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0七集) 2013/11/1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0-050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八百四十八页,第一行最后一句看起:
「又天眼有二种:一者从报得,一者从修得」。这一段是说五眼圆明,肉眼我们大家都有,第二讲的是天眼,前面《大智度论》跟《净影疏》里所说的两种,两种意思都好,所以念老在此地说,「天眼实具以上两义」。又天眼有二种,这也都是《净影疏》跟《智度论》说的,一种从报得,一种从修得。报得是生天,生到天上自然就得天眼,这是报得的。人修上品十善,这个世间没有跟你福报相应的处所,你的福报太大,人间没有,会到哪里去?会到天上去。天上福报不相等,有欲界天、有色界天、有无色界天。色界天有六层,有四王天、忉利天,这两层是人间最容易去往生的,修大善大福多半到这边去。我们听人家说孔子在忉利天,我们有理由能信得过;佛经上说的,修上品十善,果报就在忉利天。孔老夫子一生的言行,跟上品十善真的相应,也就是说他老人家真做到了。弟子们对老师德行的赞叹,说夫子有五德,温良恭俭让,对人、对事、对物,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让。我们从这五德来看,佛法里面讲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不贪、不瞋、不痴,五德全包括了,确确实实是上品十善。
佛法给我们讲的因果,因果是大自然的法则,与这个因行相应,果报当然在天上,在欲界天。色界以上要修禅定,夫子有讲到禅定,儒家讲到禅定。欲界向上去的四层天,夜摩、兜率、化乐天、他化自在天,都是十善加上禅定。这个禅定功夫没修成,没修成,功力也不相等,所以层次不一样。禅定真正修成,得到初禅,他就不在欲界,到色界去了,那个福报就更大了。色界上面还有无色界。色界天有十八层,无色界天有四层,总共二十八层天。确确实实讲得很详细,什么样的因感什么样的果报。但是我们要记住,二十八层天不错,是好,没出六道轮迴,这要记住。天上福报享尽了,还是要下来。下来下到哪一层?是到人道?还是到恶道?不定。从天上堕落下来的人很多,不是少数,落到人道是最好的,很多人都落到三恶道去了。什么原因?原因是多生多劫累积的一些恶因。阿赖耶里面有善恶种子,善的种子是因为你在天上享福享尽了,堕落下来的时候善种子已经很少了,恶的种子非常多,所以多半都落在三恶道。这个不是由什么人主宰,不是的,我们说一句大家都能够听得懂的话,那就是大自然的法则。业因果报完全掌控在自己,不是别人掌控,自己要认真、要努力,要断恶修善,要积功累德。
我们遇到净土法门真正不可思议,佛法八万四千法门,只有这一门一生可以成就,除这一门之外,很难。为什么?门门都要断烦恼才能提升。断烦恼太难了,唯独净宗不要断烦恼,叫带业往生,你带著烦恼、带著习气,统统可以往生。可是话不是那么简单的。话没有说错,不能产生误会,带业是带旧业而不是带新业。旧业是过去造的,过去没学佛,造了很多罪业,自己不知道;学佛之后道理搞清楚,因果搞明白,就不能再造罪业。再造罪业,那是明知故犯,这个是很难叫人原谅的。可是阿弥陀佛慈悲,阿弥陀佛告诉我们,只要临命终时最后一念,你是真的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阿弥陀佛还是来接引你,你还是能往生。这个事情是真的,我们可不能侥倖,现在造罪业不要紧,我临终还是有救。如果你临终得了老人痴呆症怎么办?你糊涂了,你头脑不清楚,助念都不能往生。往生的人条件,经上讲得很清楚,临命终的时候头脑清楚,一点都不迷惑,真信有极乐世界,真信有阿弥陀佛,真正发愿想求生净土,以阿弥陀佛为老师,跟他学习,清楚。我们能保证临命终时不糊涂吗?平时修行就是为临命终时保持头脑清楚,没有痛苦,平平安安、欢欢喜喜捨掉这个身体,跟阿弥陀佛到极乐世界。就为这个,不为别的。
信心不足怎么办?那要听经,要读经。古人教给我们,「读书千遍,其义自见」。目的是其义自见。自见是道理明白,义是义理,事实真相清楚,不再迷惑。由此可知,学习经教、听经是为这桩事情。为什么要千遍?一遍二遍、十遍二十遍不管用。为什么?烦恼习气伏不住。真的念上一千遍,烦恼习气伏住了。有没有烦恼?有。有没有习气?有。虽有,它不起作用,起作用的就是一句佛号,一切时、一切处念头才起就是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没有其他杂念,这个叫功夫成片,你功夫打成一片。功夫成片的人,决定往生。功夫成片好的人,功夫真正得力的人,他想什么时候走,什么时候就走得了,就是说阿弥陀佛什么时候就来接引他。这就说明什么?生死自在,想去就去,想留就留,不碍事。这个法门到哪里去找!念佛比这个功夫高的人,所谓事一心、理一心,那个难,那确实不是我们凡夫能做得到的,凡夫能做得到的就是功夫成片。因此古大德告诉我们,遇到这个法门,你就遇到这个机会。什么机会?脱离生死轮迴的机会,稀有难逢!我们这一生可以脱离生死轮迴,不再受苦了。佛度众生终极的目标是帮助我们离苦得乐,没有出轮迴不叫做离苦,轮迴真苦,脱离六道轮迴叫离究竟苦,真的离苦了,往生极乐世界是得究竟乐。可见得,诸佛如来教化众生真正的目标就一个,劝大家念佛往生净土,佛度众生大事就圆满了。但是这个法门真难信,难信之法。真难信,不是假的,是真的。
五眼,生天就有天眼,这是从报得的;另外一种修得,修行。佛在经典上告诉我们,真正证得小果,小乘须陀洹果,初果须陀洹。须陀洹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叫入流,他入圣人之流,他不是凡夫,从此之后他是圣人,圣人里面地位最低的小小圣,这个时候他就得天眼,他有天眼通、有天耳通,这是修得的。修什么得的?修定得的,也就是说你的心清净了。清净的程度不一样,最浅的程度就得天眼、天耳;功夫再深一点,得他心通、宿命通。宿命通知道自己过去生,相信轮迴了。为什么?你自己知道,知道你前生是干什么的,再前世是干什么的,生生世世,至少十几世、二十几世、三十几世清楚。如果证得阿罗汉,知道五百世,过去五百世的事情清楚。知道过去,也知道未来,这叫宿命通。他心通,别人起心动念你知道,你看见了。别人睡觉在作梦,你能看到他梦中的境界,等他醒来,你刚才做什么梦,你讲给他听。梦中有色,自己知道,普通人看不见,二果圣人,四果,小乘四果,第二果有这个能力看到别人。你作梦,或者是你想,你想一个人、想一个地方,那个境界在你脑海里浮现出来,斯陀含能看见,二果是斯陀含,他可以看见,心清净。
除这个之外还有心地清净,什么呢?日本江本博士实验的水,他搞了十几年,水知道。我们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有相,我们作梦也有相,人没有看见,水看见了。水为什么看见?水清净,没有污染。去年美国修.蓝博士到我们这里来访问,在我们这个摄影棚里告诉我们,我们起心动念桌子知道、椅子知道、墙壁知道、天花板知道、地板知道,没有一样不知道。为什么?因为它们没有妄念,它们没有杂念,自性里头本具的功德,见闻觉知它们全有,所以它全起作用。全起作用为什么做桌椅板凳、做这些植物矿物?因为它有无明,原因在此地。我们有无明,无明就是妄想,加上分别,加上执著,所以我们会造业。它们不造业,它们确实有生住异灭,有成住坏空,矿物有成住坏空,植物有生住异灭,但是不管它是植物、是矿物,统统有见闻觉知,它会看,它会听,我们起心动念它知道。古人有所谓,这话讲得好,「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你要想不让别人知道,除非你自己不要做,你自己只要起心动念,别人都知道。这都是事实,都不是假的。我们念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佛怎么会不知道?当然知道!念得愈多愈亲切,跟阿弥陀佛建立关係,建立缘分。我们得真正成就自己,成就自己的缘分就在现前,就在这一生,就在此时此地。放下万缘,心地清净,我们的天眼就现前,这属于修得,这不属于报得。
下面,「《净影》所云」,《净影疏》所说的,「是指修得」。「生于色界诸天自然生得之净眼」,这是讲「报得」,生于色界诸天自然生得的净眼,这是报得,「谓从果报而得,不赖修成」。天人有,鬼神也有,鬼神有五通,他不是修得,他是报得,他的能量比天是要小很多。「又通达者,如《智度论》曰:肉眼见近不见远,见前不见后,见外不见内,见昼不见夜,见上不见下」。这是肉眼,我们的肉眼,我们看近,远了看不见;见到前面看不到后面,眼在前面看不到后面;见到外面看不到里面,眼睛怎么样?看不到身体里面;白天看得见,夜晚看不见;见上不见下。「以此碍故求天眼」。这个障碍,肉眼的障碍太多了,因为这个缘故,我们希望天眼。「得是天眼」,真得到天眼,远近都见到了,前后、内外、上下统统没有障碍,叫通达。「又秽土」,我们现在所住的这个土,「天眼所见,不出三千大千」,娑婆世界的人。这天眼什么?四禅以上的,能见到三千大千世界。「彼土菩萨天眼」,我们生到极乐世界,就得到天眼,那是报得的,不是修得的。你生到极乐世界,你的眼能见多大的量?「见十方恆沙世界及其中众生生死。」十方恆河沙是比喻,恆河沙很细、很多;换句话说,就是常讲的无量无边无数一切诸佛刹土,诸佛刹土里面所有的众生生死轮迴,统统看得清楚、看得明白。能量,我们讲要修得,修行当中得到这个,要修到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才有这个能量,修得的。像惠能大师这些人是修得的,到极乐世界是报得的,生到极乐世界你就获得,这个能量跟法身大士平等。
再看底下一段,「法眼」。望西大师说:「缘俗谛智,能照法故,名为法眼。」憬兴法师说:「法眼即以有智为体,能见众生欲性心及诸佛法,故名法眼。」能知事相,指一切万事万物。它是缘俗谛智,我们讲世间法,对世间法完全通达没有障碍,能见到众生欲性心。「欲性」,我们参考资料里头有,第十六页,「众生种种之欲望为其本性,佛说法必随此欲性也。」这就是恆顺众生。「《法华经.方便品》曰:种种所行道,若干诸欲性。」人有欲望,因欲望生烦恼,因烦恼就现轮迴,轮迴是这么来的。实质上给你讲,给你讲真话,轮迴是假的,就像我们做一场恶梦,轮迴是一场恶梦。什么时候醒过来?证得阿罗汉果就醒过来。阿罗汉真的把见思烦恼放下,放下见思烦恼,轮迴就不见了,你才晓得轮迴真的是一场梦。醒了以后是什么境界?四圣法界,释迦牟尼佛的净土。六道轮迴,释迦牟尼佛的秽土。秽土、净土都是一场梦,都不是真的。秽土是染业所感的,净土是净业所感的,清净心所现的。我们的经题「清净平等觉」,阿罗汉得清净心,所以现净土,秽土没有了,永远出离六道轮迴。他能不能再回到六道轮迴?他有能力,他可以回来。回来,他不是轮迴的众生,不是六道众生,我们称他作菩萨,称他作阿罗汉。他来干什么?他来度众生的,他来帮助有缘众生,来教化众生的,他不是来受报的。我们是来受果报的,造的善业得福报,造的恶业得苦报,不一样。见思烦恼断了,见思烦恼合起来,佛在《华严经》上叫执著,总而言之叫执著。放下执著,不再执著,六道就没有了。我们对人、对事、对物有坚固的执著,这就是此地讲的欲性心,就是欲望,有所求。我们今天把这个欲望改过来,对世间,人间、天上的欲望统统放下来,我们只求西方极乐世界,把这个当作我们欲性心,我们决定生净土,这叫带业往生。
底下一句很重要,「及诸佛法」。一切诸佛所说的法能不能执著?不能。为什么?佛在《金刚经》上说得很清楚,「法尚应捨,何况非法」。那个法就是佛法,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佛法别执著,执著也是生死轮迴。佛法用它,不能执著它。佛法不是真的,执著佛法就错了。佛教我们放下执著,不是教我们放下执著的对象又换一个执著,还是搞六道轮迴。这个六道轮迴里面是善法,执著佛法,轮迴到人道、天道,不堕三恶道,出不了六道轮迴,所以不能执著。要执著呢?我们执著惯了,不执著不行,你看阿弥陀佛多慈悲,教我们执著阿弥陀佛,执著极乐世界。这个好,这个执著可以脱离六道轮迴,往生到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到了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会教我们,把那个也要放下,你真正成就了。不但执著要放下,分别也要放下,起心动念统统都要放下。大乘教里讲得很好、讲得很多,放下起心动念成佛,放下分别、执著是菩萨,单单放下执著是阿罗汉。菩萨除了放下执著,还放下分别,不分别了,再能放下起心动念就成佛。
下面举《笺注》,《笺注》是丁福保的,《无量寿经笺注》,「分明观达缘生差别之法,谓之法眼。」分明,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观察通达一切法都是因缘所生,叫缘生。「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中观论》上讲的,这叫法眼。《魏译》的本子说:「法眼观察,究竟诸道。」这个诸道就是十法界,菩萨的法眼观察十法界。「今经云法眼清净,其义」,这个意思,「应如《三藏法数》所云:法眼者,菩萨为度众生,以清净法眼遍观一切诸法,能知能行。谓因行是法,得证是道」,他能证菩萨的果位,「亦知一切众生种种方便门,令修令证」。种种众生根性不相同,遍观一切诸法,能知能行。谓因行是法,得证是道,行这个法,你就得如是道。像我们今天念佛,我们遵守经里面所教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我们行这个法,将来能证的西方极乐世界,往生就是证道。亦知一切众生种种方便法门,菩萨知道一切众生根性不相同,所以佛说八万四千法门。不是叫八万四千法门统统要学,不是这个意思,你要想成就,你只能学一门,一个法门。《金刚经》上说得好,「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为什么?每一门都能够成无上道,所以平等。只要一门深入,入浅不行,要入得深。深到什么程度?深到见性,见性就全通了。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能够明心见性,只要明心见性,八万四千法门全通了。一门通,一切门都通,这是佛法,这是大乘,妙极了。
念一句阿弥陀佛行不行?行。眼前的例子就很多,古人的例子那就不必说了。《净土圣贤录》、《大藏经》里面的《往生传》,记载历代念佛往生的人;眼前我们所见到的,谛闲法师的徒弟锅漏匠,倓虚法师所看到的修无法师,这些人给我们表演,就是一句阿弥陀佛。我们自己亲眼看到的,在美国见到两个人。在华府佛教会看到周广大居士,他不能称居士,他没有宗教信仰,临命终的三天前才闻到佛法。这个人有善根,他得的是癌症,癌症的末期,没救了,他的家人找到我们,问我们有没有救?我们派了几个人去看,看到打电话回来告诉我,真的不行,没有办法拯救了,劝他念佛求往生。这一劝他念阿弥陀佛,他马上就接受,念了几句阿弥陀佛,告诉他家人,念佛好,念佛不痛了;癌症很痛,念佛不痛了,有这么个好处。叫家人别求了,统统全家人念佛,帮助他念佛,帮助他往生,念了三天三夜,他走了。这就是一句佛号。你看,《无量寿经》四十八愿第十八愿讲的,临终十念必生,他是属于这个。这不是偶然的,过去生中肯定是念佛人,要不然怎么一说他就相信、他就接受,而且马上就有效果。这我们亲眼看见的,这不是假的。
第二个在加州旧金山,甘老居士,老太太,甘老居士。我年轻的时候在台中学教,她护法,她找了十五个佛友,念佛的朋友,每个月叫大家出十块钱,十五个人就是一百五十块钱,给我做生活费用,每个月寄给我。十五个人,这负担不重,一个人十块钱,帮助我十年。我在台中十年,没间断。以后晚年,移民到美国去了,儿女在美国。她有一个老朋友,也是老太太,念佛的,跟她情形同样的,儿女把她接到美国去了,照顾家庭。儿子结婚,生了一个孙子,请她到美国去带孙子,照顾家事。住了几年,她是念佛人,小孩慢慢长大,能上幼稚园,四、五岁就送到幼儿园去,晚上儿子、媳妇下班回来,把小孩接回来,所以那个家就她一个人,白天就她一个人,念佛修行好,哪也不去。念了几年之后,她往生没有告诉任何人,家人也没有告诉。因为她在家里每天早晨起来煮早餐,这一天她的儿子、媳妇起来没有看到她,没人起来烧饭,觉得很奇怪。推开她的房门一看,她穿著海青,端端正正,手上拿著念珠坐在床上。再一看,走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走的。旁边有遗嘱,她写了遗嘱,写得很详细。把儿子、媳妇、孙子的孝服,统统不知道什么时候做好了,都放在面前,后事她统统预备好了。根据这个情形来看,至少三个月,她预知时至,她就把她所有的事情都办好了,不要家人操一点心。她的儿子、媳妇打电话给甘老太太,甘老太太听了之后,大家来看她,帮她助念。真了不起!给大家做证明,一句佛号真有效果,不能不相信,这事情不是假的。
这些人都能做到,我们为什么做不到?要做到,首要的条件就是你要放得下,一切人事物统统放下,别再管了,心里面只放著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也没有,这才行,这叫真放下。工作没有关係,劳心、劳力都没有关係,工作完了,全放下,就是一句阿弥陀佛。我早年在台湾,四十年前,台南将军乡的一个老太太,念佛三年,站著往生。四十多年了,现在在南部提起来,还有很多人都知道,她往生轰动了台湾南部。她往生也是没有告诉家人,怕扰乱,不说。吃晚饭的时候,儿子、媳妇挺孝顺,她告诉大家,你们先吃饭,不要等我,我去洗澡。她真的洗澡了,洗完澡之后换了一身衣服,穿著海青、拿著念珠,在佛堂站著走的。家人等了很久,老太太没出来,去看看,叫,没人答应,进屋看到,她真的洗了澡,衣服都换了。在小佛堂里看到她,站在那里,叫她不答应,仔细一看,走了,站著走的。三年,有这么好的成就,为我们念佛人作证。台湾南部念佛人多,影响从这来的。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菩萨有能力自度,有能力度他。众生无论修哪一个法门,只要你真的喜欢,你就一门深入,你一生不要改变,你会成就;学多了,学二门、学三门,不行。二门是岔路,你一个人进房子里,你只能从一个门进来,你不可能从两个门进来,三门就更难了。所以只能修一门,好好的选择,选择之后一生不要改变,功夫一定要得力。「由上可见,菩萨于一切法能知能行,能知种种所行之法与所证之道」,这是自度;「复知种种方便门以普度众生」,这是利他,「名为清净法眼」。「极乐菩萨之法眼亦复如是,故云法眼清净。」往生到极乐世界,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那不必说了,智慧、神通、道力看起来好像跟阿弥陀佛差不多。这是无比的殊胜、无比的稀有,希望大家对于这个缘分千万不要错过。故云法眼清净。
再看后面,第四,「慧眼」。望西法师说,「缘真谛智」,前面法眼是缘俗谛智,世俗的智慧,慧眼是真实的智慧,「能照空理,故名慧眼」。见性是慧眼,见种种法叫法眼。知道种种法的性相、理事、因果,这是法眼;从法相当中见到自性,这是慧眼。所以它能见空理,也就是能见到一切法相有性空、事有理无。所以说万法皆空,这是慧眼,万法皆空是慧眼。万法的有是假有、是幻有、是妙有,这是慧眼所见的,能知自性,能知万物的理体。憬兴法师说:「慧眼即以空智为体,照真空理。」它能照见万法皆空,了不可得。「又《大乘义章》曰:言慧眼者,观达名慧,慧能照瞩,故名慧眼」。
「又见真者。《净影》曰:能见真空,故名见真。《大乘义章》曰:慧眼了见」,了是明瞭,「了见破相空理及见真空」。也就是说它在相上能见到性,相是假相,空是真空。这个空假怎么个说法?大乘教里头,凡是有变化、有生灭的叫假;没有生灭,不生不灭,永远不变的,这叫真。性空是真的,它不生不灭;一切现象都是假的,有生有灭,有生有灭就不是真的。但是有生有灭的诸法从哪里来?真空里头变现出来的。真空是自性,所以不能叫它空。但是它什么都没有,自性没有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就是没有念头的现象),没有自然现象,所以叫空。这个空不是无,它真有,它真存在,而且不生不灭,所以把空上加一个真字,它是真的。它能生万法,能生万法不能说它空;虽生万法,法是假的,无有一法可得,所以叫它空。实际上说空、说有都没有办法说出它的真相,是不得已用的这个名词。对于这个名词不能执著,执著就产生误会。所以说这个境界没有办法想像,也没有办法说出来。称为真空,称为妙有,都是不得已假设的名词,万万不能执著,让你了解事实真相,就对了。
《大智度论》里头说,「为实相故,求慧眼」。实相是见性、真相,为真正明瞭一切法的真相,要求慧眼。慧眼是法身菩萨才有。什么叫法身?明心见性这样的人他有,他有慧眼。没有见性的菩萨,他有法眼、有天眼、有肉眼;见性,他有慧眼,他才能见到真相。「得慧眼,不见众生,尽灭一异相」。一相、异相这个概念没有了,这是真正慧眼现前。大乘经上常说的「诸法实相」,一切诸法的真实相他见到了。真实相是什么?体是真的,相是假的,相有性空,有是幻有,空是真空,这是慧眼所见的。所以一异,一异是一对,相对的,一的对面是多,多的对面是一,那个异就是多。一跟多这个概念没有了,真正把对立消失了。一异是对立的,人我是对立的,所有一切对立的概念全消失,没有了。对立是错误的,有对立就生烦恼。对立没有是什么?对立没有就统一了。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就是异,异就是一,一异不二,真正见到整个宇宙是一体。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法跟我是什么关係?一体,一个自性变现出来的。所以大乘教里头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个心生出来了。无缘是什么?没有条件。慈就是爱心,慈爱之心,对一切众生、一切人事物是平等的,没有任何条件。
父母对于婴儿之爱,小孩长大了,你不见得喜欢他;小孩刚刚生下来,不满一百天,我常讲人生百日,父母对这个婴儿爱,那个里头没有条件。你会为他服务,你会很小心仔细去照顾他,那是真爱,没有条件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悲是怜悯,他有苦难要帮助他化解;同体,他跟我是一体,是一不是二。在婴儿一百天之内,完全显露出来,真正的爱就是那一段时期。以后慢慢长大起变化了,小孩知道你是他的妈妈、是他的爸爸,他有分别、有执著,他心不清净了。一百天之内清净,他不认生,什么人去逗他,他都喜欢,他是用真诚平等的爱心。清净的爱心,他没有分别,一认识爸爸妈妈,分别执著起来了,爸爸妈妈抱他才喜欢,别人抱他他拒绝,他就哭了,已经被染污了。中国古人的教育确实是从这里生起来的。教育的目的在哪里?如何把这个天真的爱,让它永远保存。永远保存,这个人就是佛,就是神圣。上帝爱世人,上帝的爱,神爱世人,神的爱,佛菩萨的爱,那是真,一点都不假。你要了解佛菩萨的爱,你就从这里去观察,你就明白了。我们每个人都有,现在迷了。不是真迷,并没有丢掉,只是现在迷在物欲上、欲望上。能够把自私自利放下,把一切欲望放下,回归到自性,回归到婴儿的爱。菩萨里头有婴儿行,就是于一切法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起心动念,这是天真。天是天然,真是不是假的。宇宙的核心就是个爱字。你看哪一个宗教不讲爱?所以宗教可以团结。为什么?它的中心概念完全相同,没有差别。
「捨离诸著」,把一切执著统统捨离了,「不受一切法」。我们把里头加两个字就好懂了,不受一切法影响,不受一切法干扰。我们今天麻烦,就是受外面境界干扰,受外面境界扰乱,听到音声,我们起心动念,生起妄想、分别、执著,起这些东西,受干扰。法身菩萨不受干扰、不受影响,财色名利摆在面前不动心,如如不动。他眼睛看到什么?相是假的,性是真的,他看到这个。真性跟我是一体,万相千差万别,体是一个。从哪里变现出来?都是自性变现出来。自性怎么变现出来?起心动念变现出来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想灭了,一切法就不见了,就这么个道理。你见一切法全是自性变现的,离开自性,无有一法可得,所以不受一切法。「智慧自内灭」,这就是《心经》讲的「无智亦无得」,还说智慧,那是妄想。真智慧,不能有智慧的名词,不能有智慧的相,名词是假名词,假名,他所得到的是真相,这叫慧眼。
又《思益经》里面所说的:「慧眼为见何法」,这个慧眼见什么?「答言:若有所见,不名慧眼」。你还有所见,这不是慧眼。慧眼,连慧眼这个名相都没有,才是真的慧眼;说一个慧眼,就已经不是慧眼了,著相了,分别、执著了。所以这个只可以意会,不能言传,说不出来。说出来,错的,说出来,你就有执著,你就有分别。慧眼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慧眼,不见有为法,不见无为法。所以者何?有为法皆虚妄分别,无虚妄分别是名慧眼」。有为,有生有灭,叫有为法。有生有灭全是从虚妄分别变现出来的,这个我们前面学得很多。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秒钟有多少个生灭?有一千六百兆次的生灭。所以一切法不是真的。这个一切法包括我们的身体,包括我们的念头,都是有为法,它的发生都是在高频率当中产生的幻相,不是真实。前一个念头灭了,后一个念头生了,前一念跟后一念不是一样的,所以它不是相续相,每一个相都是独立的。经上也说相似相续相,不是真的相续相,所以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灭。下面说,「无为法空无所有,过诸眼道,是故慧眼亦不见无为法」。有为、无为统统放下了。
「以上广引经论以释慧眼见真之旨,内中以《思益经》与《大论》之说最为精妙。盖了了见,无所见,不见有为,不见无为,方名见真」。见真就是见性。「智慧自内灭」,就是《心经》所说的「无智亦无得,乃了因佛性之所了。」了了见,了因佛性,参考资料里头有,我们可以看看。「了了见」,在第十七页,「人眼根清净不坏,自观掌中阿摩勒果,了了分明」。这是经上所说的,眼睛很好、清净,看自己手掌里头菴摩罗果(这个果,台湾叫芭乐,香港我不知道它叫什么),你看得清清楚楚,看得了了分明。「菩萨见于菩提涅槃之果,亦复如是」。菩萨见菩提涅槃,菩提是智慧,涅槃是圆寂,一切法没有一法不是圆满的,没有一法不是清净寂灭的。换句话说,一切法的真相,一切法的因果,菩萨统统看见,没有丝毫执著,这叫了了见。
「了因佛性」,这是三因佛性里头说的,参考资料第十八页,「梵语佛陀」,翻成中国意思叫觉,「觉即三智圆明」,三智是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三种智慧圆满、明瞭,「遍一切处,无不照了,名大圆觉」。如来的智慧,实在讲就是一切众生自性本具的如来智慧。佛在《华严经》上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是自性,人人都有,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平等的。一切诸佛如来从哪里来?我们自性变现的。到你真正契入境界,你才晓得,一切诸佛如来跟我们自己同体,不但同一个性体,也同一个相体。相是什么?相是法性身、法性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见到。极乐世界的人身体跟我们不一样,我们现在这个身体、居住的环境,不是法性,是阿赖耶。阿赖耶的相分,我们叫它物质现象;阿赖耶的见分,我们叫它心理现象。假的,不是真的。因为什么?它有生有灭。
我们的念头有生有灭,我们这个身体细胞也有生有灭。现在科学家告诉我们,人体,人的身体是细胞组成的,一个人的身体大概有多少细胞?科学家告诉我们,大概有六十兆,单位是兆,六十兆。这六十兆个细胞,细胞形状不一样,构成不同的器官。细胞的寿命长短不一样,有一些寿命很短,只有三、四天,也有几个月的,也有一二年的、四五年的,最长的脑神经细胞,脑神经细胞可以存在大概一百五十年。细胞每一天有新生的,有老化的、死亡的,叫新陈代谢。每一天新陈代谢,人体总的来说有多少个细胞?科学家告诉我们,有七千亿,单位是亿。每一天新陈代谢有七千亿,这身体是不是自己?不是自己。每一天新陈代谢七千亿,整个身体细胞是六十兆。换句话说,我们的身体确确实实佛眼看,这是佛的慧眼,慧眼观察,刹那生灭。真的一秒钟生灭的次数是一千六百兆,在这个频率之下产生的幻相。现在科学家证明了。这也就是说明,我们有理由相信,二、三十年之后,佛教不是宗教,是什么?高等科学,科学所发现的,佛经上全有。
六十年前我学佛,方老师告诉我,大乘佛教是世界上哲学的最高峰。我跟他学哲学,他把佛教介绍给我,这是哲学最高峰。现在通过六十年,又得到一个结论,不但是哲学最高峰,还是科学最高峰。科学家今天报告,没有佛经上讲得这么详细、讲得这么清楚。科学、哲学能不能达到佛法的高峰?告诉诸位,达不到。这个大乘经上讲得很清楚,它能达到的只能达到阿赖耶。阿赖耶讲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讲这三种,科学可以达到。再往上提升就是自性,自性,科学家达不到。为什么?科学家用思考,思考的极限是阿赖耶。向上一著,不用思考,用什么?用禅定。也就是说用清净平等觉可以达到,要放下用思考这个方法。思考的方法,它是有极限的、有范围的,它没有办法超越;放下这个,不用思考,所谓是直觉,他就见性。这就说明佛法比科学、哲学还要高明,真正把宇宙的真相完全显示出来,用科学的方法是达不到。
现在科学家看到佛经上所说的,他们就怀疑,科学用了四百年的时间,累积四百年的经验,研究、观察的效果,发现物质现象、精神现象。释迦牟尼佛那个时代没有科学工具,没有这样的高深数学,他怎么会知道?怎么会说得这么清楚?跟他们发现的是同样的。所以他们提出一个新的观念,他说可能人类有一种本能。禅定真的是本能,现在人把本能丧失掉了,古人有这个本能。这个本能就是什么都不要想,你什么都懂得。想就是障碍,不能想,你障碍没有,就明心见性。妄想就是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就是妄想断了。妄想叫无明,无明烦恼断了,眼见色不起心不动念,你看到的是真相;起心动念看到的是假相,就把这个相变成阿赖耶,变成一个生灭相。不起心不动念看到真相,看到现象的生灭,也就像弥勒菩萨所说的,看到一秒钟一千六百兆次的频率的波动现象。这个波动现象,阿赖耶的业相。业意思就是动,自性不动的。不动里面产生一个动的相,不是自性动了,那是幻相,不是真相。真永远如如不动,幻相变现十法界依正庄严。把这个东西搞清楚、搞明白,不再去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当然没有分别执著。你的心,真心现前,真心就是清净平等觉。觉就是一切都明瞭,一切都通达,这就是如来的五眼圆明,这叫见真,三因佛性里面叫了因佛性。
「三智圆明,遍一切处,无不照了,名大圆觉」,大圆觉就是佛。「性」,佛经上性这个意思,是「不改之义」,就是它不会改变。生灭就是改变,不改,不生不灭。惠能大师见性,在《坛经》上记录,他见性的时候,性是什么样子?他说了五句话。第一句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自性是清净的,所以自性是清净心;「本不生灭」,自性没有生灭;第三句话说,「本自具足」。具足什么?佛在《华严经》上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就是本自具足。换句话说,你自性里头本来具足无量智慧,宇宙之间过去、现在、未来,没有一样你不知道的。智慧是你本有的,不是从外头来的,外面没有智慧,自性里头有智慧。佛法求什么?求智慧,求智慧不能向外求,向内求,所以佛法叫内学,佛经叫内典,不向外的。怎么个求法?清净心生智慧,平等心生大智慧,清净平等是真心。我们把智慧丢掉了,为什么丢掉?心被染污了。我有我的想法,我有我的看法,想法、看法染污了清净心;把想法、看法,统统丢掉,统统放下,清净心现前,智慧就现前。有起心动念,有分别,平等心不见了。没有分别,没有起心动念,心是平等的,平等是真心。佛法所要的,就是要清净平等心。那个觉,觉就是智慧,自然就出来了,清净平等是定。所以佛家的教学,是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认识字不认识字、读书不读书没关係,只要心清净,只要心平等,就成佛。清净心成阿罗汉,平等心成菩萨,清净平等合起来就是佛,佛就是这么回事情。
下面说,「以大觉性不增不减,非变非迁」,迁就是改变,「一切众生,无不具此三因佛性」。所以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他是真的,他不是假的,本来是佛,我们对一切诸佛要尊重。「此因若显,即成三德妙果。」三德是法身、般若、解脱,你统统恢复了。法身本有的,般若智慧本有的,都不是外头的,解脱是大自在,无有一切拘束,得大自在。一切众生个个都有,现在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佛说了,妄想、分别、执著,变成这个样子。只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你就是佛心,自自然然的佛,天真佛。
下面讲三因,「一、正因佛性:正谓中正,谓中必双照三谛具足,名正因佛性。」成佛的正因不外乎这三条,第一是正因,这是真正的因,所以我们用心不能不正。正是什么意思?不偏不邪就叫中正。我们没有偏心、没有邪念,但是要晓得,有念都是邪念,有心都是妄心,这个境界很深。我们迷失太久了,所以我常常想到观察婴儿。婴儿的心是中正,他还没有受到染污,刚刚出生下来,他睁开眼睛会看,竖起耳朵他会听,他已经在观察。观察这个世间很稀奇,他没见过,他在观察。他没有起心动念,他没有分别执著,看得很清楚,听得很清楚。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菩萨行里头有一个法门叫婴儿行,教我们常常守住婴儿,学像婴儿一样,对于一切万事万物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用纯真之心,那就是我们的真心。慢慢逐渐长大,有了我的念头,自私就起来。我这个念头起来,烦恼习气就开始有了,跟著我起来的,贪瞋痴。小孩还不会说话,两个小孩在一起,一百天之内的没有这个状况,一百天以后有这个状况,你看你要拿个小玩具、拿个糖,两个小孩就会去抢、就争,他不会相让,他就相争。这就是什么?他有自私自利念头起来了。这个时候要教,要教什么?教相让,不要教相争,要彼此相让,玩的东西一分为二,他就不争了。慢慢长大学什么?学让。从那个时候培养他,仁义礼智信要从这培养,仁义礼智信是自性本有的,所以这个时候加强教育。真正教儿女,从怀孕的时候开始,胎教。一千天,就是从出生到三岁,这三年,一千天,谁教他?母亲教他,母亲是小孩第一任的老师。教他就是保持他的天真,这一千天当中不应该让他看到的,不能让他看到;不应该给他听到的,不能让他听到;不许可接触的,要防止,不让他接触到。这一千天,他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全是正面的,中正,没有丝毫邪恶,这就养成他的本性。古人讲「三岁看八十」,三岁养成天性,八十岁不会改变。就是说三岁之后,他就有能力辨别是非善恶,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他就懂得。所以孩子六、七岁的时候,就有能力辨别是非得失,什么是邪,什么是正,他有能力判断,他不走邪道。所以这是正因。
处事待人接物用真心,决定不吃亏,为什么?我们想到极乐世界去。用偏心、邪心、不善的心,与三恶道相应,决定不能干。现在能佔一点便宜,来生三恶道去了,吃大亏。我用诚心诚意待人接物,他骗我,我不骗他,他欺负我,我尊敬他,久久我佔便宜,我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跟阿弥陀佛相应,决定跟三恶道是相违背的,这不相应。恆顺众生,随喜功德,众生他搞轮迴,我不搞轮迴。信愿持名,就是本经上所说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我们走这个路子。这是一条康庄大道、成佛之道,我们走这个路。牺牲奉献,成就功德重要。
「了因」,了是明瞭,「了谓照了。谓由前正因发此照了之智,智与理相应,故名了因佛性。」「三、缘因佛性,缘即助缘,谓一切功德善根资助了因,开发正因之性,故名缘因佛性。」缘是帮助,佛法是帮助,是我们的缘因。了因、正因是我们自己具备的,正因是真心,与真心相应的智慧是了因。落实在哪里?落实在五戒、三皈、十善,落实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起心动念只要与这个相应,这是了因。念念是了因,正因就现前。用正因,决定没有过失。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欢迎关注悲智佛网微信公众号,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公众号名称:beizhifw 公众号ID:beizhifw
关注提示:可在微信上搜索 beizhifw ,在搜索内容中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