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0九集) 2013/11/1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0-050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八百五十一页第一行,念老的注解:
「右段经文中,无不圆满以前是总赞」。这个经文在八百四十一面,我把经文念一遍,大家就知道了。『复次阿难,彼佛刹中一切菩萨,禅定,智慧,神通,威德,无不圆满』,这一段是总赞。从「诸佛密藏」一直到五眼圆明,都是说的「圆满之因」,都讲圆满之因。念老在此地做一个总结,他怎么圆满的?从性德上说,本来圆满,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佛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又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人人皆有,人人皆是。那为什么我们变成凡夫?总是迷了自性。自性是圆满的、是究竟的,它不是修来的,本性本自具足的。迷了,迷了就要修。修什么?把迷修掉,我们的本来面目、本来的圆满就统统现前了。这就是佛法,这就是佛陀教育。
佛陀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教我们个个成佛。成佛,一定要知道,本来是佛,回归自性而已。迷得太深,迷得太久,我们在六道里头住的时间太久了,迷得太深了,所以佛告诉我们的我们不敢相信、不敢承当。这是真的,除佛之外从来没有人说过,我们看这个世间,所有宗教没说过。中国传统教育这些大圣大贤有说,但是我们不读佛经,对他们所说的不懂;看了佛经之后,看到祖宗说的,懂得了。譬如我们老祖宗告诉我们「本性本善」,还把这句话放在《童蒙课本》上第一句,就是《三字经》,《三字经》第一句说,「人之初,性本善」。这一句说的是什么?就是佛经上讲的本来是佛,皆有如来智慧自性,这叫本善。本善是自性本有的,不是从外修来的,这个就是佛性,大乘经讲的真如自性。佛讲得清楚,古圣先贤讲得比较含糊,佛经一对照明白了,不对照,能理解到的似是而非。
怎么迷的?佛经上说,「一念不觉,而有无明」,《三字经》上也说,「性相近,习相远」,跟佛讲的一个意思。从性上讲,一切众生跟佛没有两样,是一不是二;但是从相上讲,从事上讲,完全不一样。佛的境界多么清净庄严,我们这个世界混乱,人生在这个世间多苦,它怎么会一样!这是什么?习相远了,从性上讲跟佛、跟圣人一样的,但是从相上、从事上讲,距离远了,我们被习惯染污了。古人所谓「近朱则赤,近墨则黑」,看你生在什么环境,你会被环境染污,你会受环境影响。那我们六道这个环境是最不善的环境,六道虽然有善有恶,恶多过善。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我们迷了之后则有个妄心,妄心里面的善心所跟恶心所比较,善心所只有十一个,不善的心所有二十六个,这就说明什么?我们的善念少、恶念多,道理在此地。外面环境亦复如是,不善的环境多,善的环境少,特别是现前这个时代。古时候好一些,有很多圣贤君子教学,教学的人多,接受教育的人多。但是这个人多,多要跟不接受、迷惑颠倒的人比,还是少数,那在今天,这少数之少数。连什么叫善、什么叫恶都没有能力辨别,把恶当作善,把善当作恶,这麻烦就大了。
佛在经典对我们的教学,说明一切圆满的因,这对我们讲很重要。「首在究竟明了佛之密藏」,这一点非常重要,密是不容易看清。其实佛法没有祕密,祕密都是不可告人的,这不是好事,佛法是好事,有什么祕密?佛的密是深密,它太深了,给一般人讲他听不懂,所以叫深密,不是祕密。这是「如探水得源」,我们寻找水源,源头,长江黄河的源头,把那个发源地找出来了。这个密藏就是本性、就是自性。「得其根本,不愁枝末」。古人说「得其一,万事毕」,这一句话很值得玩味。一切菩萨成佛怎么成的?就是得其一,万事毕。这一是什么?一是真心,真心是一,妄心就是二,妄心里头有起心动念分别执著,真心没有。
所以佛教教学的理念,提出来的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一,一门,这是教学的理念。那方法是「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著重在自见。见是什么?开悟了,明白了,自然开悟的,不是人教的。所以我们要细心观察,释迦牟尼佛三十岁开悟的,开悟之后讲经教学四十九年,说了这么多的经论,谁教他的?没人教他。他讲《华严》、讲《法华》,释迦佛之前,印度谁讲过《华严》、谁讲过《法华》?没人。他这些经从哪里来的?其义自见,自然明白了。为什么?见性了,是自性里头本有的。本有的是我们大家共同统统有的,只是我们迷了,他悟了,就是他见了性,见到了,我们没见到,差别就在此地。佛教人的目的就是教你得到其义自见,他自见了,你也自见了,他讲的《华严》,你一听全明白了,不要听完,听个几句就全明白了。所以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平等的,没有高下,也没有先后,这个法子妙绝了。
今天对佛法真正理解的人没有了,对这些方法能懂得的人也没有了,这怎么办?佛学院很多,中国、外国都有,培养出来的学生都不是经上所说的其义自见,都不是以这个为目标,而是广学多闻。广学多闻是世间教育,人世间一般教育,知识,不是智慧。其义自见是智慧,广学多闻是知识。知识学再多都是有侷限的,因为什么?知识无量无边,你一生能学多少?所以有侷限的。来生来世要再接著学,一大半都忘掉了,这一投胎一转世都忘掉了,你能记得几多?记不得了。再学的时候比较聪明一点,总是过去学的,现在比较容易懂一点,比别人聪明一点,道理在此地。不是见性,不是开悟,也就是他没有找到根源,没有从根源上修,根源上就是一,他不知道这个一。
中国文化起源也是起源在一,伏羲画八卦,那一横,不就从那起来的吗?三个长横代表乾,代表天,三个当中间断的代表地,这不乾坤二卦吗?不就从这出来的吗?一是根源,一是根本,这个东西要认识,要一心。一心,没有念头就是一心,有念就二心了,三心二意,你起念头了。那我们就懂得了,佛菩萨,佛菩萨用的是什么心?没有起心动念的心,这真心。用真心的就是法身菩萨,用妄心学佛,学得很好,叫三乘菩萨。三乘菩萨不是真菩萨,没见性。他用一?用一他就见性了。
念佛,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念佛的目的在哪里?一心不乱。《弥陀经》上讲得很清楚,用这句佛号帮助我回归一心不乱,回归一心,一心就不乱,二心就乱了,回归一心。几个人念佛是求一心不乱?念佛不求一心不乱得不到一心,一定要求一心不乱,向著一心不乱这个方向目标去精进,才能得到。说实话,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求的什么?统统求的一心不乱,这是总目标。所以佛在《般若经》上,在《金刚经》上讲,「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无论是什么法门,方向是一致的,目标是一个,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能达到这个目标。这个目标就是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你的真心,回归到真心。
我们今天念佛的心是妄心,怎么知道是妄心?这个念头里头有杂念、有妄想。一心里头没有杂念、没有妄想。有杂念、有妄想,心是乱的;没有杂念、没有妄想,心是定的,是静的,有念头心是动的。所以静是真的,动是假的。为什么?动有生灭的相,静没有生灭,动就有生灭,有生有灭就是假的,不生不灭是真的。我们因为静不下来,想静静不下来,用念佛的方法。念佛方法念成功了,念到一心不乱,就成佛了,极乐世界去不去无所谓了,成佛了。还没有念到一心不乱,还成不了佛,有好处,可以到极乐世界,可以见阿弥陀佛。你看这一个方法双利,两种利益。你别的法门,无量法门,只有一种利益,没有两种利益。念佛这个两种利益,最高的目的利益得不到,就是第二个利益得到。得到第二个利益,就肯定得到第一个利益,全得到,这净宗之妙。现在在我们现前,得其一,万事毕,这个一是什么?一句阿弥陀佛。这不是真正的一,但是它跟真正的一很接近,你得到这个一,也就等于得到真正的一。到极乐世界就得到真正的,没有得到极乐世界的,这是相似的一,跟一很接近。这法子妙,妙绝了。
下面念老告诉我们,「若能了了常知佛之本体,自然调伏诸根」,佛的本体是真如、是自性,就是一。具体说明这一是什么样子,就是经题上讲的「清净平等觉」,这是一的样子。在阿罗汉的境界,清净,没有染污;在菩萨的阶位里面,它是平等,平等比清净高;在佛的,这是最高的、无上的一个果位,就是觉而不迷,觉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经题上五个字,「清净平等觉」,是一切修学的目标方向,无论修学哪个法门,统统是以清净平等觉来界定。得清净心,你就证阿罗汉、辟支佛;得平等心,你就成菩萨;如果真的觉,就成佛了,证得究竟圆满。经题上清清楚楚。那我们念这句阿弥陀佛,要念到什么标准?念到清净,心清净了,念到清净就决定往生。清净心现前,跟阿弥陀佛通了,想什么时候往生,阿弥陀佛什么时候就来接你,你多自在。与这个世间有缘,想多住几年,多带一些人往生,也行,不碍事。这就是我们常讲生死自在,想多住几年,行;想立刻走,可以走,得大自在,这个法门真行,真可以帮助我们做到。
所以知道佛的本体,自自然然调伏诸根,诸根就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在境界上不生烦恼,这叫调伏诸根。凡夫眼在色里面,耳在音声,鼻在香,舌在味,生起贪瞋痴慢,这生烦恼。调伏诸根,诸根在六尘境界里只生智慧不生烦恼。智慧是什么?智慧就看得清清楚楚,色相是假的不是真的。这个假相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你真得不到。不但外面的色相得不到,我们身体,身体色相也得不到。
一般人都以为自己身体是自己,怎么说身体得不到?现在科学家告诉我们,人身体细胞组成的,多少细胞组成这个身体?六十兆,六十兆个细胞组成身体。可是这个身体,每天二十四小时,有衰老的细胞死了,有新的细胞生了,叫新陈代谢。每一天有多少个新陈代谢的细胞?科学家就告诉我们七千亿。每天新陈代谢的有七千亿,整个身体是六十兆,这身体怎么是我?七年是个週期,这是佛经上说的,七年就是全身的细胞全都换了,一个老的都没有了,每七年是一个週期。所以你以为这个身,第二一秒钟里头,跟前面一秒钟不是一个身,这个要知道。不是说昨天的我跟今天的我不是一个我,前一秒钟跟后一秒钟都不是的。这是什么?事实真相。告诉你什么?告诉你是假的,你得不到,你控制不了,你无法佔有它。对自己身体都如是,何况对身外之物,哪一样是你的?这佛知道,菩萨知道,所以佛菩萨统统放下了,不再为这些操心,不把这个东西放在心上。所以他心清净、心平等。自然调伏诸根。
下面一个比喻,「如手握金刚王宝剑」,这是古时候的兵器,「来者俱斩,自亦不存,剑亦非剑」,这句话说得好。手握金刚王宝剑,所以佛来斩佛,魔来斩魔,为什么?全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法尚应捨,何况非法」,那个法是佛法,这是佛告诉我们,佛法都不能要,你要要了佛法,著了佛法的相,完了,完全迷了。佛是破一切相的,你把它执著了,你就错了,佛法是叫你不执著,不是叫你换对象。你说世间法是假的,我把它放下;佛法是真的,我就执著它,换对象,没真放下,得真放下。那我们现在往生到极乐世界,这个世界要放下,执著只取极乐世界。这个方法是方便法,不是真的,极乐世界也不是真的,是阿弥陀佛的方便法。为什么?你在这个世界不能成就,你到极乐世界能成就,换一个学习的环境。到极乐世界,不再执著极乐世界,你就成就了。
极乐世界有什么好处?先说我们世间人想求的好处,第一个长寿,极乐世界真的无量寿,这头一个好处,极乐世界没有生老病死苦。第二个,饮食,极乐世界人不需要饮食,省多少事情;睡眠,极乐世界人不需要睡眠;疾病,极乐世界长生不老,不生病,什么病也没有。病从哪里来的?病从口入,你只要要吃东西就会有病。极乐世界人不需要饮食,所以他不会生病。换句话说,生老病死极乐世界没有,这离苦。这个世间有求不得苦,极乐世界有求必应,一切事心想事成,没有求不得苦。没有爱别离,因为无量寿;没有怨憎会,没有一个冤家对头。本来是冤家对头,到极乐世界都变成好朋友,不再是冤家对头了。这里有八苦,极乐世界没有。最大的好处,阿弥陀佛天天讲经教学,学习不中断。我们这个世间学习有中断,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每天讲经教学八个钟点,还有十六个小时中断,所以进步缓慢。极乐世界进步快速,它的教学没中断。
更不可思议的,生到极乐世界,神通、智慧、道力几乎跟阿弥陀佛相同。这不是我们修得的,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以及无量劫修行功德加持的,他真加持你,你真管用。弥陀的神通能现无量无边身,为什么?每一天到极乐世界往生的人无量无边,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刹土里头,念佛求往生的不知道有多少人,阿弥陀佛一个一个都要去接引他,怎么去?分身,分无量无边身,所以每一个往生的人都看到阿弥陀佛来接我。生到极乐世界之后,每一个人的身,我们要去了,我们的身,我们自己也能分身。分多少身?像佛一样分无量无边身。干什么?去拜佛。宇宙之间无量无边的世界,无量无边诸佛,我们分身去拜佛、去供佛,修福;听佛讲经说法,开智慧。极乐世界学一天,在我们这个世界修无量劫都比不上,这好处到哪去找?无量法门独此一家,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你要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这非去不可,这地方能不去吗?
我们这个世间讲财富,不能跟人家比。极乐世界里面的菩萨,就是每一个往生的人,他们居住的宫殿,无量珍宝所成。珍宝是什么?建筑材料,一砖一瓦都是无量珍宝,都是无价宝。黄金,我们这儿黄金看得很贵重,极乐世界黄金是铺马路的,像我们的水泥,铺道路的这些建筑材料,柏油,我们会用柏油、用水泥来铺路,极乐世界用黄金铺路。翡翠是最好的珍宝,极乐世界大地是翡翠,绿色的玉,透明的,从地上能看到地底,透明的。到那里人爱不爱这东西?不爱了,太多了,到处都是。所以把对于财物珍宝这些贪心真正消灭掉了,你起不来。这经上介绍给我们讲得非常清楚。
佛在大乘经上这比喻比得很好,魔来斩魔,佛来斩佛。然后底下说,自亦不存,没有自己,那剑也是假的,剑亦非剑。「故善调伏,身心和顺」,这是说极乐世界的大众,「深入正慧」。你看,「身心俱调,正慧明了」,他生智慧,不生烦恼。生智慧,对于整个宇宙、整个法界,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以外十方诸佛世界,没有一个不清楚,没有不明瞭。「故烦恼馀习不断而断」,到极乐世界要不要断烦恼?不要,烦恼自然没有了,找不到了。不但烦恼没有了,习气也没有了。
「志愿无上」,这是什么?菩提心生起来了。菩提心里面最重要的,利益众生的心。极乐世界的人,只要到极乐世界,弥陀大愿说得很好,四十八愿第二十愿,我们这个经本,「皆作阿惟越致菩萨」,生到极乐世界都是阿惟越致。阿惟越致是梵语,我们中国人叫法身大士,这个地位高。往生到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跟佛的志愿完全相同。佛的愿度众生,帮助一切众生圆成佛道。每一个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见到阿弥陀佛,那个愿心跟佛完全相同,跟阿弥陀佛一样,愿愿要普度一切众生。普度不是只是说说而已,他真干。刚才讲了,无量无边的化身,去拜佛,供佛闻法,这是上求,向上求,求福求慧。有上求同时就有下化,为什么?每一个诸佛世界里面的十法界的众生,跟我们有缘的很多,要不要去帮助他?要,众生有感马上就有应,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像《普门品》观世音菩萨一样,应以什么身得度,你就现什么身去度。上求下化的事业,到极乐世界就展开了,真正不可思议。
所以志愿无上,「随顺如来,依佛之教,行佛所行」,把佛陀的教诲统统圆圆满满都兑现了,都做到了,行佛所行。「故以七觉圣道,为所履践」,七觉支我们前面学过。「佛之五眼,为所修习」,这前面统统学过的,五眼圆明。「照真达俗」,真是自性,能生能现整个宇宙一切万物。像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说,他说了五句话,最后一句,「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整个宇宙从哪里来?自性变现出来,只要一见性,全都明瞭了。但是十方世界十法界里面的众生,没有见性的人还很多很多,有缘就要去帮助,没有缘不攀缘,有缘不做,错了,没有缘不去找麻烦。所以佛菩萨的心永远是清净的,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
我们在这个世间对人、对事、对物要懂得随缘。贤首国师在《妄尽还源观》上介绍,跟我们说明四德,四德第一条「随缘妙用」,有缘要做,妙在哪里?妙在不著相,作而无作,这叫妙。那个著相不著相,凡夫不知道,佛菩萨知道。不著相才清净无染,我做跟不做是一不是二,不做是清净,做了不染,事上做了心上没有,我们一般讲,不放在心上,这就妙了。放在心上就不妙了,怎么不妙?善业放在心上,来生三善道,六道轮迴;恶业放在心上,来生三恶道,咱们得讲理!那就是什么?不管你怎么样造作,你出不了六道轮迴,这就错了。做再多的善事不放在心上,不受三善道的果报,做再多的坏事不放在心上,不受三恶道的果报,超越六道了,这叫妙。你要晓得,三善道、三恶道都是假的,一场梦,梦幻泡影,不是真的。所以心上什么都没有,心是清净平等觉,你看这多伟大。清净平等觉跟谁相应?跟常寂光相应,跟诸佛如来相应。这是什么事业?佛菩萨的事业,我们不能不知道。
那世间人是,我们做事的时候还得要表法,可以,表法是表给别人看的,不是给自己的。建一个大殿,我出钱建一根柱子,这柱子上刻我的名字,这就著相了。可不可以做?如果是为鼓励众生修善,可以做,我来带头,你们跟著在做,这是功德。我们自己心里头真的要执著,摆在心上,那就三善道,人天果报,这就错了。所以你说他不著相,他出了功德不著相,不要名,那个人出了名字的,出了钱他著相了,哪个对?都对。哪个错?都错。不著相都对,著相都错,就这么回事情。这才把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也就是说古人所谓的看你用的是什么心。用心没有自己,只有众生,希望带头给众生看,众生能效法,大家都能断恶修善,至少他将来,他出不了六道,他不堕三恶道,这就好事情,鼓励人修善。如果他更进一步,行善修善,也教人修善,心地清净,心地与清净平等相应,这是大乘佛法,这不是凡人。
所以照真达俗,世出世间法通达明瞭,「从容中道」,不偏于真也不偏于俗。「精进不已」,真干,「则明本佛眼,觉了法性,究竟证入如来密藏」。究竟如来密藏是常寂光,方便说就是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确确实实是如来密藏,它的境界太不可思议了、太妙了。「故知一切妙德,无不导源于佛之密藏。一一妙德,无不还归此密藏」,这个密藏就是真如法性,换句话说,是自己的真心,如来密藏是自己的真心,不是妄心,真心。一切法从真心流出,最后也回归真心。真心不生不灭,非有非无,不能说它有,不能说它无。
前面这一大段讲自利圆满,下面第二大段讲「利他德满」,自利之后要利他。利他这也分三段,第一段「慧辩说法」。请看经文:
【辩才总持。自在无碍。善解世间无边方便。所言诚谛。深入义味。度诸有情。演说正法。无相无为。无缚无脱。无诸分别。远离颠倒。】
我们看黄念老的注解,这是第二个大段,「明极乐大士利他圣行,功德圆满」。极乐大士,大士是对菩萨的尊称,我们称观音大士、普贤大士。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因为他都是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就是大士。虽然他不是真正证得这个地位,他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他的形相、他的智慧、他的神通、他的道力跟阿惟越致完全平等。这是极乐世界独有的,其他世界里头没有这个说法,只有极乐世界。这些人自利圆满,利他,利他也圆满,利他的圣行,度众生这桩事业,跟诸佛没有两样。「此中复含三义:一、演说妙法。二、游诸佛刹。三、普利众生。上之三者,互相含摄。」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演说妙法里头有游诸佛刹、供佛闻法,普利众生里面也有游刹跟说法,换句话说,一即是三,三即是一,一三不二。
我们看第一段,「从辩才至远离颠倒」,我们刚才念的这一段,「标菩萨慧辩德」,菩萨的智慧、辩才,显示这一方面的德能,大德大能。魏译本里面,《无量寿经》有五种翻译的本子,这个魏就是三国曹操的时代,叫曹魏,康僧铠居士他翻译的。三国那个时候,他住在魏国,所以称为《魏译》。他译的文字是「具诸辩才」。「故知总持」跟康僧铠所翻译的「具诸」的意思相同,总持就是具诸,「表彼土大士具足种种辩才」。总持也是佛法的术语陀罗尼,梵语陀罗尼翻成总持,总一切法,持一切义,是这个意思。所以跟《魏译》具诸意思很接近,具是具足,诸是众多,所以意思相同。就是往生到极乐世界,得到佛的加持,自然具足种种辩才。我们也可以说是无量的辩才,没有问题能把他难倒,遍法界虚空界,过去现在未来,他没有一样不知道,这是智慧。「又总持即是陀罗尼」,陀罗尼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就是总持,总持就是梵语的陀罗尼。「故亦可解为,得辩才陀罗尼也」,这里翻的是辩才总持,要用梵语的话也行,就是辩才陀罗尼。
「下云自在无碍,表菩萨所具乃无碍之」殊胜的辩才。「无碍辩者,有四有九」,有四无碍辩才、有九无碍辩才,这都是佛经里面的术语。四辩,这下面有,「四无碍辩,又名四无碍智」,智是辩之体,辩是智的用,有体有用。从体上讲,就是能辩来说,是智慧;从智慧的作用来说,它变成辩才。「是为菩萨说法之智辩」。「从意业而言,称之为解,或称之为智」,这讲身口意三业,就意业来讲,这是他的智慧,是他对于一切诸法的理解。从口业来说,他要把他的智慧所理解的说给别人听,这就叫做「辩」,辩是演说,把它说清楚、说明白。「此辩有四」,有四种,「如《涅槃经》云:菩萨能如是得四无碍」,第一个「法无碍」,第二个「义无碍」,第三个「辞无碍」,第四个「乐说无碍」。
我们这里参考资料里头有,「四无碍智」,这是从《三藏法数》里头节录出来的,「亦名四无碍辩」,出处是《法界次第》。「谓菩萨于此四法,智慧明了,通达无滞」,就是没有障碍,通达无碍,「故名四无碍智。以其辩说融通」,融是圆融,通是通达,都是形容没有障碍的意思,所以也称为「四无碍辩」。
「一、义无碍智,谓菩萨了知一切诸法义理,通达无滞,故名义无碍智」,这个义是从理上讲的。排列的顺序有一点不一样,《三藏法数》是把义摆在第一,法摆在第二;我们这个本子上,是《涅槃经》上的,《涅槃经》的顺序是法摆在第一,义摆在第二。一切法的义理、道理,为什么会有这些法?这是理。对这个理通达无碍,他能说清楚、能说明白。如果理要不清楚、不明白,肯定有疑惑。所以净土称难信之法,真的是难信,为什么?理太深了。阿弥陀佛既然有那么大的能量、那么大的智慧,在极乐世界能加持这些人,那在我们现在这个世界为什么不能加持?这里头有理。为什么不能在我们这个世界现前加持?是因为我们现前的状况是身上有严重染污,必须把这些染污洗刷乾净,才能给你治病。极乐世界是个治病的场所,必须身心乾净才能去,好像那是个疗养院,你才能进去,是这么个道理。这是五浊恶世,那个浊就是染污,严重的染污。
佛讲经的时候,三千年前,说这个世界叫五浊恶世。我六十年前接触到佛法,看到《弥陀经》上说的这个,我有疑惑,这世界是染污,浊恶,好像佛说得太过分了,没有这么严重。但是六十年后的今天,对释迦佛佩服得五体投地,你怎么知道这种严重染污?他怎么知道的?他说的五浊恶世,不是六十年前,是现在。现在真正是染污到极处,极重的染污,人不能接受佛法,你给他讲,他不相信,他不听,那佛就不能教他。所以必须在这个世间把我们粗重的染污要放下,用什么方法?用这句佛号。你就专念这句佛号,其他的都放下,把心里面的杂念放下,把心里的妄想放下,把心里头的牵挂放下,把情执放下,让你的清净心恢复一定的程度,心里面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你就决定得生,这个时候阿弥陀佛就能帮忙。
到极乐世界莲花化生,莲花的因,就是莲花的义,这个义理,是阿弥陀佛的本愿成就的,莲花的缘是我们念佛,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所成就的。有因有缘,才能说得清楚。单凭我们念佛,七宝池里怎么会现出花出来?那个花是阿弥陀佛的本愿,我们的念跟佛的愿结合在一起,莲花就出现了。佛是拿这个花,你念佛的功夫成就了,怎么成就的?花开了,就是你成就的。花一开,佛就知道了,拿著这个花来接引你;花没有开,你还没成就,功夫还不成熟。那你坐上这个莲花,把这个身体丢掉了,佛拿著这个莲花到极乐世界,放在七宝池当中。你在这个花胎里面起变化,我们平常讲的蜕变。就像蚕在茧里面产生变化,变成什么?变成蛾,长出翅膀了,变成蛾,再把这个茧咬破,牠出来了。
所以我们在莲花产生变化,怎么变化?身不是阿赖耶的物质,心不是阿赖耶的分别执著。第六意识的分别、第七识执著,我们把这个当作自己的心,全错了。到极乐世界在莲花里头产生的变化,就是转八识成四智,这是阿弥陀佛帮助我们的,很快的时间转识成智。花一开我们的身就现出来了,花开见佛,见到阿弥陀佛。什么身?法性身。什么心?真心,不是妄心。这是阿弥陀佛给我们第一桩的礼物,这个礼物可不得了,把我们抬举到法身菩萨的地位。所以我们对阿弥陀佛要感恩,这恩德太大了,靠我们自己修行,修到这个身要无量劫,我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就成就,怎么能不感恩?知恩才知道报恩,知恩才知道感恩,才知道念这句佛号不能缺少,要真念,要真干。别念这个世间,这世间全是假的,包括我们的身体,没有一样是真的。
见到阿弥陀佛,肯定进入阿弥陀佛的讲堂。往生莲花,莲花上有自己的名字,不会错的,你念的功夫愈得力,莲花就愈大,光色愈好,这是带得去的。这个世间一切带不去,带不去的不要放心上,不放心上,带得去的要放在心上,这才叫有智慧。进讲堂,讲堂的座位,我们相信一定也有自己的名字的座位,不会坐错,听佛讲经教学。什么时候离开讲堂?不想听了。怎么不想听了?圆满了,毕业了,听完了,就不要再听了,毕业才离开。毕业是什么?毕业是成佛。进入讲堂是凡夫,离开讲堂就成佛了,这要搞清楚、搞明白。
到他方世界去拜佛、去闻法,那是什么?化身去的。自己本身在讲堂没动,能化无量无边身,同时亲近无量无边诸佛。自己的本身跟阿弥陀佛对面,没离开的,佛也没走,我自己也没走,佛接引众生化身去的,我们去十方拜佛也是化身去的。这都是无量菩萨们心里嚮往,心想的,想不到,得不到,没想到到极乐世界就都得到了,真的心想事成。你真的把这个世界搞清楚、搞明白了,你想你能不去吗?哪有这个道理?不可能不去,愈搞清楚,想往生的这个意念愈盛,巴不得现在就去。你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往生到极乐世界,你所得到的是大圆满,智慧圆满、德能圆满、相好圆满。那在这上,我们看到的是供佛圆满、闻法圆满、度生圆满,没有一样不圆满。所以义跟法,法是相,形相,道理跟事相,要搞清楚、要搞明白。义无碍智。
「二、法无碍智,谓菩萨通达一切诸法名字分别无滞」,就是对于事相没有不通达明瞭的。这两种是无碍辩的能辩之体。下面是起作用,所辩之才。辞,「谓菩萨于诸法名字义理,随顺一切众生殊方异语,为其演说,能令各各得解,辩说无滞,故名辞无碍智」。菩萨有大智慧、有大神通、有大能量,为什么?他能随顺众生言语文字。我们这个地方,没有学过的语言不懂,没有学过的文字看不懂,言语听不懂、文字看不懂。极乐世界人有这个能量,不学的他一看就懂,一听就懂,这我们想不通。为什么?自性的本能,只要见性全通了,什么障碍都没有了,能现众生同样的身。
我在马来西亚马六甲参观一个缅甸的寺庙,大殿上供养释迦牟尼佛,有三十多尊,是站著的像,石头雕的,石刻的。缅甸出大理石,玉石,雕的佛像,一共有三十多尊,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像。为什么有那么多?仔细一看,有中国人的面孔,有日本人的面孔,有西藏人的面孔,各个不同族群的面孔统统都看到了,说明是什么?佛化身,化跟你同样的面孔,你欢喜。这个表法意思很好,我很欣赏,他们做了三十多个面孔。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现跟你的族群相同,同一族的人特别亲切,能说同样的语言,能使用同样的文字。真行,不是不行,现在科学给我们做证明。
我这一次到台湾看牙齿,複诊,刘医生他们在做水实验,成绩非常可观,绝不亚于日本江本博士。水,矿物,它会看、它会听,你说哪一国的语言,它都听得懂,哪一国的文字它也懂,它没学过,得到这个证明。你看水,它为什么什么都能看?因为它没有分别心,它没有执著心。我们如果能把起心动念、分别执著统统放下,就什么障碍都没有了。我们今天有分别,这一看这中文,这种我学过的;看到别的文字,我没有学过的,没有学过我就不懂,就真的不懂了。所以从这些物理现象我们能够相信,佛经讲的是真的不是假的。
「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还有更妙的,阿弥陀佛的大讲堂,这个讲堂没有边际的,讲堂里头众生无量无边无数无尽,十方去的。佛在那里讲经说法,我们在那里听,我们听的是我们的普通话,佛讲跟我们同样的语言,听得很清楚,佛让我们看到的经是中国字。那我隔壁要坐的是个外国人,他听的是他们国家的语言,他看的是他们国家的文字。佛没有心,没有起心动念,自自然然跟众生交流,现的境界一点障碍都没有。这叫不可思议,无法想像,不能想像,一想就错了,不想你就见到了,想就见不到了。想什么?你的心被染污了,你的心波动了。像水一样,清净没有波动,像镜子一样,照得清清楚楚。你一想,被染污、被波动,它就不能起作用。
所以我们用什么心?用清净心、平等心。清净心、平等心,用一杯水做代表。你看我们供佛,佛像前面一定供一杯水,那水代表什么?清净平等,心,真心。佛是真心变现出来的,极乐世界,真心变现出来的,十方世界都是真心变现的。真心里面加上个妄心就变成十法界,变成六道,如果没有妄心,那就是一真法界。所以供那一杯水什么意思?不是给佛看的,不是佛要喝水,不是,提醒我自己,我自己面对著诸佛菩萨,要用清净平等心,这个意思。我们用清净平等心,跟佛就直接沟通,感应,我们跟佛不能感应是心不清净、心不平等,就这么个道理。谁用清净心、谁用平等心,感应它就现前。理跟事都要明瞭,才知道佛法里头没有迷信。佛法讲的诸法实相,一切法的真相,有事有理,理跟事都要搞清楚、都要搞明白。
你看,言语随顺一切众生殊方,不同的,殊方就是十方,异语,我们说的话不一样。在这个世界,不同的语言总有千万种。我住在澳洲图文巴,图文巴是个小城,我二000年移民到那边,那个时候这个城市八万人。现在十二年了,现在人口增加了,十二万,增加了四万人。这个小城是从各个地方移民去的,说话都不一样,多少种语言?一百多种,一百多种不同的语言。族群八十多种,八十多个族群。这很容易理解,像我们中国人这是一个族群,那我们去的,有南方去的,有北方去的,语言就不同,一个族群就有不同的语言。所以它有一百多种语言,有十几种不同的宗教,确确实实是多元文化。
这些人居住在这个小城,像兄弟姐妹一样,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照顾,互助合作,太好了。是当地十几个宗教的领导带头,把这个小城变成一个多元文化和谐示范城市。今年的五月,我第二次参加联合国教科文总部的活动,我邀请他们都去了,在那边做了报告。希望明年那边办个活动,邀请联合国的代表去参观、去考察,说明,跟世界说明,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信仰可以在一起和睦相处,不会有竞争、不会有斗争,给全世界和平带来一线希望。
我们在这个小城住了十二年,起了作用。你要问我们用什么方法影响这个小城的同胞?我们用释迦牟尼佛传给我们的四摄法,就用这个。四摄法第一个「布施」,布施怎么说法?常常送礼请客。我们定居在这个小城,买的房子是基督教的教堂,我们去的时候正好他卖,价钱很便宜,我就把它买下来了。他为什么要卖?教堂很兴旺,信徒太多了,容纳不下,必须他要找地方去盖大的教堂,所以这小的我们看到很合适,我就买下来了。买下来重新整修,保持它原来的样子,一丝毫没有改变。虽然它是旧的,我们翻修,它用什么材料我用什么材料,它用什么颜色我也用什么颜色,整修之后焕然一新,当地人民非常欢喜,对我们感恩,没有破坏它的文化,所以这个很重要。那个小城是澳洲基督教的大本营,没有其他宗教。我们进去,我们是个外教,我们胆子也不小,能跑到基督教的中心点,去建一个净宗学院。
我们开幕第一天,只换了一样东西,教堂里面的十字架换成阿弥陀佛,就是一样,其他的统统没动,所以当地人民很满意,这第一个就给他好印象。我们向他报告,我们从哪里来的,到这来想干些什么。我们以素食招待他,中午一个午餐。散会之后,不少的邻居,我请客的时候,靠近我们道场的两条街道,居民每一家送帖子邀请他们,他们也很想了解,这些外地来的到底干什么。第一天这个缘就非常殊胜,他们吃完饭之后,有一些邻居告诉我,法师,你这种活动能不能多办几次?我说大家既然欢喜,我们就定下来,每一个星期六晚餐,温馨晚宴,免费招待。只要是这个城市的人,统统都欢迎你们来吃饭。这个温馨晚宴就办了十二年,一直到现在,每一个星期六晚上温馨晚宴,他们自动都来了。这个城市里头的人,大概都到我们家来吃过饭,来做过客。
布施,当地慈善事业、社会大众的事业,我们尽心尽力帮助,我们自己有困难的时候,我们自己的工程建筑延后,把钱拿出来先给他们用。长时期的照顾,这个小城只有一个政府建的医院,我们每个月送一万块钱澳币做医药费,病人有家境比较清寒一点的,我们这个钱帮助他买医药。另外还有一个临终关怀中心,基督教办的,经费也很困难,办得很不错,没有宗教歧视,人在临终关怀,他们真正付出了爱心,我去看过,我们也是每个月给他一万块钱。这两个都是叫做无畏布施,布施医药的,一年二十四万。临时的也有,我们统统帮助,非常大方,宗教有困难,我们也帮助。市长有一天来找我,当地小孩有吸毒,年轻人吸毒,建立一个戒毒中心,戒毒中心盖这个工程,缺少三十万,来找我。我马上送他三十万,让他戒毒中心盖好,这是属于我们地方慈善事业。每个宗教有困难统统帮忙,我们这个单位在那边是大富长者。钱从哪里来?愈施愈多。
最近这个三、四年,我就想起后备编制,银行存的这些钱,到最后都变成没用处了,所以我就改变方针,买土地。我们买了大概有一千五百亩,英亩,合中国一万多亩。一个英亩是六个中国亩,那一千亩就是六千亩,五百亩就是三千亩,我们现在有土地将近合中国一万亩的土地。这个土地农耕,耕种我们自己不会,我们雇农人,请农人给我们耕种,我们给他算工资,一天多少钱,每天发工资。他们做得很认真,外国人确实,他没有偷工减料,很认真。我们收成,除了自己吃之外,我们还帮助别的宗教,都送给他们。在市场再拿去卖,卖的钱除付工资之外还有赚的。这个方法好,让道场经济能自给自足,不靠信徒供养,心就安了,心安道隆。所以我们做生产事业,这在什么?乡下可以做得到,有大面积可以买。
城市里面,我们就想到要建什么?像招待所、像旅馆,这个也是营利的,有收入,这收入可以做道场的道粮。不要存钱。你办法会,叫信徒不要住旅馆,住自己的招待所,一样收钱,收的比别人少,还是供养自己的常住。必须让道场有方法自给自足。所以我们办学校,办大学,也要搞一个活动中心,旅馆,用旅馆的方式建活动中心,这个里头收入将来就是学校的一部分的费用,补贴它,让它有经济来源,这个很重要。不要依靠信徒奉献,这是很麻烦,心都不安,天天想著信徒,不能得罪他,要好好巴结好,这个很操心。一定要做到自给自足。所以辩才无碍。
第四个「乐说」,乐是喜欢,要喜欢为人说法才行。你要能说,你有智慧、有辩才,不肯为人讲,那就没法子了。所以一定要欢喜为人演说,不辞劳苦。「菩萨随顺一切众生根性所乐闻法」,他喜欢听什么,给他说什么,所以佛开八万四千法门,圆融无碍,这叫乐说。
我们看念老引用《涅槃经》上这个后面的几句话。他这个后面还有「九辩」,接著有九种辩才,《胜天王般若经》上说的。「无差辩」,差是说错了,决定没有差错,这辩才。「无尽辩」,中国人有所谓打破沙锅问到底,菩萨有能力解答你,不会被你难倒。「相续辩、不断辩、不怯弱辩、不惊怖辩、不共馀辩、无边际辩、一切天人所爱重辩」,《胜天王般若经》讲九种辩才,这九种都叫做无碍辩。
「极乐大士具足如是种种无碍妙辩,无有障碍」。生到极乐世界,得到阿弥陀佛威神加持,你的辩才,四无碍、九无碍,统统具足。不但具足了,我们相信,得弥陀威神加持,一定超过其上,比一般菩萨还要殊胜,还要圆满,还要究竟。所以这个经文最后说,「辩才总持,自在无碍」。这一门我相信是一切诸佛刹土里的众生个个都想得到。得到不容易,要靠真正的修行。什么时候得到?明心见性就见到了。十方世界众生修到明心见性要很长很长的时间,念佛往生净土一生成就,这样殊胜的利益决定不能错过。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欢迎关注悲智佛网微信公众号,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公众号名称:beizhifw 公众号ID:beizhifw
关注提示:可在微信上搜索 beizhifw ,在搜索内容中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