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第202集

1970-01-01 08:00:00 字体大小:
下载地址:
https://js1.amtb.cn/media/himp4/02/02-040/02-040-0202.mp4
(请用在新的浏览器打开下载)
点击进入mp3 返回文字版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0二集)  2013/3/2  马来西亚华严讲堂  档名:02-040-020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大家听我念三皈依,「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四百七十一页,倒数第五行,最后一句看起:
  「六」,这是弥勒菩萨十念,第六,「发一切种智心,日日常念,无有废忘。」《弥勒发问经》里面所说的十念,念佛往生极乐世界有十念,前面五念我们学过了,今天从第六开始。第六说发一切种智心,一切种智心就是无上菩提心。佛这个意思里面有三种智、三种觉,所以虽然这个字是觉悟的意思,我们中国这觉字不能够包含,它有三个解释。智,佛也翻作智、翻作觉,但智,它有三种智,我们中国字这里头的智没有这三个意思,所以往往用音译再加以解释,音就是佛陀,解释就是智跟觉。智跟觉,中国有这个字,但是不能够包括它圆满的意思,所以讲三智三觉。三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三种智,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我们晓得,一切智是阿罗汉所证的,道种智是菩萨所证得的,一切种智是如来果地上圆满的智慧。但是我们必须知道,这三种智、三种觉在我们自性里头圆满具足。这个事实真相,大乘经上说得好,「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圣是佛菩萨,在佛菩萨,他没有多一点,没有多加一点;在我们凡夫,即使堕在三恶道,我们也没有少个一、二分。也就是说,众生跟佛是平等的。
  学佛,现在还有不少人对这个佛产生误会,好像听到佛这个字就很烦恼、很忌讳,怕它。我住在香港,过年,门口贴一个红对联,这个红对联是南无阿弥陀佛,两面都是南无阿弥陀佛。邻居来给我们建议,叫我们不要贴,他说这句话非常不好,好像听到这个话家里要死人的样子,所以很恐惧。这造成严重的误会,这个误会不能怪他们,怪我们佛门弟子,特别是出家的佛弟子,没有把这个事情讲清楚、讲明白,让社会大众产生这么严重的误会。听说念阿弥陀佛,就好比这家里人要死了,送终的,所以认为这是最不吉祥的一句话,大家不能接受。可是我们还是贴了,提醒我们要告诉他,佛是什么意思,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他搞清楚、搞明白,就不至于再有这个误会。
  佛,给这些人解释,要用最方便的办法。讲三种智、三种觉,太麻烦,他听不懂。真的,不是假的。现在人喜欢什么?喜欢福报,没有一个人不喜欢有福,也没有一个人不喜欢智慧。他知道,没智慧是愚痴,没有福报是贫苦,这是他迫切希求的。那我们就用这个,这个是佛。皈依佛,二足尊,这个二是什么?第一个就是福德,第二个是智慧,都是你所求的。足是什么意思?足是满足,你对于福报也满足了,对于智慧也满足了,这个好!换句话,足就是圆满的意思,智慧圆满,福报圆满。原来佛是这个意思。你不要佛,远离佛,把佛丢掉,你就是不要福报,不要福报就贫贱,不要智慧就愚痴,那你又不肯干。不肯干怎么办?要把佛端起来,好好的学佛,你就得圆满的福报、圆满的智慧。这个他听得懂,他很喜欢听。所以接引大众要应机说法,他是什么样的根机,你就给他讲什么。如果他是科学家,就用科学给他讲;他是哲学家,就用哲学给他讲,容易接受。佛是圆满的伦理、道德、因果、哲学、科学,全包括了。佛经讲些什么?归纳起来就是这五桩大事,五门。伦理、道德、因果,这是佛的普世教育,也就是说人人都应该要学的。你学了它,得什么好处?第一个,身心清净,健康幸福,佛教给我们这些。教导你家庭和谐,家和万事兴。你有幸福美满的家庭,有一帆风顺的事业,有祥和的社会,有太平的世界,佛教的就是这些,讲的也是这些。更高的,你现在不懂,更高的是你意想不到的殊胜、圆满。
  人能够发一切种智的心,这就是圆满智慧。圆满智慧从哪来的?从清净平等中来的。清净心是阿罗汉证得的,平等心是佛证得的,通常也称为法身菩萨,是生在实报庄严土的这些法身大士,他们都用一切种智心。一切种智是自己本有的,不是从外来的,外面去学学不到。外面学来的,在佛法叫外道,佛法自称为内学,这个一定要知道。佛法是向内不向外的。向外,可以用怀疑,科学就是向外的,哲学也是向外的,可以用怀疑。怀疑发现问题,再去研究追踪,找答案,行。但是向内的就不能怀疑,内一怀疑就完了,这个内外恰恰相反。向内要用什么?要用自己的真心。一切种智心是自己究竟真实圆满的心性,这个心性具足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无不具足。它起作用,一念之间就显现出遍法界虚空界。
  我们今天要讲宇宙,整个宇宙从哪里来的?一念当中产生的,没有先后。佛经上告诉我们,「一念不觉而有无明」,这个无明就是阿赖耶,阿赖耶出现,宇宙就出现。今天科学上说宇宙的三个现象,就是阿赖耶的三细相。第一个是业相,科学叫它做能量;第二个转相,阿赖耶的转相,科学称为信息;第三个阿赖耶的境界相,科学叫它做物质。物质是物理现象,信息是心理现象,从哪里来的?都是从业相来的,讲从能量来的。能量从哪来?能量是本有的,每个人自性清净心当中本有的,它不是外来的。惠能大师明心见性,说得很清楚,第一句话他说,自性是清净的,从来没有被染污。修行证果,知道没有染污;现在你在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也没有染污。染污的是什么?染污的是阿赖耶,阿赖耶的见分被染污,阿赖耶的相分被染污。相分是我们的肉体,阿赖耶的相分;我们能够起心动念,能够想过去未来,这是阿赖耶的见分,见分也被染污。而自性本具的见闻觉知是丝毫没有染污,那是自性里头的性德,见闻觉知没有染污。
  学佛不是别的,就是叫我们回过头来向心性当中去发掘,把自性的本能让它透出来,这就叫阿罗汉、叫菩萨、叫佛。佛菩萨自性本能,跟我们乃至跟畜生、饿鬼、地狱的本能完全相同,丝毫差别都没有。修学,你看费多少时间、多少精力,这种修学是很笨拙的。但是大多数的人都走这条路,要用很长的时间才能把自己向上提升。快速的有,但是很多人做不到,快速通道,禅。禅宗不要学,叫你修定,定是什么意思?叫你放下。见思烦恼放下,你就证阿罗汉果;尘沙烦恼放下,你是菩萨;无明烦恼放下,你就成佛。六祖惠能给我们做了一个最殊胜的榜样,他不认识字,没念过书,虽然在黄梅住了八个月,五祖分给他的工作是义工,这现在人说义工,到碓房里舂米破柴,就干这个工作,干了八个月。五祖道场里头有讲堂,他一次没去过,也有禅堂,一炷香也没坐过,根本就没进去过。他在哪里修行?他的修行五祖知道,别人不知道,他在舂米当中修行,在破柴里头修行。修什么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他就修这个,他修成功了。
  我们读《坛经》,《坛经》里面记载得很清楚,五祖要传法,年岁大了。法得要有人承传,如果法到我这一代,我下面没有传法的人,那就是严重的罪过。除非你这一生一个传承的人都没有遇到,那是情有可原。遇到而不传,这叫吝法。吝法一定堕三途,往后生生世世愚痴,没智慧。为什么?吝法。吝财的人贫穷,吝法的人愚痴。一生遇不到,没关係,很多一生遇不到的。遇不到怎么样?遇不到,他著作,把自己所悟的写成书本留传给后世,希望后世有缘的人遇到。这个行,这也是个办法,古德用这种手段的人很多。《大藏经》里面属于论部的,几乎全部都是这些,祖师大德的著述。有些有传人,有著述;有些没有传人,也有著述。现在方便,现在除了著书之外,有电视、有网路,可以把音像保存下来留给后世。这个方法古人没有的。但是哪一种可靠?古人的方法可靠。现在这个方法要立刻利用,遇到了要好好去用它,发挥作用。如果不好好的利用它,哪一天一个灾难来了,电没有了,那就全盘都没有了,你的什么网路、卫星、光碟统统不起作用,还是书有作用。所以古人的方法有持久性,我们这个方法没有持久性,科学技术没有持久性。
  我们在科学报告里头也看到,科学家曾经告诉我们,地球大概在五、六万年以前有过高等科学的发现,比现在还进步。他说那个时候的能源,他们从太空当中取来的,没有染污,没有噪音。我们现在的能源,地下挖出来的,有染污,有噪音。你看飞机的声音、汽车的声音,都是噪音。他说在上一个世纪,亚特兰提斯,那个时代他们的飞机没有声音,他们汽车也没有声音,也没有染污,比我们高明。但是很不幸,这块大地沉到海里去了,这个海叫大西洋。他们那个时候,在世的时候,叫大西国,沉到海底,大西洋。有很多探险,潜水到大西洋底下去找,确实有遗迹,还有遗迹。几万年之前,还有遗迹在,这个传说不是空穴来风,有证据的。我们的地球,现在科技发展也很快,差不多要到头了。到头,如果人心不能够收敛,不能够回头,跟著科学一起走,可能这个地球会发生像亚特兰提斯一样的灾变。这个灾变,所有科学文明全都没有了,要恢复人类原始的生活。
  由此可知,这科学技术不是一个好东西,它会带给我们灾难。所以中国古人他有智慧,他不走这条路子,他著重在精神文明,不注重这些科学技术的享受,他不重视这些。有没有道理?如果读古书就知道很有道理。古人生活在诗情画意之中,古人的心情是清净淡泊,没有竞争,没有名利,那个社会是个和谐的社会。中国人不讲和谐,讲和睦,和睦的意思比和谐深,睦有亲爱的意思在里头。也就是我们常讲的,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关怀、互相照顾,这是和睦,比和谐的意思还要深、还要广。这个社会好,人跟大自然融成一片。科学发展是把大自然破坏了,它的享受是破坏大自然。中国古圣先贤、大乘佛法都教给我们随顺大自然,大自然是道,随顺大自然叫德,就是道德。决定不能够违背大自然,要想改变大自然,灾难就会来了。
  所以今天科学技术有能力破坏自然生态平衡,而且人还天天在干。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灾难?人为的,不是自然灾害。大乘经里面佛告诉我们,贪婪,感来的水灾;瞋恚,感得的是火灾,火山爆发,地球温度上升,瞋恚心重;愚痴感来的,风灾,天气、气候不正常。像沙漠里面的沙尘暴、阴霾的天气,严重的时候,我们的视力大概只有一、二十公尺,这么严重的烟雾,这都是愚痴感得来的。傲慢,感得的是地震。怀疑,最可怕了,感得的灾难特别多,严重的包括山崩地陷,山会倒下来,地会突然陷下去,怀疑。现在的社会哪一个人没有贪瞋痴慢疑?贪瞋痴慢疑带给自己是病毒,应对的是五脏,带给我们居住的环境就是这些灾难。
  佛经上告诉我们如何化解,我们很难相信。今天量子力学家告诉我们化解的方法,居然跟佛经上讲的是一样的。科学家教给我们,化解这个灾难,现在说自然灾害,其实是人念头之所感得的,自然是健康的,自然是美好的,自然绝对不会有灾难。也就是自然环境被我们破坏了,被我们不善的念头破坏了,就是贪瞋痴慢疑,特别著重怀疑。人丧失自信心,带给自己是五脏六腑的病毒,带给我们居住的环境就是这些灾难。科学家教导我们弃恶扬善,第二个是教我们改邪归正,这是美国布莱登博士说的,第三个端正心念。我们能把这三条做到,就能化解我们身体内部的病毒,对外能够化解这个地球的灾难,跟佛经上讲的一样。弃恶扬善、改邪归正、端正心念,他讲得很简单,三句话就把问题给解答了。
  这个地方「发一切种智心」,也就全包括了,真实智慧,不生烦恼,不造恶业。「日日常念,无有废忘」,这个常念是常念南无阿弥陀佛。念佛的功德不可思议,这句名号所具足的,确确实实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如来所修、所证之法。无量无边的功德妙行都在这一句名号之中,没有人知道,知道的人对于念佛分秒必争。觉明妙行菩萨劝导我们,「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这个话真的,一点不假。说话说废话,造业,为什么不念佛?佛是善中之善,一切善中第一大善,念佛的功德多大,真正不可思议。讲清楚、讲明白,就在这部经。特别是黄念老给我们蒐集的集注,这么多的参考资料,让我们对于这个名号认识清楚,不再迷惑,念佛人决定得生净土。黄念祖老居士完成这个注解之后,表演给我们看,一天十四万声佛号,追顶念佛,一句接著一句,一天十四万声,念了半年,他往生了。这个人往生,从他一生的行业,他的思想、他的行为,我们可以断定他上品上生,他为净宗、他为正法做了最大的奉献。这个奉献就是这个集注,蒐集八十三种经论、一百一十种祖师的注疏来解释这部经,字字句句都有根据,不是他自己说的。这个做法,真实智慧,真实功德。
  下面,「七者,于一切众生,起尊重心,除我慢意,谦下言说。」这个第七念可以帮助我们现前大众离苦得乐,破迷开悟。我们今天为什么不能开悟?为什么不能离苦?因为我们没有製造离苦得乐的因,还继续造苦难的业报,这就是永远不能离苦得乐。造的什么业?我慢。这个字,佛很忌讳,儒也很忌讳。你看,孔子在《论语》里面说的,「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馀则不足观也」。孔老夫子说的,假设这个人,他的才华像周公一样,周公是圣人,是孔子一生最佩服的一个人。他一生是学周公,没有周公的福报,他有周公的德跟才,没有福,现在人讲他没有这个命。周公有命,生在圣人之家。孔子也是圣人,母亲给他的影响非常大,那是圣母。但是他不是在一个权贵的家庭,是平民家庭,这出身跟周公不能比。周公是武王的弟弟,身分完全不一样,他这种圣志的抱负,可以在一生当中能兑现。孔子不能兑现,周游列国,希望有个诸侯国的国王请他做宰相,他就能展示他的抱负;十几年到外面去访问,没有一个国家领导人接纳他。到六十八岁,太老了,不行了,还没有人用他,回老家去教学。展开中国私人教学的风气,他是第一个人,带头的,叫私塾教学。那一年孔子六十八岁,七十三岁过世,孔子在世教学只有五年,不长。典籍里记载,他有学生三千人,有七十二个杰出优秀的弟子,叫七十二贤。夫子说,假如有个人才华像周公一样,但是看到他有两个毛病,一个是骄,他有骄傲、傲慢;一个是吝,吝就是小气,心量很小,肚量不大,不能包容,那是小气。你看使骄且吝,这个人怎么样?这个人其他的别看了,是假的不是真的。
  老夫子这个教训帮助我们观察人,我们跟人交往,这个人小气、吝啬,好东西捨不得给人,傲慢,他做得再好,都是假的,学问、道德表得再好,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决定没有骄慢的这种心态,决定不会有小心眼这种作风。遇到真正肯学的人,估计能够学成的人,能够学得成功,全心全力协助。为什么?圣贤学术最重要的是承传,我得到了一定要传到下面,世世代代有传承,这是中国人最讲求的。到我这一代就断了,这叫大不孝。承传的人不容易得到,哪个老师都想有传人,到哪去找?早年,我跟李老师,台中李炳南老居士,我跟他十年。老人常常跟我聊天,谈这些问题,学生要找一个好老师,难,可遇不可求;老师要找到一个好学生,能够传他的法,更难。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难在什么地方?就是此地这几句话,「起尊重心」,难。现在人都是自尊、自大,没瞧得起别人,有我慢的意思,不知道谦虚,这什么都学不到。老师真想教你,看到你有这种心态,不教了。为什么?没用处,教你,你吸收不进去。佛法讲信解行证,你可以有信、有解,你不能行,不能行就不能证,这种学问就属于知识,不是智慧。如果有行有证,那是智慧,那才真正能继承圣贤的道业。关键在这个地方,这到哪里去找去?
  我这么多年来,二十六岁认识了佛法,跟方东美先生学哲学,我们从哲学里头进门的。他给我讲了一部「哲学概论」,最后一个单元「佛经哲学」,我从这入门,知道大乘经典是了不起的哲学。方老师当年告诉我,「释迦牟尼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从这入门的。我一生感恩老师,念念不忘老师,没有老师,哪有这样幸福美满的一生!这一生是老师教的,让我这一生过著真正幸福美满的生活。虽然是一无所有,但是非常快乐。你给我,我也不要,为什么?你要得多,负担多,压力很重。什么都没有,一身轻鬆,自在快乐。这种生活过习惯了,你就会产生怕累赘。你有了一个道场,就有累赘。道场总不能一个人住,住的人愈多愈麻烦,人多,杂乱,哪有一个人自在!一个人确实得大自在,心里面没有忧虑,身体没有疾病,你说多快乐。无忧无虑,万缘放下,得大自在。每天有经典作伴,经典是诸佛菩萨、古圣先贤,我跟谁在一起?跟诸佛菩萨在一起,跟古圣先贤在一起。
  你们说这个世界很苦,我说这个世界很快乐,我没有受到苦。所以我读这一句感慨很深,我自己这一生当中能够得到幸福快乐,就是于一切众生有尊重心,不敢轻慢一个人。为什么?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把它怎么看法?我把它看一切众生个个都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化身,化成男身、化成女身,化成富贵身、化成贫贱身,全是阿弥陀佛的化身,尊重心就生起来了,我慢意自然没有了。普贤十愿,第一愿「礼敬诸佛」。礼敬诸佛,说佛,佛是从相上讲的,相是平等的,诸佛所现之相。这些人有对我很好的,也有以恶意对我的,批评我的、毁谤我的,甚至于陷害我的、障碍我的,那些人全是阿弥陀佛,我感恩。为什么?他在考验我。菩萨六度,普贤十愿,我能不能关关通过?顺境不起贪心,逆境不生瞋恚,佛菩萨出考题来考我,我要欢欢喜喜,关关通过,你说多快乐。人家一骂你就生气,气几天都气生病了,你说你多苦、多可怜。人家骂我的时候,我听到了,想一想有没有过失,有则改之,无则嘉勉。不管我有没有,我都对他顶礼,我都感恩他,他提醒我。
  所以真正会修行,睁开眼睛看一切众生都是佛菩萨,你能不成佛吗?你现在还有分别、妄想、执著,那你可麻烦大了,你到哪一生才能成就?看到顺心的喜欢,不顺心的烦恼,这就是你的病,这就叫轮迴心,这就叫造轮迴业,念佛也出不了六道轮迴。如何把轮迴心转成一切种智心,这叫真功夫,把轮迴业转成无上菩提业。外面境界,佛经常讲境随心转,我们用什么心,外面境界全随我们转。「若能转境,则同如来」,《楞严经》上说的。你不能转境,被境界转,这凡夫;你有能力转境界,你成佛了。所以佛经里面的教育理念跟方法,跟世间完全不一样,有很多恰恰相反。
  现在人相信科学,我也相信科学,我常常看科学报告,但是我能用科学报告来证明佛法,我没有随它转,我让它随我转。科学证明佛法里头最难理解的部分,是真的。譬如说,我们都很熟,相由心生,相是什么?物质现象、心理现象、自然现象,这把所有相分全包括了。相从哪里来的?心生的,心是念头,很不好懂。我学佛学了几十年,这句话总打很多问号,看到现代科学报告,恍然大悟,这个问题解决了。我看的这个报告,是德国的科学家普朗克,爱因斯坦的老师,他的学生比他出名。一生专门研究量子力学,而且是专门研究物质,物质到底是什么,物质的祕密被他揭穿了。他用的方法跟佛经上讲的方法是一样的。
  佛经上教给我们,物质可以分。世尊为我们举例子,最小的叫牛毛尘,佛是用尘土,小就是用尘来代表,牛毛,牛毛比较粗,牛毛的尖端上有一粒尘土,不会掉下去,我们讲有吸力,地心吸力。这微尘很小,怎么样它都不会掉下去,像地球空中旋转,人不会掉下去。牛毛尘分成七分,七分之一,叫羊毛尘。羊毛细,羊毛尘再分七分,七分之一,叫兔毛尘。兔毛尘再分七分之一,叫水尘。水有密度,但是在显微镜观察之下它有空隙,这一粒微尘在水的空隙里面走,没障碍。水尘再分七分之一,叫金尘。金是金属,金属的密度大,依然有空隙,它通过,没障碍。金尘再分七分之一,叫微尘。微尘,阿罗汉的天眼可以看到。换句话说,我们人看不到,诸天天眼也看不到,小乘初果、二果、三果都有天眼,他们也没见到,四果阿罗汉见到,肉眼,就是肉眼的天眼,他能见到。这什么东西?在我想像当中应该是现在人所讲的原子,阿罗汉能看到这个。比原子更小的,阿罗汉看不到。这个微尘还能分,再分成七分之一,叫色聚极微。我相信世尊这句话,色聚极微,就是今天科学所讲的基本粒子夸克,属于这些东西,这是色聚的极微,色就是物质,它依旧是物质。
  这个东西还能分,分到最后,最小的单位,叫极微色,也叫极微之微,这不能分了,分就没有了。科学家发现这个东西,科学的名词叫微中子,或者叫中微子,都可以。这个东西多大?科学报告里面说,一百亿个微中子,一百亿个聚集在一起,它的体积等于一个电子,原子里头的一个电子。原子是由原子核、电子、中子组成的,等于一个电子,也就是一个电子的一百亿分之一,这么小。这么小的东西谁能看见?佛经上讲八地以上,八地菩萨,九地、十地、等觉、妙觉,这五个位次的人看得清楚。普朗克博士把这个东西再把它打破,这一打破,没有了,物质没有了。看到什么?看到是念头波动的现象。所以这就得到一个结论,根据他一生的研究,世界上根本没有物质这个东西。他说物质是什么?物质是念头产生的幻相。
  这个不能在这细讲,细讲佔很长时间,物质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佛在《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被科学证明了。而且证明物质的基础是意念,这就是说明,佛在经上所说的「相由心生」、「一切法从心想生」,这证明了。我们看到科学这些报告,完全没有疑惑了。如果没有科学家这些研究报告,我们对这个问题还是很多疑问。为什么?佛在经上这样说,没有听别人讲过。八地菩萨,这是佛给我们一个希望,什么时候证到八地你就清楚了。这话是真话,不是假话。八地怎么?定功,菩萨五十一个等级,就是定功有五十一等,八地是最高的第四等。菩萨最高的等觉,其次的,法云地的菩萨,十地菩萨,九地菩萨,八地菩萨,菩萨最高等级的四个,最上面四个,他们统统能看见。现在被科学家发现了,科学家用数学去推演,有此可能,然后再用精密的仪器去观察,也是精密仪器去把它打破,看到事实真相。
  今天他们提出来以心控物,说明念头可以控制物质。这句话提出来了,等待科学证明。所以现在这个科学叫前卫科学,没有得到全世界科学家的承认,只是少数,一部分,要蒐集足够的证据。证据到哪里蒐集?他们第一个锁定的目标就是医院,蒐集这些得癌症的,这样的重病,医药不能够治疗,放弃治疗,告诉病人,你的存活时间只有一、二个月,让家人带回去。他自己也知道快要死了,无法治疗,自己也把这个身命放下了。他们找有宗教信仰的,宗教信仰的人,信一般宗教的,都祈祷,每天做祈祷,认真做祈祷,希望上帝带他到天堂去,对于自己身体这个病也就忘掉,全心全力做祈祷。真有效,过了一、二个月,他身体愈来愈好,再去检查,病没有了,好了。问他怎么治疗的?没有治疗,天天祈祷,除祈祷之外,没有做其他事情,也没有用任何药物。科学家懂得,这是念头、意念把病毒治好了。原来带的这个病毒是不善的念头,现在天天祈祷,天天想上帝,天天想天堂,这个念头是最好的念头,让你带著病毒的这些细胞统统恢复正常,再去检查,病好了。这真的不是假的。
  念佛的人天天想阿弥陀佛,天天想极乐世界,不要再去想身体,身体自然健康。想身体就坏了,想身体就是念头在身体上。佛教我们把念头放在佛号上,不要放在身体上,任何地方都不能放,只可以放在阿弥陀佛身上,你就身心健康,烦恼轻,业障轻,智慧天天增长,福报也就跟著来了,你为什么不干?佛只能教我们,其他的帮不上忙,要自己去干。你说等到佛菩萨亲手帮我们忙,那是迷信,那是假的。佛菩萨把理论告诉我们,方法告诉我们,还是要自己去用。教我们放下万缘,一心专念,这佛教的。我们果然肯干,肯干就有效果。不要去想老,不要去想病,不要去想死,想什么,什么就来。想老,你就老化了。想病,没有病也会长病,为什么?你想它来的。寿命还有,但是天天想死,那你就提前告别了。真的从心想生,这三个字重要。既然是从心想生,我们就决定要想生极乐世界,我不想别的,我决定要想亲近阿弥陀佛。天天想阿弥陀佛,天天想极乐世界,功夫得力,你会感觉到现在就住在极乐世界,现在就在阿弥陀佛身边。
  所以对一切众生生尊重心,不但对人,善人、恶人,不要去分别,不要去执著,凡是人,皆须爱。不但人要爱,畜生要爱。畜生,好好跟牠沟通,跟畜生做朋友,是真正的好朋友。比人好处,人变化太大,靠不住,畜生靠得住。此地,这个房子的主人丹斯里先生,你到他家里去看看,他家里养了很多,养的有天鹅、鸭子、鸡、孔雀,我今天早晨还去看。鹅,这些畜生就像一家人一样,懂得人的意思。他那个鹅还有名字,一叫名字,叫牠来,牠就来了,牠会迎接客人,会送客人。孔雀高兴,牠表演孔雀开屏给你看。我们今天早晨去的时候,这些畜生欢迎,给我们表演。善待一切动物,动物没有一个不爱你的,要懂得。不但要善待动物,要善待植物,花草树木,统统都有情,整个宇宙是有机体。不但那些东西有情,我们这个桌椅板凳有情,为什么?它懂,它会看、会听,懂得我们的意思。地板也是如此,墙壁、天花板统统都是。你不要以为它什么都不知道,错了,它什么都知道,比我们灵光多了,我们睁大眼睛,很多没看到,它全看到了。我们言语有障碍,不是我们的言语我们听不懂,这桌椅板凳什么样的言语它都听懂,什么样的文字它都会看,我们比不上它。
  美国一个很著名的,完全用心灵的疗法治病,修.蓝博士,他用这种方法治好几千个病例。去年三月,他到香港来看我,我问他,你治病的原理是什么?他告诉我,清净心。要学这种治病的人,因为他不是佛教徒,说必须把我们的记忆,不善的记忆统统清除乾净,要打扫乾净,善的记忆也要打扫乾净,让心恢复到清净,心里头什么都没有,这个心就能治病。用什么方法?他只需要病人四桩事情,第一个是姓名,他要知道姓名,要告诉他,第二个出生年月日,第三个现在住的地方,他在哪里,第四个他的病历,医院检查的病历。他只要这四种资料,病人不要见面,隔几千里都能治好,很神奇,完全用念力。治疗的方法,这资料有了,每天做三十分钟观想,把病人跟自己想成一体,完全观想成一体。然后展开病历,知道我自己哪些地方有病,用清净心,一天做三十分钟。也就是说完全清净,什么念头都没有。他有四句口诀,这四句口诀,第一个是对不起,第二句是请原谅,第三句是谢谢你,最后一句是我爱你,就这四句话,用这个口诀,四句话。什么念头都没有,就念这四句话,半个小时。每天半个小时,三十天疾病就好了。自己好了,对方就好了,无论这个人在几千里之外都没有关係,不需要见面。
  我跟他讲,这个方法,这是神圣,上天,他们是外国的宗教,这是上帝来救人的。真正有大灾难,医药没有了,设备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怎么办?这个方法有效。它不要打针,不要用药,非常有效果。他告诉我,千万要记住,爱心要展开,就是大慈大悲爱一切众生。他参观我的摄影棚,告诉我,摄影棚里头桌子会听、会看,懂得人的意思,地板也是,墙壁也是,天花板也是,所有一切家具各个都是。所以,你要说是动个念头别人不知道,假的,骗自己,对于所有一切万物你都骗不过。这整个宇宙是有灵性的,整个宇宙是活活泼泼的,现在讲有机物体。说找一个无机,没有生命,死的,一个找不到。我们现在知道,这话真的。为什么?最小的物质现象,微中子,这是物质最小,不能再小了,这个微中子跟见闻觉知融合在一起。就是心跟物它根本不能分开,心跟物是一体,分开来就错了,而且你是不可能分开的。所以一定人要有善念,对山河大地要爱护,对树木花草要爱护。我在香港住乡下,门口有树,他拥抱著树,告诉我们,爱心,跟这个树有感应。
  这个方法,是夏威夷古老方法,世世代代传下来的。祕诀没有别的,就是清净心。所以他叫清除,把不善的念头清除掉,不善的念头跟一切恶感染,善的念头也要清除掉。这个道理我们懂,善念感三善道,恶念感三恶道,只要有念就出不了六道轮迴。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要把这些念头断掉你才能超越。断这个东西难,非常困难。净土宗有个巧妙方法,什么都清除掉,只有一尊阿弥陀佛,念这句阿弥陀佛能往生到极乐世界,这个方法妙绝了。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不在六道,也不在十法界,你就超越了,圆满的超越了。这条路很容易走。
  弥勒菩萨这个十条,要能做到才行,那你就稳稳当当。弥勒菩萨这个十念做到,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上辈往生,也就是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你不是中下品。为什么?这个里头很多是菩萨境界。对人要都恭敬,人都是好人,没有一个不是好人,人都是佛、都是菩萨。恶人也是,他是一时迷惑,一定要谅解,不要认真。本性本善,本来是佛,我们对这个事情要认真。他在十法界里现这个身,这个不要去理会他,这个都是暂时的,都是一时迷惑,等他觉悟了,自然就恢复本来面目。我们认本来面目,假面目不要去理会他。善也好,不善也好,统统都好,为什么?他自己心变现的。一切境界都是自己心在变现,心是无常的,所以宇宙是无常的。事理都要搞清楚、搞明白,心就定了。决定不能有傲慢、嫉妒。
  所以我们读到此地,我们就知道,佛教我们「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戒定慧是性德,戒定慧迷了就变成贪瞋痴,它是一不是二。所以这个真正的说法,转迷为悟,转贪瞋痴为戒定慧,这就对了。它是一体的两面,觉了叫戒定慧,迷了叫贪瞋痴。同样,觉悟了叫见闻觉知,迷了叫受想行识。《心经》上常念的「五蕴皆空」,我们搞了六十年才明白,原先全都讲错了,把五蕴讲成我们身体,不是的,五蕴讲的是微中子,不是身体,这才讲到根本。极微之微具足色受想行识,不但肉眼看不见、天眼看不见,今天高科技显微镜之下也看不见。科学家做这个工具是特殊工具,他们用的这些工具市面上买不到的。
  「谦下言说」,对人要谦虚、要恭敬。人在世间,不学佛,真是一大损失。那是没有缘,佛经上讲的可怜悯者,再大的富贵也是可怜悯者,他这一生可谓空过。真正学佛的人是把宇宙人生真相搞清楚、搞明白,过去清楚,未来也清楚,你是个明白人,你不学佛是糊涂人,真的不是假的。真正明白人,贪瞋痴慢疑没有,这五个字他统统没有,他不贪、不瞋、不痴、不傲慢、不怀疑。实在讲,佛教我们断三毒烦恼,三毒烦恼有核心,贪里头,什么贪是最严重的?它有个核心,最严重的贪心是情执,最严重的瞋恚就是傲慢,最严重的愚痴就是怀疑。所以我们从哪里下手?不怀疑就能把愚痴打破,转迷为悟;不傲慢、不嫉妒就能把瞋恚灭掉,瞋恚感应是地狱;情执断掉,贪的根就没有了,拔掉了。从哪里下手最有效、最快速,这就好办。从根下手,根之根,情执不能有,傲慢、嫉妒不能有,怀疑不能有,特别对圣教,对圣贤教诲。
  圣贤教诲第一桩事情,恢复我们的自信心,相信自己,第二个再相信佛陀。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上说的,佛家讲信,头一个是自信。人要是自己没有自信心,佛菩萨对他无可奈何;自己有坚定的自信心,佛才能帮上忙。自己对自己怀疑,那还有什么办法?没救。自己相信自己什么?相信自己是佛,相信自己是圣人。为什么?你本来是佛,你本来是圣人,中国古人讲的人性本善,你要相信你是本善。那个善不是善恶的善,那个善是讲一切都圆满,没有一丝毫的欠缺,这叫善。你是个非常非常完美的人。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迷了。谁能帮助我们觉悟?祖宗能帮助我们觉悟,圣贤帮助我们觉悟,佛菩萨帮助我们觉悟。所以第二个,我们才相信这些人,他真帮得上忙。人,没有自信心的人,帮不上忙。你是佛,你不肯承认你是佛,这怎么办?你怎么能成得了佛?成不了。你本善,你不相信你本善,你相信你是个恶人,相信自己无恶不作,那你继续去作恶,你回不了头来。这就是圣贤教育。
  心性的学问是从信心入门,你信到什么程度,你入到什么样层次。一分的信心,你只能入一分;十分信心,你能入十分;万分信心,那你就能入万分。所以有人问我,五祖忍和尚传法,问我惠能跟神秀差别在哪里?为什么神秀没有得到衣钵,衣钵给惠能?如果讲修持,一般讲修行功夫,惠能什么都没有,怎么比得上神秀?神秀在五祖会下不少年,六祖惠能到黄梅的时候,神秀的身分是五祖的助教。五祖会下很多人来请教,都是神秀去接待,给他们解决问题,他的身分很高,为什么会传给惠能?我说,神秀对五祖、对佛法有一百分的恭敬心,所以一般人比不上。可是惠能对五祖、对佛法,他有万分的恭敬心。五祖识货,衣钵传给那个万分信心的人,百分的得不到。我们用印祖的话,就是一分诚敬一分利益,百分诚敬百分利益,万分诚敬万分利益。
  所以今天佛法难,难在什么?大家没有信心,来学佛的人都打了很多的怀疑。这就是你把舌头讲出血了,他还未必听懂,这真难!这什么原因?这是受科学的影响。科学它的方法头一个就叫你怀疑,从怀疑里面发现问题,发现问题要跟踪问题,再追究,再去研究,把它破解出来。可是心理学走这个门走不通,这死路一条。物理行,心理不行。东方属于心理,东方所有一切方法都是从心理这方面设计的。你看小朋友,从小叫他背书,这属于心理。背书的目的在哪里?目的叫小朋友别胡思乱想,修定,保持他的清净心,保持他的天真。小朋友也会胡思乱想。至于书会背下来,背下来那是附带的,是副作用,不是主目的,主目的是教修定。心地清净,这个人就开智慧。我看到传记上写的好像是悟达国师,他十岁的时候,还是沙弥,他就能讲经,而且讲得很好,大比丘都在座下听他讲,十岁小沙弥。我们知道,三昧水忏的故事就是从他来的。他十世高僧,第十世,你看生生世世累积的根基,十岁就起作用,就能讲经教学。如果他修净土法门,早就上上品往生,成佛去了。这就说明八万四千法门跟念佛法门相比,差距很大很大,能选择这个法门那是无上的智慧。真正肯修行这个法门,没有一个不成就,而且快速成就,高成就,不是低的。无论是什么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不得了。
  「八者,于世谈话,不生味著心。」这个也是大菩萨行。跟世间人谈话,这个谈话是什么?谈话是修行。修什么行?修大定,修三昧。是跟人谈话,谈完不放在心上,要学。外面人家来问我,我们也没有准备,随问随答,完了之后,心上痕迹都不著。这一句就是教我们这个方法,不生味著。这个味著我们参考资料里头有,从《俱舍论颂疏论本》里头节录的,很简单,「谓爱相应,爱能味著,故名为味。爱名为味。」你喜欢,贪爱它,还有不喜欢它,怨恨它,怨恨也是味,爱有爱的滋味,恨有恨的滋味,都是有味。后面著,就是著相。你心里真的有这个相,著相就变成种子,变成阿赖耶里头的种子,种子遇到缘就会起现行,这就是轮迴真正的因。
  这一句教我们不著相,随缘而不著相,什么缘都可以随,就是不能著相。这是大修行,这是修大定,修自性本定。惠能大师开悟所说的,「何期自性,本无动摇」。真性确实在一切境界当中如如不动,我们这个会动的是阿赖耶,阿赖耶是生灭心。我们用这个动的,就是用阿赖耶,用妄心。用妄心是迷,用真心是悟。诸佛如来、诸大菩萨示现在世间,就是会用这招。释迦牟尼佛出现在印度,为我们示现八相成道,住世八十年,中国人讲虚岁,外国人讲七十九岁圆寂的,中国人讲八十。八相成道,他有没有痕迹?没有,他确确实实没有起心动念。随顺世间法,从出生,小孩慢慢长成,这随顺世间法,没有起心、没有动念过。他如果起心动念,他就堕落,他就堕落成凡夫。不起心、不动念,这才叫示现,也就是应现变化所作。我们跟他不一样,我们就是六根在六尘境界当中全都是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这就错了。他们,这个他们是指法身以上,证得法身的菩萨,《华严经》上讲的圆教初住以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跟妙觉如来,他们示现在六道、在十法界,都没有起心动念,没有起心动念哪来的分别执著!
  于是我们就晓得,实际上他住哪里?他住在法性上。法性是什么样子?惠能大师讲的五句话就是法性的样子,他是略说,释迦牟尼佛是广说。法性是什么样子?《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说出法性的样子。换句话说,《大方广佛华严经》浓缩起来就是惠能大师的五句话,大师这个五句话展开来就是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不增不减,完全是相同的。五句话不能说它少,《大方广佛华严》不能说它多,它可多可少,可大可小。这是学科学的人都很难理解的。但是今天的科学到量子的时候,愈来跟佛经是愈靠近了。空间是假的,时间是假的。空间没有了,就是距离没有了;时间没有了,先后没有了,不是真的。时间、空间从哪来?也是心想生的。你心里不想它,它就没有了,它就不存在。科学家还是引导我们打妄想,没有办法脱离。佛的高明,佛里头有科学,有最高深的科学,但是他把你引出了。你看,这个地方一句话,「不生味著」,这就引出来了,不让你心里头有痕迹。这叫佛法,这叫真实智慧。这些东西统统都要用在日常生活当中,你要会用的话,得大自在,会用的话,法喜充满。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欢迎关注悲智佛网微信公众号,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公众号名称:beizhifw   公众号ID:beizhifw  
关注提示:可在微信上搜索 beizhifw ,在搜索内容中点击关注

老法师念佛 老实念佛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佛经故事 净土圣贤录文言文 来佛三圣永思集 净业三福 了凡四训 弟子规 太上感应篇 十善业道经 三皈依传授 认识佛教 沙弥律仪要略 五戒十善 修六和敬祈祷文 净土五经 刘素云老师复讲大经 净土圣贤录 布施的功德 净土大经解演义 科注全集 净土大经科注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