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第083集

1970-01-01 08:00:00 字体大小:
点击进入视频 点击进入mp3 用安卓下载播放mp3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八十三集)  2012/12/2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0-0083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三百零八页,从倒数第四行看起,「庚四、出家」,这是八相成道的第四。
  【弃位出家。苦行学道。作斯示现。顺世间故。】
  这个地方世尊为我们显示,佛法在世间契理契机。理是如来所证得的,真实之际,这是理体,一切法都从这里发生,能生能现,就是真如自性。机是众生的机宜,也就是说此时此地,一切人、事、物,他们所需要的,他们能理解的,他们能信仰的,他们能欢迎的,这就是机。如果投机,这个法就很容易在此地传播发扬光大。如果不契机,他们不喜欢、排斥,这个法在此地很快就消失。释迦牟尼佛的法传遍全世界,二千五百多年,在中国历史上记载的是三千年。古人所记载的,释迦牟尼佛出生在周昭王二十四年,入灭周穆王五十三年。住世,照中国的虚岁算,八十岁,给我们示现八相成道,这里头的意思很深。八相成道里面最重要的就是转法轮,转法轮就是教学。佛三十岁成道,成道之后就教学,教了一辈子,七十九岁圆寂。这是经上常讲的。讲经三百馀会,说法四十九年,这是佛住世就为这桩事情而来的。这桩事情,《法华经》上称之为大事因缘。这桩事的意义是什么?是帮助众生离苦得乐。我们在八相成道里头要特别注意他是怎么成道的。成道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前面,八相成道第一个下生,从兜率天宫下生。入胎,出生,出生在王宫里面。从兜率下生,这是大慈大悲。弥勒菩萨住在兜率天,兜率的意思是知足。什么叫知足?《般若经》上有一句话说,「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世出世间一切法总放下了,这叫知足,知足就成佛了。等觉菩萨还不知足,还要把一分生相无明破除成妙觉果位,这就是不知足。到了妙觉之后,没有了,这才叫知足。知足是大圆满,知足是再无所求了,表法的意思。到无所求的时候你才能成佛,你才能教化众生,表这个意思。
  为什么要降生在皇宫里头?名、利、权、位,都是人之所爱,人之所好,人之所求,他统统得到了。得到了,他放下,出家了。你们拼命所求的,我一切满足,不要了。这是什么?放下烦恼障。那些名利财色全是烦恼,世间人不知道,拼命去求;这个人觉悟了,到手的全放下。所以他来表法,来教给我们,德是怎么成就的?是这么成就的。你放不下,你的德就不圆满。真实的智慧、真实之际、真实的利益是成佛。真实的利益不在世间,也不在诸佛刹土,在哪里?净宗所说的常寂光净土,三个真实圆满具足,真实之际,真实智慧,真实利益。虽说三个真实,实际上你连痕迹都找不到,那才叫真的真实;还有神迹、迹象给你看到,那不是真实。真实法无相无不相,为什么?它起作用的时候现相。世尊在此地起作用,八相成道起作用。说法之先,先把样子统统做出来。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是什么?就是他这个样子。世出世间法一切都不染、都不著,样子做出来了。不染不著到究竟,根本没有起心动念,真不著。不起心、不动念,如来的果德,为教化众生,『作斯示现』。所以这个八相成道是权巧方便。
  每一个学佛觉悟的人,他不是再来人,释迦牟尼佛是再来人。不是再来人,看到释迦牟尼佛种种示现、教诲,他觉悟了。当然这也不是偶然,因,过去生中曾经学过,有基础,释迦牟尼佛示现是缘,释迦牟尼佛教诲是缘,因缘具足,他也能豁然大悟,也能明心见性,作佛去了。这就说明过去善根成熟,将熟未熟,就差这个缘,释迦牟尼佛给他一补足,他这一生成就,这叫做根熟的众生。根没熟的把他提升,已经熟的,这一生决定成就。没熟的提升,没有善根的帮助他种善根,佛来就为这个,不是为别的。但是主要的目标是为根熟众生。根不熟的不相信,他不能理解,不懂,当然他不肯做。根熟的能信、能解、能行,后面他决定能证,这是凡夫成佛必经的道路。八相成道我们看了,这意思就深了。我们在印尼爪哇岛看到一个佛陀留下来的古蹟,七百多年前,那个地方是佛教,有个很大的道场,我去参观过两次。好像是七层,它不是宝塔,墙壁上都有浮雕,佛陀一生的故事,八相成道的故事。参观的人多,礼拜的人多,什么意思不懂。如果懂得这个意思,参观他境界会提升,他在那里上了一课,佛陀真的在那里教他。
  『苦行学道』。现在我们生在这个社会,要做好样子给众生看,这就是教化众生。讲给众生听有没有用?没用。我过去以为讲有用,参加联合国的和平会议才完全了解,讲完全没用,白讲了,没人听。我们在大会当中做主题讲演,把中国传统古圣先贤的方法,理念、方法、经验讲给大家听,大家听了很欢喜,像听新闻一样。听完之后来告诉我,这些听众都是学者、专家,都是各地方有名的教授,代表他们地区、国家来参加联合国的会议。会后告诉我,我们在一起聊天吃饭,问我说,法师,你讲得很好,这是理想,做不到。这两句话把我打醒了,怎么样?讲得再多,没用,不相信。所以我才找到,真正发现到危机之所在,是在信心。现在人没有信心,对自己没有信心,他对谁能产生信心?那怎么办?做,做出样子来给大家看,他就相信了。科学拿证据来,你拿不出证据他不相信。释迦牟尼佛八相成道是把证据拿出来给你看,他说的不是假的,全做到了。别人以为财色名利是福报,是好东西,释迦牟尼佛全得到了,连王位都得到,告诉你,这不是好东西,这是烦恼,这是业障,这是轮迴业,做得再好也出不了六道轮迴,捨弃了。你要跟人家讲,人家不相信,他真捨掉,大家相信了。你自己不做到,那怎么行?世尊所教导我们的,没有一条他没做到,十善业道条条做到,三福六和他做到,六度十愿他做到,没有话说,真做到了,大家相信,然后才能讲经教学。别人对你不相信,对你有怀疑,说得再好,没用。
  古时候无论在家出家都遵守五年学戒,「戒为无上菩提本」。这个五年学戒是广义的,不是狭义的。不是指这些三皈、五戒、十戒、菩萨戒、比丘戒,不是指这个。这个是你当然要守的,这是基本东西,当然要守的。五年学戒真正重点是遵守老师的教诲,老师才能教得出你。我到台中拜老师,拜李老师,我讲过很多遍,大家都很清楚。老师跟我约法三章,他就收我这个学生。如果觉得不妥当、不能遵守,李老师说,你到别家去,我不收你。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从今天起学佛你得听我的,除我之外,任何人讲东西不准听;没有经过我同意,这个书,不管什么书,世法、佛法,不准看,这第一条。第二条,你过去所学的我不承认,一概作废,只能按照我教的这个道路去走。条件很苛刻,我听了之后,认真思惟,最后我接受了。为什么?李老师是忏云法师给我介绍,朱镜宙老居士给我介绍,这两个人都是我很尊重的人,我相信他们的话。我到台中来亲近李老师,李老师今天提出这个条件,我要不遵守,我就得离开,到哪里再去找个老师?所以我就接受了,遵从他的指导,完全没有第二句话可说。为什么?我要是说以前我听不是这样的,没有你说话的馀地,以前的一律作废,李老师说我不承认,所以没有辩论的馀地。我接受了,这才留下来。老师告诉我,有期限的。我说:还有期限的,不是无期限的,多久?五年,五年之内一定要遵守。这就是中国古时候传统的五年学戒,就这个意思。
  我原来不晓得,多少年之后,我在新加坡碰到演培法师,演培法师告诉我,他大概十几岁就出家,他沙弥出身,跟谛闲老和尚,谛闲老和尚也是这样教他的。他讲给我听,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不是李老师自己有的东西,古时候世世代代传下来的,这没听说过。我才晓得,我在李老师受这个,他在谛闲老和尚那,但是他没有听,他偷偷的溜了,到厦门去跟太虚法师去了。可惜!他要是听谛闲老和尚的,天台宗一代祖师,这个机会失掉了。太虚大师办新学,完全採取西方这种教学方法。那是教什么?佛学,搞佛学。而谛闲老和尚那是学佛,不一样。我毕竟,讲遇到老师的时间,我比演培法师迟,演培法师十几岁,我二十六岁,所以我考虑的时间久,我想的就比较深,我接受了,没离开。而且五年到了,我跟老师说,我说我很得受用,我再延长五年。老师笑笑点头。根才扎得深。
  但是我们今天知道,还有更深的根,更深的根是老一代人扎的,我们这一代没分。为什么?要是要求我们,我们不接受,我们只是这么大的一个器,只能装这么多,所以老师应量给我们这么多,多了装不下去。更深的就是大乘法常讲的「实德能」,第一个真实,第二个是德行,第三个是能力。要在实上生根,在德上坚定,那个能量就不可思议,光照大千,利益无边。那是大器,不是普通人,那真正是一代祖师,是佛菩萨再来。实德能从教下来扎,那就首先儒释道三个根,要真扎,不是念念、讲讲,没用,你没做到。怎样才能做到?古人说,「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见到了你自然就能做到。你为什么做不到?没见到。没见到,有疑惑,只要有疑惑你就不是真的,你没有真正理解,所以你做不到。不是你做不到、不肯做,真正认识清楚就肯做了。肯做的时候,晚年了,时间没有了。年轻人教他,他不懂,他不相信,教了没用。这就是佛法为什么衰,为什么没有人才,原因在此地。
  我们没有古人的本事,古人能观机,应机施教。李老师对我要求的这些条件,我以为是他家的门槛,结果到以后才知道,老师以前从来没有提过这个条件,对我以后他也没有提过这些条件,他是专门对我的。也许他看出来,我能接受;不能接受,他说的就是废话。所以大乘经上佛说,「一切法」,是讲世出世间法,「皆从真实心中作」。世间人用真实心,他的事业有大成就;出世间法用真实心,他能够开悟,他能够证果,他能够教化众生。如果不是真实的、搞假的,那是造六道轮迴业。造六道轮迴业打著佛的招牌,肯定是无间地狱,这个罪很重。所以佛陀种种示现无非都是教学,就是先拿证据来给你看,然后再讲经、解释。八相是证据,你能不能捨?捨王位,捨名利,捨弃荣华富贵的生活,这是财色。不是真正透彻理解,这些东西能不动心吗?不可能。透彻理解,这东西是祸害,这个东西搞得我在六道里头生死轮迴,无有出期。今天遇到善缘,找到出路了,这个重要!永远摆脱六道轮迴,你看这多幸运、多难得。所以愈是懂得深,愈是了解得深刻,你对这桩事情,你把它当作无上的珍宝,你决定不肯放弃它,真实成就,不造罪业。
  『弃位出家』,「位」是王位。「苦行学道」,最难得的苦行。释迦牟尼佛一生没有寺庙,讲经说法的场所就叫道场,没有一切建筑设施,山林树下。注解里头说,「《魏译》甚详」,康僧铠的译本《无量寿经》。下面这是经文,这两行经文。「现处宫中」,现是示现,释迦牟尼佛出生在宫中,「色味之间」,这个色是女色,味是饮食,他享受,宫廷里面服务人员都是女孩子,各处挑选的来宫中做义工,这说享受,这句话是宫廷里面的生活,人间富贵到极处。「见老病死,悟世非常」,这八相成道里面,太子偶然想出去观光旅游,离开宫城,在外面看到老人,看到生病的,看到死亡的,看到这个现象,回过头想想自己,生老病死,做皇帝也不能避免,这就觉悟了,世间无常、非常,不能常住,不能永恆不变。所以「弃国财位」,原本他是继承王位的,他放弃了,国家不要了,财富不要了,地位不要了,统统放弃。「入山学道」,这是十九岁,别人争的,他全捨了,入山学道。印度那个时候是宗教之国,修行人很多,证果的人,这个世间证果得禅定的,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还有更高的,得四空定的。得四空定最高的,将来死了之后,生非想非非想处天,这是六道里头最高层的。释迦牟尼佛示现,去参访这些修行人,跟他们学习。为什么?想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这是示现觉悟的动机,觉悟修道的动机。
  「服乘白马,宝冠缨珞,遣之令还」。他出来不是一个人,有随从,走到该分手的地方,把他的衣服、帽子统统脱下来,骑的白马让这些侍候的人带回去,告诉他的家人,他入山学道去了,居无定所,意思是说不必来找了。「捨珍妙衣,而著法服」。法服,出家人穿的三衣都叫法服。「剃除鬚髮,端坐树下,勤苦六年,行如所应。」修禅,静坐,六年的苦行。古印度宗教徒,出家的人必须先三年苦行。释迦牟尼佛加一倍,你修三年,我修六年,以后成道讲经说法,别人就没话说了。你总是参过禅的,开悟了,人家相信你;你没有这个功夫,说出的话别人不相信。中国近代,不太远,谛闲老和尚,讲经讲得不错,别人批评他,你没有定功,你没有悟处,你讲经不能叫人信服。所以他去学禅,也在禅堂坐了几年,再出来之后,大家没话说了。你真正没有功夫的话,人家批评你。
  现代的社会比过去,批评的人更多了,过去一、二个,现在一、二十个,恐怕都要不止。所以愈来愈困难!真叫人心服口服,一定要把样子拿出来。人,做人最好的样子,人中的榜样,人中的模范。怎样做到?儒释道三个根修成就做到,你走到任何地方,人家对你不能不尊敬。为什么?你的行谊别人做不到。《弟子规》真落实了,《感应篇》落实了,《十善业》落实了,人中的好样子。佛经上讲「善男子、善女人」,你当之无愧,这善的标准做到了。这个条件入佛门,受三皈、五戒、十戒,这是基础。十戒是沙弥戒,十条戒二十四门威仪,很容易做到。因为二十四门威仪差不多都在《弟子规》里头,所以一点都不难。这样的人行住坐卧都有规矩。古人讲的威仪,现在人讲规矩。都合规矩,别人看到不能不尊敬、不能不佩服,你所行的、你所说的人家相信你。所以今天这个社会,没有做出榜样出来,你说破喉咙也枉然,要做到。
  我这个小团体不要大,大做不到。像印光大师说的,我的团体不出二十个人。二十个人可以做到六和敬,那就是模范的团体。团体虽然小,它能给别人做榜样,让别人来向你学习,要真做到,真下功夫。《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真正念满三千遍,心定了。三千遍主要的目的不是别的,是修定,把你妄念、杂念念掉,让心定下来。所以这个三千遍是清心的,清心丸,是去垢的,把心里面髒东西把它洗刷乾净,是这个意思。背熟这个经是副作用,附带的,不是主要目的,主要目的是清心。心清了,念得很熟,自自然然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跟它相应;与不相应的决定不起,念头都不起,哪里还有言行?所以你的身口意三业,达到佛所要求的标准。真学佛,不一定在寺庙,不一定在道场,家里也可以学!一切时可以学,一切处所都可以学。我要怎么样做?言语造作没有一法不是佛法,这个功夫成就了。再进一步根就稳了,三皈、五戒、沙弥十戒、二十四门威仪,根深蒂固,稳了。再学一部经教。求什么?求开悟,明心见性,大彻大悟。那就一定是一门,多了你分心,你的精神、心力、时间全分散了,那很难成就。
  一部经,我们在《坛经》上看到的,无尽藏比丘尼一生一部《大涅槃经》,法达禅师十年一部《法华经》。一部,不能搞多!《法华经》念了三千遍,背得滚瓜烂熟,他心里没有别的念头,起心动念都是《法华经》的经文,没开悟,法华三昧得到了。到六祖那里,六祖看他礼拜,第一次见面,礼拜头没有著地,这什么心态?傲慢的行为。三拜拜完起来,六祖问他,你有值得骄傲的地方吗?法达说,我诵《法华经》三千遍。不容易,十年如一日。问他《法华经》讲些什么,你说给我听听?说不出来。法达反过来向六祖请教。六祖说,这个经我没听说过(六祖不认识字,不会看经),你既然念得这么熟,念给我听听。《法华经》二十八品,他念到第二品「方便品」,六祖说行了,我全知道了,后头不要念了。你看一部经念两品就全通了,给他讲《法华》大意,他开悟了,真的大彻大悟。为什么能悟?他得法华三昧,他心是定的,在这个境界里头一点就破了,这就证果,再拜头就著地了。这说明什么?佛教你学的,不是教你学的东西多,不是,千万不要搞错了。
  四弘誓愿是学佛四个阶段,首先你要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跟一切诸佛如来同愿,同一个愿。发了愿之后,「烦恼无尽誓愿断」,叫你念三千遍是断烦恼的,目的在此地,是清洁你心地的方法,不是别的。经念熟了的时候,那是副作用,附带的,不是真正目的。真正目的是清心的,把你的妄想念掉,把你的杂念念掉,恢复你的真心。真心是清净心、是平等心,只要清净平等,后面那个觉,觉是大彻大悟,肯定会觉悟。觉悟之后,世出世间法一切通达,这才能称为大事。不是书本学来,没有用处。大学里面开的科系总有几百个,一个科系念四年毕业,你要念几百年才能够把它念完。念完之后还是什么都不知道,为什么?你心里杂乱,愈念愈杂乱,愈念妄想愈多、杂念愈多。那是什么?知识,不是智慧。知识,这一门跟那一门不通的;智慧贯通的,智慧开了没有一样不通。中国古人教学,儒释道都讲求智慧,这个道理要懂。智慧从清净心当中得。念这句阿弥陀佛也是修清净心,让你心里头只有这一念,没有杂念,没有妄念,没有邪念,目的在此地。而且这一念与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念念相应。为什么我们念不相应?是因为你有杂念掺杂在里头,有妄想掺杂在里头,你的念不纯,所以你念没有感应。妄念都没有了,杂念没有了,心纯而不杂,那一念都有感应。所以说「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我们这个念不相应,不是佛不灵,毛病出在我们自己还去怪佛,这罪过就很重。为什么人能开悟,我开不了悟?我开不了悟原因在哪里?你把原因找到,把原因消除,你就豁然大悟。
  「勤苦六年」,不是六年都坐在树下,出定的时候,禅宗出定的时候经行,我们讲绕佛。为什么?活动筋骨。不要在这里看到,勤苦六年,端坐树下,释迦牟尼佛在树下坐了六年都没起来,不是这个意思。所以一定要懂得,是以坐禅为主,但是他有经行。所以跑香,禅堂里头跑香。坐的时间一炷香,一炷香,长香是一个半钟点,禅堂多半用长香,普通香一个小时,长香一个半小时,坐一个半小时。跑,叫跑香,也是摄心,不分别、不执著,活动。念佛堂里面比禅堂宽鬆,由维那师带领绕佛,念佛是以绕佛为主。止静是绕累了休息一下,坐下来念佛,止静。止静通常是默念不出声,绕佛的时候出声。念佛堂里头至少分两个组,一个组在绕佛念,一个组在止静。止静,听他们念,心里跟著念,不要开口,这就是调身,身心健康。绕佛绕了半个小时,换班,止静的人去绕佛,换他们来止静,用这个方法。功夫就是放下,放下就是功夫。我们知道,放下得愈多,念就愈专一,目标是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初步是成片,叫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就决定往生。功夫成片是什么境界?心里头除了阿弥陀佛之外,确实没有一个杂念,什么都放下了。念念都是阿弥陀佛,口不念心里头阿弥陀佛也是一句接一句,这叫功夫成片。功夫成片里头也有三辈九品,上三品的功夫,往生自在,想什么时候去,佛什么时候就来接你。没到一心不乱,一心不乱不容易,要断烦恼。功夫成片伏烦恼,生凡圣同居土。凡圣同居土上三辈可以自在往生,这个我们可以做得到的。
  所以我们要把这桩事情当作我们这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来办,其他的鸡毛蒜皮,小事,要认识清楚。大事办成,往生真的拿到,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再做弘法利生的事情,可以。为什么?我真能往生。往生没有把握,干弘法利生的事情可能把自己耽误,到最后一著不能往生。这种人太多太多!我们就怕这桩事情,最后不能往生。这一次这么好殊胜的机缘,不是每一生一世都能遇到的,彭际清居士讲「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一日」,你能放弃吗?抓住这个机会,脱离轮迴、脱离十法界。否则的话,好难好难!必须要认识清楚,要捨得乾净,像释迦牟尼佛一样,乾净俐落。
  下面举《普曜经》上所说的,「尔时太子日服一麻一麦,六年之中结跏趺坐。」跟魏译《无量寿经》里面讲的相同,六年苦行。「修习艰难勤苦之行」,一般人认为很苦,印度人相信,不通过苦行成就的是假的。所以释迦牟尼佛也要做出苦行的榜样,还比一般出家人加一倍,一般只是三年,加一倍六年。世尊这个做法是为人,不是为自己,自己早已经圆满证得佛果。所以他是位后成佛,来示现的,完全是来度化众生的,做榜样给大家看,大家心服口服。你没有通过这个,不服你!
  后面这两句经文,『作斯示现,顺世间故』。这随顺世间,世间人认为这样做是真的,那就如法炮製。这两句「出自《唐译》。深显《法华》玄旨。《法华寿量品》」,这里头有一段经文,还很长。「一切世间天人及阿修罗,皆谓今释迦牟尼佛,出释氏宫,去伽耶城不远,坐于道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经上记载的。哪些人说的?不是我们这个世间,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不是凡人,他们都有神通,他们看见了,看见释迦牟尼佛十九岁离开家庭,十二年的参学,印度所有宗教他都学过,印度的学派他也参学过,最后放弃了。这表什么意思?前面十九岁出家,表放下烦恼障;三十岁,放弃修学,他学了十二年,表放下所知障。这两样东西都是障道的,让你不能证得出世间的禅定,世间禅定可以,四禅八定,出世间禅定做不到,连阿罗汉的第九定都做不到。所以放弃参学,这都是示现。一般人不能说释迦牟尼佛无知,他什么都学过,他什么都懂,学了怎么样?那不是究竟法。所以到伽耶城不远的地方,恆河边上毕钵罗树下入定,入更深的禅定。定功一直向深处,最后通到自性本定。惠能大师见到了。惠能大师成就不是凡人,他的报告第四句说,「何期自性,本无动摇」。自性是什么样子?自性不动,没有摇动,那是自性本定,说明他真正明心见性了。世尊菩提树下所证得的这个定,惠能大师在五祖方丈室里头也得到了。你看看世尊是禅坐得到的,惠能大师是闻法得到的,方式不一样,不定什么方法,统统都能得到。关键在哪里?关键在放下。惠能放下了,他没有所知障,烦恼障放下了,所知障没有了。世尊示现的,十二年的参学,放下了,不放下他就不能入大乘的定,他做不到,就是出世间禅定他做不到,树下,所谓夜睹明星,大彻大悟。然后你要晓得,佛说这一切经谁教他的?没有。这一切经从哪里来的?自性里头自然流露出来的。所以佛的教学不是教你这个懂那个懂,那就冤枉佛陀了。佛陀教你明心见性,你见性跟他一样,一切经从你自性流露出来,你流露出来的跟他流露出来的决定是一样的,叫佛佛道同,没有两样,有两样就不是自性,你要明白这个道理。佛门,其他宗教也有,祖师大德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的,他一生讲了不少部经,流传到后世。他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没有人教过他,这有人说神来教的,不是,是自性的。见性,能力就恢复,你就能起这些作用。
  所以佛成无上正等正觉,「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法的修学最终极的目标就这一句。这一句可以翻成中文,不翻,保存原文音译,这叫尊重不翻。阿翻作中国意思是无,耨多罗翻成中国意思是上,无上,三翻作正,藐翻作等,就是正等,三翻作正,菩提翻作觉,所以整个翻过来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这个不翻叫尊重不翻,因为学佛终极的目标就是这个,证果这是最高的果位。阿罗汉是三菩提,阿罗汉成正觉;菩萨是三藐三菩提;诸佛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怎么证得?完全靠放下。放下见思烦恼,就是三菩提,正觉;放下分别,就是正等正觉;放下起心动念,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没教我们别的,教我们放下而已。问题就是放不下,放下什么事都没有了。一放下,你得来的,智慧圆满,德能圆满,相好圆满,自性圆满。这是什么?这统统是你自性里头本有的,不是外头来的,外面什么都没有。大乘经教上佛常说,「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一切法全是心现心生的,识变的。识是阿赖耶、末那、意识跟五十一心所,八识五十一心所。识,识能变,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所变。心能生不变,所以一真法界。实报庄严土是心生心现,没有识变。所以那个世界的人寿命很长,容貌不变,也就是没有生老病死这个相,这种流转的相没有。那个地方人的面貌,无量寿,相貌都是年轻的,无量寿,他不老,他没有病,他没有死亡。这些总得要知道,我们要把目标提升到这个地方,千万不要搞人间小名小利,人间小名小利一迷了,天上那个名利比我们这高多了,也很迷人。
  天亲菩萨三兄弟,这个故事经上有,三兄弟都学得不错,无著是老大,天亲是老二,小弟是师子觉,三个人修行都很好。三个人修行的目标都是兜率天,都是希望亲近弥勒菩萨。师子觉先往生,本来约定的,到兜率天赶快回来报信,师子觉去了之后没消息。无著往生了,回来报信,告诉天亲菩萨,他到兜率天去了。天亲就问:师子觉呢?师子觉贪恋兜率天外院喜乐,一直到现在都没到内院去。到内院要从外院,在外院看到花花世界,心动了,就生兜率天人了,外院,不是内院。这个是什么?我们一句俗话说,禁不起诱惑。那个里头财色名利比这个世间高出万倍都不止,禁不起诱惑,就变成兜率天人,不是菩萨。这个故事多么吓人,我们能受得了吗?我们要是遇不到净土法门,肯定是搞六道轮迴。搞六道轮迴,我们一生没有恶念、没有恶行,我们会知道,我们生天,生到哪一天?欲界天。为什么?色界天至少要初禅,我们没那功夫。所以色界天我们没分,多半在四王天跟忉利天。大概夜摩天的福报我们都不够,我们顶多只能到忉利天。忉利天的福报享尽了,阿赖耶的业习种子起现行,多半到三恶道去了,日子不好过!必须要把这个帐算清楚。搞清楚、搞明白,死心塌地念佛往生,不再有第二个念头了。这是示现。
  下面,我们再往下看。「然善男子,我实成佛以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这个我是释迦牟尼佛自称。佛跟我们讲真话,释迦牟尼佛实实在在成佛以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这天文数字,单位是劫不是年,早就成佛了。「自从是来,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说法教化」,这个世界跟释迦牟尼佛特别有缘分,所以他常来。三千年前这次来到世间,看到这边众生缘成熟了,现佛身,示现八相成道,来教化众生。佛在《梵网经》上说,这一次来是第八千次,这个地方没有说八千,说常来。「亦于馀处,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导利众生」。除了在这个地球上常常来之外,其他地方也去,别的星球,别的世界。为什么?世尊这个教区,我们知道,三千大千世界。一个单位世界,黄念老告诉我,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银河系,一个银河系是一个单位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多少个银河系?十亿,这释迦牟尼佛的教区,他在十亿个银河系里头到处游化。他有能力同时分身、同时示现,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能现无量无边身,能说无量无边法,这些全是自性本有的德能。
  所以佛不是叫我们学好多经、好多论,天天为人讲经,不是这个意思,这完全把佛的意思错会了。佛的意思是叫你赶快成佛,明心见性,跟他一样,是得大自在,教化区是十亿个银河系。如果要往生极乐世界,范围不只这么大,十亿个银河系太小了,一佛土。极乐世界的菩萨,他的范围是无量无边诸佛刹土,他统统去,能够同时现身,分无量无边身,去礼无量无边诸佛,礼佛供养,听经闻法,同时也教化无量无边诸佛世界里面的十法界众生。这是佛的本愿,学佛应该知道,怎么能限于这么个小圈圈?佛要看到你是如是的见解,佛就摇头。佛的心量很大,慢慢等,再等到哪一生哪一劫,你觉悟了,心量拓开了,佛就再来教你。「佛氏门中,不捨一人」,这是佛菩萨慈悲到极处,无论到哪里,他都照顾你、都关怀你。
  「如来见诸众生,乐于小法,德薄垢重者,为是人说,我少出家,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对人天所说的。释迦牟尼佛什么时候成佛?他会告诉你,我三十岁成佛的,我十九岁出家的,给你说这些。为什么?你能接受,你很欢喜,你听得很高兴。下面说,「然我实」,实实在在,「成佛已来,久远若斯」。像前面所说的,太久太远了,老早就成佛,成佛是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之前的事情。「但以方便教化众生,令入佛道,作如是说」。这个表演是给你看的,希望你看到觉悟,你能够依照这个方法去修行,你一生也能成无上菩提。首先要放下,放下财色名利,包括王位都捨得放下,没有一样值得贪恋,彻底放下。
  我们这一生当中遇到净宗,净宗这个法门就像善导大师所说,「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这句话重要,说明一切诸佛应化在十法界、在六道里面,为的是什么?他希望的是什么?就是讲《无量寿经》。为什么?佛教化众生的宗旨就是希望你赶快成佛,不希望你留在这个世间要受那么多的苦难你才能成就。那是什么?那不得已,没法子的,你不能接受净宗法门,那些都是善巧方便。你什么时候能接受净土,什么时候就把这个教给你,你就省事,你就直超。不能接受,你喜欢哪个法门,他给你讲哪个法门,你慢慢修。什么时候哪一天你相信了,马上给你讲这个法门,你那一生立刻就成佛了。这是一切诸佛如来的本愿,释迦牟尼佛不例外,这两句话还得了!善导大师,传说阿弥陀佛再来的,换句话说,这个话就是阿弥陀佛亲自所说的。
  一切诸佛尊重阿弥陀佛,为什么?他开了这个方便门。佛佛平等,智慧、德能、相好完全平等,为什么别的佛不建极乐世界?这就是佛的真实之际、真实智慧、真实利益,阿弥陀佛已经建了,行了,他建的就是我建的,我建的就是他建的,根本就没有分别,不必再做一个跟他竞争,无此必要。所以一切众生根熟的时候,全部都把他送到极乐世界。佛是真平等,没有嫉妒,没有竞争,你的成就就是我的成就,我无量欢喜!哪有分别?不像世间,你盖个庙,我也盖个,我比你大,后来一个又比我大,都在这里竞争,干这个事情,统统造的是轮迴业,错了!你看诸佛给我们示现的,那个地方建好了,我们只是送学生去,到处去劝导大家,那里好,大家都到那边去。所做的一桩事情,一切如来都做宣传员,都来传播这个信息,都来劝导,都来保送,阿弥陀佛在那里迎接。因为「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这个大乘经常说。哪会有这些念头起来?这个念头都是妄想、都是杂念。
  法身菩萨就把这个心清乾净,妄想杂念没有了,只有一个正念,这个正念就是阿弥陀佛。我们可以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都是阿弥陀佛,讲得通,理事都圆融。我们将来到极乐世界成佛,我们是念佛去的,将来成佛必定跟阿弥陀佛一样,名字也相同。释迦牟尼佛在这个经里头给我们做出证明,佛经的话叫授记。我们要发心,要发无上心,往生极乐世界成佛一定跟阿弥陀佛一样,极乐世界是法性土,极乐世界的人是法性身。佛在此地讲这部经的时候,阿阇王子与五百大长者,大长者他们是一个小团体,也来参加这个法会,听经。听了很欢喜,供佛,心里都有这个念头,没说出来,我们将来到极乐世界成佛,像阿弥陀佛一样。念头一动,释迦牟尼佛知道了,就给他做证明,你们将来一定能满愿,如愿以偿。世尊给他做证明,给他授记,就等于给我们授记,我只要发这个心,我念这段经文,佛对我授记,佛告诉我,我一定如愿以偿。这多殊胜!我们现在在哪里?我们在极乐世界,这小地方就是极乐世界,这我们多欢喜!真的不是假的。佛说得很清楚,「一切法从心想生」,我心想极乐世界,这地方当然是极乐世界;我心想大家都是阿弥陀佛,那就是阿弥陀佛。
  你没有见到,我见到。你没有作如是观,我作如是观。我天天作如是观,我时时作如是观。所以你问我生在哪里?我告诉你,我生在极乐世界,现在就是,念念跟极乐世界相应,念念跟阿弥陀佛相应。所以经典要熟读,遍数愈多愈好,活一天念一天,念一辈子,到最后你的愿望就圆满,就实现了。不念,打妄想,不行,去不了,要把妄想放下,要把念头放下。什么念头都没有比念佛的念头好,念佛的念头第一,没得比的。念什么经、什么论、什么咒,都不如念阿弥陀佛。我搞了六十年,别的没有得到,就得到这一点,就把这桩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所以我欢喜,非常非常欢喜!你们不干,我真干。
  所以你看,「如来见诸众生」,我们现在这个世间众生,喜欢小法,大法他受不了。喜欢小法,这是「德薄垢重」,垢重是烦恼、习气、染污很重。「为是人说」,为这些人讲,「我少年出家」,十九岁出家,经过十几年的修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佛了。这是示现在这个世间,给当时喜欢小法给他们说的。「然我实成佛已来,久远若斯」,但是我实实在在成佛以来到现在,非常非常久远。像前面所说的,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这说真话了。法华会上开权显实,讲真话了。「但以方便教化众生,令入佛道,作如是说」,我要不是这样讲法,人不相信。突然到这个世间来,行,变化成一个人跟大家讲经说法,人家说你是天神,你是天上来的,我做不到,不相信。他要到这里来投胎,母亲怀胎十个月生他,他跟我们一样,你可以做到,我也能做到。用这个方法,这是应机说法,完全应众生的需求,佛没有起心动念。教学的目的,令入佛道,佛道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就这么一个目的。这句话、这个目的,给一般人讲不懂,什么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什么叫无上正等正觉?跟我们周边邻居来讲,他们完全不懂。佛是什么?你们为什么要学佛?我们观机,这些人喜欢什么?喜欢福报,听说福报,高兴了,智慧也行,能接受。那我们就可以这样告诉他,佛是智慧,佛就是福报,学佛就是求智慧、求福报,「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你看我天天很快乐,我跟你们住在一起。我的福报那里来的?我学佛来的,不学佛,我就没有这个福报,我不如你们;我这一学佛,超过你们了,你们要不要学?你们要学肯定超过我。这个他听得进去,你讲别的听不进去。释迦牟尼佛当时印度人民哪些能听得进去的、能接受的,就得做出这个样子给他看。我们今天有样子,没有样子他不相信。八十六岁,还跟年轻人差不多,还可以爬山,还不要拄著拐杖,这是什么?学佛学来的。释迦牟尼佛涅槃的时候八十岁,没有拄著拐棍,没有看到佛拄拐棍的,没有看到佛衰老的,没有。这是什么?这是真的,告诉你不是假的,你要想学佛,你都能得到。所以令入佛道,作如是说。
  「两经合参」,两部经合起来看,「信知本师作八相成道之种种示现,只为随顺世间众生之根机,行权方便,普皆度脱而已。实则释尊久已成佛。」这个意思我们要懂,真的释迦牟尼佛早就成佛,是来帮助我们,做成这种表演,我们就相信了。所以,做榜样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这个我们要学,做好样子。人做人的好样子,家做家的好样子,团体做团体的好样子。住在这个地方三年,这个地区要受感化,不受感化,我们就样子没做好,我们做好样子,家家都来学。我们在图文巴住了十年,十年感动这个小城的居民,今天大家团结要做一个全世界第一个多元文化示范、和谐示范城市,十年成就的。我们在这个小区希望三年,这个小区能够变成全香港最好的榜样,这里的人民善良,人民和睦,人民互助合作。我们懂得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四摄法,就会做到。四摄、六度做好了,肯定做到。今天就学到此地。

 

欢迎关注悲智佛网微信公众号,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公众号名称:beizhifw   公众号ID:beizhifw  
关注提示:可在微信上搜索 beizhifw ,在搜索内容中点击关注

老法师念佛 老实念佛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佛经故事 净土圣贤录文言文 来佛三圣永思集 净业三福 了凡四训 弟子规 太上感应篇 十善业道经 三皈依传授 认识佛教 沙弥律仪要略 五戒十善 修六和敬祈祷文 净土五经 刘素云老师复讲大经 净土圣贤录 布施的功德 净土大经解演义 科注全集 净土大经科注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