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六0四集) 2014/1/30 台湾台南极乐寺 档名:02-040-060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开经前面,在中国大乘,传统的习惯是念开经偈,开经之前皈依三宝是小乘通用的。我前年访问斯里兰卡,去年在那边讲经一个月,南传的法师启请开经前念三皈依,我接受了。这个仪式非常好,特别是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把佛陀的教诲几乎都忘记了,开经前念三皈依,这是最好的提醒。佛弟子,无论是出家在家,起心动念不能离开三皈。我初学佛的时候,皈依的老师是章嘉大师,大师告诉我,三皈依的重要性时时刻刻要记住,不能忘掉。他举了个比喻,譬如我们在台北,那个时候住在台北,我们要到高雄来要坐火车,三皈依就像火车票一样,一定要放在身上。进站要检查,要剪票,在车上,车上有二、三次的查票,必须带在身上,到终点站的时候要收回。三皈依亦如是,从初发心皈依三宝,这是佛陀教导我们的最高指导原则,换句话说,念念与三皈相应,这就是佛弟子;如果把三皈忘掉了、丢掉了,你就脱离佛教了。
三皈是什么意思?三宝,有住持三宝,有最高理念当中的自性三宝,这才是我们真正的皈依处。佛是自性觉,自性本来是觉悟的,所以《华严经》上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观无量寿经》佛告诉我们,「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我们的自性是自心是佛,我们皈依三宝是自心作佛,你看看这多重要。学佛最后的目标是什么?是作佛,是成佛去了,这个才毕业,没有成佛就没有毕业。等觉菩萨还没有毕业,妙觉就成佛了,这就毕业了。所以要晓得自性佛,不是皈依外面的佛,是皈依自性。自性是觉而不迷,自性里面有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全是自性具足的。自性这些智慧、德能、相好在什么地方展现?就是在极乐世界。我们往生极乐世界,你就完全看到自性的能量、自性的功德不可思议,不是从外来的。阿弥陀佛见性了,在极乐世界做了究竟圆满广大的展现,他以无尽的慈悲心,发愿普度遍法界虚空界十方刹土所有一切众生。所有一切众生,上面包括等觉菩萨,下面包括无间地狱,没有一个不得度。只要你肯相信,你发愿求生,佛就来接引你,到极乐世界快速就让你证得究竟圆满。法门不可思议,我们要特别珍重,稀有难逢。
讲得最圆满、最清楚、最明白、最透彻的,就是我们现在用的这个本子,《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科注》,就这个本子。这个本子的出现,跟我们台湾有大因缘。夏莲老会集的本子是在抗战期间完成的,抗战胜利之后,第一版印出来。那个时候国共战争,社会动乱,流通量很少,许许多多我们上一代的出家、在家的大德都没见到。是三十八年还是三十九年,我记不清楚,律航法师到台湾来了。他亲近夏莲居老居士,将这个本子带了几本过来,其中好像有三本还是四本,送给台中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居士看到这个本子,又看到这个本子前面很长的序文,这个序文是他老师写的,他的老师是梅光羲老居士,跟夏莲居关係非常好,同参道友,几十年在一起。所以李老居士非常欢喜,在台中印过两次,还讲了一遍,在台中法华寺讲过一遍。那时候我还没到台中去,还不认识李老师。
老师讲演,同时他用毛笔做一个简单的注解,把段落画出来,提纲挈领的写了一本眉注。我以后到台中,老师把这个本子给我,我能看得懂他的眉注,我看了非常欢喜。以后我出家,在台北我就想讲这个本子,用老师的眉注。老师告诉我,现在缘不成熟,你刚出家,太年轻了,这个本子有争议,就是有些人不赞成,也就是有障碍,我初出家,还没有这个能力让他们信服,所以告诉我这个经不要讲。那个时候我有个图书馆,华藏视听图书馆,在台北景美,也正好遇到韩馆长五十岁生日,她印了三千本。老师这么一说,我们就把这个经就停了,这个经书跟大家结缘,改讲《楞严经》。一直到李老师往生,我将这个本子带到美国,美国那边的同修们看到了非常欢喜,那边没有障碍。所以我们在台湾就印了一万本,将讲经的功德迴向给李老师,把他的眉注印出来了,这第一次大量流通,眉注本子。
一九八五年我在美国,正好黄念祖老居士也应邀到美国弘法,他在美国只有一个月。将《大经解》,就是黄念老的注解,未定稿,用油印印的,他带了一套到美国,把这个本子送给我,我看到非常欢喜。实在不容易,他是用集注。他的老师就是夏莲居老居士,老师会集五种原译本,叫他给这个经本做一本注解。我感到这是真实智慧,为什么?他没有用自己的意思来讲,他用八十三种经论、一百一十种祖师大德的注疏来解释这部经,让大家看了不能不佩服。他用六年的时间,莲公用十年的时间会集这部经,他用六年的时间集注解,这是集注,集经论、祖师大德注疏来注这部经典。集注完,我们一九八四年才见到,八五年在台湾,也是第一版,印了一万册。现在这个本子流通非常之广,我估计总有几百万册,在各地流通。我过去用李老师的眉注本讲过十遍,用黄念祖的注解,详细来学习注解这是第三遍。今天我们学到第三遍的流通分,我们这个本子一千零五十一页第一行,流通分。我讲了三遍了,这是第三遍,愈讲愈欢喜,愈讲愈契入,真正欲罢不能。
早年,我是二十六岁跟方东美先生学哲学,他为我讲了一部哲学概论,最后一个单元是佛经哲学,我是从这里入佛门的。方老师当时告诉我,「释迦牟尼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是这样入门的。这些说法从来没听说过,我对老师信任,老师不会欺骗我,老师也不会隐瞒我,我完全接受了。老师当时告诉我,现代,佛经哲学不在寺院。我问他在哪里?他说在经典。为什么不在寺院?他说两百年以前的寺院,出家人个个都是有道德、有学问,他们真正研究。近代出家人他不学了,他不研究了,你到寺院里面学不到。所以他告诉我在经典,你必须要找大乘经典深入,你才能知道。这是给我一个方向,给我一个契入的道路。
第二个指导我的老师就是章嘉大师,我跟他三年,我佛法的基础是在章嘉大师那里建立的。对于经典的讲解,这是李炳南老居士传授的,我跟他十年。章嘉大师劝我出家,劝我学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一生的事业是什么?章嘉大师叫我去看《释迦谱》、《释迦方志》,古老的释迦牟尼佛传记,完全是从经典分类节录下来的,唐朝道宣法师的著作。我们读了之后才知道,知道什么?知道佛教不是宗教,佛教是释迦牟尼佛的教育,像中国人儒家,儒家是孔孟的教育,佛教是释迦牟尼佛的教育。释迦牟尼佛本人是个非常认真负责的老师,教员,三十岁开悟,开悟之后就从事教学,在鹿野苑度五比丘,七十九岁圆寂。一生讲经教学,我们今天讲办活动,三百多次,说法四十九年,没有一天休息,经典上没有记载释迦牟尼佛哪一天休息,所以他是非常负责任的老师。中国人称孔子为万世师表,释迦在印度,要用中国人的话来说,那也是万世师表。
印度人相信、尊重、仰慕佛陀,佛陀是梵语,音译过来的,它的意思是什么?跟中国人讲的圣人意思相同。那翻经为什么不翻圣人?圣人跟佛陀意思接近,不完全相同。为什么?佛陀一定要自性觉,自性觉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才能称佛陀,孔子、孟子没有明心见性,这个不一样。孔子、孟子在佛教里面说相当于菩萨,还没成佛,于成佛还差一截。因为见性的人确确实实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个孔子没达到。孔子在人天这个阶层,可以说是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但是对于整个宇宙他就没说了。不像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跟我们讲宇宙的源起,讲的跟现代科学所说的几乎完全相同。
宇宙从哪里来的,万物从哪里来的,生命从哪里来的,我从哪里来的,这是哲学跟科学里面的大问题。近代的量子物理学家,逐渐把这些谜底要揭破了,能不能?大乘经上告诉我们能,就用我们现在的思惟、想像能够达到。凡夫用思想思考、观察能够看到阿赖耶的三细相,业相、转相、境界相。现在境界相完全揭穿了,就是物质的祕密完全明白了。那物质是什么?量子力学家告诉我们,我看到的报告是德国的普朗克,他是爱因斯坦的老师,一生专门研究物质是什么。用的方法跟释迦牟尼佛在大乘经上讲的完全相同,就是将物质分裂。分裂成最小的单位,分到不能再分,再分就没有了,就变成空,佛经称它作邻虚尘。佛是最小的物质现象叫微尘,微尘里头最小的叫邻虚尘,跟虚空做邻居,就是它不能分,再分就没有了,变成虚空。
这个东西被近代物理学家找到了,那真是要用数学去推断有这个东西,再用科学仪器去观察,最先进的科学仪器,发现最小的物质。将它分裂,一分就没有了,物质就没有了,看到的是什么?是念头波动的现象。于是物质现象的奥祕被揭穿了,物质是怎么来的?是从念头变现出来的幻相,不是事实,证明《金刚经》上所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句话被科学证明了。又证明了物质现象是从念头生出来的,佛经上讲相由心生、色由心生。你看,这是从前我们都常念的,但是有怀疑,现在被物理学家证明了,是真的,是念头变出来的。没有念头就没有物质,先有念头后有物质,所以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这桩事情非常重要。
虽然这是少数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家揭穿了,全世界的科学家还没有承认,对它还怀疑,他们要蒐集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这个科学发现是真实的,这些年来他们在全世界蒐集。而许许多多年轻的科学家都在研究念力,你看一些书店里面,关于念力的祕密、念力的能量这些书很多很多,这都是许多人在研究。我们这个小道场,高雄牙医刘居士在这个地方做水实验,跟日本江本博士做的是一样的,做得很成功。这都是什么?念力,属于念力的范围。真正相信,我们的世界可以改变。
今天的社会动乱不安,最明显的,气候反常,而且是严重的反常,地球上自然的这些灾难非常频繁。科学家找不到原因,佛知道,什么原因?人的念头产生了变化。过去的人,不要说太久,我刚到台湾的时候,三十八年。我从广州坐船到高雄,那个时候跟著孙立人将军的军队,高雄登陆之后,我们住在就是台南,火车站旁边旭町营房。年岁大的人还会记得,年轻的人不知道了,火车站旁边日本人的一个营房,住军队的,我们就住在那里,我在那住了半年。那时候台湾人的社会风气比现在好,那时候人少,全台湾的人口只有六百万。人民都老实、纯朴,没有讲假话,没有骗人,没有卖有害于人的这些东西,没有,特别是粮食、医药,都是货真价实,不像现在社会。我们初到台湾来,出去看朋友有的时候不知道路,路上问到一个人,他能把自己工作放下,带著我、陪著我一起到我朋友家里他才离开。现在没有了,现在你问他,他不知道,摇头不知道,不理你。我们对那个时候非常嚮往,六十年前,真可爱,到处都是这样的。台湾民风特别淳厚,有人情味,现在没有了。那个时候民间,家里面堂屋还供祖先牌位。我在福建住得很久,福建家家堂屋里头都供天地君亲师,两旁边是他自己祖宗牌位,初一、十五都拜拜,现在这个现象没有了。那个时候自然灾害很少。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的?人心。愈往过去,教育里头,教育最重要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没有不著重伦常八德。在台湾,现在城市里头还保留著有八德路、有忠孝路、有仁爱路,我看到这些路牌。这在全世界找不到了,唯独台湾还有,还能找到这个痕迹,好!特别是高雄,五伦、五常、四维、八德都做成道路、街道的名称。台北跟高雄不能比。愈往后可能就愈淡薄,这对社会带来负面的影响,也造成地球上许许多多灾难的原因,为什么?一切法从心想生。人要常常想伦理、想道德、想因果,这个起心动念能量叫正能量,是好的,有益于身心健康,有益于居住的环境风调雨顺,没有灾难。负面的思想是自私自利,是损人利己,起心动念跟贪瞋痴慢相应,这就不好,这是负能量。今天负面的能量太大了,所以造成身心不安,愚痴、迷惑、造业自己完全不知道。所以许许多多奇奇怪怪的病,六十年前没有的,现在很多。
真正懂得这些道理,大概还有少数的佛门弟子,常常学习经教,经教里头讲得非常清楚、非常透彻。特别是《无量寿经》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读这本注解等于读了八十三种大小乘经。他採取的广泛,大乘、小乘、禅宗、密宗统统都有,还包括近代的一些科学,他所看到的。所以非常稀有难得。一百一十种古圣先贤的注疏,我们一般讲开示,在这部经上统统看到。
世尊正法过去了,像法也过去了,末法一万年,第一个一千年过去了,今年是第二个一千年里面的四十一年,也就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三千零四十一年。我们中国古大德这么记载的,跟外国人记载不一样,外国人是二千五百多年。我们中国,你看普佛里头都念到,世尊降生的时候是中国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释迦牟尼佛属老虎的,他灭度是周穆王五十二年,依这个来算,那就是释迦牟尼佛灭度到今年三千零四十一年。我们相信中国古人对于这个记载非常严谨,不随便传的,他有根据的。
所以我们要珍惜,台湾还算是一个比较安定的地区,要认真学佛。真的,我一生非常感激我这三个老师,少一个我都不能成就。介绍入门的,方东美先生;章嘉大师三年,帮助我奠定基础;李老师那里十年,帮助我成长、成就,我念念不忘老师。韩馆长在非常艰苦,是真正艰辛、辛苦,三十年的护持。我那个时候什么都不要,我告诉她,我只要每天讲经不中断。有地方讲,有几个听众,听众多少不拘,二三个人、五六个人都可以,不能中断。这一点她帮助我了。也许有人遇到真正善知识、好老师,但是要有个人护持你,让你讲经天天不中断,三十年不容易。没有这个锻鍊,怎么能成功?
我三十三岁出家,出家就教佛学院,白圣法师找我到十普寺三藏学院教学,就开始在台湾各地方讲经。以后外国的缘成熟了,后半世的缘全在国外。学佛,今年六十三年,讲经教学五十六年,没有间断。没有道场,一生没道场,流浪。我很安慰,因为释迦牟尼佛没道场。我们居住、讲学还都在房子里面,释迦牟尼佛在野外,在树林底下、在河边,佛是我们最好的榜样。为什么不要道场?有道场就有争执。特别是末法时期,每个人心里念的什么?念道场,他不念佛法,他不念经教,他不念修行,不念戒定慧,他念道场,他念信徒,他念供养,这个麻烦就大了,慢慢就脱离了。所以释迦牟尼佛榜样做得好,我们细心观察、细心对比,完全明白佛陀的用心,一心向道。
经上告诉我们,世尊的法运是一万二千年,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正法戒律成就,像法禅定成就,末法净土成就,我们生在末法,修净土就对了。经上还有一个五五百年,《金刚经》上有,大家常常读的。五五百年是第一个五百年,释迦牟尼佛灭后,正法。第一个五百年戒律成就,真正持戒就能证果,成就是证果,没有证果不算成就。第二个五百年禅定成就,人的根性比不上过去,退化了,持戒不能证果,要修定。这两个是第一个一千年,正法。像法前面的五百年,多闻成就。这个时候佛教传到中国来,所以中国的佛法非常兴旺,禅宗是这个时候传来的,世尊像法,就是世尊灭度之后一千年,佛法传到中国。禅对中国影响一千年,但是真正有成就是在前面一个时期,前面五百年;后面五百年,参禅得定的有,开悟的就少了。禅必须要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法身菩萨,才算是成就;没有见性,只有禅定,不能算成就。这像法。所以世尊的像法,前五百年多闻,经教,各宗各派祖师大德出现,留给我们许许多多经典的注解,提供我们做参考。后半时期,研究经教的人愈来愈少,兴趣转变了,盖庙,塔庙成就,后五百年,各处道场建造得非常庄严。然后进入到末法,末法头一个一千年过去了,现在第二个一千年开头。末法是什么坚固?斗争坚固,和合的僧团找不到了,我们生在这个时代。
这个时代往下去,我刚学佛的时候很担心,这样下去佛法不就灭掉了?我向章嘉大师请教,大师告诉我,佛法不会灭,但是有兴有衰,起是兴,落是衰。末法这一万年,兴衰不断,像波浪形的。现在衰,衰到极处。章嘉大师教我,用意就很深,一定要有学释迦牟尼佛的人,佛法才能够维持下去,要不然就灭了。现在人才缺乏,儒释道统统都缺,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所谓的汉学,汉学包括儒释道。我们看到少林寺有块碑,这个碑我们有拓本,将来这个地方挂一张,「三教九流混元图」。什么意思?中国人所接受的教育,男女老少,不外乎儒释道三家,儒以孔孟为代表,释以释迦牟尼佛为代表,道以老庄为代表。五千年的教化,就这三股力量扭成一股,一而三、三而一。
中国的儒释道,表面形式上有分别,实际上没有,儒读佛经、学老庄;道它也学儒四书五经,也学佛经;佛门里面这些大德,有学儒、有学道。你看蕅益大师,注解有《易经》、注解有《四书》,他有《四书蕅益解》,这就说明,还有像憨山大师注《道德经》、注《南华经》,就是《庄子》。所以他们都通,实质上儒释道早就合在一起了。所以这个图赞非常好,它不但是儒释道三家,还有九流,中国所有的学派是一体、是一家。这个碑什么时候刻的?唐朝,唐肃宗年代刻的,在少林寺。唐肃宗是唐明皇的儿子,距离我们现在一千多年,一千多年前,中国各个学派统一成一家。特别是元明清三代,每个朝代的帝王都懂得,用儒治国,用佛教化众生,教老百姓,用道祭祀祖宗、祭祀天地鬼神,全用上了。
今天中国社会乱了,怎么办?古人教导我们,要把不同的学派、不同的思想整合成一个,社会就安定了,世界就和谐了。我们这十几年来在国际上做什么?做一桩事情,世界宗教是一家,世界族群是一家。有一点成就,要有人接著干,没有人接班不行,不能让它中断。所以,我们要走向联合国,希望联合国带头做出影响。中国的国学,就是汉学,一定要对全世界弘扬,真正接触,真正去学习,没有人不欢喜,我是讲外国人。我们发现了《群书治要》,现在在马来西亚把它翻成英文本,许多国家的朋友看到之后生欢喜心,认为这是真实智慧,确确实实可以救国家、救世界。
汉学是以汉字、文言文为基础,汉字文字学跟文言文是工具,我们提倡全世界的人都来学习。然后什么?然后中国文字所写的《四库全书》、《四库荟要》你就有能力阅读,《大藏经》是用浅显的文言文写的,文字上没有障碍了。中外能合作,把中国传统学术继承下来,发扬光大,这是我们现前迫切需要做的大事,这不是小事。今天要流通分,汉学的流通、国学的流通靠谁?我现在做得有点基础,希望大家在这个基础上要继续努力,更坚定基础,再发扬光大,面对全球,这是一桩大事。
大事当中的大事,那就是超越六道轮迴,脱离十法界,这是佛法的大乘佛法,离苦得乐,离究竟苦,得究竟乐。往生极乐世界就是得究竟乐,就是离究竟苦。末法时期最契机的是什么经?就是这部经。我从大前年,八十五岁,把《华严经》放下,一切经统统放下了,专修《无量寿经》,专弘《无量寿经》。我协助马来西亚建汉学院,协助斯里兰卡建佛教大学、宗教大学,建好之后,送给他们国家去经营,我什么都不要。我说得很清楚,学校建好了,我去教一年书,我是个教授的身分。教什么?教《无量寿经》,一天四个小时,标准课程是一千二百个小时。我说我只教一年,马来西亚教一年,斯里兰卡教一年,然后我定居在香港。香港我住在农村里头,种一点蔬菜,去做菜农,念佛回老家,老家是极乐世界。万缘放下,才走得了,事业希望有人继承。斯里兰卡大学的校长我请总统兼任,他答应了;汉学院的院长,我也是想请首相来担任,下次有机会见面,我当面邀请他。
这流通分,我们今天说到了。我们看念老的注解,第二行里面,「全经三分」,初为序分,中是正宗分,末后是流通分。这部经分量虽然不多,架式跟《华严》、《法华》很相似。你看一般经典,诸位看《金刚经》、看《阿弥陀经》,这是代表,序分、流通分只几行经文。本经序分三品,流通分六品,大经的架式,从这个地方能看到它的重要性。「灵峰大师云」,灵峰是蕅益大师,,净土宗第九代的祖师,净宗九祖,「此三名初善,中善,后善」,全经都善。我们在这个世间想做个善人,佛经上说善男子善女人,善的标准就是此地说的,没有这个标准不能算是善男子善女人,不能算是善知识。没有不善的。「序如首」,举个比喻,好像一个人面孔,「五官俱存」,眼耳鼻舌身统统具足。正宗像身体,五脏六腑没有缺。流通分像手足,「运行不滞」,你才能有运作。「今是后语」,我们学到此地,这是经最后的一部分,叫后语,「后语亦善,不可因其非正因而忽视也」,我们要用平等心来看待。
流通分一共六品经,分为五大科,四十三品到四十八品。第一,「劝信流通」,这里面分六段,第一段我们看:
【非是小乘第四十三】
念老有题解,「本品经文,多是《唐译》」,夏莲老会集这个地方的经文,是採取唐朝《大宝积经.无量寿会》,从这个里头撷出来的。「其中非是小乘与第一弟子等」,这是宋译本,最后的一种译本。「本品是流通分之首,独劝持名,正是会权归实,摄末入本也」。会权归实,摄末入本,这是《法华》教义,这个含义很深。「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名」,这用意很深。末法一万年,往后这九千年,包括我们现在,现在是九千年的开头,才四十一年,什么法门能度?老老实实讲就是这部经,就是这个本子。黄念老有信心,梅光羲居士有信心,我也有信心。我这部经,《无量寿经》,讲了十三遍,前面十遍是依李炳南老居士眉注讲的,后面这三遍依黄念祖《大经解》讲的,等于是我读《大经解》,跟同学们一起分享。愈讲愈欢喜,愈讲愈有悟处,遍遍有悟处,时时有悟处,真正是法喜充满,信心增长,愿心坚固。我们到这个世间来,只有一个希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除这一愿之外,其他全没有,万缘统统放下。真正认识了这部经,也就是真正认识了极乐世界,真正认识了阿弥陀佛。
极乐世界生活的环境,阿弥陀佛那里学习的环境,遍法界虚空界第一殊胜,无与伦比,这个地方能不去吗?不但要去,要快去!何必在这个世界留恋,在这个世界受苦?离究竟苦得究竟乐,就是往生,现在的术语叫移民,我们从台湾移民到极乐世界。这是一生成就的佛法,没有生死。要知道往生,这个肉身不乾净,捨掉了,换个身体,换个法性身。我们这个身是阿赖耶的相分,往生到极乐世界,跟阿赖耶永远脱离关係,真正是转八识成四智,烦恼自然就没有了。因是我们的自性,缘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无量劫修行的功德加持我们,五劫成就的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成就了极乐世界,用这个提供给我们做为生活、修学环境。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如来,赞叹阿弥陀佛「光中极尊,佛中之王」,不容易。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本愿功德之所成就,在一切诸佛世界里头,也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我们有幸能够生到这个地方。
所以《无量寿经钞》,这个里面说,「上来虽说万行往生,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名」。修一切行门能不能往生?能。这经上给我们讲得很清楚,无论修学哪个法门,临命终时,将修学的功德迴向往生极乐世界,念阿弥陀佛名号,统统能往生,四十八愿说十念必生。这个法门太大了,无论修哪个法门,甚至于学基督教的、学印度教的、学回教的,到临命终时信愿持名,十声佛号就能往生。真信、真愿,十念、一念都能往生,弥陀慈悲,并不侷限你一生专念,那一生专念还有什么话说?决定得生。所以,流通分最重要的就这句话,希望大家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一句就是流通分全文的宗旨。
又说,这是黑谷,是日本的净宗大德,又说,「准本愿故,至流通,初废诸行,归但念佛」。到这里来开始,希望我们专一,专一就是什么?统统归念佛法门,把万缘放下。我给大家做榜样,我八十五岁统统放下了,什么都不干了。读经,每天读经就是读这个《大经解》,跟大家分享一天四个小时,完全用《大经解》,其他的都不看,要专一。「可见弥陀本愿」实实在在是希望众生一个方向,「专念弥陀名号。今劝流通,特显佛愿,独倡持名」,倡是提倡,劝是劝导,「普劝流通」。所以称它作后善。
向下经文有六段,「丙一」这第一段,「举十方已生者劝信」。
【佛告慈氏。汝观彼诸菩萨摩诃萨。善获利益。】
右面这一段,『汝观彼诸菩萨摩诃萨,善获利益』是「指前品中十方往生无量无边诸大菩萨」。十地以上称摩诃萨,大菩萨,十地以下,通常我们称菩萨,所以他这里有「菩萨摩诃萨,善获利益」。这些人听到,「闻名往生」,听到阿弥陀名号,一向专念,都往生到极乐世界。如前面所引《论注》所说的,论是《往生论》,注解是昙鸾法师的注解,里面所云:「菩萨往生极乐,见阿弥陀佛,即与八地及八地以上诸大菩萨,毕竟身等法等。故云善获利益。」这是菩萨往生极乐世界,他方世界。大乘称菩萨,从初信位到等觉,十地以上称摩诃萨,十地以下都称菩萨。这些人往生到极乐世界,即使下下品往生,花开见佛,见到阿弥陀佛,他的智慧、神通、道力就跟八地菩萨平等。也有八地以上,甚至于跟等觉,你看身等法等,这里讲了五个位次,八地、九地、十地、等觉、妙觉,智慧、神通、道力跟他们相等。
所以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一般阿罗汉、辟支佛、三乘菩萨看到不敢相信,认为什么?这不可能。但是这个地方是佛说的,释迦牟尼佛的话决定没有妄语,我们要相信,是真的,不是假的。那什么个道理?《观经》上有说过,「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又说「是心是佛」,这就是原理,这是道理。那现在你发心了,要发心作佛,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你能成佛,阿弥陀佛帮助你。得不到阿弥陀佛的加持、帮助,我们确实做不到;得到阿弥陀佛加持,问题解决了,我们要有自信心。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头讲信愿行,他的注解很特别,你看看所有《阿弥陀经》的注解跟他不一样。他的注解,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每一分他都是分三科,信、愿、行,序分信愿行,正宗分也是信愿行,流通分还是信愿行,跟别人完全不一样。印光大师看到这个本子佩服得五体投地,说出,即使古佛再来,替《弥陀经》做个注解,也不能超过其上。这是赞叹到顶点了,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个利益不是普通利益,究竟圆满的利益,世出世法里头没有能跟它相比的利益,就在我们眼前,我们要不要?「是乃举十方往生圣众往生得益,以劝众生信乐发愿」。这经的意思,因为你看看多少人往生,用这些人现实的例子,让我们听到、让我们看到,生起信心。乐是欢喜,发愿求生净土。
我们再看第二段,「赞念佛第一以劝信」,这里面分两小段,前面「闻名得利」。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闻阿弥陀佛名号。能生一念喜爱之心。归依瞻礼。如说修行。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当获如上所说功德。】
「下文则赞念佛第一以劝信。闻佛名号,能生一念喜爱之心,归依礼敬,如说修行,即得大利」,这个大利,「当得经中所说往生之一切功德」。真难得,真不容易,我们有多大的福分、有多大的善根才能遇到。遇到,善根、福德的浅深从哪里看?我们听了之后,看到这个经本之后,我们的信心的程度,我们喜爱的程度,我们愿心的程度,各人都不一样,这就是我们自己善根、福德不相同。只要真正能坚持,没有一个不往生,没有一个不成就,最重要真信。
难信之法我是深有体会。我学佛不是别人劝我的,学佛之前,对所有的宗教都不相信,认为宗教都是迷信。特别看轻佛教,为什么?误会了,把佛教看成多神教。到寺庙里面一看,高级宗教只有一个神,一个真神,造物主,低级的宗教才是很多东西。所以方老师跟我讲佛经哲学我很惊讶,我给老师报告,佛教是宗教,是多神教、是低级宗教,它怎么会有哲学?老师告诉我,你年轻,你不懂。给我讲「释迦牟尼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没听说过,「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三句话我完全得到了,我学了六十三年。这一生活得自在、快乐,什么都没有,什么不忧愁,什么都不想,什么都自在。人生最高的享受不是有地位,不是有财富,是快乐。每天快乐,快乐无比,这是大乘佛法给我的。确确实实,展开经卷法喜充满,能叫一个人常生欢喜心,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中国古人有句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天天欢喜,精神就好、身体就好;如果天天忧虑、天天愁闷,身体肯定就不好。这是什么?一切法从心想生。起心动念都是善的、都是好的,身体好,居住的环境好,到处有灾难,我住的地方没灾难。什么原因?我们没有恶念,没有贪瞋痴慢疑。
佛经上讲得好,贪心感应的是水灾,瞋恚感应的是火灾,火山爆发、温度上升,愚痴感应的是风灾,傲慢感应的是地震。怀疑更麻烦,怀疑是什么?山崩地陷,山会倒下来,地会陷下去,那是怀疑。我们细心观察,现在这个世界上人,有贪瞋痴慢疑的有多少?哪个人没有贪心,没有贪瞋痴慢疑?人人都有,所以这五种灾难会现前。哪里来的?从心想生。你不想它不就没事吗?为什么要想这个东西?要想什么?要想阿弥陀佛,这经典告诉我们,我们才恍然大悟,世间第一等的善事是什么。你用亿万黄金造一切为社会大众谋福利的大善,比不上一句佛号。我们以前不知道,不肯念佛;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念这句阿弥陀佛你一定是分秒必争。我有一秒钟念一句佛号,修大善;这一秒钟没念佛,空过了,那损失太大了。这话是真的,绝对不是假的。行住坐卧不离佛号,不出声音没有关係,佛号不能间断。声声佛号,经文上讲的是真的,不是假的,念一声阿弥陀佛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这不是比喻,千真万确的事实,我们不能不知道。
这个经典好,它讲得太清楚、太明白了。我们没有得到这部经典,疑问断不了,为什么?没讲清楚、没讲明白,古大德的注解看不懂,这里头的奥祕没看懂。从这个经上慢慢明白了,再看古注看懂了,原来人家都说了,是我们自己不能体会。为什么?经上讲得透彻,古大德他入了这个境界,那个时代水平高,点到人家就全通了,不用这么麻烦;现在人不行,怎么点也不开悟,愈点愈迷惑,一定要讲得明白、讲得清楚,大家听懂了。讲清楚、讲明白就这部经、就这个注解,我们得感激,这两个人不是普通人,菩萨再来,普通人做不出来。
夏莲老我没见过面,黄念老,晚年我们就是老朋友了。他住在北京,老年身体不好,行动不方便,所以他在世的时候,我常到北京去看他,向他请教。他非常客气,把我看作老朋友。这个经的注解,可以说字字句句全是经文,引用的八十三种经论那不说了,当然是经文,一百一十种祖师的注解也是句句跟经文没两样,要尊重,要记住,要依教修行。特别这个地方所讲的「能生一念喜爱之心」,这经文上的。一念时间不长,这一念心在阿赖耶识里头形成一个种子,虽然很短,太宝贵了。你这一生不能成就,来生后世遇到缘,肯定这个种子起作用,你能够信愿持名,往生净土。所以,劝人念一声佛号,这个功德太大了,大到无法想像。应当常常劝人念佛,不管他喜欢不喜欢,我干我的功德,他不知道,总是他听进去了;他要喜欢,我们给他鼓掌,太难得了。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欢迎关注悲智佛网微信公众号,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公众号名称:beizhifw 公众号ID:beizhifw
关注提示:可在微信上搜索 beizhifw ,在搜索内容中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