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八十一集) 2012/12/2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0-008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三百零四页,第一行:
「如《大般若经》云:是菩萨由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故,从此处没,生馀佛土。从一佛国,至一佛国。在在生处,常得值遇诸佛世尊。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乃至无上正等菩提,终不离佛」。这一段是说究竟彼岸。《大般若经》上说这些菩萨,由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由此可知,这些行权方便、游步十方的菩萨,全是法身大士。没有能够证得法身的,也就是说没有真正明心见性、大彻大悟,他做不到。见一尊佛菩萨都不容易,怎么能够见十方一切诸佛?
学佛目的是什么?这个不能不知道。如果走错了路,偏了、邪了,就走到魔道去了,走到阿修罗道去、罗刹道去了,很容易,迷失了方向,走偏了、走邪了。这就是说明,古人,现在没有了,古人道眼没开不离开老师。在老师会下住多久,不一定。一年、两年道眼开了,道眼开就是有能力辨别是正道、是邪道,是佛道、是魔道,清清楚楚,有这个能力,可以出去参学了。道眼没开,参学的资格都没有。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他在文殊会上道眼开了。道眼是什么标准?是见性,自性里面般若智慧现前,道眼才开,你有智慧能辨别真妄、邪正、是非;道眼没有开,没有能力辨别。那怎么办?像我们现在很可怜,没有善知识。善知识,至少道眼开了才能做善知识,我们没开,没开怎么?从经验当中摸索。用中国世俗的话来说,中国把古人的典籍分作经、史、子、集,经就是道,明经,道眼就开了;史就是鑑、是经验,史通达了,你的经验丰富,那是第二层。第一等的是开道眼,第二等的是经验丰富。把中国五千年历史念过,这五千年发生过什么事情,看古圣先贤怎么处理,怎样处理是成功的,怎样处理是失败的,历史就是记这些事情。你从经验当中学会,这是第二等,不如第一等,第一等是开道眼。
佛法就把它定在开道眼,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这开道眼了。道眼开了,六种神通具足,不是一般的具足。阿罗汉具足了,心量不大,所以六种神通的能量也小,只能达到三千大千世界。释迦牟尼佛所教的这个地区他们知道,阿罗汉知道,这个范围之外他们不知道。所以只知道一佛土,无量无边的他佛土不知道。那什么时候知道?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菩萨,脱离十法界了,就跟此地说的一样,能从一佛至另外一佛,常得值遇诸佛世尊,这个境界现前了。十方三世无量无边诸佛如来,他可以随心所欲的去参访,供养恭敬。这个大家知道,这是修福。不能没有福报,没有福报什么事都做不成;不能没有智慧,没有智慧事情做不好。所以,他供佛是修福,供佛肯定听佛讲经说法,是修慧;换句话说,十方去参访,目的何在?福慧双修。希望成就自己圆满的明心见性,得到自性圆满的般若智慧、圆满的德能相好,目的在此地,于这个世间名闻利养不相干。
这个世间,五浊恶世,沾上丝毫的财色名利就完了,你完全脱离了佛法。拿著佛法去搞世间法,这个果报大家心里都有数。拿著佛法搞世间法,这个罪是无间地狱。为什么这么重?你让世间人对佛法产生最大的误会,佛法也是搞名闻利养。这就把佛糟蹋掉了,对佛是最严重的侮辱。佛法是教你脱离苦海的,你怎么往苦海里头鑽?这个罪从这里结的,不能不知道。我们做坏事情、做不善的事情,损人利己,对父母对不起,父母希望我们一生做个好人,对老师对不起,如果学佛了,对佛也是这样,叫大逆不道。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每一个佛弟子都能够奉持经戒,都能为社会做个好榜样,社会大众赞叹你、赞叹佛法,你的功德多大?无量无边,不可思议。你做的是正法,别人的赞扬,让很多人信奉,都来学佛。所以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有巨大的影响。学过《还源观》的人都知道,三种周遍,这个影响就是第二种,出生无尽,一念善,出生无尽功德;一念不善,出生无尽的罪业。起心动念不能不谨慎,言语造作更应当谨慎。一定要知道,人在世间,寿命不长,一口气不来就是隔世了。我们来到人间这一场,为什么?应该做些什么,应该成就的是什么,自己要清楚、要明白。真搞清楚、搞明白,人就老实了。
我们这一代,加上前一代,前一代有锅漏匠、有修无法师。这些老实、听话、真干的人,都是不认识字,都是苦力出身。锅漏匠这个生意跟乞丐差不多,修无师是泥水匠,以后出家学佛了。他们没知识,不认识字,所以一般人瞧不起他。他们有真诚恭敬,没有丝毫骄慢心,为什么?不如人,哪个都比我强。就是具足真诚、恭敬、谦虚,这些德行他就具足。听话,老师教他念阿弥陀佛,他一生就老老实实念阿弥陀佛。没多久的时间,成功了,预知时至,自在往生。谛闲老和尚赞叹,这两个人是谛闲老和尚亲自看见的。第一个赞叹,「你们没有白出家,你的成就超过天下弘宗演教的大善知识」。弘宗是弘扬禅宗的,演教是讲经说法的大法师,他超过了,弘宗演教往生没有他那么自在。站著往生,没有生病,说走就走,锅漏匠走了还站三天。「名山宝刹的方丈住持比不上你」。老和尚说这两句话,前面弘宗演教的是智慧,名山宝刹方丈住持是福报,你们的智慧、福报圆满了,没有人能比得上,是佛门最好的榜样。这是我们的典范,我们一生要学这种人。
对一切众生都要看作是阿弥陀佛,我在阿弥陀佛面前不敢放肆,怎么敢傲慢?是真的,不是假的。只要曾经耳朵听到一句阿弥陀佛,他这一生当中就听这么一次,你要晓得,阿弥陀佛的种子种在他八识田中,来生后世肯定念佛往生,肯定成佛。他成佛就是阿弥陀佛,一点都不假。怎么可以不尊重?怎么可以放肆?
我们要把目标锁定在往生极乐世界,在这个世间有缘做弘法利生事情是附带的,不是主要的,宾主一定要认清楚。我把弘法利生的事情当作主,往生的事情疏忽了,来生还搞六道轮迴,错了,这不是佛的意思。宾主不能颠倒。往生极乐世界再到这个世间来,那就自在了,再来的时候是来弘法利生的,自己已经成就,已经成佛了。你到这个世间来教化众生,跟释迦佛到世间来没有两样,世尊能做到的你也能做到。我们细心观察印光大师,你看这个老人一生的行谊,财、色、名、利丝毫不沾。十方供养只做一桩事情,法布施,他自己一分钱没用,统统交给弘化社,弘化社就是佛经流通处,自己有印刷厂。出版经论,主要的东西印老亲自校对,所以弘化社的书,可以说是近代的善本书,印得好,字大,清楚,很少错误。我初到香港来的时候,住在畅怀法师中华佛教图书馆,里面收藏不少弘化社的书,所以我有机会看过。
宾主搞清楚了,我们就知道我们该怎么做法。实在不得已参与工作,最好是不参与,不参与是我的功夫不会间断。参与就有事累赘你,你就不能专心念佛,对往生产生障碍,这就错了。参与,不障碍,行,牺牲品位没关係,自己要有把握。智者大师往生,学生们向他请教,老师往生的品位是在哪个等级?大师告诉他们,我因为领众,就障碍了品位,没有障碍往生,所以往生只有五品位。五品位是什么位子?凡圣同居土,也就是说赶不上初果,初果生方便有馀土;换句话说,是凡夫不是圣人,初果称圣人,小圣。告诉我们,他一生修行的功夫,连初果的位次没达到,也就是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没放下。三皈、五戒、十善他做到了,不妨碍往生,具足真信切愿,不碍往生,品位下降了。如果说他不管这些人事物、不管这个道场,他的品位就大幅度上升。祖师给我们的示现就是在教导我们,你们自己斟酌情形看著办吧,把最低的底限露出来了。
今天难,真正的难关是什么?是没有真诚心、没有恭敬心,这真正难关。佛法、圣学,非诚敬不能入门,再好的老师都没用处。老师是佛、是菩萨,学生对他没有诚敬,他怎么苦口婆心教你,学生得不到利益。所以印光大师一再教人,「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这说明了,认识字不认识字没关係,有没有读过书没有关係,有没有学过教都没关係,只要具足诚敬,你就能得道。六祖惠能大师不认识字,没念过书,黄梅住了八个月,讲堂没去过,禅堂也没去过,只是碓房舂米舂了八个月,五祖就把衣钵就传给他了,立他为第六代祖。凭什么?就凭诚敬。所以我说,能大师对五祖、对禅宗、对佛菩萨有万分诚敬,他什么都没学,这万分诚敬他就能顿悟、顿捨、顿证、顿超。
五祖传衣钵给他的时候他二十四岁,可以为天人师,但是缘不成熟,嫉妒障碍,要跑到猎人队去躲著。躲了十五年,缘成熟了,他才出来。缘不成熟他要出来的时候,他会被人害死,一无所成。时节因缘,开悟的人知道,他自己大彻大悟了,没有一样不知道。谁跟他有缘?谁能够相信他、能够护持他、能够帮助他?岭南的印宗法师。所以他找到光孝寺。印宗果然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给他剃度,剃度完了之后拜他为师。我们算算,二十四岁,猎人队里头住了十五年,三十九岁才剃度。这一剃度,印宗拜他为老师,水涨船高,就一下把他捧起来了。要不然他自己要成名,至少要十年,就省掉十年时间。
印宗法师的功德跟他是平等的,真正认识人,没有嫉妒心,护持正法。现在这种智慧、这种福德的人到哪儿去找?没了。没了的时候,那就是我这个样子。我这一生,学佛六十多年,是从一些夹缝里头鑽,非常勉强。没有一个地方是让我们正式的弘法利生,像古时候那种大法会,我们这一生,一场都没有。超过一万人的场合,我只有四次,而且是讲演,不是讲经。那个叫昙花一现,两个小时散了就没有了,不具影响力。这些我们都必须要承认、要肯定,你无法反对的,事实真相如此。
所以,我们遇到这个法门,欢天喜地,太殊胜、太难得了,我们这一生锁定目标、方向,就是求生净土。活在这个世间一天,宣扬、宣传,宣传净宗,我们当个传播员,告诉大家这个法门好。我们现身说法,带头。好,我真干、我真修,我什么都放下,就搞这一样。世间名闻利养放下了,不沾边了。我的道场就这么大摄影棚,讲经的时候我在那里拜佛,那是我的大雄宝殿;三格,上面一格大雄宝殿,下面一格是万姓先祖纪念堂,再下面一格是功德堂,有附带超度的,有带消灾免难的牌位,全都在此地。我心满意足,为什么?省事,不操心,全部精神在经教上、在念佛上。经,虽然讲了这么多年,甚至于讲了多少遍,每一次讲演之前,我都用很长的时间,很仔细一字一句的细细去看一遍,自受用;分享的时候,他受用。自他两利。没有人我是非,没有利害得失。别人问我,你灾难到哪里去?我说照常讲经,我不会中断。只有往生极乐世界我们才真正能做到终不离佛,跟阿弥陀佛这跟定了,决定成佛。
所以,「当知欲不离佛,须以念佛为因」。我们的大事就是念佛,二六时中心里头念念有佛,这是最吉祥,这是最圆满、最究竟。方老师传给我的,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就是你心里头有佛,真的是最高的享受。除佛之外,统统放下,于我没有关係。今天有没有饭吃别理它,有没有地方休息也别理它,那些事佛菩萨照顾,护法神安排,于我毫不相关。真正做到身心无事,你才真正体会到法喜充满,什么叫法喜你才知道。「如《华严》十地,始终不离念佛」。我们今天真正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你不是十地菩萨,但是你念佛那个功夫跟十地没有两样,他始终不离念佛,我也始终不离念佛。始终,讲的意思很深、很广。《华严经》上说的,十地,从初地到十地这叫始终,始从初地,终到十地。也可以说从早到晚,从早晨起来到晚上睡觉,这有始有终,一天没有离开念佛。不离念佛是心上有佛,口里没有念,心里头没有断。「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真有!不用说。真佛弟子,阿弥陀佛承认你。
「按彭氏之说」,这彭际清的说法,「菩萨度生,须有方便。最胜方便,是教人念佛。念佛生佛国,见佛闻法,终不离佛,故能入佛法藏,究竟彼岸。彭氏之论,深得经旨」。这是彭际清说的。我们今天,如果没有这个缘分,没有卫星电视、没有网际网路,能不能做?能。只要机器在,电源没有断,我们可以录成光碟,帮助一切有缘众生,介绍他念佛法门。所以自行、化他,与大家分享的工作可以不间断,可以不需要别人协助,二、三个同学操作机器就可以了。这就是利益一切众生。须有方便,今天这个方法是最胜方便。我们的学习日夜不中断。在现前这个时代,念佛生佛国,见佛闻法,终不离佛,这是此时此地第一法门,无比殊胜,保证我们一生圆满。捨弃这一门,没有第二门,这不能不知道。
我们再看下面这一句经文,『愿于无量世界成等正觉』。这是因地时候发的愿,果地上就变成事实。这个愿是因,因遇到缘它就变成果;果,这就是在无量世界成等正觉,可以同时、可以一时,可以一处、可以遍法界。只要往生到极乐世界,作阿惟越致菩萨,这个愿就兑现了。我们看下面注解,「愿者,誓愿」。立下这个誓愿,誓愿既然立下就要兑现,不兑现就是妄语。我们发了度众生的愿、断烦恼的愿、学法门的愿、成佛道的愿,愿是发了,真的还是假的?真干就是真的,不干就是假的。度众生的愿,尽心尽力就是功德圆满。佛教导我们随缘而不攀缘,我们自己量力而为,我能做到多少?超越我的能力,我做不到;在我能力之内的,我尽心尽力去做。还有,环境是缘、人事是缘,时间、空间都是缘,缘具,事情很容易成就;缘不具,事情就有很多障碍,有障碍要捨、要放下,没有障碍可以做。做的时候要晓得三轮体空,至少《金刚经》上所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以这样的清净平等心去做,就能度众生。如果没有放下四相,有我、有人、有众生,就有是非、就有善恶、就有功过,很麻烦。没有高度的智慧,你所做的是轮迴业,做得非常好三善道,做得不好就三恶道,出不了六道轮迴,不能往生净土。这个不能不知道。
「《法窟》曰:于出世道悕求为愿」。这大乘法,大乘法是于出世道,一心一意就想脱离六道轮迴,以这个为愿。如果求名闻利养,这是造轮迴业,决定不能超越六道轮迴。佛法小乘道里头可以,小乘道有人天法,佛教我们断恶修善,来生得三善道的果报,人天小法。小乘里头有智慧的,他不留恋六道,他一心想出离。所以,成阿罗汉就脱离六道轮迴了,往生到四圣法界。四圣法界是释迦牟尼佛的方便有馀土,是净土,六道是秽土,四圣是净土。这些我们得懂,但是要真干。
西方真有,西方真能去得了,造作极重罪业也能够带业往生。真忏悔、真改过,与般若波罗蜜相应,没有一个不能往生的。不知道忏悔改过,那就没有法子;真正知道忏悔改过,没有一个不成功。而忏悔怎么忏法?章嘉大师早年教我,后不再造就是真忏悔。我忏悔了,忏悔了明天还做,这是假的,不是真的。我知道这是过失,永远不再重犯这个过失,这叫忏悔,真忏悔。再犯,假的,不是真的。跟中国儒家所说的「不贰过」,这是孔子赞叹颜回,颜回是孔子弟子当中最好的弟子,难得他天天修忏悔法门。你看到颜回过失,看这一次,以后再不会看到有一样的过失,看不到。夫子赞叹,真正做功夫做到这个样的,只有颜回一个,其他人都做不到。所以,我们要希求出世,超越六道轮迴,超越十法界。
「悕者,念也,愿也」,故悕求跟希望的这个希求是一样的意思。「又世界者,世指时间,界指空间」。时空里面所包含的一切,这叫世界。「《首楞严经》曰:世为迁流」,过去、现在、未来,时间,「界为方位」,四方、四维、上下,这叫界。「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这把世界两个字解释清楚了,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时间、空间。
「等正觉见《唐译》,是为新译。《魏译》为等觉,是为旧译」。这是会集的经文从哪个本子上节录下来的,有根有据,不违背会集的原则,这叫善本。《唐译》经文是等正觉,《魏译》的,魏是三国时候,魏国康僧铠翻译的,他翻为等觉。「等觉有二义:一、等觉是菩萨之极位,将得妙觉之佛果。其智慧功德,等似妙觉,故谓之等觉」。这第一个意思。菩萨五十一个位次,最高的。这五十一个位次,《华严经》上说的,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五十个位次,再上去就是等觉,菩萨果位,等觉再上去是佛。所以菩萨最高的位次,他的智慧、功德跟妙觉,妙觉就是佛,跟妙觉非常接近,很像,但是还不是。这称为等觉菩萨。「昙鸾大师曰:望于妙觉犹有一等」,对妙觉来讲他还差一等;比下呢?比下面五十个位次,他觉悟了。「故名等觉」。这都是第一个意思。
第二个意思,「等觉即佛果」。这个意思是什么?平等觉,跟一切诸佛平等,这称为等觉,等觉就是佛。这是第二个意思。菩萨里面的等觉不是佛,换句话,虽然都是等觉,等觉还有差别。到了佛就圆满了,就一丝毫差别都没有了。我们学佛是学这个,是为这个而来的,不是为其他的。所以,这才真正得到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护持你、保佑你。你的方向偏差了、目标错误了,佛想帮忙帮不上,加持不上,龙天善神远离你。为什么?你不是如来弟子,你是假的,不是真的。打著佛的旗号,不干如来家业,这些善神走了。走了也有护法来,来了一群妖魔鬼怪,他们来了。他们知道你是假的,用什么来诱惑你?财、色、名、利,来诱惑你。用神通威势来威吓你,你不能不屈服他,你就变成魔子魔孙,受他控制了。所以这是学佛的人要知道,要常常有警觉心。因为这个时代是真真实实法弱魔强,佛菩萨都要让几分,迴避,不来了。
我们不是佛菩萨再来的,我们是凡夫,非常有幸,也可以说有福报,得人身,遇佛法,能够遇到这部经典,遇到这个念佛法门,这是莫大的庆幸。为什么?这一生可以远离六道轮迴,能够往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这个机会到了。这个机会之可贵,就是我们自己认识,真的认识,真的把持住。这个世间所有的一切,都不能够影响我、都不能够动摇我,这个世间的一切我统统不要,我完全放弃。我所要的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亲近阿弥陀佛,这一生当中决定要完成、要做到。其他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于我都不相干。你问我要做什么事情?我要做就是念佛,就是读这一部经,跟大家分享这部经。拿其他的经论我不要,我不学了,我没有那么多时间。我的精力、时间都要集中,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做个榜样,带个好头。
同修们送了几个蒙古包给我,我很欢喜。我觉得今天的修行人,有这个居住,比释迦牟尼佛树下一宿好多了,该满足了。所以我就想到,今天建大道场,共修的人多了,用蒙古包最好。这小蒙古包一个人一个,十个人十个,围在一起就是个僧团,二十个人二十个。不要去募捐,不要去化缘,这一个很便宜,人家供养的时候欢喜,我们接受也欢喜。释迦牟尼佛一生没有道场,树下一宿,日中一食,常常想到,佛祖!他们所做出的典型、榜样我们要记住,做不到,不能太过分了。我们今天在香港,这不是个道场,这是山上的民宅,多半是农民居住的。我们有这么几个同修,大家志同道合,一个人买一栋,互相在一起学习经教、念佛,互相照顾,这就很好了。这是私人住宅,不是公共场所,我们拿出一间房子来做个摄影棚。这个地方没有网路设备,只是录像,录完之后送到尖沙咀,那边去播放。这儿没人来,清净无为。
我们没有任何希望,就没有失望,就快乐,有希望就有失望。很多人听话不留意,误会就很多。我在斯里兰卡访问,跟总统很有缘,我们访问九天,四次见面。我劝他,他那个地方可以建个宗教大学,可以建立一个佛教大学,他一口答应。人家问我,是不是我去想建?我不想,我不是斯里兰卡人,我们是外国人,我们希望他建。为佛教建,为正法,不是为我。今天为正法,没有老师,这真的,不是假的。学校建容易,老师到哪里去找?所以真正要想建学校,首先要培养老师,培养老师需要十年。十年时间很长,国家可以找一块很好的地,建一座大学,慢慢建,十年完工,这学校会美轮美奂。另外找个很小的地方,搭几间茅蓬,甚至于蒙古包都可以,有个二十个人、三十个人,这老师,要培养十年。哪个老师,将来准备教什么课的,你十年工夫就专门研究这部经典,讲《华严》的,十年专攻《华严》;讲《法华》的,专攻《法华》。十年下来,老师有了。真正做个好老师,这一部经上,清凉大师跟我们讲的信、解、行、证,把这四个都做到,第一流的老师,真正的善知识。譬如讲《无量寿经》,真信,真的能理解,没错误,真能依教奉行,真正得生净土,那就是证果。
无论你喜欢哪一部经哪一部论,你十年的时间去专攻。基础,要用两年的时间奠定基础,八年的时间专攻一部,不能搞多。多,心不定,不会开悟。我们的目标还是走古人的老路,守规矩,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是持戒。时间久了,慢慢你就得定。有个三年、四年,心就定下来了,妄想少了、杂念少了,七年、八年可能就开悟了。一悟的时候,经文自然通达,所以叫长时薰修,豁然大悟。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意思完全通达明瞭,不需要学的,自然通达。为什么?这些经书是释迦牟尼佛从自性流露出来的,只要你见性,必定通达。惠能是个例子,释迦牟尼佛是个例子。释迦牟尼佛讲这些经,谁教他的?没有,无师自通的。惠能大师也是无师自通的,什么都通。这种教学法才是至高无上,才是究竟圆满,戒定慧,他开慧。持戒是为什么?为得定。得定是为什么?为开慧,开慧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所以你要知道,戒是基础,戒是无上菩提本,世出世间一切善法,都从戒里头生出来的。所以大乘经上赞叹戒律,持戒,戒为无上菩提本,能生一切诸善根。世出世间一切善根都从戒里头生的,戒没有了,就全盘是假的。
培养老师要从戒定慧三学,就依照,这是一切诸佛如来共同走的一条道路,不是释迦一人。我们不走这条路,新开闢一条路,太难了,可能就走到岔路上去了,走向魔道上去了,必须遵循老路。这个不能不知道。老路是最可靠的路、是最安全的路、最稳当的路、最快速的路,我们从老路,希望成就真善知识。十年之后,这真善知识是我们的教授,他有戒德、他有定功、他有智慧,自然能把人教好。这是一流的,大师级的。然后从他们培养学生,二流、三流的,普及这个社会,从二流里头再提升到一流。真正愿意干的,最重要是发心,利益众生的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要发这个心。全心全力护持正法久住,发这个心,决定不为自己。有自己这一点点东西夹杂在里头,醍醐就变成毒药,那叫真可惜。佛希望我们早一天成佛,这是诸佛如来的本愿。
下面引用《往生论注》,昙鸾大师的话,「以诸法等,故诸如来等。是故诸佛如来,名为等觉」。这为什么佛称等觉。诸如来平等的,全都回归到常寂光,身土都不可得,都化成常寂光了,真平等。法等,法怎么等?万法皆空,《般若经》上告诉我们,「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所以法等。世法跟佛法平等,善法跟恶法平等,没有一样不平等。为什么?它都等于零,任何一法都等于零,零跟零是相等的。这就叫「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不能沾一点,沾一点错了,所以统统放下。
我第一次跟章嘉大师见面,向他老人家请教,佛门里头有没有方法,让我们很快能契入?我们著急,想能契入佛境界。那时候我二十六岁,还是有一点心浮气躁的气息。章嘉大师看我看了半个多钟点,我也看他,等他的开示。半个多小时之后,他说了一句话,有,就说一个字。我的心就动了,精神振作起来,有,得用心来听了。这心一动是什么?浮躁,没定功。他又停了六、七分钟,这又平下来,才告诉我「看得破,放得下」这六个字。也就是绝对不可以给心浮气躁的人讲,为什么?耳边风,这边听了,那边跑掉了。给谁说?真信、真解、真愿、真行,给这样的人说。不是这样的人,真人不开口。所以我们第一天见面,两个小时,应该说只说了二十几句话,两个小时。章嘉大师就告诉我,每个星期来,叫我每个星期星期天去看他,他会给我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时间。这是什么?真想学、真想知道、真想干。
我跟他三年,他老人家圆寂了。如果不圆寂,我会跟他很长的时间,他走了。我这个三年,一个星期上一堂课,佛学的根基从这儿奠定的。如果没有这个根基,以后遇到李老师的十年,我学不到东西。有这个根基,到台中跟李老师,这十年才学到东西。李老师开班,经学班教讲经,二十多个学生,你看,出来的就是我一个。什么原因?有章嘉大师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不行,这个太难得了!章嘉大师名气很大,接触他的人很少,为什么?外头有人毁谤,说他是政治和尚。所以,很多真正学佛人不愿意亲近他。真正大善知识,我们有缘遇到,时节因缘都好像是佛菩萨安排的。所以我学佛这三个老师,少一个都不行,都不能成就。三个老师都是可遇不可求,这找,到哪儿去找!
法等,佛就等,所以佛称为等觉。「又《智度论》曰」,《大智度论》上讲的,「诸佛等,故名为等觉。《会疏》云:等觉有二义。一、如来名等觉。二、一生补处位」。这两种说法,自古以来,注解经论都用这个。我们再看底下,「于是注经家于此经文,亦有两说。一谓,是住等觉位菩萨,于十方示现八相成道」,这讲得通。不要说等觉菩萨,还有些大德告诉我们,十信心满就有这个能力,示现八相成道。十信心满就是我们一般讲无明破了。妄想、分别、执著,《华严经》上说的,妄想是无明烦恼,就是起心动念,分别就是尘沙烦恼,执著就是见思烦恼。大乘经上常说,见思烦恼断了,证阿罗汉果,超越六道轮迴,他不在六道,他在四圣法界,阿罗汉。阿罗汉断见思,见思习气没断,所以他在声闻这个地位上就是断习气。习气断尽了,他不叫阿罗汉,升级了,叫辟支佛。辟支佛的位置上断什么?断尘沙烦恼,尘沙烦恼就是分别,世出世间法不再分别,他断掉了。断掉了他就不叫做辟支佛,升级了,叫菩萨。所以菩萨见思烦恼、习气都断了,尘沙烦恼断了,尘沙的习气没断。所以菩萨要断尘沙烦恼的习气,尘沙烦恼习气统统断尽了,他成佛了,十法界里面的佛,相似即佛,十法界的佛。
十法界的佛,我们知道,他就是无明没破,见思、尘沙连习气都断了,无明没破,无明是起心动念。在这个位子上就是破无明,无明一破,就是六根在六尘境界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起心不动念,这就是无明破了,十法界就没有了。他到哪里去了?他到一真法界去了,就是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圆教初住菩萨,就是我们所谓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无明破了。那我们就想到,见思有习气,尘沙有习气,无明当然也有习气,无明习气没断。无明习气没有办法断,为什么?他不起心不动念了,你一断就要起心动念,那你就堕落了。所以这个时候叫无功用道,也有大师说此处用不得力,一用力就错了。那怎么断?任运,任运是随它去,它自然就没有了,时间久了它就没有了。所以把断无明习气比喻,古德比喻像酒瓶。酒瓶里头盛的是酒,把酒倒乾净、擦乾净,一滴都没有了,确实没有了,闻闻有味道,这味道除不掉。把瓶口打开,放在那里,放个半年、一年再去闻,没有了。无明烦恼的习气要这样断法。
所以,实报庄严土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四十一位是什么?就是这个习气浓淡不一样,浓的在下面,淡的在上面,从浓淡分成四十一等,是这么个境界。但是这个无始无明习气,它只妨碍你契入常寂光,除这个之外,一点妨碍都没有。譬如十法界,我化身,应化身,我去供佛、去闻法,不妨碍;到遍法界一切诸佛刹土十法界里面,现身说法教化众生,没妨碍。就是妨碍你契入自性。必须无明习气断乾净了,就是等觉还有最后一品,叫生相无明,这一品习气断乾净,他就成妙觉,他就不住实报土了。换句话说,实报土也不是真的,是无明习气所现的,无明习气没有了,实报土就没有了,他就回归常寂光。回归常寂光,叫妙觉如来。
这得搞清楚、搞明白,晓得我们自己在哪个位次上。我们现在没入门,这一点要清楚,为什么?十信,初信是入门,我们初信没有到。初信断证的功夫跟小乘初果完全相同,智慧比小乘高,断烦恼完全相同;也就是身见、边见、见取、戒取、邪见统统断掉了,你才是初信位的菩萨。初信位的菩萨,即使没有遇到这个法门,他不能往生,他在这个世间,生的处所只有天上、人间,他不会堕三恶道,他不会变成阿修罗,也不会变成罗刹。所以称为圣人,小圣,十信菩萨。天上人间七次往返,证阿罗汉果。天上寿命到了到人间来,人间寿命到了到天上去,他就是这两道修行。七次往返,时间长,天上寿命长,何年何月才能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遇到净土法门这幸运,一生就成就了,这个机会可不能放过,放过太可惜了。
我们从十信位来看小乘就会很清楚。你看,初信是小乘的初果,二信是小乘的二果向,三信位就是二果,四信位是三果向,五信位就是三果,六信位是四果向,七信位是四果阿罗汉。你从这里看好清楚,你才晓得这个修证多困难。我们今天不把万缘放下,死心塌地念佛,你就真叫大错大错了!这么好的一个缘。你要去走这个竖出,就从初果爬到四果,小乘,大乘初信到七信,要多长时间?天上人间往返七次。这么长的时间当中修行,苦难很多,进进退退,善缘恶缘、顺境逆境你统统都得经历,你要没有相当忍辱的功夫,你没有办法突破,所以真难。回想遇到这个法门,你何等的幸运!你要是错用了心,修这个法门不能往生,你说冤不冤枉?
所以,只有真正搞通,搞清楚、搞明白了,彻底放下,丝毫不留,我就一心一意求生净土,这是我第一桩大事。等我到极乐世界,这个地方众生也许福报现前,大家对于正法、对于圣贤都相信了,圣贤教诲能听得懂了,那个时候再来。我成就了,大家都有成就,我没有成就,所讲的都是胡说八道,把听众讲得愈来愈迷惑,愈来愈颠倒,那是罪业。我们今天学经教,这李老师教给我们,完全讲古人的注解,是自己学习的心得分享,不敢为人师。极乐世界回来,那就可以为人师了,为什么?已经是阿惟越致的身分,不一样,等觉菩萨的身分。现在是凡夫,迷惑颠倒。这是于十方叫八相成道。
另外一个说法,「一谓,此乃果佛,从果向因,示现八相,乃成佛后之力用」,这是妙觉,真正证得究竟圆满了。换句话说,在十法界里头,示现八相成道的佛,一种是从常寂光来的,一种是从实报土来的,实报土来的是等觉菩萨,从常寂光来的是妙觉如来。妙觉如来也可以称为等觉,那个等是平等,跟一切诸佛如来平等;而实报土里头的等觉,是说他的功夫还没有达到妙觉,跟妙觉差不多。所以这个等觉,两种等觉境界不一样,一个是真正平等觉,一个是跟妙觉相似,不是真正平等。但是这两种人,在十法界示现八相成道都是非常自在,可以说是毫无差别。
「总之,大觉妙用,不可思议」。妙觉称大觉,等觉也可以称大觉,他们起作用就跟《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所说的完全相同。对象是有缘人,这些无量劫来,生生世世,跟菩萨跟佛有缘的众生,可以说念念不断在放送信息。为什么?我们起心动念,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知道,他们统统收到。等觉菩萨收到,不但等觉,实报土里面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个个收到,我们怎么能瞒得了人?我们瞒的是凡夫,这些法身大士你怎么瞒他?不可能。起心动念他晓得,需要帮助,他真的马上就来了;不需要帮助他知道,如如不动。我们身体状况一清二楚,为什么?身体里头每个细胞也是波动现象,这个波动现象他们都收到。念头他知道,身体状况他知道,你干什么他都知道。所以,大乘经教告诉我们,一切要从真实心中作,不要有假心。你那些妄念,那些不是真心,人家也知道,全知道。想学佛、想成佛、想往生,还用虚情假意,自己都不好意思,如何面对诸佛菩萨?为什么那么多人敢面对?那些人无知,根本就不知道。
这个叫诸法实相,《般若经》的核心。通达诸法实相,真的明白事实真相,你就知道自然端正心念,自然会把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放下,真心就现前。妄心没有放下,妄心永远障碍真心,永远是覆盖了真心。真心有,不能现前、不起作用,阿赖耶、第六意识、第七末那当家做主。这些妄心、妄念,善恶都干,肯定是恶多善少。为什么?你看相应的心所,五十一个心所,善心所只有十一个,恶心所有二十六个,这就说明凡夫恶多善少。外面的环境,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真干的人少;杀盗淫妄、贪瞋痴慢、损人利己、自私自利,干的人多。这两个一比较不就知道了?所以人在六道,在三善道的时间短,在三恶道的时间长。
你把这些东西统统看清楚、看明白,不用问别人,自己心里有数。我应该怎么做?摆在我面前这些路,我要走哪一条?只有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他只有一条路的选择,念佛求生净土,这一条是康庄大道,这一条是近路。走其他的八万四千法门,刚才说了,都要通过断烦恼、断习气,就是超越十法界也要很长很长的时间,今天讲天文数字,不是一般数学能算得出来的,真难!净土带业往生,真容易!可是这部经要不读透,你不知道。这部经真正念透了,你才真正认识极乐世界,也认识诸佛刹土,也认识我们现在的娑婆世界。你才有真实智慧选择正道,下定决心快速完成,不再拖泥带水,彻底放下了。缘不成熟决定对自己造成障碍,这个障碍很可能影响你这一生往生,那就是大错大错。
下面,念老给我们总结,「似不必于此二者强执一说,不妨并存」。两种说法都好,两种说法都是事实真相,一个是果地的,究竟果地,一个是因地,等觉菩萨还在因地,没成佛。等觉的意思跟如来果地上平等觉的意思,同中有不同,不同当中有同,所以不要执著。「盖因菩萨众多,境界不一」。实报土里面四十一个阶级,每个阶级里头也不平等。好像我们学校里上课,同一年级有五、六十个人,考试还有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菩萨阶位亦如是,同是一个阶级里头还是不平等,还是有高下。一定到如来地位,完全平等,回归常寂光了,这是完全平等、究竟平等。
经可以不读,哪些人不读?真正老实人不必要读,真听话、真老实,叫他一句佛号念去,行了,哪有这么囉嗦?他能成就。知识分子不行,他会胡思乱想,必须要搞清楚、搞明白,心才能定得下来。所以,世尊在世四十九年讲经说法,为谁?为知识分子。上智好教,像惠能大师,你看,讲几句话,全通了;下愚好教,锅漏匠好教。当中这一截最难教,我们就是当中这部分,不容易。非常非常感佛的恩,为什么?让我寿命延长了,我要是四十五岁寿命到了,未必能往生。给我延长这么长的寿命,我把这个里头搞清楚、搞明白了,我决定会往生。佛菩萨保佑,大恩大德,没有这个后面四十年,不能成就。好,今天时间到了。
欢迎关注悲智佛网微信公众号,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公众号名称:beizhifw 公众号ID:beizhifw
关注提示:可在微信上搜索 beizhifw ,在搜索内容中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