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九五集) 2014/1/2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0-059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一0二三页倒数第五行,科题「续念得生」。请看经文:
【然犹续念不绝。结其善愿为本。续得往生。】
前面所说的,对自己的善根怀疑,犹豫,无所专据,但是他依然能相信,发心求生净土。虽然信愿不坚固,依据也不专,就是心不定,可是他能念佛,「念佛相续,以念佛力及发愿力」,还是能往生。正是蕅益大师所说的,能不能往生全靠信愿之有无,真有信有愿。信愿不能坚定,是因为对极乐世界认识不够,才产生这个现象,这个现象人也很多。他真肯念,真正能得念佛的利益,得到阿弥陀佛的加持,他还是能往生。「但滞边地」,他生到哪里?生到边地,边地这个名词我们一定要搞清楚。我们看下面,他的果报。
【是诸人等。】
这些,这一类的人指,我们把文念下去。
【以此因缘。虽生彼国。不能前至无量寿所。】
『无量寿』就是阿弥陀佛。
【道止佛国界边。七宝城中。佛不使尔。】
这不是佛的意思。
【身行所作。心自趣向。】
由此可知,极乐世界完全是我们自己感应成就的,这个里头没有阿弥陀佛的意思,是我们自己修行功夫上有问题,这就是带著疑惑去往生的。我们看注解,『是诸人等』,指上面所说的二类往生边地的人。『以此因缘』,「以修善念佛」,这是一种,「发愿求生之因,感得生于彼国边地,七宝宫殿,宝池莲华,乐如忉利天及永不退堕之果」。永不退堕这一句重要,这是真实的利益。不过在莲花里面五百年见不到佛,不能闻法,除这个之外,他没有别的苦。可是菩萨真正是以此为苦,不能见佛,不能供佛,不能闻法,这是大苦,世间人没有觉得这是苦事。他在那里生活的受用,前面我们读过,如夜摩天,这个地方「如忉利天」,大概在莲花里面生活的快乐就像忉利天跟夜摩天人一样,夜摩天人的快乐超过忉利天。
这个地方最重要的一句就是永不退堕,欲界天有退转、有退堕。不但欲界六层天,色界十八层天、无色界四层天,总二十八层天统统都有退堕、退转,甚至于堕落到三途,这些事经典里面记载很多。但是边地往生永远不会退堕,在边地,时间最长的五百年,这个五百年是我们世间的五百年。极乐世界跟我们这个世间时差不一样,实际上它没有年月日,它是光明世界,没有黑暗,也没有年月日时这种概念,这是个非常殊胜奇妙的世界。我们学习这么久,对极乐世界状况多少有些概念,这个概念我们都能接受,那就是往生极乐世界他得的这个身,在莲花里面转识成智。我们相信这些生边地的人,莲花里面转识成智的速度缓慢。因为他一转成智他就花开见佛,为什么花不开?对佛的智慧有怀疑,花不开;对自己的善根、福德有怀疑,花也不能开。这种怀疑都是智慧不足,善根福德还欠一点,在莲花里头补课。还是得阿弥陀佛威神加持,如果不是弥陀加持,怎么可能转八识成四智?这不可能的。
无量法门、八万四千法门转识成智靠自己,自力,不是他力。净宗法门完全靠他力,他力就是阿弥陀佛无量劫修行的功德跟四十八愿的愿力,靠这个,不是靠自力。但是自己必须具备的条件就是真信、切愿,一向专念,这是我们自己要具足的。这些人具不具足?具足。具足为什么堕边地?具足里头有怀疑。我们是得三宝加持,寿命延长了,如果不是寿命延长,我在四十五岁就往生了,看看经文所说的,大概也是生边地。肯念佛,愿往生,对佛的智慧真的是有怀疑,没搞清楚。延长这么久,我延长差不多加一倍,到九十岁就加一倍了,这是一般延寿很少有这种现象。多半我们看到两个七、三个七,或者是十二年,两个十二年,三个十二年,这个看到,超过四十多年的很少,三宝加持。我们非常感激佛菩萨,能给我们这么长的时间,终于把这桩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现在问我,不怀疑了,我这个不怀疑大概五年,是最近的五年,你问我,我不怀疑了。非常欢喜,万缘放下,连佛法也放下了,专门念佛,专攻这一部《无量寿经》,跟著夏莲公、黄念祖老居士的脚步来走。这个我要感恩我们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这是他教给我的。所以我有使命要弘扬这部经,宣传这个本子,让净宗同学对于这个本子(会集本)跟集注产生信心。我的延寿就为这桩事情。
后面我们再接著看,「复因疑惑之过,感得道止佛国界边,于其城中不能得出,于五百岁不能见闻三宝之果」。这就是,阿弥陀佛果报,以及往生极乐世界四土三辈九品这些菩萨们的果报,他没见到。「此皆唯心所造,业力牵引,不由他故」。是自己心念有怀疑,对佛怀疑,对自己善根怀疑,对自己造作的罪业怀疑,唯恐不能去。但是还是努力,还是很认真念,希望能侥倖往生,就这个念头,这就是业力。所以,与极乐世界没关係,与阿弥陀佛也没关係,「故云佛不使尔」,这个事情,这个佛是阿弥陀佛,不是阿弥陀佛的意思。「身行所作,心自趣向」,实实在在给我们说清楚、说明白了,全是心造,一切法从心想生,一切境界都是自己心念所感得的。
我们今天在十法界六道人天道里头人道,乃至于三途地狱,全是业力所感的,真的与佛没关係,与阎罗王没关係,与任何人都没关係,自己的心念。我们堕地狱,不是别人帮助我们堕地狱,不是的,是自己愚痴蒙昧,不了解事实真相。外面是个缘,外面缘自己不认识,看不清楚,动贪瞋痴慢的念头。为什么明白人、功夫好的人,外面这些境界诱惑他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他往生毫无障碍?由此可知,是自己,不是别人,他能不动心,我动心,怪谁?古人说的一句话说得好,「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自己要认真反省,过失肯定在自己这边,不在外面。对一切人都应该恭敬,都应该尊重。真是菩提道上,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就不得,都在自己,这才是正理。
「正如《华严经》云: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这句话说绝了!整个宇宙从哪来的?一切就是全宇宙,就是万法,「何期自性,能生万法」,那就是一切唯心造。应观,这个观是明心见性的人他看见了,我们应该要学他,要向他看齐。下面,「盖心生种种法生」,这一句是大乘经上说的,「地狱、天堂、净土、佛国,皆是自心所现。身所趣向」,自心变现的境界,我们能不能生净土,或者能不能生天堂,「唯是自业所牵」,全是自己所造的业。我们今天要造净业,与净土就相应,什么叫净业?无论善业、恶业,不把它放在心上就叫净业;放在心上,你就被染污了,你就受影响了。不放在心上,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心地乾乾净净,一尘不染,这种人决定得生。「故云心自趣向」,出世法,三乘、二乘,也包括往生,是心自趣向,堕落在十法界里面,也是心自趣向。我们只要把这个心管好了,这就是真正的佛法,世尊如是教导我们。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生边地的人他们的状况,受,享受如忉利天。
【亦有宝池莲华。】
你看,莲花没有开,莲花里头也有宝池莲华。大小不二,极乐世界是大的环境,莲花里面是小环境,不二,莲花里头也是极乐世界。
【自然受身。】
这个『自然受身』是莲花化生,不是胎生。胎卵湿化,极乐世界只有化生。
【饮食快乐。如忉利天。】
忉利天是欲界,有饮食。我们看念老的注解,「生于边地,亦于宝莲池中自然受身,故非世间之胎生」。经上讲的胎生是比喻,胎生不自在,是这个意思。小孩出生,要靠母亲照顾,自己没有自由意志,所以比喻作胎生。「而实亦莲花化生」,这说实实在在的,实实在在他还是莲花化生。「生活快乐如忉利天」,这个地方注意到就是欲界天的乐,可见得他欲没有断乾净,还有欲的习气,欲断掉了,习气没断;习气要断了,绝对不会有边地。「果不自在」,下面这三小段:
【于其城中。不能得出。】
他那个莲花就像一个城一样,是他生活的环境,他没有办法离开。不能够像入品,入品就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他有品位,这最低的品位,他有能力分身、化身无量无边,到十方诸佛世界去供佛、去闻法、去学习。这种利益,边地疑城的人没有,因为他们没有办法离开莲花,『不能得出』。这是第一个苦难地方。第二:
【所居舍宅在地。不能随意高大。】
不像入品,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他们居住的宫殿,想在地上它就在地上,想在空中它就在空中,想大它就大,想小它就小,它是『随意高大』。这个在边地疑城做不到。第三个愚痴,就是不见佛。
【于五百岁。常不见佛。不闻经法。不见菩萨声闻圣众。】
这是真正苦恼就在这个地方。注解里头说,「更有甚者,则于五百岁中不能见佛闻法。五百岁者,据《汉译》为于是间五百岁。经中云是间,又不曰彼国,故此是间,应指世尊说法之处」。是故憬兴法师说,五百岁就是我们这个地方的年数;换句话,即是人世间所指的五百年。「但亦不可执定为此间五百岁」,为什么?「极乐品数无量」,四土三辈九品是略说,实际上差别很大,所以「边地差别亦应无量」。「如《观经》中下品下生,于莲华中满十二大劫,莲华方开,是其长者」。经上确实有这个经文,在莲花里头十二大劫,这个大劫时间都是就我们世间所说的。极乐世界没有年月日时,所以它那里没有时间的概念。
「又如明代袁中郎宏道居士」,袁宏道,他的公案在净宗法门里面也是知道的人很多,「以著《西方合论》功德,往生边地,但以智慧胜故,不久即见佛闻法」。由此可知,一时迷惑到边地去了,什么时候清醒过来,他能忏悔,消除业障,立刻花开见佛。袁宏道是个很好的例子。《西方合论》是他作的,介绍极乐世界,劝大家往生,所以他堕边地很快就能入品。「如经中四十一品所云:若此众生,识其罪本……然后乃出。故知忏悔断疑,乃出离之关键,时间并非定数」。因此我们现在在这个世间,对于极乐跟娑婆一定要搞清楚、要搞明白,让我们丝毫怀疑都没有。我们的信真实,愿坚固,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我们是有所根据的,有理论、有方法,这决定得生。我们要在这下功夫,这是什么?这是说带得去的;除这个之外,世间所有一切法都带不去。佛法要搞太多了,就变成障碍,也去不了。所以佛门里头所说的这个理念是真实智慧,就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我们看锅漏匠往生,就这两句话,他做到了,时间不长,三年,预知时至,站著往生。谛闲法师把他安住在一个小庙,这个小庙是废弃的,人家不要的,一个破庙。他也没有同参道友,就一个人。出家剃头了,没受戒,沙弥戒都没受过。年岁大了,四十多岁,住在寺庙里头五堂功课不能做,讲经又不认识字,所以没法子。就教他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这六个字他会念。你看老和尚跟他说的,就这六个字,你一直念下去,念累了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念,不分昼夜,什么时候累了什么时候休息,休息好了赶紧接著念。这个方法我们可以学,一丝毫压力都没有。但是锅漏匠的缘好,为什么?一个人独居,没有人跟他谈话,他的心定;如果二个人、三个人就麻烦了。
早年我在香港讲经,也是老朋友,洗尘法师,东北人。他们两个人住一个小精舍,跟金山法师,两个人常常吵架,意见不合,但是他又分不开,这个产生很大障碍。所以,锅漏匠的成功是一个人,没人跟他讲话,没有人跟他聊天。连谈佛法都是杂心閒话,为什么?把一向专念破坏了。所以,老实、听话、真干这才是锅漏匠真正成功的因素。他老实,听老师教诲,真干,没有人障碍他。谛闲老和尚给他找了几个人护持他,找了几个地方上家庭环境还不错的,供养他的粮食,送一点米给他,送一点菜。找个老太太,念佛的老太太,每天到那里去照顾他,给他做两顿饭,中午、晚上,给他洗衣服,其他没人亲近他,一句佛号念到底。往生的瑞相感动多少人!虽然感动很多人,有几个人用他这个方式成就的?我相信肯定是有,没有人传闻。
我在美国旧金山,听说有位老太太,这真的不是假的,甘老居士告诉我的,是她的同参道友。也是从大陆一九四九年到台湾,跟我到台湾差不多是同时,在台湾居住了一辈子。儿子在美国留学,以后拿到博士学位,在美国工作,结婚生了小孩,把母亲接到美国,替他照顾小孩,帮助他做家事。老太太在美国就什么都不方便,自己不会开车,也不懂英语,所以她就跟过锅漏匠的日子差不多。儿子、媳妇每天早晨吃了早饭就上班,带孙子,孙子慢慢长大了,四、五岁上幼稚园,家里就一个人,白天家里一个人,专念阿弥陀佛。往生的时候没有告诉任何一个人,预知时至。她写了很长的遗嘱,而且把儿子、媳妇、孙子的孝服,她自己做的做好了,放在床铺旁边。她走是晚上走的,没有告诉家人。
第二天早晨起来,儿子、媳妇,怎么今天老太太还没起床?本来早晨家事都是她做的,做早饭的,今天早晨没有人烧饭。打开房门看,美国老人房间没有锁的,门一打就开了,这是便于照顾。看老太太穿著海青,手上拿著念珠,盘腿坐在床上,床旁边有遗嘱,有她做好的家人的孝服,全部给统统做好了。至少三个月之前晓得,要不然她哪有时间准备?这个一看到,儿子、媳妇看了,马上联络她母亲的一些朋友、佛友,甘太太是其中一个。打电话告诉她,他们大家来帮她助念送往生,个个赞叹!她保密保得很好,甘老太太跟她是最好的朋友,都没有透消息给她,真正做到了清净平等觉。这个不是假的,我在美国弘法那一段时期,真人真事。
同修当中念佛往生的瑞相稀有,还有好多个,我跟大家报告常常说的,马里兰州的周广大。这是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全家都没有人信仰宗教,癌症末期。这个人是好人,在那边开个麵包店,人非常老实,厚道。到癌症末期了,医院宣布放弃治疗,让他家人接他回去,告诉他家人,他的寿命顶多只有一个月,好好照顾他。家人回来之后,这才到处找这些宗教,希望有奇蹟出现,就找到我们。我们那个净宗学会,还不叫净宗学会,华府佛教会,因为它离华盛顿首都很近,用的是华府佛教会,我是他们第一任的会长。找到我们会里,那个时候我不在那边,我在德州,打电话告诉我,我们派了四个同修去探望他。
同修们到他家里去,看到确实是没有办法再康复,就劝他放弃治疗,一心念佛求生净土,把极乐世界介绍给他。他有善根,一介绍他马上就接受,告诉他的太太,告诉他的儿女,不要再替我找什么药,大家一起念佛,帮助他往生。这个态度一改,一念佛,他痛苦就没有了,本来癌症很痛苦,念阿弥陀佛不痛苦,就很高兴,这有效果。念了三天三夜,他走了。临终才接受,火化的时候还有舍利。这就是证明《弥陀经》上所说的,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到若七日。一生没有接触过宗教,不知道念佛,最后的三天,头脑清醒,是他的福报,他不迷惑,不怕死,把生死放下,一心念佛,求生净土,他真成功了。这都是我们最好的榜样,告诉我们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例子很多。
我们再看底下这一段,「示胎生名」,为什么叫他胎生。
【其人智慧不明。知经复少。心不开解。意不欢乐。是故于彼。谓之胎生。】
胎生是指这个意思。念老的注解,「其人,指生边地之人。智慧不明者,愚痴无智。知经复少者,于大乘经典,所知不多。心不开解,垢染深重,故不能心开意解」。知经不多,我们今天用这一部经,行不行?行。这部经的集注,就是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里面有八十三种经论,他所引用来注经的,八十三种经论、一百一十种古大德注疏成就的。所以这个经、这个注知经多矣,不是少。这是念老精心从这么多经论里头、注疏里头选出来的,句句都是精华,太难得了!这个老人,六年时间,全心全意,找到这么多的资料。我第一次到他家里去,他带我看他居住的地方,他小房间,他们家整个面积大概就我们摄影棚。他自己的房间,这个一半大点,可能一半还不到,三分之一,这么个小地方,一个床铺,一张桌子,书就堆在旁边。我看到很惊讶,我说你从哪里找到这么多的资料?我们想找都找不到,找到这么多!他说佛菩萨的感应。这话是真的,真的心想事成,你想要什么它就来了。
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学《楞严》,期间是三年,我複讲,他星期三讲经,我星期四複讲。複讲的时候,我有六个同学,带我七个人,我们组成这么个小组。这部经很难得,同学们统统推我,从头到尾让我讲一遍。我在台中学经,这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的方式。複讲,我也参考一些古大德的注疏,但是複讲原则是讲老师的。我听经,因为老师是一个星期讲一遍,我们的时间很多,听经要做听经的准备。我有几种重要的参考资料,《长水疏》、《正脉疏》这是主要的参考资料,圆瑛法师的《讲义》,孙仲霞的《直解》,另外还有灌顶法师的。这些东西我统统都看,我每天看一样,大概是四、五天的样子,心里头都有数了,听讲的时候,听李老师怎么讲法,李老师用的主要参考资料是圆瑛法师的《讲义》。我手上所有的这些参考资料一共有二十多种,老师提出来几乎我统统都有,他说你怎么会有这么多?我要学这部经典,而且以这部经做主修的,我跟香港智开法师联繫,让他尽量替我找古大德的注解,线装书给我找了二十多种,我对智开法师很感激。老师要参考资料,我都供养、供给他。
听经先前做准备,然后看老师怎么讲法,我怎么个讲法。一个星期上一堂课,对我来讲,我有充分的时间,我的能力还可以加一堂,如果一个星期上两堂我行。上三堂、四堂,那我的压力就很重了,为什么?准备不出来,没那么长的时间,在慈光图书馆我还要服务,担任一部分工作。听经要做充分准备,准备足了之后,想到我怎么讲法,听老师,老师他怎么讲法,他的优点、比我好的地方在哪些?我们才会有进步。遇到难题,向老师请教。
我原本在台中,没出家之前,就是接受老师的条件,我学了、住了一年三个月,十五个月。十五个月当中,因为老师教经学班,经学班二十多个同学,每个人只能学一部经,顺序是按入学的先后,我是最后进去的,所以我排名排在最后。没有轮到我,我就出家了,出家缘成熟了。出家,我在三藏学院教书,那个时候我旁听,老师教讲经两个人,坐在他面前,一个讲国语,一个讲台语。实际上他们是一份讲稿,讲稿是相同的,讲稿要自己写。老师讲你要记住,把讲稿写出来。不行,他记不住,所有的同学统统记,记的时候把讲稿全部给他,他拿回去再整理成一个完整的讲稿,讲给我们同学听。我们听了之后挑毛病,批评他,他再改正。改正完了之后,第二次再讲一遍,第三次登台,就正式上台了。他上台,我们同学一定全部都要去听,对他做批评,他的优点,他的缺点,帮助他进步。老师这个方法很开明,所以我在旁听我都听会了。我有两个长处,同学们很少有的,第一个记忆力很强,听老师讲一遍,我在一个星期之内複讲,可以讲到大概百分之九十五;第二个我理解力很强,老师讲的我能够领会。所以学讲的同学没有完全会,我在旁边全听会了。
我教佛学院,我有十三部经,一个学期教一样,三年毕业才用六种,还有七种没用上。所以我对佛学院就有意见了。星云法师在佛光山办了个东方佛教学院,请我做教务主任,我在那里做了十个月,学生有一百三十多个人。我给他建议,分组,可以分四十个组,三个人一组,一组专学一部经,期限是四年,四年专学一部经,一个小组学一部。我说四、五年之后,佛光山可以真正培养讲经的人才,肯定超过三十个人。十年之后,佛光山这些法师肯定超过我,不会在我之下,我不吝法,我知道多少都能贡献出来,那个时候佛光遍照世界。他听了是很欢喜,他说不行,这不像学校。我说学校出不了人才,李老师那个私塾出人才。我就告诉他,我在那边学的是一个月学一部,我能讲。所以在那个时候我能讲十三部经。
所以觉得不行,要学大经,我在那里最大的是《金刚经》、《普贤行愿品》,这两个。这不够分量,所以又想,想到了《华严》、《法华》、《楞严》这样的大经,我又回到台中。我预备的是《法华经》,也带了二十多种注解,到台中去。老师说,《楞严》跟《法华》差不多,我现在正在开讲《楞严》,你就好好的学习,我就不要再分心,否则的话,还得找出时间来教你。分量,《法华》跟《楞严》差不多,教义也都是相等的,都是大乘圆教的教义,所以我就接受了。接受,临时改这个本子,我的参考资料就困难了。《楞严经》在当时能买得到的,圆瑛法师《讲义》,孙仲霞居士的《首楞严经直解》,就这两种。我跟香港智开法师联繫,请他尽量替我找。智开法师帮了很大的忙,找到了马上寄给我,什么时候有钱什么时候付钱,这就方便了,半年当中给我找了二十多种。这是在台中打的基础。
佛光山星云法师不能接受,我就离开了。那个是现在学校这个方式,一天有三、四门课程,前一个课程还没有吸收,马上就要换第二个,这怎么能学得成功?所以三年毕业,一部经都不能讲,你说多可惜!如果是从小部经来学习的话,三年至少可以学三十部,一部一部的学,学的时候他专门在一门上,他不分心,能深入。一多、一杂,学知识可以,自己要有体会、要有受用做不到,讲经再教化别人更办不到。李老师的教学法好,我们在台中真正得利。我学哲学跟方老师,那也好,单独教我,一个老师,一个学生,一张小圆桌。学东西,到往后我深深体会到,绝对不能杂、不能乱。现在学校里头这种教学的方法跟课程排列的方法,把人都糟蹋掉了。各各人都能开悟,这种课他开悟不了,学常识,所学的是知识,叫佛学,不是学佛,学佛跟佛学是两码事情。
龙喜大学建成之后,课程的排列、教学的理念跟方法肯定是西方式的。我会为这个问题要跟总统长谈,要让他了解,我们来做实验,所以我跟总统讲我会来住一年,教一部《无量寿经》。有几个同学专修这个本子,我们来做个示范,让其他教授看看。真正做出示范他们才会认真思考,没有这个示范他们不相信,一定要做出来。学生二六时中,一年到头,心里头只有一桩事情,只想著一部经典、一桩事情,能够领会。这个领会就是其义自见,他会开智慧,他会学得很快乐、很高兴,非常有进步、有收穫,法喜充满。很多门功课排在一起,学生学得很累很烦,会厌倦,得不到法喜。「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么杂、那么多,你怎么学?只有一门深入。一门深入,老师也一门深入,学生也一门深入,老师跟学生同时提升、同时成就,这个好。
这部经是非常非常理想,你看念老蒐集这么多经论。这些经论,他所引用的引用得好,但是所引用的这个里面的经文、祖师的开示,我们必须要查参考资料。这个同学们下了功夫,这是《净土大经科注参考资料》,两本,上下两册,统统都查出来了,就是我们现在用的参考资料,全在里面,省很多事,这个对我们学习很大的帮助。一年的时间,一天八个小时。学习,我要不要像现在这样天天跟大家讲?不需要。我跟大家天天讨论,这个里头字字句句里头的深刻意义,我跟你讨论这个。讲,是你讲给我听,你们跟我学的人,每个人上台讲给我听。我们用老办法,我们可以用圆桌,椭圆形的桌子,圆桌,学生不能多,五个学生就很多了,一个学生讲一个小时。我基本上不讲经,我把我的光碟给你,参考资料给你,上课的时候你讲给我听,讲完之后我们深入来讨论。这个字很重要,重要在哪里,我们要怎样来学习它,自己得真实的受用。所以,这里面包含了八十三种经论、一百一十种祖师大德的注疏,成就的集注。这是一门东西,知经多矣,不是孤陋寡闻,这部经牵涉整个《大藏》,宗门教下、显教密教意思全都有,完全的,非常有味道。要烦恼轻,要智慧长,天天烦恼轻、智慧长,你学的时候怎么会不快乐?
垢染深重,故不能心开意解,这就是放不下,一定要学放下,放下才真快乐。这个一、二年,因为大家晓得我们要办三桩事情,三个大学,马来西亚的汉学院、斯里兰卡的龙喜大学、宗教大学,所以很多人供养送来了。我在银行开了个户头,那个钱天天增加,我才想到麻烦。所以很认真考虑,我成立一个基金会,组成董事会来管理,我银行的户头改成基金会的户头,我就没事了。这个基金会叫做,我们不忘本,从根本上下手,汉学,汉学包括儒、释、道,「汉学文化教育基金会」。儒、道统统都照顾了,儒、释、道都照顾,用这个汉学院、这个基金来帮助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再兴,最重要的我们是培养师资。
典籍没有问题,我们可以放心了,《四库全书》不会再失掉,不会失传。前年再版,台湾纪念民国一百年,找了商务印书馆跟世界书局希望他们再版,印《全书》、印《荟要》,做为一个纪念。他们的总经理马上就想到我,把这个信息告诉我,我一听了欢喜,因为第一次印的时候数量少,《全书》只印了三百套,《荟要》只印了两百套。为什么?书太大,成本太高,卖不掉。第一次我买了一套《全书》,现在放在澳洲,《荟要》我买了不少,先后这几年总共买了七十多套,主要送给中国大陆,每个省、自治区、特别市,图书馆或者大学,我选的是大学,都收藏一套。那个时候商务《全书》没有了,我买的是最后一套。现在这个信息来了,正好我有这么多钱,就统统打发掉了。我跟商务印书馆订了一百套,分送给全世界著名的大学图书馆去收藏,不会再遗失了,它分开了,《荟要》我就又订了两百套。我是这两个书店的老主顾,大主顾,所以这书店都欢迎我。他们(世界)过去以赚钱为目的,现在改了,现在以复兴传统文化为目的,不以赚钱为目的了,价廉物美,我有好书都交给他们印。《群书治要》找到了,那个没有版权,我说版权就算是你家的。非常好,版权所有,欢迎翻印,这就是改变,这就是真正替中国文化做出了贡献,不以赚钱为目的,以弘法利生为目的。
我们一百套《全书》送完了,还有人问我要,我找商务印书馆。现在的技术非常高明,在以前,一定要印多少套成本才够,现在印一套他都替你印,我只要一套,他就给你印一套。所以,我又买了十一套,我买《全书》一共买了一百一十二套。一套,我后买的价钱也跟从前老价钱一样,五万美金一套,买了一百一十二套,《荟要》买了二百七十多套。为什么?为保传下去,不会失传。世界上灾难很多,不可能统统消失,总会有些留下来的,为这个。这是人类文化的宝藏,全世界的人不分国籍、不分族群、不分宗教信仰,都应该要学习的。为什么?智慧,从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智慧、理念、方法、经验、效果统统记录在这一本子上。所以这个东西我们到处分送,现在印尼回教大学图书馆,特别有个房间摆我送他的书。校长到这个地方来访问,告诉我,今年打算开汉学院,原来没有汉学院,现在学校要开汉学院,这是好事情。
要念得懂《四库》一定要学文言文,文言文是《四库》的钥匙,要先教文字学,汉字跟文言文。至少要用两年到三年奠定这个根基,然后他们就有能力看得懂《四库》。这个时候我就希望他们真正来发心,为人类文化做出最大的贡献。《四库》典籍多,也是在里头选一种,用十年的时间好好学习。十年学通了,那就变成世界上第一流的汉学家,真正的汉学家。把中国这些典籍,我们在国际上,我不说这是中国文化,我说人类的文化,全人类最宝贵的文化遗产,这套书。保存得最完整的,在中国《四库全书》里头。而且中国是用文言文写的,文言文的好处是没有时空界限,这种文章,古人看得懂,两千年前人看得懂,两千年之后的人还是看得懂,没有变质。这是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文字都做不到的,唯独中国有这个发明,文言文超越时间、超越空间。所以我们希望二、三十年之后,文言文变成世界上共同的文字。我们向这个方向努力,帮助这个世界真真实实的化解衝突,帮助这个世界永续的安定和谐,希望永远没有战争。
汤恩比相信孔孟学说、大乘佛法能做到,我也相信,我们好好努力,锲而不捨,现在看这个机缘愈来愈成熟了。中国国家领导人意识到这一点了,我们的国粹是真正的宝,真管用!印尼全国中小学正式学《弟子规》,全国中小学超过十五万所,国家主管的官员到我这里来访问,问我《弟子规》怎么教法?他们现在已经把《弟子规》这本书翻成马来文,印尼也是用马来文。我给他介绍的是蔡老师的四十个小时的细讲,我说先把这个也翻成马来文。学习,到真正学习,落实在学习了,我说我们马来西亚汉学院的老师可以帮助你们,希望你们的老师到马来西亚来学习,我们的老师也可以派到印尼来协助。用远程教学的手段,否则的话,哪有那么多老师?十五万多所的学校,一个学校一个老师就得超过十五万人,培养来不及。
老师要不断的培养,要办专门的学校,现在正好,大学办汉学院,这问题解决了,汉学院来培养这些老师。用国家的卫星电视台、用网际网路来教学,这些学习的学生都要报名、要注册,自己在家里学。一个学期,或者是二、三个月,学校派老师去接见这些学生做考试,这样就可以了。这是现在澳洲的方法,澳洲,在这个学校读书,毕业之后,从来没到学校去过。香港,澳洲学校学生就不少,大概每三个月有一次测验,成绩测验。毕业典礼的时候,学校派老师就在当地举行,方便很多。这个方法,特别是汉学老师少,要採用。
经文末后,「以上述种种原因,故称如是人等为胎生」。所以胎生只是一个名词,不是实际上的。下面才正式入位了,「化生因缘」,分两段,前面是因,后面是果。因里面也分两段,第一个「明信佛智」,这是不迷信。
【若有众生。明信佛智。】
明瞭,明瞭之后相信。
【乃至胜智。】
佛智是一切智,这里面就包含前面所说的五种智慧。
【断除疑惑。】
这是具足对于教理、极乐、娑婆实际上的形相都能够了解,都能够明白,这样建立的信心,好。下面一段「信己善根」,虽然不能完全了解经义,但是相信自己有善根。
【信己善根。作诸功德。至心迴向。】
也行。注子里头说,相信自己有善根。善根是什么?善根就是信心,相信佛经上所说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是大善根!相信六祖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遍法界虚空界一切法都是从自己心想变现出来的,这个要相信。这个问题是什么问题?是当今科学的问题、哲学的问题。宇宙从哪里来的?万法从哪来的?万物,佛教叫万法,科学叫万物。生命从哪里来的?科学分科,近代这些量子力学家,他们把一生的精力用在微观世界。天文学家那是用在宏观的宇宙,探测无穷大;微观宇宙就是探测原子、电子、粒子,这最小的物质现象。科学分工,都是专攻。
物质现象这个迷解开了,物质究竟是什么?这是最近二十多年的事情。佛经上讲到最小的物质,极微色,极微之微,被科学家发现了。佛说这不能分了,再分就没有了。他们把这个极微之微打破,真的没有了,物质现象没有了,看到什么?是念头波动的现象。这就说明物质是什么?物质是念头波动现象所产生的幻相,彻底搞明白了。德国的科学家普朗克,这个人是爱因斯坦的老师,他是专门专攻物质,物质到底是什么?在他最后的报告,根据他一生的研究,世界上根本没有物质这个东西,物质是假的;就是说物质的本质是念头,没有念头就没有物质,发表这个论文。指出地球上这四百多年的科学文明,方向搞错了,所以搞得这么困难,还带来许多灾难。那就是什么?二分法,把整个宇宙分成物理、心理,物跟心两桩事情。现在才知道,物跟心是一桩事情,不能分,心跟物是合在一起的,分不开。佛法做到了,佛法讲什么?讲五蕴,色受想行识,受想行识是心法,色是物质。《心经》念的人最多,「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五蕴,色、心都不是真的。
现在色搞明白了,色真的是假的;那心,心还没搞清楚。心就是念头的这个现象他掌握住了,念头生灭的速度太大了,频率太高了。但是今天科学的技术,有能力捕捉到一千兆分之一秒,有这种技术,所以他才能看见物质到底是什么,跟弥勒菩萨所说的完全一样。心理呢?心理现象,就是念头波动的现象频率太高,好像它一生,立刻就消失了。这个《楞严经》上佛有说,「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你看佛经上都找得到,科学好不容易发现,佛经上全有,当处出生,随处灭尽。生灭跟不生灭划成等号,确实有生灭,但是生灭的相你观察不到,你也想像不到。好像是不生不灭,它又是生灭,所以说生灭错了,说不生灭也错了。怎样才能了解它的真相?生灭、不生灭这个念头统统放下,事实真相在你面前。生灭、不生灭全放下,这是定功。也就是清净平等到极处,宇宙现象全浮出来了,你全看到了,你完全掌握到了。科学家靠数学、靠仪器观察到事实真相,虽了解事实真相不得实用。实用是什么?是神通,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科学家没有。但是在甚深禅定里面,这些能力全恢复。佛法高就高在此地,你知道不起作用,我知道有作用。所以今天我们用科学来证实佛法,佛经上非常难懂的地方,用科学来解释大家就不怀疑了。
第二个相信自己善根,相信自己有真心、有本性,这是大乘法里最重要的信根。五根、五力里头,信根、信力,从根产生力,它就起作用。下面,信己善根,『信己善根,作诸功德,至心迴向』,相信自己有善根,外面有圣贤,他们是已经证入,我们现在在后头追。「内重己灵」,自己的灵性,「作诸功德,至心迴向」。灵性没有生灭,灵性就是性德,是自性的起用。宇宙怎么来的?是自性起用。起用是自然的,没有原因的。在我们的世界里头,我们不是第一义,是第二义,第二义,众生有感,自性有应。佛是完全回归自性,自性就是佛,佛就是自性。佛没有形相,不是物质,也不是念头,也不是自然现象,他没有,统统没有。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我们六根缘不到,像光、像电波,我们有感,他就有应。怎么个应法?完全随顺感,就是「恆顺众生,随喜功德」。众生想见什么相,见佛相就现佛相;想见菩萨相,现菩萨相;想天人的相就现天人相。自性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全是从众生感而应的,感应道交不可思议。
我们相信自己有善根,用自己的善根作诸功德,做成功德迴向给众生、迴向给菩提、迴向给自性,这与性德完全相应。如果迴向自己,我见未忘,还有我。我见是所有烦恼的根,同样的,它也是所有一切善根的根,看你走哪个方向。随顺著我,就变成自私自利;要随顺众生,那就是菩萨道;随顺性德,这是无上的佛道,方向我们能把握住。在我们今天现前的环境,我们把它迴向西方极乐世界,迴向阿弥陀佛,这个好!换句话说,我们确实是有这个必要,换个环境来学习。在法界虚空界里面,最好的老师无过于阿弥陀佛,为什么?诸佛赞叹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我们要拜老师要找个好老师,佛中之王。释迦牟尼佛称赞,一切诸佛称赞,肯定错不了。所以,一心一意嚮往极乐世界,到这个地方肯定成就,世尊在这部经上讲得非常清楚、讲得非常明白。
我们再看后面果报,「等齐圣贤」,圣是佛,贤是法身菩萨。
【皆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
『皆』,没有遗漏一个,这个法门确实万修万人去,只要如理如法,没有一个不往生的,统统是『七宝华中,自然化生』。「自然」是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坐上莲花,莲花就合起来,接引你的时候,花开了,你进入莲花之后,花就合起来。这一合起来就产生蜕变,产生变化了,什么变化?转八识成四智,莲花有这么大的作用!莲花的因是弥陀的本愿,莲花的缘是我们自己发心求生净土。我们有这个心,七宝池里头花就长出来,我们的信愿愈坚强,花就愈大,念佛的心恳切,光色愈好。所以我们的念佛要分秒必争,这一秒钟没有念佛,可惜,这时间错过了。希望念念都是佛号,念念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你看:
【跏趺而坐。】
在莲花当中像佛一样的姿势坐在里头。
【须臾之顷。】
时间不长,很短。
【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如诸菩萨。具足成就。】
统统是在「佛前莲花化生,光明智慧,功德成就,具如菩萨」,这个菩萨是法身菩萨,实报土的法身菩萨。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生到极乐世界,也是跟实报土的法身菩萨没有两样。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一定要相信,相信佛,佛的智慧、佛的德能、佛的愿力、佛的神通。相信这些我们自性统统具足,只是我们在迷,得不到受用。虽然是迷,阿弥陀佛加持我们,让我们自性里头这些智慧德能统能现前,因为是本有。阿弥陀佛有这样大的能量,我们决定不能怀疑。末后「结示疑惑所致」。
【其胎生者。五百岁中。不见三宝。不知菩萨法式。不得修习功德。无因奉事无量寿佛。当知此人。宿世之时。无有智慧。疑惑所致。】
注解里头,「反之,心中疑惑则堕胎生,五百岁中,不见三宝等,皆由无有智慧,疑惑所致。是以断疑生信,至为切要。右经文总明极乐胎生、化生因果之相」。这说清楚了,后头这两句比什么都重要,「断疑生信,至为切要」。我们学习经教为什么?无非就是断疑生信。真正不疑,真正生信,经教可以不要。锅漏匠做出榜样,一句佛号;民国初年修无师给我们做出榜样,也是一句佛号。修无师的公案记录在《影尘回忆录》里头,倓虚法师的故事。倓虚法师是东北人,他的老师是谛闲,谛闲法师说,你是北方人,北方没有佛教,但是北方的佛缘跟你很深。东北所有寺庙都是倓虚法师建立的,他建立十几个寺庙,这是其中的一个,哈尔滨的极乐寺。
极乐寺建成了,倓老传戒,请谛闲老和尚做得戒和尚,那个时候传戒是五十三天。传戒期间当中,修无师来挂单,来做义工。没有住几天,他向老和尚告假。老和尚慈悲,你不想干了,你离开,就随你去了。可是当家师定西法师没有老和尚的修养,去责备他,你这个五十三天应该圆满之后再离开,怎么这个时候要离开?他就说了,我不是到别的地方去,我到极乐世界去。这两个法师,到极乐世界,这大事!问他几时?不出十天。到第二天,来跟老和尚说,我明天就走了。修无法师没有出家之前是泥水匠,不认识字,没有学过经教,就跟锅漏匠一样,一句阿弥陀佛。他在道场里面做苦工,粗重的活,别人不愿意做的,他统统做。在戒期当中做这个示现给大家看,让大家看到念佛往生是真的不是假的。谛闲老和尚对他很佩服,这是来做「作证转」,我们要认真反省,不应该有疑惑。疑一定要断,非断不可,我们的信心才真,愿心才切。所以这重要,比什么都重要!好,今天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欢迎关注悲智佛网微信公众号,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公众号名称:beizhifw 公众号ID:beizhifw
关注提示:可在微信上搜索 beizhifw ,在搜索内容中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