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第023集

1970-01-01 08:00:00 字体大小:
点击进入视频 点击进入mp3 用安卓下载播放mp3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刘素云老师複讲  (第二十三集)  2018/4/15  中国  档名:56-214-0023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弥陀佛!今天咱们开始学习第七品经文,「必成正觉第七」。这一品经文,是法藏比丘在他的老师世间自在王佛面前,说出他的四十八大愿以后,又以偈颂的形式来表达他至诚的行愿。所以当时感得雨花动地的瑞相,而且空中有这样的赞言,「必成正觉」,必定成佛。这品经文主要是介绍弥陀大愿功德的圆满,大家从这品经文的题目里,就可以看出来,「必成正觉」这四个字,语气非常肯定,不容怀疑。我们见到这个题目,一定是丝毫的怀疑都没有。念佛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名号功德的殊胜,名号功德的不可思议。所以必须了解名号功德的不可思议,你才能坚定念佛的信心和愿心。这两天因为一直是沉浸在经藏里,所以每天都是法喜充满。今天早晨绕佛,绕出了四句话,这四句话这样说的,也和同修们共同分享。是这样说的,「深入经藏里,快乐真无比,智慧一开显,自性即现前」,可能这就是法喜充满的一个因缘。今天我们因为学「必成正觉」这品经文,那就看看我们学完了以后,你的信心和愿心坚定多少?你能不能必成正觉?现在我们看经文:
  【佛告阿难。尔时法藏比丘说此愿已。以偈颂曰。】
  这几句话是说,释迦牟尼佛告诉阿难说,当时法藏比丘说四十八愿之后,又以偈颂歌赞的形式来表达他的心愿,这很好理解。往下看他的偈颂第一首:
  【我建超世志。必至无上道。斯愿不满足。誓不成等觉。】
  一共是四句,『我』是指法藏比丘,我已经建立了超越一切世间的志愿,决定成就无上佛道,说这四十八愿如果不能够圆满实现,我决定不成佛,这四句偈颂表达的就是这么个意思。这里面有几个什么样的重点?第一个,『超世志』,这一句话里最重点是在「超」字上。因为法藏比丘说,他建立的是超越一切世间的志愿,就是没有人能比得过他,是这么个意思。这个超究竟超在什么地方?我是通过学习总结了这么四条,就是为什么说他是超世志?究竟表现在什么地方?第一个我总结的,是法藏比丘这四十八愿,首先是他想到了,他想到这四十八愿,这是第一个超。为什么说他超?因为十方一切诸佛菩萨,咱们就先不说菩萨,就先说十方一切诸佛,谁都没有想到这个四十八愿,唯独法藏比丘想到这四十八愿。这是第一个他想到了。
  第二个是他说到了,别的佛没有想到,自然他就说不出来;法藏比丘想到这四十八愿,而且表达出来,说出来,说明白,这是他第二个超,超越其他一切诸佛。第三个超,是表现在他做到了。我们现在都可以认定,四十八愿没有一愿不兑现的,统统都兑现了,所以说法藏比丘做到他所发的四十八大愿。这是想到了、说到了、做到了,这是三个超。第四个,四十八大愿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四十八愿愿愿互融,融就是那个融洽、融合的融,它是互融的。这互融是表示什么意思?就是说一愿展开就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就是一愿。我们再通俗一点说,就是一愿展开,它就包含了其他的四十七愿,四十七愿里包含著每一愿,所以说四十八愿是愿愿互融。这就是法藏比丘建立的志愿,是超世志的超,所能表达的四层意思。
  再往下看,『必至无上道』,这是这首偈颂的第二句。「必至无上道」这一句的重点,在「无上」两个字上,必至也很重要,那个必就是一定,不容怀疑,一定能够实现的这叫必,就是不容我们有怀疑。为什么我把无上做为这句偈颂的重点?因为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无上是指圆教的佛果,圆教的佛果是无上正等正觉,所以没有任何一个佛果,能够超过圆教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果。所以说这个佛果位是最高的果位,因此说无上,这是第一层意思。第二层意思,法藏比丘发愿不但要成佛,而且要超越十方一切诸佛,这是真正的无上道。大家听明白没有?法藏比丘发的愿不但要成佛,而且要超越十方一切诸佛,这是真正的无上道。所以说这里面所说的无上道,不是说在菩萨之上,而是在十方诸佛之上,所以说是无上道。无上这两层意思。第三层意思,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给我们介绍阿弥陀佛,大家都熟悉,是这样介绍的,说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一个极尊,一个之王,你说还有什么能超越?因此这个无上我给它总结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最高的佛果;第二层意思,不但超越一切菩萨,而且超越十方一切诸佛;第三,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这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给我们介绍的。这就是无上的三层意思。
  往下看,『斯愿不满足』,「斯愿」是指四十八大愿,任何一愿都圆满,愿愿都兑现,没有一愿是空愿,没有一个字是妄语,句句真实这叫「满足」。这个满足和我们平时理解的满足,意思不完全一样。原来我们可能想,一点不欠缺,这叫满足。这里重点说,是没有一个字是妄语,句句都是真实的,每一愿都是实实在在的,没有一愿是虚愿,这叫满足。『誓不成等觉』,这里就是法藏比丘他的大愿就在这,如果是这四十八愿有一愿不能够兑现,他都不成佛。现在他成佛十劫了,说明四十八愿愿愿都圆满兑现了。所以这一首偈颂总体来说是什么意思?它是总结前愿的本愿功德。一切诸佛度众生成佛道,依什么?就是依这个念佛法门。最后两句话非常重要,念佛法门是正说,其他法门是诸佛如来的方便说。两个重点词,一是正说,二是方便说。念佛法门是正说,而且是唯一的正说;其他法门是诸佛如来的方便说,那就不单是一尊佛的方便说,是十方一切诸佛的方便说。大家想想,念佛法门该多么殊胜、多么重要!唯一的正说。看下面的几句偈颂:
  【复为大施主。普济诸穷苦。令彼诸群生。长夜无忧恼。出生众善根。成就菩提果。】
  这几句偈颂是法藏比丘告诉我们,他说我成佛时,还要做十法界一切众生的『大施主』,救济他们的贫穷与困苦。这个贫穷是指什么?指福慧未圆,不圆满,困苦是指无明烦恼未尽。他要让各类众生永远脱离生死的无明长夜,脱离这种忧苦,让众生出生种种善根,成就菩提佛果。这是法藏比丘在这首偈颂里,所要表达的意思。我们先来看看,什么叫「大施主」?这个施主我们学佛人都知道,就是布施,善于布施的人叫施主。这个大施主和一般的施主就又不一样了,大施主是及时给予一切众生究竟圆满的财、法、无畏三种布施,称作大施主。就是这个大施主施予众生什么?施予众生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三种布施,圆满布施,一样不缺,这叫大施主。
  什么叫『诸穷苦』?诸就是表示多的意思,「诸穷苦」,是指没有智慧的众生在三界六道里受苦。『长夜无忧恼』,「长夜」是比喻众生沉沦生死,无明而不觉,如同长夜一般,「忧恼」即忧悲苦恼。『菩提果』是什么?就是佛果。这几个名词我们把它明确了以后,就知道这几句经文偈颂,它的真实义要表达什么。前面我们曾经念过这样的句子,「惠以众生真实之利」。惠是给予众生真实的利益,真实又是什么?佛给我们真正的利益,就是刚才所说的三种布施,而这三种布施是真实的布施。我们再往深一层里看,什么是最真实的利益?佛给予众生最真实的利益,就是把《无量寿经》、把阿弥陀佛佛号,布施给了我们,这是最最真实的利益。和前面三种布施比,这个比那个更要殊胜。大家想是不是这样?有谁能给我们无量寿?唯独是阿弥陀佛。你说这个利益上哪里去找?还有比这个利益更真实的利益吗?没有了。所以我们现在得到这个真实利益,我们自己往往还感觉不到,等你感觉到的时候,你对阿弥陀佛那种感恩之心,会油然而生的。
  下面我们再说说这三种布施,首先说说财布施,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这是阿弥陀佛多劫积功累德所成就的。阿弥陀佛有福报,但是这个福报不是他一个人享受,也不是他一家人享受,也不是他一国人享受,他要让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共享西方极乐世界。你说阿弥陀佛的愿殊不殊胜?还有什么愿能超过阿弥陀佛这个大愿?那我们反过来,联繫我们自己,极乐世界既然是阿弥陀佛要让一切众生共享的,那包不包括你?包不包括我?包不包括他?全都包括了,人人有分。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我们人人有分,就是你愿不愿意接受?你愿意接受,你确实就有分;如果你不愿意接受,那你自然就没分。不是阿弥陀佛有偏有向,说给我有一分,不给你那一分,不是的。我这里讲明白了,如果你愿意接受阿弥陀佛福报的布施,你肯定是有一分的;你不愿意接受,你就没有分。
  有时候我就想,我们现在挺享福报的,尤其是我觉得我晚年福报现前了。我就想我哪来的福报?我想明白了,我读经、听经,我听明白了,我是在享阿弥陀佛的福报,我是在享净空老法师的福报。不是我个人有什么本事、有什么能力,这个福报真的不是我自己修来的,我真的是在享阿弥陀佛老人家的福报,享净空老法师老人家的福报。所以有时候我就想,感恩佛恩浩荡,感恩师恩无尽,就是佛的恩德,老法师的恩德,你怎么报都不过分,怎么报都报不完。这是第一个布施。
  第二个布施,法布施。《无量寿经》与《阿弥陀经》,都说得非常清楚,阿弥陀佛不仅示现在极乐世界讲经说法,而且同时又应化在十方世界说法。为什么我们说阿弥陀佛的愿力大?他的心量大,他的法是说给十方世界,一切诸佛菩萨、诸众生的,他不仅仅是在西方极乐世界说法。我记得有一次我跟同修们探讨,我说为什么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能做阿弥陀佛的助手?是因为他们的心量、他们的愿力和阿弥陀佛一样大。如果他们的心愿就是救度娑婆世界的众生,阿弥陀佛绝对不会选这两位菩萨做助手的。从这我们能不能悟到一点什么?我们应该发什么样的心,发什么样的愿?我们的心量应不应该拓开、拓大,让虚空法界都在我们的大愿之中?这样我们的愿就和阿弥陀佛的愿相近了。我们的心是阿弥陀佛的心,愿是阿弥陀佛的愿,行是阿弥陀佛的行,我们不就是阿弥陀佛了吗?就是这样的。所以这个法布施,我们有时候说,我家里这几个人将来怎么办?这个心量太小,真得扩大。学佛的人你要想将来成佛,你要想去西方极乐世界,如果你的心量那么小,你真的去不了。这我告诉大家,都是实实在在的话。因为阿弥陀佛的法布施,是布施尽虚空遍法界,不仅仅是西方极乐世界。如果你的法布施,不像阿弥陀佛是尽虚空遍法界的,去西方极乐世界真的有点难度。这是第二个布施。
  第三个布施,无畏布施。《无量寿经》的经题是「清净平等觉」,这就是的的确确的最真实的大无畏。这五个字我们天天都见得著面,甚至是天天都在说。实际上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一切论说的什么?就是这五个字清净平等觉。有的同修说刘老师,你怎么一会说,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说的是五个字。有的时候你还说,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就一个字,心?因为我以前确实说过。刁居士问我,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概括的说是什么?我告诉她,一个字就是心,二个字就是放下,三个字无所得,四个字回归自性。就是你怎么理解,你要硬抠、死抠字眼,你说刘老师,那次你是这么说,这次你为什么又说是这五个字?你理解对了,你就明白是什么意思;如果你没理解,慢慢琢磨,慢慢理解。这个东西不是说你想:我琢磨,我刚才说个词,琢磨这个词不对,是悟,你慢慢就悟明白了。
  实际你看看你的生活,实际看看你周围的修行人,在修什么?第一,要把清净心修出来;第二,要把平等心修出来;第三,要把觉心修出来。这三个心你修出来了,你能不成佛吗?你肯定去西方极乐世界作佛。现在你对照一下自己,这五个字你还欠缺哪一个?赶快补。一定要先把清净心修出来,这是基础,你没有清净心你平等不了。但是它也是互补的,没有平等心你也清净不了,一个都不能丢。所以说佛给我们这无畏的布施,是让我们众生心地清净、平等。你心境平等、清净,你就能够远离一切苦厄;如果你不清净、不平等,苦厄永远伴随著你。所以消业障,怎么消?念阿弥陀佛。我多次跟大家说过,念阿弥陀佛是消业障最简捷、最好用、最好使的办法。我都不知道用什么词来说,因为其他任何形式都消不掉的业障,一句阿弥陀佛能全部消掉,记住那个「全」。全什么意思?一点不剩。那就看你信不信了,反正我消业障,我就用这种方法念阿弥陀佛。
  有的同修说刘老师,现在说学《无量寿经》,这无量寿谁能得到?什么时候能得到无量寿?这也是大家心目中一个很迫切需要明瞭的问题。我把我自己的一点悟处跟大家说说,供大家参考和分享!它不一定正确,因为算是我个人的一点体会。我说如果你真心想证得无量寿,现在就可以做到,不用上西方极乐世界。我一说这句话,肯定会引起很多同修的惊讶,刘老师,你这句话是不是说得太大了?现在就能证得无量寿?我说现在能证得无量寿。因为什么?真正的念佛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活著去的,他不是死了去的,所以他活著的时候的寿命就已经是无量寿。是不是?他去西方极乐世界,那不接著无量寿了吗?那你说他不是死去的,如果说他死了去的,他往生极乐世界你可以这样计算,从他到西方极乐世界那一天起,开始算无量寿。我说真正的学佛人,你现在就是无量寿。
  我自己就是这样认为我自己的,为什么我老是法喜充满?我就充满在这个地方。为什么?我听经听明白,我讲经讲明白了。我现在讲经,第一个受益的人又是我自己,为什么?我讲明白了,我豁然开朗了,我现在不就是无量寿吗?我这么一说,可能又有人要批我,你吹牛你现在就无量寿了?我吹牛我也得吹,我觉得我现在就无量寿了,因为我将来去极乐世界,我肯定是活著去的,我不是死了去的,因此我认定我自己现在就是无量寿。那我也可以认定我的同修们,真正的念佛人,你们将来往生是活著去的,你们现在就开始无量寿了。你说这么大的喜事,能不法喜充满吗?你为什么成天愁眉苦脸的?因为你没有法喜,你不知道西方极乐世界是多么美好,你不知道你学佛把清净心学出来,把平等心学出来,把觉心学出来了,你是多么的幸福快乐!你没体会到。你体会到,你就说:刘老师,太感谢你了,我现在可体会到了。但愿我今天说了以后,愿我的同修们更多更多的人,从现在开始无量寿。如果你们都做到这点,我今天这番话没白说,我这个牛也没白吹,我吹得值得,希望同修们都这样。
  因为这个,所以阿弥陀佛的三种布施,你想想,我们都得到了。有的同修说你得到,我没得到。你障碍著,你不接受,你不接受阿弥陀佛这三种布施,所以你就得不到。你说阿弥陀佛是不是大施主?还有哪个施主能超过阿弥陀佛给予我们的东西?咱们就说白了,能布施给我们这么多最最真实的东西,最最真实的利益,什么?把无量寿布施给我们。你说是不是尽虚空遍法界的第一大施主?你除了阿弥陀佛以外,找不出第二个施主,能布施给你无量寿。他可能给你点珍宝,那都好说,无量寿他不会布施给你的,唯有阿弥陀佛。所以说阿弥陀佛真是我们的亲人,是值得我们依靠的亲人,真是这样的。你仔细体悟、体悟,我说的这一段话。
  下面一句,「普济诸穷苦」,用什么去普济?用清净心、平等心去普遍的、平等的帮助一切众生离苦。不知道为什么最近一个阶段,我对平等认识愈来愈深刻?原来我比较注重清净,现在看来光清净不行。你要想帮助一切众生远离苦厄,清净心你必须具备,平等心必须具备,觉悟的心必须具备;没有这三心,你想帮助一切众生离苦那是空话。尤其是阿弥陀佛以平等法普度一切众生,注意平等法,阿弥陀佛以平等法普度一切众生;下一句,是令一切众生依平等法成平等佛。注意出现三个平等,第一个是以平等法普度一切众生,这一句里连著两个平等,令一切众生依平等法成平等佛。高不高明?殊不殊胜?你读到这的时候,你能不能生起感恩之心?阿弥陀佛太伟大了,太了不起了。真是用一句话说,诚不可思议也!真是不可思、不可议,你怎么想你都想不出来。可以说阿弥陀佛的平等法去度一切众生,让众生依这个平等法成平等佛,可以说这是一切经典里所没有的。有的同修们可能读经很多,你们回忆一下,就这个平等法,平等度一切众生成平等佛,其他的经典里没有,是不是这样?也是一切诸佛世界里,所没听说过的。
  除了西方极乐世界,任何一个诸佛国土没有这个说法,没听说过。你想想,这个法门它为什么难信?不就难信在这些个地方吗?它太殊胜、太微妙。人们不知道,为什么有些等觉菩萨成不了佛?因为他没接触到这个法门,他不知道还有个念佛法门。一旦他接触这个法门他立刻就成佛了,所以这是稀有的法门。诸穷苦,这个诸是多的意思,穷苦的含义非常深,不是我们所理解的贫穷、苦痛,不单单是这个。李炳南老师在讲经的过程当中,对「诸穷苦」他举了四个例子,四方面,就说了四种穷困苦难。第一种是什么?大家想想,对对自己的号是不是这样?第一种苦,在六道里没有依靠,简单的说没依靠这是苦。人命无常,你说咱们人谁想死?谁都不想死?但是你能不死吗?谁都做不到,人命无常,你在六道里是无依无靠的。我告诉大家,我说现在我才知道亲人在哪?在西方极乐世界。六道里没有,六道里你一轮迴你谁都不认识谁;只有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找你的亲人,海了去了,多了去了。我不知道我这么说你们信不信?信就信,不信那你就苦著,你在六道里你就一个亲人都没有。「独生独死,独去独来」,好好想想佛经里这句话。
  佛告诉我们说,人命在呼吸之间。我们知道,这是穷苦之一!没依靠。所以说你靠谁?我说我靠佛。佛告诉我们,佛也靠不住。大家又不理解了,说佛我们都靠不住,我们靠谁?佛是教我们离苦得乐的方法,你听懂了你就离苦了、你就得乐了、你就得救了;你听不懂,佛代替不了你。所以我一再跟我身边的同修说,我说你们一定要好好修,好好老实念阿弥陀佛,谁都靠不住,我说你靠我靠不住。我说靠佛都靠不住,靠你自己是不?自己救自己,你自己就是佛,你自己就是阿弥陀佛。你上哪找佛去?我这回讲大家听懂了,谁也不要靠,好好的把佛的教诲,说的那个道理,我们把它听明白,然后我们去落实,我们自然而然就离苦得乐了。这很简单的事。你要是弄複杂了,怎么想怎么複杂;你要是把它弄明白了,你才想原来是这样。就像我那次说的「大道至简」,愈是大道愈简单;愈整得那么複杂,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不是大道,那是连小道都不是,走到犄角旮旯去,鑽牛角尖出不来。所以咱们还得走大道。
  清净平等觉,清净是僧宝,平等是法宝,觉是佛宝。我们就靠这三宝,这三宝又是我们自性三宝,绕来绕去又绕回来靠谁?靠你自己的自性三宝。你自性三宝一现前,你什么都明白了,是不是这样?为什么今天早上给我那四句话,我一想可能又让我跟大家说说,所以开头我就跟大家说了。法喜充满的时候你是一种什么心态?什么感受?用语言没办法表达,表达不出来。所以你们看我一天无忧无虑的,乐乐呵呵的,有时候一言不发的,可能这一言不发的时候,我就进入一定的状态,静止了,那时候就是大脑是空白的。你说我想啥?我啥也没想。真是这样的,那种法喜,我真希望人人都能够尝受尝受。你当尝受了以后你对这个学佛、念佛、成佛的信心,那是倍增倍增的,就不是现在这种状态了。现在念几句、念几天烦了,老念,对了,没念到地方,没念到时候;念到那个境界的时候,不让你念都不行。不信你把我话记著,到你境界现前的时候,你就想,刘老师那时候说的我还不理解,现在我知道了,真是这么回事,老师没骗我。我真不会骗人。
  所以说怎么样明心,怎么样见性?但明心见性说起来也简单,依教奉行。说阿弥陀佛这四个字就是甚深禅定,你说你今天面壁打坐坐禅,明天坐禅,实际八万四千法门,你说哪个法门不是禅定?所有的法门修的都是禅定,因为只有定你才能开智慧。只有智慧开了,智慧一开,你能不明心见性吗?所以它是连锁反应的。因此说老老实实念阿弥陀佛,你就得甚深禅定,不但是禅定,是甚深禅定。你再加个妙,那就更好了是不是?甚深妙禅定多好!我愿同修们都得到这甚深妙禅定。这是第一个苦,六道里没有依靠。
  下面说第二个苦,第二苦是没智慧。想想我们自己有没有智慧?我们要是有智慧,那些蠢事我们就不办了。是不是?谁明明知道怎么回事是对的,完了还去办蠢事?就因为我们没有智慧,所以我们才偶尔的犯点小错误、小毛病,都很正常。我们是属于聪明或许是有点。我这么说,有同修可能不服气,你不聪明就够意思了,你还说我们不聪明?那我再好好说,就是你们都有聪明,但是缺少那么一点点的智慧。我这么说行不行?别生气、别生气,我不是说批评谁,因为现在确实是我们缺少智慧。如果我们智慧开了,我们的生活就是幸福的,就是快乐的,我们家庭是美满的,我们的身体是健康的。因为现在我们缺少点智慧,脑子里妄念比较多一点,所以我们就这么苦。我就想让大家儘快的明白这个道理,早点脱离那个苦海。所以我们现在应该说智慧和聪明它是两回事,聪明说白了就叫世智辩聪,这个智慧能明心见性。我们现在要两个摆那让我们去挑、去拣,你说你拣哪个?是不是得拣智慧?那小聪明先放一放。你智慧开了以后,那小聪明你回头一看,你自己都觉得可笑,那时候我还沾沾自喜,我觉得我挺有聪明的,你拿智慧一比就把那聪明比下去了。所以我希望同修们拣智慧,别拣小聪明。
  这个世间有没有真正有智慧的人?有,不过就是大智慧的人,就是在你眼前你不认识,真的是这样。因为啥?我们没有智慧,我们又没有慧眼,所以大智慧之人在你跟前,你也不认识,甚至你还瞧不起他。所以那种有智慧的人,用一句什么话来形容?就叫大智若愚。可能这种人你从表面一看傻乎乎的,说一点也不精明,因此你瞧不起他。就像我前些日子说那个,我认为那是真正念佛人。那谁,一百人看他,我估计得有九十九人瞧不上眼的,他长得其貌不扬,瘸了拐杖的一走一瘸,说话还不那么利索,傻巴呵呵的。人家那时候,我说了以后可能有人说,这刘老师啥眼神,还说这个人是真念佛人,是大智慧?我就那么看的,我就没看他傻乎乎的,我就看他傻里透著的那种智慧,我就认为他是大智若愚,真正的智慧在里面,他没有显露出来。谁能把西方极乐世界那个胜景念现前?他念出来了!你念出来了吗?你没念出来?我也没念出来,我不如他。
  就这么一个傻巴呵呵的,就这么一个人,他能把西方极乐世界那胜景念现前了,现在他眼前。因为他不知道,他问我。他说刘姨,那是怎么回事?我说你跟我说说。他说我坐在养老院台阶上念阿弥陀佛,这个院子整个景象就变了。我说变成什么样?什么都是金的,地也是金的,树也是金的,那个小鸟飞来飞去都变成金鸟。他说怎么回事?还有一尊大概是佛!他告诉我,老高老高了,顶天立地。那你说他会编吗?他肯定不是编出来的,他看不著这个景象他编不出来的。所以说我们看看什么叫真智慧?什么叫假聪明?这一比就比较出来了。古人说真正大智慧的人,看起来像愚人。其实他是有真实智慧的,他一点都不愚,我们比不上他,谁愚?是我们自己愚才把人家看成愚。所以李炳南老师说,第二种苦没智慧。
  第三种苦,没方法。你说和我们是不是都能对上号?就世间来说我们这一生很不快乐,那有什么方法能教我们快乐?你看我们家庭不美满,都想用什么方法能使家庭美满?说社会动乱不和谐,那用什么方法让社会不动乱,要让它和谐?用什么方法能让国家富强,人民安乐?用什么方法能让世界和平回归?这都是当今世界人民所普遍关注的问题,所急待解决的问题,可是都没有方法,所有的人是一筹莫展,没有办法解决这问题。这是第三个穷苦,是不是这样?老法师参加联合国的和平会议,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但愿能够早点落实。早点落实,这些急待解决的问题,一个一个都会解决的,就是现在有没有慧眼识才。老法师,我一再说是宝,是我们的国宝,是我们的佛宝,是救世界的,可是没人认识这就糟糕了。这些个问题,如果按照老法师给我们的理念、方法去办,没有一个不能解决的,有办法!这办法在《无量寿经》里,如果我们把《无量寿经》学明白了,这些问题都解决了。老法师说的办法全在《无量寿经》里,这不是他老人家发明创造的。所以这是第三个苦。因此说这个社会和谐、生活美满、世界和平、天下太平这些个,我是这样想的,这不正是我们共产党人,所追求和为之奋斗的伟大目标吗?你说佛法和我们共产党人所追求的,是不是一致的?如果我们这个问题认识清楚,这个问题还难解决吗?不难解决。但是要不认识难解决,没有方法,因为教给你,你不信,你不办。这是第三个穷苦。
  第四种穷苦,是智慧不能开。因为你智慧不能开,你烦恼不可能断,所以这是第四种穷苦。以上这四种,就是李炳南老师当年给归纳的四大类穷苦。我们现在对对号,样样具足,一样都不带缺的。所以说阿弥陀佛这个大施主,他要平等的来救度这些穷苦,要解救这些众生离苦得乐。有的人认为这不是谈玄说妙,能吗?那你信就能,你不信就不能。我要告诉你一句最真实的话,佛从来不谈玄说妙,他是要帮助我们解决现实的问题。有的人说,学佛,学佛能得啥好处?说将来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的人一听那我不学,往生极乐世界不也是死了吗?实际这个宣传佛法的人宣传偏了,误导众生。学习佛法是要解决现在的问题,将来的问题那是果报,现在是花报,你现在就可以得到幸福、得到快乐、得到健康。你这一听你高兴了!说原来是这样,你学不学佛?比如像我,我要死的人了,我没死,我现在这么快乐、这么健康,你不羡慕吗?你羡慕就学佛,念阿弥陀佛,我没有什么绝招,我就是念阿弥陀佛。因为我心真诚,所以我念佛就灵,真是这样的,没有什么奥妙。你们认为它玄妙那就玄妙,在我这没有玄妙。是玄在哪?妙在哪?是妙在我,你觉得玄,那你就光有玄,没有妙。我是有妙,加个玄那不更妙了吗?你一定要把这个妙找到。
  下一句是,『令彼诸群生,长夜无忧恼』。「诸群生」的面非常广,它是包括尽虚空遍法界,上自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听明白了。为什么说是包括尽虚空遍法界?上自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一个不漏,全包括在内。「长夜无忧恼」,这是阿弥陀佛告诉我们,可以带业往生,永离忧恼。有了这一条我们的心安不安?如果没有带业往生这一条,我们是一点救都没有。你说谁没有业?不是恶业就是善业,净业可能不是那么太多。那你说要是没有带业往生这一条,我们能去极乐世界吗?那我们就永远苦著,永远在六道轮迴著!但是现在因为有了这一条带业往生,我们就可以安心了,遇到念佛法门,我们就老老实实念阿弥陀佛,我们那点旧业允许我们带。这是任何一个法门,任何一个佛国土,所不具备的。
  下面说,『出生众善根』,「善根」是什么?就是这句阿弥陀佛,多简单这个答案,又称为万德洪名。大家想,万德是什么?万德就是「众善根」,无量无边的善根,都在这一句阿弥陀佛佛号当中,名号功德真真实实不可思议。我们认真的执持,坚固的执持能将阿弥陀佛无量劫中,所修的功德转变成自己的功德,这个大便宜你佔不佔?说到这有同修又疑惑了,阿弥陀佛多生多劫修的功德是累积的,我们现在能把阿弥陀佛无量劫的功德,转变成自己的功德,这不天方夜谭吗?能可能吗?我告诉你们,能可能!要不我怎么说一句,这个大便宜你佔不佔?确实有这样的大便宜,那你要不信,你就佔不著;那我信,我就佔著。我现在我就努力的,把阿弥陀佛多生多劫积累的功德,转变成我自己的功德。为什么我相信能够做得到?因为什么?《无量寿经》是自性三宝,弥陀功德是自性功德,这个你认可!那自性哪有内外之分?那个自性哪有自他之分?那阿弥陀佛的功德不就是你的功德,不就是我的功德、他的功德吗?你这样一想,阿弥陀佛的功德你就把它转化成自己的功德,你说这是多大的一个便宜。你为什么不信?你不信你就佔不著,你就错过这个机会了。因为什么?我们和阿弥陀佛是一个自性,自性不分内外、不分你我、不分自他,你这么一想,你不就明白了吗?所以可以讲阿弥陀佛的功德转变成自己的功德。要相信我的话,我不骗你。
  下一句是『成就菩提果』,一切布施以此最上、最殊胜,这个此是指什么?「成就菩提果」。菩提即是成佛,阿弥陀佛帮助我们,是要帮助我们圆成佛道,与他自己无二无别。阿弥陀佛想让众生和他一样都成为阿弥陀佛,这个大愿大不大?如果我们赶不上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他的布施不圆满。只有众生的成就和阿弥陀佛的成就是完完全全一样的,这是阿弥陀佛的布施功德圆满。这是什么?这是「惠以众生真实之利」的具体体现。大家想一想,高明之处在什么地方?比如说苦,佛告诉我们苦,苦在什么地方?然后告诉我们为什么苦?这是第二个层次;第三个层次,佛告诉我们解决的办法,你说这个老师上哪找?告诉你苦,然后告诉你为什么苦,帮你挖根,根挖出来之后,再告诉你解决这个苦的办法。所以说佛的高明之处就在这,他不但能发现问题,而且重要的是能解决问题,把问题都跟你说得一清二楚。你说我们听明白,方法也学会了,用这种方法把我们的苦难就解除了,你说我们不应该报佛恩吗?不应该感佛恩吗?
  在这里我想说,前些日子,在博鳌论坛会上有个主旨演讲,那一次博鳌论坛会,又一次使中国成为世界瞩目的中心。那个掌声真是发自内心,是真诚心发出来的,不是礼节性的。因为那个节目我不是从头至尾看完的,我是看了一些片段,每个片段使我感动的,一、掌声时时爆发,那个热烈程度以往的任何一个会好像都很少见。说得那么透彻、那么明确,你就感觉心里特别安、特别稳,就有一种极大的安全感,就是这种感受。所以说中国了不起,全世界都在聆听中国的声音,感受中国的智慧。所以我可以发自内心的说,中国,伟大的中国,做为一个中国人,真是应该感到骄傲和自豪。所以我们做为学佛的同修们,一定要爱国爱教,做为我来说,爱我们的中国共产党。我一再跟大家说,做为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们要爱自己的祖国;做为一个中国共产党的党员,要爱中国共产党;做为一个佛陀弟子,我们要爱佛陀教育事业。这样这三条我们都做到了,我们就没有白来这个人世间走一遭。
  好像觉得时间挺快,有的同修在网上说:没听够,老师就讲完了,希望老师每次讲两个小时。这次为什么安排一个小时?因为这个经可能是需要讲大约七十集左右,可能同修们也为了照顾我,因为上午录一次,下午录一次,每天录两个小时。看看以后研究研究,如果情况允许,咱们可以再增加点时间。今天就到这里,感恩大家,阿弥陀佛!  

 

欢迎关注悲智佛网微信公众号,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公众号名称:beizhifw   公众号ID:beizhifw  
关注提示:可在微信上搜索 beizhifw ,在搜索内容中点击关注

老法师念佛 老实念佛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佛经故事 净土圣贤录文言文 来佛三圣永思集 净业三福 了凡四训 弟子规 太上感应篇 十善业道经 三皈依传授 认识佛教 沙弥律仪要略 五戒十善 修六和敬祈祷文 净土五经 刘素云老师复讲大经 净土圣贤录 布施的功德 净土大经解演义 科注全集 净土大经科注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