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第179集

1970-01-01 08:00:00 字体大小:
点击进入视频 点击进入mp3 用安卓下载播放mp3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七九集)  2013/2/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0-017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掀开经本第四百四十四页,经文第一行:
  【三十二种。大丈夫相。】
  这个『三十二相』,我们前面学到第五,我们看参考资料,看第六。第六,「足跟满足相」,足跟满足,「又作足跟广平相、足跟长相、脚跟长相」。这些名词都是说的一桩事,而是在各种不同经论上所说的,意思都是一样的,足跟圆满没有缺陷,是这个意思。「即足踵」,我们讲脚后跟。普通人脚后跟这个相都会凹进去一些,佛的脚后跟是圆满的,「圆满广平」。这是修什么因而成就的?这下面给我们说,「係由持戒、闻法、勤修行业而得之相」。三十二相,根本的修学就是持戒、闻法、听经,如教修行。时间之长,那是生生世世,经上讲的无量劫,才能修成这个好相。生生世世修行,我们就能够理解,他决定不堕三恶道,而且功夫肯定是一世比一世向上提升,这是好事情。《弥陀经》上所说的善根、福德、因缘,三样都圆满,这是修来的。
  尤其在我们这个时代,科学技术发达,一般大众受了科学影响,最普遍的现象就是怀疑,多疑,对什么都怀疑,这是科学的精神。对自己怀疑,这是根,根之根,对自己怀疑,对自己丧失信心。丧失什么信心?老祖宗教给我们人性本善,我们对这个产生怀疑,怀疑人性不善。在我们中国古时候,孟子主张性善,荀子主张性恶,他不承认性善。实际上两个都说得对,孟子讲的是本性,荀子讲的是习性,都没有讲错。本性是善,但是要不好好的保持就学坏了,所谓「近朱则赤,近墨则黑」。今天社会是个大染缸,是一个自私自利、贪瞋痴慢的大染缸,在这个环境里头你能不受影响吗?你能不受它干扰吗?这是不可能的,连圣贤都无法避免。大圣大贤,人家功夫深、定力深,他能够稳得住,能够不被外面环境干扰,一般没有这种定功、定力的人往往就都被它淘汰掉了。古时候人,中年、晚年变节可以责备;生在现在这个时代,中年晚年变节就是很正常的现象,不可以责怪。就是说,能够敌得住现在社会的诱惑不是普通人,普通人做不到。
  诱惑的力量比中国古代超过一百倍决定不止,我们可以说超过千倍;万倍是夸张了一点,超过千倍应该是可以说的。古时候有干扰,那只是几倍而已,大概都不到十倍。人都能遵守道德、伦理,都明因果,羞于作恶,不敢作恶,不但没有恶的行为,连恶的念头都很少。现在是从小就教你作恶,电视在教你,网路在教你,家长、老师再好,也没有办法防止。学生半夜还没睡觉,还在电脑面前,家长欢喜:儿子很用功,你看现在这么晚了他还不睡,还在用功读书。实际上是什么?他在电脑里看色情。无法防范,它什么都收。这些又恰恰是魔王波旬的道场,他的道场广大,他的信徒太多了,看电视的、看电脑的都是他的信徒,我们跟他比是小巫见大巫,我们的力量太微薄了。什么时候人能醒得过来?我们冷静去观察,好像没有指望,真的,信心没有了。这个事情怎么办?只有天知道,只有上天来处理,人是做不到的,佛也做不到,佛的心肠太软、太慈悲了。所以这个事情真的,只有天知道。
  学佛的佛弟子,首先要建立坚定的信心。佛法好,我们现在尝到法味了,魔王波旬那些东西我们确实把它捨弃了,不予理会。可是我们今天的功夫,对深入经藏还不及格,为什么?法喜没有得到。真正得到法喜,这就够格了。《论语》上第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的喜悦出现了,这是功夫真正得利益。学佛,要把这个摆在第一个目标,第一个阶段、第一个目标,让我们得到法喜。无论是顺境善缘、逆境恶缘,都能生欢喜心,这可以说他入门了,他就有向上提升的机缘,他能持戒,喜欢闻法,喜欢修行。行是行为,起心动念是意业的行为,言语是口业的行为,身体动作是身业的行为。行为再多,不外乎这三大类,身、口、意。行为要跟标准脱节,就得要把它修正过来。
  佛法的标准是五戒十善、六和六度,佛的标准。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可以离开这个标准,这是佛弟子。逐渐逐渐到完全自然了,做到自自然然不会违背,那叫功夫得力。一丝毫勉强都没有,起心动念与佛教的相应,言语造作也相应,真正佛弟子。跟烧香拜佛没关係,不烧香、不拜佛行,佛承认你,你是他的好学生,他教你的你全落实了。每天烧香拜佛,早晚课诵都不缺,自私自利没放下,损人利己没放下,贪瞋痴慢没放下,不是佛弟子,那个烧香拜佛没用。求佛菩萨保佑你,保佑你升官发财,保佑你贪赃枉法,那佛菩萨不是变成黑社会的头目了吗?他怎么会保佑你干这个事情?这种念头对佛菩萨是侮辱,错了!哪有这种道理的?这样的心态神明都不接受,神明是正直,大公无私,他怎么会接受你的贿赂,接受你的谄媚,哪有这种道理?必须得清清楚楚、明明瞭瞭。所以,看到佛的三十二相,就知道那是个有道德的人,生生世世修行人,我们不能用一般的心态来看他。
  现在这个社会戒律没有了,谁持戒?礼没有了,不讲礼了,五常完全违背了。不仁,不会爱人,他不自爱他怎么会爱人?哪有这个道理!不义、无礼、无智、无信,你看,仁义礼智信全没有了,这在今天社会。我们看是全世界,不是看一个地区,灾难从哪来的?这就是灾难的原因。左丘明说得好,他跟孔子同时代,《左传》是他的作品,流传到后世。《左传》里头有一句话,「人弃常则妖兴」,这是什么?人要把五常放弃了,刚才我们讲的,不仁、不义、无礼、无智、无信,五常放弃了,没有了,这个社会变成什么?变成妖魔鬼怪,不是人了。人弃常则妖兴,妖魔鬼怪兴旺起来了。他这句话,在我们现前这个地球上看到了。
  世界上也有些志士仁人,迫切希望社会能恢复正常,正常是什么?仁义礼智信,这是正常的。怎么能恢复?那要仁义礼智信的教育兴起,把人再唤醒。做人,五个基本的原则必须要遵守,因为你是人,是人就要遵守,永远遵守,所以它叫常道。常是什么?超越空间、超越时间,无论在哪个时代,无论在哪个地区,你是人,你就得要遵守。这五个字,我们在国外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信仰、不同的种族,我们跟他讲这五个字他都赞成,没有一个反对的。可见得这五个字叫性德,是一切人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不是从外来的。跟哪个讲,他都点头、都欢喜。人一定要爱人,爱人就不会害人。爱人,怎么会做出损人利己的事情?他做不出的,他只有损己利人,他不会损人利己。
  人知道行义,义是讲理,思想言行合情、合理、合法,情理法都不违背,这是义。待人接物用理智不用感情,感情里面带著不善,它带著自私在里头,所以要理智,理智是公而无私。人与人、人与天地万物都有个秩序,不能乱,这是礼节,在佛家讲戒律、威仪,专门讲究这个。人人都能遵守,社会祥和,生活有规律。人与人之间一定要讲信用,说话要算数,说到一定要做到,自己做不到的不能说。在这个世界上,教学最成功的,我常举两个例子,释迦牟尼佛教育成功,孔子的教育成功。他是怎么成功的?祕诀就是先行其言,他所说的他已经做到了,没有做到的他不说。所以,大众对他的话相信,没有怀疑,欢喜跟他学习,依他的教诲来奉行,依教奉行。这是圣贤教育,这多分都是属于戒行、规矩。
  「表化益尽未来际一切众生之德」。佛的手足这种好相,因为手足它起的作用最大,我们世间人常说双手万能,没有手足什么事都不能办,所以手足是属于成所作智,成就种种事业要靠手足。这个好相,是教化众生、利益众生。尽未来际,从时间上说;一切众生,这是从空间上说。佛教学的对象是一切众生,时间是尽未来际,生生世世,不捨一人。这一人是什么人?真正想学佛的人,佛不会捨弃你。你不想学,他就没法子,他跟你不起感应;真正想学,佛跟你起感应道交。「至心受持第一、第四优婆塞戒」,得到的是细长的手指、「足跟长相」。「不欺一切诸众生得足跟[月+庸]相」,这个[月+庸]是圆满、均匀,均匀圆满,得这个相。我们昨天看到一尊,九百年前古人所雕的释迦牟尼佛的卧像,涅槃像,你看佛的脚,脚底、脚背、脚跟都非常圆满,丰满。所以造像,要把三十二相造出来,表法的,看到哪个相,知道他修什么因成就的,我们要想相好,要修因。
  下面第七,「足趺高好相」,足趺是脚背,脚背高、好。「又作足趺隆起相、足趺端厚相、足趺高平相」,你看有这么多种说法。这在很多经论上讲三十二相,翻的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同,都是一样的。就是「足背高起圆满之相。乃佛于因位修福、勇猛精进感得之相,表利益众生、大悲无上之内德」。我们看到这个相,知道佛怎么得来的,为什么他有,我们没有,在这里我们一比较就知道了。佛是在因地当中,没有成佛之前,就像我们现在这个时候,人家是无量劫修福,这两个字重要;我们天天造业,不是修福。
  大乘佛法里面讲福田,通常讲三种福田,我们有没有修?父母是恩田,父母对我有恩,孝顺父母就是修福,不孝父母就造罪业。要知道不孝是什么罪?在中国古时候,不孝父母是死罪,死刑。民国初年,国家法律里有这么一条,叫亲权处分,这个我还记得,好像民国二十几年的时候废除了,就没有这条了。亲权处分,就是你的亲生父母到官府里头告你,说我这个儿子不孝,你们把他处死刑,立刻就执行,没有辩护的,马上就执行。所以那个时候人虽然不孝还不敢,父母告他一状,他真的命就没有了。官府不要审问的,为什么?你父母告你,最亲爱的人告你,你还有什么话说?父母都不要你了,你不能在这个社会上活下去。有这么一条法律。这个法律要现在存在,小孩不敢杀父母。现在没有了,现在讲人权,小孩都有人权,你说有什么法子?我们住在美国,看到中国人家这个父母,小孩犯了错误,有打有骂。邻居是美国人,打电话到警察局,说隔壁这一家虐待儿童,警察马上来了,干涉。才知道外国法律不一样,保护儿童。以后我们中国人聪明了,打小孩到哪去?车开到野外,没人地方狠狠打一顿,没人看见。
  所以现在这个社会很麻烦,父母不能教儿女,老师没办法教学生。现在居然还有学校规定的,学生可以批评老师,给老师打分数,做为学校下一个学期聘不聘他。学生都说他好,下个学期继续聘请;学生说他不好,下个学期就辞掉他,所以逼得老师要讨好学生,他的饭碗才不会丢掉。你教严格了,学生都说这老师不好,太凶了,不要他,学校很听话,下一期就不聘任了。方老师当年,六十二年前告诉我,现在学校,先生不像先生,学生不像学生。还没有到这个地步,那个时候学生还不敢批评老师。方老师如果活在今天,看到学校这些,那怎么办?不必学校解雇,自己赶紧辞职,不能接受这个羞辱。没有好老师,你的智慧从哪里来?你的德行从哪里来?
  现在真叫无法无天,整个社会乱成一团,怎么收拾?这大问题!谁有能力收拾?天大本事的人,佛菩萨、圣人来了,今天这个制度确立在此地,圣贤、佛菩萨也一筹莫展,没办法。学校校长听学生的,不听老师的。从前学生进学,老师是严加管教,体罚学生,家长不但不干涉,还来感恩,那学生不敢不遵守老师教诲。老师跟家长是站在一条线上的,好教,真能把人教成。现在当老师很可怜,孤立,他跟父母不是一条线,跟学校校长也不是一条线,你说多辛苦!所以很多老师不干了,辞掉去做生意、做买卖去了。我看到大学教授辞掉了,做生意,读书人跟书有缘,开书店,也很赚钱,不教了。所以今天,学校里好的老师没有了,这个问题比什么都严重。这都是社会这个病态的根,教育出了问题,出了这么大的问题,就不能教了。学生要自由,学生要放逸,不愿意守规矩,不愿意受约束,世间学校如是,佛门学校里也如是。法律提倡人权,违背人权在现代的社会就行不通,要受到社会大众指责。
  所以夏莲居老居士非常感叹,说了一句话,「浊世无如念佛好」。五浊恶世,浊是染污,今天社会染污到极处了,没有比念佛更好,老老实实在家念佛,少管閒事,不管閒事,一心念佛。他底下接著一句,「此生端为大经来」,我这一生来干什么?会集《无量寿经》。黄念老注解《无量寿经》,就为这个来的。我们也参入这个小组,我们弘扬这部《无量寿经》,学习这部《无量寿经》,目的求生净土。我们这一生确确实实这个目标方向确定了,虽然在这个世间,还是法喜充满。一个会经,一个注经,我们依教修行。这两个人,他们来到这个世间,是为了度我而来的,我接受,我一定得度。我们要学佛菩萨大悲无上,利益众生,起心动念希望众生得利益。真实的利益,是能信此经、能解此经、能依此经修行,决定得生净土,真实利益。世间什么都是假的,只有这一桩事情是真的。
  下面第八相,「腨如鹿王相:又作鹿王腨」,腨是小腿。鹿跑得很快,速度差不多能赶上一般的汽车,牠有这么快的速度,牠的腿很有力。这是避免那些猛兽,狮子虎狼都是拿牠做食物的,牠们都吃牠,牠全凭两隻腿能够跑得快,逃命,所以天也给牠一副好腿,让牠能逃命。「股骨如鹿王之纤圆」,纤是细,圆是圆满。鹿王是鹿中之王,虽然是野兽,野兽各个福报也不同,过去生修的不一样。都投胎做鹿这是引业,引业相同,牠们搞到一类去了,但是福报不一样,福报不一样是满业。
  人都有这两种业,人也是如此,能得人身这是引业相同,凡是人都有这个业,这个引业是过去生中修五戒十善,感得人身,但是人有贫富贵贱、智愚不肖,这个完全不相同,这属于满业。满业从哪里来的?虽然很複杂、很多,我们可以用三种布施就统统概括了,不出这三大类。第一类财布施。你命里有没有钱,你过去生中修财布施多少,这是你这一生当中,你命里头的财富。过去生中布施得多,你命里头财就很满,财富很大,无论干什么事情,你都会有金钱收入,命里有。第二个是智慧聪明,智愚不肖,过去生中修的法布施。健康长寿是过去生中修的无畏布施。如果真正修这三种布施,你这三种福报都得到。在中国历史上,这三样福报都有、都得到圆满的只有一个人,乾隆皇帝,他自称为「十全老人」,他的福报是十全十美。绝不是一世修的,一个人修的福报,能够做到帝王、做到大富,至少是十世。像乾隆不止十世,至少是十五世到二十世的修行,在这一生当中享福,有那么大的福报。也长寿,做六十年皇帝,一甲子,还做四年太上皇,自古以来没人有这么大的福报。这只有学佛的人知道,他是多生多劫,至少十五世到二十世,才有这么大的福报。
  这个业因说得好,「係往昔专心闻法」,不但闻法,而且还演说,「演说所感得之相」。他喜欢听法,喜欢研究佛法,喜欢弘扬佛法,得到这个好相,「表一切罪障消灭之德」。我们知道,弘法利生是灭罪最殊胜的方法,我们有理由相信。因为你要讲经教学,你自己一定先要学;学经教,你的念头纯正纯善。如果课程多,天天都要上课,你就没有办法离开经本,你不能不做充分准备,这个对于自利的力量就太大了。所以教学的人自利,我常说自利七分,利他只有三分。他要不用功,不真实学的,只是来听听,得的利益很少。我们自己上这一堂课,做了很充分的准备,看了很多参考资料,我们自己得利益多。知识分子积功累德,用这个方法最好,喜欢读书,不离开经教。
  如果不讲经就会懈怠,不想再深入了,不想再看经了。每天读一卷经给佛菩萨听听,好像应付应付故事一样就完了,这样人就退转了,头脑老化,愈来愈迟钝。上了年岁,记性没有了,才想到事情马上就忘掉了,那是什么?老的时候他不用脑筋了,他什么都不想,所以老化了。可是真正学佛的人头脑清楚,临命终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为什么?他天天念佛、天天念经,念经、念佛保持脑不退化、不迟钝。你不用它,它就老化;你要用它,天天用它,不停的去用它,它就不会。学佛的人年岁大了,拜佛,拜佛是最好的运动。心里面念佛,身体在拜佛,拜佛的时候不要念出声音,念出声音伤气,伤身体。拜佛的时候默念,或者耳听佛号,现在用念佛机,我专心听佛号拜佛,这个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帮助,人年岁虽然大了,不容易老化。就怕你不用它,老了不用它,那个麻烦就很大。
  表一切罪障消灭之德。「菩萨至心听法、至心说法」,这个至心,真诚到极处,真诚的心听法,真诚的心说法,「坏生死诸过咎」。咎是错误,生死,不善业,这些不善的业、不善的罪过都破坏了。怎么破坏的?听法、说法,罪障渐渐消除了。所以你才得鹿王腨相。「喜闻法故得鹿王膊相」,膊是后胫骨,都是腿上的,腿上的后胫骨。
  第九,「手过膝相」,膝盖,手长垂手超过膝盖。「又作手摩膝相、垂手过膝相、手过膝相、平住手过膝相」,这就是各种不同经论里面所说三十二相的名词,都是这个意思。底下给我们解释,「即立正时」,他站得很端正,「两手垂下,长可越膝」,超过膝盖,他的手超过膝盖。「此相係由离我慢、好惠施、不贪著所感得」,这是因。什么原因得到这个相好?这个人没有我慢。不容易,为什么?我慢是与生俱来的烦恼,它不是学来的。我从哪里来的?宇宙从哪里来的?各人有各人的宇宙,我的宇宙跟你的宇宙是一样的,还是各人是各人的?我这个妄念灭了,这宇宙就没有了;你的妄念没有灭,你的宇宙在。这个境界不可思议。
  大乘教里面告诉我们,「一念不觉,而有无明」。宇宙从哪里来的?一念不觉来的。这一念不觉,自性里头,自性是真心,就变成一个妄心,这个妄心叫阿赖耶,速度之快我们无法想像。在什么时候发生的?就在眼前,这个现象就在眼前发生,我们一点知觉都没有,没有感触到。要细细去读相宗经论你就明白了。自性是不动的,这一念是动的,这个一念动,让不动的自性起了一个假相,这假相就是阿赖耶。所以相全是假的,没有一个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金刚经》上讲的,千真万确。从阿赖耶的业相,业相就是一念不觉,它动了,这一动,立刻它就变成一个转相。阿赖耶的转相,转变,科学家叫信息;一念不觉,科学家称它作能量。这个转相也就是第七识。第七识怎么构成的?四大烦恼构成末那识,末那识是我们凡夫把它执著认为这是我,根本就没有我。末那识执著,以为是自己的心能够思想;执著从末那变现出来的境界相,就是物质现象,把它当作自己的身体,我是这么来的。我的身是阿赖耶的相分,境界相;我的心,起心动念是阿赖耶的见分。就是末那跟意识,意识是分别强,末那执著强,坚固的执著,我这么来的。末那,我见是烦恼,执著它是我,没有我执著有个我,所以我是从执著来的,不是真的。跟著来的我爱,我爱就是贪;我慢,我慢就是瞋恚;还有个我痴,你看贪瞋痴。贪瞋痴是跟最初一念不觉一起产生的,所以叫根本烦恼,这个东西麻烦!
  它到底是什么?实在讲,佛家讲戒定慧,戒定慧就是贪瞋痴。戒定慧是性德,自性里头本有的,不是外来的,迷了之后就把它变成贪瞋痴,戒变成贪,定变成瞋,慧变成痴,就是戒定慧,性德。把性德变质了,它就是性德,贪瞋痴就是性德,迷了叫贪瞋痴,觉悟了就是戒定慧。所以你勤修戒定慧,就能息灭贪瞋痴。息灭贪瞋痴对你很大的帮助,我执就放下了,我执一放下就证阿罗汉果,就超越六道轮迴。所以性修是一不是二,烦恼即菩提,真的,只是迷了,它变质了。你看自性上的三德,佛常常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迷了,迷了智慧变成烦恼,烦恼无量,智慧无量,无量智慧一迷就变成无量烦恼;德能,德能变成造业,造善业、造恶业,变成造业;相好,相好变成六道轮迴。就这么来的,它都有根源的。
  所以一觉悟,回归到自性,贪瞋痴变成戒定慧。智慧德相完全回归自性,变成极乐世界,变成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那叫一真法界。统统从念头变化,所以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想什么变现什么。为什么不想善去想恶?为什么不想净去想染?回归自性,什么都不想了,性德圆满现前,那就是什么?我们的经题上「清净平等觉」。什么都不想就是清净平等觉,那叫什么?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禅宗里头讲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是什么?清净平等觉。只要你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它就现前。清净平等觉,其大没有边际;你说它小,它没有底,无内,「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这是真的,纯真无妄。学佛学到最后,就是回归这个境界,这个境界叫无上菩提,《华严经》上他的名字叫妙觉如来,究竟圆满。
  万法平等,决定没有差别,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所以傲慢是决定错误。一定要学佛的清净平等觉,平等,你的智慧德相才能现前;傲慢不行,傲慢是烦恼,傲慢是障碍。连孔老夫子都知道。《论语》上这句话是儒家的大戒,让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细心去观察。这个人有才华,还有德行,但是傲慢,孔子在《论语》里头有句话说,「如有周公之才之美」,美是德,这个人就像周公这样的才华、德行。周公是圣人,是孔老夫子心目当中最佩服的圣人,孔老夫子一生就学他,有他的德才,没有他的福报。周公有福报,等于说做了摄政王。他哥哥死了,儿子继承王位,哥哥的儿子才十岁,没有办法问事,他代理,就是摄政王,到成王长成,能管事了,政权交给他。夫子底下这句话说,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他有傲慢,他还小气吝啬,夫子说「其馀则不足观矣」,就别看了,假的,不是真的。
  所以看人看什么?看他有没有傲慢,再看他有没有嫉妒,再大的才华,有傲慢、有嫉妒不能重用,你用他肯定会出事。不如用个老实人,虽然迟钝一点,他不会出事情,可靠;有嫉妒、有傲慢、有吝啬,这人决定靠不住。所以他到时候变节,一点都不足为奇,那都在意料之中,一点不奇怪;换句话说,他的变节是正常现象。由此可知,傲慢是修行证果最大的障碍,你只要有这个念头,你功夫不能成就,也就是说戒定慧都不能成就,不但不会开智慧,你不能得定,你戒也持不好。
  夫子之德,温良恭俭让,这里头没有傲慢、没有吝啬、没有嫉妒。这是好人,稀有难逢。温和、温厚(厚道)、善良,对人对事对物恭敬,小心谨慎,做事认真负责。俭,节俭。末后一个让,这个字很重要,为什么?见到有贤能的人,他能让位。他做得比我更好,我要让他;他年岁比我轻,有跟我同样的能力,我退下来让他,他有问题的时候我给他做顾问,我帮助他。这是什么?是为国家著想,不是为个人,为人民著想,他能替人民造福。这就是一定要让,应该让的时候一定要让,这是美德。遇到真正有比自己好的人不肯让位,这就罪过。你做得再好,人家比你更好。这个帐怎么算?死了以后到阎王那,你障碍许多人民的福报,这个罪就是地狱。遇不到比我好的人没办法,我非做不可;有人比我做得更好,我赶快让给他。决定不是为自己,是为大众的福祉,是为大众的利益,大众的利益超过自己的利益,大众的福报超过自己的福报,要懂得这个道理。能让贤,不能够去争。
  今天这个社会很麻烦,今天社会竞争。人民没有那么高的智慧,很多人真的是听骗不听劝。这些人,没有道德的人是想尽方法去欺骗人民,让人民投他的票,把他选上,选上之后他不一定做好事。他祸国殃民,人民要不要负责?要负责任,你选举他的,你那一票要负责任。你不能怪他,是你自己选错了人,你上当,你被他骗了,好人没选上。实际上,好人不会出来竞选,哪一个真正好人抛头露面说我好,他们都不如我,这话能说得出口吗?这个在佛家戒律上叫自赞毁他,自己赞自己,毁谤别人,这人品德就不够。
  我初到台湾的时候,住在我很近的一个邻居,我们只隔一条街,走路大概是三、四分钟就走到,赵恆惕老居士的家,我讲经他来听经。赵恆惕,现在一般人不知道,民国初年的人都知道,军阀割据的时候他是湖南王,湖南的总督。你们知道革命军北伐,革命军的根据地在广东,要经过湖南,向他借路,他要不答应你就过不去。我遇到他的时候他九十多岁了,他跟蒋介石是同辈分的,同一个时代的。听我讲经,有一天我陪他回家,我送他,散步回家,在路上给我讲了一句话:年轻不懂事,搞革命,现在才知道(老的时候知道)民主制度底下没好人。
  好人怎么会自己赞叹自己,我怎么怎么好,别人都不如,你投我一票,这话怎么能说得出来?所以民主怎么样?好人都退了,都不参与政治,选出来的人都是这样的人,他会替你办事吗?不可能。好人跑到哪里去了?跑到寺庙当和尚去了、当道士去了,跑到山林里面去了。这一生没指望,修来生,干这个事情去了。这是个大问题,跟我说了这么一句,年老的时候才觉悟了。这些老人到晚年,虔诚的佛门弟子,我们很年轻,孙子辈的,讲经都来听,每天都来听。好在住得很近,散步四、五分钟就走到了。他的儿子跟我好朋友,在教育部做祕书,教育部,也是很虔诚的佛门弟子。退休之后移民到美国,住在旧金山,在美国我们还常常遇到。所以民主是不得已。外国人有问我,现在,西方人对民主制度开始怀疑了,他问我,民主是不是最好的制度?我告诉他,民主是不得已。
  我一九八三年第一次到纽约,沉家桢居士邀请的,在纽约他有一个道场,叫大觉寺,在这个道场讲《普贤菩萨行愿品》。以后还去过两次。以后在郊外建了一个庙,叫庄严寺。第一次,第一天到纽约,晚上请我吃饭,晚宴,跟我同桌有五、六个当地人,美国人,我们在一起吃饭。这些人告诉我,他说过去西方人不了解中国,对中国人都没有看在眼里,认为中国是个野蛮民族,没有开化,这样的心态对中国人。他说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我们西方人对中国了解多。凭良心说,一个一个比,中国人是世界第一,聪明,有智慧,做事又勤奋,很能干;两个两个比,他说犹太人第一;三个三个比,日本人第一,他团结。最后他问我一句,你们中国人为什么不团结?他讽刺我们。赞叹我们、讽刺我们,中国人是很聪明,但是不团结,问我这么一个问题。我当时就回答他,因为他们都是基督教徒,我说这是上帝安排的。他没想到我这么答覆他,我说上帝安排他很惊讶,怎么是上帝安排的?我说中国人要团结起来你还有饭吃吗?一笑了之。真的,他挖苦我们、讽刺我们,我们中国人要反省。他又怕中国人,中国人团结起来他真害怕,这是什么?对中国认识不够,中国文化永远是温和的。
  六百年前,郑和下西洋,那个时候,郑和的舰队是全世界最大的海军,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跟它相抗衡的。人数二万八千人,船隻一百多艘,那样庞大的舰队环游全世界,没有佔人家一块土地,没有欺负人家人民。每到一个地方跟人民往来,都是以礼物交换,我们要他的土产,我们东西送给他,比他的一定要多一些。中国人厚道,薄来厚往,这中国人做人的道理。所以没有人不欢迎,没有人不纪念的。马六甲,郑和到欧洲去必经的道路,七次都在那里停留过,补充水跟补充粮食。马六甲每一条街都有郑和庙,对郑和念念不忘。可是,外国人三艘军舰就把它们霸佔做殖民地,就佔领了它;郑和一百多条战舰,没有伤害人家一草一木,这中国人。
  现在外国人有证据,考察,全世界这些大陆都是中国人发现的;美洲,中国人比外国人差不多早一百年,就到过这些地方。真正认识中国文化,了解中国文化,就非常喜欢跟中国人做朋友。这好朋友,爱人不害人,帮助别人,不掠夺别人。所以汤恩比博士看今天的社会,这在他预料之中,二十一世纪社会的混乱,他在一九七0年代就谈到,「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只有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孔孟学说是温和的,讲仁道,大乘佛法是慈悲的,只有温和、慈悲才能帮助这个世界化解衝突,恢复安定和谐。
  现在中国也乱,也乱成一团,但是中国毕竟有老祖宗文化的底蕴,觉悟快,回头也快。我敢说这个话,是因为我们过去有汤池的经验。我们做这个实验的时候,心里想著,我们传统东西丢掉两百年了,前面一百年,有说的没做的;后面这一百年,连说的人都没有了,要能够恢复到一点样子,至少要二、三年的时间。没有一个人想到,我们汤池开办三个多月,效果非常卓著,让我们每个人都感到惊讶。所以当时我劝导这些老师们,我说我们决定不能居功、不能傲慢,这不是我们能力能做到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好的成就?老百姓愿意听话,老百姓肯跟我们一起合作,一起来做。你们带头,他们真的就跟上来了,把《弟子规》充分落实了。我说这是祖宗之德,三宝威神的加持,绝不是我们自己有这个德行、有这个能力,我说我们自己要谦虚,千万不可以傲慢。这都是真的。通过这个实验,我说汤池的实验证明两句话,我们到联合国做报告,也是把这两句话告诉全世界。第一句话「人性本善」,我们在实验当中看到了,这么快就回头,回归到本善;第二句话是「人民是很好教的」,我们才教三个月就回头了,怎么这么好教?可惜就是没有人教他。
  在联合国做报告,用了八个小时的时间,这都是祖宗加持,破天荒的。联合国的报告最长是两个小时,没有超过两个小时的,我们是八个小时。为了这桩事情,我们跟联合国也闹到快吵架,他说不行。我说不行,你联合国探讨世界和平是假的,不是真的,没有诚意。我说我们把和平做出来了,为什么不让我们报告?你不让,你是假的,我们是真的,我退席,我不参加你的活动。这个逼著他们就认真考虑,第二天打电话告诉我四个小时,不能再多了。我也晓得,再多是做不到了,四个小时那就已经破天荒了,联合国过去没有的。那怎么办?我让蔡老师上台四个小时,另外再找两位老师,一个老师两个小时。我就三个人,还是八个小时,没有八个小时讲不清楚。三天展览,感动当时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百九十二个国家的大使代表,非常有兴趣,都想到汤池亲自去看看、去考察。虽然考察,被当地政府障碍了,没去成。可是他们并不死心,我知道就有三十多个人,用自己私人观光旅游的身分,到汤池去住三天到四天,我知道有三十多个,所以还是传到国外去了。
  这么多年了,一直到现在,有很多国家这些大使,对这个事情念念不忘。去年我参加泰国的活动,多元文化活动,没有想到教科文来了十七个大使,他知道我参加这个活动。我们又见面了,又谈到往年的往事,希望我到巴黎再办次活动。我说上一次我有汤池可以报告,现在我办,我没东西报告。没有东西报告,报告人家不相信,人家说你这是理想,做不到,那这个报告不产生效果,我说去是白去。没有想到,澳洲昆士兰图文巴这个小城,这个小城我在那里住了十一年,当地的宗教领袖十几个人,他们来找我,他们决心联手,把图文巴造成一个全世界第一个多元文化和谐示范城市,这个好,这太难得了!我们以前做的是小镇,现在能做到一个城市,这就非常有说服力。宗教人士发起的、造成的,也展现宗教团结的力量,给社会带来祥和。大家既然有这么一个愿望,我就跟他说,我说好,你们真能做成功,去年三月到今年三月就一年,我给他一年时间,真正做成功,我说我答应你,我们到联合国再办一次活动。
  上一次的活动是泰国支持的,因为联合国一定要有会员国,没有会员国我们进不去,泰国大使向联合国推荐,邀我做主办单位。这一次我在动脑筋找哪个国家?我住在澳洲,只有找澳洲。可是澳洲前面两个总理我们有交情,支持我们干这个没有问题,现在这个总理,我跟她没见过面。没有想到,这当中冒出一个斯里兰卡的总统,我们十一月访问斯里兰卡的时候,这总统对我非常好,我们办这个活动他支持。正好他今年要在那里办一个卫塞节,就是纪念释迦牟尼佛生日,佛诞,在联合国办这个活动,邀请我。我不参加他的主办,他邀请我去做一场讲演,顺便跟这些大使举行一次座谈会,这好,这我很轻鬆,这好事情。希望他们大家能够到图文巴去参观、去考察。图文巴那边要有足够的些资料,最好都拍摄成影片,当时在那边光碟放给大家看,让大家先看到这些光碟,然后自己再组团到图文巴进行实地考察。我本来是想到,最好是能在图文巴开这个会,但是斯里兰卡已经确定了,澳洲不能主动,我们就採取这个方法,这个方法对我们来说更轻鬆、更愉快。让这个信息传达给全世界,让全世界的人都能够知道,宗教是一股不可以疏忽的力量,应该好好的善于利用,它确实能够帮助化解衝突,促进安定和平,我们对这个要有信心。
  这是说这个相,手过膝相,要离我慢、要好惠施(喜欢布施,对人常常有恩惠的心)、不贪著所感得的。不贪,三毒烦恼里贪烦恼放下了。「表降伏一切恶魔」。为什么?恶魔扰乱,都是把你的贪心挑起来,用财色名利来诱惑你,把你的贪心、贪瞋痴慢引发起来,魔得其便,你就上当了。这个人持戒、听经,好学,喜欢布施,所以他不会受魔的诱惑,不会受他的障碍,这就是降服恶魔。「哀愍摩顶众生之德」,摩顶是表示亲爱,像老人摩小孩的头顶,摩他的头表示爱护,爱护一切众生。「菩萨不欺诳一切圣贤」,这是对老师决定不欺骗。下面一直连下来,不欺骗父母、不欺骗老师、不欺骗善友、不欺骗知识,这个知识是世间有知识的人、有道德的人、有学问的人都包括在这里头,这才能「得手过膝相」。
  「见他造三宝业」,三宝是佛法僧,看到别人供佛,看到别人学习佛法,看到别人尊重出家人,欢喜。「乐佐助」,见到生欢喜心这是乐,能够需要帮助的时候就辅佐他、帮助他,让他在造三宝业得到顺利圆满。譬如建寺庙、建塔、造经、流通佛法,我们看到欢喜,我们有能力帮助他尽量帮助他,成就他、圆满他,这些功德都是「得手摩膝相」,垂手过膝,得这个相。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欢迎关注悲智佛网微信公众号,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公众号名称:beizhifw   公众号ID:beizhifw  
关注提示:可在微信上搜索 beizhifw ,在搜索内容中点击关注

老法师念佛 老实念佛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佛经故事 净土圣贤录文言文 来佛三圣永思集 净业三福 了凡四训 弟子规 太上感应篇 十善业道经 三皈依传授 认识佛教 沙弥律仪要略 五戒十善 修六和敬祈祷文 净土五经 刘素云老师复讲大经 净土圣贤录 布施的功德 净土大经解演义 科注全集 净土大经科注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