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六二0集) 2014/2/1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0-062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一千零七十四页第五行,从第五行看起:
「欲证菩提,当求善友。求友之道应如《圆觉经》所云:末世众生,将发大心,求善知识,欲修行者,当求一切正知见人。心不住相,不著声闻缘觉境界。虽现尘劳,心恆清净。示有诸过,赞叹梵行。不令众生入不律仪。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一段是《圆觉经》的经文。佛在圆觉会上教导我们,我们如果真的有愿心求无上菩提,也就是我们真正有心走成佛的这条道路,无上菩提就是成佛之道,那就应当要求善友,善友就是善知识。怎么个求法?就应当像《圆觉经》上所说的。末世众生,末世就是末法。释迦牟尼佛的法运分三个阶段,正法、像法、末法,用现在的话来说,释迦牟尼佛一生教化的影响。影响的范围有多大?我们凡夫所见的是整个地球,我们今天讲的全世界,这是从面上讲,广;从时间上来讲,一万二千年,佛的教化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会影响一万二千年。
一万二千年当中,第一个一千年叫正法,也就是说影响力特别强,跟佛在世的时候没有多大差别,这叫正法,能如佛的教诲,依照戒律修行,人人都能证果。足以证实大乘教里头常说的,哪一法不是佛法?真的是头头是道,法法皆如。正法时候的人,人心纯朴,没有邪思,没有疑惑,所以接触到了他就能成就,即使是三皈、五戒、十善都能证果。这就是说,哪一法不是佛法?佛法是平等的,没有差别的,不平等是众生根性不平,不是法上有分别,法没有。众生根机有分别,善根不一样、福德不一样、因缘不一样,法上没有不一样,所以《金刚经》上说「诸法平等,无有高下」。三皈五戒能成佛。
到像法时期,人的根性差了,也就是真诚心、清净心、恭敬心比不上正法时代,依照佛的戒律修行不能证果了。为什么?诚敬心不足,清净心不足,恭敬心也不足。要修定来补足它,定是什么?放下,放下起心动念、放下分别执著。用这个办法,行,也能得三昧,三昧帮助你开智慧,可以达到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跟正法时期有同样的成就,不过人少了,只有少数上上根人可以做到,大多数修行人只能得定不能开慧。得定,上上根人超越六道轮迴,中下根人多半在天道,在色界天、在欲界天,算是小成就。
到末法时期难了,末法时期人心比不上像法,妄想、杂念起来了,所以参禅不能入定,当然开慧是没指望了,只能够修善,连积功累德都很难做到。为什么?断恶修善不著相才是功德,著相是福德,谁不著相!福德,他的果是人天福报,末法时期不错了。如果心行不善,自私自利,贪图名闻利养,起心动念损人利己,在这个世间短短几十年当中可能得一点福报,但是来生必定是三途苦报,这就大错特错了。我们看到做错事情的人,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不是小不孝、小不敬,鞭打父母,杀害师长,侮辱圣贤,敢造这种业,虽然他还活在世间,身心不安,晚年忏悔,后悔莫及。那个罪业能消除吗?太难了!带著这么重的罪业,来生果报可想而知。所以人,人身真难得,得人身要闻圣贤教诲,最好是能从小接受圣贤教诲。
中国人二百年前,西方文化传到中国来了,中国人看到西方的机械、科技文明,发生兴趣、爱好,不幸迷于其中,迷在科学技术里面,否定了中国传统的智慧、伦理、道德的教学,西方人没有,没有这个东西,误以为伦理道德、圣贤教育障碍科技文明,是对于科学技术的障碍,全盘否定,不要这些东西了,全盘西化,完全学外国的,二百年造成今天中国人的痛苦。科学技术发展到现在四百年,带给全世界,就一般人来说,带给我们是什么?心浮气躁,丧失信心。这是得不偿失,科学技术再高明,我们信心失掉了,对自己没有信心,对父母没有信心,对兄弟没有信心,踏进社会,对领导没有信心,对同事没有信心。中国古人有一句话说「人无信则不立」,人要把信心丧失了,在人道里头就没有办法立足,这话可说得严重。人道不能立足,你那到哪里去?比人道高的当然更没有指望,那就比人道低的畜生、饿鬼、地狱。是不是?是的。佛说过了,愚痴,愚痴是所有烦恼罪业的根源,三毒里头最甚的,贪瞋痴,贪瞋好断,愚痴难断。愚痴要靠什么断?要靠戒定慧。他不接受戒定,慧永远没有指望。
科学技术确实它疏忽了清净心、疏忽了平等心、疏忽了三昧(禅定),所以它的东西华而不实。科学技术不断在进步,它淘汰得很快,隔不多久新产品出来了,旧的淘汰了,我们在这一生当中看到了。二战期间,我们是小孩子的时代,十一、二岁,看电影,这很稀奇,什么样的电影?黑白的,没有彩色,而且怎么?没有声音。这是我们记忆当中最初我们看的电影。大概十年、二十年之后有声了,说话声音出来了,以前说话口动没有声音。再过二、三十年彩色的出来了,这就不断不断的进步。现在这些网路、卫星更方便了,每个家庭摆上一个电视机,就好像是电影院一样,把电影院搬到家庭里面来了,而且有声有色。可是你仔细去想想,它播放的内容是些什么?早年黑白的,里面还有一点伦理道德的观念,变成彩色之后完全没有了,它教人什么?教人杀盗淫妄,教人不信宗教、不信道德、不相信因果报应,什么都是假的,带给现在的人心无有归依,没有依靠,人一生没有方向、没有目标。
科学的那些方向目标,那是虚幻的,那是天天在变的,不变就跟不上时代。变到最后是什么?外国人告诉我们,几万年前古时代地球上有一个亚特兰提斯,科学技术发展到相当的高峰,很不幸,它这个国家这块土地被海水淹没,沉到大西洋去了。什么原因?诸位自己去想,我知道我也不告诉你。今天我们这个地球上的科学技术很快会追上亚特兰提斯,会不会有亚特兰提斯同样的命运出现?很有可能。为什么?世间人太能干了,招嫉妒,嫉妒你的人有多少!科学技术发达到高峰的时候,不是人嫉妒,老天嫉妒,老天嫉妒的时候怎么办?人嫉妒可以迴避,老天嫉妒没有法子迴避了。中国人所说的「天理难容」,不能做得太过分,过分的时候得罪天地鬼神。
今天量子力学家逐渐证实,天地鬼神真的存在,不是假的。人死了,灵魂没死,它还在活动。如果这个人内心里头有严重的怨恨,这个怨恨化不了,灵魂不死,将来它有机会,会不会报复?佛法里说的,六道轮迴是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才真可怕。所以佛法、圣贤教诲,它主静,它不赞成动,为什么?静跟法性相应、跟真心相应。所以大乘经里头佛说过「净极光通达」,净到极处回归自性。自性是静的,惠能大师明心见性告诉我们「何期自性,本无动摇」,自性不动不摇,摇是小动,动是大的摇,它根本就没有动摇,那是自性本定。所以修定就接近真心,回归自性。人回归到自性就成佛了,对于全宇宙没有不知道的,没有不通达的,没有不明瞭的。
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个个都有,跟他没有两样,所以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本来是佛,我们现在想证菩提,证菩提就是成佛,本来是佛,现在又想证菩提,哪有不能证得的道理!这因具足了,我们没证得,缘不具足。缘里头最重要的一个缘就是善知识,老师。要有好老师来教我们,我们有好的学习的心态,没有不成功的,所以《圆觉经》上这段话就是教我们亲近善知识应有的心态。第一个要发大心,这个大心不是指别的,是指求佛道、度众生,要发这个心。简单的说就是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发这个心,希望我这四愿都能够圆满。求善知识,要改毛病、改习气,这在佛教的术语叫修行。修行是修正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错误的言行,把它修正过来叫修行,行是行为,所有错误的行为都要把它修正过来。先要找行为的标准。行为的绝对标准,在中国是五常,在佛门里面是十善,这是绝对标准,与这个标准相应称之为善,与这个标准相违背称之为恶,我们要断恶修善。
大道一定是很简单、很容易,大道决定没有繁杂。五常五个字:仁、义、礼、智、信,这是中国千万年前老祖宗发现的,我们也可以说是发明,发是发现,明是明瞭,他发现这是真理,永恆不变,所以自己遵守,劝别人遵守。我们这个族群世世代代千万年来统统遵守,我们把它丢掉大概是两百年,这两百年前一百年有人讲、没有人做,最近这一百年讲的人都没有了,所以我们对于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很生疏。在台湾这些字还看到,我住在台北,台北有八德路、有忠孝路、有仁爱路、有信义路、有和平路。高雄有,比台北还多、还清楚。名词在,意思没有人讲了,没有看到人做。大概现在这个地球上,我所见到的,只有斯里兰卡的人他们在做,他们真落实了。这个小国家人口不多,真学佛,他不是假的。我们学佛是口头上的、是文字上的,他们学佛是生活上、工作上、处事待人接物,他把佛这些教诲全落实了。好!那是佛教的文化村,到那边去真正看到佛教文化。文化这两个字包括我们生活的全部,斯里兰卡这一片国土是佛教文化的全部,到那边都看到。我们中国两百年前比斯里兰卡殊胜,超过他们太多了,现在他还存在,我们把它丢光了。这是值得我们深深去思考,为什么?找标准要找落实标准的人,就是正知见人,真正懂得佛陀教诲的深义,真正落实佛陀教诲在生活当中。
正知见人,「心不住相」,这句话什么意思?他的心乾净,没有妄想、没有杂念,他的心保持清净,他的心平等,平等没有高下,万法一如,万法平等,这叫不住相。在我们经题里面就是清净平等心现前,不住相就不迷惑,智慧起作用。不著声闻缘觉境界,为什么?我们凡夫著有相,声闻缘觉著空相,有他不著了,他著空,还是著了相。著有相造业,造善恶业,善业感三善道的果报,恶业感三恶道的果报,就是六道轮迴,出不了六道轮迴。著空呢?著空出六道轮迴,出不了十法界。为什么?他还有起心动念、还有分别。阿罗汉没执著,执著的习气还有;辟支佛比他高,执著的习气没有了,但是有分别;分别要是断掉了,不分别他就升等了,升到菩萨那里去了;菩萨要把分别习气断掉,他就提升了,升到佛的位次;在佛的位次上要把无明烦恼断掉,因为四圣法界是无明烦恼变现出来的。无明烦恼要是断了,无明就是起心动念,有起心动念就有四圣法界,就是他有十法界,起心动念没有了,十法界没有了,他超越了,无明烦恼的习气没断,起心动念确实没有了,十法界不见了,现在他面前的是实报庄严土,也叫做一真法界。为什么称它作一真?佛法里面讲的真假,标准是生灭,有生有灭假的,这不是真的;不生不灭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由此可知,十法界是生灭法,有生有灭。
一真法界不生不灭,有没有相?有相,虽有相,相不生不灭。如果我们生到那个地方,我们有相,不生不灭就是无量寿,寿命无量,永远不老,他不变。实报土的人是化生的,他不是胎生,化生的。只要把无明烦恼断掉,这个现象就出现,脱离了十法界,往生到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所得的身跟我们这个身不一样,我们这个身有生有灭,一真法界得的身不生不灭,所以是无量寿。不但无量寿而且是无量光,光代表智慧,一生到那个地方,自性清净心里面的智慧都透出来了,他没有障碍。所以他具足无量智慧、无量功德、无量相好,一切都是无量的。
我们能不能恢复?我们只有一个方法可以恢复。虽然恢复的方法很多,叫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道,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统统都可以证得,但是要把障碍除掉。障碍就是佛经上讲的三大类的烦恼习气,要断乾净。统统断乾净了叫成佛,成佛就是回归自性,回归常寂光,回归无量寿。一真法界里面的法身菩萨真成佛了,但是他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有断乾净,所以他还有相。无始无明习气断乾净了,实报土不见了,出现什么?出现常寂光,实报土化作大光明藏。这个大光明藏在哪里?大光明藏就是常寂光,常寂光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全都在常寂光中。常寂光好比大海,我们是大海里头一个水泡,没有离开大海,什么时候水泡破了,跟大海融成一片;没有破,实际上是融成一片,但自己不知道,自己以为我是独立的,不知道是跟大海融成一片。修行成佛了,最后一品无明习气断掉了,就好像这个水泡破了,破了之后跟海水融成一片,跟常寂光融成一片,这叫妙觉如来,《华严经》称他为妙觉如来,法身果佛,这是大乘究竟圆满,真的圆满了。学佛人可不能忘记,这叫正道,这叫佛道。如果搞别的地方去,那是旁门左道。
最容易诱惑我们的就是科学,科学是旁门左道。这个邪正从哪里分?从用心分。用真心,正道;用妄心,就是用阿赖耶,就是旁门左道。科学要用真心可了不得,为什么?他证入的时间太快了,比我们一般人要高明、要殊胜。科学讲究专,专一,一门深入,科学的精神,打破砂锅问到底,这是科学的精神。其实佛法我们目标相同,方法不相同。问到底,是了解诸法实相,就是明心见性,科学、哲学、佛法终极的目标,佛学的名词叫明心见性。他们这些人的目标,可以用佛教一个名词来说,诸法实相,就是一切法的真相。真相就是见性,见到真相就是见到本性,所以是一不是二。佛法用内功,不向外,那就是禅定,就是放下。为什么要放下?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放下就妨碍你见性,它障碍你,放下障碍就没有了。所以,放下见思烦恼证阿罗汉果,放下尘沙烦恼就证得菩萨,放下起心动念就成佛了,与认识字不认识字没有关係,与学不学也没关係,这是回归自性。自性从来没有离开我们,就在当下,为什么见不到?有这三种障碍,三种障碍除掉就见到了。
所以心不住相,空有都不住,凡夫住有,声闻缘觉住空,空有都不住。虽现尘劳,心恆清净。菩萨度众生,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每天跟大家讲经教学,很辛苦,佛七十九岁过世,三十岁开始教学,教了四十九年,没有一天休息,这虽现尘劳,可是心是清净的,跟我们不一样。示有诸过,示现有过失,赞叹梵行。释迦牟尼佛教化众生有没有过失?有,有时候要用这种方法启发众生,对众生有利益,众生听到会觉悟。但是这些特殊的行为有特定对象,帮助这个人开悟,不是随便做的。
阿罗汉为了救人破戒,经典上这些故事很多,在《经律异相》里头、《法苑珠林》里头。古人又把这些东西节录出来编成一本书,提供给我们做参考。所以戒律是活的,有开遮持犯。阿罗汉开杀戒杀人,阿罗汉有神通,知道这个人起心动念,他动了一个不善的念头,经上所举的这个例子,阿罗汉跟著一条商船,这个商船是在海外蒐集很多珍宝,五百个商主,商主好像我们现在讲的企业家。那个时候航海是用船,载的这些货物,其中有一个商主起了个恶念,想把四百九十九个商主都害死,他独吞这些财物。阿罗汉有神通知道,怎么办?这个人造的罪业严重,无间地狱,只有一个方法,把他杀掉;把他杀掉,两面都救了。这个起恶念的人本来要堕无间地狱,因为杀人未遂,他被人杀了,就没有那么重的罪,等于说从无间地狱把他救出来,他不堕无间地狱了;另外这四百九十九个人,救了他们,保住他们的财产,两方面都救了。他开杀戒,把这个人杀死,这不叫破戒,这叫开戒。这就是,做出这个事情,人家看到了,阿罗汉杀人,他也没有犯什么罪;他起心动念别人不知道,只有阿罗汉知道,别人没有神通,说阿罗汉杀人。
示有诸过,赞叹梵行,赞叹持戒的人、修清净心的人。梵行,我们参考资料里头,从《佛学大辞典》节录出来的术语,「梵者」,梵这个字的意思是清净,「清净之义,断婬欲之法为梵行,即梵天之行法」,大梵天的行法。大梵天是初禅天,淫欲断了才能生初禅天,淫欲不断到不了这个境界。「又涅槃名梵,证涅槃之万行,云梵行」。证涅槃的方法无量无边,只要这个方法证得涅槃,涅槃是不生不灭,都叫梵行。哪一法不是梵行?法法皆是。
「又涅槃五行之一」,这五种行都叫梵行。《涅槃经》所说的五种行,第一个「圣行」,圣是指佛,佛所行之叫圣行。释迦牟尼佛在世,所行的那就是戒律,把他日常生活行为、处事待人接物记下来,那就是戒律。第二个「梵行」,大梵天之所行,梵行里头最重要的就是没有淫欲。第三个「天行」,欲界天,欲界天人所行的上品十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上品十善生欲界天,这叫天行。第四个「婴儿行」。我跟诸位同学讲过,「人生百日,体露真常」,那是婴儿行。像婴儿一样没有念头,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一百天之内他还不认生,还不知道谁是爸爸、谁是妈妈,任何一个人去逗他,他都开心,他都跟你在一起玩,你看他的眼神、看他的动态非常可爱,真诚的爱心在这里显露出来。如果能够保持,这就是佛菩萨。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育,实在讲就是从这个地方兴起来的。教育的目的,希望这个心态能够在一生当中永远保持,那这个人就是菩萨,用真心生活、真心过日子、真心工作、真心待人接物,没有丝毫虚伪。
最后一个是「病行」。人在生病的时候痛苦,感受的是痛苦,这个时候要是觉悟了,身体是假的,身体不是我,身有生灭,我没有生灭,能够恢复到心平气和,他还有寿命,他就很快恢复健康;他寿命到了,他生善道,不堕恶道。所以大乘教里头,祖师大德遵循佛陀的教诲,要求比丘常带三分病,世尊出家的弟子常带三分病,对这个世界不留恋,对这个身体不留恋,容易放下,容易成就。「梵者清净之义,菩萨利他之行,能为一切不善之对治,离过清净,故名梵行」。比丘这个病行怎么落实?吃不要吃饱,睡不要睡得很好。所以佛家的规定,睡眠是中夜,中夜是晚上十点钟到两点钟,每天睡眠就四小时,吃饭日中一食。过中,太阳正中,不是过午。午是两个小时,上午从十一点到下午一点,这叫午时。不是过午不食,是过中不食。中是正午,正午天天不一样,要用天文日曆,天文台发行的日曆,每天日中几分几秒,记录得很清楚。你要能守住。所有一切都不能过分,这叫病行,帮助他看破,帮助他放下,看破放下是真修行。这赞叹梵行。
下面,不令众生入不律仪。「不律仪」,也有这一条,《佛学大辞典》的,「(术语)三种律仪之一。恶戒也,戒律有善恶二种」,佛法「要誓而作善止恶,是善戒,称为律仪」;如果「誓而作恶止善,是恶戒,称为不律仪。外道诸种之邪戒是也」。这个不是佛法的。「恶戒虽为戒律之部类,然此为颠倒之戒律,故云不律仪。律仪发善之无表色,不律仪发恶之无表色」。什么叫无表色?「受戒时,以强盛之身口表业为缘,满身四大製造之一种色体也。此色体有防非止恶之功能,恆防止身口之过非,故以之为戒体,其物体外相不显,故名无表」。无表,比较上难懂,就是它没有显著的表现。它是人的一种意志的力量,一种强大的愿力,誓愿力,我发誓在这一生当中遵守佛陀戒律,断恶修善。这个恶看不见,内心有真正这个愿力,这叫无表色。恶,有没有恶戒?有,特别在战争里头,军官带著士兵,要求士兵要发誓,要歼灭敌人,杀人要不可以手软,要把他斩草除根,彻底消灭,这都属于恶律仪。造了这个罪业,果报在地狱。唐太宗附身说他在地狱,无间地狱。为什么堕无间地狱?造无间地狱的业就要堕无间地狱,好皇帝也不行。什么是无间地狱的业?杀人,杀人太多了,中国人、外国人杀得太多了,以这个罪业堕无间地狱。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他在死之前全部毁掉,不留给后世。这是东方人,有伦理、道德、因果的概念,这些技术、技巧如果传到后世,被一些不善之人拿去做为侵略别人,用做战争的武器,他要背因果。造战车的、发明枪炮的,这些人在哪里?统统在地狱,无法避免。心浮躁很难觉察,古圣先贤的文字有记载,看不懂,有善知识讲给你听,听不懂,这真的不是假的。一定要到心浮气躁化解了,真诚心现出来了,恭敬心现出来了,才能接受,才能理解。真诚没有怀疑。
说到这个地方,附带介绍一下「三种律仪」。第一种,律仪戒,「持善戒而发善之无表色者,即上品之善」。这个誓愿虽然没有痕迹,没有物质现象,它是精神现象在支持的,确实产生作用。他受了这个戒,比如五戒,受戒之后一生没有一次违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里头有两种最普遍的,就是妄语、饮酒。持戒一定要懂开、遮、持、犯,如果不懂这个,他没办法持戒。你看阿罗汉为了救人,在特殊情况之下他要开戒,他要杀人,这是他的缘他遇到了,他不能不开,不开他就犯戒了,见死不救,见到这个恶人要堕无间地狱,你是阿罗汉,你没救他,杀他是救他;看到四百九十九个商主大祸临头了,你杀这一个人救那么多人,而且那个被你杀的人还是你救他,他不堕地狱。不懂这个道理,这戒怎么持法?持戒犯戒,该开的时候不开。
妄语亦如是。经上有例子,猎人追一隻小兔子,猎人是要捕捉牠杀牠,你看到了这个兔子从哪里跑掉了。猎人碰你时候问到:有没有看到兔子?有看到。从哪里跑掉了?指反方向,从那边跑掉了。这是妄语,但是救了兔子,也救了猎人。猎人杀生是罪过,让他杀生的机会失掉了,救了兔子,两面都救了,这个妄语是对的,这叫开戒,这不叫犯戒。你要是老老实实告诉兔子从那边走掉了,猎人把牠杀掉了,猎人也犯了罪过,兔子死掉了。所以要明理,要活用,应该持要持,不持就犯;应该开的要开,不开也犯戒,开遮持犯,每一条戒律都是活活泼泼的,没有一条是死呆板的,这个要智慧,没有智慧持戒不圆满。
不律仪戒,违犯戒律的,干杀盗淫妄,这持恶戒,而发恶愿也是无表色。这一群人,这是特别在什么?我们一般讲黑社会,他们也有很坚强的组织,进去要发誓,还有一些宗教也有发恶誓的,这是上品恶。第三种,「非律仪非不律仪」,这个里头有「中善中恶」,不是严重的,但是里头还是有善恶,「若行中品之善而发善之无表色,非如律仪之极善,故谓之非律仪。若行中品之恶而发恶之无表色,非如不律仪之极恶,故谓之非不律仪。盖上二者,别开极善极恶,第三者,合聚」,三聚净戒里头「中善中恶。下善下恶不发无表色,则不摄于此中」。你发愿的时候,不是真心真意想干,那就不属于律仪、非律仪,都不属于。发愿真想做,这就属于律仪。我们今天发愿,要坚持五戒十善、伦常道德,要坚持,要发愿求生净土。这是说一个真正修行人,像阿罗汉在不得已行这个事,他决定赞叹不杀生、不偷盗,因为夺取别人财物是偷盗;一定是赞叹。开,这个开戒是属于不得已,在这个情况之下不能不开,不开他也是犯戒,应开不开是犯戒,应遮不遮是犯戒。
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真善知识。「彼经示曰」,这一段话是黄念祖老居士说的,「欲求善知识,首须求具正知见之人」。这个很重要,他的知见正,他有智慧,他能把经典的义趣讲清楚、讲明白。这下面说,为我们问一句,「何谓正知见」,什么叫正知见?念老自己不说话,举《圆觉大疏》,宗密法师的。宗密是华严宗第五代的祖师,第四代是清凉,清凉的学生。《圆觉大疏》是《圆觉经》的注解,宗密法师他的著作,这个里面他说,「善达觉性」,达是通达,关键是善字,「不因修生。抉择无疑,名正知见」。善是善巧,善达觉性就是明心见性、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大彻大悟不因修生,这句话意思很深,不是因为修行而生的,为什么?觉性是自己本有的,修行是去其障碍而已,不是因为去障碍而生的,是本有的,这个道理要懂。我们自性,惠能大师说得很好,自性「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这个具足,具足无量智慧、无量功德、无量德能、无量相好,具足一切万法,它本来具足的,不是修生的。我们修正错误的思想、见解、行为,这个错误的思想、见解、行为是障碍,障碍我们的觉性,我们把这些障碍清除掉,觉性里面的智慧德相统统现出来了。所以它不是因修而生的,是因为修而恢复了,是这个意思。抉择无疑,我们的选择没有丝毫疑惑,这叫正知见。
下面给我们解释,「觉性者,性觉妙明也」。性觉妙明,自性本来是觉、本来是妙、本来是明,它有三个意思,觉是觉了,没有一样不通达,没有一样不明瞭,妙是微妙,明是光明遍照。「善能通达本有性觉,故云善达觉性。本有觉性,不从外来,非因修得,故云不因修生。因此正是行不到处」。「行不到处」是禅宗里面的话,参考资料里头有,「《大觉禅师语录》:诸佛行不到处。只在衲子脚头边。列祖说不得时。弗离诸人口角畔」。底下括弧有个解释,「此或禅师阐释本有觉性不因修得之义」。历代祖师说不得,为什么?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你开口就错了,不许你开口;不能够思想,你一想,错了,所谓「开口便错,动念即乖」,这就是行不到处的意思。它是本有的,不是外来的。
我们今天把这个认知、这个理念都放弃掉,全部都向外学,认为心外有法,科学技术是心外的,心外有法。大乘教里头佛说心外无法,没有说科学技术在外,这个意思就是说科学技术也可以从内求。对的,从内求,得受用;从外求,不得受用。从内求得什么受用?六种神通现前了。从外求不能得神通,神通是本有的,不是从外来的。所以从内求,智慧得到了,科学技术也得到了。你看我们现在看远处,要用望远镜,这对外。向内求的时候,天眼通了,不要戴望远镜,能看到很远,而且能看透,墙壁那边能看到。不但能看透,天耳,不需要用收音机,无需要这么多工具,能看大千世界,能看到极微之微。智慧里面有科学,科学里头没有智慧,这两种得失我们要知道,智慧比起科学殊胜太多了。求智慧要依善知识,求科学不必,科学有经验,一代一代承传的经验,推陈出新,不断的将这个技术提升,一代比一代提升,一代比一代新奇,这大家能看得见的。佛法里面大家看不见,得受用。
抗战时期,江苏镇江金山寺有一位法师叫妙善,当时人叫他做活佛,叫金山活佛,就是妙善法师。这个人是真的有神通,不是假的,有他心通,别人心里起念头他知道,这个话乐观法师告诉我的。在台湾有两个人,乐观法师曾经跟活佛在一起住过四个月,对他很清楚;另外一个人,煮云法师,到处打听,听别人讲他的故事,把它记录下来写成一本书,他是完全听说的,乐观法师是自己看见的。跟他在一起,起心动念他真知道,你没说出来,他说出来了。信徒很多,给人治病,什么样疑难杂症遇到他都能治好。他一生的形象,非常像小说里头写的济公。一生就穿一件衣服,里面一套小褂裤,外面一件长衫,一年到头就穿那个,冬天他也不冷,夏天他也不热。从来不洗澡,衣领上都是很浓厚的垢污,可是你闻闻它,它很香,而且闻闻它都可以治病。《金山活佛神异录》,乐观跟煮云法师两个人写的,合在一册上。我们这个地方有流通,诸位可以看看。向内求的,不是向外,比科学更科学。可惜的就是人家把他这个当作神话来看待,当作一种特异功能,而不知道每个人都有,是人的本能,只要把烦恼习气这些障碍放下,它就现前。现在这个时代正是需要这些本能的时候,本能一定从清净心平等心里面起作用。
觉性,性觉妙明。善能通达本有性觉,这叫善达觉性。本有觉性,不从外来,非因修得,所以说不因修生。因此正是禅宗所说行不到处也。「抉择」,善能分别诸法实相。「离凡夫烦恼境界,若有少法当情,皆名住相」。什么叫当情?起心动念了,还有外头境界会引起你起心动念,这都是住相。「乃至菩提涅槃,尚不取著,何况世间梦幻境界。故不应住色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得无住心,那就是契入圆觉了。这段话的意思很深。今天时间到了,这一段话,就是《大疏》里头说这段话,我们底下一堂课再深入的学习。
欢迎关注悲智佛网微信公众号,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公众号名称:beizhifw 公众号ID:beizhifw
关注提示:可在微信上搜索 beizhifw ,在搜索内容中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