。怎么样把他抬举?自己跪下来磕头,做他的弟子,这才把他捧起来。所以,能大师要遇不到这样真正的护持,他的道路很难走。这个得力的大德一护持他、拥护他,自自然然就顺利了,所有障碍都没有了。
  我们看最后这一段,第八,「但能发心专念,方称如来本怀,才是究竟方便」。注解里头说,「综上两说」,两种说法,「故知本经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这是修行最高的指导原则。「全显两土导师」,就是释迦牟尼佛跟阿弥陀佛,这两土导师,「十方如来之本心」,十方如来没有一个不是希望一切众生快快成佛。「弥陀无尽大悲之胜愿,方便至极之大慈,力用难思之果德」,这些统统都在这一句佛号,这一句佛号是弥陀无尽大悲,无尽的大愿,无尽的大慈。用这种方便至极的法门,力用不可思议,这从果德上说。「凡圣齐收,利钝俱被」。凡,六道凡夫;圣,等觉菩萨,都能用这个法门而得度,而圆满。无论根的利钝,像惠能这样是利根,锅漏匠这种人是钝根,统统成就。「下至十恶五逆,饿鬼畜生,但能发心专念,悉得度脱」。这是在现前,许许多多净宗学会同学们认真念佛,将功德迴向幽冥界众生,起不思议的感应,鬼神得度的人很多。
  「广被一切含灵,普惠真实之利」。什么是真实利益?往生极乐世界是最真实的利益。这告诉你,其他的什么利益都是假的。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命八万大劫,有尽的时候。八万大劫到了,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他对圣贤起了怀疑心,因为他认为他那个境界是大般涅槃的境界,就是他已经成佛了。为什么定功失掉了,心又乱了,烦恼习气,阿赖耶里面种子起现行。以前是受定力控制,不起现行,他是伏,他不是断,定失掉之后,烦恼起现行,起现行就堕落。所以这时候对佛法僧产生怀疑,甚至于毁谤。不知道他自己走错路,不知道自己走偏、走邪了,不是在正道上,这是愚痴。爬到六道最高峰,跌到六道最底下,又去搞轮迴,不知道搞到哪一生哪一劫,永远在六道反反覆覆的,你说可不可怜!所以它不是真实,这一点要认识清楚,六道、十法界都不是真实。认清楚极乐世界是真实的,千万不要错过,机会就在这一世,我不要再等来世。一个来世的观念,不知道自己又要转多少生多少世,这是古人所说的,「差之毫釐,失之千里」。我们这一念错觉,会给我们带来无尽长劫轮迴的痛苦。
  「大恩大德,大愿大力,度生大用,微妙难思」。我们对弥陀要感恩,不是弥陀我们不能得度,我们不能成就,我们还要在无边苦海里头,不晓得折磨到哪一劫。我们要感谢弥陀的恩德,感谢弥陀大愿大力,帮助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圆满成就。真正佛弟子依教奉行,是在起心动念之处,不违背佛陀的教诲。经天天要念,念它干什么?比对自己的起心动念,跟佛的教诲相应不相应,相应的要保持,不要失掉,不相应的要改过。所以经本是标准,起心动念符合这个标准,我们的言语、造作自然就随顺,就不会犯了,我们这一生就没有白过,圆满成就。度生大用,微妙难思,今天讲具体度生大用,就是这一本经,就是这一个注解。要自己在一生当中成就,这就足够了,其他的可以放下了,你就能够快速通关。如果其他东西还要学,就耽误你的时间,你就会缓慢行,没那么快。如果对于其他法门还有留恋,麻烦就多了。都是佛说的,要知道佛不是为我说的,为谁说的?为那个法门当机的人说的。一切法门里头,只有信愿持名我当机,那这个法门是佛对我说的;法华、楞严、方等、般若不是对我说的,这自己要很清楚、很明瞭。为什么?那些都要断烦恼,没有带业往生的。我自己衡量一下,我这一生做不到。这个法门我这一生可以做到,我能够往生。
  「如是方称如来本怀」,佛在此地没有别的,知道我们根性,希望我们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个很好的修学道场,到那边成就,那边没有障碍。到那边,你的业障都消了,你的烦恼自然尽了,你没有障碍,一帆风顺,圆满成就,「才是究竟方便」。这我们好好的记取,这一段方便力用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欢迎关注悲智佛网微信公众号,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公众号名称:beizhifw   公众号ID:beizhifw  
关注提示:可在微信上搜索 beizhifw ,在搜索内容中点击关注

老法师念佛 老实念佛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佛经故事 净土圣贤录文言文 来佛三圣永思集 净业三福 了凡四训 弟子规 太上感应篇 十善业道经 三皈依传授 认识佛教 沙弥律仪要略 五戒十善 修六和敬祈祷文 净土五经 刘素云老师复讲大经 净土圣贤录 布施的功德 净土大经解演义 科注全集 净土大经科注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