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第025集

1970-01-01 08:00:00 字体大小:
mp3下载地址:
https://js1.amtb.cn/media/mp3/56/56-214/56-214-0025.mp3
(请用在新的浏览器打开下载)
点击进入视频 返回文字版 用安卓下载播放mp3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刘素云老师複讲  (第二十五集)  2018/4/16  中国  档名:56-214-0025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弥陀佛!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八品经文,「积功累德第八」。前面两品经文第六品和第七品,主要是介绍阿弥陀佛度化众生的大愿。发愿之后一定要行,如果没有行,那是空愿,愿必有行,行必依愿,这样功才能积得厚,德才能累得高,因缘就会圆满,这是我们修学必经的一个程序。这一品经文,主要是介绍阿弥陀佛的妙行。我们看下面这段经文:
  【阿难。法藏比丘。于世自在王如来前。及诸天人大众之中。发斯弘誓愿已。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所修佛国。开廓广大。超胜独妙。建立常然。无衰无变。】
  先看几个词语,『弘誓愿』,在这里是指四十八大愿。『真实慧』,是与真如实相相应的智慧,叫「真实慧」。『一向专志』是心志专一,一往直前。『妙土』,什么叫「妙土」?是精美绝伦的修习生活环境,在这里就是指西方极乐世界。『开廓』,「开廓」的意思,是空旷、开阔、广大无边无际的意思。下一个词彙是『超胜独妙』,在这里面「超胜独妙」主要是指五乘齐入报土。这个我们可能很少听说过,五乘是代表什么?是人、天、声闻、缘觉、菩萨,是指这五乘齐入报土,所以称为超胜;只有极乐世界,五乘大众往生不退,平等成佛,所以称为「独妙」。『常然』,是永远不会衰退改变,自然永恆叫「常然」。
  就是说这段经文,阿弥陀佛建立极乐世界之后,又回到他的老师世间自在王佛面前。法藏是用五劫的时间建立的西方极乐世界,世间自在王佛住世时,人寿是四十二劫。所以西方极乐世界建立成就时,世间自在王佛还在住世。因此,法藏比丘回到了老师的面前,在佛讲经说法的大法会中,在诸天大众之中,详细的向大家报告他的成就。四十八愿和前面的偈颂,就是他报告的成就。我们看这一句,「发斯弘誓愿」,这就是指四十八愿。由愿生起无量无边殊胜的妙行,这就是世尊在这品经文里,要向我们介绍法藏比丘殊胜的妙行。我们看看,殊胜的妙行究竟表现在什么地方?「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这三句经文,是阿弥陀佛殊胜妙行的依据。从真实慧生起来的身语意三业称为净业。这三句是真实的依靠,是真实的根本,我们必须牢牢记住就是这三句经文。慧是从哪里来的?慧是从定来的。从本经经题上我们可以看出,觉就是慧,没有慧怎么能觉?觉从哪里来?觉从清净心、从平等心来的。我们凡夫处事待人接物不平等、不清净,所以我们没有智慧。
  菩萨妙行决定没有我们的分,因为我们的行不是妙行,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清净心、没有平等心,所以我们的行就不是妙行。那凡夫最大的毛病是什么?是看这个不是,看那个人也不如法,把自己的清净平等全盘的破坏了。为什么我经常告诉大家,一定要修清净心、平等心?因为如果你失去了清净心、平等心,你就把自己的功完全破坏掉了,不要说一生不能成就,就是生生世世都难以成就。大家能不能听出问题的严重性?如果你把自己的清净平等全盘破坏掉了,你不但说这一生你不能成就,就说你生生世世都难以成就。凡是以为别人的不是,都是自己的罪根,只要你这个罪根的根在,所有的一切罪业就从这个根发出来的。所以你不断这个根,你造的罪业就无边无际。我们自己还不知道,因为什么?我们是迷惑颠倒,只见他人过,不见自己过,不知道自己的过失。知道自己过失的人,他是觉悟的;不知道自己过失的人,他是迷惑的。
  所以说知道自己的过失就是觉悟,如果你能把自己的过失改过来,是谓真修,真正的修行。不知道自己过失的人,你说他还修什么?他没得修。所以这清净心、平等心,对我们每个修行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六祖惠能大师说得好,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相左」。头两句话我们是太熟悉不过了,后两句话我们有很多同修也知道。自非却相左的左是什么?左就是往下堕落,因为在中国古代,右是代表上升,左是表示下降。自非却相左,那谁下降?是你下降,不是别人下降。见到别人的非,自己就往下堕落,因为是自己的心不清净、不平等,自以为是,这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往往我们平时还不太注意这个事,以为说别人点是非是小事,不是小事,真的是大事。如果我们要想像佛一样「住真实慧」,真实慧是清净平等觉里生出来的,所以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修自己这颗清净心。
  我们看看「勇猛精进」这一句,进是进步,精是精纯不杂。怎么样来鑑定你是不是勇猛精进?有这么几句话,心一天比一天清净,一天比一天平等,一天比一天觉悟,这就是进步。那勇猛精进怎么修?念佛法门妙绝了。这是老法师给我们的方法和答案,勇猛精进怎么修?念佛法门妙绝了,是真正的殊胜妙行。如果这一句佛号你能够念念相继,就是勇猛精进之相,你那个相就是勇猛精进。经典是帮助你建立信心,让你真正明瞭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明瞭宇宙人生的真相。假如说你真正明瞭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你的信心完完全全建立起来,怎么办?经可以不必念,一句阿弥陀佛就能圆满成就。后面这两句话大家听没听懂?就说当你明瞭了一切事物的真相,你的信心真真正正的建立起来,经可以不必念,一句阿弥陀佛就能圆满成就。众生的根性不同,不可以一概而论,以一概全是错误的。根性不同,因缘不同,这个根性是与他过去生中的习气,和生生世世的修学有关係的。比如有人一句佛号就能往生,有人专持往生咒往生,有人念经往生,有人看经往生。可能大家没听说过,说看经还能往生吗?因为人的根性不同。前面说的,所以你不要看人家这个也不对,那个也不行。
  老法师讲经过程当中,曾经给我们举过这样一个例子说,香港有一位欧阳居士,这个老人家就是看经往生的,他不是听经,也不是读经,他是看经往生的。有人说看经怎么能往生?这是有理论依据的。大家知道吧!《楞严经》里有这样的话,「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三句话就是理论根据,因为这个老人家他心里忆佛想佛,他的所思所想是佛的本愿功德,以及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所以他就成就了。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我们知道每个人的根性不同,我们是凡夫没有能力观机,但老法师慈悲,告诉我们一个基本的原则。记住,老法师告诉我们一个基本原则,是什么?就是不管你学哪个法门,心清净就能往生。这句话很重要,不管你修学哪个法门,心清净就能往生。曾经有人这样问老法师说,我读了很多年《金刚经》,我能往生吗?老法师告诉他,能往生。因为什么?老法师说这个话是有依据的,大家都知道《无量寿经》第二十四品,经文的末后有一段,是一心三辈往生,这一心三辈往生,就是针对那些不是专修净土念佛法门的人说的。
  那我现在给大家举这两种人的例子,一种人是专修净土念佛法门的,每天经也不少读、佛也不少念,但是有一条,心不清净、不平等。那你说他是专修净土念佛法门的,但是因为他心不清净、不平等,这样的人不能往生。第二种人,他没有专修净土念佛法门,他是读别的大乘经典,修别的法门,但是他心清净、心平等,这样的人一定能往生。所以不能以是不是修净土念佛法门而论,要看他的心是不是清净。我们现在同修们对照一下自己,你是修净土念佛法门的,你修了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四十年都有,你现在的心清没清净?如果你现在的心清净了,你决定可以往生。如果你现在的心还是不清净、不平等的,你不能往生,这个我们一定要引起重视。
  所以说念佛法门它的广大、它的殊胜,我们能不能从这里能够略知一二?就是说不只限于专修净土,修别的法门,只要心清净也能成就。如果你专修净土念佛法门,那当然更好。虽然是修别的法门,只要修到心地清净,心净则土净,一念迴向就相应。而专修净土的人心不清净,最后仍不能往生,我刚才重点说的是这个意思,希望大家能引起重视。如果说你以为自己修的这个法门就对,别人修的就错的,结果是什么?别人修成就去作佛、去作菩萨,你自己堕三途受恶报去了。所以说这个愚痴的厉害非常可怕,我们有时候吃亏,就吃亏在愚痴上,就认为自己这个对。你想我这次说完了以后,你还谤不谤人家的法门?你只要谤别人的法门,你今生成就没有希望。你这个大事,你能不能引起足够的认识?你见到人家修别的法门的,你就说你那个不对,我这个对,去跟人家辩,去批人家,最后把你自己批到三恶道上去了。
  下面我们看看,勇猛精进的真实含义是什么?不要错解其义,对于我们修学净土念佛法门的人来说,我们就是用这一句阿弥陀佛佛号。修学其他法门的八万四千法门,没有一个法门是不可以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不可以因为坚持我这个法门,就去排斥别人的法门。如果你有分别法门高下的念头,你的心不清净、不平等、不觉,不觉是什么?不觉就是迷。所以这是与《无量寿经》的宗旨完全违背,这就错了。这些细微之处,往往都是念佛人犯错而不自知,但是后面麻烦大了。因此,经文里「曰:起心动念,无不是罪」,这话说得真实,说得非常有道理。起心动念就是分别、就是执著,就是不清净,就是不平等,你说怎么能不是罪。所以说起心动念,无不是罪,统统都是罪,又怎么能不是业。所以这些我们务必要记住!在这里我告诉大家,精进给它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是什么?精进是心地清净,心地平等,觉而不迷,这就叫精进,要正确理解这个词的意义。
  说到勇猛精进,大家可能想,那其他的菩萨,声闻也好、缘觉也好,他们也都有,为什么显露不出殊胜来?为什么阿弥陀佛的精进就殊胜?区别在哪?区别在经里阿弥陀佛有一句话,不要忘了,「一向专志庄严妙土」。其他的菩萨也好,声闻也好,缘觉也好,他们为什么显露不出来勇猛精进的殊胜?就差这一句,他们没有一向专志庄严妙土。阿弥陀佛是一向专志庄严妙土,其他菩萨,比如说二乘菩萨的勇猛精进,他未必是专志庄严妙土。唯独阿弥陀佛是这样做的,西方极乐世界之所以殊胜,就是阿弥陀佛没有第二念,这非常非常重要。阿弥陀佛没有第二念,他是一心一意就是庄严净土。以上说的是阿弥陀佛的妙行,他的修因。
  接著看下面四句,是讲的果报。就是你庄严妙土,你妙行能有什么样的果报?因为大家对于这个都很关心。所以说这个佛国,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经过千亿岁的精进,看看这时间可老长、老长。经过千亿岁的精进,观察、考察无量无边的诸佛刹土,然后取其长、捨其短,利用五劫的时间建立了西方极乐世界,给大家提供一个最殊胜的修学场所。所以你说阿弥陀佛对我们的恩德有多大!我们下面说说,他得到了什么样的果报,这个果报,我经过学习总结了这么几条,也是这经文里所说的。果报之一是「开廓广大」,这是经文的原话,是西方极乐世界之大,大到我们无法想像。记得是去年同修们在一起聊天,就说了一句,说阿弥陀佛无比高大。因为我说那个念佛人,他说看到阿弥陀佛了他不认识,他说就是有一尊金佛无限高大。有同修就说,阿弥陀佛究竟能高大到什么程度?我告诉大家,我说那也是我们无法想像。我说就打个比方,很不贴切的一个比方,有人曾经说过,阿弥陀佛的一隻眼睛,就是整个地球那么大。你想想这已经很不贴切,再大我们都想像不出来。你想阿弥陀佛的一隻眼睛就像整个地球那么大,你说阿弥陀佛有多么大?西方极乐世界有多么大?真的是无法想像。这是第一个果报,他的国土开廓广大。
  第二个果报,「超胜独妙」,这句话特别重要。超胜独妙就是超越诸佛国土,没有别的国土能够比得过西方极乐世界,它殊胜的地方太多太多了。同修们说那究竟它殊胜在什么地方?你得有个比较。那咱们下面就讲,就在超胜独妙这个果报里,说这么几条大家听听,它是不是超胜?是不是独妙?超胜之一,是法报应三身,三身一体,一体三身,在西方极乐世界这是它的一个殊胜之处、超胜之处。三身一体,一体三身,就是法身、报身、应化身三身一体,这是他方世界见不到的。比如说释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示现成佛,我们见到的是释迦牟尼佛的应化身,我们见不到释迦牟尼佛的报身,也见不到他的法身。但是在西方极乐世界,这三身都可以见得到,所以说是三身一体,一体三身,这是超胜之一。
  第二个超胜,阿弥陀佛的光明、寿量超过诸佛。大家想,只有西方极乐世界是无量寿,其他任何佛国土没有这个,所以说阿弥陀佛的光明、寿量超过诸佛。这个光明、寿量,不是指法身说的,因为法身不生不灭,当然是无量寿,这是一切诸佛平等的,阿弥陀佛也不例外。这个光明、寿量也不是指报身说的,因为报身大家都知道是有始无终,也是无量寿,也一样是诸佛平等的。这里的光明、寿量,是指阿弥陀佛的应化身。释迦牟尼佛在世间示现成佛,身寿是八十年;世间自在王佛应化身,他的寿命是四十二劫;而阿弥陀佛是无量寿。你想想,四十二劫和无量寿都没法比,所以说阿弥陀佛的光明、寿量超过诸佛,这是超胜之二。
  再看超胜之三,阿弥陀佛度化众生方法巧妙。这个大家一听就知道,什么方法?用他的佛号,用他的名号来度化众生,就是四个字,顶多再加上南无六个字。这个方法巧妙、容易,没有一个人不会念,没有一个人不能念,所以能令一切众生,一生当中不退成佛,成圆满佛。你说这个方法是不是极其巧妙!这是超胜之三,度化众生方法巧妙。超胜之四,与一切根性不同的众生,平等证入实报庄严土,这也是十方诸佛国土所没有的,这也是之所以难信之一。就是说等觉菩萨和阿鼻地狱的众生,只要他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等的,和文殊、普贤、观音、势至是平起平坐的。这个你说咱们怎么想也想不出来!等觉菩萨如果去往生极乐世界,按咱们凡夫的想法那应该高;阿鼻地狱的众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他的位次应该是低。不对,到西极乐世界统统平等,你说就这是不是超胜?超胜得让我们难以相信对不对?这是超胜之四。
  超胜之五,是佛所说的许多经论,都能顿超证入一乘,这也是其他诸佛国土所没有的。这里举个什么例子帮助大家来理解?比如说为什么说所说的诸多经论,都能顿超证入一乘?比如说二乘,二乘他有坚固的执著很难成就;另外还有根缺之人,就是咱们这么说,六根不全的、不完备的人。你说这些人学佛障碍是相当多的,这个阿弥陀佛的净土,只要这句佛号你老实念下去,所有的一切障碍全部消除。你说这是不是超胜?咱们就这么想,六根不完全具备的,比如说他没有双腿,像我们看电视有的是没有双腿,上肢也没有,你说他要是礼佛、拜佛那就比较艰难了,但是这一句佛号他可以念,一点也不影响他成佛。所以说这个超胜,就在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只要你能念这句阿弥陀佛,你照样能够消除你所有的障难,照样能够成佛。这是超胜第五。
  下面说,超胜第六,「往生正因,乃本经所说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真正是容易修。我们简单概括说,超胜之六是哪?是容易修。你就把这三个字记住就好了,大家对照一下自己,容不容易修?因为我周围也有修其他法门的,我对比一下,真的净土念佛法门是最容易修的,它是最简单、最可靠、最稳当的。最好的例子,一百一十二岁往生的海贤老和尚,这不就是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吗?是不是?一句阿弥陀佛九十二年念成就了,上品上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作佛了,所以说念佛法门容易修。为什么有人修不成?修不成的原因在于不老实,一面念佛一面胡思乱想,一面是人我是非。老法师在这里说了这么两句话,「这是在糟蹋自己,毁灭自己」。这两句话说得很重!老法师说一面念佛、一面胡思乱想,一面是非人我,说这样做的人他是在糟蹋自己,在毁灭自己。
  那你想把自己糟蹋掉,毁灭掉,那何谈成佛?就一点分都没有。说这样的就好像什么?老法师给打了个比喻,好像是你每天都与魔为侣。侣是伴侣那个侣,做伴。说你这样心态的人,你每天都和魔在做伴,妖魔鬼怪是你的同伴。反过来,一心清净念佛的人,一句佛号接著一句佛号,他是和佛为侣。想想自己,你在和谁为侣?你和佛为侣,你自然回归净土,上极乐世界。这不很简单吗?老法师给我们举的例子,太容易懂了,一听就明白。你找谁做伴?我们交朋友还得考虑、考虑交什么样的人。谁都愿意交那些真诚的人,不愿意交那些虚伪的人,是不是这样?你选择跟谁做伴很重要,人不说吗?「近朱则赤,近墨则黑」,你究竟是近哪一个?这是第六个超胜。
  第七个超胜,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所得的果报太高。简单的概括就是果报高,这是第七个超胜。超胜到什么程度?就是说你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你得到的果报太高、太快。还有一句形容,简直都吓人,让你不能相信,虽然你不能相信,但是这真的是事实,事实就是这样。比如像我们一品烦恼都没有断,我们是带业往生的,我们去了西方极乐世界就证三不退。虽然我们是凡夫去到西方极乐世界,但是一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立刻证得三不退。为什么没有到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们,他们往下退、往下堕?就是因为没有证到三不退位。去了西方极乐世界立刻证到三不退位,你说这是不是殊胜?所以释迦牟尼佛我们的本师,告诉我们这是超胜独妙。这是第七个超胜。第八个超胜,我前面说了一句,我把它列到第八个超胜,第八个超胜是什么?就是五乘人齐入报土,这是任何一个佛国土所没有的。这五乘我再说一遍,是人、天、声闻、缘觉、菩萨,这五乘。大家想想,多么殊胜!这是果报的第二个里我说了八个超胜。
  下面说,第三个果报,第三个果报按经文的原话说,『建立常然』。这个「常」是永恆不变的,我们这个世间一切都是变化的、无常的,西方极乐世界是永恆不变的,所以说这是第三个果报。第四个果报,『无衰无变』,这四个字是总结,是说西方极乐世界的果报,真真实实的不可思议。前面我说了四个果报,在第二个果报里说了八个超胜独妙,这是重点,希望大家能抓得住。看下面的经文:
  【于无量劫。积植德行。不起贪瞋痴欲诸想。不著色声香味触法。但乐忆念。过去诸佛。所修善根。行寂静行。远离虚妄。依真谛门。植众德本。】
  我们也先来看看几个词语,『积植德行』,「积植」是积累、培植,「德行」是指身口意三业清净的行持。『贪瞋痴欲诸想』,贪是非分的希求,瞋是对违逆自己心意的人事环境,起怨恨不平的心里,痴是愚痴,指不明事理、不明真相,欲是指种种欲望。下一句是『不著色声香味触法』,「不著」就是不执著,「色声香味触法」这是六尘。我们六根接触到六尘,接触到外面的境界,你是不是心里有变化?你是不是著这个相?所以这就是告诉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应该怎么办?就是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和破坏,不要让我们的清净心被破坏掉。『寂静行』,是认真积极的自行化他,为人演说,心里不起妄想,不起分别。外不著六尘境界,内不起心动念,这样的心行叫「寂静行」。『虚妄』指虚假不实。『真谛门』,指修行成佛真实的方法、门径,「谛」是真实的意思。看这段经文,主要是告诉我们什么?是讲庄严自性。告诉我们要庄严自性,也就是修行要从根本上修,那什么是根本?心是根本。心是根本,我们修行就要修心,修心非常重要。修什么样的心?修清净心、平等心、觉悟的心。
  下面我们看这两句经文,「于无量劫,积植德行」。这两句是总说,说什么?说修行的时间很长,不是短时间就可以成就。所以这个告诉我们,「于无量劫,积植德行」,这个积就是积累,植是培植,说这个德行要用很长的时间来培养。是不是这个意思?我们有同修又问,我们具体落实怎么培养?怎么积植这个德行?我给大家总结这么几条,大家看看行不行?供你们参考。第一个积植德行的方法,发长远心,要有恆心、有耐心,才能有修行的成就。因为你发了长远心,你的心是定的;如果你没有长远心,你的心是浮的。所以积植德行,一定要注意这个积是积累,这个植是培植,培植什么?培植德行。这就是我给大家总结的积植德行的第一种方法,发长远心,让心定下来。
  第二个,「不起贪瞋痴欲诸想,不著色声香味触法」。这两句是德行的根本法,前一句不起贪瞋痴欲诸想,这就是《金刚经》里所说的,「如如不动」;后一句,「不著色声香味触法」,这一句是《金刚经》里讲的,「不取于相」,我们都可以找到依据的。释迦牟尼佛教导须菩提尊者,告诉他,要「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六祖惠能大师所传禅宗的禅定,就是从这句话来的,不著相是禅,不动心是定。真正的禅定,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不著相,这就是禅定。并不是天天盘腿打坐,如果你身体在盘腿打坐,你心却在那里打妄想,那是什么禅定?既没禅也没定。著相就是没有禅,动念头就是没有定。所以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著重于心地的清净,心真正清净,性德显发无量的光明,那是真正的禅定。
  下面说这个「欲」,这个欲就是欲望。我们人人都有欲望,欲望对修道人来说是一种障碍,你的欲望愈多你的障碍愈大。这个欲望总不外乎是财色名食睡,超不过这几条,佛法里讲的,名闻利养也是欲望。少欲知足,这是佛告诉我们的,因为你的欲望愈少你的障碍就愈少,你成就的机率就愈高。少到什么程度最好?老法师告诉我们的,少到吃得饱、穿得暖,有个遮风避雨的小房子就可以了。我说如果你的欲望都能降到这个条件,你没个不成就。如果你心里还想我要这个、我要那个,那就糟了,你的欲望是愈来愈高。我曾经多次跟大家说,我说我的要求,我的欲望比较低,我就三条,现在是四条。第一条,我有个念佛的地方;第二条,我有个吃饭的地方;第三条,我有个睡觉的地方。这是前些年我就这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我都具备,我就其他再没有所求的。最近这一、二年,我又加了一条,我说如果我去香港看师父,我有路费就可以了,我现在就这四条要求。所以我就觉得我心里特别清净、特别踏实,非常自在,非常潇洒。我自己的感受是非常好,我就把我感受好的地方都告诉你们。
  如果你多欲、多求,我觉得那苦得不得了,你永远不会满足。我举个例子,我说你看人家房子大,你一比我的房子小,你难过;你看人家有车,你一比说他家有车,我家也有车,但是他家是名牌,我家不是名牌,你又难过。我说你总比你总难过,你没有不难过的时候。你说如果人生几十年都是这么比著过的,这么苦著过来的,真是白来人间走一遭,太苦了,真是可怜。如果我们把这个欲望降到最低处,我们不起贪瞋痴欲诸想,你说你真正的在修行的道上走,你能不快乐、能不幸福吗?如果说有的人,说我一天我能念十几部《无量寿经》,我念几万声佛号。但是我内心的贪瞋痴慢疑,一个它也没少,那怎么办?那我就告诉你一句话,哪怕是你一天能念一百部《无量寿经》,你能念十万句阿弥陀佛,你这五个贪瞋痴慢疑,你一点都没减少的话,我就给你一个结论:你完了,你真的完了,你往生不了西方极乐世界,你佛白念了,经白读了,你念佛不能成就。你说那我怎么办?必须得远离贪瞋痴慢疑,一个一个来,不可以跟它们结为伴侣。我告诉你的,是大实话,大真话。
  下面第三个方法,就是怎么样积植德行?第三个方法,「行寂静行」。行寂静行这也是经的原文。我们的一切行为中,以寂静为最贵,寂是清净寂灭,清净寂灭是对烦恼、对妄想而说的,如果你不清净、不寂灭,你肯定就是妄想纷飞。因此我们要行寂静行,我们必须把烦恼和妄想除掉,恢复我们本来的面目。我们本来的面目是什么?自性。你的自性是清净的,是美好的,是妙不可言的,你让这些个东西把你障住了。所以说我们完全能够恢复清净的自性,怎么办?行寂静行。这个寂静行,它是诸佛与大菩萨的行持。注意这句话,说这个寂静行谁能做到?诸佛,还有大菩萨。这个行是比较难的,但是我们能不能做?能做。能不能做到?完全可以做到,就看你认不认真去做。
  如果有人说我在深山老林里,我盖个小茅蓬,我到那里去修,我是不是在修寂静行?未必。如果你在深山里住个十年八载的,你出来了,上那个超市里逛一圈,你心动了,你那个寂静行没了是不是?你在那个草蓬里可能是挺寂静的,一出来就不寂静了。那是什么?你这个寂静行是假的不是真的,是靠不住的。所以老法师告诉我们,真正的寂静行是在哪里修?在红尘里修。你说我远离红尘,你远离红尘,你上哪里去修寂静?深山老林里,你自己寂静,但是你心没寂静是不是?你身寂静了,这个不行。《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有这么两句话,「可得为世间事,不可得为世间意」。意是什么?就是贪瞋痴慢。所以说诸佛菩萨与众生在一起,他是和光同尘的,你不要脱离这个红尘。我记得当年我想要出家,我去求了个籤,然后那个师父给我解答,第一就说你红尘未了不能出家。我就老实听话,既然红尘未了我就回去了!我记得那年好像是一九九四年,到现在多少年过去了,我这红尘不还没了完吗?那既然没了完,咱们就老老实实的了,不要脱离红尘。这是第三个方法,积植德行的方法。
  第四个方法,『远离虚妄』,「虚妄」就是不真实,假的,这个我们一说都懂了。我们来到这个世间说一句大白话,就是来游戏神通,就是游戏神通,虽然人家不愿意让我说神通,我还得这么说。我就这么认为的,我就觉得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人世间,就是来游戏神通。游戏神通是什么起作用?是称性起用,就是你的自性在起作用,非常活泼,非常自在,非常潇洒。因为你心地确实是清净寂灭的,所以你就得大自在了。这是我们学佛当下就能得到的真实慧,能够断掉一切苦厄,就看你干不干。这是第四个方法,「远离虚妄」,就是把假的放下,把真的提起来,这么说大家都明白了。
  第五个方法,『依真谛门』,「真谛」就是真理,谛是真实的意思,依宇宙人生的真相。这个你别依错了,如果你依错了,妄想分别执著就统统都围绕著你。你依真理,你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没有错,这是第五个方法。第六个方法,是『植众德本』。「植众德本」就是什么?就是让我们修三善根。三善根是无贪、无瞋、无痴,那反过来说,就是贪瞋痴。我们如果能够认识这个清楚,植众德本从哪做起?「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这就是「植众德本」,这是第六个方法。那有人说现在就一句佛号,我觉得不够用,我应该怎么办?我还想搞许多经、许多咒,还想搞世间的许多慈善事业,我以为这样修才是真正的植众德本。我在这里告诉大家,其实你搞错了,这些个做法你是把德和福混为一谈,可以说你刚才所说的这是植众福本,不是植众德本。因为你不是植众德本,你得的是人天福报,你是植众福本,那你得的是人天福报。所以说一定要把德跟福要辨别清楚,德中一定有福,福中不见得有德,这是一个这样的关係。功德里一定有福德,福德里没有功德,这几句话要记明白,记住什么叫功德,什么叫福德,怎么样积植德本。我们现在如果积错了,我们积植的是福本,你积福本,那你就享受人天的福报。
  因为这段经文,主要是告诉我们怎么样积植德行?很长,我刚刚说了以后,大家可能听了印象不深,回过头来我再给大家总结一下,怎样积植德行?这么几条捋一捋,第一条发长远心。第二条不起贪瞋痴欲诸想,不著色声香味触法,这是第二条。第三条行寂静行,第四条远离虚妄,第五条依真谛门;第六条植众德本。有同修说植众德本怎么个植法?一句话老实念佛。你说咱们整个讲了这么多天,说什么?就是一部《无量寿经》,一句阿弥陀佛佛号。你到现在应该听懂最起码四分之一、五分之一,应该有了。讲了这么长就说这两件事,《无量寿经》第一经,念佛法门第一法门,就是这个。如果说我说的这六条,你还记不住,怎么办?你就记住念阿弥陀佛,老老实实念阿弥陀佛,全解决了,你不用这么详细的去记。往下看这几句经文:
  【不计众苦。少欲知足。专求白法。惠利群生。志愿无倦。忍力成就。】
  这几个词都比较好懂,比如说『少欲知足』,「少欲」是不多求,「知足」就是虽然少我也满足,这就叫知足。『白法』是指什么?是指善法。古印度是用黑白来代表善恶的,「白法」是表示善法。『无倦』就是没有疲厌。『忍力成就』,忍力就是六度忍辱的力用,就是对物质环境、人事环境,以及修学上所遇到的顺逆境,都能忍受。这两句忍辱功夫圆满,称为「忍力成就」。下面我想重点来说一说忍力成就,忍力成就有这么几种,佛菩萨有十种忍,我来给大家重点说说这个。因为这个忍很重要,我们很多时候因为忍力不够,就影响我们求往生这个大事。佛菩萨这十种忍是什么?第一种是内心忍,内心忍的内是指什么?指身心的感受,就是身体、心里这两种苦都要忍受。最后这句话浅显易懂,就是说你身体的苦和你心里上的苦,你都能要忍受,这叫内心忍。第二个,外忍,外忍是什么?著重是别人的毁谤、侮辱、骂詈。詈是怎么写?是一个大写的一二三四的四,下面言语的言,这个字念「立」。骂詈是什么意思?骂是当面骂,詈是背后骂。所以这个外忍,就是说对别人的毁谤、侮辱、骂詈,都要能忍,不要去计较,这是外忍。
  第三个,法忍,法是指求法,佛法广大幽深,微妙不可思议,我们听了未必能听得懂,应该要有耐心、要有恆心,去向有修学的人学习、请教,这叫法忍。就是我们求法要有耐心,要有恆心。第四个是随佛教忍,就是佛对我们的教诲很多,我们要有耐心去接受、去学习,还要有长远心来保持,使它不失掉,学佛应该这样来学,这是第四忍。第五忍,无方所忍,这是什么?就是说在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当中,常常提醒自己不要把忍让忘了,要时时记住,忍让,随时记住忍让是大德。咱们忍让不吃亏,你忍让是大德,忍让是修学成败的关键。能忍让的人,没有不成功的;不能忍让的人,没有不失败的,这两句话多么重要。忍,能忍是大德,能忍的人能够成功;不能忍的人,没有不失败的。第六是修处处忍,处处忍是指什么说的?重点是指环境而言,就像顺境、逆境,处顺境中不被顺境所转,不生贪爱之心;逆境里也要忍,逆境里不生瞋恚,修清净平等觉。这就是说修处处忍,不管什么样的环境,我们都要忍,这是第六忍。
  第七忍,非所为忍。所为是什么意思?就是有某种关係在里面,比如说亲属、朋友、同学、同事等等,这一类人和我们多少都有点关係。因为和我有关係,所以我能忍;对于那些和我没有关係的,我就不能忍,我就不忍,这就错了。忍辱要修平等,忍辱也要平等,对谁都要忍,对关係好的要忍,对关係不好的,没关係的,同样要忍,这就叫非所为忍,这是第七忍。第八忍,不逼恼忍,这是指什么?是指人为的加害,就是别人谋害我、陷害我,我要忍,这是第八。第九是悲心忍,就是大慈大悲,慈济众生,帮助众生是好事,可是有的众生未必领你情,他未必能接受你的帮助,甚至还反过来侮辱你。怎么办?还要忍,还要继续去帮助,不要和他计较,这是悲心忍。
  第十忍是誓愿忍,要发坚固的誓愿求生净土,圆成佛道。为什么要成佛?我们自己问问自己,你不是要成佛吗?你为什么要成佛?成佛的目的是为了救度一切众生。因为只有成佛才有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才有能力救度一切众生。我们救度众生、帮助众生都来不及,哪能去恼害众生?所以众生有时候对你不理解,你应不应该谅解他们?完全应该,不要去和他们计较。恼害众生是最大的业障、罪障,造作罪业。说有人令我烦恼,我忍耐,我决定不叫对方生烦恼。那我们学佛人就学这个?我告诉你,对,就学这个。就是谁让你生烦恼你都要忍耐,都要谅解他。为什么?我是这样想的,我相信因为他是未来佛,早早晚晚有一天他会醒过来的,他不会老在迷中的。你就坚定这个信念,所以无论他怎么伤害你,怎么让你生烦恼,你都会谅解他。一旦你谅解他,你自己就一点烦恼都没有了,不信你可以试试。如果你不谅解他,你成天想著他对你的恼害,那你的心绝对是清净不了的。所以怎么样来处理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这些问题,点点滴滴都是修行,不是面壁打坐,不是危襟正坐念《无量寿经》、念阿弥陀佛,那叫修行。点点滴滴的小事、细微处都在修行,就看你怎么样来对待,怎么样处理。
  前些天,我跟大家说了这样一句话,我说佛法是什么?我用什么来约束我自己?我就想牢牢记住佛的教导。佛是这么说的,佛法是一切苦难自己承当,一切功德、幸福与一切众生共享。我们遵照佛的教导,是应该做这个。我们不是把一切苦难推给众生,我自己享清福,这不是修行人所应该做的。我们学佛一定要学到关键的地方,关键处。我再说一句这个话,因为这句话对我非常有鼓励,佛法是一切苦难自己承当,一切功德、幸福与一切众生共享。那后面我就要告诉大家,怎么样做到这一点?要把心量拓开,让我们的心跟佛心相应,让我们的行跟佛行相应,让我们的愿跟佛的愿相应。你看我总说,你要有一个佛心,你要有佛的愿,要有佛的行,那我们不就是佛了吗?如果你心不像佛心,愿不像佛愿,行不像佛行,是决定修行不成功的。我告诉同修们,以一句佛号时时提醒自己,与佛同心、同愿、同德、同行,这才是修净土的真正的念佛人。
  今天的交流就到这里,感恩大家。阿弥陀佛!  

 

欢迎关注悲智佛网微信公众号,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公众号名称:beizhifw   公众号ID:beizhifw  
关注提示:可在微信上搜索 beizhifw ,在搜索内容中点击关注

老法师念佛 老实念佛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佛经故事 净土圣贤录文言文 来佛三圣永思集 净业三福 了凡四训 弟子规 太上感应篇 十善业道经 三皈依传授 认识佛教 沙弥律仪要略 五戒十善 修六和敬祈祷文 净土五经 刘素云老师复讲大经 净土圣贤录 布施的功德 净土大经解演义 科注全集 净土大经科注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