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第027集

1970-01-01 08:00:00 字体大小:
下载地址:
https://js1.amtb.cn/media/himp4/56/56-214/56-214-0027.mp4
(请用在新的浏览器打开下载)
点击进入mp3 返回文字版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刘素云老师複讲  (第二十七集)  2018/4/17  中国  档名:56-214-0027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弥陀佛!接著昨天讲的内容,往下进行,今天我们讲第九品和第十品。因为这两品的经文都不长,所以这一节课可以讲到两品。现在我们开始说第九品,「圆满成就第九」,在前面几集介绍的,是法藏比丘在因地的发愿修行,这第九品是说法藏比丘修学,获得的圆满成就,也就是说,法藏比丘成佛后的圆满果德。第九品经文就是告诉我们这个,法藏比丘成佛后的圆满果德。看下面这段经文:
  【佛告阿难。法藏比丘。修菩萨行。积功累德。无量无边。于一切法。而得自在。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所发誓愿。圆满成就。如实安住。具足庄严。威德广大。清净佛土。】
  这段经文从字面上来说,是表达这样几个意思,佛告诉阿难说,法藏比丘修菩萨的六度万行,积累了无量无边的功德,所以能于一切法中得大自在。这种果报不是用言语、思想所能表达出来,或者是理解了的。他所发的四十八大愿,现在已经圆满的成就了,极乐世界的一切都是『如实安住』,于诸法真如实相的一真法界,『具足庄严,威德广大』,无有边际的清净佛土。用白话把这段经文翻译过来,就是这个意思。下面看几个词语,「如实安住」,如实就是真如实相,如实安住是什么意思?就是安住于诸法实相之中。「威德」的威有折伏的意思,德有摄受的意思。上面这段经文,是世尊赞叹阿弥陀佛因圆果满,这四个字虽然很简单,但是含义非常深刻,赞叹阿弥陀佛因圆果满,也是勉励我们效法阿弥陀佛,向阿弥陀佛学习。
  看这一句,『积功累德』,「积功累德」就是告诉我们是天天在做,不疲不厌,日积月累,这样积功累德就无量无边。为什么法藏比丘积累了这么厚的功德?就是因为他天天在做不疲不厌,日积月累。只要依照佛法去做,你在一切法中必得大自在。这种功德利益不是用语言能够表达出来的,按照经文的原话就是这样说,『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也不是我们能想像得到的。学佛如果没有这样殊胜的功德,我们还学它干什么?现在我们没有这样的功德,说明我们学佛还没有完全学对,没有完全学像。而且这种功德利益快速无比,后面这四个字非常有吸引力,说这种功德利益快速无比,不单快速,而且还无比。你说你听了这段话,看到这四个字,对你有没有吸引力和摄受力?
  在这里我谈一点自己的感受,因为我学佛的时间比较晚,五十五岁以前,我没有接触过佛法,对佛教、佛法、佛经,是一无所知。因为二OOO年得了这场重病,有机会接触到佛法,那我从二OOO年开始计算,到今年满打满算还不到二十年,也就这么十八、九年!但是我觉得这十八、九年对我来说,是我人生最重要的十八、九年,而且也是我生命转折的十八、九年。我觉得这十八、九年,可能在我生命的所谓的长河中,实际谈不上什么长河,不算时间太长,但是也不算时间太短。就这十八、九年的时间,让我闻到了佛法,而且能有现在这一点点进步,我认为这个速度已经不慢了。我把几个过程可以跟大家说一说,一开始我用四个字来形容,一无所知。那就是二OOO年之前,我五十五岁之前,我对佛法一无所知。因为得了这场重病接触到了佛经,得到了《无量寿经》会集本,得到了《无量寿经》的讲座光碟。那个时候我看,当时几个层次大家都倒背如流,我就不说了,那个时候我自己的感受是什么?听不懂,是属于懵懵懂懂的状态。你毕竟多少还有点文化,你要说一点都听不懂那也不现实,属于懵懵懂懂的状态。这是第二个层次。
  后来逐渐听的时间长了,听的次数多了,因为我是反覆的听,所以就逐渐逐渐的明瞭一些问题。为什么我愈学愈感兴趣?就是由一无所知到懵懵懂懂,现在到了第三个层次,就是逐渐明瞭了一些东西。在逐渐明瞭的基础上,使我愈来愈对佛法坚信不疑了。前十年这一点还没有完全做到,如果说我对佛法达到了坚定不移的程度,应该是后十年,是这样的。在坚信不疑的基础之上,我真实受益,受的什么益?明摆在这摆著,我以前跟大家交流的时候说过,比如说我第一个受益,我由死变成活了。因为二OOO年那时候我必死无疑,没有一个人认为我能活过来,包括我自己在内。这是由死变活了,然后由病病歪歪的,变得愈来愈健康了。我说当年如果你们看到我那个容貌,那真得吓跑老远老远的,太吓人了。我自己对著镜子,我都不认识镜子里那个人是我自己。健康了,最重要的是快乐了,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个享受是怎么得来的?是我学佛学来的。所以现在我就简单的说这三条。你们说这个速度,十八、九年当中能达到我目前这种状态。我每天生活在快乐之中,你说是不是我真实受益了?我是这样想的,我真学佛,我真受益了;我的同修们,你们真学佛,你们也真受益。这个当你有切身感受的时候,你就会体会到那种法喜充满是什么滋味。
  在这里我给大家举一个小例子,头两天我身边的同修,我俩坐在那聊天,她给我说了一个她的感受。她什么感受?她告诉我,她说我就一次体会到,老师你说的小灯泡亮的那种喜悦。我一听,我也很感兴趣,我说你给我说说。她就告诉我,她说那一年因为是妈妈重病,挺折磨人的,这老人到病重的时候,有时候真是挺闹人、挺折磨人的。她说弄得我都不知道怎么办好,后来我就发心,我拜《无量寿经》,她拜《无量寿经》是一句一拜。她说我一发心拜《无量寿经》,从那以后我妈就立刻不闹我了,也不作我了,我就挺高兴的,那我就拜。她说当她拜到某一品经文的时候,「如贫得宝」那一品,我不知道哪来的,突然的心胸开阔,心里亮堂了。那个法喜我就知道什么滋味了,她说那个就像老师你说的,我突然觉得那个小灯泡亮了一个,那个感受太美妙了。
  你看看,就这个同修这就三天前,我俩聊天聊出来的,她告诉我的。因为我总跟大家说,那个小灯泡一个接一个的亮,亮一个就好像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似的。你看就那一次,她拜那品经文的时候,这种感受她体会到了,体会到了她就享受到那种法喜充满。她说我从来不写什么感受、体悟、学习心得,我是不写这个的,就那一天我拜完了以后,我法喜充满,我写了一篇心得体会。你看,这是她自己的真实感受,她感受到了,她体会到什么叫法喜。所以我一再告诉大家,你真学佛、真修行,那个法喜你一定会体会得到的。当体会到的时候,你那种回家的感觉就特别特别强烈,特别特别欢喜。这是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来说明。
  现在我们接著往下看,『所发誓愿,圆满成就』。「所发誓愿」指的是所发的四十八大愿,这四十八大愿没有一句虚言,他愿愿都兑现,不仅兑现了,而且是百分之百的兑现。因为当时法藏比丘发的是这样的愿,就是有一个愿不圆满,他都不成佛。现在他成佛了,这就明确的告诉我们,法藏比丘所发的四十八个大愿,愿愿都百分之百的兑现。因为这个愿百分之百兑现才能称「圆满成就」。看下面四句,「如实安住,具足庄严,威德广大,清净佛土」,看这四句,这四句经文是赞叹西方极乐世界。如实安住的实是真实,的确是依照法藏比丘的理想,建立起来这个究竟圆满广大的道场,提供给十方一切有缘众生来这里修行。西方极乐世界是个大道场,它不是众生造善或者造恶的果报之处,这句话我也是很少听到这个说法。
  就是说这个大道场,是提供给十方一切有缘众生来修行的,它不是众生造善、造恶的果报之处。这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它是个修行的道场,如果你能够真正发愿求生净土,这个道场决定有你的分。这句话是不是大家都非常喜欢听?你真正发愿求生净土,这个道场决定有你的分。条件就是你是不是发愿?你是不是要求生净土?如果你不求生净土,这个道场就没有你的分。「具足庄严」,这个道场建造得非常奇妙完备,没有丝毫的缺点,而且华丽无比。威德广大,是说在道场修行的大众,无论是物质享受、还是精神享受都无穷无尽。所以这个词在这这么解释很新颖,如果我们按平时的解释,可能不是这样解释的。尤其是后面这一句,「清净佛土」,什么是清净?不闻恶名,正念正语,心地清净,心净则土净这叫清净。看下面一段经文:
  【阿难闻佛所说。白世尊言。法藏菩萨成菩提者。为是过去佛耶。未来佛耶。为今现在他方世界耶。】
  这几句经文用白话说,就是阿难听了佛所说的话,就问世尊说,法藏菩萨修学成就的大觉佛果,他是过去佛,还是现今示现在他方世界的佛?什么意思?就是说法藏比丘示现成佛,他是现在佛,还是未来佛,还是过去佛?就是这个意思。就佛说了这么多,从表面上看这个问题是阿难向佛启请的,实际上我们可不可以这样理解,阿难是代表一切大众,他不但是代表当时与会的大众,也代表后世有机缘听到这部经的大众们。这里面包不包括我们?肯定是包括我们,你不要把自己放在圈外。也可以这样说,是阿难尊者代我们启请的,你这样认识就正确了。阿难提出的问题,也正是我们想要知道的,法藏比丘成佛了,是过去佛、是未来佛,还是现在的佛?我们知道一个世界只有一尊佛,不能有二尊佛。比如我们娑婆世界现在的佛是释迦牟尼佛,如果法藏现在成佛,他决定不会在娑婆世界,因为我们娑婆世界已经有释迦牟尼佛了。是不是这样?那就告诉我们,法藏比丘成佛之后他一定是在他方世界,不是在我们娑婆世界。看下一段经文:
  【世尊告言。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非过现未来。】
  这几句经文是告诉我们什么意思?是世尊回答阿难尊者说,阿弥陀佛的法身遍一切处,『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所谓生,也无所谓灭,不可以说他是过去佛、现在佛,或者说是未来佛的示现。这句听懂没有?就是世尊给阿难的解释说,阿弥陀佛没有生、没有灭,不可以说他是过去佛,也不可以说他是现在佛,也不可以说他是未来佛。为什么?前面这句话作用很大,就说阿弥陀佛的法身遍一切处,「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所谓生、无所谓灭。所以这个答案是世尊给阿难的解答,这里面的『彼佛如来』是指谁?很明显指阿弥陀佛。「来无所来,去无所去」,这两句话说什么意思?就是佛的法身遍一切处,所以是无来也无去。后面『无生无灭』,就是说既不生也不灭,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是佛究竟涅槃的境界。
  佛的这一段答覆是正答,正确的正,正答也就正说不是方便说,说的是事实真相。但是我们凡夫听起来觉得很玄,不太容易理解。那我们再说得详细一点,就是没成佛之前,你没有见性,没有见性就有分别、有执著,因为你有分别、有执著才有十方三世。十方三世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分别执著来的。本来是一真法界,为什么我们就有十法界了?是从我们的分别执著来的。所以时间和空间在佛法里称为不相应行法,就不得不起个名时间和空间,就是现代人所说的什么?抽象概念。这么说大家可能容易理解一些,就是它是抽象概念,并非是事实,它不是真的,就没有时间、没有空间。这么说我们现代人是非常不容易理解的,怎么就没有时间、没有空间?随著我们学佛的深入,对佛法的深入理解,慢慢的,我们就找到这个答案,我们就理解了。
  假如说我们成佛了,见性了,妄想分别执著都没有了,那时间和空间自然就不存在。哪里还有过去、还有现在、还有未来?哪里还有此处他方?这就是常说的,不生不灭。什么时候能入这个境界?见了性就入这个境界。这一段是比较深的,不是一下子一说,大家就能接受和明瞭的,咱们慢慢来。说我们自己现在修行到什么程度,到什么样的境界,谁清楚?自己清楚,自己明白。但是你清楚了、明白了,你怎么样来证明自己的境界没有错?这就是好多人总要求证,求谁给印证,我们很多同修有这种念头。为了证明自己的境界没有错,你可以请高僧大德来给你印证,他就是你的老师为你证明。这个印证、证明叫什么?这叫传法、传承。如果不是给你传法、传承的老师,他不会给你印证的。所以你要想印证自己的境界是不是正确?找你的老师来印证。
  成佛之后就像大海水,古人常比喻说所有的江河都流入大海。比如我们中国长江也好,黄河也好,在没有流入大海之前,我们叫它长江水、黄河水。可是当长江和黄河的水都汇入到大海之后,谁能在这个大海里挑出来说这是长江水,这是黄河水?不可能了对不对?这个例子大家能听得明白吗?黄河和长江的水融入大海之后,你挑不出来了,你没法在那大海水里挑出来,这些是长江水,这些是黄河水,因为它已经融为一体了。这就是什么意思?就是见性之后,所有一切分别执著都没有了,名字就全部都失掉。这就是什么?「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说明十方虚空不离当处,无生无灭,『非过现未来』。这是用这个例子,对上面一段经文的一个解说。看下面一段经文:
  【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去阎浮提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刹。有世界名曰极乐。】
  这一段经文,是阿弥陀佛为了实践他所发度众生的大愿,示现在西方,距离我们这个世界有十万亿个佛国土,他所建立的世界称为极乐世界,这就是对这段经文的一个白话解。看下面几个词语,『酬愿』是实现他过去所发的誓愿,叫「酬愿」。阎浮提是指南赡部洲,就是指我们现在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叫南赡部洲,也叫阎浮提。『极乐』就是阿弥陀佛建立的极乐世界,因极乐世界永远没有诸苦,但受诸乐,所以称为「极乐」。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酬愿度生」,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化土,他是示现在那个地区教化众生的。就像什么?就像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在印度示现成佛,以应化身住世八十年,为这个世界的众生讲经说法,这个用意是完全一样的。不过是释迦牟尼佛是示现在秽土,阿弥陀佛是示现在净土,阿弥陀佛示现在西方极乐净土时间很长,是无量寿。如果有人这样问说,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是哪一种身?我们可以回答,他是应化身。因为他的世界奇妙,注意,「奇妙」这两个字,所以他的应化身,和十方世界诸佛的应化身不一样。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是三身一体,一体三身,这是和其他诸佛国土的佛不一样的地方。
  下面两句,『现在西方,去阎浮提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刹』。这两句经文,是告诉我们西方极乐世界的方位,用我们现代的话说是方位。这个「西方」怎么理解?这样理解,它是娑婆世界的西方,不是地球的西方。听懂了没有?是娑婆世界的西方,不是地球的西方。距离是「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刹」,这个俱胝相当于中国的十万,那由他是亿,合起来正是《阿弥陀经》上所说的,「十万亿佛国土」。就是说西方极乐世界离我们娑婆世界多远?十万亿佛国土。「有世界名曰极乐」,第一个字有特别特别重要,这个有是表示什么?是说西方极乐世界是事实,不是虚无的。如果没有这个有,没有这个肯定的语气达不到这个效果。阿弥陀佛建立的佛国土,名号称极乐世界,这里这个有字是非常重要的,肯定这个事决定是事实,它起这个作用。看下面一段经文:
  【法藏成佛。号阿弥陀。成佛以来。于今十劫。今现在说法。有无量无数菩萨声闻之众。恭敬围绕。】
  这一段经文的意思是说,法藏比丘已经彻底觉悟,究竟成佛了。他的称号是阿弥陀佛,他成佛至今已经十劫了,现今示现在极乐世界讲经说法。在极乐世界有无量无边的菩萨、声闻圣众,大家『恭敬围绕』,听佛说法。『法藏成佛,号阿弥陀』,看这两句经文,这是把阿弥陀佛的名号介绍给我们。西方极乐世界非常单纯,凡是到那里去的条件就是信愿行,我们把所有的妄想、分别、执著都放下,就要这一句佛号,这是真正修净土的人,这是真正的弥陀弟子。后面三句话,我们把所有的妄想分别执著都放下,就要这一句佛号这是真正修净土的人,这是真正的弥陀弟子。对照我们看一看自己,你这三句话你做没做到?
  下两句,『成佛以来,于今十劫』。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示现成佛到现在,时间只有「十劫」。我们心目中的十劫太远太远了,太长太长了,但是你看这句话怎么说吗?说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成佛到现在,时间只有十劫,有只有两个字。这只有表示什么?表示短暂是不是这样?不像我们想的那么漫长,跟无量寿相比这个时间很短。如果我们现在,指我们都包括在内了,如果我们今天发愿求生极乐世界,将来我们去了西方极乐世界,都是什么你们知道吗?都是元老,都是元勋。过去建国不有开国元勋吗?我们现在如果发愿求生净土,我们现在往生极乐世界了,我们都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元老级人物。你说听了这个你不高兴吗?你不欢喜吗?你不愿意去当元老吗?为什么?因为阿弥陀佛开张刚刚十劫,我们就来了,寿命是无量劫,所以我们是真正的元老。这个机会是太好了,太稀有难逢了,你能不能抓住这机会?我希望我的同修们都到极乐世界去做元老。
  『今现在说法』,西方极乐世界是学校、是道场。佛的事业是教学,大众的事业是求学,佛教我们到哪里去求学?佛天天给我们讲课,他让我们到他那里去求学。我们以无量劫这么长的寿命接受佛陀的教诲,哪有不成佛的道理!『有无量无数菩萨声闻之众』,恭敬围绕,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学生多,有十方世界无量无数的菩萨众、声闻众,来此求学。大家想想,其他别的诸佛国土,十劫不可能成就这么多人,只有西方极乐世界十劫成就了这么多人。这只有西方极乐世界,才能有这样殊胜的成果,真的是圆满成就,让我们仰慕。所以我们一定要发愿求生净土,去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第九品经文,我们就讲到这里。
  下面说说这品经文的重点。这一品经文的重点,是法藏比丘修菩萨六度万行积功累德,无量无边,他所得的果报是于一切法中得大自在,他所发的四十八愿,愿愿圆满兑现。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为十方世界一切有缘众生提供的修行大道场,这个道场广大、圆满、究竟,只要你真正发愿求生净土,这个道场决定有你的分。阿弥陀佛开张刚刚十劫,将来我们去西方极乐世界,都是元老,这个机会稀有难逢。
  下面我们接著讲第十品经文,「皆愿作佛第十」。前面我们讲到阿弥陀佛的修因证果,这一品经文要说什么?是讲众生听闻释迦牟尼佛讲法,只要发愿往生都能普遍成就,平等成佛。这品经文是给我们说这个,坚定我们信心的。看下面的经文:
  【佛说阿弥陀佛为菩萨求得是愿时。阿阇王子。与五百大长者。闻之皆大欢喜。】
  这几句经文是世尊介绍阿弥陀佛,过去在菩萨因地时,发愿修行证果的事实。当时参加法会听经的,『阿阇王子』与五百位大长者,听了之后都生起大欢喜之心。这一品经文很短,但是它的含义却非常深。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学佛要在这一生当中,得到成就,只有念佛往生这个法门;如果不在这个法门上坚定愿行,修学其他法门一生中是相当难以成就的。这里面有几个关键词在哪?它含义非常深,深在什么地方?就说学佛要在这一生中得到成就,一生不是来生,只有念佛往生这一个法门,前面有个只有就是唯一的意思,后面还有一个法门。最后一句说,如果你修学其他法门,要在一生当中得到成就是相当难的,相当。所以你把这几个要害的词语抓住,你就知道念佛法门绝对不要放弃。
  第一句经文,是总结第四品至第九品经文。世尊为诸菩萨说明,阿弥陀佛发愿、修因、证果的事实,当时在座听经的,有「阿阇王子」与五百位大长者。这些人是什么人?他们在过去生中是老同参,就是同参道友,这一伙人多生多劫都是老同参。这一生在阿弥陀佛《无量寿经》这一会中,他们是一个志同道合的小团体,又凑到一块。说明什么?他们有缘,一起来听佛讲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非常欢喜。这一品经文的前一段,这段经文就是告诉我们这个。下面往下看:
  【各持一金华盖。俱到佛前作礼。以华盖上佛已。却坐一面听经。心中愿言。令我等作佛时。皆如阿弥陀佛。】
  他们每个人都拿了一个金华宝盖,一起到佛前礼拜,将金华宝盖供养佛,接著他们退回到自己的座位,在一旁安坐听经。这时他们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希望自己将来成佛时,一切都像阿弥陀佛。这就是这段经文告诉我们的意思。这里面有个『金华盖』,前面说了就是金华宝盖,我们学佛的同修都知道,这是拿金华宝盖去供养佛,也是一种礼节。『却坐』是什么意思?是退后坐下,这也是一种礼节。下几句经文:
  【佛即知之。告诸比丘。是王子等。后当作佛。彼于前世住菩萨道。无数劫来。供养四百亿佛。迦叶佛时。彼等为我弟子。今供养我。复相值也。】
  这个阿阇王子等,他们起心动念是想,当我成佛以后一切都要像阿弥陀佛。他们这个一起心一动念谁知道?世尊就知道了,而且是立即就知道。就告诉与会的比丘大众,世尊给与会的比丘大众们,介绍这阿阇王子和这五百位大长者,怎么说的?说以后必定成佛,这句话太重要了。这不就等于给这阿阇王子和五百大长者授记了吗?阿阇王子五百人等以后必定成佛,多么肯定,必定成佛。告诉大众们说,他们在前世都一直修菩萨行,他们都是菩萨,安住在菩萨道,经历了『无数劫』。看看这个时间,住菩萨行住了多少劫?「无数劫」。供养了多少佛?曾经『供养四百亿佛』,这个数目多大?「四百亿佛」。他们广修功德,往昔在迦叶佛住世时,他们是我的弟子,他们今天供养我,我们又相遇了这是一个殊胜的因缘。
  听到这里,我们应该听懂了,阿阇王子和五百位大长者,和我们的世尊是什么关係?无量劫以前就是师生关係。但是现在老师认识学生,学生不认识老师了,为什么?看下面的经文给我们来解答。有这么几个词语,注意一下,『迦叶佛』,「迦叶佛」是贤劫千佛中的第三尊佛,也就是释迦牟尼佛之前的这位佛,释迦牟尼佛是第四位这个我们大家都知道。『相值』就是相遇的意思。看这三句,『告诸比丘,是王子等,后当作佛』,这句是佛为阿阇王子与五百大长者授记,他们将来一定会作佛。看下一句,『彼于前世住菩萨道』,这五百人是以阿阇王子为首,他们这一伙人前世都是菩萨,是住菩萨道的菩萨,这是对这一伙人总的介绍。下面,「无数劫来,供养四百亿佛」,这两句话我们能不能看到,他们的善根多么深厚!是不可思议的,与佛多生多劫就有缘。你想,供了四百亿佛,真是不可思议。
  下一句说,「迦叶佛时」,这是释迦牟尼佛之前的那尊佛,贤劫有一千尊佛出世,迦叶佛是第三尊,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尊,弥勒菩萨将来是第五尊。谁是千佛最后一尊?韦驮菩萨是千佛中的最后一尊,千佛。就是在迦叶佛住世时,释迦牟尼佛是他的补处菩萨,也叫后补佛,当时释迦牟尼佛的法号叫护明菩萨。下一句说,『彼等为我弟子』,什么意思?就是这五百大长者和阿阇王子,都是依护明菩萨为师的,护明菩萨是他们的老师。就像现在很多人想修弥勒净土,希望将来弥勒菩萨示现成佛的时候,他们都做弥勒佛的弟子,是这样心愿的人。
  下几句,「今供养我,复相值也」,看这几句,世尊今天在这里讲《无量寿经》,又遇到了阿阇王子和五百位大长者。因为很久没见面了,我们这里只能用很久来说,那不知道多少劫都过去了。今天在这里相遇,这个相遇是不是就那么简单?不是的,这里面是有祕密的。什么祕密?就是《阿弥陀经》上所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这句话很重要。你看这些人,无量劫以前都是学佛的修行人,而且曾经供养了四百亿佛。现在有一个疑点,我不知道大家看没看出来?大家想,刚才世尊给介绍的,他们过去都是行菩萨道的菩萨,是在菩萨位上;那现在他们是王子、是长者,大家想想是升、还是降?原来是菩萨,现在是王子、是长者说明什么?说明他们堕落,退转了对不对?从菩萨位退下来了。这是告诉我们什么?第一个告诉我们,菩萨会退转,就是你没有到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修到三不退位的菩萨,你仍然会退转的,菩萨也退转,这是告诉我们的第一个。所以说你纵然修行了无量劫,你没达到三不退位,你就会退转,这是告诉我们一个事。你说这个事可不可怕?修了那么多劫,供了那么多佛,还在菩萨位,秃噜下来了。咱们老百姓的俗话就说掉下来,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告诉我们什么?为什么在这个法会上,老师认识学生,学生不认老师?他不认识,为什么?有隔阴之迷。在六道里轮迴你就有隔阴之迷,你前一生的事你都不知道。是不是这样?所以在这个法会上虽然看见老师,但是他不认识老师,只有老师把学生能认识,所以老师向与会的大众介绍了他们的身分。大家想一想,如果世尊不把这个真相说出来,他们照样不知道,这就是他们的老师,是不是这样?所以这是告诉我们,因为有隔阴之迷,这是事实真相。后面我们看虽然世尊讲「后当作佛」,但是这个后后到哪一天?我们仔细琢磨琢磨,这个后后到哪一天?后到什么时候?后到多少劫以后。这个时间不可估量,那可是太长了,佛绝对不是说他们来世就作佛,你得听明白。说后当作佛,不是说他们来世就作佛,这是一个,但是以后一定成佛,这是定的。它有一个什么意思在里面?就是在他们没有成佛之前,在哪?不还得在六道里继续轮迴吗?要经过多长时间?说过去已经过了无量劫,说未来还是无量劫,你说这可怕不可怕?一个过去无量劫,一个未来无量劫,错过多少劫的机会,我们听了觉不觉得可怕?所以我说我们今天闻到这个法门,一定要珍惜。如果你错过了,还有多少劫你能再遇到这个机会?我说了一个数,五千劫以后!可能这个都不止五千劫,因此我们抓住这个机会该有多么重要了。
  这一品经文,还告诉我们另外一个事实真相,什么真相?就是告诉我们决定不能轻视念佛人。你别觉得我们念佛人就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千万不要轻视念佛人!为什么?如果你轻视念佛人,你障碍念佛人求生净土,你的结局、你的归宿就是阿鼻地狱,这个问题太严重了。你以为你说念佛人几句不是没啥大过吗?不对,你要堕阿鼻地狱的。所以念佛往生是功德第一殊胜,如果你能够礼敬念佛人,护持念佛人,这个功德是无比殊胜的。因为我们知道这个人是什么人?是诸佛护念,一切菩萨、善神守护的人,你怎么敢动他?那你动他你太大胆了。千万不要小瞧、轻视念佛人。因为真正的念佛人,他现在发心念佛求生净土,他就是后补佛,因为他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等于成佛了,所以念佛人现在等于后补佛。这个我认为对我来说,是一个比较新的理念和概念,我也介绍给同修们,要引起同修们的重视,不要轻视念佛人。看后面两句经文:
  【时诸比丘闻佛言者。莫不代之欢喜。】
  这两句话容易懂。就是说当时参加大会的比丘大众,听佛所说,都为阿阇王子等五百人感到欣慰、感到欢喜,因为他们未来一定能成佛,佛给授记了。从这点看出来,他们有没有妒忌心?没有。听到别人要成佛,他们是欣慰和欢喜,值得我们学习。这第十品经文,讲到这就讲完了。
  下面说说重点,第十品经文的重点是这样的,第一个,学佛要在这一生得到成就,只有念佛往生这一个法门。如果不在这一个法门上坚定愿行,修学其他的法门,一生中是相当难成就的,这是第一个要点。第二个要点,阿阇王子与五百大长者,他们前世都一直修习菩萨的大行。释迦牟尼佛没有示现成佛之前,在做补处菩萨时他的法号叫护明菩萨,那时阿阇王子和五百大长者,都依护明菩萨为师,做他的学生,他们无数劫来供养四百亿佛。这一次世尊在这里讲《无量寿经》,师生又在这里见面了,但是学生不认识老师,老师认识学生。阿阇王子和五百大长者从前是菩萨,现在是王子和长者,说明他们堕落、退转了。这就告诉我们,菩萨会退转,纵然是你修到无量劫,仍然会退转;退转以后有隔阴之迷,前生的事完全不记得了。如果不是世尊说出,他们的师生关係,他们完全不知道。释迦牟尼佛为阿阇王子与五百位大长者,授记后当作佛,但这后,后到什么时候?也许是在无量劫以后。在没有成佛之前,仍要在六道里轮迴,苦不堪言,这实在是太可怕了。第三个要点,我们决定不能轻视念佛人,轻视念佛人,障碍念佛人求生净土必堕阿鼻地狱。真正念佛人现在念佛求生净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后补佛,你怎么敢轻视他?你怎么敢障碍他?
  今天这节课就说到这里,感恩大家。阿弥陀佛!  

 

欢迎关注悲智佛网微信公众号,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公众号名称:beizhifw   公众号ID:beizhifw  
关注提示:可在微信上搜索 beizhifw ,在搜索内容中点击关注

老法师念佛 老实念佛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佛经故事 净土圣贤录文言文 来佛三圣永思集 净业三福 了凡四训 弟子规 太上感应篇 十善业道经 三皈依传授 认识佛教 沙弥律仪要略 五戒十善 修六和敬祈祷文 净土五经 刘素云老师复讲大经 净土圣贤录 布施的功德 净土大经解演义 科注全集 净土大经科注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