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第116集

1970-01-01 08:00:00 字体大小:
mp3下载地址:
https://js1.amtb.cn/media/mp3/02/02-040/02-040-0116.mp3
(请用在新的浏览器打开下载)
点击进入视频 返回文字版 用安卓下载播放mp3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一六集)  2013/1/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0-011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三百四十四页:
  前面我们学到「护佛种性」。第一句,「受持如来甚深法藏」,我们学到这个地方。《净影疏》里头有一句话说:「明修胜解如来藏性,是如来甚深法藏」。我们参考资料里头有「如来藏」,这是佛门里头重要的佛教常识,我们藉这个机会也来做一次学习。如来藏有两种说法,一个「二如来藏」,一种「三如来藏」。「二如来藏,大乘止观法门云二如来藏:如来者,即理性如来也。」这是先解释如来两个字的意思。如来是理性,理性就是自性,就是真心,就是本际,也称为诸法实相,它的名词很多。「藏以含摄为义,谓一切众生烦恼心中,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无漏清净之业。」下面是个比喻,「如石中有金」,这是金矿,矿石里头,里面有黄金。「木中有火」,这个木材里面含著有火,燃烧的时候就看见了。「故云垢藏之中,佛性满足,是名如来藏。」如来藏在哪里?就藏在烦恼心中。所以大乘教里常说,「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烦恼跟菩提(菩提就是如来藏)是一不是二。我们现前这个妄心、妄念,就好像矿石一样,金矿矿石一样。黄金跟石头混合在一块,你搞不清楚,你不知道它的价值,经过提炼,把渣滓去掉,纯金就得到。我们把烦恼要是去掉,如来藏就现前,自性就现前。这个比喻也很好懂。
  所以修行修什么?这总得搞清楚。念佛,一天念多少万声佛号,这个不重要。蕅益大师讲过,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最重要的条件是你有没有真信。你有真信,真正相信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一点都不怀疑,还真想去,你就具足往生的条件。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四土三辈九品,你是哪一个阶位,蕅益大师告诉我们,那是念佛功夫的浅深,不是数目多少。念佛功夫浅深,什么叫功夫?功夫完全从你断了多少烦恼,你的清净心得到几分,这是功夫。功夫完全在我们这个经题上,清净心现前,就是有功夫了,决定得生;平等心现前,这功夫大了,高品位往生。清净跟平等都是功夫。见思烦恼放下,心清净;尘沙烦恼放下,无明烦恼放下,心平等。所以平等心现前,平等心是理一心不乱,清净心是事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生方便有馀土,理一心不乱生实报庄严土,功夫!
  功夫全在放下,真放下,真放下才去得了。如果没有真放下,一天十万声佛号都没用处,都去不了。为什么?你对这个世间还有留恋,你怎么能去?对这个世间没留恋了,真正看破了。我们凡夫心中,就是妄念里头有如来藏、有真东西,叫真心。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用真不用妄,这就叫有功夫。用真心念佛一声,跟佛相应,一念相应一念佛;用妄心念佛一万声,没有一个念头相应,不相应,不起感应。宋朝莹珂法师能在三天三夜把阿弥陀佛念来,那是什么?从妄心念到真心出来了,真心就起感应。开头念的一天、二天都是妄心,念到第三天,真心出现。纯真之心,这是真诚心、清净心,专求往生,没有第二个杂念,我就是要求往生。阿弥陀佛就来了,来了告诉他,你还有十年阳寿,等你寿命终了的时候我来接引你。莹珂法师知道自己的毛病,自己劣根性很重,禁不起外面诱惑,这十年保不住,那十年不晓得造多少罪业,就跟阿弥陀佛说,十年阳寿不要了,我现在就跟你走。弥陀就答应他,三天之后来接引你,果然三天往生。这就说明什么?功夫。往生的条件,信愿,品位是功夫。
  功夫就在生活当中练,用什么?我们用真诚心待人,用真诚心接物,不搞假的,决定不要为自己,没有自己。大乘佛法,连小乘佛法,入门都要破身见,不破身见入不了门。你看身见一破,不执著这个身是我;边见没有了,边见是对立,心定了;成见放下,可以跟人相处,能够恆顺众生,随喜功德。有成见就不能够跟人共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这就难了,就发生衝突。菩萨绝不会跟人家发生衝突,你要求怎样就怎样,可以随顺,不是很严重的障碍,菩萨真随顺你。严重的障碍,他会婉转,不随顺,也不妨碍你。善恶因果各人承当,菩萨看得清楚、看得明白。那不劝你吗?劝你没用处,不能接受,甚至于造更深的罪业,菩萨不会陷害人。必须是自己吃了苦头,觉悟了,回心向善,菩萨就来帮助你;不是真正想回头,菩萨不会来的。
  所以先要认识这两种如来藏。「一、空如来藏。谓此心性,虽随染净之缘,建立生死涅槃等法」。随染缘就是有生死,随净缘这就是大般涅槃。染是什么?见思烦恼叫染。第一个就是我见,这是一切染污的根本,末那识。末那识,四大烦恼常相随。第一个,我见,根本就没有我,他执著有个我。那个我的本质是什么?是阿赖耶的见分跟相分。阿赖耶的相分无穷大,整个法界,我们今天讲整个宇宙所有一切物质现象,全是阿赖耶的相分,你说多大多大。我们身体也是的,执著这一点点认为这是我。不知道阿赖耶所有现象都是我,不知道,执著这一点是我,这个错了,这是身相。心相,什么是我的心?心是受想行识,受想行识也是无量无边。现在我们知道了,我们一点怀疑都没有,除了动物有受想行识,植物也有,矿物也有,没有一样东西没有。受想行识跟物质现象一样大,而且分不开,有受想行识必定有物质,有物质现象必定有受想行识,它两个永远分不开家的。最近这些年,许许多多的实验证明,是真的不是假的。
  中国古谚语有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现在我们知道,哪里有三尺那么远,念头才动,神明全知道了;换句话说,一分一秒的差距都没有。就像《还源观》上所说的,念头才动,周遍法界,遍法界虚空界全都知道,念头才动。念头没有动,我们这个身体是物质,物质它也在动,它是个生灭法,是由波动现象所产生的,它本身是波动现象,这个波动也周遍法界。换句话说,我们身体的动作,心里的念头才动,遍法界虚空界没有一样不知道,有情众生知道,树木花草知道,山河大地知道,全知道,你能瞒得过谁?动就是造作,造作是因,后头就感果报。这讲阿赖耶,阿赖耶这个如来藏,藏就是阿赖耶里面含藏的业习种子,你这一动,它就有个种子,阿赖耶就有,这个种子将来遇到缘,它就起现行,果报就现前,善、恶、无记这三大类。所以心性,真心能随缘,建立生死涅槃等法,出现这些东西。
  「然心体平等」,自性的本体是平等的,自性的本体就是法性。「离性离相」,性是个假名,相是个假相,佛法假名而已,所以佛法不能执著,执著就错了。《金刚经》上佛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法尚应捨,何况非法」,那个法就是佛法。佛法应捨是什么?不能执著,你知道这个意思就行,要离佛法的相,因为佛法是假设的。你要以为真有个佛法,坏了,永远不知道佛法是什么。佛法没有相,但是在教学的时候,又不能不说,说一定要懂得它的义趣。听教,听教就是听讲经,不能执著言说相,言说是假的,不可以执著;不可以执著名字相,如来藏是名字,心性是名字,染净是名字,生死涅槃是名字,佛用这些方法传递我们信息沟通,绝不能执著,执著就错了;不能执著心缘相,心缘是什么?我看到这个,想一想这是什么意思。它没有意思,你想它是什么意思,是你自己的意思,不是如来真实义。如来真实义,如来没有意思,这很难!
  听经要这样听法,读经要这个读法,读经不著文字相,不著名字相,不著心缘相。你只一直念下去,不要想这一句什么意思,这一段什么意思,可不能想,一想全错了,那是你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佛没有意思。到什么时候能见到佛的意思?你一遍一遍念下去,念到心定了,清净心念出来了,平等心念出来了,豁然大悟,大悟就是觉,那个觉的时候,意思就出来了,那就是真实义。原来如来真实义是自性的真实义,自性的真实义跟一切如来真实义完全相同,通的。如来说经就从这个真实义流出来,你现在把真实义的源头找出来,所以一切经不要学,全通了。马鸣菩萨说得很清楚,谁去照办?学经教的人,哪个不著相?看经,著文字相、著名字相、著心缘相,三相具足。学到的是什么?学到的是佛学常识,不是真实之际、真实智慧、真实利益,三个真实都没学到,知识而已。这就是我们用这些妄心、妄想,把佛法变成世间法来学习,得到的是世间法,不是佛法。那我们换一换,把它反过来看,如果我们用真心,心地清净,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来学一切世间法,一切世间法全是佛法,妙极了!再给你说真的,哪有什么世间出世间?没这回事。由此可知,全在用心,你用的是什么心。会用心的是佛菩萨,不会用心的是六道凡夫。错用了心,搞到六道轮迴里头去了,这是冤枉!
  所以一定要晓得,「心体平等」,平等是自性本定。惠能大师见性,他说的第四句话就是心体平等。第四句说「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不动,那就是平等心,一动就不平等,不动就平等。水在不动的时候是平等的,一起风浪不平等了,这是自性本定。大乘教里头,我们常常看到觉心不动,动就是不觉。自性不动,自性也不染污。染污的是什么?意识,动摇的,第六识。第六识是妄念,妄念静不下来,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但是没有两个妄念是相同的,每个妄念都是独立的。这显示什么?无我,我不可得;无法,法也不可得,我跟法全是假的,《金刚经》上面比喻作「梦幻泡影」。我们住这个世界,真的是梦幻泡影,在这作梦。根利的人,想从这个梦中醒过来;迷得太重的人,他那个醒过来的念头没有。醒就是出离,出离六道轮迴,没有这个念头。大多数的人没这个念头,少数人有这个念头,想出离六道轮迴。你有这个念头,你就真有这个缘分,为什么?佛菩萨帮助你,你就很有可能,你只要保持这一个正念,我真想出离六道轮迴。如果对六道轮迴再有贪恋,那就不灵了,跟佛菩萨感应就中断。真想离开六道轮迴这个念头不断,我也是一个念头一念一念接著,佛菩萨帮得上忙。所以菩萨对我们的加持,我们自己要有能量,自己没有,加持不上。一般加持是相对的,我们有一分,他加持一分;我们有十分,他加持十分,这个是真的。
  所以,一切法皆从真实心中作,这句话很重要。生活用真心,工作用真心,处事待人接物都要用真心。妄念,那就是造生死,製造轮迴。我们用真心,愿望是求生净土,决定得生;我们用的是妄心,不会往生,果报都在三途。世间人不知道,佛知道,一切众生生死轮迴善恶果报,都是自作自受,与什么人都不相干,用现代的话说,自己要负百分之百的责任。别人诱惑你做坏事,你相信他,接受他诱惑,还是你自己的事情。他诱惑,你如如不动,他害不了你,所以你不能怪他,怪自己愿意上当,这就没有法子了。学到不受外面境界干扰,你就生死自在,想什么时候往生就可以什么时候往生。
  最近我看了一张光碟,刘素青居士往生的纪录片,她往生是自在的,表演给你看。缘由是她的妹妹刘素云讲经的时候常常感叹,净宗法门这么好,夏莲老会集经,黄念老做这个注解,她就是依这个经注来修行。她说最好能有一个人发心,表演一下给大家看。这表演什么?表演往生。刘素云居士这个话说出来,没有想到她姐姐就说了,我来表演。她就承当过去了,真表演了。听说她还有十年寿命,也不要了,为大家来作证,证明这个会集本是真的,不是假的;证明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是真的,不是假的;证明我们这些年来专讲这部经,也是真的,也不是假的;证明这一句阿弥陀佛,决定往生。
  确实如愿以偿,真做出来了,时间分秒不差。她的妹妹,就是刘素云居士,在她往生十几天之前得到一个信息,这个信息是阿拉伯字2012112112,得到这么一个信息,好像是密码一样,她看得懂。她说2012是年,11是月,十一月,21是二十一号,后头还有个12,是中午十二点钟。没有人知道。她把这个密码告诉她姐姐,她姐姐看到笑一笑,给她点头。果然这一天十二点往生,一秒钟都不差。好像她是十六天之前有这么一个感应。真的,在十二点前面二分钟还说说笑笑,时间一到,她就合掌,还说:「我现在坐在莲花里,我跟阿弥陀佛慈父靠得很近」,然后跟大家好像挥手再见,就走了。这不容易,真的不是假的。去到极乐世界之后没多久,又回来了,回来干什么?说还得要表个法。表个什么法?不是往生极乐世界,普通人死的时候,神识离开身体那种痛苦的样子,她做这个表演。非常可惜,这个表演没有录下来。表演得非常逼真、非常精彩,让你两个对照。好像有录音没有录像,这当中有一点障碍。所以这些,真的给我们做证明,决定是真实的。
  我们一定要真正认识,「心体平等,离性离相」。有性有相,不能执著,性相都不能执著。性是真性,相是假相,相是生灭法,性是不生不灭,它和合在一起。「非惟所起染净等法皆空,而能起之心亦不可得」,所以叫「空如来藏」。心能生万法,万法是假的,不可得,能生万法的心也不可得。它是真的,但是它没有相,你怎么得?自性没有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也没有自然现象,所以佛称它为真空。但是它遇缘能生一切现象,就是能生万法。能生所生都不可得,你的心才真清净,著了一边都是不乾不净。凡夫执著有,二乘执著空,全错了。空有二边都不执著,清清楚楚,了了分明。空如来藏,从体上说的。
  第二,叫「不空如来藏」,这从相上说的。「谓此心性,具足无漏清净功德,及诸有漏业惑染法,包藏含摄,无德不备,无法不现,故名不空如来藏。」前面空是本体,本体能生现象,能生十法界依正庄严。为什么能生?惠能大师第三句讲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这就能生;它什么都没有,它什么都不缺,它能现一切相。你要问,自性本具的是什么?整个宇宙就是自性本具的。它本具没有,它怎么会现?它能现就是自性本具的,不是外面来的,确确实实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完全正确。什么条件之下,它会现一切法?条件是两个,一个是迷的时候现法,一念不觉,一念不觉就蹦出一个阿赖耶,阿赖耶能变,那是一念不觉;第二种情形,众生有感,它自然有应,应的时候能现一切法,所现的一切法是自性本具的,具足无量清净功德。下面,也同时具足有漏业惑染法,染净统统都具足。所以同时现出来诸佛的实报庄严土,那是无漏清净功德所生所现的;还有有漏业惑染法,这生的是十法界六道三途,依正庄严统统出现了,这如来藏现的。包藏含摄,无德不备,无法不现,叫不空如来藏。这是《大乘止观》里面讲的。
  「《圆觉经略疏》云三如来藏:如来者,即理性如来也。」这个说法跟前面一样,是理体。「因中说果,故名如来。藏者含藏之义,谓含藏一切善恶法也。的指其体,即第八识名如来藏。」它还有个名词,叫第八识,叫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阿赖耶识真妄和合,体是真如理体,相跟作用是从一念不觉里头发生的。自性变现的实报土,唯心所现,唯心所生,实报庄严土。十法界六道,唯识所变。根据什么变的?根据实报土变的。因为它不能生,它不能现,能生能现的碰到它,它会把它变,把实报庄严土变化成四圣法界,再从四圣法界把它变成六道六法界,它会变,唯识所变。「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华严经》上说的,心现识变。所以转识成智,只有生现,没有识变,这就是实报庄严土。所以实报庄严土那个相,叫法性身、法性土。
  我们今天这个世界是阿赖耶的境界相、阿赖耶的转相,我们起心动念是阿赖耶的转相。六根所缘的境界,六种境界,是阿赖耶的境界相,就是阿赖耶的相分,起心动念是阿赖耶的见分。我们没有办法脱离阿赖耶的魔掌,必须得转识成智。怎么转法?佛告诉我们,六、七因地转,五、八果上转。这就说明我们从哪里下手?从第六、第七识下手。五、八没有办法下手,六、七转了,五、八就跟著转,叫果上转。只要六、七转了,五、八就转。七识执著,坚固的执著,六识分别,从这里下手。怎么转法?日常生活当中,尽量去练不执著、不分别,让你的清净平等心现前。第六识转了,清净现前;第七识转了,平等就现前。转七识,就是末那,成平等性智,有我就不平等。第六是染污意,第七是意根,尽可能的六根在六尘境界上不分别不执著,这就是在做转识的修行功夫;这两个转过来,阿赖耶自动的就转成大圆镜智,前五识自动的转成成所作智。这就学什么?学在境界上不分别不执著,先从这里下手。真正到不分别不执著,再进一步,不起心不动念,那就成佛。不执著就是阿罗汉,不分别就是菩萨。修行是这么个修法的,我们不能不知道。
  早年章嘉大师教我,佛法,无论是宗门教下、大乘小乘、显教密教,无有一法不是从看破放下下手;最后的成就还是看破放下。他教我这两句,「看破、放下」,告诉我,从初发心到如来地。我们那个时候刚刚接触佛法,对佛法什么都不懂,老师善巧方便,用看破放下。看破放下就是大乘教的止观,止就是放下,观就是看破。观帮助止,事实真相看穿、看破了,你就放下了;放下,又能帮助你更高一层的看破;看破之后,你又能放下更深的一层,就是互相帮助,相辅相成。到底是先看破?先放下?根性不一定。烦恼重的人,先放下,再看破,烦恼障重的;所知障重的人,先看破,再放下。这个各人根性不一样,都能达到如来地。
  由此可知,佛法修行,功夫全在放下。所以古人说,放下便是!谁表演的?弥勒菩萨,在中国,现在我们中国人造弥勒菩萨的像,全造他的像,他是姓甚名谁、法名,没有人知道,每天背一个大布袋,走到哪里去都提个布袋,人家供养的东西往布袋里一放,所以布袋和尚就出了名,大家知道他是布袋和尚,哪里来的,以后往哪里去,都不知道。别人问他,什么是佛法?他把布袋往地下一放,两手一伸。别人知道,这是放下。放下之后怎么办?他很从容,布袋捡起来,背著走了,一句话不说。放下怎么?那叫提起,我们叫放得下,提得起,这就是佛法。他的法,不说话的,要懂得他的意思。看破放下就是佛法,真的佛法。
  这些经论天天在研究,天天在讨论分享,没放下,不是佛法,这是搞假的。这都是预备工作,还没有起步。起步,那就是放下,放下是真干了。放得乾乾净净,到最后连佛法也放下。《金刚经》上所说的,「法尚应捨,何况非法」,叫彻底放下,就究竟成佛。为什么?障碍没有了,自性完全显露出来,这叫大成就,究竟成就,圆满的成就。不放下怎么行?一天到晚牵肠挂肚的事情这么多,这你要觉悟,如果放不下,将来还是搞生死轮迴。放下要在现前就做,等到临命终时再放下,来不及了,这个业跟著你走,临终时候不可能放下。带著妄念走的,全都在恶道;带著善念,带著做了多少功德走的,那在三善道,往生都没有分。统统放下,才能往生。
  今天在这个世间,我们依这个经来学习,你看这个经里下头一句,「护佛种性常使不绝」,前面教导我们,「超过世间诸所有法」,那就是放得乾净,你不放,你怎么能超过?然后发心,「为诸众生作不请之友」,这就对了,那就是提起。布袋和尚前一句是放下,后一句是提起。提起之后,就是为众生办一切事情,心里头坦然,没有丝毫执著,用这个心办事不会错,成就无量功德。还有自己的名利在里头,这不行,掺杂一丝毫名利在里面,如果是出家人的话,都是地狱种子。出家如是,在家也不例外。
  三宝物,我们看戒经,《沙弥律仪增注》里头就有偷盗这条戒,讲得很清楚,偷盗三宝物,不通忏悔。你造五逆十恶,佛都能帮助你忏悔,唯有盗僧伽物,佛没办法给你忏悔。为什么?三宝物是通遍法界虚空界的,只要是出家人都可以受用,那你忏罪的对象是遍法界虚空界所有的三宝,这个麻烦了,它不是一个主人,它主人太多了。你佔它一点便宜,以为没事,最后命终的时候果报现前,都是地狱。它太容易犯了,因为我们人都有佔便宜的习惯,都有佔便宜的念头。佛门的东西,佔它一点便宜,很简单很容易。不过现在说起来,这个三宝物罪没那么重,什么原因?没有真的三宝,假三宝,所以罪就轻很多。真正是三宝,可不得了!这个里头都要辨别清楚,它是真的还是假的。假的,也不好,为什么?盗戒将来总是要还债的,现在纵然是有便宜可以得到,将来还债的时候不好受。
  下面这三种,「一、隐覆藏。谓诸众生本有真如法身之理」,这是理体。「在第八识中,为无明烦恼之所隐覆,而不能见,故名隐覆藏。」隐覆藏是说真如法身,本体,在哪里?就在阿赖耶里。阿赖耶也是没有边际的,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我们的真如法身跟无明烦恼合在一起,我们只见烦恼,不见真如,这叫迷。哪一天觉悟了,我们从烦恼里头见到真如,不见烦恼,就成佛了。只见真如,不见烦恼。佛在哪里?佛就在现前。佛跟我们在一起,平起平坐。我们对于外头境界看法不一样,他在烦恼里头看出菩提,我们看到是烦恼。他从烦恼里头看出菩提、看出自性;我们只看到烦恼,不知道有自性。就好像这一块矿石,外行人看,这是一块石头,一文不值;内行的人看,这里头有黄金,他就在这个石头里头,看到这里头含的有黄金,跟这个情形相彷彿。为什么?内行人他内行在哪里?内行在他心清净;外行人,心是杂乱的,他看不出来。清净心就能看出来,平等心能看出来。静生慧,动,智慧就没有了。水一动,就不能照见;水在清净不动的时候,没有风浪,像一面镜子一样,照得清清楚楚。所以佛家讲照见,不讲眼见,讲照见。
  「二、含摄藏。谓第八识为染净之所依止,以能含藏一切善恶种子,故名含摄藏。」我们起个念头,阿赖耶里头就有一粒种子,它没有形相,但是它真的存在。动一个恶念,就是一个恶的种子;动一个善念,它就是善的种子,这个种子永远不会消失。那我们要问,转阿赖耶识为大圆镜智,这种子有没有消失?还是不消失。那怎么办?恶的种子都变成善种子,所以转烦恼为菩提,就这个意思,它转了。这就是百丈大师所说的「不昧因果」,不是不落因果,不落因果是没有了。那因果还有,但是什么?清清楚楚,不被它迷了,善恶都清楚,能够把善恶缘都转变成法缘,大家将来同生极乐,同证菩提,这个好!无论是善缘恶缘,全叫有缘众生,不叫冤亲债主。迷的时候叫冤亲债主,觉悟的时候叫有缘众生,有缘众生就是冤亲债主。所以这个叫含藏,从种子上来说,叫含摄。
  第三,有出生的意思,这就是遇到缘起现行,变成十法界依正庄严。「谓第八识为染净之本,遇缘熏习则能出生世间出世间有情无情等法,故名出生藏。」世界不一样,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一样,与阿赖耶识里面含藏的种子习气有直接的关係。我们今天看看,我们居住环境周边、花草树木,它的因就是阿赖耶的业习种子,我们六根起的作用就是缘,境随心转,这个现相也很逼真。但是每个人能量不一样,心愈散乱,能量就愈差;心愈集中,能量就愈高。所以佛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这句话说什么?就是禅定。禅定功夫有浅深,浅的比较散乱,深的比较集中,就这么个道理。集中到一个,像光束一样,那就是高段的功夫。能把散漫的东西集中在一点,这个力量太大了,佛说这个力量是无事不办。我们想改变这个地球,改变这个世界,行不行?行,有这么大的能量。这个能量它能生智慧,这个智慧是圆满的智慧、究竟的智慧,能够观察到宇宙的源起,极其微细都能看得清楚。科学家讲的微中子,体积是一个电子的一百亿分之一,那么小,八地以上菩萨能看见。也就是说,八地菩萨的心集中在一点,是非常微细的那一点,他什么都能见。七地菩萨就不如他,能够稍稍集中。
  初学的这个功夫,初信位的菩萨、小乘初果须陀洹,他有一点小定。因为他把五种见惑放下了,不再执著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不执著这些,他的心就比我们定。所以他们的神通很明显的天眼出现了,天耳出现了。我们一般人看不到,他能看到。我们坐在这个房间里,楼下有人活动,看不见。须陀洹能看见,这墙壁没有障碍。虽不是大神通,这是小通,这周边他都能看见,不同维次空间的,他也能看见一些,他能听见。如果是从佛法修行得到的,这叫果,小乘初果。大乘初信也是果位,小果。再升一级,小乘二果又多了两种神通。神通是自性本有的,人人都有,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只是我们这些障碍把我们的能量障碍住;障碍没有了,我们的能量就恢复,就这么回事情。是本能,不是得来的,本能恢复了。二果有宿命通、有他心通。他心通,别人起心动念,他知道。
  你们看看《金山活佛神异录》,煮云法师写的,乐观法师写的。煮云法师是採访得来的,自己没亲见;乐观跟金山活佛在一起住过四个月,他看到的是亲眼所见,那真的不是假的。这两位法师跟我都很熟,两个都往生了。根据乐观法师所见到的金山活佛,要照经上所说的来对照一下,至少是三果阿那含。为什么?他有神足通。虽然没有明显的现前,人在这里聊天,谈到他,这话还没说完,他就走进来了。想,活佛好久没有来了,我们很想念他,那里拐个弯,他就出现,就来了,他确实有这个能力。他心通,乐观法师最初跟他认识,以为他搞神通,是搞假的。他心里动念头,没说出来,他就把这个事情给他揭穿,你不要胡思乱想,我是真的,不是假的。这就是说,他有这个能力,真正本能能够现前。
  六种神通要是圆满的现前,那就是遍法界虚空界你能见到、你能听到,一切众生起心动念你知道,这个他心通多厉害。无论是善念恶念,没有一样不知道。一切众生这个身体状况,他也完全晓得,细胞在动,所以对你的身体状况完全知道。你的过去,你的未来,都知道。你这一生所受的种种果报,他清楚。所以他以善巧方便,能帮助一切众生。明白这三如来藏的意思,我们就真正相信,不再怀疑了,宇宙之间一切万法,跟自己的关係是一体的,全是从阿赖耶识里头变现出来。我们在十法界,十法界不出阿赖耶。
  我们再看底下这一句,『护佛种性常使不绝』,这个要发大心。「护」,维护、护持。「佛种性」,有很多种说法。《探玄记》十一卷里头说,《探玄记》是贤首国师《六十华严》的注解,「菩萨所行,名为佛种。」菩萨行的什么?六波罗蜜、四摄、十度,这就是佛种。「又《净影疏》曰:法界诸度,是佛种性。」这两种说法完全相同,「均以菩萨所行之六度万行,为佛种性」。佛种性的说法,修六度万行,成佛之道。六度里头第一个就是放下。布施,放下什么?烦恼里头最严重的就是贪,布施就是度贪烦恼的。因为你有贪,就有六道轮迴,就有饿鬼道,贪心是饿鬼道。人作恶,往往不是一个单纯的恶,他牵连到其他的。你看,你犯了贪这个恶,会牵涉到偷盗,会牵涉到忍辱,不能忍,会牵涉很多。一个举动,一个妄念,有许多不同的果报,都在这一念之间发生了。所以六波罗蜜把这个摆在第一,用布施来度悭贪。悭是悭吝、吝啬,自己有的不肯布施,这个也是属于贪。自己有的,能捨。忍辱是度瞋恚,般若是度愚痴。贪瞋痴叫三毒烦恼,所有一切不善法都从这个根生出来的。所以无贪、无瞋、无痴,叫三善根,一切善法都是从这儿生的。十善业道最后,意业的三善根,生一切善法。所以十善业道是佛法修行的大根大本。佛法从哪里开始修?从十善业道。十善业道做得很清净,没有求生净土这个念头,生天道。上品十善,天;中品十善,人道;下品十善,修罗,这个修罗是天上阿修罗,十善之福不可思议。
  「所谓度者,即度生死流,登涅槃岸,故以度为佛种性。」这个六度是佛种性,真正能修,能出离生死。「又《会疏》据诸经论,标举佛种性之四义」,这个地方,念老在这里,「但举其三」,他举其中的三种。第一个,「众生所具佛性。众生心中具如来性,本来不变能生过(过是超过)恆沙功德,但为无明所蔽,虽有同无。菩萨为兴教化,开发彼本具之如来藏,名为绍隆佛种。」这个说法说得很好。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大乘经上佛常说。既然有佛性,将来必定作佛,他有因,因遇到缘就起现行。我们有佛性,不是没有,佛性不能现前。为什么不能现前?这就是为无明所蔽。无明是什么?起心动念就是无明。我们见到一个喜欢的东西,起了贪心,想得到,这个念头才生,这就叫无明。第一个念头是无明,第二个就很严重了,那就造业了。见一个心里不喜欢的,就生讨厌的心。所以起心动念叫做无明。哪一个众生不犯?哪一个众生没有?哪一天没有?哪一个小时没有?统统有。所以出离生死好难,念念都在起无明,这是很可怕的事情,这是我们要晓得的。
  我们心里头真的有佛性,佛性就是如来藏,这个里头有,本来不变能生无量功德。这里举的比喻,超过恆沙数的功德,这一点都不假。自性本具,为什么搞成这个样子?不知道外面境界全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贪著假相,在假相里面生起烦恼,麻烦就出来了。所以你那个佛种性虽有,等于没有。你所想的、你所看的、你所造的,全是六道轮迴业,跟六道轮迴的关係太密切,跟西方极乐世界的关係遥远,你怎么能往生?
  这个要记住,往年,李老师常说,这是六十年前的事情。老师常说,他说台中莲社的莲友,不是外人,他自己领导的团体,莲友,一万个念佛的莲友,真正能往生的只有三、五个人。六十年前。现在你要问我,一万个念佛人,真正能往生只有一、二个。四、五个,没那么多,只有一、二个。为什么?禁不起外面假相的诱惑。你的心不在阿弥陀佛上,都在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七情五欲,都在这上面,虽念佛,不能往生。这是我们要知道的,要搞清楚的。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我们想不想往生?还是想继续搞六道轮迴?搞六道轮迴,来生得不到人身。为什么?我们五常、五伦、五戒、十善达不到往生的标准。这些都是标准,一对照、一衡量,不及格。都有一点,分量很低,达不到人道的标准;换句话说,来生就不能作人了。到哪一道去投胎,是业力牵著你去的,这叫引业,引导你去投生。人道,用佛法讲是五戒,中国人是五常,五常是仁义礼智信,跟五戒确实相应。仁是不杀生;义,不偷盗,不杀生、不偷盗;礼,不淫欲,不邪淫;智,不饮酒;信,不妄语。我们能做到几成?
  出家,最重要的,六和。六和做不到,僧团不能建立。古时候出家,四个人在一起修行,就修六和敬。六和敬是世尊为弟子们制定的,要给所有一切世间团体做个最好榜样。世间团体不和,佛的团体要和睦相处,人人都守这六条,所以叫众中尊。我们皈依僧,众中尊。众就是团体,一切团体里面,出家人的团体是最尊贵的。贵在哪里?贵在他们和睦相处,他们没有争的。我们一有相争,有这个念头的话,六和就破坏了。破六和的罪,就是无间地狱。无间地狱是五条,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这个五条只要有一条,都是无间地狱,这不能不知道。
  我们没有依照做,是什么?对佛的话不相信,佛说这个话大概是吓唬人的。殊不知,佛不妄语,佛不两舌,佛说的话都不相信,你还相信谁的话?信根就断掉了。信根要是断掉,五戒全毁掉了。你看仁义礼智信,信是根,信德是五德的根,信没有了,前面仁义礼智是假的,不是真的。真正搞清楚、搞明白,就晓得得人身难,真不容易。那我们这一次很幸运得人身,决定不能错过。得人身,又遇到净土教,要不往生岂不冤枉?这世间有什么好贪恋的?诱惑人最深重的,无过于财色名利,这是四大魔头,惹上一个就不得了。如果四个都有,那地狱就堕定了。无论怎么修,还有这个习气,还有这些念头,还有这个行为,怎么修都是假的。所以菩萨教我们什么?以种种善巧方便引导我们,把我们自己本具的如来藏引导出来,这叫绍隆佛种。这个意思就是破迷开悟,这个说法大家很容易懂。如来教化没有别的,就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这是绍隆佛种。
  第二个意思,「以菩提心为佛种」,这个说得也非常好。「《华手经》曰:譬如无牛,则无醍醐。」为什么?醍醐是牛奶提炼的,没有牛就没有牛奶,当然就没有醍醐。「若无菩萨发心,则无佛种」,用这个来比喻。无菩萨发心,菩萨不发菩提心,没有菩提心,这个菩萨修行成不了佛,这个菩萨修行连往生都去不了。往生,诸位要记住,这部经上跟我们讲的条件,什么人能往生?「三辈往生品」、「往生正因品」,这两品经是讲往生的方法、必须具备的条件,实际上就是八个字,「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三辈往生都必须要有这个条件,没有这个条件不能往生,这发菩提心多重要!
  什么叫菩提心?菩提心怎么个发法?参考一些经论、祖师大德的讲解,我们看不懂。但是我们看到很多阿公阿婆,他不懂什么是佛法,一天到晚就是拿个念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天到晚在念佛。问他什么,他也不懂,他就是一句佛号,一天到晚笑咪咪的,往生瑞相很稀有。他发了菩提心没有?你问他什么叫菩提心,他不知道,他真往生了,我们看到怀疑。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给我们解答,蕅益大师说真信切愿就是无上菩提心。真正相信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真正发愿求生净土,这个心就是菩提心。那个老太婆有,她真有这个心,但是她自己不知道这是菩提心,她不晓得。真信真愿,老实念佛,这些阿公阿婆具足条件。这样的人决定不能轻看他,如果寺庙有这一个人的话,宝!为什么?那是一尊佛,要好好的待他,他保佑你这个地方。轻慢他,罪很重。我们一般人不知道,都欺负他,瞧不起他,没有放在眼里,这是很大的罪过。李老师在世,一生就想学这些阿公阿婆,老师告诉我,学不像。这就是所谓愚不可及,这些愚人,你不如他,你比不上他,他会有大成就,我们比他差远了。这话是真话,不是假话。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欢迎关注悲智佛网微信公众号,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公众号名称:beizhifw   公众号ID:beizhifw  
关注提示:可在微信上搜索 beizhifw ,在搜索内容中点击关注

老法师念佛 老实念佛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佛经故事 净土圣贤录文言文 来佛三圣永思集 净业三福 了凡四训 弟子规 太上感应篇 十善业道经 三皈依传授 认识佛教 沙弥律仪要略 五戒十善 修六和敬祈祷文 净土五经 刘素云老师复讲大经 净土圣贤录 布施的功德 净土大经解演义 科注全集 净土大经科注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