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第021集

1970-01-01 08:00:00 字体大小:
点击进入视频 点击进入mp3 用安卓下载播放mp3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刘素云老师複讲  (第二十一集)  2018/3/24  中国  档名:56-214-0021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弥陀佛!请大家看下一段经文:
  【除其本愿为众生故。被弘誓铠。教化一切有情。皆发信心。修菩提行。行普贤道。虽生他方世界。永离恶趣。或乐说法。或乐听法。或现神足。随意修习。无不圆满。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是第三十六愿,「教化随意愿」。法藏比丘说我作佛时,所有众生往生到极乐世界者,究竟必定得到一生补处。除了他们欲实践本愿,凭著坚固弘誓愿力,教化一切众生,使众生对于佛法都能发起清净的信心,劝导他们修学觉悟的行为,进而修学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求愿往生极乐。就是说这些菩萨,即使是示现到他方世界教化众生,也不受六道轮迴的苦报。他们或者是示现说法的身分,或者示现听法的身分,或者是示现神通利益众生。无论示现什么身分,教化什么法门,都能以种种善巧方便令众生随意修习,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引导众生往生极乐。菩萨的弘誓愿没有不圆满的,如果以上两愿,就是「一生补处愿」、「教化随意愿」,不能实现的话,我就不成佛。
  『本愿』,菩萨在成佛之前所发的大愿,叫「本愿」。『被弘誓铠』,「被」,在这里这个字是被,但是读的时候要读成披。「被弘誓铠」,它同提手旁加个皮字的披。弘誓是指四弘誓愿,铠是铠甲,这里比喻菩萨以弘誓愿为铠甲,出入三界六道教化一切众生。看下一句经文,『除其本愿为众生故』,每个人的意愿都有所不同,这就是人与人之间不容易相处的原因,虽然是同在一个道场,还搞勾心斗角,搞是非人我。菩萨的意愿也不相同,有的菩萨要先度众生,再成佛;有的菩萨是要成佛,然后再度众生。前一愿是先度众生,后一愿是先成佛,比如说地藏王菩萨,地藏王菩萨代表的就是先度众生,后成佛。不能说哪一个好,哪一个不好,都好!可是如果没有往生到西方世界,你发愿先度众生后成佛,恐怕是你没度得了众生,反被众生度了。所以还是先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佛以后再度众生,这样更有把握。
  下一句,「被弘誓铠」,这是比喻就是说,他很勇敢,可以到六道三途里去度化众生,教化一切有情。十方世界,有许多等觉菩萨,还没有遇到这个法门,所以不能圆成佛道。你如果能把这个法门介绍给他,你就度他了。所以可能是其他的法门,你讲不过他;这个法门他讲不过你,这就是教化一切有情。你有本事度九法界一切有情,包括菩萨在内,这样度众生的能力,其他菩萨比不上,这也是极乐世界第一殊胜之处。说到这里,可能有同修疑惑说,等觉菩萨我怎么能度得了?在这里说的都是真话,因为有好多菩萨,他们还没有接触到这个法门,如果你把这个法门介绍给等觉菩萨,你就度他了,就是这么个道理。下一句,『皆发信心』,这是极乐世界的菩萨,倒驾慈航度众生的目标,最浅的目标是信,菩萨有能力让九法界有情对这个法门产生信心。当然也得具备条件,什么条件?第一是众生根熟,第二是弥陀威神加持,我们才有能力教他们听了之后,产生信心。
  下一句,『修菩提行』,真信,真正发心,真正一心称念求生净土,这就是「修菩提行」。『行普贤道』,这是第三个层次,是最高的,极乐世界的菩萨们倒驾慈航,教化众生有三个目标,一是令信,二是令行,三是令行普贤道,这是最殊胜的。看下面两句,『虽生他方世界,永离恶趣』,这是说阿弥陀佛愿力加持。对这句要稍做一下解释,有同修有误解说,佛菩萨既然远离恶趣了,那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肯定就没有佛菩萨,这是一种误解。这里所说的「永离恶趣」,是说三恶道佛菩萨照样去,但是和众生不同的,是他们去那里不受苦报。就是说去还是去的,但是不受苦报,没有恶受,在地狱里没有苦受,在饿鬼道、畜生道里也没有苦受,身心俱不受就是永离。三恶道里一样有佛菩萨,众生应以什么身得度,佛菩萨就示现什么身为其说法。你说如果佛菩萨不示现那个道的身,他怎么能度那个道的众生?所以大家千万不要错会了永离的意思,以为三恶道里没有菩萨、没有佛。你们可能因为这句话,觉得他们都不去了,都永离了,这是依文解义,三世佛都喊冤枉。实际上三恶道里的佛菩萨很多很多,佛菩萨在恶道里示现或者是说法,无论是出家的身分,或者是在家的身分,甚至于外道的身分,应以什么身说法,就现什么身,像观世音菩萨的三十二应。
  『或乐听法』,这是示现做影响众,就是来捧场的。我做的各种法会,听众之中也有许多是菩萨再来的,是来捧场的。『或现神足』,「现神足」是说在必要的时候,通常很少示现神通的,非必要的时候决定不用。那就是说,佛菩萨在必要的时候要现神通;但是在非必要的时候,是决定不用神通的。下面两句,『随意修习,无不圆满』。无论示现修学什么样的法门,他的目的都是为了接引众生,诱导众生念佛求生净土。众生接受佛菩萨的教导,都能用真诚之心,信乐求生,发心念佛这才是真正的圆满。即使是用其他的法门,佛门常讲「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就是说先用其他的方法来诱导你,到最后把念佛求生净土的法门,介绍给你,让你专修专学,往生不退成佛,这才真正达到圆满。请看下面一段经文:
  【我作佛时。生我国者。所须饮食。衣服。种种供具。随意即至。无不满愿。】
  这是第三十七愿,「衣食自至愿」。法藏比丘说我作佛时,一切众生生到极乐世界,精神、物质、生活所需,如『饮食、衣服,种种供具』,都能随自己心愿现前,没有不满愿的。无论古今中外,尤其是娑婆世界的众生,都能感觉到生活的艰辛,想要做到衣食无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们为了生活长年劳苦奔波。佛法里常说「法轮未转食轮先」,如果生活得不到安定,对于修行会有很大的障碍。我们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对于那些长年劳苦奔波人的苦,可能我们没有体会。就像有一句话说「饱汉不知饿汉饥」,没有经历过挨饿的人,他体会不到挨饿是一种什么苦,是一种什么滋味。凡夫毕竟是凡夫,如果明天没得吃,你要说从心里、从情绪上,丝毫不受影响,那得是有相当功夫的人,普通的人决定做不到。阿弥陀佛对物质生活的供养,设想得非常周到,修行人所需要的「饮食、衣服,种种供具」,物质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随意即至』,都具足,这是助道之缘殊胜,没有欠缺。『无不满愿』,就是说你所需要的东西,西方极乐世界都有,随念现前,思衣得衣,思食得食。看下面经文:
  【十方诸佛。应念受其供养。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是第三十八愿,「应念受供愿」。法藏比丘说,我成佛时,一切生到我国者,如果要想供养诸佛的话,十方诸佛都能应他们的心念接受供养。这以上两愿,「衣食自至愿」、「应念受供愿」,如果不能实现的话,我就『不取正觉』。说到十方,这里就是告诉我们的,是普供。我们在这个世界遇到佛不容易,况且遇到了也不认识。别说遇到佛,就是遇到罗汉,甚至于遇到一位真正的修道人,都非常不容易,都很难得。所谓的可遇不可求,哪里能供养到真佛?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每个人都有能力,有机会供养十方诸佛,一尊佛都不会漏掉。供佛当然你就会闻佛说法,必然得到佛力加持,佛为我们说法,佛护念我们就是加持。愿文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十方诸佛,应念受其供养』,这是修学第一殊胜的因缘。若不是阿弥陀佛弘愿的威神加持,我们怎么能做得到?十方世界菩萨、声闻,看在眼里实在是羡慕到了极处。因为什么?他们做不到,极乐世界的菩萨才能做到,显示出极乐世界的无比殊胜。下一段经文:
  【我作佛时。国中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其诸众生。虽具天眼。有能辨其形色。光相。名数。及总宣说者。不取正觉。】
  这是第三十九愿,「庄严无尽愿」。法藏比丘说我作佛时,极乐世界的一切万物庄严清净,光明华丽,形状色彩殊胜奇特,真正是微妙到了极处,是无法称说衡量的。极乐世界的众生虽然具足天眼,对于国中万物,如果能分辨出它的色彩形状、光明相状、名字数量,以及能总说出者,我就不取正觉。『国中万物』,是指极乐世界的居住、修学、生活,等依报环境,这一愿说的是极乐世界依报庄严。「我作佛时,国中万物」,国中是指极乐世界万物是总说依报,就是居住的环境、修学的环境、生活的环境。『严净』是从体上说的。我们这个世间的物质不清净,为什么不清净?居住在这个世界的众生,心不清净。依报随著正报转,西方极乐世界佛心清净,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心地也非常清净;心不能清净,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心清净,感得的依报环境,也是无比的庄严洁净。
  西方世界的地,不像我们这个世界是沙土地,颳一点风就尘土飞扬。极乐世界的地是琉璃地,跟我们这个世界绿色的玉比较接近,就是我们所说的翡翠,绿色透明很稀有,大家都看得很稀有、很名贵。但是在西方极乐世界那个地,就是琉璃地。西方极乐世界的路面是黄金铺的,黄金在我们这个世界是宝贵之物,多少人想得到它,很多首饰都是用黄金做的。极乐世界的黄金相当我们这里的柏油,是用来铺路的。西方世界是七宝世界,居住房屋的建筑材料都是七宝,的确是珍宝宫殿,所以庄严。西方极乐世界的珍宝本身放光,宝是什么颜色,放的光就是什么颜色。它不但放光,还有香气,这就非常奇妙。而且它是柔软的,不像我们世间的珍宝是坚硬的,西方极乐世界的黄金,薄得就像丝绸一样,可以用来做衣服穿。七宝之体都非常柔软,这是我们很难想像的,光明、美丽、华丽。下面看『形色殊特』,「形」是形状,「色」是色彩,形状与色彩种类繁杂不可称量。「殊特」的殊是殊胜,特是特别,不是这个世间所有的,也不是我们的思惟想像能想得出来的。『穷微极妙』,就是微妙到极处。
  『无能称量』,「称」是称说,「量」是衡量、度量,不但我们凡夫没有能力称量,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们,他们也无法称量。『其诸众生』,是指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具足七地以上菩萨的智慧与能力。『虽具天眼』,他们的天眼洞视,尽虚空遍法界都没有障碍。『有能辨其形色、光相、名数,及总宣说者,不取正觉』。这几句经文是说,七地以上的菩萨,都没有能力完全了解、完全明白,西方极乐世界的庄严,到底有多少种、有多少数量、有多少形状、有多少光彩是说不出来的。阿弥陀佛说,要是有人能说得出来,他就不成佛,现在他成佛了,说明七地以上的菩萨没有这个能力。所以西方世界的确是唯佛与佛方能究竟,即使是等觉菩萨也不能完全彻底的了解。我们常常说,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到底庄严到什么程度?我们从一段经文里能略知一二,蕅益大师在《要解》里说,这个法门、这个经典,只有十方诸佛才有能力宣扬流通,只有诸佛才彻底明瞭。九界有情如果不是蒙阿弥陀佛威神加持,不但你不能说也不能理解。我们今天能稍稍的明白那么一点点,都是蒙阿弥陀佛威神的加持,蒙十方诸佛的加持。看下一段经文:
  【我作佛时。国中无量色树。高或百千由旬。道场树高。四百万里。诸菩萨中。虽有善根劣者。亦能了知。】
  这是第四十愿,「无量色树愿」。法藏比丘说,我作佛时,极乐国中有无量光明彩丽的树,它们的高度有的百由旬,有的千由旬,道场旁的菩提树高达『四百万里』。在极乐世界的菩萨当中,虽然有些是善根劣的,但是他们对这些宝树的庄严都能了解、知道。解释几个名词,『无量色树』,是指极乐世界的一切宝树,因为极乐世界的树都是七宝和合而成,光彩明亮,颜色美丽,所以称为色树。『由旬』是印度的长度单位,有大、中、小三种,大由旬相当于中国的八十里,中由旬相当于六十里,小由旬相当于四十里。『善根劣者』,在这里是指下下品往生的人,西方极乐世界的树木花草,比起其他世界显得格外庄严。
  看下面三句经文,「我作佛时,国中无量色树,高或百千由旬」。这里的经文,是说树的数量之多不可计数,树的美丽庄严无与伦比,树的高度千百由旬。现在的飞机都达不到这样的高度,这个高度恐怕从我们地球到月亮还不止。拿一棵西方极乐世界的大树,可以从地球架一座桥到月亮,这实实在在是不可思议。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身相高大,比如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身相有多大?佛经上讲,「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说阿弥陀佛眉心的两根毫毛捲起来,像一个珠子一样,就有五座须弥山那么大。不知道须弥山有多大?如果像喜马拉雅山,要是有五倍喜马拉雅山那么大,阿弥陀佛的面孔那比整个地球大得多了。人身高大,如果没有这么高大,那人和树就不成比例。阿弥陀佛的身相这么大,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和阿弥陀佛一样,你就能想像到,极乐世界有多大!实在是不可思议。
  下两句,「道场树高,四百万里」。道场就是阿弥陀佛说法的讲堂,讲堂周边的大树比普通的树更高、更庄严,有四百万里。下三句,「诸菩萨中,虽有善根劣者,亦能了知」。「诸菩萨」,就是指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大众,即使是善根最劣的,像下下品往生的人,见思烦恼一品也没有断,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对这些树木的庄严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点都不迷惑。西方极乐世界的树很奇特,这些树广博普照,因为树也是七宝所成的。有一宝成的,所以金树的根、枝叶花果就都是金的,有二宝所成的,有三、四宝所成,还有无量宝所成的,这里的七是代表无量的意思,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字。树放光,还有香气,所以西方极乐世界称为香光世界。香光庄严,所有一切物质都放光,人身也放光,它是光明世界,没有黑暗,大地都放光。这也就是世尊说的,光无不照,香无不薰,香光庄严,形色微妙。
  不但如此,一切万物都能随众生的心,如众生的意,你怎么看美,它就给你现所要看的,那个美的样子。当然这个树也不例外,我喜欢看树是直的,他喜欢看树是弯的,树可以随众生的心,自然生起变化。你喜欢看直的,树就是直的;你喜欢看树是弯的,树就是弯的。不仅仅如此,树还出法音,随人所好,你喜欢听什么音声就能听到树上有音声,天乐鸣空。音乐不稀奇,树还能说法,我们想听《无量寿经》,树就讲《无量寿经》;我们想听《华严经》,树就说《华严经》。法音能随众生心,这些都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一一庄严都是阿弥陀佛为了教化众生,善巧方便变化所作,真正不可思议,这就是身土不二。众生见树闻香,听到法音自然就开悟,自然就证果,这样的树他方世界是找不到的。请看下面一段经文:
  【欲见诸佛净国庄严。悉于宝树间见。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是第四十一愿,「树现佛刹愿」。法藏比丘说,我作佛时,极乐世界的众生,想要看到十方诸佛国土的人事物等,种种庄严,都能在宝树行间看到,好像从明洁的镜子看到自己的面相一样。如果以上两愿不能实现,我就不成佛,这两愿是指「无量色树愿」、「树现佛刹愿」。这一段愿文尤其不可思议,世尊当年在讲经说法的时候,佛用神力把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显现出来给与会的大众看。佛灭度以后,后世的弟子、高僧大德们,有这样能力的人就不多。隋唐的时候还有,宋以后就很少了,就是能把十方刹土现在众生面前的,有这种能力的人是非常少了。
  这句经文,『欲见诸佛净国庄严』,「诸佛」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刹土,在宝树间都能见到。树现佛刹,就像《观无量寿佛经》,佛一共给我们讲了十六观,第四观是宝树观,此诸宝树,生诸妙华,踊生诸果。由此可知,极乐世界的宝树,不但是枝叶繁盛有花有果,因为它是众宝所成,所以它有大光明。光明中化现出幢幡、宝盖,幢幡、宝盖数量很多,也是没有办法可以计算得出来的。宝盖中就现出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佛事,佛事是诸佛菩萨教化众生的状况,都从宝盖光明中显现出来。后两句又是一个意思,是十方佛国亦于中现,这个范围就更广大了。十方诸佛的刹土,每一尊佛的刹土都有十法界,极乐世界特别它没有十法界,它只有一真法界,是纯菩萨的法界。其他的诸佛刹土跟释迦牟尼佛的教区大致相同,有十法界、有六道、有三途,在宝树、幢幡、罗网光明中,就这些你都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生西方净土就是生一切诸佛刹土,见阿弥陀佛就是见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西方世界的大众他们的神通道力,能随意遍至诸佛国土。
  有许多同修嚮往弥勒净土,因为弥勒菩萨是下一尊佛,将来要到我们这个世间示现成佛。有很多人想,弥勒菩萨成佛的时候做他的大弟子,就像释迦牟尼佛会中的舍利弗、目犍连一样。不少人有这种愿望,一心一意求生弥勒净土,而忽略了西方净土。弥勒净土容不容易往生?相当不容易,请注意「相当」两个字。要想往生弥勒净土必须要修定,经上讲要修唯心识定,因为弥勒菩萨是唯识专家,他是法相唯识宗的始祖。唯心识定要修五重唯识观,就是这个定有五个层次,由浅而深,你能修成才有资格往生兜率内院;如果修不成你就去不了。从前有师子觉菩萨、无著菩萨、天亲菩萨,这三位是非常要好的同参道友,都是修弥勒净土的。三个人曾经有一个约定,说哪一个人先往生,生到那边去,回来报个信。
  后来师子觉先往生,去了很多年没有音信;再以后无著又往生了,过了三年,回来给天亲菩萨报信。天亲菩萨就问他,你怎么去了三年才回来报信,怎么去了这么久?无著告诉天亲说,天上的时间长,我不过是到弥勒菩萨面前打了个转就回来,哪里知道这个世间已经三年过去了。接著天亲问无著说,师子觉到哪里去了?无著告诉他说,他生到兜率天在外院遇到许多天女,他已经被天女迷住了,没有到内院去,在外院享乐。诸位想想,以师子觉的修行功夫,从外院到内院,没等到内院,在外院就堕落,可见不容易!没有往生西方极乐净土稳当。这就是说,你有没有能力能禁得起诱惑?我们人间的美女不算美,好多人都被迷住了,天女可了不得,那是真美,你有能力不受迷惑吗?一受迷惑,就又搞三途六道,多么可怕!换句话说,你抗诱惑的能力能超过师子觉吗?你的修行功夫能超过师子觉吗?
  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到底殊胜在哪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既然就是一切诸佛刹土,难道兜率内院弥勒菩萨还除外吗?当然也在其中。何况我们这一部《无量寿经》,后半部是弥勒菩萨当机,弥勒菩萨与西方净土的关係,从这一部经上,我们可以清楚明白的看得出来。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说法,弥勒菩萨天天去听,从来不缺席。你要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看到弥勒菩萨跟你坐在一排,你跟他是同学。如果你跟他说,下课以后,我到你的弥勒内院去玩玩,弥勒菩萨一定是会很欢迎的,就带你去兜率内院参观游览。如果你求生兜率内院,你是弥勒菩萨的学生,他是你的老师,你看,他的辈分高你一等,师生关係和同学关係是不一样的。所以要想见弥勒菩萨,亲近弥勒菩萨,要想参访兜率内院,有径道!这个径道就是念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径道。你不必修唯心识定那很麻烦,不太容易修成功。就是修成了要是通过外院,如果你像师子觉那样禁不起类似的诱惑,那就完了,这多可怕。
  这一段我觉得大家应该听明白了,就是说你要亲近弥勒菩萨,你是要做他的同学还是要做他的学生?哪条道是径道?这一部《无量寿经》念佛法门,是十方一切诸佛普遍为一切众生,宣扬的经典,普遍劝勉一切众生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是这样一个特殊的难信法门。我们如果能够相信,能够依教奉行,你不仅是世尊的第一弟子,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的第一弟子,这是事实真相。正是夏莲居老居士所说的,「亿万人中一二知」,几个人知道?你今天知道,你明白了,你这才知道你是多么的幸运!亿万人中一二知,你居然就是那亿万人中的一、二,所以要珍惜。要把握住这一生最好的机缘,决定圆满成就菩提,怎么圆满?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决定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像大势至菩萨所说的「净念相继」,一句佛号贯彻始终,这就成功了。请看下一段经文:
  【我作佛时。所居佛刹。广博严净。光莹如镜。彻照十方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睹者。生希有心。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是第四十二愿,「彻照十方愿」。法藏比丘说我作佛时,所居住的极乐世界,广阔无有边际,庄严清净,光明晶莹像镜子一样,能彻照十方无量无数不可思议的诸佛国土。十方世界的一切众生,如果看到极乐世界的光明,都能生起稀有殊胜无上的菩提心。如果此愿不能实现,我就不成佛。看几个词语,『广博』是广阔无边,『光莹』是光明晶莹,『彻照』是无所不照,『希有心』指无上殊胜的菩提心。「广博严净」,这是说西方极乐世界佛国土广大无边,可以说是无边无际。严净是美好、庄严、乾净,没有污染,洁净是指没有污染。这里的污染不仅仅指环境而说,更重要的是说,心理的污染,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精神的污染、思想的污染、见解的污染,这些污染已经相当严重了,有时我们自己还不能觉察。这种污染之深、污染之广、污染之严重,佛要不说出来,我们真的想像不到,读了佛经才知道这污染的严重,「饮苦食毒」,我们还不觉知。
  西方极乐世界无论是在心理上、在环境上,决定没有污染。我们能相信吗?我们没有去过极乐世界,只听释迦牟尼佛这样讲,我们相信释迦牟尼佛不会打妄语,我们相信圣言量。善根福德深厚的人,对圣贤的教诲一点不怀疑;一般的凡夫,对圣人说的话喜欢打问号。净土是清净心变现出来的,心净则土净,什么人的清净心?是自己的清净心,是自己真如本性变现出来的。阿弥陀佛在因地修清净心,果地上成就了清净土,又接引十方身心清净的众生往生净土。所以我们知道,极乐世界的大众无论是依报、还是正报,都是清净的,没有染污的。我们这一生认定西方极乐世界这个目标,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我们可以相信,但是它的清净纯度,我们无法想像。
  下一句,「光莹如镜」,这句是形容西方极乐世界的清净纯度,清净得像一面镜子,这是讲依报。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山河大地,一切万物放光,光明彻照十方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这是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光?这个光是心光,是性光,这是科学家没有办法探测到的,本性光明。本性就是自性,是遍法界的,性德之光当然也是遍法界的。怎么知道西方极乐世界是性德之光?佛在大经上跟我们说过,「依报随著正报转」,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是正报,心地清净,清净心就是真心、就是本性,所以他居住的环境也是性德变现,所以光明遍照法界。法界里无量无边的诸佛刹土,不但照还彻照,这是指依报光明之德用,也就是自性的德用。
  今天的时间到了,就讲到这里,感恩大家。阿弥陀佛!  

 

欢迎关注悲智佛网微信公众号,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公众号名称:beizhifw   公众号ID:beizhifw  
关注提示:可在微信上搜索 beizhifw ,在搜索内容中点击关注

老法师念佛 老实念佛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佛经故事 净土圣贤录文言文 来佛三圣永思集 净业三福 了凡四训 弟子规 太上感应篇 十善业道经 三皈依传授 认识佛教 沙弥律仪要略 五戒十善 修六和敬祈祷文 净土五经 刘素云老师复讲大经 净土圣贤录 布施的功德 净土大经解演义 科注全集 净土大经科注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