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九十集) 2012/12/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0-009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三百一十八页倒数第二行:
『授菩提记』,见《唐译》。「授者,付与之义。记者,记识之义,亦即悬记之记」。这一句经文,唐译本里头有,从唐译本里面节录出来的。授就是给予,记是预先告诉你,你在什么时候成佛,在哪个世界、在什么时间,佛的名号,可以预先告诉你。像释迦牟尼佛久远劫之前遇到燃灯佛,燃灯佛给他授记。在佛门里面得授记的菩萨很多,说明他的修行真正有成就,得佛的肯定。佛有神通,有这个能力知道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未来什么时候成佛,在哪里成佛,佛号、国土,常随弟子,教化众生,佛都有能力预先告诉你,这叫授记。
「佛对发大心之众生,授与当来必定作佛之记」,这叫授记。憬兴师云,「圣说当果」,这是当来之果,不是现在,「令识因利」,这个因利是因地之利,「故云授记」。因地这是无比殊胜的利益,为什么?果报在将来,会让这个修行人更用功、更发愤。果然用功发愤,成佛的时间就可能会提前,像释迦牟尼佛一样。释迦行菩萨道,修忍辱波罗蜜,那个时候号称为忍辱仙人,遇到歌利王割截身体,这是忍人之所不能忍。一般人认为这是奇耻大辱,忍辱仙人没有怨恨心,真能忍受,这个功德让他成佛的时间提前了,跟弥勒菩萨做了交换。本来应该是贤劫第四尊佛是弥勒菩萨,释迦是第五尊,这一调换,释迦先成佛,弥勒做为他的后补佛。这个例子告诉我们,真正勇猛精进,在授记可以提前,果报不可思议。
「盖言佛为预说当来成佛之果,令行人识其当下自因之利」。现在所修的必定有善果,这是说明福不唐捐。行善得善果,那作恶呢?恶果当然也不是假的。这是肯定善因善果,反过来是恶因恶报。我们把这桩事情认识清楚,起心动念、待人接物自己就有分寸了。利人就是利己,自利决定是伤害自己,没有一个自利的圣贤,也没有一个自利的佛菩萨。圣贤人、佛菩萨起心动念为别人,起心动念他没有想到自己,他想到整个局面,哪一个影响大,要帮助他,就是帮助自己。在这部经上,我们看到了普度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是所有菩萨的愿望,所有诸佛如来的愿望,大家同一个愿望。现在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做成功了,十方诸佛没有嫉妒、没有竞争、没有障碍。弥陀做好了,所以一切诸佛把在他会下的这些众生,烦恼重的,业障习气深的,成佛需要很长时间的,对待这些众生,全部都劝他们往生到极乐世界,成就特快。这就是帮助阿弥陀佛,都给阿弥陀佛当作宣传员,他们到处宣扬极乐世界,到处赞叹阿弥陀佛。赞叹阿弥陀佛就是赞叹自己,宣扬极乐世界就是宣扬自己度众生成佛道的本愿。我怎样把众生变成佛?送到极乐世界,不必在我这个道场修。释迦如是,一切诸佛皆如是,这就说明诸佛如来起心动念没有为自己。
佛法是平等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于是我们就晓得了,所有一切诸佛跟阿弥陀佛同一个心、同一个愿、同一个想法、同一个做法。不像我们这个世间人,好事一定要我做,你做就不行,你凭什么做?这个念头,好事就变成坏事,变质了。佛佛道同,佛佛道是通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没有分别自他,这才是真正成佛,真正是法身菩萨。还有私心、还有自利是六道凡夫,佛法修得再好、讲得再好、做得再好,都出不了六道轮迴。为什么?你心是六道的心,你见思烦恼没有了,你怎么会成就?你的心量不够大,你觉的程度还不及格,这些地方不能不知道。
到底我们什么原因,菩提道怎么这么难走?一定要把原因找到,原因绝对不在外头,于佛、菩萨不相干,于一切众生不相干,于法不相干,于事也不相干,问题就是在自己。老祖宗真有智慧,教导我们,「行有不得」,行不通的时候回光返照,「反求诸己」,问题就解决了。所以一定要知道不必在我,别人做多好,自己省多少事情,愿望达到,目标达到了。这才是真正真心为帮助众生离苦得乐。为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先得自己破迷开悟,自己的迷没破,问题就一大堆。
这才我们真正体会到,要度众生先度自己,自己未度而能度人,佛说了无有是处,无有是处就是没有这个道理。一切菩萨修因证果都是先度自己,然后才能度人,包括学习也不例外。所以四弘誓愿给我们做了一个正确的修学程序。第一个你要发愿,愿是引路的,带著你走的。这个愿,诸佛都是共同一个愿,「众生无边誓愿度」,都这个愿。那你要圆满你的大愿,先成就自己。从哪里做起?「烦恼无尽誓愿断」,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不断烦恼不能教化众生,教化众生也给众生带来了烦恼,哪有这个事情?要有佛菩萨的智慧,知道这个众生过去现在未来,你全知道,你才晓得,对这个根机看透了,你才知道教他什么法门。这个法门一定过去生中他修过,再教他修,所谓驾轻就熟,他很容易入门。如果教他这个法门,过去生生世世没有接触的,他就很生疏、很困难。这个东西要懂。
烦恼断了才能广学多闻,「法门无量誓愿学」是摆在第三,不是摆在第二,摆在第三。先断烦恼,后学法门,烦恼不断,法门学不会,因为他有障碍。烦恼断了学法门容易,龙树菩萨给我们做了榜样。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龙树菩萨只用了三个月,全通了。什么原因?他烦恼断了,他明心见性,别教初地的果位,就是圆教初住,他超越十法界,明心见性。这说明什么?说明烦恼断了,见性一定是见思烦恼、尘沙烦恼连习气都断了,无明烦恼断了,习气没断,这是明心见性。见性之后,自性里面的智慧、德能、相好现前,你受用自在。一切法不离自性,所以见性的人对一切法自然通达,一接触就通达,一看一听全明白了,这才能教化众生。自己根本没有学过的,没有接触过的,别人一问你,你全懂。不问你,完全不知道;一问你,全懂。这是什么?自性般若起用。佛的教法如是,开悟不难,难在你不肯放下。首先要把我放下,我是一切烦恼、一切罪孽的根源,它绝不是个好东西。人还特别爱我,这就叫情执,这个情执非常非常难断。小乘的终极目标就断这个,断这个就证阿罗汉了。
从阿罗汉再往上提升,提升到究竟果位,「佛道无上誓愿成」。真正度众生是成佛道之后,成佛道之前度众生是自利利他。自利就是中国人讲的教学相长,我一面教一面学,标准要提高,标准太低了很难成就。拿今天我们现前社会这些人做标准,我不错了,好像我比他们都高,你傲慢心不知不觉的生起来。如果跟祖师大德比,这不行了。再跟这些大菩萨,文殊、普贤、观音、势至比,我们就不行。如果再跟阿弥陀佛,再跟毘卢遮那、跟这些佛来比,那更差了。你要把标准提到那么高,永远不会有傲慢心,为什么?真不行。所以标准要高。菩萨的标准是妙觉如来,所以他永远不生骄慢。往上看不如,别往下看,往下看,烦恼习气全出来了,压不住。知道现前自行化他,实际上,化他是为了自行,提升自己的境界。
我们今天走的路不是真正的正道,真正的正道我们还没有摸著。我们走的旁边小道,好像高速公路一样,在它的边缘,没上去,走的这些小路。上了高速公路之后,那就不一样了,一帆风顺。怎样才能上去?起心动念、分别执著统统放下,那就在正道上。如果这个道是通极乐世界的,直通,很快就到达。无量的行门,叫八万四千,归纳起来不外乎两个字,止观,修行就在这两个字上,止就是放下,观就是看破。你放不下是因为你没看破,没看破正是你没放下,这两个东西得会用。看破帮助我放下,赶快放,放下之后又帮助你看破,这两个方法相辅相成,像爬楼梯一样,从初发心到如来地。这个话章嘉大师告诉我的,没有别的,大乘教这么简单。所有的问题都是不肯放下,放得不彻底,总还要留一些,这就是弊病之所由来。
真正知道「现在菩提之因,定得成佛之果」,这个我们有概念,大乘经上讲的我们信得过。一历耳根,永为道种,这一句阿弥陀佛、这一声极乐世界我们听到了,我们记在心上了,这就是将来成佛的因。这个因永远不会坏掉,在阿赖耶识里头,遇到缘它就起现行。我们过去有因,这一生当中遇到缘了;换句话说,这一生当中就有可能去作佛去了。关键、问题就是能不能放下,能不能一心专念,一心就是不能夹杂。帮助别人亦如是,也是一心帮助他,不夹杂杂念,就是决定没有自利的念头,没有自利的这种行为。自利是菩提道上的障碍,多少人这一生遇到了不能往生,都是对于自私自利没有彻底放下,毛病出在这里。
我学佛,受到老师的爱护,永远感恩。遇到韩鍈馆长,照顾我三十年,知道的人晓得我那个时候的状况,生活非常简单,没有人供养。你们现在看到我好像还不错,这个福报是今世修的。大家供养这么多来,怎么办?丢在那个地方,我自己不知道,完全不关心。穿在身上衣服是自己的,脱下来不是自己的,要捨得乾净。如果常常记在心上,那个麻烦大了,那就又搞六道轮迴了。什么都放下,什么都不要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只有一句佛号,只有一部《无量寿经》。其他的放在那里,将来哪个有缘就是哪个的。不要去想,这心才是清净的,想就错了。银行存的钱不是我的,不知道是谁的,别去想它,想这个干什么?需要办事的时候,你看,事情都办得很圆满,都能成就,群策群力;不办事情,什么都没有,一定要一身清净。办事,古人讲的话,佛也这么说的,「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无事」。真正为利益众生,对众生有大利益的事情,这个事要做;这个事于众生没有利益,可以不必做,得看清楚、看明白。
「经中授菩提记表与会大士均蒙授记,定当作佛。复指是诸大士广为众生授记作佛」。这句话特别注意,是诸大士广为众生授记作佛,我们得佛授记了,我们读这个经就是佛给我们授记。我们要常常劝导一切众生,要真信佛,要真信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要真正发愿,老实念佛求生净土,你必定作佛。这是我们为别人授记了。佛给这些菩萨授记,菩萨给祖师授记,祖师给我们授记,我们现在给大众授记。说明什么?说明这部经是真经,这部经是第一经,这部经是直捷成佛,一生成就的大经,再找不到第二部。希望大家把这个看作珍宝,稀有难逢之宝,其他宝解决不了问题,假的,这个宝是真能解决问题。下面这一科,「示教」。
【为教菩萨。作阿阇黎。】
这两句经文也是《唐译》的。『阿阇黎』翻成中国的意思叫教授,「又译轨范师,乃轨范正行,为僧师范者之尊称。通指教授善法之师」。可不能教授恶法,别人作恶,好言劝勉他,一次、二次行了,不要有第三次。他不回头是他的事情,菩萨的责任尽到了,我已经告诉你了,各人有各人的果报。他坚固的执著,贪图眼前的名利,将来遭遇到果报现前,他不会怪你。为什么?你说过两次,已经告诉他了,责任他自己负。没有告诉你,这是错误,告诉你不接受是你的事情,接受也是你的事情。熟人,认识,应当要说,两次可以,不能说第三次。三次不接受,他变成仇人,他记恨了。这是古来的圣贤教导我们处世待人的原则,尤其是现在这个时代,讲求人权,讲求民主开放,所以只能两次,不要有第三次。
轨范师,轨是轨道,范是模范,为一切学佛人的好样子,这叫阿阇黎。这就是自行化他,做个好榜样给别人看,别人看到了,受感动,向你学习,好;看到了,不愿意学你,也很好,都好,好样子落在他阿赖耶里头也是一分功德。轨范正行,正行的根本就是孝敬,修行一定从这个地方扎根,孝敬不到位,全盘落空。圣教就建立在这个基础上,你要问佛教传到中国将近两千年了,为什么还存在?当年世尊弟子四面八方传教,多少地方一、二百年消失了,三、四百年消失了,六、七百年消失了。我们看到大概是,佛教在阿富汗好像七百年,在印尼现在爪哇岛上,大概也是七百年。为什么会消失?为什么在中国不但没有消失,而且被中国人发扬光大,成就超过佛当年在印度的时代,什么原因?我们要是真的把净业三福搞懂,就明白了,佛道是师道,师道一定要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佛教没传到中国来,中国人提倡孝道,而且非常认真,一点都不马虎,对这个字看得比什么都重。不孝顺父母这是滔天之罪,你没有资格做人。这个基础好!佛教要到这个地方来,就能生根、茁壮、开花、结果,发扬光大了。
佛教今天衰了,衰到极处,什么原因?中国人将孝亲尊师疏忽了两百年,佛教根没有了。这两百年,大家都说是慈禧太后不重视,这话没错,慈禧太后确确实实对传统文化儒释道都不尊敬、都不重视。她相信鬼神,相信驾乩扶鸾,每天搞这个玩意,这个东西在宫廷里给人非常不好的印象。中国人常说上行下效,国家领导人这样干法,让人民、让读书人慢慢的对传统文化起了怀疑。这个怀疑愈来愈严重,到后来,认为这些都是迷信,都是封建,都是欺骗人的。所以到今天,几乎把传统文化全盘否定了。慈禧开端,这个罪过太重了。现在要恢复有一定的难度,只有靠真正的志士仁人,能够牺牲自己,做好护法的工作。从哪里开始?从自己本身开始,大家不孝,我把孝做出来;大家不敬,我把敬做出来。对年龄跟我父母差不多大的,长辈,把敬做出来;把孝做出来,把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做出来,中国文化就有生机了。
我们要找阿阇黎,要找教授和尚,谁是教授和尚?尧王是的,舜王是的,禹王是的,汤王是的,三、四千年前,他们做到了。我们要有他那种精神,有他那种志愿,捨己为人。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相继差不多有一千年,夏四百年,商汤六百年,周八百年,八百年我们只讲早期,文武周公。这一千多年这么长的时间,这些圣贤相继不绝,世世代代有传人,形成一个风气。我们今天要走这个路子,决定不能靠别人,靠人靠不住,要靠自己,自己一定要守住,牺牲奉献,要有这个心。《还源观》上讲的四德,讲得太好了,「随缘妙用,威仪有则,柔和质直,代众生苦」,这是真正的圣贤,真正的佛菩萨。
老祖宗德目显示得非常清楚,把它归纳起来不外乎十二个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我们下个决心把它做到,国家有救,民族有救,全世界都有救了。别人不干,我干;别人要享受,我吃苦,这佛法里讲代众生苦。我要不受这个苦难,这个事情看到没人干。这个十年之内没有人干,可能十年之后慢慢消失掉,再想干也干不成功了。我们今天走到边缘了,这一代不行,下一代想做都做不到。这是关键的时候,我们真正发心、真正肯干,那就是大孝子,那就是真正的好学生。祖宗保佑,佛菩萨护念,肯定能做得出来,能做出效果。
我们这一生当中做了这么一点点,明显的感到祖宗加持。汤池小镇的事情,如果不是祖宗加持,谁能做得出来?我们自己不敢居功,我们没有这个能力,没有这个德行,能做到这个成功,这是祖宗之德,三宝加持。感谢这些老师们做出了牺牲奉献,做个好的榜样。虽然中心只做了三年,勉勉强强,最后被撤销了,影响在,影响到全国,全国这些年到处传统文化的讲座。还感动到外国,二00六年我们在,那是刚刚做成功的时候,在巴黎办了个活动,这影响一直到今天,六年了,我没想到。我走到哪里,许多联合国这些使节、大使们都非常关心,这是我们作梦都想不到的。这些人是真正爱好和平,真正喜爱中国传统文化。有这么好的缘分,今天我们得想方法让他们发心喜欢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就有传人了。
我们想到自己小时候,从什么学起?从认方块字学起。那个时候是父亲把纸,厚一点的纸,裁成小方块,一块一块的。我还记得,我从三岁就认方块字,一年当中能认识三、四百个字。遗憾的是父亲不常在家,他工作在外地,只有过年的时候回来,住一个月就又走了。母亲不认识字,但是对传统道德她能做到,她会讲。从认方块字开始,让我就想到方块字,我们现在教外国人,从方块字开始。认识中国基本的这些文字,我相信一百天就够了,就能学会。然后再用两百天的时间学《说文解字》,字认识了,这个字为什么是这样写法,它有什么含义,来说文解字。这样奠定一个很好的基础,然后教他读书,读扎根的典籍。
古人有编辑,清朝初年陈弘谋先生,他编的一套《五种遗规》,第一种「童蒙养正」,专门教小孩的,有十七种。陈弘谋好像是康熙年代的人,做过两广总督。这部书编得非常好,这部书可以教导现在全世界的人民。可以用这部书做基础,把它编成大纲,讲解一个人做人的基本道理,一定要懂。如何形成良好的风俗习惯?今天讲社会风气,端正社会风气。怎样做个好人?好人的标准是什么?怎样真正做好事?今天材料要找不到,古人留下来好东西多,我们要好好把它整理,要学习,要发扬光大。这些都是属于阿阇黎,做好榜样。
在佛门里面,为僧师范者,僧是出家人,给出家人做个好榜样,这个人称阿阇黎。阿阇黎的意思,他的思想、言行可以做我的榜样,可以做我的模范,这就对了。通指教授善法之师,善恶的标准一定要有,断恶修善。「今经承升灌顶阶而言,乃专指真言阿阇黎」,这个阿阇黎,真言是密宗的,「又称金刚阿阇黎」,因为这个经文是在「升灌顶阶,受菩提记」的后面。这部经里头,有小教、有别教、有圆教、有禅、有密,这部《无量寿经》什么都包括在里头,宗门教下,显密圆融,真正学佛,这一部就够了。「乃绍承金刚萨埵祖位,作传法灌顶者之称号」,传法的人称阿阇黎,为人授灌顶的人也称阿阇黎。『为教菩萨,作阿阇黎』。也是勉励我们,学生当中要提升到菩萨这个阶位,教学才是圆满。下面第三段,「相应」。
【常习相应无边诸行。成熟菩萨无边善根。】
「相应者,契合之义。如三密相应」,这是密宗的。口念咒,手结印,心观想,就是身口意三密相应。「如三密相应与境智相应」,三密相应是密宗,境智相应是禅宗。「密宗以三密相应之旨为主,为令众生身口意三业顿契如来三密,故即身成佛」。所以,密宗也可以称为叫相应宗。这个地方,如来的三密我们参考资料里头有。「如来三密者,身语意之三业,本来平等,身等于语,语等于意,皆遍法界,谓为法佛」,就是法身佛,「平等之三密」。一而三,三而一,身的一举一动,跟所说的完全相应,跟起心动念也相应。一即是三,三即是一,这叫相应,这叫法佛,法身佛。修证达到究竟圆满,就是平等三密,三密里头没有任何形相,没有物质的身体现象,没有起心动念的心理现象,也没有自然现象。在净宗称为常寂光,大乘也称为叫光,大光明藏。你看,身语意都变成光了,融成一片,这是究竟圆满。这光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光就是佛的法身,就是佛的身语意。一切诸佛如来的身语意,统统变作光明,光明遍照。一切众生、一切万物,虚空法界都在光中,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
下面有个简单解释,「然则一切之形色为身密,一切之音声为语密,一切之理」,理体,「为意密」。下面又说,「而谓之为密者,非秘隐于人之谓」,这个密的意思是说不是祕密,祕密都不能够告人,那肯定不是好事。佛法里头讲密不是祕密,深密,理太深了,事太微妙了,不是清净心到一定程度的人见不到。所以对一般人来讲叫密。大乘经上常讲,八地以上就没有密了,他全见到了。八地以前,你看,见不到的东西还不少。「乃以此等之义为法佛」,就是法身佛,「自证之境」,你成佛了就入这个境界,知道一切法平等。为什么?全变成光明。初学的人听了不要害怕,身没有了,身变成光;念头没有了,全变成光了。他会起作用,起的作用就太妙了,众生有感他就有应。众生念佛,他就现佛身,来给你说法,来帮助你;众生喜欢菩萨,他就现菩萨身。《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三十二应,那是举例子,不止三十二,举三十二个例子。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你看多自在!不是自己想用什么身去应众生,不是的,是随众生心,《楞严经》上讲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讲感应。
常寂光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完全没有。众生起心动念,十法界众生。佛,法身佛,法身佛是真正的佛。实报庄严土里面的佛也证得了法身,所以他也有这个能力,跟佛一样的能力。他的问题就是无始无明习气没断乾净,断乾净,实报土就不见了。所以实报土也不是真的。实报土到哪里去?融入常寂光。常寂光是真的,永恆不变,这个里头一尘不染,清净寂灭,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说的那个境界就是这个境界。所以,他能起作用,自在起作用,作用无量无边,能同时现无量无边身,能同时在一切有缘众生面前变现化身、应身,来帮助这些众生解决问题。这些是真的,不是假的。佛法跟科学一样,一定叫你拿出证据来,没有证得不是你的,你证得了就是你的。这个境界证得了,你成佛了,这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叫自证之境。「无凡人之分,故谓之密」。为什么叫它密?凡夫没有,凡夫给他讲他未必相信,但是它是事实真相。
所以,密法要不要学?不学密法不能成佛。密法是高级佛法,是研究所的课程,不是小学、中学学习的。我们现在程度是小学、中学、幼稚园的程度,密是研究所的课程,所以对我们就密了。你要念到研究所,对你就不密了。学密成就难,太难了!黄念祖老居士是密宗的阿阇黎,他的老师夏莲居居士也是显密圆融,可是最后全都是念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说明什么?学密太难了。所以念老告诉我,往后禅跟密没人了,学的人有,不能成就。学禅不但不能开悟,得定都得不到。像虚云老和尚这些人,他得定,没开悟。学密的人,三密相应的也找不到了。从今往后,大乘教里头真正能成就的只有净土,念老给我讲过好几遍,我的印象很深刻。认真把全副的精神、时间、精力统统用在念佛上,不要搞别的了。这部经里头,有禅、有教、有显、有密,就在这一句阿弥陀佛,一切法都不出这句名号。「又吾等于一切平等」,这回想到,依照大乘佛法说,我们跟一切诸佛平等,「虽然本来具足,然以惑染隐秘之」。我们有迷惑、我们有染污,染污是烦恼。所以我们有的,跟一切诸佛平等的这些,现在隐祕了,不能现前,这也是密的意思。
这两句,「此四句与前升灌顶阶二句,深表密净不二之旨,表会中诸大士,为宏密乘,乃教导诸菩萨,成为金刚阿阇黎,故本身恆常修习无量无边相应之行」。在日常生活当中样样相应,念念相应、行行相应,所以常习无边相应之行。与什么相应?具体的来说,与戒定慧相应。我们年岁都不小了,现在学佛,年轻的很少,都中年以上,修学真的,有来不及了,迟,太迟了,都有这个感受。于是我们都想求捷径,能够简单一点,经论少一点,让我们真正有成就。这个念头好,佛慈悲到极处,已经给我们准备好了,就是净宗。净宗的经论最少,总共只有五经一论,跟任何宗派比,净宗经论是最少的。而且五经一论说起来全都是小部,分量不多,五种合印在一起还是薄薄的一本。这份资料非常适合末法九千年,适合所有众生,男女老少、智愚不肖,全都能学、全都能懂、全都能成就。
在末法当中,作阿阇黎,这个意思我们愈来愈清楚,首先把这部经里头所说的做到。净业三福是出在《观无量寿经》,净土三经之一,不是出在别的经上。三福是佛教菩萨最高的指导原则,必须要遵守。话说得很简单,总共只有十一句,一句四个字,四十四个字,把所有一切佛法讲尽了,都不能出其外。第一条,四句十六个字,人天法。人都没有做好,决定成不了佛,这就是师道必须要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中国人讲孝,重视孝、重视尊师重道,所以佛法它传到中国来,跟全世界各地区比,中国真的开花结果,证果的人多。
佛教传到中国,正好是佛法的像法开始,正法过去像法开始,传到中国。佛说了,正法戒律成就,像法禅定成就,末法净土成就。像法一千年在中国,中国禅风大盛。从禅宗里头明心见性的,我们看《五灯会元》,这是达摩、六祖传下来的。禅宗五个宗派,五个宗派里面成就的,就是明心见性的,多少人?一千七百多人。《景德传灯录》里头,这都是禅宗,修禅成就的,再加上教下,大开圆解的,合起来我们最保守的估计也超过三千多人。这两千年当中,三千多人明心见性作佛去了,这个成绩真正不可思议。没有说净土宗,要加上净宗,那就太殊胜了,净宗往生就是成就。从慧远大师提倡到现在一千七百年,念佛往生最保守的估计也超过十万人以上,这还得了!任何一宗的成就都没有办法跟净土比。古时候念佛往生的人多,现代念佛的人往生也不少,我们常常听说。
这个法门契现代人的根机,怎么样弘扬?要把它讲透。讲什么?经典固然重要,祖师大德的教诲我觉得更重要,帮助我们扎根。印光大师的《文钞》,蕅益大师的《灵峰宗论》,莲池大师的东西也有不少,还有些禅宗的大师,最后皈依净土,像永明延寿,最好的例子。他们许许多多的著作,我们要撷取编成教材,教初学,帮助大家认识净宗,帮助大家在净宗生起坚定的信心。只要有信心,只要真肯放下万缘,没有一个不成就。《往生传》要多讲,特别要讲现代的,报纸杂志上有刊登的,距离我们很近,不远,真正的事实,不是虚构的。一个人一生当中把这个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真信、真愿、真肯念佛,这一生没有白来,这一生你作佛去了,不再搞六道轮迴,这个千万要记住。再搞六道轮迴,你就是大错了!
这个注解后头有一段,『成熟菩萨无边善根』。「善根者,身口意三业之善,固不可拔」,叫三善根。三善根是什么?无贪、无瞋、无痴。大小乘都讲,这个三善根,一定要把三善根养成。三善根的反面是三毒贪瞋痴,所有一切不善都从贪瞋痴生的,所有一切善根,全是从无贪、无瞋、无痴。贪瞋痴许多人喜欢,不肯捨离、不肯放鬆,果报现前的时候后悔莫及,太迟了。所以这个不能不时时刻刻提高警觉,常常念到那叫三毒烦恼。我们不能够把三恶固不可拔,这个三恶固不可拔,人太多了,我们要把它拔掉,要把三善根种下去。
真正要守住三善根,佛的最后两句话你不能不记住,「以戒为师,以苦为师」。你怕吃苦,你不能持戒,你这三毒烦恼决定除不掉。能持戒、能吃苦、能忍辱,辱是个代表字,就是什么都能忍。人为的加害能忍,环境的恶劣能忍,修学的艰难也能忍,决定没有怨天尤人的念头,心地永远平和。天天做反省的工作,早晚二课,我讲了很多年,早课的精神它是在提醒自己,今天一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跟佛相应,是这个意思;晚课,提醒自己反省,我今天这一天,佛教导我的有没有做到?违背佛陀教诲的、不善的,反省,后不再造;与佛教诫相应的、好的,今天做了,勉励自己,明天还要继续,不要失掉了。这是真正做早晚课。早晚课不是念给佛菩萨听的,念给他听,自己又做不到,这是造罪业,为什么?欺骗他。早晨骗一次,晚上骗一次,骗泥塑木雕的佛,你说你的罪多重。还自己很得意,我早晚课都不缺。这些都要搞清楚、搞明白,要不然我们造的罪业不知道,将来堕落到三恶道,不知道什么原因堕的。觉得我学得不错,为什么会堕恶道?原来做错了。
古人编的课诵本在那个时代有用、管用,现在时代变了,那些经跟咒我们念了都不懂意思,日常生活当中帮不上忙。所以净宗学会在美国成立,我们编了一个课诵本,把早课的楞严咒、十小咒我们取消了,将念诵经文的部分改作《无量寿经》第六品,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晚课把八十八佛也改了,不要念那些,念《无量寿经》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这六品经文。早课,我们的用意是学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我们的心同佛、愿同佛。晚课,即反省、检点,这一大段经文,从三十二到三十七这六品,完全讲的是五戒十善,讲得非常详细。我们比对一下,今天有没有做错了,好好的对一对、比一比,善的,有则要继续不断,善的;没有呢?没有要发心学习。恶的,有则改之,无则嘉勉,不要再犯。天天做反省,天天做改过,天天做忏悔,这是晚课,真正得受用。所以我们的课诵简单,我们的戒律也简单,我们的目的就是求生净土。
我们的戒律只五科,三福、三学、六和、六度、十愿,你看,就这么简单。希望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做到,生活做到、工作做到,待人接物统统能做到。太多了记不住,做不到,那就没有意思了。出家人加一个《沙弥律仪》,在家就不必,这五个科目够了。中国古时候老祖宗,教人也非常简单,就是四科,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我们今天展开《四库全书》,任何一种,乃至于任何一篇文字,里头的内容都不出其外。这个东西好,珍宝!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就是老祖宗的法印,流传给后代。净宗的法印我们就取这五样东西。净业三福、戒定慧三学决定不能疏忽,轻视了戒律就不会成功,为什么?你把根丢掉了。依戒得定,因定开慧,走这个路。以六度拔除自己的恶习,用布施对治悭贪,用持戒对治恶业,用忍辱对治瞋恚,用精进对治懈怠,用禅定对治散乱,用般若对治愚痴。所以,六波罗蜜是对自己的,六和敬是对人的。最后普贤十愿,普贤十愿做不到,每天念念都很好,那是法身菩萨的境界。我们能学多少,有很大的利益,不学也没关係,到极乐世界,大家都修学这个法门。好,今天时间到了。
欢迎关注悲智佛网微信公众号,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公众号名称:beizhifw 公众号ID:beizhifw
关注提示:可在微信上搜索 beizhifw ,在搜索内容中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