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第037集

1970-01-01 08:00:00 字体大小:
点击进入视频 点击进入mp3 用安卓下载播放mp3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刘素云老师複讲  (第三十七集)  2018/4/22  中国  档名:56-214-0037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弥陀佛!今天咱们学习第二十四品经文,这品经文的题目是「三辈往生第二十四」。这品经文非常重要,主要是讲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随著念佛功夫的浅深,有各种不同的品类,佛把这些品类归纳为三大类,就是上辈、中辈、下辈。我们从这部经里得到一个纲领,是什么因缘成就了这不同的品类?这个总的纲领,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因为往生的条件就是这一句,所以这一句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修行的总纲领。往下看经文:
  【佛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
  这几句经文我们看一看,主要是说什么意思?是佛告诉阿难,十方世界一切众生他们有发心,愿意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些人总的分为三类,就是上辈、中辈和下辈。我们看这句经文,『十方世界诸天人民』,西方世界是三辈九品,这不是专对我们说的,是十方无量无边诸佛世界的共同现象。「诸天人民」是指六道众生,这是告诉我们范围都包括哪些个。下一句经文,是『其有至心愿生彼国』,「至心」就是真心、菩提心,就是觉悟之心,是真正的觉悟。知道我们无量劫来,在六道里生死轮迴太苦,我们这一生要是不往生,来生比这一生还要苦得多得多。怎么知道来生比今生还要苦得多得多?我们自己想一想,我们每天从早到晚,从正月初一到腊月三十,我们每天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到底是恶念多还是善念多?来生去哪一道,你不用问别人,问你自己就知道了。你的恶念和善念、净念一比较,你就知道来生应该去哪一道了。《地藏经》里面是这样说的,「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这句话讲得一点不过分,如果我们真正理解了这句话,我们就会生起恐怖之心,恐怖之心是什么?你会害怕的。
  现在我们遇到一条生路,能够免堕三途,造的重罪可以不受报,你说我们是不是太幸运!如果没有遇到这条生路,我们真是死路一条,必堕三途无疑。如果我们遇到这条生路,一心一意求生,众生一发至心,十方诸佛皆来赞叹,一切龙天善神都来保护你。因为至心一发你就成佛,你就不是凡夫,现在就等于是后补佛、预备佛,一往生就成佛,你说诸佛如来怎么能不赞叹你!所以「至心愿生彼国」,这一句很重要。有的人抱著侥倖的心理:经上不是说临终一念、十念都能往生吗?那现在不用著急,等我临终的时候,我念一句、念十句阿弥陀佛我就往生了。我这样跟大家说,你们可以到医院里去看一看,看什么?看那些要死的人,有几个人头脑是清醒的,能够念一句十句阿弥陀佛?他们连自己的家亲眷属都不认得,哪还有一点点往生的希望?真正知道生死事大,轮迴恐怖,这才是真正觉悟。大家看广钦老和尚老人家临往生前的七天,他不是念了七天阿弥陀佛,而是喊了七天阿弥陀佛。你想这么一位有修有证的高僧大德,都是至心念佛,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怎么能与老和尚的修行功夫相比?我在这里真诚的提醒同修们,起心动念就是念佛,就是想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除此之外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想,你就会成就的。所以不要存侥倖的心理。看下面一段经文:
  【其上辈者。捨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
  从现在开始,大家一定要注意,精力要集中。因为从现在开始往下说,就是上辈、中辈、下辈往生,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具备这些条件往生者,佛是怎么样来接引的。它有共同之处,又有区别之处,所以希望大家认真的往下听。刚才这段经文,我们先看,『捨家弃欲』这个名词,家有四种,一、田宅之家,二、烦恼之家,三、三界之家,四、生死之家,家是有这么四个类型。这里的「捨家」,是指捨弃这四种家,「弃欲」是指远离种种欲望。大家从这里可以看出来,捨家不是说你从田宅之家出来了,那就算捨家,是要捨这四种家。『沙门』,这里是指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的修行人,叫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是九法界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根本条件,就是要发决定在这一生往生极乐世界的心。这里面我重点说「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我们注意听,无论是上辈往生,还是中辈往生,还是下辈往生,这条必须具备的是总纲。
  『修诸功德』,就是修行六波罗蜜等菩萨行法,叫「修诸功德」。我们先来看第一类,不是分三类吗?我们现在看第一类,上辈往生者修学的纲领,就是上面这段经文,每句经文都含有深刻的意境。比如说第一句「捨家弃欲」,对这句有同修有误解,认为上辈往生是出家人的事,在家人没分,这个认识属于一种误解。如果说你以为一定要出家才行,大家想一想,本经「德遵普贤第二」,经文开端举了贤护等十六正士,这些人都是在家的等觉菩萨,跟观音、势至、文殊、普贤地位是平等的。这十六位正士都是在家人,是在家的菩萨,上品上生怎么能没有在家人的分?所以对这句我们千万不要有误会。比如说刘素青老菩萨是在家居士,她是上品上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作佛去了,这就是离我们最近的实际例子。所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上品上生往生极乐世界出家人有分,在家人同样有分。
  佛在经论里给我们讲,有四种家,也有四种出,佛法的四种家,一是田宅之家,这就是什么?就是大家观念中的妻子儿女,财产,房屋、田地不动产等等,这些就属于田宅之家;第二是烦恼之家,我们大家都知道;三是三界之家,六道轮迴之家,三界之家也就是六道轮迴之家;四是生死之家,这是超越三界之外的生死。佛不是要我们出田宅之家,而是要我们出烦恼之家,出三界之家,出生死之家,也就是说,佛要让我们证果必须都要出这个家。家有四种,出也有四种,第一种是身出心不出,这样的出家人,身出了田宅之家,心里依旧贪恋五欲六尘,希求名闻利养,这是身出心不出。
  第二种是心出身不出,即在家居士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有,他们皈依三宝,依教奉行,虽然是身在家,有田宅、有妻子儿女,但是他的心地清净,对于家宅、对于五欲六尘并不沾染,这叫心出身不出。贤护等十六正士就属于这种心出身不出,在世法中给一切众生做好榜样,一样证得等觉菩萨的果位,上品上生。第三种是身心俱出,就是身心都出家了,佛门古今的祖师大德为出家人做好榜样的,就是这样的人身心俱出。第四种是身心都不出,这不是指普通人,是指我们在家居士,而这些在家居士不是真正的学佛人,他是身也不出,心也不出。这里有两种出家是正确的,两种出家是不正确的,哪两种是正确的?是心出身不出这是一种,第二种身心俱出,这两类都是上品上生。
  看下一句「捨家弃欲」,欲是指欲望,也就是希求,有希求就有求不得苦。因此我们对世间的希求都放下,对佛法的希求也要放下。弃欲包括世出世间一切希求都要放下,才能得到清净心。下一句,「而作沙门」,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的人就称作沙门。这个沙门不一定是指出家人,在家人要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也可以称作沙门。上辈往生必须具备这样的基本条件,在这个基本条件下,一定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样才能相应。看下面这五句经文,「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这五句经文是修学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最重要的原则,因为上中下三辈往生,上自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都离不开这个原则。这五句具足信愿持名三资粮,所以说这五句经文是非常重要的。下面看,「修诸功德,愿生彼国」。修什么样的功德?念经、念佛的功德。就是专念《无量寿经》,专念阿弥陀佛,是念《无量寿经》的功德,念阿弥陀佛的功德。自己专念,也要劝人专念,把专念的好处介绍给一切有缘众生。发菩提心就是清净心,一向专念就是平等心,阿弥陀佛就是觉悟的心,就是清净平等觉,清净是戒,平等是定,觉是慧,三学都具足了,你三宝也就都具足。看下面一段经文:
  【此等众生。临寿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经须臾间。即随彼佛往生其国。便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智慧勇猛。神通自在。】
  看『此等众生』,「此等众生」它指的是哪些?就是说它的范围是什么?指念佛功夫成就了,生死自在了,来去自由的众生,都包括在这此等众生这个范围里。他们的往生有两个说法,第一个说法,是寿命到了,阿弥陀佛前来接引;第二个说法,是他自己想去,佛来接引,是两层意思。『经须臾间』,这句经文是告诉我们往生的速度之快,娑婆世界距离极乐世界十万亿佛国土,在凡夫的心目中真是个天文数字。实际上虚空法界没有时间、没有空间,因为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佛来接引时,往生者已经入一真法界,佛光一照就提升到无限的空间。我们现在生活的是三维空间,大家想想,佛光一照就提升到无限的空间,所以须臾之间就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在七宝池中莲花化生,化生的身相和阿弥陀佛、和诸大菩萨完全相同,这又是一个不可思议!
  看下面两句经文,『智慧勇猛,神通自在』,是说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智慧、德能几乎全部恢复,这非常的稀有难得,这应该是八地以上菩萨的境界。我们念佛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实在是难信之法,为什么?因为果报殊胜到这种程度,这是我们怎么想都想不出来的。我们是一介凡夫,但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境界,就和八地以上菩萨的境界,完全一样。这真正是不可思议,真正是难信!请看下面一段经文:
  【是故阿难。其有众生欲于今世见阿弥陀佛者。应发无上菩提之心。复当专念极乐国土。积集善根。应持迴向。由此见佛。生彼国中。得不退转。乃至无上菩提。】
  这段经文就是佛再一次叮嘱、劝勉我们,你看到前面所讲的,无比的殊胜功德利益,我们要想在这一生能够见阿弥陀佛,能够亲近阿弥陀佛,就应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你一定要发心,一心一意的专求净土,我在这一生什么都不求,就求生极乐世界。如果你就只有这一个求,佛劝勉我们一个方向、一个目标,绝对没有第二念,一句佛号就是一部圆圆满满的《无量寿经》。下面两句经文是,『积集善根,应持迴向』。专念是正行,修善是助行,特别要注意这「善根」两个字,不是「积集善根」吗?这善根两个字,世间法的善根,是于一切法不贪、不瞋、不痴,佛法的善根是勇猛精进,有区别。也就是大势至菩萨所讲的「净念相继」,净念相继是菩萨的善根,不夹杂、不间断是积集善根。「迴向」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决定求生净土。
  下面这两个字,『由此』,是指什么说的?是指上面所说的因缘。依照这个方法修行,在这一生中一定能够见佛,见到阿弥陀佛当然你就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一定是圆证三不退。这样殊胜的功德利益,所有的一切经论里都没有,十方一切诸佛国土也都没有,是找不到的。如果我们今天遇到了,又当面错过就是罪过。大家注意听这句话,如果我们今天遇到了,又当面错过就是罪过,罪过两个字已经说得很重了。以上所说的是上辈往生。大家回去认真的把这一段好好的再看一看,这就是上辈往生是什么条件,就是具备什么样的条件能够上辈往生。下面说中辈往生,看这一段经文:
  【其中辈者。虽不能行作沙门。大修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随己修行。诸善功德。奉持斋戒。起立塔像。饭食沙门。悬缯然灯。散华烧香。以此迴向。愿生彼国。】
  这里面有一个词,『饭食沙门』,那个「食」,食品的食在这里念四,「饭食沙门」,不能念成饭食沙门。看这几个词语,『斋戒』,「斋」是清净心,「戒」是身口意遵守佛的教训,没有过失。『起立塔像』,就是塔寺、道场,像是佛像,「起立塔像」是什么意思?就是建立道场,塑造佛像。引申为培养佛教人才,弘法利生,所以起立塔像这含有好几层意思,我们不要把它弄混淆了,尤其是最后一个意思,引申为培养佛教人才,弘法利生。下面看,饭食沙门,食就是我刚才说了,食物的食要读四的音,沙门在这里是指出家人。饭食沙门,就是以饮食、衣服、卧具、医药,四事供养出家人,就叫饭食沙门。记住,是四事供养,不是事事供养。下一句,『悬缯然灯』,缯是幢幡,「悬缯」是表示弘法利生。这个然和燃烧的燃是一个意思,灯是佛前供的供具,「然灯」是什么意思?表示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牺牲自己,为社会大众服务的意思,这叫然灯。下一句,『散华烧香』,这个华和我们平时说花果的花是一个意思,花是表修因的,「散华」是什么意思?是庄严道场,表修习、示范、布施佛法,庄严社会的身行。这个香是表戒定慧真香,「烧香」是净化空气,表以戒定慧真香净化自己的身心环境。不能单从字面上来看,还要看它的深刻含义。
  下面说,中辈往生的有业障,不像上辈往生的把业障都抛弃掉了,中辈的还捨不得,不能把这个业障捨得乾乾净净。『虽不能行作沙门,大修功德』,这两句话是说中辈往生的信愿、行持,比不上上辈,可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他做到了。这一句非常要紧,千万千万不能疏忽,要真正发心求生净土。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中辈往生的人,因为他的业障没有完全捨弃乾净,他的修行比不上上辈往生的人,但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他做到了。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上辈往生的缺不了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中辈往生的照样缺不了这句话。所以我们要求生净土,一定要发菩提心,一定要一向专念。下面两句,『随己修行,诸善功德』,经文所说的,是中辈往生的人他们的修因,他们的修行也不简单,用一句话说,比上不足比下有馀。一定要明白经文的意思,否则依文解义,三世佛冤,你把经义解错了,三世佛都喊冤枉。随分随力,积功累德,这就是「随己修行,诸善功德」。
  尽心尽力的去做,做得自己心安理得,这就是圆满的功德。超过自己心力之外的,勉强的去做就会生起烦恼,这就不对了。比如有人想做功德,自己没有钱,就到处借钱去做;有的人看别人做了什么,自己不具备条件,也硬要攀比著去做。比如说佛门里的化缘,佛在世的时候没有这个,佛法传到中国时也没有。因为攀缘则不清净,随分随力去做,你的心是清净的,我有多大能力就做多大的事,这就功德圆满了;超过自己的能力勉强去做,这就不圆满,是有欠缺的,这都是在造业。佛的标准是清净平等觉,如果你的心不清净、心不平等,这与佛法不相应,变成世间有漏的福报。大家一定要听明白,你这样做,是变成世间有漏的福报,虽然有福报,但是它有漏。有漏的福报很麻烦,这是老法师告诉我们的,将来报恩报怨、讨债还债没完没了,纠缠不清。所以这样的福报你希望得到吗?佛弟子有智慧,决定不搞这样的事情。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真心实意、尽心尽力去做就好。
  我记得我曾经跟大家说过,十几年前五大连池的钟灵寺,住持上觉下悟法师建钟灵寺,他是第一个接引我进佛门的皈依师。因为师父要建寺院资金短缺,老人家是到处化缘,我看著师父到处化缘,我很心疼,我怎么能帮帮师父?但是我又曾经发过这样的愿,我过去不化缘,现在不化缘,将来永远不化缘,这与我想帮师父的想法就有衝突、有矛盾。如果我自己有钱那就什么都别说,我一定会给师父的;因为我自己没有这个能力,我帮不上师父,我心里觉得愧疚。所以后来就这件事情,我向净空老法师请教,我把这个事情跟师父说了,师父,请您告诉我,我应该怎么办?老法师是这样回答我的,既然你发了不化缘的愿,那还应该兑现这个愿。从那以后我的心不再纠结了。去年,二O一七年是觉悟法师往生五週年,我曾经写了一篇「祭师文」,来怀念我的恩师上觉下悟法师。
  下面看这句经文,『奉持斋戒』,看到这一句有人又产生疑惑,有人以为「奉持斋戒」就是过午不食,要持戒。佛听到都摇头,因为什么?你又依文解义了,形式上的持戒、持午,这是小乘佛法。念佛法门乃是圆中之圆、顿中之顿,这里讲的斋与戒,与小乘的斋戒不一样。这个斋是清净心,这个戒是没有过失,身口意三业清净这叫戒。怎么样奉持斋戒?老实念阿弥陀佛,就是奉持斋戒。这回大家听明白了!什么叫奉持斋戒。下一句,「起立塔像」,是指建立道场,塔是塔寺,道场的意思,像是佛像,道场里供养佛像。今天的科技非常发达,最好的塔寺是什么?就是电台、电视台。如果你建一个佛教的电视台,二十四小时讲经说法、念佛,这样的佛法才能够普利众生,这是「起立塔像」。不要误会,不是几个人弄个小庙、建个道场,过不几天就变质了。因为什么?信众多、供养多什么问题都出来了。古人说得很有道理,建道场的时候,大家都热心的出钱、出力,都是菩萨;道场建成之后,菩萨都变成了罗刹,争名夺利,天天吵架,这样的道场还不如不建的好。
  下一句「饭食沙门」,这里的沙门是指出家人,对于真正发心修道的人我们要供养他,使他的生活没有忧虑,所谓「法轮未转,食轮先」。清苦的生活好,衣食住行基本的生活条件具备,没有后顾之忧,身安道隆,这样可以专心办道,这是供养。饭食沙门,我们要依佛制四事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这样的供养是正确的,是如理如法。看下面两句,「悬缯然灯,散华烧香」,这两句真正的意义是宣传佛法。下两句,『以此迴向,愿生彼国』,这是讲日常所修的功德,都迴向求生净土。以上我们说的是中辈修行的方法。中辈往生的人他们临命终时,我们看下面一段经文,这些人往生的时候阿弥陀佛是怎么样来接引的?看这段经文:
  【其人临终。阿弥陀佛化现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与诸大众前后围绕现其人前。摄受导引。即随化佛往生其国。住不退转。无上菩提。功德智慧。次如上辈者也。】
  这段经文是告诉我们,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的化身,示现在他的面前。虽然是化身,但是光明相好,与佛的真身没有两样。又有极乐世界的菩萨圣众们前后围绕,都示现在往生者的面前,摄受导引他。这个时候,往生者即随化佛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往生以后也住不退转,无上菩提。只是他的功德和智慧,要比上辈往生的人差一等,这是中辈往生的因行和果报。
  我们看这个词,『功德智慧』,这个指什么?是指断惑的功夫,「功」。「德」是往生后的品位,「智慧」是从自性中流出来的真实智慧。中辈往生和上辈往生临终的情形相彷佛,一种是寿命到了就是报尽往生,捨报了;另一种情况,就是修行的功夫成就,可以自在往生,虽然他还有寿命,他也可以不要,也能生死自在,想走就走。佛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及海会菩萨们都来接引。经上虽然讲的是化佛,来接引的是佛的化身。如果佛没有无量无边的化身,怎么能同时接引十方无量世界无量无边的众生?化佛跟真佛没有两样,报身、应身、化身,实际上是一身。与佛同来的这些大众,一定是跟往生者有很深的关係;如果没有关係,他们不可能随佛一同来接引。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圆证三不退,一生当中决定证得无上菩提,这个果报的殊胜是不可思议的。这一类的人,就是中辈往生的人,他的功德智慧比上辈要差一点。功是修行的功夫,就是他的修行功夫比不上上辈往生。所以功德智慧比上辈的差一等,但是没有说他的福德次于上辈。这里说的功德差一点,福德没有差,所以说中辈往生的人他的福报、神通、道力,差不多是平等的。为什么?这是佛力的加持。
  那功德智慧怎么样区别?功德是讲断惑。佛说众生的业惑有三种,见思、尘沙、无明这三种惑。比如我们念佛往生是一品惑也没有断,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可以说我们的功德、智慧是最浅的。假如我们把见思烦恼断了,本性里透出来的智慧,决定比没有断惑的人要多得多。就是我们只要透出来一分自性里的智慧,那我们就比没断惑的人那个智慧要多得多。由于断惑的程度不同,功德也不一样。见思烦恼断了,这个断是功夫,这个德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方便有馀土,不是在凡圣同居土。他得的果报比凡圣同居土要殊胜,这是断惑证真的果报。相好光明、寿命长短的福报,是因为阿弥陀佛本愿功德的加持,都是平等的。这在十方世界都不平等,唯独在极乐世界是平等的,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世界,所以诸佛赞叹。如果是理一心往生的,那功德就更加殊胜,他的智慧如同诸大菩萨没有两样。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想提升品位,一定要从断烦恼修起,一定要把烦恼、妄想、习气断掉。
  往生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一向专念』。老法师多年的观察,一个人念佛成功的多,没有障碍、没有干扰,一个人一个道场,一个道场就一个人,精进不懈死心塌地的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会把妄想分别执著都念掉,他得一心不乱。我们凡夫看不出来,他自己明瞭,这样的人修行一定成就!记得前面我曾经说过,老法师告诉我们,一个人一个道场,就是这个道场就你一个人,老老实实念这句阿弥陀佛,成就得快,成就得多。所以老法师告诉我们,独修比共修成就要快、要多。接著往下看下辈往生的:
  【其下辈者。假使不能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以至诚心。愿生其国。】
  这段经文就是说,下辈往生要具备什么条件,要具备什么条件?就是『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大家回过头来想一想,上辈往生也要具备这个条件,中辈往生还要具备这个条件,下辈往生照样要具备这个条件,所以说这是总纲,一定要把握住这个总纲。下辈往生的这一类人,假使不能像前面上辈和中辈往生的人,一样修诸功德,还是应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名号,能欢喜、信受、爱好修学这个法门,毫无疑惑,并且以真诚的心迴向发愿求生西方极乐净土。我们可以看一看有区别,就是下辈往生的人,除了发无上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名号以外,这个条件能欢喜、深信、爱好修学这个法门,毫无疑惑,并且以真诚的心迴向发愿,求生西方极乐净土,这是下辈往生和上辈、中辈不同的地方,这是下辈往生的几个具体的条件。下辈往生的人如果没有像前面讲的,「奉持斋戒、起立塔像、饭食沙门」。但是他们有心、有愿,看到别人做功德合掌欢喜,恭敬赞叹,这就等于他自己在修功德。所以说念佛的人,有能力把阿弥陀佛多生多劫的功德,转变成自己的功德,那么别人修习的功德,你也能把它转变成你自己的功德。
  佛法的修行全在用心,这个心是非常重要的。三辈往生,实际都是在用心,不善用心的就是下辈,善用心的就是上辈。什么是不善用心?大家听到这谁不想善用心?善用心就上辈往生,不善用心就下辈往生,就讲讲什么是不善用心?看到别人的功德殊胜,他嫉妒、破坏。要知道,别人的功德一点也没有损坏,你把你自己的功德完全破坏掉了,而且你自己造作罪业,这就是不善用心。比如弘法利生的事是功德,我们对于讲经说法的法师能障碍吗?我们决定障碍不了他、破坏不了他,能破坏的是什么?是把众生闻法的机会破坏掉、断掉了,对于法师来说一点损失都没有。断绝众生的法身慧命,这个罪比什么都大,决定是堕阿鼻地狱的。我在这里告诉大家,千万不要障碍讲经说法的法师们。
  看下面几句话,『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以至诚心,愿生其国』。这是下辈往生必须具备的条件,再说一遍,「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以至诚心,愿生其国」。就是下辈往生的人,你对于念佛法门,对于阿弥陀佛,对于西方极乐世界,要真正的生欢喜心,真正的深信不疑。这个乐就是爱好的意思,非常爱好念佛法门,修学念佛法门,丝毫怀疑都没有,用一颗真诚心来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只要你具备这样简单的条件就足够了,就够你下辈往生了。下面看这几句经文:
  【此人临终。梦见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辈者也。】
  这就是说下辈往生的人,他往生的时候,阿弥陀佛是怎么样来接引的,此人临终时见到佛来接引,感觉就像梦中一样,这和中辈、和上辈都有区别。下辈往生的人,佛来接引他,他就感觉像梦中一样。他也能够往生极乐净土,所得的功德、智慧次于中辈往生的人,这是下辈往生的因行和果报。
  我们看看这个关键的词,『梦见彼佛』,这里的梦不是说真的在作梦,而是说临终时佛来接引,感觉就像梦中见到佛一样。平时我们一听「梦见彼佛」,那就是作梦梦到佛,佛是在梦中来接引的,这个不要误会。这个梦不是说真的在作梦,而是临终佛来接引,临终者他感觉自己好像在梦中一样。这样修行的念佛人,他在临终的时候,我们还用这个词梦见阿弥陀佛。当然在下辈往生里,这个功夫也有浅、也有深,功夫深的他也能够预知时至,也见到佛来迎。那下辈功夫往生的只是梦见,这里的梦见不是作梦,梦见是说他临终见到佛就像梦中一样,不是那样的清楚明白。换句话说什么?下辈往生的人到他临终的时候,他见到佛以后,他没有办法告诉家人,他说不出来话,这和中辈往生、上辈往生又有区别了。这个我们在送往生的过程当中,也能见得到,比如说我在送往生的时候,见到有的确实是往生了。我从他什么地方看出来?一个是他预知时至,这条是最重要的;再一条他临终之前那个表情动作,就是他见到佛的动作,高兴、笑,有时候还能用手指一指,这都是他见佛的具体表现。下面看这段:
  【若有众生住大乘者。以清净心。向无量寿。乃至十念。愿生其国。闻甚深法。即生信解。乃至获得一念净心。发一念心念于彼佛。】
  这段的内容和上面又不一样,上面是说的上辈、中辈、下辈往生,是指专修念佛法门的。我刚才给大家读的这段经文,下面我来给大家解释,首先看,『住大乘』,是指平时不是专修净土,而是一门深入修学大乘其馀法门的一类众生,注意这个内容不一样。「住大乘」,不是专指修学念佛法门的,而是一门深入修学大乘其馀法门的一类众生。注意这里有一个词「一门深入」,所以修学其他大乘的法门,也要一门深入。下面一句『乃至十念』,「乃至十念」就是说至少十念,这里的十念有平时十念和临终的十念。『闻甚深法』,是指听到念佛往生,平等不退成佛的法门,叫「闻甚深法」。下一句,「若有众生住大乘者」,住是指安心住在大乘佛法中。无论修学哪个法门成功的祕诀是一样的,就是一个字专。
  下面几句,『以清净心,向无量寿,乃至十念,愿生其国』。这几句经文是说往生净土的条件,就是不专修念佛法门的,他是修大乘佛法其他法门的,但是他做到了一门深入,这样的往生净土的条件,就是刚才这四句话。「向无量寿」就是向阿弥陀佛,这些人跟修行净土的不一样,净宗是一向专念是正修,助修也是念阿弥陀佛,正助双修都是念阿弥陀佛。修学大乘其他法门的,他们的正修不是念佛,是依自己宗派法门修学,而把念佛当作附带的,这就是兼修念佛法门,这就是专念和他们不专念的区别。下面一句,『闻甚深法』,就是念佛往生不退成佛之法,这个法门在一切法里,是第一甚深法,没有比这个更深的。正因为这个法门太深,所以唯佛与佛方能究竟。
  古德常常这样的比喻,等觉菩萨观看这个法门,「犹如隔罗见月」。这个罗是什么?是罗纱。什么意思?就是等觉菩萨看这个法门,就等于像隔著罗纱看月亮一样。什么意思?影影绰绰,看不清楚的意思。这些修学大乘的人,他们听了念佛法门之后能生信心,那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因为这个法门是难信之法。这个难信不是对普通人讲的,是对住大乘者而说的,这个理念我们要清楚,就是这个难信,不是对普通人说的,是对那些住大乘者而说的。因为修学大乘的人他们还没有见性,还没有大开圆解,他有法执,有法执对这个法门很难生起信心。他能够把执著放弃,能够相信净土念佛法门,是具有很大的善根,这不是偶然的,我们对他们应该欢喜赞叹。
  下面两句,『乃至获得一念净心,发一念心念于彼佛』。「一念净心」非常重要,这是修大乘其他法门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非常重要的条件,而且是缺了不可以的,就是这四个字,「一念净心」,这是最低的修学标准和修学方法。在他临终的时候,有善友劝他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有的,虽然他一生都没有念过佛,是修学别的法门的,临终有人劝他念佛,他就生欢喜心,他就能够接受,而且能够生起信心,愿意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最后一念只要是阿弥陀佛就能往生。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净土念佛法门广大无边,普度一切众生。看下一段经文:
  【此人临命终时。如在梦中。见阿弥陀佛。定生彼国。得不退转。无上菩提。】
  这段经文是告诉我们,不修净土念佛法门,修学大乘其他法门的人,他们有一念净信,所以他也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的往生情况是怎么样?是这样的,这一位平时修学大乘的人,临命终时以他平时的修学功夫迴向求生净土,佛与圣众也一样来接引他。他的感觉是什么样?也像下辈往生的人差不多,他的感觉也是如同在梦中见到阿弥陀佛一样,也一定能往生极乐世界得不退转,证得无上菩提。我们现在讲净化世间,从哪里做起?必须先从净化自心做起。现在大家提倡人间净土净化人心,为什么做不到?原因是我希望你净化,我不希望我自己净化。如果每个人都去净化别人,不净化自己,这个世间怎么能够得到净化?一个人心清净,一个人的净土就现前;大家的心清净,共业的净土就现前。所以一定要从自身做起,从自心做起,这才是正确的。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自性,就是一念净心所现的法界,只要念佛念到一心,一发愿一念、十念都决定往生。
  这一品经文讲完了,下面说说这几个重点。第一个重点,三辈九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总纲领,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句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修行的总纲领,上辈、中辈、下辈都离不开这一总纲领。第二,三辈往生的条件有同有异,「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是三辈往生必须具备的共同条件,共同条件是这个。那不同在什么地方?上辈往生要捨家弃欲而作沙门,要正确理解捨家弃欲的真正含义,这里的家指田宅之家、烦恼之家、三界之家、生死之家,捨家是指捨这四种家。上辈往生在家人有分,不要误解上辈往生一定要出家才行,上辈往生,出家人、在家人同样有分。上辈往生临寿终时,阿弥陀佛与极乐世界的菩萨圣众现在面前,在极短的时间内随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在七宝池莲花中化生。
  中辈往生是随自己的条件积功累德,以这些功德迴向西方,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中辈往生时,阿弥陀佛的化身示现在他的面前,摄受导引,即随化佛往生极乐世界。下辈往生,能欢喜、深信、爱好修学这个法门,毫无疑惑,以真诚心迴向发愿求生净土。下辈往生,临命终时,见到佛来接引,感觉就像在梦中一样,其实不是真的在梦中。以上三辈,是指专修净土念佛法门的,就是专中之专。一心三辈是指平时不是专修净土念佛法门的,但是他能够一门深入,修学大乘法的其他法门,临终一念净心,欢喜接受,生起信心,愿意求生极乐世界,最后一念、十念都能往生,佛与圣众前来接引,感觉如同在梦中见到阿弥陀佛一样。净土法门广大无边,普度一切众生,这真是圆中之圆!重点我就说完了。
  这一节课的交流就到这里,感恩大家。阿弥陀佛!  

 

欢迎关注悲智佛网微信公众号,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公众号名称:beizhifw   公众号ID:beizhifw  
关注提示:可在微信上搜索 beizhifw ,在搜索内容中点击关注

老法师念佛 老实念佛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佛经故事 净土圣贤录文言文 来佛三圣永思集 净业三福 了凡四训 弟子规 太上感应篇 十善业道经 三皈依传授 认识佛教 沙弥律仪要略 五戒十善 修六和敬祈祷文 净土五经 刘素云老师复讲大经 净土圣贤录 布施的功德 净土大经解演义 科注全集 净土大经科注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