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六一三集) 2014/2/3 台湾台南极乐寺 档名:02-040-0613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一0六四页,从第六行第二句看起:
『应常修习,使无疑滞』。这两句是经文,我们看念老的注解。应是应当,常是不能间断,修是修正,习是落实在生活当中。修正我们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言论、错误的行为,标准就是经上所说的理论跟方法,要畅通无碍。下面这念老给我们说的,「盖疑根未断,即是罪根」。疑,贪瞋痴慢疑五种思惑,就是我们想法错了。我们想错了,思想错误,我们的看法是见解,这叫见思烦恼。我们确确实实是看错了,头一桩看错的,就是把现实的境界,我们眼所见的、耳所听的、鼻所嗅的、舌所尝的、身所接触的,乃至第六意识所知的,全都错误了,还不肯承认。错在哪里?不知道外面这些境界统是假的,《金刚经》上说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有的现象,科学家归纳的自然现象、心理现象、物质现象;佛法里面所说的阿赖耶的业相,就是自然现象,转相就是心理现象,起心动念,境界相就是物质现象,没有一样是真的。它从哪里来的?从一念不觉来的,如果是觉就没有这些现象。自性清净心中一法不立,这三种现象完全没有,但是不能说自性空,自性遇到缘能生万法。
还是惠能大师讲得好,你看他开悟的时候,明心见性了,性是什么样子,他用五句话来描绘。第一句话告诉我们「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自性本来是清净的,没有染污过,过去没有染污,现在还是没有染污,将来它永远不会染污。这是本质,是我们的真心。第二句说的是「本不生灭」。所有虚妄的都是有生有灭,真的就是自性,不生不灭,惠能大师看到了,见性见到了。第三句说「本自具足」,本自具足说的什么意思?它样样圆满,它没有欠缺的,具足无量智慧,具足无量德、能、相、好。具足到什么程度?就是整个宇宙,全宇宙,全宇宙是自性变现出来的。如果自性里头没有,它就变不出来,就不可能有。凡是整个宇宙里头所有的一切,就是自性现出来的。你看,它不现的时候本自具足,不能说它没有,它什么都没有,真的是什么都没有,可也不能说它没有。所以说它叫空,空不当作无讲,遇到缘它能现相,不遇到缘它一法不立。第四句说得好,「何期自性,本无动摇」,这是说真心是不动的,叫自性本定,从来没有动过。太空当中我们知道还有气流在流动,自性没有,自性从来没有动盪的这个现象。
末后一句「能生万法」,能生万法就是这个宇宙出现了;在佛法讲,遍法界虚空界出现了,这里头有无量无边无数的诸佛刹土依正庄严。怎么出现的?一念不觉就出现了。真好像我们电视上按钮一样,一按频道,色相立刻出现。我们电视频道出现的速度很慢,自性的速度很快,快到我们无法想像。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念,一念就出现了,没有先后。每一个念头出现的就是整个宇宙的画面,一念一个出现,念念都出现,每个念头都出现。这个念头存在的时间,这一念,多长的时间?世尊曾经问弥勒菩萨,说凡夫,我们众生,「心有所念,几念几相识耶?」这是经的原文。佛问,凡夫动一个念头,这个念头是由多少个微细念头纠缠在一起,你才感觉到?一念是决定不可能感觉到的。
弥勒菩萨回答说,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一百个千是十万,三十二亿乘十万,三百二十兆,这一弹指,有三百二十兆个念头。现在我们的科学,对时间计算的单位是秒,一秒钟能弹几次?我相信年轻体力好的,至少可以弹五次,那再乘五,一千六百兆一秒钟。那一念它所佔的时间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也就是一秒钟生灭的次数是一千六百兆次,这个里头的一次叫一念。你能觉察得到吗?在哪里?就在面前,就在当下,从来没有离开我们,所有一切现象统统是这个频率。这是科学,佛法不但是最高的哲学,是最高的科学。
阿赖耶的三细相,业相、转相、境界相,现在物质现象被揭穿了。科学家告诉我们,根据他们的研究,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物质这个东西。物质是什么?物质是念头产生的幻相。科学家追踪物质现象,用的方法跟佛经上讲的一模一样,就是不断的把它分,分细,物质最小的,小的打破,再看看里头是什么。八十年前发现原子,当时科学家认为原子是最小的物质。随著科学技术的进步,有方法把原子打破,发现原子可以分,打破之后看到有原子核、有电子、有中子,这样它组成一个原子。这些东西还可以打破,一个一个把它击破,发现什么?发现基本粒子。基本粒子有几十种之多,还可以打破,打破之后看到叫夸克。夸克还有办法把它打破,看到什么?微中子。微中子大概就是佛所说的极微色,佛说这是邻虚尘,它不能打破了,它再一分就没有了。科学家确实有能力把微中子再打破,打破没有了,物质现象没有了,看到是什么?是念头波动的现象。于是得出一个结论,物质是假的,物质是从念头波动现象产生的幻相。这个幻相也可以说它根本就不存在,我们看到的物质现象,是许许多多这样的幻相纠缠在一起,我们迷了,以为它是真的,实质上它了不可得。
物质确实是被科学发现了,这个祕密揭穿了,阿赖耶的境界相,它是从念头来的。这个佛经早就说过,「一切法从心想生」,「色由心生」、「相由心生」。这都是说明色、相,就是讲物质,物质从哪来的?是从心生的,心是念头,指的是念头,从念头生出来。先有念头,后有物质,没有念头就根本没有物质存在。这个发现是科学里头一桩大事,现在科学家还没有完全承认,在科学称之为前卫科学。科学家蒐集证据,确确实实证明物质是从念头生的,那就是「以心控物」,这是科学新提出来的,用念头来控制物质现象。这个东西要是真成功了,头一个对我们身心健康是大有帮助。身体是物质现象,生病要不要治疗?不要了,念头端正,身体自然就好了,就恢复了。世界会不会有灾难?不可能。我们念头,纠正念头,这世界上,灾难它是物质,统统都归到,真叫风调雨顺,所有灾难都不会发生。这就真正知道,物由心生。于是我们就想到,极乐世界怎么那么好?诸佛刹土怎么那么好?就是他们的心念端正,所感召的身体跟居住的环境一丝毫欠缺都没有。人可以不生病,人可以不衰老,真的无量寿,永远保持年轻。这是宇宙的奥祕,头一个就是医疗不需要了。如何端正我们的心念?这就是大乘佛法佛所教导我们的,这个里头妙绝了,一切法从心想生真有味。
释迦牟尼佛在世,每天沿门托钵,还有谁布施他?乞丐。乞丐想到一生贫贱,沦落到这个样子,佛是大福田,我今天讨的一碗饭,这个饭虽然不好吃,甚至于坏了,味道变了、馊了,他诚心诚意供佛求福。佛接受了,当他面吃得乾乾净净,让他生欢喜心,给他祝福。佛吃了这个变了味的、馊了,吃了会不会生病?不会,佛的念头好,入到佛的口里会变成菩提上味,他能转变,我们受不了。毒药放在口里变成甘露,他有这个本事。从这个地方如果真的参透了,搞清楚、搞明白了,大乘佛要不要学?你要不学亏可吃大了。你要真学会这个本事,得大自在,不但是度自己,能度一切苦难众生。
所以不能疑,贪瞋痴慢疑都是罪根,怀疑是这里头非常严重的一桩大事。佛告诉我们,贪心所感应的是水灾,海水上升、海啸、洪水氾滥,贪心所感的。极乐世界的人没有贪心,它没有水灾。瞋恚所感的是火灾,火山爆发、地球温度上升,瞋恚。极乐世界人没有瞋恚,所以极乐世界那个环境里头没有温差,非常舒适,不冷不热。愚痴所感的是风灾,傲慢所感的是地震。疑呢?愚痴感的风灾,疑所感的是山崩地陷,大地会沉下去,山会倒下来。现在这些灾难地球上都有,媒体常常报导。佛告诉我们真正的原因,心行不善。
从佛教给我们这些事实真相,我们体会到,贪瞋痴慢疑真的是罪根。贪的根是什么?情执,最严重的,瞋恚的根是傲慢,愚痴的根就是怀疑。我们要断贪瞋痴,大小乘经佛都这样教导我们,「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以戒对付贪,以定来对付瞋,以智慧对付愚痴,转贪瞋痴为戒定慧。贪的根本是情执,从这个地方下手,为什么?这个地方下手,最难断的我先断,其他的容易了。瞋恚的根是傲慢,我们学谦虚,能断瞋恚的根。怀疑,我们要建立清净信心,有信心就不怀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圣贤之道、圣贤的教学,要从信入门,真诚、恭敬、坚固的信心,你才能得到,没有这三个条件得不到。
这三个条件在现在真的是有麻烦,为什么?我们把传统的东西丢掉了,不学了。现在对传统真的是非常陌生,丢久了,年轻人没有见过,也没有听说过,你给他讲他不相信,中国人。给外国人讲,外国人也不相信,可是这桩事情是外国人说的,英国汤恩比博士说的。他三次,晚年,他八十五岁过世的,八十以后三次访问日本。在日本谈话,我们是看到他的记录,里面提到,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只有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孔孟学说是中国的,大乘佛法也是中国的,全世界没有了,都在中国。真能解决吗?
我两次访问英国,跟剑桥大学汉学系的老师、同学们举行座谈会,跟伦敦大学学生、教授们讨论这个问题。我问他们,汤恩比博士说的话,这是你们英国人,你们很熟悉,他说的这个话你们能相信吗?这些学生,包括他们的教授,对著我笑,不说话,我等了半天,没人回答。我反过来问了一句,难道汤恩比说的话是讲错了吗?你们有没有认为他讲错了?也没人回答,都是面带微笑看著我。最后还是我说,我说你们很聪明,既不敢否定也不敢承认。为什么不敢否认?汤恩比的名气太大了,世界知名的历史哲学家,不敢批评。为什么不敢承认?你们对这句话怀疑。所以,不敢承认,也不敢批评。我说如果你们要用这个话来问我,我完全肯定的答覆你,汤恩比博士的话正确,一点都没错,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虽然这么说,他们还是有疑惑,疑断不了。我也能体会到这个疑从哪里来的,中国东西这么好,为什么自己不要?我要是外国人我也怀疑,中国人不要,学外国的,这就值得怀疑。汤恩比为什么不疑?他对中国东西研究透了,他真了解,真搞明白了。现在我们想恢复传统文化,找不到学生,为什么?学生都受了科学的洗礼,科学告诉你头一桩就是要怀疑,不知道怀疑是罪根,头一个他就怀疑,一怀疑就完了。中国在过去几千年来,应该说一百年之前,父母、老师、长辈教育小孩、教育晚辈,没有教他怀疑的。教他对父母坚定的信心,对师长有坚定的信心,对祖宗、对圣贤不能有丝毫怀疑;不但没有怀疑,他有真诚心、有恭敬心。所以,有这个条件能接受圣贤教诲,没有这个条件,带著怀疑,学科学行,没有问题,但是佛学、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都不可以。你有丝毫怀疑,圣人来教你,佛菩萨来教你,你也得不到。这是学习的态度不一样,这个事情很麻烦。
我们在联合国做报告,联合国的会议议题很明确、很简单,「消弭衝突,促进社会安定和平」。这个会从上个世纪,一九七0年代召开,到现在四十多年,有没有效?没效。衝突频率年年上升,衝突的伤害一次比一次严重,让这些专家学者对于这个世界还会有和平吗?怀疑了,提出问号。对于和平、化解衝突,促进安定和平,信心失掉了,这才叫真麻烦!我参加了十几次,我觉得今天世界的问题核心是什么?没有信心,信心失掉了,比衝突还要严重。衝突是表面,这是心理的,这个病要不能医好,世界永远不会有和平。要怎么治?用心理的方法他们不能接受,还是要他们讲求的拿证据来,看到证据他才相信。
所以在二00四年、0五年,我想找一个地方来做实验点,到处找,缘不具足,障碍重重。二00五年的年尾,我回到老家去看看,七十年没回去了,老家还有些堂兄弟、族兄弟三十多个人。我们这个族,就是家里这个祠堂人,还算是大家族,住在庐江大概有一万五千人,祠堂没有了。家乡的兄弟父老,我给他们做报告,这些年来在国际上做的事情,真的是想搞一个实验点。他们听了很欢喜,外面没有缘分,回家来做,当时地方领导也欢喜。这么一鼓作气,就是汤池这个小镇,我们在那里做了个文化教育中心,推动《弟子规》,实际上是《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这三个东西揉合在一起。
先培训老师,那个时候老师一共有三十七个人。我们把这次活动的使命、目的告诉这些老师,我说我们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做成功了,证明中国传统文化管用,真的像汤恩比所说的,能救这个社会,能给社会带来和平;如果我们失败了,等于我们向大家宣告,中国传统文化过期了、没用了,应该要丢掉了。我们这个事业关係国家民族的存亡,我们拼命也要把它干好,大家有这个使命感。我要求的是四个月,四个月的时间,你们把《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落实,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我向这些年轻的老师们,我选的老师们,幼稚园的老师、小学老师,最高的是初中老师,再高的不要了,再高什么?他不肯做。这些很年轻,他们肯干。
没有想到这些老师,真难得,真的被感动,两个月就落实了。我在香港,打电话告诉我,我们现在自己本身落实了,底下一步怎么走?我说下乡入户,这我教他的。下乡入户什么?表演。见到农村里面的老人,就是我们自己的父母,我要用什么样的心去孝顺他。走进家里面,地不乾净,赶快扫地,桌子不乾净,赶快擦桌子,把家里收拾得乾乾净净、整整齐齐。老人看到这些老师深深感动,你比我的儿孙孝顺;他的儿女看到这个受感动,我们对不起父母,良心发现了。我们下乡入户做了三个星期,然后向小镇的人们报告,说我们中心准备开课,讲伦理道德,欢迎大家来学习,不收学费的。所以一开课,小镇的人都来学。
三个月,出乎意料之外,我们传统文化丢掉两百年了,我们自己老师们心里想的,至少要两年到三年才能做出成绩来。没有想到三个月成绩卓著,这个小镇人民就改头换面,完全转变过来,怎么会这么快!我就跟老师们讲,我说第一个,这桩事情的成功是祖宗之德、三宝加持,我们哪有德行、哪有学问来感化?千万不要傲慢,说我们能做出来的,不可能,功要归祖宗、要归三宝。这个实验证明了两桩事情,第一个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证明了;第二个证明了人是很好教的,就是没人教。教的人自己一定要做到,自己没做到人家不相信。所以,我们能做成功就是老师,这三十七个老师自己做到了,才能感动地方人民。
这个成就来得太快,我们没有心理的准备,突然来的。底下一步是我的事情,如何把它拿到联合国去展览做证明?所以我想统统是祖宗、菩萨安排。五月,两个月之后,联合国教科文总部来了个文件找我,邀请我一起主办一个活动。不是协办,主办,主办我们就有权安排时间、安排节目。这个联合国从来没有干过的,没有碰过宗教,这第一次,纪念释迦牟尼佛二千五百五十週年,办这个活动,主题是「佛教徒对社会的贡献」。我都不敢相信,怎么会来找到我?我们在澳洲这小小的一个净宗学院,他怎么会找到我?著名的大学想在联合国办个活动都做不到。我就派三个人到巴黎去打听,打电话回来告诉我确有其事,是真的不是假的。联合国找的是泰国,泰国大使向祕书长推荐,邀请我做主办单位。这我就相信了,因为我参加联合国活动,第一次是在曼谷大学,我也第一次到泰国访问,跟泰国建立了很好的关係,虽然时间不长,只有七、八天的时间。跟泰国皇室建了关係,跟他们的副首相,也是三军总司令,我们是非常好的朋友。在那边我们也做了些好事情,泰国非常欢喜。所以泰国大使推荐我们,我相信,我能信得过,我们就答应了。
只有五个月的时间,积极准备,十月,这个活动办得非常成功。祕书长很满意,说教科文组织成立六十週年,那年是六十週年,是以这次的活动办得最成功,秩序最好,内容最丰富。对我们赞叹,造成一定的影响。汤池做了三天展览,做了八个小时的报告。这都是破联合国的例子,联合国最长的报告没有超过两个小时的,我们八个小时。我们也用了一点技巧,谈判要求,到最后决定给我们四个小时,八个小时决定做不到,这就破例了。这四个小时,我请蔡礼旭老师担任四个小时报告,另外找两个老师,一个老师两个小时,三个人上台,总共八个小时。没有这么长的时间讲不清楚。
那个时候,驻联合国的大使、代表一共有一百九十二个单位,都想到汤池去考察、去参观。这个活动一直影响到现在,教科文组织的许多大使们对这个事情念念不忘,都想找我再去办一次活动。现在我年岁太大,体力、精神都不够,不能操这个心,希望年轻的同学,这边悟行、悟道师,他们可以接著去办。我这些关係都在,介绍给年轻人,希望年轻人能够接班。我有体力我去看看,跟老朋友见见面、打打招呼。在联合国要宣扬中国传统文化,让大家生起信心,比什么都重要。要做出好样子,没有好样子人家不相信。我们现在在国际上,就是要劝人做好样子。
主动提出来的,这个活动必须要邀请的,是斯里兰卡跟印度尼西亚。印尼是世界上第一回教大国,他们的人口有二亿三千万,是岛国,海洋岛国,一万多个岛屿。他们的教育部一位高级官员,主管全国中小学,到香港来看我,专程来看我。早晨飞过来,中午我接待他在一起吃饭,晚上五点钟他就回去了。告诉我一桩事情,印尼全国要把《弟子规》做为中小学必修的课程。这是好事!我们在汤池做成功了,现在他要兑现了,全国要干,来问我怎么落实?现在《弟子规》的课本已经翻成印尼文,老师怎么培训?我跟他建议,教育部要设立一个《弟子规》师资培训班,这个培训班长期的,不是短期的。你们国家这么大,人口这么多,有多少个中小学?有十五万所学校,一个学校一个老师,就要十五万人,怎么培训?这个事情非做不可,所以首先第一步培养老师。可以跟我们马来西亚现在中华文化中心保持密切的联繫,我们全心全力支援他。首先《弟子规》的课程,蔡礼旭老师有四十个小时的细讲,讲得很好,首先把这份资料翻成印尼文,提供给他们老师做参考,让他们老师去编教材。他的培训班做成功了,必要的时候我们派二、三位老师去协助他。
第二也是印尼,回教大学,校长来看我,告诉我,他们想在今年,大学里面设立一个汉学院。这是好事。汉学就是儒释道,大学正式开这个学院。我喜欢的是什么?将来儒释道弘法的这些老师,护持、护法的这些大德,可以在这个学校拿到博士学位。拿到博士学位,可以在全世界教中文,大学里头教中文。汉学是以中国古典文学为主修的课程,课程从哪里来?在《四库全书》里面选。我说第一个十年,我向他建议,要选学了立刻管用,如果学了不管用,那就没有意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用得上的,那是什么?唐太宗已经替我们选好了,六十五种,就把这六十五门功课当作第一个十年来做实验点。这个东西学透了,十年的功夫变成世界上一流的专家,让他们来专讲《群书治要》,让《群书治要》覆盖全世界。这就是外国人所说的,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他们害怕了,怕中国崛起。我告诉他,不是的,你们放心,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群书治要》的世纪。
我们会把《群书治要》首先翻成白话文,第二步翻成英语,第三步我们要翻成联合国认同的六种文字。这里头有中文,翻成阿拉伯文、英文、法文、葡萄牙文、俄罗斯文,这六种是联合国所使用的共同语言。对全世界供养,我们无条件的赠送、供养,大量的翻印。首先,送给联合国的这些大使、代表们,让他们先看,看了之后向他们国家推荐,国家需要这些书籍的时候写信告诉我们,我们大量赠送。用这本书建立共识,世界和平的共识,地球盛世的共识,我们向这个方向、向这个目标努力,对全世界真正做一点好事。我们自己,自己的事情是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两桩事情没有衝突。中国传统文化对整个世界做出最大的贡献。
所以,今天我们要把疑根拔掉,对自己要有充分的信心。我们自己没有信心,外国人不相信;我们有坚定的信心、坚固的信心,外国人会相信。我们认真去做,首先把《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落实,然后再把《群书治要》落实,变成我们的生活、变成我们的工作,待人接物的依据,依照古圣先贤教诲我们去做。
下面说,「欲断疑根,应知方便。疑惑不断,只因慧心不朗」。为什么有怀疑?智慧没开;智慧为什么不开?烦恼未断。「慧心不朗者,只以三垢障深」。垢是比喻,是染污,三种严重的染污,染污了我们的身心,所以造成很深的障碍,障碍我们智慧不能现前,福报不能现前。学佛,佛是什么意思?我们每堂课上课之前念三皈依,三皈依上讲得很清楚,「皈依佛,两足尊」。两足是什么?足是满足,两种满足,第一种智慧,第二种福报,就这两种满足。佛是这两种都满足了,智慧圆满了,福报圆满了,我们要不要?念佛念什么?就是念这两种圆满,往生到极乐世界你就证得这两种圆满。能不能不要佛教?不要佛教就是不要智慧、不要福报,不要智慧,愚痴;不要福报,贫贱。所以学佛,先要把佛这个字的意思搞清楚、搞明白,然后慢慢的来,到最后告诉你,阿弥陀佛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你现在可以念,但是你不懂,你有怀疑。真正没有怀疑,用真诚心、恭敬心、坚定的信心、清净信心,像前面经上所说的,善利不可思议。
「皈依法,离欲尊」。什么是佛法?法是教我们放下,放下万缘。为什么?恢复你的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是你的真心,这个心就是佛心。一切众生都有佛心,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要你放下,放下起心动念,放下分别执著,这叫佛法。「皈依僧」,代表僧是出家人,广义的来说,四个人在一起学习就叫僧团,不管在家出家。四个人在一块修行,遵守六和敬,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遵守这六条就叫和合团体,这个僧是团体。一切团体里面,佛的团体最尊贵,为什么?它修六和敬。这是个标准、典型、模范的团体,让世间所有团体看到这么好的一个团体都向它学习,表这个法。三皈依是这个意思。真正佛弟子不能不修戒定慧,没有戒定慧什么都谈不上,要认真努力去学习。
下面,念老取《安乐集》里面的一段文,「据《安乐集》,念佛三昧能除过去、现在、未来贪瞋痴一切诸障」,《安乐集》里头说的,念佛三昧不可思议。过去的业障,现在造作的业障,未来还没造,做为预防,这就是放下万缘;一心求生净土,是教我们放得下。放下不是在事,是在心。断一切恶不要把断恶放在心上,要真干,不放在心上;修善,修一切善也不放在心上,心永远是清净平等,这比什么都重要。这样,「垢去」,烦恼渐渐轻,「明生」,明是智慧,智慧逐渐逐渐透出来,所以他不疑惑。人到没有疑惑,信心就生起来,这个时候读经,经里头有无量义,你统统能看出来。你有贪瞋痴慢疑这些东西、有自私自利,不但你看不懂,给你讲你也听不懂。为什么?你的心是闭塞的,门没打开,听不进去,听了怀疑。后头这一句,「如是则不堕于诸天、二乘、懈慢国、边地、疑城,如是等等一切种类珍宝成就牢狱」,这是比喻。
这个地方要注意,为什么佛这样教我们?如果修善你念念不忘,我做了多少好事,我做了多少善事,像梁武帝一样。梁武帝的故事,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达摩祖师到中国来,跟梁武帝见了面,梁武帝非常自豪,夸耀他在佛门做的功德。他建了四百八十多座寺庙,帮助出家人,只要人肯出家他都供养,供养几十万出家人。跟达摩祖师请教,我的功德大不大?达摩祖师说了一句真话,「并无功德」。梁武帝听了这句话,马上就下令送客,达摩祖师就走了。走了以后也后悔,为什么不问问他,为什么没有功德?问都没有问,就把他给赶走了。达摩祖师这说话真的。梁武帝要是问,我的福报大不大?那达摩祖师一定说很大很大。福报,不是功德,功德怎么样?不著相就是功德,他著相。你做这么多好事,将来到哪里去?生天,极乐世界去不了,极乐世界要功德,生天要福德,得有福报。所以,做好事不要放在心上,变成功德;做好事念念不忘,我做多少多少好事,多少好事,全是福德,于功德不相干,功德、福德要分清楚。做错了事情也不要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将来是三恶道的果报,不放在心上就没事。所以善恶都不可以放在心上,善是三善道,恶是三恶道,出不了六道轮迴。造作一切善恶,心里头痕迹都没有,他这个业叫净业,不在六道,六道里头没有,超越六道轮迴。这个一定要懂得,不可以不知道。
能这样子学,垢去明生,没有障碍了。如是则不堕诸天,你来生不会生到天道,不会变成二乘,也不会生懈慢国。这前面都讲过,我们参考资料里都有。边地、疑城,往生到极乐世界,在莲花里头莲花不开。在边地疑城是有时间限制的,五百年,五百年是我们这个世间的五百年,五百年之后莲花才会开,他才会忏悔、才会认错,只要一忏悔,花就开了。五百年是最大的期限,有很多人,生在边地疑城,几个月、几十天就花开见佛,觉悟得快的。那些有坚固执著,不能觉悟的,为什么会生到边地疑城?他念佛念得很勤,他也相信有极乐世界,相信有阿弥陀佛,他也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但是有疑惑。疑惑前面说过,一个是怀疑佛的智慧,第二个怀疑自己的善根,自己造的罪业太重了、太多了,恐怕不能往生,这两种怀疑都障碍你花开见佛。但是生到疑城、边地,好事情,不是坏事情,顶多我们世间五百年之后他就入品,就变成正式的阿弥陀佛的学生,现在好像是旁听生,就正式成为极乐世界的一员,他也不会退转,好事不是坏事。
如是等等,下面有个比喻,叫做一切种类珍宝成就的牢狱。好像王子犯法,那个监牢狱是宫殿,只是他没有自由,生活环境跟帝王没有两样,只是没有自由。「珍宝喻彼中之乐」,莲花虽然没有开,但是莲花里面的受用像忉利天、像夜摩天一样。「牢狱喻未得究竟解脱,而不自在」,称之为牢狱,不是真的牢狱,这是比喻。
下面再举《安乐集》,「又《安乐集》曰:称名亦尔。但能专至相续不断,定生佛前」。这个定字,非常肯定,一丝毫怀疑都没有。告诉我们,相信,不能怀疑,发愿我这一生决定要到极乐世界去,这个愿要坚固,不能动摇。在日常生活当中,专念阿弥陀佛,相续不断。有时候断了,没有养成习惯,断了想起来赶快接著念,断断续续。有二、三年的时间,就能保持不断,开头念一定是断断续续的。这个人决定往生极乐世界,决定花开见佛。
「今劝后代学者,若欲会其二谛,但知念念不可得,即是智慧门;而能繫念相续不断,即是功德门」。这个地方的二谛,我们参考资料里头有,在第二页,《三藏法数》里头节录出来的。第一个「真谛」。谛是真理,是事实真相,称之为谛,它不是假的。真谛是诸佛菩萨、阿罗汉所证得的,是宇宙万法的真相,也叫做实相,就是真实相。「真谛者,彰」,彰是明显显示出来,「一性本实之理」。一性就是佛性,佛性就是我们的自性,加个佛字,佛是觉悟的意思,说明自性原本是觉悟的,它不迷,迷是错误。迷从哪里来的?是从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来的,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执著就不迷,就跟佛完全一样。所以佛家的修行,就是叫你放下烦恼,放下起心动念、放下分别、放下执著。于认识字不认识字没关係,于修学什么法门实在讲关係也不大,一切法门都是教你放下的,只要肯放下你就圆满。
诸位想一想,唐朝时候禅宗六祖惠能,他修什么?他是一个二十四岁的小青年,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靠砍柴、卖柴过日子。这个行业现在没有了,现在人家厨房里头不烧柴火,用瓦斯、用电,所以这个行业失业了。抗战时候有,抗战时候不但乡村烧柴火,都市里头也烧柴火。那个时候都市里头有电,电不像现在有这样充分。抗战时期的电灯,电灯灯泡最亮的是一百烛光,通常人家家里用的二十烛光。外面的路灯,那个路灯也是二十烛光,所以只看到灯亮,实际上它照不到。好像航海一样的,灯塔一样,指一个方向目标,你朝这个方向走,不至于迷路。这我们在抗战时间度过的。抗战时期城市里面没有水,所以有人专门挑水,到城外挑水到城里来卖,有人上山砍柴,到城里来卖柴火。惠能是樵夫,就是砍柴卖柴的,这个行业很辛苦,他什么都没学过。这个人的慧根从哪来的?他放得下,他看得开。虽然生活很辛苦,他家里父亲过世了,只有一个老母亲,母子相依为命,每天孝顺老母,供养妈妈,日子也过得很快乐。
偶然听人念《金刚经》,他听懂了、听明白了,等到那个人念完之后,去敲门,去问他,你刚才念的什么?他说他念的《金刚经》。惠能大师把他听到的,他所能理解的,讲给念经的人听,念经的人非常惊讶,怎么讲得这么好!就问他,知道他是卖柴的,这个人善根深厚,有佛缘。当时,这是缘分,就劝他,你不要卖柴了,你到黄梅去亲近五祖,你有大成就。家怎么办?他还有老母亲。这个居士拿了十两银子,那个时候十两银子可以做本钱开个小店,值钱。他干一年、卖一年的柴,也得不到十两银子。给他做安家费,你放心,你的老母亲我们大家照顾,找一些学佛的同修照顾他妈妈,这他放心了。
在黄梅八个月,黄梅有讲堂没去过,有禅堂也没去过,他只知道舂米破柴的碓坊。这个人老实,不串门子,叫他在哪里工作他就在那里,老实,对于寺庙里面的环境并不清楚。老实、听话、真干,这种人很容易成就。舂米能成佛,破柴能成佛,什么道理?无论干什么,只要你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就成佛。舂米,他在舂米里头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破柴也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真正达到这个境界,老和尚知道,他每天在用功,做什么?放下。
他差不多成熟的时候,老和尚宣布传法,叫大家都写一首偈子送给他看,看看有没有开悟,真正开悟的,衣钵就传给他。话说出去三天,没有一个人写偈子送给他。这个时候神秀著急了。为什么大家不敢写?每个人都认为老和尚传法一定传给神秀,神秀是老和尚的助教,在老和尚会下这是第一弟子。神秀被逼了写一首偈,自己没有把握、没有信心,不敢送给老和尚看,把它贴在墙壁上。自己有个侥倖的心理,老和尚赞叹,就说是我写的,老和尚不赞叹就算了,就不说了。老和尚看到,果然赞叹,叫大家都依这个偈子修行,没见性。神秀承认了,这偈子他写的。这一传开,惠能在碓坊听到了,跟大家说,我也想去拜拜这个偈子,种一点善根,请别人带他去,贴在哪个地方。从这句话里头我们就知道他是老实人,五祖分配他的工作,他就在这个地方,其他的殿堂他都不知道,八个月都不知道,真老实。一般人八个月,对这个道场里头统统都摸清楚了。可见得他没有妄念,他没有这个必要,他要放下,他不需要知道。
拜了之后,他也写一首偈子,这个偈子就震动老和尚,老和尚赶快出来把它撕掉,告诉大家没见性,大家放心了。当天晚上召见,这个召见都是暗中进行。老和尚巡寮,巡寮就是整个寺院统统看一遍。到碓坊,他正在舂米,问他米熟了没有?这都是禅机,别人听不出来。米熟了没有,你修行,这是讲的明心见性,你是不是见性了?就这个话。他说米早就熟了,还没有筛,「犹欠筛在」,那个筛是什么?没有人印证。功夫已经成就了,就是真放下了,我们今天讲的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就在舂米破柴这一桩事情修成了。这是做苦工,真正要是没有妄想分别执著,他不会累,他不会感觉得疲倦,他把这个工作做得很好。老和尚用拐杖在他碓上敲了三下,走了。别人不知道,他晓得,三更召见。
所以三更的时候,真的,他摸到方丈室,方丈室里面门栓都没有拴门,一推就进去了。五祖给他讲《金刚经》大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说出这五句话,「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五句话就是他修行真实的功夫。五祖一听,行了,不必再说了,衣钵传给他,叫他赶快走。为什么?嫉妒障碍。五祖把他送到河边,让他坐船走了。走了,五祖三天没有出房门,让他走远一点,三天之后才出房门,给大家宣布,衣钵已经走了。于是乎大家就知道了,为什么?惠能不见了,衣钵走了,肯定是他。大家分头去找,想把衣钵抢回来。
盛唐时候,嫉妒障碍就这么严重,现在末法时期,你能够躲避嫉妒障碍吗?不可能。那怎么办?哪个地方有嫉妒赶快避开,没有障碍的地方可以去。我这一生就是到处流浪,我很清楚,要是住在这个地方,就会惹嫉妒障碍。不住在这个地方,到这里来讲经讲个一个月,行,两个月最长了,不要超过两个月,最好是一个月就离开,大家都欢喜。我这么多年在外面讲经,真的,最长的一个月,短的三天、五天,所以大家欢喜。所有的供养绝对不能要,统统归常住,常住欢喜,他每年请我来讲一次经。如果说是到这里又收皈依弟子,又要把供养拿去,行,下次不请你了,你的法缘没有了。每个人都知道我法缘好,为什么?我把这些东西全部都放下了。皈依,我在台湾,道场请我皈依,皈依证上是用他和尚的名字,不用我的,我是代表和尚讲皈依,是皈依道场老和尚的。要是我收皈依徒弟不可以,那个人家不会原谅我的。我需要钱,旅行要用旅费,常住给我拿,所有红包送给常住。所以才有这么多年的自在。住久了不行,道行不够深,他的烦恼习气会现前,一现前我们赶紧走路。不要他翻脸的时候再走,下次见面不好见面;欢欢喜喜的走,下次好见面。跟一切人不结怨,决定不伤害别人的名跟利,我们要迴避。这个方法,往后大概一、二百年都还有效,不是这个方法,你自己找麻烦,到最后自己走投无路,那叫真麻烦。
所以二谛搞清楚。真谛「不受一尘」,就是不起心不动念,这是真谛。「是非双泯」,没有真妄、没有邪正、没有是非、没有人我,没有佛、众生,没有生佛,为什么?一体。这是真的,完全是真心,真心里头,你想想看,没有执著、没有分别、没有起心动念,这才是真。有起心动念就不真了,有分别就更糟,有执著就是凡夫,六道凡夫执著。没有执著,还有分别、有起心动念,阿罗汉;没有分别了,就是分别执著都没有了,是菩萨;没有起心动念,法身大士,法身大士完全是真谛。真谛是自受用,教化众生用俗谛,要跟众生和光同尘。
「俗谛者,显一性缘起之事」,一性是真,缘起是妄。一切法都是从因缘生,这叫缘起。因缘有四种,亲因缘、所缘缘、无间缘、增上缘,前面都学过。「所谓佛氏门中,不捨一法」。真谛,真谛是佛氏门中不立一法,一法都没有,但是度化众生那就不捨一法。「劝臣以忠,劝子以孝,劝国以治,劝家以和,弘善示天堂之乐,惩恶显地狱之苦」。这都是善巧方便的教学,对六道众生有好处。弘扬善道,伦理、道德、因果都是劝人来生还能够得天人身,不堕恶道。作恶的这些众生心行不善,要给他说三途因果,他不敢作恶,帮助他不堕三恶道,帮助他来生继续享人天的福报。这是佛对凡夫说法,讲世间法。如果有善根好的,知道天上、人间都不究竟,生天,天的寿命到了怎么办?自己阿赖耶识里头还有不善的种子,这个不善种子一现行,三恶道去了。
真正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一定会想到,佛陀如何帮助脱离六道轮迴?这就是小乘教,佛跟他讲声闻、缘觉,帮助他脱离六道轮迴。但是声闻、缘觉没有出十法界,六道没有了,十法界没出离,还是不究竟,必须永远离开十法界才叫究竟。这就要发菩提心,修菩萨道,菩萨道超越十法界。菩萨道修什么?不起心不动念。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动念,十法界没有了,他超越十法界。所以十法界是假的,像作梦一样,醒过来,十法界境界完全没有了,痕迹都找不到。六道是梦中之梦,这个梦醒了,你看到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看到这些。这些了解之后,这还是一个关口,再要醒过来,那就是不起心不动念。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动念,十法界自然没有了,就又醒过来。醒过来看到什么?实报庄严土。一般修行的,没有修净土的,看到华藏世界,《华严经》上说的毘卢遮那佛的实报土。这个实报土跟西方极乐世界一样,它是法性身、是法性土,没有生灭法。这个里面,这一出现是化身,永远不变,人的身相真的是无量寿,永远年轻,他不变。树木花草不变,永远那么茂盛,树叶子不会掉下来,花不会谢,香气不会中断。这个地方好,山河大地统统放光明。
实报土里头,真正到究竟圆满,那就是极乐世界,为什么?极乐世界是诸佛实报土的精华。那你要晓得,极乐世界从哪里来的?他发了大心,想救度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六道众生,不是一个佛土,一切佛刹,这个愿太大了,没人发,只有阿弥陀佛发了这个愿。他请教他的老师,他那时是比丘,他的老师是世间自在王佛,向老师请教,如何能满他的大愿。老师告诉他,你到十方刹土去参访、去参学,就好像现在讲去考察。一切诸佛刹土一个一个地方去看,去参观、去考察,取人之长,捨人之短,来建造你心目当中的世界。所以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是集一切诸佛刹土的优点、殊胜处,诸佛刹土里面不很好的都不要,好的统统有。所以极乐世界就变成所有实报土里头第一,第一殊胜。这是阿弥陀佛的智慧,阿弥陀佛的大德大能,无尽的悲愿,成就极乐世界,我们要知道。我们今天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净土,就是跟阿弥陀佛同心同愿、同德同行。我们到极乐世界成佛,成什么佛?阿弥陀佛。我们的世界就是极乐世界,我们的身、我们的土跟极乐世界完全融成一片。
这些事实不能不搞清楚,不搞清楚,我们永远有怀疑,永远有障碍。化解怀疑就是这部经,这部经讲得透彻、讲得明白,一切经里头没有讲到的它全讲到了。特别是黄念老的集注,集经论、祖师大德开示的大成,集大成,太珍贵了!我们每一次展卷,都要感恩夏莲公老居士、黄念祖老居士,不是这两个人用一生精力完成这部宝典,我们对净宗要想搞透彻真的是非常困难,他帮我们大忙。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欢迎关注悲智佛网微信公众号,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公众号名称:beizhifw 公众号ID:beizhifw
关注提示:可在微信上搜索 beizhifw ,在搜索内容中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