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第189集

1970-01-01 08:00:00 字体大小:
mp3下载地址:
https://js1.amtb.cn/media/mp3/02/02-040/02-040-0189.mp3
(请用在新的浏览器打开下载)
点击进入视频 返回文字版 用安卓下载播放mp3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八九集)  2013/2/21  马来西亚华严讲堂  档名:02-040-018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听我念三皈依,大家可以跟著念: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四百五十二页第二行,第二句看起:
  「其土菩萨,但虽得天眼,而不能圆具五眼。是以殊兴此愿而已」。前面我们学到此地。这下面说,「故《愿成就文》曰:肉眼清彻,靡不分了,天眼通达,无量无限。等谓得一天眼则圆得五眼」。这个地方《愿成就文》,我们参考资料里头节录《实用净土宗辞典》里面一段话,「指《无量寿经》中叙说阿弥陀佛成就其因位所发誓愿之经文,卷上为所发之愿,一一愿皆有对应之成就之相」。也就是每一愿都成就了,每一愿都兑现了,在极乐世界事相上都能够看到。
  「如卷上叙十七愿之文」,此地所引的都是康僧铠的译本,就是魏译本,五种原译本流通最广的,康僧铠的本子,「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谘嗟」,这是赞叹,「称我名者,不取正觉」。「卷下则叙十七愿所感的果报,其文为:无量寿佛,光明显赫,照耀十方,诸佛国土,莫不闻焉,不但我今称其光明,一切诸佛声闻缘觉诸菩萨众,咸共叹誉,亦复如是」。这个经文所说的很清楚,「无量寿佛」,就是法藏比丘在西方极乐世界所修成的。「光明显赫」是光明炽盛,遍照法界,照耀十方。一切诸佛国土莫不闻焉,没有不闻、不见的。「不但我今称其光明」,这个我是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在宣讲《无量寿经》的时候,称赞阿弥陀佛的光明。同时「一切诸佛」,这一切诸佛是说十方无量无边世界,那些诸佛如来都赞叹,没有一尊佛不赞叹的,「声闻、缘觉、诸菩萨众」统统赞叹。这句话很重要,古大德告诉我们,「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释迦牟尼佛赞叹十方世界一切诸佛,赞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这就是遍法界佛法兴旺的现象。诸佛赞叹带动声闻、缘觉、一切诸佛菩萨,没有一个不赞叹的。
  这二段经文就是佛发四十八愿中第十七愿,感得一切诸佛、三乘圣贤,人人都赞叹阿弥陀佛的光明,称誉阿弥陀佛的名号。我们看这一段文,就晓得净土宗法缘无比的殊胜广大,一切诸佛赞叹,一切诸佛没有不讲《无量寿经》的,我们今天所说净土三经,《观无量寿经》跟《阿弥陀经》。可以说,佛菩萨出现在世间讲经说法,这三部经是最主要的经典,其他一切经都是陪衬的,最重要的就这三部经。唐朝,我们净土宗的祖师善导大师说得好,他说,「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弥陀本愿海是什么?就是《大乘无量寿经》,说得非常详细,说得清楚,说得周到,把它比喻作大海。这个意思很清楚的告诉我们,佛所以出现在世间,为什么?就为说这部经。
  这部经到今天,由夏莲居老居士可以说尽毕生的精力,用十年时间,将五种原译本会集成这一部会集本。我们可以把五种原译本拿出来对照,一字一句细心去对照,观察他的取捨,取捨是智慧。细心在取这个文句,文句是会集的,没有改动一个字,字字句句都是五种原译本的经文,完全符合会集的精神与纲领,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现在有一些反对会集本的,这些人是因为对会集本没有去深入,如果深入之后,就知道会集本的好处。莲公又嘱咐他的学生黄念祖老居士,为这部经做一部注解,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集注。这个注解也是集大成,他参考了八十三种经论、一百一十种古大德的注疏,来注解这部经。这是真实智慧,无尽的慈悲,对于世尊末法九千年的众生做出了最大、最圆满的贡献。
  首先得到利益的是我们这批人,我们是最先得到利益的。这个经本出现,流通没有多久,我们有缘就遇到了。经过李老师的介绍,这是我们生平最敬仰的一位老师,我跟他学了十年,他把这个本子介绍给我,我看了之后非常欢喜,发愿尽形寿流通这个本子。没有多久,我有缘跟黄念祖老居士见面,承蒙他的指教。这个人是夏莲居老居士的传人,梅光羲老居士的外甥,家学渊源,基础深厚,才有这种能力、智慧做成这样的集注。我们深深相信,这部经跟注决定流通末法九千年,度无量众生。
  我们再看底下一段,「再卷下之又声闻菩萨,其数难量,不可称说。及《阿弥陀经》中说: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这些都是十四愿功德之所成就,愿愿我们都能在极乐世界看到成就的果德。
  「又如第十八愿,称王本愿」,这意思是什么?第十八愿是四十八愿里面的最重要的一愿,称它为愿王。十八愿讲的什么?下面有经文,「其卷上之愿文为: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是魏译本第十八愿的原文,讲得清清楚楚。「设我得佛」,这个意思就是说,假设我成佛了,我成佛怎么样?「十方众生」,十方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众生,「至心信乐」,这句非常重要,能不能往生,关键在这一句,这一句是说信,要真信。至心,真诚到极处,印光大师讲诚敬,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至心就是诚敬到极处,那么你得的功德是圆满的。圆满的诚敬,决定往生,往生到极乐世界,你得到圆满的成就。净宗第一个条件是信心,真正相信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有,不能有丝毫怀疑。
  极乐世界的样子,就像世尊所说的《无量寿经》一样。这桩事情由我们初祖为我们做了证明,初祖是东晋慧远大师,净土宗第一代祖师。首先只依《无量寿经》,建立个念佛堂,江西庐山东林念佛堂,是中国净宗第一个道场。所根据的经典,就这一部《无量寿经》,那个时候,《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都还没有翻译出来。在我们想像当中,这个经本传到中国来了,那个时候已经到了,但是没有翻译成中文,只有《无量寿经》先翻了。《无量寿经》来得很早,安世高有翻译的本子,可惜失传了。康僧铠的本子是在三国时代,汉朝已经亡了,变成魏蜀吴三国。康僧铠居住的地方,也就是魏所统治的,曹魏。我们知道,远公大师所依的本子应该是汉译的。
  这个本子上告诉我们,第一个条件,至心信乐;第二个条件,欲生我国,欲生我国就是真发愿,求生净土。有信、有愿,下面有行,行是念佛,乃至十念。这多简单!这个十念,祖师大德都说是临命终时候的十念,不是平常。临命终时,最后一口气断的时候,是念阿弥陀佛断气的,这个人决定往生净土。一生都没有念佛,最后能相信、能发愿、能念阿弥陀佛,即使念十声也能往生。下面是阿弥陀佛发愿的,「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你看,如果说是「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不能生,阿弥陀佛说我就不成佛。弥陀成佛了,世尊告诉我们,他成佛到现在十劫,这十劫度无量众生。
  极乐世界现在是盛世,非常兴旺,我们这个时候到极乐世界,这是最大的福报。我们出现在阿弥陀佛的盛世,这是何等的幸运,何等的光荣,这个机会我们决定不能错过。我们要放下万缘,万缘包括佛法,《金刚经》上教导我们,「法尚应捨,何况非法」,这个法就是佛法,大小乘佛法统统放下,只依这一部经。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我只要这一次的,我其他的统统放下,我就依这个法门。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行了,这就成功了,决定得生。
  平常,我们现在还没去,没去的时候要一心嚮往,妄想放下、杂念放下。为什么?妄想、杂念都是轮迴业,这个东西不放下,你是造轮迴业;造轮迴业,来生继续搞六道轮迴。我们把它放下,就是说明我不再搞六道轮迴,我专修净业,我们才能有把握往生。平常「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是大势至菩萨在楞严会上讲的,我们要记住,要把它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真修行。忆佛,心里想佛,念佛,口中念佛,心想佛跟口念佛是一样的功德。不念佛的时候,心想佛,心想佛的时候,念佛、不念佛都可以,功夫不间断,这是真念佛人。我们读经,读经是心想佛,心想极乐世界,功夫没有间断;我们听讲经,功夫也没有间断;不读经、不听经,我们心里头想佛、念佛。总而言之一句话,这一天到晚功夫最好能相续不要断掉,这是真正的弥陀弟子。决定没有杂念,就是一个方向,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一个目标,亲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我们的本师,是我们老师,我们就认定这一个老师。
  这个愿文后头还有两句,「唯除五逆,诽谤正法」,那就是这两种人不能往生。古大德注解里头说得很多,有人主张,毁谤正法是一切恶业里头最严重的恶业,没有比这个更重。五逆罪里头,杀父亲、杀母亲,它这个罪是按轻重摆的顺序,最轻的第一,杀父亲,五逆罪里头这最轻,杀母亲比杀父亲重,杀阿罗汉比杀母亲重,出佛身血比杀阿罗汉重,后头破和合僧,就是毁谤三宝的,比出佛身血又重,这个罪是最重的罪。有人说这是世尊慈悲,在介绍的时候,希望大家不要造这个重罪,是这个意思,不是没救。有些法师说,造这个罪业,念佛也不能往生。说死了。善导大师的解释非常好,这是世尊慈悲,警惕我们最好不要犯这个罪。如果真的犯这个罪了,至心忏悔,后不再造,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阿弥陀佛还是来接引,还是来摄受。弥陀的深恩、弘愿真正不可思议!
  这个话我们要晓得,这是在你没学佛之前,学佛之后,如果说是要杀父亲、杀母亲,恐怕阿弥陀佛不来接引你。学佛之后决定不许可,学佛之前可以,你造作这个罪业,佛还来救你,为什么?无知,你不知道这个罪这么重。我们有看到的,附体的,从无间地狱出来附体,不简单,他附体完了之后他还回去。这就是地藏王菩萨特准他,向人间透一点信息,告诉大家这个事实真相,这不是假的。从地狱出来,问他地狱苦是像什么样子?他听到这句话,你看他那个神情、看他的动作,就非常非常悽惨、可怜。他会求你不要说,不忍心,太苦了,无法形容。造什么罪业?杀生的罪业、发动战争的罪业。地狱苦已经是很苦了,但是要跟毁谤佛法的那个相比,他们就轻很多,毁谤佛法是最苦最苦的,真叫惨不忍睹。不忍心看到,不忍心听到他那个叫的声音,悽惨。我们见过附体表演这个样子,实在讲是表演,那是灵鬼现的相,人演不出来的,再好的演员你也演不出来。真正是地狱众生附体,让我们看到这个现象。
  「卷下之初三辈往生之文,皆是此愿成就文」。「《科注》此处所引之愿成就文,为魏译本之原文」,就是康僧铠翻译的愿文。日本《无量寿经》注解有三十多种,比中国丰富多了。这三十多种,现在中西随功法师在蒐集,把它印在一起,成一套《无量寿经》的丛书,学习净土宗是很有帮助的。黄念祖老居士这个注解里头,好像是引用了六、七种日本的注疏。这是《愿成就文》。
  我们读到「肉眼清彻,靡不分了」,分是分别,了是明瞭,「天眼通达,无量无限」,跟诸佛世界里面大乘菩萨比,超过太多了。「等」是指上面这些经文,「谓得一天眼则圆得五眼」,显示出极乐世界的殊胜。他方佛国,得天眼得不到五眼,只能得一种,不能得两种,在极乐世界得天眼,五眼全得到了。「本经第三十品」,有这三句经文,「彼佛刹中,一切菩萨,修行五眼」,这是证明。彼佛刹中是讲极乐世界,极乐世界里面一切菩萨,只要往生到极乐世界,这个人就是菩萨,而且不是普通菩萨。因为本经第二十愿经文里头有说,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皆作阿惟越致菩萨,有这一句经文。
  这句经文非常非常殊胜,阿惟越致是法身菩萨,换句话说,我们一般念佛往生的人,生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也就是三辈往生里面的下辈。下辈是凡圣同居土,中辈是方便有馀土,上辈是实报庄严土,阿惟越致菩萨是上辈。但是经文上说一切菩萨,包括下下品往生,这一切,一切菩萨修行五眼,修行五眼是上辈菩萨的事情。这就给我们做了证明,每一个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在莲花中化生,他就转识成智。虽然他是人天的身分,为什么?他烦恼习气没断,完全是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使他的智慧、神通、道力,跟法身菩萨平等不二。这些,十方诸佛世界统统没有,只有极乐世界有。我们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能不去吗?不去的是傻子、是愚痴、是无知,头脑稍微清醒一点的人,这怎么能不去,决定发愿求生。这个世界发愿求生,是真能往生,它不是假的,一生当中决定能成就。
  由此可知,这部经、这个注解是多么重要,没有这部经,没有这个注解,极乐世界真的是搞不清楚,看到许许多多殊胜庄严,不敢相信。为什么?这些清净庄严是怎么来的,没搞清楚。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得到阿惟越致这个待遇,这也是不敢接受的,不敢相信。这个经跟注讲清楚了、讲明白了。所说的理论与事实真相,有一部分,现代量子力学家证实了,让我们的信心大增。量子力学家是有科学根据,他们得到的结论,跟这经上所说的许多相同。决定不能怀疑。
  修行五眼,「是以能见尘数佛国」,也就是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他统统见到,一个都不漏。「明照众生,死此生彼,济生利物,常作佛事,是此愿之胜益也」,益是利益。这个愿给我们的利益无比的殊胜,让我们能够往生到极乐世界,就具有像如来一样的五眼圆明。五眼圆明才能照众生,明照众生。十方世界无量无边的刹土,里面的众生死此生彼,清楚,他们生生世世过的是什么生活、修的是什么法门,全知道。济生利物,自己生生世世、众生生生世世统统知道,济是救济,众生有苦,济众生苦,利物是与众生乐,就是拔苦与乐。常作佛事,佛事就是教学。释迦牟尼佛一生,他做的是什么事业?那叫佛事。释迦牟尼佛三十岁开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开悟之后就开始教学。最初在鹿野苑度五比丘,一直到七十九岁圆寂,你细心在经典里观察,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教学,从来没有一天中断过,这叫佛事。
  那我们要问,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有没有带著大家一起念一天佛、打个佛七,有没有?没有,经典上找不到。有没有带领大众找个地方去一天坐禅,有没有?也没有。那些也是佛事,那些不是释迦牟尼佛做的佛事,那是后来祖师大德提倡的。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就是讲经教学,从来没有带人去念一天佛、坐几个钟点禅,没有。于是乎我们就晓得了,所谓佛事是佛陀教育。佛教是教学起家的,一辈子教学。没有道场,在哪里教学,那个地方就叫道场,没有任何建筑,一个小茅蓬也没有。这是我们一定要看清楚、想清楚,我们要学佛,怎么个学法?
  佛法到中国,唐朝时代,马祖、百丈这两位大德提倡办学,正规的办学,就是今天讲的我们建学校,有教室,正式开课教学。「百丈立清规,马祖建丛林」,硬体设施马祖负责,里面一些制度,教学的制度、方法、课程编排,百丈大师。这是中国佛教的特色,方东美先生说这是中国佛教的革命行动,将释迦牟尼佛私人教学、私塾教学正规化了,有了制度。老师还说,佛教要复兴,一定要恢复丛林制度。丛林是大学,丛林的主席就是校长,也称方丈,也称住持,这是佛教的名词,就是校长,他负全责。下面是三个大部分,第一个是教务,主持教务的叫首座和尚,也就是现在学校的教务长;主持训导的叫维那;主持总务的叫监院,一般叫当家师,总务长。所以名称不一样,所管辖的事务是完全相同,它是个正规学校。现在大学也是这个分法,教务、训导、总务。
  在上古时代,帝王培养继承人,帝王死亡了,谁来接替,这是大事,所以叫立太子。帝王登基那天,就是就职,就职那一天第一桩事情,就是第一道命令,是什么?立太子,就是选定了接班人。选定之后要培养他,让他受到最好的教育、特殊的教育,别人没有这个机会。帝王会请这国家,还甚至于其他国家的,真正有道德、有学问的这贤人、圣贤,请他们来做老师,来教太子。太子还有陪读的,就是王公大臣的子弟,社会上非常优秀的小孩,选出来陪读。那就是下面一个朝廷,那就是接班,整个班底全部都在里头。它教什么?有三个主要的老师,跟大学不一样,这三个老师叫太师、太傅、太保,叫三师,太师、太傅、太保。教什么?太保教卫生保健。身体很重要,没有身体不能办事,所以太保是专门管健康保健,饮食起居这都是太保的事情。太傅教伦理、道德、因果,我们讲,包括宗教教育,那是太傅管的,就是德行。太师是管一般行政这些事务,怎样治理好这个国家。这三个主要的老师。
  三个老师下面还有三个少师,少师、少保、少傅,这三个人要用现在的话来说,他们地位叫正部级,他是正部级的。这三个太师,那是跟首相级别是相等的,是皇上的顾问,是太子的老师,叫三公。这三少,这三个人是帮助三师,是带著学生真干。不是课程学了,学了不落实不行,这三个人是带头去做,像教练一样。逼著这些学生不做不行,老师教的你统统做到,这三个人当模范。这三个人真正做到了,底下人都要跟他学习。皇帝做上了一、二十年,过世了,这些人顺理成章,底下一个朝廷他就接手了。这个制度好!这个班底真是皇上用尽心血培养的,希望底下一个朝代比我做得更好,人民才有福报,这国家才强盛。后继要有人,后继没有人他就亡国了。所以这个国家,乃至于一个团体、公司,一个大的跨国公司,继承人,我觉得中国古时候这个方法好,确确实实让你这个朝代一世一世保持下去,几百年不衰。只要接班人真干,真正学到了,他不会亡国的,不会衰的,为什么?一个朝代比一个朝代好,纵然比不上也差不多,能维持这个标准。所以叫太平盛世,盛世是这么来的。
  现在这个国家领导人,如果心真正想为国家做一点事情,这难得!我在马来西亚第一次跟首相见面,首相第一句话问我,他说他很想把马来西亚治好,问我有什么方法?我提供给他的是一句话,只要把教育办好,你其他的问题全解决了。今天的问题不是制度问题,人出了问题。人要是好人,不好的制度,他也会做出好事;人要不是好人,再好的制度他照样干坏事。所以中国几千年立国,能维繫到今天,靠什么?中国人懂得把人教好。中国传统的教育没有别的,叫圣贤教育,人人都是圣人,都是贤人,他还会做坏事吗?哪有这个道理!制度差一点都没有问题。所以一定把教育搞好。这个国家治理好了,可以给全世界其他国家做榜样,这个做榜样,那就是中国古时候的成汤、文武。成汤是商朝,汤王,文武是周朝,文王、武王,他的国家不大,政治好,人民幸福安乐,成为全世界各个诸侯国的榜样,大家都来向他学习,称他为天子。那时候天子并没有统一,是以德服人,不是以力,是以道德,做好榜样,这就对了。
  所以古时候中国对教育重视,行政机构里头,首相下面几个部,古时候事情没这么多,只有六个部。教育部,那个时候不叫教育部,叫礼部,礼部就是教育部,礼部尚书就是部长,侍郎就是次长,现在叫次长。有两个侍郎,左、右侍郎,就是现在的政务次长跟常务次长,名称不一样,他的职责是相同的。六部里面,礼部摆在第一,顺序它摆在第一,首相有事不能视事,就是他不能上班的时候,礼部尚书代替首相;换句话说,政治是为教育服务的。现在麻烦,现在是为经济服务,为经济,经济是人都要争的,都想得到的。教育,人都想得到就好,那各各都是圣人、各各都是贤人,那个好。所以从前的中国这个理念是一切为教学服务,现在是一切为发财服务,麻烦大了,整个人都争财、都夺财,社会乱了,也就是价值观颠倒了。
  中国古代,是圣贤为第一,圣贤不一定有地位,不一定有财富,他为整个社会人做榜样,受人尊敬。孔子大家知道,孔子在世的时候没有做大官,他的职务只做了三个月鲁国的司寇。鲁国多大?现在一个城市,就是一个县,那个时候的诸侯就像现在的县长。司寇是什么?现在的警察局长。孔子做过三个月鲁国的警察局长,任期很短,三个月。所以在社会上没有地位,也没有财富,孔子是个平民,一生教学。他有三千弟子,学生当中有成就的七十二个人,就有七十二贤。他这个特殊地位是汉武帝把他提升的。秦统一中国,没福报,用暴力的方法来统治人民,十五年,人民起来把它推翻了,汉取而代之,中国统一了。汉武帝的时候,这也是非常英明的一个皇帝,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人口,用什么方法来教他们?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学术风气非常发达,用什么来教老百姓?董仲舒,这是个大臣,向汉武帝建议,用孔孟学说,就是儒家,来治国、来教化众生。武帝接受了,孔子的地位从诸子里头一下就提升了,本来跟诸子是平等的,这一下提升了。
  汉武帝这一个决定之后,影响中国二千年,一直到满清都是用儒、释、道来教化人民。特别是在元明清,但是早就形成了,元明清特别明显。元明清这三代帝王,以儒治国,在国家政治上用儒家思想;用佛教老百姓,用佛教民,人民,所以寺庙乡村里头统统有,那是学校,以前这些出家人统统讲经教学的,就像现在的斯里兰卡一样,以佛来教人民;以道来祭祖宗、祭天地、祭山川神祇。你看,儒释道他都用上了。而且儒释道里头最优秀的、有成就的,德行、学问对国家社会有大贡献的,都封为国师。每个朝代都有很长一段时间太平盛世,上古时代,周朝有成康盛世,成王、康王,汉朝有文景,唐朝有贞观、开元。清朝实在讲超过过去古代,这些帝王对儒释道真正下功夫,他懂得。所以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到嘉庆的前面一段,一百五十多年,是全世界一等国,最强盛的国家,盛极一时。这些史实我们应当好好去研究它,记取这个教训,今天中国要复兴,一定要把老祖宗这些东西找出来。
  《群书治要》是唐太宗治国的根本大法。他做皇帝的时候很年轻,二十七岁,读书不多,统一全国之后,怎样来治理这个国家?他非常开明,历代帝王他是第一个接受别人劝告的,喜欢听人家的话,说错了也不要紧,不处分你;冤枉他也没有关係,他也欢喜接受。贞观之治,《贞观政要》里头有记载,有别人冤枉唐太宗,旁边人听到,他这是胡说八道。唐太宗说不可以,我们要欢喜接受,如果我处分他了,没有人敢在我面前讲真话。他有这个雅量,有这种智慧,只要你说,都欢喜,说错了也没关係。他能改过,他能忏悔,所以这个国家治得这么好,在历史上,唐代是盛世,没有人不赞叹的。就这一部《群书治要》。《群书治要》是什么?是中国经史子集四库里头的精华,从这里头提炼出来的。内容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理念、方法、经验、效果,统统在这部书里头。你看,千万年的老祖宗这些东西浓缩在这一本书,这本书大概五十万字。他没有时间读书,得到这部书之后如获至宝,手不释卷,真正学,真正在这上下功夫。真正肯请教于一切人,不分身分贵贱,他都愿意听,都愿意向你请教,都希望你提供他的建议他能够用得上。这样的领导人不容易得到,这样的领导人获得了,这是国家之福、人民之福。
  我们今天晓得,在遍法界虚空界,最殊胜的地方就是极乐世界。德行圆满的,智慧圆满的,神通圆满的,事业圆满的,是谁?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就会学得跟阿弥陀佛一模一样。然后我们可以用释迦牟尼佛的身分,在遍法界一切诸佛刹土六道里头示现作佛,教化众生。我们要发这个心,要发这个愿,以老师的身分出现在世间,也就是人教好了,没有一样事情不好。教人要真心,没有一点私心,没有一点欲望;有私心、有欲望,教育就会失败,就不能成功。教育成功,就是连孔子、孟子没有私心,起心动念为天下著想、为人民著想,没想到自己。做老师的人心地要清净、要平等、要慈悲、要真诚,谦虚、恭敬,得做榜样给别人看,人家才服,才真肯听你的。
  这个底下说,「盖其意为:若谓此愿之起,仅为灭恶生善与厌苦欣乐」,这还是小利益,这不是真正大利益,他说这个不是极乐世界真净国人的实际利益。极乐世界利益是圆满的、是真实的,是广大没有边际的。「极乐国土天人能普见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国」,他能够见到的,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大菩萨、等觉菩萨,都没有办法跟极乐世界天人相比。这个世界能不去吗?而且「得天眼即能圆具慧眼、法眼、佛眼与本具之肉眼」,就是五眼圆明,生到极乐世界就五眼圆明。「是以能见尘数佛国」,尘数是无量,无量无边,并且能够「明照众生」,明照是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们生生世世在宇宙里头,诸佛国土里头来来去去,生生世世所造的一些事业,「种种之相」,没有一样不清楚,没有一样不明瞭。「于是可以救济群生,利乐万物。此方是本愿之殊胜利益」,这个利益太大太大了。
  上面两种说法,「后者切近弥陀本愿」。后者这个说法,就是《会疏》里头所讲的,这是日本的古大德。日本这些大德多半都是日本净土宗最早的一些祖师,都是在中国留学,大多数都是善导的学生、智者大师的学生。今天我们到日本,看到日本的佛教,看到这些祖师的塑像、画像,看到日本人对祖师的尊敬、纪念,我们很受感动。智者大师的像在中国我没见过,善导大师的像我也没见过,我们相信日本人的雕塑跟绘画一定很像真人。绘画这个艺术在当时已经非常发达,见到这些塑像、画像,如同见到真人一样。天眼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下面,底下这一科,是四十八愿第八愿,「天耳通愿」。它这个排列的顺序,第一个第六,第六愿,是宿命通愿,宿命通,第二是天眼,第三是天耳。你看,顺序这么排的,这个里头有很深的意思。有宿命通,见到自己过去生生世世,那就是真的看到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警惕自己、提醒自己决定不能作恶;不但不能作恶,连一个恶的念头都不可以有,动一个念头都有果报,何况你造作。把宿命通摆在最前面,是非常有道理的。一般的排法是天眼、天耳、宿命,本愿的排法是把宿命摆在第一,这是阿弥陀佛排的。我们看经文:
  【彻听。】
  天耳就是两个字,彻听。下面这句话说:
  【知十方去来现在之事。】
  这一句,这是说什么?这是说前面的三愿,宿命、天眼、天耳,能知十方过去、未来、现在之事。
  【不得是愿。不取正觉。】
  这是这一章结束这两句话。『不得是愿』法藏就不成佛,那法藏现在成佛十劫了,他的四十八愿,愿愿兑现了。天耳彻听,就是天眼彻见,没有见不到的。我们看念老的注解。『彻听,知十方去来现在之事』。「彻者,通也」,意思通的意思,明的意思,通达明瞭。「十方,指空间」。「去来现在」,就是过去、未来与现在,这是指时间。「去,承上宿命通愿,指知十方过去无量劫中宿命所作善恶之事,悉皆洞视彻听」。这是生生世世自己的、别人的统统知道,自己过去生生世世所作所为、所受果报,你都能看见,你也都能听到,悉皆洞视彻听。以下说知十方未来与现在之事,则第七天眼通愿、第八天耳通愿。这个两愿,知道十方,也就是时空里面所包含的一切,你没有一样不知道。
  底下一段,「经中彻听十方未来现在之事,是第八天耳通愿,又名天耳智通。天耳,指色界诸天人之耳根」,这是特别说出来,色界天人的天耳,不是欲界。「能闻六道众生之语言,及远近粗细一切之音声」。欲界天耳能力还没这么大,就是在六道里面,他还有侷限,欲界以下的他能听到、能见到,欲界以上的他见不到,他也听不到。如果是色界,那就不一样了。色界是修四禅所得的天眼,不但他俱生有天眼,而且他有修禅定的功夫,于是他天眼的能量就愈来愈大,他能知道整个六道里面的事情。六道上面,四空天,下面到无间地狱,也就是黄念老所说的释迦牟尼佛教化的这个区域,三千大千世界,一个单位世界是一个银河系,三千大千世界总共是十亿个银河系。这十亿个银河系,色界天的天眼统统能看得清楚,不需要望远镜,望远镜看不到,他的天眼能看到。
  所以科学发明这个东西没用,那是累赘,完全用自己的内功,你看,你天眼能看,天耳能听。科学发明这些仪器,全都有障碍,都有染污,都不是好东西,恢复自己的本能多好!神足通恢复了,不用坐飞机了,飞机也很麻烦,速度很慢。如果你有神足通,我们从这里想到美国去,念头才动,身就在美国了,他就到了。速度超过光速,光的速度一秒钟三十万公里,色界天人的神通的速度超过了,不止三十万公里。所以,十亿个银河系,他想到哪里就到哪里了,哪用得著那么麻烦!你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佛经里头本来具足最高的科学、最究竟的哲学,这学问到了顶点,在大乘佛法里头。
  《会疏》里面说:「天耳通者,能闻一切障内障外」,这个障碍他破除了,众生「苦乐忧喜,语言音声」他没障碍。各种不同的语言,他都听得懂,他也都能说,不用学的,全都会了。「此愿《魏译》文为」,康僧铠的译本里头原文是这样的,「国中天人」,这个国是极乐世界,极乐世界里面的天人,说明是凡圣同居土,说明是我们这些人去往生的。我们烦恼没断,生到那边是凡圣同居土,可是生到那边所得到的,却不是凡圣同居土的人能得到的。凡圣同居土的天人要是生到天上,欲界天,得到是欲界天的天眼、天耳。只能看下面,不能看上面,上面是色界、无色界,看不到,能看到本界,欲界能看到,畜生、饿鬼、地狱能看到。极乐世界不一样。他说,「国中天人,不得天耳,下至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所说,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觉」,这是康僧铠翻译的《无量寿经》里面的经文。极乐世界天人如果没有得这样的天耳,就是能够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所说,诸佛说法你能听到;不到诸佛国,在极乐世界也能听到、也能见到。愿意去,你也能到那边去,去供佛、去闻法,都能随自己的念头。想去就去,不想去,坐在那里不动也能听到。不但你能够听到,听诸佛说法,听到之后你能够受持,你能理解,你能接受,你能够奉行。落实在自己身上,落实在自己一切活动的方面,这就真正得受用。要做不到这样,法藏就不成佛,他发的这个愿。
  唐译的经文,各种本子对照一下看,唐译经文是「国中有情」,这个有情,情执还没断,带业往生,这就非常明显的,生到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它只有两道,人道跟天道,没有阿修罗,没有地狱、饿鬼、畜生,它跟十方世界不一样。国中有情,「不获天耳」,要是没有获得天耳,这个天耳的能力是「乃至不闻亿那由他百千踰缮那外说法者」,我们普通看这个数字是无量无边、无数无尽,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说法统统能听到,就「不取正觉」。唐译跟魏译意思完全相同。
  澄宪法师说,「此通至要」,这个神通太重要了。为什么?「地狱众苦之声,饿鬼飢饿之声,闻之镇增大悲之心」。底下这个镇字可能有错误,或是震动,或是俱的意思。这两个字,俱的意思比震好,要说「闻之俱增大悲之心」,怜悯众生苦。乾闼婆、紧那罗,这是欲界天忉利天主的乐神,「(所弹琉璃之琴,其音普闻此三千大千世界)之乐,神仙诵经之音,闻之常乐寂静之洞」,洞是洞府,道家修行的地方。「况诸佛说法,闻悉受持;菩萨对谈,听并渴仰」,这是你有这种能力。遍法界虚空界里面,不知道有多少地狱,有多少饿鬼,听到他们受苦的声音,听到饿鬼飢饿的声音,你听了之后,统统都增长大悲心。乾闼婆、紧那罗,忉利天宫的乐神,他们就像人间的文艺表演的团体,这个乐神就是他们的队长。天上,欲界天跟人间差不多,重大的庆典他们都来表演,他们弹的琉璃琴,音声普闻三千大千世界;也就是说,整个世尊教化的区,这个三千大千世界,也就是常说的十亿个银河系,都能收听得到,这个天耳都能听得到。听到他们的声音,听到神仙诵经的声音,你也会喜欢寂静,喜欢他们的修行,又何况诸佛说法、菩萨交流,对谈就是交流。你听到了,闻到这些法音你会很欢喜,帮助你开悟,帮助你提升。这是天耳的功德。见色闻声,对我们自己带来了莫大的利益。
  这想到,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得到,这三种神通我们嚮不嚮往?这三种神通,欲界天人有,鬼也有,神仙大概都有,但是他们的能量很小,不大,穿透的力量不强。鬼神的小通,大概最近几天、几十天的事情他知道,就是未来,再远他不知道了,所以他的神通不大。究竟圆满的神通是极乐世界,这一点都不假,比起诸佛如来实报土的天人,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真正能说得上利益无边。
  我相信很多人非常嚮往,什么时候我们也能够得到。如果不是净宗法门,那是个妄想,为什么?得不到,只有依靠阿弥陀佛才能得到,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我们要深信不疑。如果有人说,还有这个法门、有那个法门比净土法门还高明,我们这个心一动摇,实在说那就错了,我们就迷了,我们上当了。这桩事情,大家如果有时间,去把《观无量寿经.上品上生》那一章,就是那一段的经文,多多念几遍,你就明白了,你的信心就坚固,不动摇了。佛在那个经里头做比喻,阿弥陀佛来了,这还得了,亲自来了,告诉你,还有个法门比这个更殊胜,我来传给你。这个人怎么说?谢谢阿弥陀佛,我就照这个方法修就行了,我不需要另外的法门,我就这个就够了。有这样坚定的信心,决定不改变,决定不动摇,你才决定成就。
  上品上生章那一段念了之后,我五体投地了,不再有妄念了。它先是讲善知识,大善知识来劝你,阿罗汉来劝你,辟支佛来劝你,菩萨来劝你,佛来劝你,最后阿弥陀佛来劝你,统统不动摇。这才叫坚定的信心,坚固的愿力,你决定成功,你没话说。人家一说就动摇了,你的信心是像水上的浮萍一样,是靠不住的,那种信心不能往生,不能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要至心,那个至,诚敬到极处,阿弥陀佛亲自来我也不动摇。我就是依这个《无量寿经》,就依一句佛号,就行了,念到底,就圆满成就了。现在时间到了,今天我们就学到此地。

 

欢迎关注悲智佛网微信公众号,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公众号名称:beizhifw   公众号ID:beizhifw  
关注提示:可在微信上搜索 beizhifw ,在搜索内容中点击关注

老法师念佛 老实念佛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佛经故事 净土圣贤录文言文 来佛三圣永思集 净业三福 了凡四训 弟子规 太上感应篇 十善业道经 三皈依传授 认识佛教 沙弥律仪要略 五戒十善 修六和敬祈祷文 净土五经 刘素云老师复讲大经 净土圣贤录 布施的功德 净土大经解演义 科注全集 净土大经科注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