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第030集

1970-01-01 08:00:00 字体大小:
点击进入视频 点击进入mp3 用安卓下载播放mp3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刘素云老师複讲  (第三十集)  2018/4/18  中国  档名:56-214-0030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弥陀佛!这一节课我们学习第十三品经文,「寿众无量第十三」。这品经文是为我们说明,阿弥陀佛的寿命无量,极乐世界的人数无量。两个无量,阿弥陀佛的寿命无量,极乐世界的人数无量。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他们的寿命和阿弥陀佛一样,都是无量寿。佛寿无量这说明什么?说明佛住世长久,有充分的时间来帮助一切苦难众生。佛愿无极,是能广摄十方一切诸佛刹土,信愿持名的众生同生极乐,所以极乐世界无限量的广大,大众之多没有办法能够算得清。虽然是有量的无量,但是实际上等于真正的无量,这就是这品经文主要的大概意思。大家记住,重点是说两个无量。下面看经文:
  【佛语阿难。无量寿佛。寿命长久。不可称计。】
  一共是四句经文,这比较容易懂。佛对阿难说,阿弥陀佛的寿命长久不可称说、不可计算。这里面就一个词,『称计』,就是称说计算的意思。看下面几句经文:
  【又有无数声闻之众。神智洞达。威力自在。能于掌中持一切世界。】
  这四句经文,它的大概意思是这样的,极乐世界有无数的声闻大众,他们都是神智透彻通达,威力自在无碍。在这里特举一个例子说,他们能够在手掌中容纳一切世界,在这里重点是说声闻大众。看下面这几个词彙,『神智洞达』是神通智慧透彻通达的意思,『威力自在』,是威德神通的力量自在无碍。大家可能都知道,佛的学生可以分为三大类,人天是一类,声闻是一类,菩萨是一类,这是佛的三类学生。这三大类中在这里只举声闻一类为例,因为什么?声闻类无数,人数数不清,他们的「神智洞达,威力自在」,正如前面大愿中所说,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得到天眼洞视、天耳彻听、他心遍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具备这样的能力,他们种种神通能力的恢复,几乎跟阿弥陀佛差不多,有不思议的能力。所以在这里举声闻类众生,来给我们加以说明。
  看这句经文,『能于掌中持一切世界』,这句很难懂,这是《华严经》讲的「不思议解脱境界」,是华严境界。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广狭自在,一多相容,理事无碍的法界。手掌没有放大,十方一切世界没有缩小,就像大经上讲的「芥子纳须弥」。芥子没有放大,须弥山怎么能装在芥子里?这是我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对于现在我们来说,可能还稍微容易懂一点,为什么?比如老法师在讲《大经科注》的时候,老人家讲了将近一千个小时,可是一个指甲那么大的小卡就装进去了。所以如果我们用这个例子来说明,芥子纳须弥,可能就容易理解一些了。下面一段经文:
  【我弟子中大目犍连。神通第一。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一切星宿众生。于一昼夜。悉知其数。】
  这段经文是佛说,在我的弟子中大目犍连是神通第一,三千大千世界有多少星球?星球上有多少众生?目犍连能在一个昼夜就全部把他们计算清楚,知道一切星球上众生的数目,这段经文是这个意思。看下面几个词语,『星宿众生』,「宿」是星球的集合体,叫宿。佛的十大弟子之一,目犍连尊者他是代表神通第一,所以佛说,『我弟子中大目犍连,神通第一』。下面,『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一切星宿众生』,「三千大千世界」是指释迦牟尼佛的教化区,就是我们所说的娑婆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按照佛经上的一般讲法,有一百亿个太阳系,就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有一百亿个太阳系。因为一个单位世界,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一个太阳系,也有可能不止是一个太阳系。以这星系为单位集一千个这样的星系世界,为一个小千世界;然后再以小千世界为单位,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一个中千世界,所以三千大千世界只是一个大千世界。一个大千世界为什么要说三千?因为它是由小千、中千、大千组成,所以说是三千大千世界。
  下面两句,『于一昼夜,悉知其数』。这两句经文是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无边太空中的星球无量无边,每个星球上都有众生不知道有多少,目犍连神通第一,他的能力是能在一昼夜,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二十四小时之内,把娑婆世界所有星球里的众生数目算清楚。阿罗汉有这个能力,什么能力?按经文来说就是「悉知其数」。阿罗汉都有这个能力,能把三千大千世界众生的数量,在一昼夜之内计算出来。下面一段经文:
  【假使十方众生。悉成缘觉。一一缘觉。寿万亿岁。神通皆如大目犍连。尽其寿命。竭其智力。悉共推算。彼佛会中。声闻之数。千万分中不及一分。】
  这段经文是告诉我们,假使十方众生都成缘觉,每个缘觉有万亿岁的寿命,神通都如大目犍连一样,在这么长的时间里,竭尽他们的智力,共同来推算极乐世界的声闻人数,他们所能计算出来的,还不及极乐世界人数的千万分之一,用白话解释就是这样的意思。下面我们看这两句,『假使十方众生,悉成缘觉』。「假使」两个字告诉我们,这当然不是真的,是假设的,是一个比喻。十方是指无量无边的世界,「十方众生,悉成缘觉」,十方的众生悉成缘觉,这个悉就是全部。就是告诉我们什么?十方的众生全部都成了缘觉。这个缘觉的道行他是在阿罗汉之上,比阿罗汉还要聪明,这是缘觉。
  下两句,『一一缘觉,寿万亿岁,神通皆如大目犍连』。「一一缘觉」就是所有缘觉,他们的寿命是「万亿岁」。这都是我们怎么想都想不出来的,他的寿命是万亿岁,他们的神通都和大目犍连是一样的,在二十四小时之内,能把一个大千世界的众生数目计算出来。下三句,『尽其寿命,竭其智力,悉共推算』。「尽其寿命」,前面说了他们的寿命是万亿岁,不是一日一夜。以他们的神通能力,以他们的智慧来计算,不是一个人来计算,是多少?是十方所有成缘觉的众生,他们集合起来共同推算,这算万亿岁。这么多缘觉共同来推算,推算多长时间?推算万亿岁。『彼佛会中,声闻之数,千万分中不及一分』,他们推算的结果是什么?推算出来的数字,也不过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声闻当中,千万分还不到一分。从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西方极乐世界人数之多无法计算。下面一段经文:
  【譬如大海。深广无边。设取一毛。析为百分。碎如微尘。以一毛尘。沾海一滴。此毛尘水。比海孰多。阿难。彼目犍连等所知数者。如毛尘水。所未知者。如大海水。】
  这段经文是佛为了让我们听明白,给我们打了一个比方说,比如深广无边的大海,假设把一根汗毛竖直分成一百份,它的细小就像微尘一样,拿这样细小的汗毛沾大海里的一滴水,这一滴水跟大海的水相比哪个多?这是佛用比喻来给我们说。大家想一想,一根汗毛已经很微细、很微细,然后再竖著,而不是横著,是竖著把它分成一百份,然后用这百分之一的汗毛去沾一滴大海里的水。佛说这一滴海水,和大海里的水哪个多?这个我们都会回答,那当然是大海的水多。一个汗毛的百分之一,那一滴水它才能沾多少点,是不是这样?所以佛用这个比喻告诉阿难,前面目犍连等无量的缘觉,所共同推算出来声闻的数目,就如同这毛尘上的一滴水,所不知道的数目就像大海水。这一比较,我们一听不就听明白了吗?
  下面两句,『譬如大海,深广无边』。我们现在就以太平洋的海水来观想,观想什么?『设取一毛,析为百分,碎如微尘,以一毛尘,沾海一滴,此毛尘水,比海孰多』,我们观想太平洋的水。「一毛」是指我们身上的汗毛,拔一根出来,这根毛还是太粗,怎么办?竖著把它劈成一百条,那就是一毛的百分之一,很细很细,恐怕我们用眼睛都未必能看得见,就用这样一根细毛在大海水里沾上一滴。佛就问,这毛尘上的一滴水,比大海里的水哪个多?佛对阿难说,『彼目犍连等所知数者,如毛尘水,所未知者,如大海水』。这回阿难听明白了,这是指前面的比喻。那现在我们来看,假使十方众生都成为缘觉,寿万亿岁,能力都像大目犍连一样,他们共同计算,所计算出来的数字,就像毛尘上沾的那一滴水。他们所不知道的,就是算不出来的,就像那大海里的水。用这个比喻,把这个事情给我们说得一清二楚。
  我们从这两个比喻里,可以想像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有多少?三类学生中只说了一类,还有两类没有提,那两类往生的比声闻的数量要多得多。所以我们知道,人天往生的多、菩萨往生的多,这是佛的另两类学生。三类学生当中,声闻往生的可以说是最少的,那现在用最少的举例子来计算,都计算不出来,何况是天人、菩萨那就更算不出来,那真正是不可思议。所以有些同修说,天天都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极乐世界究竟有多大?去那么多人往生能装得下吗?这回听了这个例子你就明白了!西方极乐世界有多大?没法计算,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数之多没法计算,去多少都能装得下,这回你不用担心了。你不用担心说我去了,有我的地方吗?肯定有你的地方。看下面的经文:
  【彼佛寿量。及诸菩萨。声闻。天人。寿量亦尔。非以算计譬喻之所能知。】
  这几句经文告诉我们的意思,阿弥陀佛的寿命无量,以及极乐世界的一切『菩萨、声闻、天人』,他们的寿命也和阿弥陀佛一样无量,这个数量不是以算计譬喻所能知道的。在前面的文中,只说了声闻一类,讲的是人数之多无法计算,这段经文著重是讲寿命。前一段是讲人的数量无限,这一段是讲寿命的无量,寿命是我们每个人都关心的事情,人人都想长寿是不是这样?为什么很多人希望自己能够长寿?因为这是人的本能,大家都希望长寿,这也是很正常的人之常情,也是我们最关心的事情。那阿弥陀佛的寿量,以及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天人、声闻、菩萨的寿量也是用算术算不出来。就是阿弥陀佛的寿量无量,这些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他们的寿量,和阿弥陀佛的寿量是一样的,也是无量。
  我们读了这段经文,如果你不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们想一想这是什么人?老法师说了一句,我看到这句解释的时候,我自己都笑了。老法师说如果不愿意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些人是什么人?那是不要命的人。老法师用这一句话就告诉我们,你愿不愿意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你不愿意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就是不要命的人。这样长的寿命他不要,你说可惜不可惜?怎么样能得到这个无量的寿命?信、愿、持名就能得到。多么简单!佛门讲求长寿得长寿,这个长寿是真正的长寿。如果你不生在西方极乐世界,那个长寿是假的,不是真实的长寿。比如说天上的寿命很长,再长他毕竟有终了的时候,即使是三界到最顶非想非非想天,他寿命是八万大劫,那八万大劫的寿命也有到时候,到时候他就往下堕落了。这个八万大劫是能够计算得出来的,那个无量寿是计算不出来的。你说八万大劫到了之后,就要往下堕落,多么可怕!那个寿命已经不短,八万大劫,虽然这个寿命已经很长,但是在无限的时间里,八万大劫也是短暂的。大家仔细琢磨琢磨,是不是这么回事?
  从这里我们可以深深的体会到,阿弥陀佛对一切众生的大恩大德,是真正的微妙难思,不可思议。除了阿弥陀佛,谁能给你无量寿?诸佛如来劝我们信愿持名,带业往生。想想十方一切诸佛对我们有多大的恩德,劝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因为只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决定不会再退转,那是真正的无量寿,寿命跟阿弥陀佛一样,确实是无量无边。一生中决定证得补处果位,补处果位是什么果位?后补佛的果位,一生决定成佛。由此可以知道,众生念佛,佛念众生,总离不开如来果地上的般若真知,这个般若智慧那是真正的智慧。阿弥陀佛的心、愿和他的德行,要从这些地方,我们去细细的体会,然后才能够真正的知道,极乐世界为什么清净、为什么平等。主伴庄严不可思议,我们读佛经都知道主和伴的关係,在西方极乐世界主伴庄严不可思议,我们就能体会到那么一分、二分,我们的信心才能够坚定。真实的信心坚定了,决定不会改变,这一生决定往生不退成佛。我以前说过这么几句话,在这里也做为这品经文的结束,让我们牢牢的记住,阿弥陀佛是我们的亲人,阿弥陀佛是我们唯一的亲人,阿弥陀佛是我们唯一可以依靠的亲人。如果你把我说的这三句话记住、理解了,我相信你今生一定能够成佛。
  下面把这品经文的重点,跟大家说一说。这品经文告诉我们两个无量,阿弥陀佛的寿命无量,极乐世界的人数无量。除了阿弥陀佛,谁能给你无量寿?阿弥陀佛对一切众生的大恩大德,真正是微妙难思。让我们牢记,我刚才说的那三句话,阿弥陀佛是我们的亲人,阿弥陀佛是我们唯一的亲人,阿弥陀佛是我们唯一可以依靠的亲人。这个要点虽然很简洁,但是它的意义非常深远、非常深刻。请同修们经常念念这三句话,你看看,你是不是把阿弥陀佛当成你的亲人?你是不是把阿弥陀佛,当成你唯一的亲人?你是不是把阿弥陀佛,当作你唯一可以依靠的亲人了?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无依无靠,苦不堪言。现在我们学习《无量寿经》,念阿弥陀佛,我们找到依靠了,千千万万珍惜这个机会,不要把这个机缘错过。切记、切记!
  接下来我们往下学习第十四品经文,这品经文的题目是「宝树遍国第十四」。从经题上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一品经文,著重是显示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因为宝树这是属于依报。这是第四十八愿里的第四十愿「无量色树愿」的成就,就是这品经文是第四十愿的成就,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宝树,这些树都是种种珍宝自然和合而成的,而且宝树是遍满极乐世界,这就是这品经文要给我们介绍的内容。昨天我说从现在开始,我就带著大家去旅游,那现在旅游点到哪了?就到看宝树的风景点。我们仔仔细细的看,仔仔细细的听,看看和我们的娑婆世界有多大的区别,你是选西方极乐世界,还是选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你自己有比较,你就会选择。看下面这段经文:
  【彼如来国。多诸宝树。或纯金树。纯白银树。琉璃树。水晶树。琥珀树。美玉树。玛瑙树。唯一宝成。不杂馀宝。】
  这段经文是告诉我们,在西方极乐世界有种种宝树,有的是纯金的,有的是纯白银的,还有纯琉璃的、纯水晶的、纯琥珀的、纯美玉的、纯玛瑙的,等等等等。这些个树有什么特点?都是纯一宝而成的,就是一种宝,没有其他的珍宝掺杂在里面。这是这段经文,给我们介绍的宝树的特徵。我们往下看这两句,『彼如来国,多诸宝树』。如来就是指阿弥陀佛,「如来国」就是指西方极乐世界。告诉我们极乐世界是众宝所成,所以说花草树木也都全是众宝成就的。这样我们对比一下娑婆世界,我们这个世界的花草树木天天都能见得到,它的本是什么?这个本是什么?就是质地是什么?有草本的,有木本的是不是这样?这个我们大家都清楚。那西方极乐世界的花草树木它的质地是什么?就是它的本是什么?都是宝本,宝贝的宝,都是宝本。我们是草本、木本,西方极乐世界是宝本,你看这个区别有多么大。树的本皆是珍宝,这就和我们娑婆世界极大的不同,那都不是极大的不同,是根本的不同。
  往下看,『或纯金树、纯白银树、琉璃树、水晶树、琥珀树、美玉树、玛瑙树,唯一宝成,不杂馀宝』。这段好理解,这是介绍树的质,有纯金的,这纯金是什么概念?就是从树干、枝叶到花果,全都是金的,没有别的,「不杂馀宝」,这叫「纯金树」。这一段是纯一宝的树,就是一种宝的树,只举了几个例子。举这几个例子,是告诉我们什么?不是说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这上面说的这几种珍宝,不是的。西方极乐世界的珍宝,是无量无边,是无数的,怎么说都说不完。经文里告诉我们,就说那里的菩萨,都说不清楚极乐世界究竟有多少珍宝。你说住在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们,都不知道究竟有多少珍宝,我们怎么能够想像得出来?这里为什么只举这几种,是因为说的这几种,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有的,我们知道的、了解的,所以就举这几种珍宝为例。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有的,我们这里没有的,举了你也不知道,你也不认识,你也听不明白是不是?因为没有切身感受。你看这样的金银,我们这个世界不也有吗?我们能了解一些。所以就举我们这个世界有的几种珍宝为例,来给我们做一说明。我们这个世界没有的,佛不说,说了没有用,因为我们不知道。下面看这段经文比较长:
  【或有二宝三宝。乃至七宝。转共合成。根茎枝干。此宝所成。华叶果实。他宝化作。或有宝树。黄金为根。白银为身。琉璃为枝。水晶为梢。琥珀为叶。美玉为华。玛瑙为果。其馀诸树。复有七宝。互为根干枝叶华果。种种共成。】
  这段经文是告诉我们,极乐世界的宝树美好到无法形容,还有二种宝、三种宝,乃至七种宝,转换共同合成。『根茎枝干』是某一种宝,『华叶果实』又是其他宝变化而成的。比如说有的宝树,根是金的,身是白银的,它的树枝是琉璃的,树梢是水晶的,树叶是琥珀的,花是美玉的,果是玛瑙的。大家想像一下,一棵树有这么多个金银珠宝来集体合成,西方极乐世界光是最普遍的,这些个珍宝都闪闪发光,和我们这个世界的光是不一样的。大家能不能想像得到,这个树该有多美!真是美不暇接,叫我们看得眼花撩乱,是不是这样?还有其馀的宝树,是以『七宝互为根干枝叶华果』,形成种种不同形色的七宝树,形不同、颜色不同。你说这么多七宝树,实在是太美太美了!西方极乐世界的宝树能吸引你流连忘返。这段经文很容易懂,我们就不再细说了。下面一段经文:
  【各自异行。行行相值。茎茎相望。枝叶相向。华实相当。荣色光曜。不可胜视。】
  这段经文是说极乐世界的宝树,不但是众宝所成,而且它的排列是分类分行,一类一类的排列得非常整齐,一行一行的距离都是相等的。不但是宝树行行对正,我们就说对称,你想想那一行一行的,横成行、竖成行,就已经很漂亮了,就是树干彼此也都对称,树的枝叶都是相对相向,一对一对的,树叶都是相对相向的。不像我们这个树叶,往哪面的都有是不是?和人家那个树没法比。花果的位置都是有规律的,彼此相当。繁茂的妙色,光明照耀,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前些天我看的动画片,就说西方极乐世界的胜景,我看因为是动画片也搞得非常美,那树横成行、竖成行,那个树叶都是对称图形,真的非常美。然后后面我们还要说到,那树还能唱歌,还能奏乐,你说又发光,排列得又那么美,然后再能奏出音乐来,就像我们这个交响乐一样,你说这个树该有多么漂亮,多么吸引人了。在我们娑婆世界,是绝对看不到这样的花草树木的,没有这样的宝树。
  下面看几个词语,『各自异行』,这就是说一类一类的。比如用我们这边的话说,就是松树是松树,杨树是杨树,它是分类的。『行行相值』,这个意思就是说,一行一行距离都是相等的。在我们这里需要人工来排对不对?人工来排列。在西方极乐世界不用人工来排,它是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是自然所生的。『茎茎相望,枝叶相向,华实相当,荣色光曜,不可胜视』,这几句我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就这几句经文,是不是像一幅美丽的图画?我再念一遍,「茎茎相望,枝叶相向,华实相当,荣色光曜,不可胜视」。不但是幅美丽的图画,就像国画里的山水画一样。画画就跟作文一样,你画一棵树,多一片叶子是多馀的,可以拿掉;少一片叶子就像缺点什么,它不好看。要画到枝叶花果不能增,也不能减,这样的作品是上上品是不是这样?西方极乐世界的宝树,它们的排列也好,样子也好,就像一幅美丽的山水国画。而且是不能少一个叶子,也不能多一个叶子,是上上品的作品,最佳品。这样的作品、这样的画只有西方极乐世界有,我们娑婆世界你是找不见的。如果同修们听了这一段,对于你有很大的吸引力,你一定要求生净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就亲眼目睹了,你说那该是一幅多么殊胜的画卷。看下面一段经文:
  【清风时发。出五音声。微妙宫商。自然相和。是诸宝树。周遍其国。】
  这段经文是说,清风应时而起,这个清风可不像我们这颳沙尘暴的大风,人家说的是清风应时而起。宝树枝叶随风摇动而相击,自然发出五种微妙的乐章,五音相和非常悦耳,像这样的宝树遍布极乐世界。我刚才不提到一句吗?这树还可以唱歌,还可以奏乐,就像我们这个世界的交响音乐一样的优美。这里所说的五音相和,五音声,五音是什么?是宫商角徵羽,这是古代乐律的五个根本音阶。如果再加上二个变宫、变徵,就是现代音乐的七音,古代是五个音,还有二个半音,然后加在一起就相当于我们现在音乐的七音。咱们中国人喜欢挂风铃,这个风铃是金属做的,风一吹动它就叮叮噹噹响,那也是一种自然的音乐,也非常优美。我们想一想,这个世界的风铃我们都觉得那么优美,你再想想西方极乐世界,风吹动极乐世界的这些宝树,这些个宝树的树叶跟树叶、花果跟花果,互相碰撞,有多少个风铃在奏交响乐,想想那个美妙的画面立刻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这是幅多么美妙的画面。中国古代的音乐是五音,刚才我说,但是还有二个半音,合起来就是七个音。
  所以这经文里说,『出五音声,微妙宫商,自然相和』,这三句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交响乐。而这是大自然的交响乐,比我们人类这个交响乐不知道要美妙多少倍,要超出多少倍没法计算。极乐世界的一切万物都是微妙奇丽,超过十方诸佛世界。有人说修行人样样都讲朴实,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搞得这么华丽?是不是阿弥陀佛在诱惑我们?大家要知道这种微妙奇丽,是性德本来的相状。记住这句话,这种微妙奇丽是性德本来的相状,它自自然然就是如此,不是借意、有意、刻意的去安排製造的,这是性德的自然流露。这一段话非常重要,就解决了我们心中的一些疑惑。就觉得我们学佛人都很讲究朴实,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搞得这么华丽?这回在这里给我们答案,这是性德的自然流露,不是谁刻意去安排的。佛教我们在这个世界里学佛,要清心寡欲,不受外面物质环境的诱惑,是培养我们的性德。如果我们被外界物质环境诱惑,我们的性德永远不能现前。
  所以没有见性之前要培养性德,要远离名闻利养,要捨弃五欲六尘,恢复自己心地的清净光明。西方极乐世界的一切,都是展现出阿弥陀佛的性德,阿弥陀佛的性德就是我们自性的性德。所谓「自性弥陀,唯心净土」,西方极乐世界正是我们自性本具的无量无边德能的开显。所以一切珍宝都是性德本来具足的,性德能生,众宝是所生,所以一一宝中又皆具足一切珍宝的妙德。就是这珍宝是怎么生的?是我们的性德能生,这个珍宝是所生就是这么一个关係。所以一一宝树都是圆明具德,这是依报。依报随著正报转,西方极乐世界的正报那么庄严,依报依然是这么样的庄严。佛在经上常常讲,「依报随著正报转」。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有坚固的执著,性情都刚强难化,所以那个宝也都变成坚硬的,要製作东西不能随心所欲;西方世界人心柔软,清净光明,所以宝物也随心所欲。
  西方世界这些众宝可以做衣服穿,因为它柔软,它很轻很薄。无论是从哪一个方面讲,都不是我们这个世界金银、砗磲、玛瑙所能比的。我们这个地方的金很重,你要是穿上一件金做的衣服,恐怕你连路都走不动,大家想想是不是这样?金子很宝贵,我做一套金子做的衣服穿,穿到身上它因为重、沉你走不动路。西方极乐世界那个金子是薄的,就像那个薄薄的纱一样,它做的衣服穿在身上飘飘然然的,美不胜收,完全是性德的流露。我们看了这一段,爱美的女士们,你们想不想去极乐世界,穿穿这薄薄的,像纱一样金子做成的衣服?你说那穿在身上,那真是美不胜收。我们现在是这个衣服美,穿在身上;那个衣服美,穿在身上,你的所有衣服加在一起,也比不上西方极乐世界,一件用金子做的衣服那么美丽、那么漂亮。
  善导大师告诉我们,这些宝树都是阿弥陀佛无漏心中流出来的,注意那两个字,无漏。说这些宝树是阿弥陀佛无漏心流出来的,就是自性流露。所以这些树也变成了无漏法,从佛无漏心里流露出来的树,就变成了无漏法。这就是佛在大经上讲的,依报随著正报转,一点都没有错,所以这个树也是无量寿。这个和我们娑婆世界一比,你就知道了,我们那个树最起码是一年四季,尤其是北方它是有变化的,到春天树叶发出来,到秋天树叶落掉了。因为我们娑婆世界有一年四季,有气候的变化,所以这树也是有变化的。西方极乐世界的树跟阿弥陀佛一样,也是无量寿,也是无漏无生之宝。这就证实《华严经》的两句话,「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西方极乐世界情与无情平等一类,不可思议,法性跟佛性是同一个性,因此依报才能随著正报转。
  今天我们这个世界人心的污染,已经到了极处,是有史以来未曾有过的。从前没有听说过污染这个名词,也没有听说过环保这个名词。现在全世界都知道环境的污染程度,已经给人类的健康、生存,带来严重的危机。不是影响,是严重的危机。老法师说过,照这样下去再过五十年,这个地球就不适合人类居住了。我记得大约是老法师十年前说过这样的话,在讲经过程当中。你想想,五十年弹指一挥间,现在又过去十来年了,说五十年以后,这个地球就不适合人类居住,就当前再掐著手指头算一算,还有多长时间这个地球就不适合人类居住?为什么?污染严重。现在水污染、空气污染,我们已经深有体会。你想你再富有,你能不呼吸吗?你能不喘气吗?你再富有你能不喝水吗?没有水你能生存吗?所以说现在这个危机,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这绝不是危言耸听。看看我们眼前的现实,还用得著五十年吗?真是危机正在一步一步的向人类逼近,应该引起我们高度的警觉了。那环境的污染是从哪里来的?是从人心的污染来的,人心污染环境就污染。要想恢复环境的污染从哪里恢复起?从恢复人的清净心做起。心清净,环境就清净;心不清净,要想环境清净那是不可能的。我们为什么几乎天天强调,要修我们的清净心?现在能不能看出来,清净心是多么的重要!
  这品经文就跟大家学习到这,下面说一说这品经文的要点。这品经文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宝树,显示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这些宝树都是从阿弥陀佛的自性里变现出来的,树也变成了无漏法,树也无量寿,也是无漏无生之宝。这就证实了《华严经》所讲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西方极乐世界情与无情平等一类,不可思议,法性跟佛性是同一个性,所以依报才能随著正报转。如果我们要想娑婆世界的依报能够转好,比如说像我们刚才讲到的污染,那首先我们的正报要转,正报好了,依报自然就好了。正报是什么?正报是人心的清净。
  今天这节交流就到这里。感恩各位,阿弥陀佛!  

 

欢迎关注悲智佛网微信公众号,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公众号名称:beizhifw   公众号ID:beizhifw  
关注提示:可在微信上搜索 beizhifw ,在搜索内容中点击关注

老法师念佛 老实念佛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佛经故事 净土圣贤录文言文 来佛三圣永思集 净业三福 了凡四训 弟子规 太上感应篇 十善业道经 三皈依传授 认识佛教 沙弥律仪要略 五戒十善 修六和敬祈祷文 净土五经 刘素云老师复讲大经 净土圣贤录 布施的功德 净土大经解演义 科注全集 净土大经科注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