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第502集

1970-01-01 08:00:00 字体大小:
下载地址:
https://js1.amtb.cn/media/himp4/02/02-040/02-040-0502.mp4
(请用在新的浏览器打开下载)
点击进入mp3 返回文字版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0二集)  2013/11/5  台湾华藏电视台  档名:02-040-050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八百四十二页第五行,科题「显因」,分五个小科。第一个,「究明密藏」,经文只有两句:
  【诸佛密藏。究竟明了。】
  虽然只有两句经文,这个里头含义可以说是深、广没有边际。我们看念老的注解。『密藏』者,《二教论》上卷云:「法佛谈话,谓之密藏,言祕奥实说。」念老给我们解释这一句的意思,「意谓法身如来所说深祕玄奥之真实语,谓之密藏」。这个意思只能用甚深无边际的广大来形容它。它有没有说法?法身没有相,可是我们也把它塑造一尊人像,便于我们对于法身佛的嚮往、礼敬,表这个意思。诸佛的法身称为毘卢遮那,毘卢遮那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叫遍一切处,真的遍一切处。用哲学的名词来说,它是一切万法的本体,哲学里头有本体论,大乘佛法把它称为毘卢遮那。在净土宗,实际上就是说的四土里面的常寂光净土,常寂光真的就是毘卢遮那。这是自性的理体,真如、自性,它的本体。
  本体非物质,不是物质,我们的五根,眼耳鼻舌身接触不到,它在不在?在,就在面前,肉眼看不见、听不到、闻不到,也摸不到;它不是心理现象,所以我们起心动念去想想不到;它也不是自然现象。所以,我们的根身、意识都没有办法跟它接触。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遍法界虚空界是它变现出来的,它才是我们的真我。什么是我?毘卢遮那才是真我;变现出来有形相的我,全是假我。在实报土里面变现的身叫报身,有形有相。报身有形相,法身没有,报身是从法身变现出来的。所以法身是报身的本体,从报身变现出应化身,应化身无量无边际。它有这个能力,这个能力从哪里来的?是自性本具的,宇宙有多少法,它就能现多少身。现法无量无边,所以诸佛的应化身也是无量无边,没有数量。变现这些身,有自受用、有他受用,自己还没有证得圆满的时候,用这些身相帮助自己证得究竟圆满。究竟圆满之后,变幻无量无边的身相去利益众生,教化众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换句话说,没有真正证得无上菩提之前有自受用、有他受用;证得之后,没有自受用,只有他受用。
  法身既然没有相,它怎么说法?念老在此地说的,法身如来所说深祕玄奥的真实语。这个密藏,唯有见性的人,明心见性能体会到,还不能说感触,只能说体会,意会,不能够言传。他说的真实语是什么?就是诸法实相,你体会到了,一切万法的真相大白。这个境界肯定也是八地以上,不是一般菩萨的境界。「又《僧史略》」里面说的,「密藏者,陀罗尼法也。是法祕密,非二乘境界,诸佛菩萨,所能游履也」。声闻、缘觉没分。诸佛菩萨,它这里没有说菩萨、佛,诸菩萨及佛,不是这样说的,诸佛菩萨。那么这些菩萨也是佛,诸佛如来、法身菩萨,法身菩萨里面还有摩诃萨。
  《华严经》上告诉我们,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各各都是明心见性,实际上他们是平等的,无明破了,无明没有了。无明是什么?极其微细的起心动念,凡夫、二乘都不知道。就是弥勒菩萨所讲的,佛问弥勒菩萨:「心有所念,几念几相识耶?」佛这句话问了三个问题,凡夫心里头动一个念头,这个念头有几念?这话我们都听不懂,有几相?有几识?相是物质现象,识是念头,心理现象。你看世尊问的这句话,凡夫动了个念头,这里头有几多念头,几多念头聚集在一起,我们教里头有讲,纠缠在一起,让我们凡夫知道有个念头。如果是一个念头,微细的念头不知道,没有感觉。这是真的,这种现象全在眼前,而且从来没有间断,前念灭后念生,一个接著一个,不是相续。为什么?它念念不同,相续是完全前念跟后念相同,它前念跟后念不同。所以经上也是这样告诉我们,叫相似相续,真的是不断,一个接著一个。
  在我们眼前,从来没有中断,为什么我们感觉都没有?它的速度太快,现在讲频率,频率太快了。我们的肉眼很迟钝,见不到它,我们的意识,念头很粗,也不能发现它。但是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并没有离开它,也可能它在那个地方做主宰,我们自己不知道。佛在经上说得很清楚,我们听不懂,我们看不懂。到我们有几分体悟之后,再看这个经文,愈看愈有意思,佛真的讲清楚、讲明白了,怪我们自己粗心大意,怪我们的心不清净,我们的心不平等。要用清净平等觉,你就发现它真的存在。
  什么人心清净?证得阿罗汉果,见思烦恼全断了,这个人心清净;也就是清净心里面所有的染污、障碍他完全没有了。平等心更高,得到清净心之后,再不断向上提升,平等心是菩萨所证得的。什么样的菩萨?明心见性,平等心现前,真心,这不是妄心。平等心现前,决定就开悟,没障碍了,这个悟就是觉悟,我们经上用了一个字,觉,「清净平等觉」。清净,二乘的定,声闻缘觉;平等,大乘的定;觉就是明心见性,这才见到『诸佛密藏』,他们见到了。见到可能还不清楚,要很清楚的见到,那就是佛在大乘经上常说八地以上。你看,实报土里头四十一个阶级的菩萨,十住、十行、十迴向,三十个,再往上十地,十地十个阶级,八地,第八个阶位,他们能量达到佛的境界,诸佛密藏他们完全明瞭,清清楚楚,没有疑惑。
  密藏者,陀罗尼法也,陀罗尼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叫总持,总一切法,持一切义。我们参考资料里头有,《佛学大辞典》里面的解释,解释得很简单、很清楚。陀罗尼,「译作持,总持,能持能遮」。下面给我们解释,「以名持善法不使散,持恶法不使起之力用」。它有这么大的能量,让一切善法不会散失,一切恶法不能起作用,叫总一切法,持一切义。有四种,第一种叫「法陀罗尼,于佛之教法闻持而不忘也,又名闻陀罗尼」。对于佛的教法,你能够记得,不会忘记。像阿难尊者,他得闻持陀罗尼,听佛讲经一遍,一生都不会忘记,一般人没有这个能力。我在年轻的时候,听老师讲经,大概可以保持一个星期。七天之内让我複讲,我能完全讲得出来,不会漏掉,至少能讲到百分之九十五,有这个能力。可是时间久了就不行了,两个星期、三个星期就不行了,慢慢就会退失。陀罗尼不会退失,永远不会忘记。我们这种情形,就是一般所说的强记,有这种能力。这个能力如果永远保持的话,那就是佛家讲的陀罗尼。我们是一种强记,就是记忆力很强,但是还是会忘掉,时间久了会忘掉。
  第二种,「义陀罗尼,于诸法之义理,总持而不忘也」。前面是讲语言、文字,这个是道理明白了。这个时间久,不像前面,前面语言、文字容易忘掉,这个不容易忘掉。
  第三种,「咒陀罗尼,依禅定发祕密语,有不测之神验,谓之咒。咒陀罗尼者,于咒总持而不失也」。咒语,咒语不是人间的言语,也不是天上的言语,也不是鬼神的言语,它有不思议的能量,真能解决问题,我们人不晓得。我再告诉你,水知道,江本博士做水实验,水知道。我们高雄给我做牙齿的刘医生,他们也在做水实验,他告诉我,水知道。我们人不知道,水知道。咒能通一切众生,水是无情众生,不但水知道,所有一切物质现象,它统统知道,非物质现象它也知道。什么原因?称性。咒语是什么?咒语是性德,它跟自性是通的,自性本有见闻觉知。我们迷了自性,从自性变现出一个阿赖耶,自性是真心,阿赖耶是妄心,妄心是依真心而起的。所以,真心里面的见闻觉知,到阿赖耶变成了受想行识,变质了,变成受想行识。所以受想行识,一切物质现象统统有。我们坐在这个地方,我们起心动念,这个桌椅、板凳知道;我们这个房子四面墙壁,它知道;地板、铺在地板上面的地毯,它都知道;天花板知道;我们这里摆经书的书橱、摆机器的这些工具统统知道,没有不知道的。动一个极其微细的念头,自己还不知道,它们全知道了,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
  美国的修.蓝博士就是用意念给人治病。他用四句话,那就是他的咒语,这四句话我们都能听得懂。第一句话是对不起;请原谅,第二句;第三句,谢谢你;第四句,我爱你,就这四句,他治好几千人的疑难杂症。治病不需要跟病人见面,他只要四样东西,第一个病人的姓名;第二个病人出生的年月日;第三个病人现在住在什么地方,地点;第四个病历,医院检查,他得些什么病,他就要这四样东西。我问他,你根据什么理论把人家的病治好?他不是佛教徒,他这个方法是夏威夷古人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他学会了。他不是夏威夷人,他跟夏威夷土著学会的,非常有效果。告诉我,他依据的是清净心。要学这门功夫,首先必须把你心里面,我们讲阿赖耶识里头,所有一切不善的念头把它清除掉,都把它放下,善的念头也要放下,才清净。清净心里头什么念头都没有,善与不善统统打扫得乾乾净净,这是他治病要凭藉的念头,他用意念给人治病。这个念头灵,为什么?它是自性,它跟自性相应。虽然不是究竟圆满的相应,它那个相应程度等于阿罗汉,阿罗汉能替人治病。所以你的心要清净了,你也能替人治病,你自己什么毛病都没有,先治自己,然后治别人。跟修定是一个道理,没有这个功夫不行。
  有这个功夫,拿到病人病历,首先观想自他是一体,自他不二,把病人身体观成跟自己身体合而为一,合成一个。然后看病历,我身上哪些地方有问题、有病,对著我这个病毒的细胞说,就说这四句话。心里观想这个带著病毒的细胞,对不起,请原谅,对不起是我没有照顾好你,让你得到病菌的感染,我对不起你,请你原谅,谢谢你,我爱你,就念这四句,念半个小时。在一个清净环境,没有人干扰,就念这四句念半个小时。每天做一次,就是半个小时,一共要做三十次,就是一个月。三十天之后,自己身上带病毒的细胞没有了,完全恢复正常,对方也恢复正常,病就没有了。所以病人距离自己几千里路之外都没有关係,不需要见面的。这个很有道理,不是没有道理。现在量子力学家都在研究,这个念头,起心动念的能量不可思议。对哪些人?都是些得癌症的,得绝症的,医院里面放弃治疗,认为无药可救了,找到他,他有办法把他治好。
  我们念佛,就是靠念头。你能不能成佛?肯定能成佛。你也把心,你心里面的杂念把它打扫乾净,善念、恶念,所有一切念头统统清除,让你的心乾乾净净,空空洞洞什么也没有,清净心现前。真达到这个境界,就证阿罗汉。这个话说得容易,做起来不容易,妄念放不下。粗的妄念放下了,细的妄念还很多,那就不起作用,粗、细得统放下。极其微细的应该还有,那个应该可以说不碍事,对于治疗病毒的细胞,有相当程度的清净就够了,就能把细胞的病毒洗乾净。这四句就是叫你把念头集中,没有杂念、没有妄想。
  我们念佛人听了这个话,回光返照,我们念佛的功夫不得力,就是念佛时候夹杂著妄想、夹杂著杂念,功力不纯,所以功夫不得力。如果能有修.蓝博士的修养,心里头没有杂念,心里面只有阿弥陀佛,你看,心里头有佛,口里头念佛,身体礼佛。这样念佛求往生,在一般状况之下,我们能体会到,顶多三年他往生的条件就具足了,想去他真去得成,想留真留得住。留在这里干什么?留在这里度众生。为什么?能去,他度自己就圆满了,他有本事随便什么时候去,想去就去,这是自度圆满。他有慈悲心,看到还有许许多多苦难众生,这个问题没解决,把这个身体留在这个世间帮助那些人,多带几个到极乐世界,带得愈多愈好。就这么一个目标,就这么一桩事情,没有第二桩事情。所以他真正能够自利利他,两个都圆满了。
  这是咒总持不失的意思。咒语里面没有意思,咒语里头含无量义,唯有见性的人他清楚、他明瞭。第四个,「忍陀罗尼,于法之实相安住」,安是安安稳稳,住是如如不动。对于诸法实相没有怀疑,没有迷惑,没有颠倒,心安住在实相,这叫忍。「持忍」,就是你能忍,你能承认,你能够同意,这叫忍陀罗尼。忍就是肯定它、承认它,没有丝毫怀疑。陀罗尼有这四种。
  念老注解里头说,「盖谓密藏即陀罗尼,此法深密,非是小乘教之佛菩萨所能实践」。「今经云极乐大士」,到极乐世界,智慧、神通、道力全超过声闻、缘觉。这个原因我们大家都知道,是得到阿弥陀佛四十八愿、阿弥陀佛无量劫来修行的功德之所加持,我们要感恩,这才能得到。如果没有阿弥陀佛的加持,靠我们自己修行,那要修很长很长的时间,经上常讲无量劫,烦恼习气不好断。真信、真愿,求生净土,这是一条成佛最稳当的道路,最快速的道路,而且成就特别殊胜的道路,就是要放下。放不下的原因是什么?认识、了解不够透彻,所以对它有怀疑,这就自己造成障碍。
  如何能把这个障碍排除?一般知识分子最方便的方法就是深入经藏,深入经藏最巧妙的方法,读经。读经不要求解释,老老实实念,为什么?读经是修定,用读经的手段让自己的清净心现前,目的在此地。如果读经,想里头什么意思,错了,定不能现前。是不是真正你理解佛的意思了?不尽然,你得到是个模糊概念,不是真智慧,真智慧从定中来。所以读经的时候,思惟经里头的意思就错了,把我们修定的功夫破坏掉了。完全要不起心不动念,一味念下去,从头到尾一个字没有念错,一句没有念漏掉。一遍念完念第二遍,二遍念完念三遍,一天最好能用十个小时,十个小时在参禅、在修定。
  禅,参禅的方法八万四千法门,方法太多了,无量法门,修定的方法。我们用念佛的方法修定,用读经的方法修定,或者用念佛的方法修定都可以。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要懂得,都能帮助你得定,帮助你恢复清净平等觉,这是永远不变的。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统统修清净平等觉,只要清净平等心现前,就大彻大悟,你就毕业了,就成佛、证果了。我们目的是要求生极乐世界,是要见阿弥陀佛,那我们选择净土五经最好,为什么?相应。五经一论目标都在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用这个方法修,效果就更殊胜。
  极乐大士,极乐世界那些菩萨,往生的菩萨,「于诸佛密藏,究竟明了」,不但明瞭,究竟明瞭,彻底的明瞭。难怪诸佛如来称赞阿弥陀佛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有道理,不是没有道理。阿弥陀佛称为佛中之王,真正当之无愧,他太伟大了,智慧、慈悲都达到究竟圆满,他帮助我们。综上两个意思,说明「诸大士」,极乐世界这些菩萨们,「于法身如来,深祕」,你看,「离言之密意」,这一句讲得好。因为法身无相,怎么说法?你看,离言、密意。「种种难思之语及陀罗尼,悉皆究竟契入,洞然明白」,不是听闻觉悟的,不是看出来的,不是听得出来的,没看、没听。没看,它不是色相,你看不到它;它不是音声,你听不到它。所以这个几句话讲得好,究竟契入深祕离言的密意,这解释透了,种种难思之语及陀罗尼,根本不用开口的。极乐世界人说话,彼此互相交流,那个世界清净寂灭,需不需要色相?需不需要音声?色相是放光;不需要声音,表示一下,对方就完全明白。怎么明白的?宿命通、他心通,还用得著言语吗?我起念头你知道,你起念头我知道,不用开口,如如不动,互相在交流,互相在沟通,这种境界。清净寂灭境界里头,可以交流,可以互通,这太高明了!
  下面第二段,「调伏身心」,经文只有两句:
  【调伏诸根。身心柔软。】
  这最健康的身体,最究竟的智慧,前面究竟明了是究竟圆满的智慧,这是究竟圆满的身心健康。『调伏』,调是调理,伏是降伏。《探玄记》里头说:「调者调和,伏者制伏。谓调和控御身口意业,制伏除灭诸恶行也。」把一切不善的念头、不善的行为、不善的习气完全制伏住,把它灭掉了。表现在外面是调和控御了身口意业,身口意三业决定与十善业道相应,没有过失。身,不杀、不盗、不淫;口,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意,不贪、不瞋、不痴,与十善业完全相应。这个人身心是什么?身心是尽善尽美。十善达到究竟圆满,就是成佛。
  下面,这几句是念老说的,「盖谓调制三业」,调和、制伏三业,「令离恶行」,恶行就是十恶业,十恶业永远断掉了。「诸根者,眼耳等六根。调伏诸根即调制身心」,前面五根是身,末后意,意根是心。你看,眼耳鼻舌身这五根是身体,最后一个是意,意是心,调伏诸根就是调制身心。「令离尘垢邪恶」,尘垢是染污,不为外面境界所染污。外面境界,眼对的是色,耳对的是音声,眼不为色所干扰,这就是眼在色里面得三昧。色相看得清清楚楚,里面如如不动,不因它而生烦恼。烦恼是什么?七情五欲。眼见色起了贪瞋痴,见到欢喜的,贪爱起来了,见到不欢喜的,怨恨起来,这都是被干扰。这是六道凡夫,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体接触统统都受干扰。
  修行在哪里修?实在讲就是六根在六尘上修,叫真修行。你不能不见,不见,我心清净,不算清净;接触清净,真清净。眼见色在练什么?练不执著,从这个练起。用什么方法?用忍,忍辱波罗蜜,能忍就能得定,能忍是真精进,精进才得到禅定,不接触不行。这里头有智慧,智慧是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顺境、善缘是虚妄的,不必起贪恋,贪爱的心不会生起来,所以叫功夫,不生烦恼。逆境、恶缘不生瞋恚,用什么心?平等的爱心,就是慈悲心,看到众生苦,众生还有烦恼,我要如何帮助他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诸佛菩萨示现在人间表法,做样子给你看。释迦牟尼佛做了四十九年,他天天接触大众,没有一天迴避的,来者不拒,不拒绝,去者不留。用的是清净平等觉待人接物,没有用贪瞋痴慢疑,没有用七情五欲,这些统统远离,他成就了。成就是完全用清净平等觉,这叫真心,这叫菩提心,发菩提心,要用清净平等觉生活、工作、待人接物,要把它用上。落实在三福、六和,落实在这里,三福、六和又落实在《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多圆满!多美好!向上提升,落实在六波罗蜜、落实在普贤十愿,那就是极乐世界的法身大士。
  解门跟行门都要掌握到总纲领、总原则,一点都不囉嗦、都不麻烦。净宗的总原则、总法门就是一句佛号,阿弥陀佛四个字,大总持法门,大陀罗尼。生活、工作、待人接物法喜充满,真的像弥勒菩萨一样的慈祥,心里是阿弥陀佛,对外统统是阿弥陀佛,纯净纯善,没有邪恶。
  「柔软,谓心柔和而随顺于道。反之则为刚强,刚强则难教化」。这说谁?说自己,不是说别人。我自己不能够恆顺众生,个性就显得刚强,刚强教人,人不服。所以我教人,人不听,认为那个人刚强难化,错了,反过头来是自己刚强难化。我刚强,我难化众生,不是众生刚强难化。我柔和,我就能感化他,一天不能感化,十天;十天不能感化,一个月;一个月不能感化,一年。很难感化的人,一、二年都被感化,你得有耐心。柔和质直,质直是用真心,就是清净平等觉的心去学柔和,就是恆顺众生,随喜功德。要能随顺人,不能叫别人随顺我,我要随顺人。初学的时候要忍受,不能忍受的也得忍受,为什么?我修行,我要把我不能忍受的把它修掉,要像佛菩萨一样统统都能忍,这个多好。没有不能忍的,所谓是忍人之不能忍,一般人不能忍的我能忍,我的成就就比人高,你得三昧的时间比人家快,得到的三昧比别人深,不一样。谁得利益?自己得利益。刚强的人首先不能够度自己,自己不能成就,你如何能成就别人?佛菩萨、圣贤人跟我们不一样的,他是首先克服自己,然后再帮助别人。我们把自己忘掉了,完全想克服别人,结果到最后一事无成,跟众生结怨。得到的是什么?生生世世六道轮迴的报应,干这个去了,这个才真正叫刚强难化。
  「《法华经》曰:众生既信伏,质直意柔软」,这就是身心柔软的意思。《法华经》上有两个字,质直,《华严经》上也有,《还源观》上讲质直柔和,这个地方讲的质直意柔软。参考资料里头有简单的解释,「质者正也」,质直就是「正直之心,无谄曲也」。没有谄媚,没有委曲的相,完全用的是真心。「佛道在悟达众生本有之天真」,这个里面难懂的是本有的天真。我们在互相交流当中,分享我们学习的经验,我讲过不少次,人生百日,体露真常,那就是天真。所以天真我们有没有?有,你现在忘掉了,你现在被染污,被严重的染污,天真失掉了。你到这个世间来,出生一百天,肯定是天真。这个时候,谁是你爸爸、妈妈你都不认识,天真,没有染污。你看到一切人都欢喜,每个人逗你笑,你都很开心的跟他玩,天真烂漫。等到你认得哪个是爸爸、哪个是妈妈,你被染污了,你有分别,你有执著了,你天真失掉了。
  佛法的教学,这句话说得好,人家如果要问你佛法是什么?用这个对答,不过用这个对答是要内行人,外行人他听不懂。真正有修有证的人,他会对你笑笑,肯定你这个概念正确的,是在帮助众生开悟,帮助众生通达,通达什么?众生本有的天真。本有天真一直露出来,你就成佛,你就成阿罗汉。你看《金山活佛传》里头所写的,近代人写的,乐观老法师、煮云法师,我们都是老朋友。这两个人年岁都比我大,煮云法师大我五岁,他们都走了,这两个人都写过金山活佛的传奇。金山活佛是近代的济公,天真烂漫,像小孩一样。活泼不失善法,虽然很活泼、很自在,他没有恶,他只有善,真正回到天真了。在日常生活当中,工作、待人接物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就是天真显露。六道凡夫差在哪里?差在你生活、工作、待人接物都是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起心动念是迷,分别执著是造业,造什么业?造轮迴业。轮迴是你自己造的,你自己受,你出不了六道轮迴,天天造轮迴业,这么回事情,我们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
  如何能真正做到身心柔软?身心柔软的意思,恆顺众生,随喜功德,没有自己的意思,你怎么说都好,我一切顺你。能随顺的随顺你,随顺当中影响你,就是度你。你要是习气很重,度不了你,就离开你。离开一段时期,回来再看看你,看你有没有进步,什么叫进步?能不能接受。这是佛氏门中,不捨一人。你过去不好,不能说你现在不好,现在改了,不就好了。过去很好,现在变了,变坏了,为什么?你会随境界转,你转不了境界,你随境界转。真正学佛人能转境界,不被境界所转,所以他得自在。他为什么不受境界转?他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所以他在境界里头,自自然然没有分别执著,样样都好,没有一样不好。为什么?全是自性现出来的,离开自性无有一法可得。就像经里头也有这个比喻,祖师大德常说,「以金作器,器器皆金」,一切万法的理体完全平等。那你还要分别吗?还要执著吗?佛菩萨分别执著是跟众生往来,你分别,我也这样分别,你不分别,我没有分别。你分别,我随著你的分别,我自己,自己没有分别;你执著,我随顺你的执著,我没有执著。恆顺众生,随喜功德,这个功德,有自利的功德、有利他的功德。佛法讲得多么圆满,面面俱到,不造业,不受轮迴果报,他不造业。用的什么心?念念阿弥陀佛,用的是阿弥陀佛的圆满心,身心柔软。
  下面第三个小段,「正慧除习」。自性智慧现前,这个智慧厉害,把你不好的习气都除掉了。经文上也只有两句:
  【深入正慧。无复馀习。】
  深入,自性本有的智慧叫正慧,所以正慧不是从外来的。馀是残馀,还有习气,像阿罗汉,见思烦恼断了,见思烦恼的习气还在;菩萨尘沙烦恼断了,尘沙烦恼习气还在,他有馀习。馀习要用什么东西断?要『深入正慧』,智慧不深断不掉,唯有甚深的智慧,才能把馀习断掉。我们看念老注解,「正慧,真正之慧」,真正之慧不是学来的,学得来的是常识,是知识,智慧是学不来的,智慧是你自己自性里头、真心里头本有的。怎样才能得到?清净心得到了,只要把心地染污除掉、放下,清净心就现前。所以清净心是本有的,只是现在被染污了,清除这些垃圾,清净心就现前,清净心生智慧。清净是阿罗汉的心、辟支佛的心。平等是菩萨的心、是法身大士的心,这个高,没有分别了。没有分别,万法一如,万法一体,一切众生跟我一体,不分了。清净心还有分别,声闻、缘觉有分别,菩萨没有分别。
  「真者,真实。正者,无邪」,没有邪思,没有邪念,没有邪行,这叫正。「离颠倒为正」,颠倒就错误了。我们今天在颠倒,用妄心,不知道用真心,阿赖耶那就是颠倒,阿赖耶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执著。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就练功夫,我不执著、不分别,那就用的是正慧,这不是阿赖耶。「又契真入实」,契跟入是一个意思,这是正。所以正与真实相应,与事实真相相应。「故离虚妄分别,照了真心之智慧,名为正慧」,我们没有。我说得更简单,说得更清楚,清净平等觉是正慧。我们心不清净,我们心不平等,我们的心迷而不觉,起心动念统统造轮迴业。一句佛号记不住,一切时一切处还是妄念、杂念,这些东西在作祟,佛号不见了。
  早年李老师在世的时候跟我讲过许多次,我印象深刻,他也是教我学习,学什么人?学念佛的阿公阿婆。这些人多半没有什么知识,一般人瞧不起,但他真念佛,一天到晚手上一串念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绝不中断。你跟他说什么话,他还是一句佛号一句佛号接下去,对你点头、对你笑咪咪的,好像他在听,又好像他没听进去,真正做到了只有一声佛号,其他统统不相干。李老师说这种人最值得人尊敬,这种人是真念佛人。老师说我常常想学他们,学不像。为什么学不像?管的事太多了。所以古人告诉我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为什么要揽那么多的事情?古时候寺院丛林做主持、做当家的,担任执事,是什么人?都是佛菩萨再来的。他们自己度自己已经了了,来为大家服务,来照顾大家,所以那个道场管得那么好,成就的人那么多。今天道场到哪里去找这种人?找不到了。
  我讲经的时候早年常说,护持道场的人要什么人?讲经的法师退休了,六、七十岁体力衰了,不能再讲了,退下来当执事,来护法,做内护,他会护得好。为什么?他是过来人,他学经教弘法利生,他需要的什么他知道。不是这样的人他不知道,他来护法的人,这弘法的人命很苦,为什么?想要的他们没做到,没有想到;不要的,他们想到很多。所以,痛苦的随顺,不随顺不行,非随顺不可。这是这个时代乱了,全体都乱了,佛门也乱了,众生没福,自己没福报。过去古来寺庙建好之后,这些住持、当家、执事统统大修行人、大成就的人,他们来发心成就下一代。所以今天下一代起不来,为什么?没人护持,下一代很难立足,真正想修行的人都被毁掉了。
  所以佛法的承传,世世代代承传,什么人最重要?护法最重要,弘法是学生,护法是执事。学校里头校长护法,教务长、训导长、总务长这些人都是主要的护法的人。他们善护持,修学的人有成就,因为他们都是有成就的人。自己没有成就,怎么能帮助别人成就?不可能。所以今天佛法复兴的确非常困难,到哪里去找护法的人?弘法的人要听护法的人,你不听,没有人护持。像唱戏一样,这台戏就唱不出来,不能离开他们。所以在这种状况之下,唯独念佛求生净土,这还有一点希望,其他的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难,门门都不容易。没有真正护持怎么可能成就?念佛法门,只要真信、真发愿,死心塌地,真能成就。往生到极乐世界,谁护法?阿弥陀佛护法,所以他容易成就。护法的是佛菩萨,修学的是众生,这个一定要知道。
  「馀习,烦恼断后,残馀之习气」,这叫馀习,也叫做「残习」,或者叫「习气」。「二乘不能断除馀习,唯佛独能断之」。佛断乾净了;等觉菩萨还有一分无始生相无明的习气没断,这一品习气断掉他就成佛,等觉菩萨就成佛了。所以诸位要知道,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圆教初住菩萨就证得,可是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断,住实报庄严土。法身佛为了帮助这些法身大士,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现报身,住实报土,帮助这些人。这些人,天台大师称他们作分证佛。对于十法界的佛,天台大师说他作相似即佛,相似,不是真的,为什么?他有习气在,不但有习气,无始无明烦恼没断。这一品烦恼断掉,他就不是相似佛,他升级了,他离开十法界,他是真佛。天台大师叫分证即佛,是真佛,不圆满,就是习气没断,不圆满,习气断了他才圆满。习气断了就不在实报土,到哪里去?到常寂光去,回归常寂光,究竟圆满。这个在佛法就真正毕业了,往上再没得修的,到此为止。
  下面我们再看看,什么叫馀习?不好懂。「《大智度论》曰:阿罗汉、辟支佛,虽破三毒,气分不尽」。三毒是贪瞋痴,阿罗汉贪瞋痴断了,真的不贪、不瞋、不痴,没有傲慢、没有怀疑、没有错误的知见,六种根本烦恼他统统断了,但是习气没断,习气不尽。「譬如香在器中,香虽去,馀气故在」。器是香炉,香炉里头燃香,特别是什么?檀香,檀香烧完了,你闻闻看檀香炉子还有香味,那就是习气,习气没有断乾净。「又如草木」,我们烧的柴火,「薪」,薪是烧的柴火,「火烧烟出,炭灰不尽,火力薄故」。炭灰,柴确实烧掉了,烧乾净了,烧的柴变成炭,炭火的习气还在,那就是习气。火力薄故,火力不强,没有把炭也能化成灰,所以炭还可以再烧一次。
  「佛三毒永尽无馀,譬如劫尽火烧须弥山,一切地都尽,无烟无炭」。这个比喻好懂。烦恼断不容易,习气更难,这不能不知道。难还是要断,不断不能向上提升。见思烦恼断了,出离六道轮迴,往生到十法界四圣法界里面的声闻法界,就是阿罗汉。在声闻法界里面把他的习气断掉,他就修这个东西。习气要是断掉了,他就不是阿罗汉,升级了,他叫辟支佛,辟支佛是见思烦恼的习气断了。在辟支佛的这个位子上,要断尘沙烦恼,他修这个,断尘沙烦恼;阿罗汉是断见思烦恼习气,辟支佛断尘沙烦恼。尘沙烦恼断了,他升级作菩萨。菩萨还带著有尘沙烦恼的习气,所以菩萨要把尘沙烦恼习气断掉,断掉之后他升级了,他成佛了,十法界里面的佛。所以十法界里面的佛,确确实实见思烦恼跟习气、尘沙烦恼跟习气统统断掉了,他要断什么?他要断无明烦恼。无明烦恼断了,他就往生到一真法界,就是诸佛的实报庄严土。在这个里面断什么?断无明烦恼的习气。
  无明烦恼习气不好断,没法子断,所以大乘经上称它作「无功用道」,也是古大德所谓的「此处用不得力」。在这个境界里头,没有办法,你要想去断它,那你生了妄想,你堕落了。怎么办?随它去吧,就是这个意思,要随它去,时间长了慢慢就没有了。好像前面举的这个习气,没法子断它,常常烧檀香的檀香炉子,没有烧香,你去闻闻,它有很浓的檀香味道,这叫习气。这个时候怎么办?你能不烧香,不用这个炉子,把这个炉子灰倒尽,擦擦乾净,放上半年、放上一年,再闻闻没有了。要时间,时间长自然就没有了。所以那些法身菩萨们,用这个方法来断他的无始无明习气,要多长时间?佛说三大阿僧祇劫,这个习气自然没有了。所以他们要在实报土住多久?住三大阿僧祇劫,这叫无量寿,有量的无量。到三大阿僧祇劫,习气没有了,习气没有,实报土就不见了。实报土从哪里来的?是无始无明习气变现出来的,习气没有了,这个报土就没有了。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实报土也不例外,也在其中,因为实报土有相。这一品习气断尽,回归常寂光,常寂光没相。
  所以常寂光一定要搞清楚,常寂光是本体,宇宙的本体,万法的本体,生命的本体,它没有形相。它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根本没有办法离开它,离开它,相不可得。一切现象从心想生,它有没有想?它没有想。没有想为什么生?它由感应生,众生有感它有应。众生念佛,佛应;众生念菩萨,菩萨应;众生念染净、善恶,阿赖耶应,阿赖耶的意识、末那识它应,它应那是六道轮迴。法身应,那是极乐世界,诸佛如来的报土,无量无边的佛刹、道场。所以,法性、法身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无,非有非无;它是绝对的,不是相对的;它没有大小,它没有时间,它没有空间,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明心见性就是见法身,就是见自性,一定要到三种烦恼连习气都尽,你才真正见到。习气没尽,暂时住在实报土,等待习气慢慢自然尽了,常寂光才能现前,你才能够契入。好,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欢迎关注悲智佛网微信公众号,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公众号名称:beizhifw   公众号ID:beizhifw  
关注提示:可在微信上搜索 beizhifw ,在搜索内容中点击关注

老法师念佛 老实念佛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佛经故事 净土圣贤录文言文 来佛三圣永思集 净业三福 了凡四训 弟子规 太上感应篇 十善业道经 三皈依传授 认识佛教 沙弥律仪要略 五戒十善 修六和敬祈祷文 净土五经 刘素云老师复讲大经 净土圣贤录 布施的功德 净土大经解演义 科注全集 净土大经科注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