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第622集

1970-01-01 08:00:00 字体大小:
mp3下载地址:
https://js1.amtb.cn/media/mp3/02/02-040/02-040-0622.mp3
(请用在新的浏览器打开下载)
点击进入视频 返回文字版 用安卓下载播放mp3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六二二集)  2014/2/1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0-062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一千零七十六页,第一行,从当中看起:
  「盖善知识难遇难识,今幸求得,倘于彼善知识所示,不能信受奉行,则良医束手,如是则遇同未遇」。这些注解还是给我们说,遇善知识不是容易的事情,首先自己要具备条件,第二要认识善知识。所以说善知识很难遇到,可遇不可求。古大德告诉我们,这是一种缘分,有这个缘分自然会遇到,没有这个缘分,找也找不到。缘,实在说是一种感应,古大德教导我们至诚感通,真诚到极处,就会有感应。所以不能没有真诚心,不能没有清净心,不能没有恭敬心,这三个心,基本上它产生能感,我们能感就有机会遇到。这是说善知识难遇,没有这个条件,跟善知识不起感应道交。遇到之后要真的认识,不能够轻易错过。
  真正善知识,他一生最重要的一桩大事,就是要把他所学、所修、所证的传下去。中国古人所谓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个后,就是继承人,而不是子女多、学生多。学生多,没有能继承老师的,子女多,没有能继承祖、父的家业,这个都叫不孝。如何培养就是接班人、继承人,这是孝里面的第一桩大事。所以,做父母的人一定在子女当中留意,哪一个孩子可以把他培养出来继承家业。老师亦如是,在所有学生当中,看看有哪几个能够继承他的道业、他的学术,尽心尽力培养底下一代。这是无条件的,绝不是这个学生家里面富有,供养很多,或者是给老师送的礼很多,那是人情。这个事情于人情没有关係,于学生的德行、天分有关係。如果有这样的天分、德行的学生,他虽然很清寒、很贫穷,老师一定会帮助他们家庭生活。要照顾学生的家庭,让他能够安心在学习,对家里头没有后顾之忧,他才能学得成功。这是师道,世世代代不衰,古人懂得这个道理,也非常认真去做。
  在中国,我们把这些好的教学理念、教学的原则失掉了;应该说在两百年前开始疏忽,对这桩事情不重视了,不像古代人,对这桩事情真正做为人生第一桩大事来看待,非常认真。满清亡国之后,民国兴起,中国社会处在动乱的时代,说的人都没有了,这是最近这个一百年。所以让中国人对于中国传统感到非常陌生,确实有时候还比不上外国人,外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懂得比我们多,中国文化要再兴起来就有一定的困难。这个困难怎么突破?那就是少数人、小地区做成榜样,现代人所谓样板,让大家来看,让大家细心来揣摩,古时候这些智慧、理念、方法有没有价值?值不值得学习?等到大家有一定的认同,可以慢慢来扩展,慢慢向全国来推动。这要长时间,我们丢掉两百年,要把它恢复起来至少也要三、五十年,不是我们现在人能看到的,总得到后两代。
  善知识遇到了,「今幸求得」,很幸运,如愿以偿遇到了。「倘于彼善知识所示」,善知识所开示的、所教导的,「不能信受奉行」。这就好比生病了,遇到很好的医生,医生开的处方,不照处方去吃药,良医也束手无策。这样子,遇到等于没有遇到。「故于善知识教」,善知识的教诲,「应闻而能信」,听到之后能够相信,「信而能行」,信了之后能做到。「是为甚难也」,这真难,不是容易事情。古人都说难,何况现在?上面说明的,「遇佛」,佛是大善知识,「闻经,遇善知识,闻法能行,均极难得,甚为希有」,真正是难得。「但此上三者之难,莫过于下之若闻斯经,信乐受持,是乃难能中之难能,故云难中之难。」上面三者,遇佛、遇善知识,难遇难识;善知识的教诲,难信难行。这已经很难了,还有难中之难,难中之难是什么?听到佛为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讲《无量寿经》,这个更难了。释迦牟尼佛讲经教学四十九年,四十九年当中,纵然是《无量寿经》多次宣讲,也不容易遇到。这部经不长,离开注解就这么厚的一本,不长。佛讲这部经大概多少时间?我们估计顶多一个月。四十九年,这一个月,讲这个月你就能遇到吗?太幸运了。所以这多次宣讲也是稀有难逢,你怎么会遇到?真正是难能当中的难能。
  听了之后能相信,真正肯定,毫无怀疑,释迦牟尼佛一生决定没有一句话是骗人的,佛出广长舌相给大众做证明。释迦牟尼佛的舌长、广而薄,舌头伸出来可以把面孔盖住,当时与会的一些外道,看到之后都相信了。佛说一个人三世不妄语,连著三世都是修行人,受持五戒十善,三世不妄语,舌头伸出来可以舔到鼻尖。如果舔不到,那就是有妄语的习气,有意无意妄语。佛生生世世不妄语,三十二相当中广长舌相。所以这是稀有难得,没有超过听这部经。听了之后能信、喜欢,真正发愿念佛求生净土,这太难了!
  下面念老提一个问题,「何以故」,为什么?「如《净影疏》曰」,隋朝小慧远注解里头有这么一段话,「馀义馀法,处处宣说」,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了很多经典,但是,「开显净土,教人往生,独此一经,为是最难」。为我们开启极乐世界的大门,劝导我们求生极乐世界,就这一部经,所以难,很难遇到,遇到了也很难相信。《会疏》里面也说,日本净宗大德所说的,「若闻斯经者,知识闻薰。信乐受持者,往生正因。谓信乐本愿,受持名号,此法超异诸教故;得益超出诸善故;众机通入报土故;一生成办故。必依多劫宿善,超过诸难之事」,故云难中之难。
  《会疏》里头也说得好,如果有人听到这部经,遇到善知识教导我们,帮助我们断疑生信,让我们对于这种教法生起信心,爱好学习,能够发愿受持,求生净土。这个意思说,信乐本愿,对于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深信不疑,欢喜接受,受持名号。这个法门很容易修,非常难相信。只要真正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有佛号阿弥陀,阿弥陀佛曾经发过四十八愿,我们前面学过。四十八愿愿愿真实,愿愿在极乐世界都兑现了,只要我们受持名号,一向专念,就能往生。这个法门超异诸教,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都不能跟这个法门相比。所以得益超出诸善,诸善是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
  特殊的是众机通入报土,各种不同根性的人遇到了,个个都能往生,个个都能成就。众机,上面上上根,有法身大士、等觉菩萨;最下面的,有无间地狱、饿鬼、畜生。种种不同的根机,只要遇到了,能信能愿,肯念这一句阿弥陀佛,都能够生报土。报土两个字要特别注意,报土是实报庄严土,地位太高,这是法身菩萨。可是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入了报土,怎么知道的?在四十八愿里面知道的,我们这部经第二十愿。每一个往生的人生到极乐世界,作阿惟越致菩萨,这就是报土。阿惟越致,我们中国禅宗所说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些人往生生实报庄严土,这个报土就是实报庄严土,它不是方便土,它不是同居土。
  极乐世界是平等世界,有没有四土三辈九品?有,名字都有,三辈九品也有,不是假的。但是,它的同居土跟我们此地同居土不一样,我们这个同居土是秽土,它的同居土是净土。我们这边十法界的众生,是把阿赖耶当作自己的心,把阿赖耶的相分的一分以为是自己身体,错了,完全错了。极乐世界的四土都离开阿赖耶了,大乘里面所说的转八识成四智;八识没有了,八识都转变成智慧,性德。怎么转的?不知不觉,往生的时候在莲花里面转变的。往生的人把这个身体放下,不要这个身体了,灵魂坐在莲花当中,莲花合起来。来接引的时候莲花是开的,你坐到莲花莲蓬上,莲花就合起来。阿弥陀佛带著这朵莲花到极乐世界,放在七宝池里面,花开见佛。在花里面完全做了个转变,转八识成四智,转凡成圣。所以花一开,见到阿弥陀佛,就得到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加持。我们要想知道,往生到极乐世界是什么样子,你好好去读第六品,第六品就是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如果看不懂,黄念老这个注解说得非常详细。是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虽然在名目上你是凡圣同居土下品往生的,实际上在极乐世界的受用,无论是智慧、神通、道力,跟实报土的法身菩萨没有两样。这就是得的利益超出诸善,诸善是十方诸佛刹土,都比不上。种种根机悉生实报庄严土,这是从实质上来讲的,不是从形相,所以一生成办,一生证得究竟圆满。生到实报土是真的成佛了,但是不是真的圆满,因为还有无明习气没有断乾净。到等觉菩萨,还有一点点,那一点点断乾净了,就叫圆满。圆满是什么样子?圆满的时候实报土不见了。实报土不生不灭,但是它有隐现两面,隐是不现,连痕迹都找不到;现的时候变现出来,你能看到,你能看到实报土里面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那就是说,有无明习气没断乾净,它就现;无明习气断乾净了,它就不现,它就隐了。隐了就是契入常寂光,你无明习气断乾净,实报土不见了,常寂光现前,融入诸佛如来常寂光中。每一个等觉菩萨,无明破了之后统统入常寂光,光明就是他的身,光明就是他居住的土。
  这样的人不是普通人,这个不是中奖,很幸运,不是的。他怎么会遇到的?这个地方说了,必依多劫宿善。大乘教里头佛说的没错,一念十念往生,往生不退成佛,快速成佛,这些人都是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诸佛如来。你看,这句话里头意思深,他跟佛有缘,他在过去无量劫里面,曾经供养无量诸佛如来,累积的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缘,在这一生一念之间成熟了。这个事情难,没有过去世深厚的善根做不到。我们有没有这个缘分?也许有,也许没有,自己不知道。佛知道,善知识知道,我们自己如果契入的时候就知道了。
  「准两疏意」,前面两种注疏,《净影疏》跟《会疏》,它们都说这个人于「第一希有、难闻难信之一生成办之妙法」,这就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确实是第一稀有,很难听到,很难相信,它的确是一生成就、一生圆满的无上妙法。这个人,他能听到,他能相信,他能接受,持是能够依教奉行,「当知是人,必是多劫薰修,宿种善根,难能希有,超过一切」。不是没有原因。这一生没有遇到,偶然一个机会被他遇到了,这一遇到,把他过去生中无量劫以来生生世世修积的善根统统现前。这个善根也是难能希有,超过一切,「故曰」,经里头才说,「难中之难,无过此难」,没有超过像这么难的。「此非谓法门难修」,这个地方我们要明瞭,要认识清楚,不是说这个法门难修,「盖指如是之人,有如是希有之善根福德因缘,至为难得」,这是说这个意思。这个人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修积无量的善根、福德、因缘,在这时候现前,起作用了,这个作用就是帮助他能信、能愿、能受、能持。真难,这个真难在无量寿会中圆满。
  我们看底下这段,「叹深信非凡」,真正对于这个法门深深相信,一丝毫怀疑没有,佛说这个人不是凡人。我们看经文:
  【若有众生得闻佛声。慈心清净。踊跃欢喜。衣毛为起或泪出者。皆由前世曾作佛道。故非凡人。】
  这个人听了之后能受感动,很深的感动,宿世的善根现前,过去生中的善根,才有这个现象出来。我们看注解。『得闻佛声』是《汉译》经文,《吴译》为「闻阿弥陀佛声」。由此可知,佛声就是闻阿弥陀佛的名号。《魏译》,康僧铠的本子,为「得闻彼佛名号」,《唐译》为「闻彼佛名」,《宋译》的经文是「得闻无量寿佛名号」。这五种译本合起来看,「故知佛声即阿弥陀佛名号」,一点都不错,我们完全能够信得过。
  闻,「闻者,闻名信受也」,听到这个名号,深信不疑,欢喜接受。「以名具万德」,真正不容易,一个名号能具足万德。万德是什么意思?这一个名号可以代表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名号,念这个名号就等于念了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名号,这是具足万德。说万不行,无量无边一切诸佛如来名号都在这阿弥陀佛名号之中。再说佛法,一切诸佛如来所说一切法,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也在这一句名号当中;乃至于三聚净戒、无量三昧,也在这一句名号之中。所以说名具万德,念这一句佛号,就一切统统念到,一样都没漏失。我们真正搞清楚、搞明白,能不念佛吗?
  那万德里头,包不包括其他宗教?道教里面讲的太上老君、讲的玉皇大帝,基督教里面的上帝,伊斯兰教的真主,在不在里面?全在里面,全宇宙包括尽了,一句名号统包括了。用恭敬心念,用清净心念,用真诚心念,于是我们才体会到,为什么念一声佛号能消八万亿劫生死重罪。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无法想像。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我相信你念佛决定是分秒必争,你不会轻易放过一秒钟。一秒钟可以念一声佛号,你把它放弃了,这一秒就可惜了。真的是分秒必争,一切时、一切处,心上念佛,心里有佛。口里,要看周边环境,周边环境里头有不相信的人,不愿意听的人,咱不要开口,心里头默念。让心中佛号念念相续,真念佛人,声声佛号跟阿弥陀佛相应。
  所以,「能令闻者慈心清净」,念这个佛号能够叫听的人,当然听的人具足善根,他听这句佛号欢喜。我们还有新的发现,小孩,二、三岁的小孩,看电视、听音乐,听到这一声阿弥陀佛,他特别欢喜。他跟他妈妈讲,我别的都不要听,我就听这个,这个音乐好,他跟著它念。这是有善根,没人教他,宿世善根深厚。所以听的人慈心清净,「慈心,发起大慈心」。「清净,纯净无垢」,心地里头没有烦恼,没有习气。「欢喜,内心喜乐。踊跃,欢欣奋起,形于身口」,我们讲跳舞,手舞足蹈,欢喜。「衣毛为起,指遍体毛孔开张,汗毛竖立」,这都是欢喜的样子,被佛号音声之所感动。「泪出,目中流泪」。「盖如是之人皆从佛道中来」,过去生中生生世世学佛,阿赖耶识里头佛的种子多,见到佛像,听到佛的名号,听人家念佛的声音,他不知不觉的受了感动。
  《坛经》里面所说的六祖惠能大师,二十四岁,年轻人,樵夫,卖柴的。现在这个行业没有了,上山砍柴,挑到城里去卖。这个工作非常辛苦,靠体力赚钱,养活他的老母亲,他们一家就母子两个,相依为命。卖柴,拿到钱了,离开的时候听到有人念经。从前的窗户我们知道,没有玻璃,纸糊的,所以里面念经,外面能听得清楚。他听了觉得很有受益,一直听,听到人家把这经念完了,他去敲门,向念经的人请教,你念的是什么?人家告诉他,我念的是《金刚经》。他就把他听到的,自己体会到的意思讲给念经的人听。念经人听到之后非常惊讶,这么深的经典你怎么会听得懂?他真听懂了,讲得没错。被这个念经人发现那是个人才,稀有难逢,劝他到黄梅去参访五祖。知道他生活很苦,家里还有老母亲,所以这个人很难得,真正是好的佛教徒,懂得护法。给他十两银子做安家费,找了一些学佛的朋友,大家轮流照顾他母亲,让他无后顾之忧,安心到黄梅去学法。他接受了。
  我们相信这是能大师第一次接触到佛法,听经,一定也是欢欣奋起,衣毛为起,汗毛直竖。惠能大师为这个念经的居士讲解他听的大意,我想那个人听到也是汗毛直竖,也是经上所说的,衣毛为起,眼中流泪,受感动,才这样热心的去帮助他。到黄梅,《坛经》上记载得很清楚,见到五祖,五祖问他,你来想求什么?惠能大师回答的说,我来想求成佛,不是为别的事情,我是为成佛而来的。像这样的话,可能五祖一生没听人说过,人家到佛教寺庙来,都是有疑难杂症,或者是为升官发财,求佛菩萨保佑的,求这个,没有听到说是来作佛的。这个人很难得,他来作佛。来作佛,就得要帮助他成佛,怎么帮助?问他现在的行业。年轻人,平常你做的什么工作?樵夫,卖柴的。五祖随顺他的习气,派他到柴房里面去舂米、破柴。八个月,衣钵就传给他了。
  舂米、破柴是佛法,大乘经上说,会的,就是会修行的人,哪一法不是佛法?法法皆是;不会的,《金刚经》、《无量寿经》、《华严》、《法华》都不是佛法,为什么?不能叫你开悟。佛法就是教人开悟的方法,一切法你只要会,没有一法不是佛法;不会,哪一法是佛法?没有一法是佛法。所以对于认不认识字没有关係,有没有学习没有关係,问题就是你会么?这个会是你的心,看到了,听到了,有所体会。这个体会是什么?体会是觉悟,真正放下,放下妄想分别执著,清净平等心现前。用清净平等心观察一切法,一切法皆是佛法,诸法平等,无有高下。
  在《楞严经》上,佛所讲的二十五种圆通,就是成佛的方法二十五种,惠能那个舂米、破柴在里头。二十五种是无量法门把它归纳为二十五大类,就是六根、六尘、六识、七大,全包括在其中。惠能大师用的是六根里头的身根,破柴、舂米要身体,用的身根,他所接触的对象是触尘,身根在触尘里面入定,得三昧,久而久之就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它有道理在,我们要懂得。每个人根性不相同,必须顺著自己根性,根性怎么不同?过去生中修的不一样。必须循著过去生中你所学所修,你已经有习惯了,有这个习气,再续上就容易了。不能跟前面学的续上,另外再学一样东西,生疏,就觉得困难。还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过去用什么方法,现在还用什么方法,老方法,容易得三昧,容易开悟。所以这些人都是从佛道中来。
  「佛所得之无上菩提,名为佛道。《法华经.方便品》云:是诸世尊等,皆说一乘法,化无量众生,令入于佛道。」这四句经文,诸佛世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皆说一乘法,一乘法就是成佛之法,不是成菩萨,不是成声闻缘觉,是成佛。成佛当然要有成佛的根性,阿赖耶识里头有成佛的种子,给他增上缘,他的种子会起现行。佛说法是增上缘,大乘经上讲的四缘生法,种子是亲因缘,一切众生统统有。佛说了,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性就是成佛的种子,一切众生本来是佛,都是从此而说的。现在我们不是佛,是凡夫,我们的佛性在不在?在,没丢掉,只是迷了,迷在阿赖耶识里头。佛性是真心,阿赖耶是妄心,阿赖耶是生灭心,真心不生不灭。我们今天用这个心就是思想,七识,思是第七识末那识,想是第六意识。六道凡夫都把这个东西当作是自己的心,把这个肉身当作自己的身,这都是错误。这个身与心是假的,为什么是假的?生灭法,它根本不存在。生灭的频率很高,纠缠在一起,我们对它产生很大的误会,以为它真有。
  弥勒菩萨告诉我们,生灭的频率是一秒钟一千六百兆次,一秒钟里头有一千六百兆次的生灭,就在眼前,我们不知道。弥勒菩萨知道,大乘经里头常说,对这个事实真相,八地以上都知道,八地菩萨、九地菩萨、十地菩萨、等觉菩萨、妙觉如来,这五个位次全知道。七地以前知道,没有证得;我们也是现在知道这个事情,没证得,没看见。八地看见了,就在我们身上看见,就在一切物质现象当中看见,甚至于在你起心动念之处看见,菩萨有他心通、有宿命通。我们凡夫,确实在面前,不见不闻,完全没有感觉到。
  近代的量子力学家,我看一份资料,是德国普朗克的报告,这是个量子物理学家,专门研究微观世界。物理学家有两大派,前面一派是研究宇宙,宏观宇宙,宇宙从哪来的;另一派研究微观的世界,微观是极其渺小的。八十年前,二战之前,发现原子,这八十年来,科学的进步可以说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知道原子不是最小的。最小的找到了,佛经上讲的极微色,也叫做极微之微,它不能分,它分就没有了,就空了。科学用的方法跟佛经上讲的完全相同,就是把物质现象给它分析,分到最后没有了。这个最小的东西,物理学家称它为微中子,或者叫中微子,都可以,它不能再分。科学家把它分裂了,分裂的时候真的没有了,看到什么?看到是意念波动产生的幻相,物质。这把报告公布于世,告诉世人,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物质这个东西的存在。物质是假的,跟《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证明了,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虚妄相。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佛说的,不但是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佛法里面真妄有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生灭,有生有灭就是假的,不生不灭这是真的。阿赖耶有生有灭,阿赖耶的心、心所,心理现象有生有灭,从心理现象产生的物质现象,大乘经上常说色由心生、相由心生,色跟相都是物质现象,物质现象从哪里来的?从念头来的。你看,科学最近才知道,佛经上二、三千年前就讲得很清楚,现在得到科学证明。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再过个三十年,大概佛教不是宗教了,佛教是科学,科学家承认了,肯定了。
  宇宙这些奥祕,释迦牟尼佛没有这些科学先进的仪器,他怎么会知道的?科学家在研究、在想,他说很可能人有一种本能,这种本能现在人丧失掉了,古时候人有,所以他知道宇宙的奥祕。科学这个推理也很有道理,真的是本能。本能,佛法里面讲的无师智,没有老师教,你有这个智慧;自然智,到时候自自然然就通达就明白了。是真的,只要心清净,只要心平等,清净平等心生智慧。我们现在用的生灭心是假心,生灭心里面生烦恼,生妄想、分别、执著,生这些东西,不生智慧。所以《华严》上佛说,宇宙之间森罗万象,我们看到的宇宙,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是科学。惠能大师告诉我们,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法就是宇宙,宇宙是从自性变现出来,自性是能生能现,万法是所生所现。佛又告诉我们,能、所是一不是二,所以能现的自性,所现的万法,它是一如的。性相一如,万法一体,能所不二。这些我们相信科学家慢慢都会把它证明,是真的不是假的。
  《法华经.方便品》里面所说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世尊就是诸佛,都说一乘法,教化无量众生个个都成佛。这首偈的意思,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佛法是教育,佛法是教学。宗教里头只承认一个上帝,决定不许可人要做上帝;佛教里头说成佛,最高的成佛,人人都可以成佛,没有一个不成佛,不一样。佛教是平等的,佛是老师,众生是学生,老师跟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所以它确确实实是教育,教育的目的,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就为这个。众生为什么苦?对宇宙万法的真相完全不了解,看错了,想错了,说错了,做错了,才带来许许多多的麻烦,这个麻烦就是六道轮迴,就是十法界。要知道,十法界跟六道轮迴根本就没有,这个东西是什么?如梦幻泡影,像作梦一样,不是真的。等你醒悟过来之后,六道痕迹都没有,就像作梦醒过来。「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没有了,找不到。六道跟十法界亦如是,等到你觉悟了,你再找找不到。
  我们现在很难相信,很难体会,等到哪一天成阿罗汉了,阿罗汉脱离六道轮迴,你就知道轮迴是一场梦。醒过来之后的境界,所看到的四圣,声闻、缘觉、菩萨、佛,比六道高明多了。四圣是释迦牟尼佛的净土,六道是释迦牟尼佛的秽土,净土,净业变现出来的;秽土,染业变现出来的,见思烦恼,错误的见解、错误的思想变现出来的。错误的见思断掉了,没有了,六道就没有了。六道没有了,醒过来,醒过来怎么回事情?醒过来看见净土,回想六道是一场恶梦,从恶梦醒过来了。四圣法界还是一场梦,不是恶梦,美梦。你在这个梦中很欢喜,但是无明烦恼、尘沙烦恼没断,还是有苦,比六道快乐多了,比报土差很远。
  所以在这个里头修行,佛菩萨来照顾大家,劝大家把妄想放下,因为那个境界是妄想所感得的。妄想断掉了,四圣法界不见了,所以它还是场梦。醒过来之后就是报土,实报庄严土,一真法界现前。这个里头真正可以说是极乐世界,人的寿命长,而且永远没有衰老,它是真的,真的就是不生不灭。人身体活几千岁、活几万岁,相貌还像十八岁一样,不变,永远不变,永远年轻;智慧、神通、道力都跟佛差不多,这是讲极乐世界。不能不去,要去要把这个地方亲情、恩爱,这是你喜欢的,还有你讨厌的冤亲债主,要统统把它了结掉。统统放下,不能放在心上,放在心上极乐世界去不成。统统放下了,一心一意求生净土,决定得生。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要认真努力争取,一定要到西方极乐世界。
  我们继续看下面注解,「又因行名道。佛道者,到于佛地之万行也」。实在讲,能到佛地的方法无量无边,万不是数字,代表多,无量无边的方法,哪一个方法都行,只要你会用。不能不会用,一定要会。实在不会,念阿弥陀佛就会了。阿弥陀佛是成佛道最方便的法门,男女老少,贤愚不肖,任何人遇到了都能成就。我们前几个月看到一份报告,一个十岁的小孩念佛往生,男女老少,看到一个少的。这个孩子七岁,她父母学佛,做早晚课念经。她七岁,问她爸爸,你念的是什么?爸爸跟她说,念的是佛经。什么叫佛经?他把《无量寿经》里面所说的讲给他女儿听。小孩听了之后非常欢喜,这么好的地方,她说爸爸,你能不能带我去看看?爸爸告诉她,我不行。她说什么人行?阿弥陀佛行。阿弥陀佛在哪里?爸爸告诉她,你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会带你去看。她真的就开始念佛,念了三年,十岁。往生的前一天告诉她爸爸,明天阿弥陀佛来接我回老家,我明天要回去了,第二天真走了。她还让她的爸爸请他的亲戚朋友、邻居大家都来看她往生,真走了。十岁的小孩,来给我们做示现的,预知时至,一点都不假,没有生病,没有丝毫痛苦,时间到了,说走就走。
  所以经文上有,『曾作佛道,故非凡人』,都是有前世曾作佛道,前世学过佛的,行过菩萨道。这是佛对发心求往生的人一种赞叹。「正如《金刚经》曰: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这个也是赞叹。「后五百岁」,我们参考资料里头有这一段,最后的一段,《三藏法数》「五五百年」这个条目。「五五百年者」,就是五个五百年,乃如来出世正法、像法、末法的年数,「谓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现在以二千五百年,分为五个五百年,也就是一万二千年佛的法运当中,前面五个五百年。「其初二」,第一个五百年,第二个五百年,这是正法一千年,「有修证解脱禅定之人」,有修有证,得到解脱禅定的。次两个五百年是像法时期,「人虽有修行,而无证果,唯有多闻布施之者」。后面五百年是末法一万年的第一个五百年,这个时候的人,没有真修行的,当然没有证果的。「但以斗诤而为正修,以法有盛衰不同,故分此五五百年也」。从这五百年看法运,一代不如一代,衰相。
  下面为我们细说。第一个五百年叫「解脱坚固」,「解脱即自在之义。谓诸比丘,于正法五百年中,不攻异学,唯务大乘,利益众生,解脱自在,坚固不变」。对于释迦牟尼佛的遗教没有分别,没有意见。虽然佛灭度之后,佛的弟子当中,因为学习的经法不一样,就有了派别,小乘有二十个部派,大乘在中国也有八个宗。但是都承认我们是一个老师释迦牟尼佛传下来的,不是假的,像亲兄弟一样,没有争执,互相尊重,家和万事兴。这是第一个五百年。但到第二个五百年,「诸比丘于正法五百年中,厌居生死,求证涅槃,顿息攀缘,深修禅定,坚固不变」。第二个五百年,这还是正法,正法一千年,这第一个一千年。前面五百年解脱坚固,有修有证,第二个五百年能修到禅定,所以说「禅定坚固」。
  第三个五百年「多闻坚固」。第三个五百年,佛法传到中国,佛灭度一千年,佛法传到中国,正好是多闻坚固的时候。「比丘于像法五百年中,少持戒律,怠习禅定,唯尚多闻,依语生解,坚固不变」。所以在中国大乘,祖师大德讲经教学风气很盛,还有参禅的,参禅的人愈来愈少,学教的人愈来愈多。第四个五百年,就是像法后五百年,「塔寺坚固,谓诸比丘于像法五百年中,少习禅定」,你看,戒律没有了,「喜种福田,广结善缘,多修塔寺,坚固不变」。像梁武帝,是多修塔寺的一个代表,他建的塔寺最多,修福。
  第五个五百年「斗诤坚固」。二千五百年过去了,按照中国记载,释迦牟尼佛灭度到今年是三千零四十一年,我们看到佛教的局面,是确确实实斗诤坚固。「谓诸比丘于末法五百年中」,现在是末法第三个五百年,「不修戒律,唯尚斗诤,增长邪见,坚固不变」。《佛学大辞典》里头有「后五百岁」,有这一条,「大集经所说五种五百年中,第五之五百年,斗诤坚固之时也」。这是释迦牟尼佛在《大集经》里头所说的,现在出家人斗诤坚固,是佛所说的。如果要是不斗诤,那佛的话就不灵了,佛就说错了。佛说斗诤坚固,果然现在是斗诤坚固,佛说的话高明,完全被他说中了。
  所以末世唯有依靠《观经》净业三福的教导,《观经》三福第一个,「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还要学戒、修定、开慧。孝亲尊师,力行《弟子规》,慈心不杀落实在《感应篇》,然后修十善业道、八关斋戒。修定,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是修定;开智慧,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注重在自见。自见就是你有所体悟,你能体会到,你开悟了,这一点很重要。现在,特别是现在这个时代,儒释道三家都衰了,老师找不到。在我这一代,那个时候儒释道还有几个老师,不多了,凤毛麟角,真想学还可以学。老一代过去了,都不在了,我们这一代跟上面一代比,有很大的差距,怎么办?下一代要不如我们,我们传统文化就灭了。怎么救?真正能救的方法,一定要依照古人,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自己开悟,像惠能大师这样。能够有一些人用古老传统这个教学理念跟方法,真做到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得定,自见其义的话就是开慧,智慧开了,智慧是从定中来。所以我们要相信,清净心、平等心生智慧。要传承传统文化、传承大乘佛法,不能不走这条路,除这条路之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这一条路,学科学的人不相信,但是它是一条正路,肯定有效。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欢迎关注悲智佛网微信公众号,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公众号名称:beizhifw   公众号ID:beizhifw  
关注提示:可在微信上搜索 beizhifw ,在搜索内容中点击关注

老法师念佛 老实念佛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佛经故事 净土圣贤录文言文 来佛三圣永思集 净业三福 了凡四训 弟子规 太上感应篇 十善业道经 三皈依传授 认识佛教 沙弥律仪要略 五戒十善 修六和敬祈祷文 净土五经 刘素云老师复讲大经 净土圣贤录 布施的功德 净土大经解演义 科注全集 净土大经科注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