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第205集

1970-01-01 08:00:00 字体大小:
点击进入视频 点击进入mp3 用安卓下载播放mp3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0五集)  2013/3/4  马来西亚华严讲堂  档名:02-040-020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跟我念三皈依: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每天展开经本之前将三皈依念一遍,以至诚心、恭敬心面对三宝,我们的真诚、听话、老实就能够现出来。想到三宝,我们的老师,佛陀,二足尊,智慧、福德圆满。足就是这个意思,满足,就圆满了。在智慧、福德,佛陀是位居第一,没有比他更尊贵的。佛法,特别是净宗法门(净土法门),这一句名号圆满具足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所修所证的圆满功德。所以法是离欲尊,欲是欲爱,完全放下了。欲爱是烦恼,烦恼断尽了,六根在六尘当中不起心不动念,所以在一切离欲法门里面,它是最尊贵的。这个尊,我们可以把它看作第一。皈依僧,僧伽,僧伽是团体,在佛法里四个人在一起共同生活办事,就称为团体。所以僧伽不一定是出家人,只要四个人在一起共同生活、共同办事,都叫僧伽。佛弟子四个人在一起是办佛事,佛事是修福、修慧,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个团体是所有团体里面最尊贵的。
  我们念这个文,想想自己有没有做到?如果没有这个反省,这一段文是白念了。一天要念好几遍,翻开经本,前面就念三皈。我们现在不用开经偈,用三皈。三皈是根本法、小乘法,开经偈是大乘法,我们现在连小乘都做不到,小乘都不如。小乘是大乘的根本,没有小乘,大乘是假的,所以我们现在愈学愈向下扎根。向上提升不好吗?是,好看,不实际,我们还有我执、还有法执、还有贪瞋痴慢、还有是非人我,自己一定要知道自己真正的状况,不可以躐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丢人;强不知以为知,会有过失。
  百丈法师的故事里头,有错说一个字的转语,堕五百世野狐身,我们有没有警惕?错说了一个字,真有其人,真有其事。百丈大师升座讲经说法,常常有个老听众,白鬍鬚,应该像八十岁的老人,每堂都来听经。这个人就是个老狐狸精,别人不知道,百丈大师认识牠,过去生中是出家人,错说一个字。有人问他,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他说了一个不落,就这一个字堕五百世野狐身,没有办法离开畜生身。向百丈大师请教,百丈大师告诉他,你明天来听经,当著大众你把过去那个人问你的话,你来问我。第二天他来了,依照大师的教诲,他出来向大师请教,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百丈大师回答他,大修行人不昧因果。你看,他说的不落,百丈法师给他改了一个字,不昧。不昧是什么?因果有,清清楚楚。不落因果是没有因果,这一个字说错了。
  今天我们教别人,我们没有功夫,没有开悟,没有开悟的人学老实,老实就是我字字有根据,没有根据不敢说。没有根据的话,真正找到有修行的人请他印证,他印证,他负责任,他没有印证的,不敢。今天这个世间,有没有可以给我们印证的人?告诉你,没有。许多人来问我,我说我是凡夫,我没开悟,我只知道念佛能往生净土,我相信这个法门。这个法门不开悟,行;八万四千法门,不开悟不行,一定要得三昧、要大彻大悟。念佛这个法门,得最低阶的念佛三昧,就是功夫成片,就决定得生。什么叫功夫成片?一天到晚佛号念个不停,就叫功夫成片。心里只有一句佛号,没有杂念,没有妄想,这叫功夫成片。这是每个人都做得到的。只要念到这个程度,想往生就自在,想什么时候走,阿弥陀佛就什么时候来接你;多住几年也不碍事,临命终时佛必定来接引你,你就有把握了。你问我学佛得到什么?我就得这一点,其他的我没有得到。所以要老老实实。
  答问,不一定要什么都能够答,表示自己辩才无碍。我没有辩才,人家说我有辩才,错了。他们提了问题,我能答覆他,真的提到难题,我也不知道,我也解答不了。我答覆人,首先声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我们守住孔夫子的这个教诲,知道的,我答覆你,不知道的,我老实告诉你,我不知道,不丢人。全知全能,那是佛陀,至少是法身菩萨,我们没证得。法身菩萨也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我们今天能告诉诸位的,就是示现成一个老老实实的念佛人、规规矩矩的念佛人,这就对了。对人、对事、对一切物,用真心,不用妄心,不怕吃亏,不怕上当,也不怕别人陷害我。他要我死,我就捨命。好,这一捨命,阿弥陀佛马上来接引你走,你看梦寐以求的西方极乐世界就到了。置我于死地的人是大恩人,他送我到西方极乐世界,我对他感恩,没有怨恨。如果有怨恨,阿弥陀佛就不来接引你,你又会到六道搞轮迴,来生遇到他,你就报复他,这冤冤相报;再一世,他又报复你。这个事情可麻烦,生生世世没完没了,彼此双方都痛苦,这何必呢?真正把事实真相看清楚、看明白,就算了,一笔勾销,他有,我没有。他有,他有业报,我没有业报。我们往生极乐世界,他纵然有怨恨,他来生找不到我,除非他念佛到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心都平了,气也和了,怨恨全没有了。还要带著怨恨,不能往生,阿弥陀佛不来接引你,你不知道极乐世界在哪里。所以到极乐世界,一定要阿弥陀佛来接引。
  我们请看《大经科注》,第四百七十三页,倒数第七行,就是第二段: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这一句念老注得很长,说得很清楚。我们今天要是造了五逆罪,怎么办?毁谤正法,极乐世界不是没分了吗?还是有希望,黄念老引经据典,把祖师大德的开示节录在此地,帮助我们增长信心。「五逆者,罪恶极逆于理」,于理完全相违背,不合理。孝顺父母是如理如法的、合理的,父母对你有恩,生你、养你、教你,怎么能不孝?世间正法、世间善法都从孝这个字上发生的。如果孝没有了,那所有一切善法的根断了,这个世间没有一法是善法,全是恶法。这个意思很深很广,要很细心去观察,你才会明瞭。粗心大意,给你讲你也听不懂,甚至于你不以为然。这都是正常现象,没人教你,生疏极了。佛法,再给诸位说,世间所有一切宗教也都立在孝道的基础上。我看过很多宗教的经典,都讲到孝养父母,大家都这么说。只是佛法经典里面讲得多,佛时时讲,他们讲得不多,有,不是没有,你到经典上去查,你会查到。这个字重要!
  杀父杀母,这叫大逆不道,所以叫它做「逆」。逆是完全违背,我们今天讲一百八十度的违背。「是为感无间地狱苦果之恶业,故又名无间业。」五逆就是五无间业。昨天我们学到这个地方,说到「无间地狱」。我们参考资料里头在第四页,最后的这一段,这是从《三藏法数》里头节录出来的。「谓有罪众生」,造无间地狱罪业的这些众生,「至彼受苦」,他死了之后要进无间地狱。至彼受苦,到这个地狱受苦,「无有间歇」,所以叫无间。换句话说,其他地狱受罪还有休息的时候,这个地狱受罪没有休息的时候,而且是所有的刑具同时接受。这个地狱完全是变化所作,实际上有没有?实际上没有。但是这个罪,他完全感受到好像是真实的,刀山、剑树、油鼎、开膛、破腹,好像同时接受,这些苦同时在受,这叫无间。「此于八热中又为最重之狱」。
  下面给我们略说五无间。「一者,趣果无间」。人死了没有中阴,有中阴就叫有间隔,通常一般人中阴四十九天。这四十九天,这个世界他死亡了,那里还没有去投生,这个时候叫中阴身。中阴身,没有物质的身体,我们一般人叫灵魂,他是个透明体,速度非常快速,孔老夫子称他作游魂。在《易经.繫辞大传》里头,孔子说了两句话,「精气为物,游魂为变」。物是物质,物质现象从哪里来的?夫子说精气,从这里变现出来的。今天科学不是讲精气,讲意念,你心里的意思、念头,这个东西变现出物质。佛法里面讲相由心生,相就是物质现象,从哪里来的?心生的,这个心就是念头,现在科学家证明了。精气为物,下面一句,游魂为变。孔子说的游魂就是现在讲的中阴身,他变化很大,他到哪一道去投胎,他看不见,哪个地方有缘,他就看到那个地方有光,他就去了,那个光去引导他,他就投胎去了。光中现象他看见,也就是说他的念头变现的现象。游魂是中阴身。
  福报大,最大的到天上去享福。生到天上,没有中阴,这个地方一断气就到天上去了。念佛的人往生极乐世界,没有中阴,这个地方一断气,那里就坐上莲花了。他自己没有感觉到他死了,没有,完全没有。他上了莲花,莲花瓣合起来,佛就带著这个莲花到极乐世界去了。在这一段时间里面,离开我们此地,实际上很快他就到极乐世界,叫刹那顷,就到了。但是刹那顷他在莲花里就产生变化,很大的变化,大乘教里面转八识成四智,这个变化叫转凡成圣,凡夫这个身体摆脱掉了,他成就法性身。我们的身体,物质现象,阿赖耶的相分,起心动念是阿赖耶的见分,没有离开阿赖耶。阿赖耶是虚妄的,是生灭法,所以我们的身是生灭法,我们的念头也是生灭法,不是真的,完全是个假的。真的,法性身,法性身是自性变现的。我们的身体透过阿赖耶变现的,所以佛经上说得好,自性能生能现,阿赖耶能变,我们因为通过阿赖耶,所以就搞成六道十法界,十法界全是阿赖耶的见、相两分。我们捨弃阿赖耶,跟阿赖耶永远告别,在莲花里面就转成法性身,莲花是法性土;换句话说,那就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里头为什么叫你做天人?是因为你见思烦恼没断,你带业往生的,你带得很多、带得很重,但确确实实生到一真法界,是这么个意思,叫你做天、人。见思烦恼断了,无明烦恼没断,叫你做声闻缘觉,通常用声闻做代表就行了。其实呢?其实也是在实报土。极乐世界纯一实报土,所以说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是弥陀第二十愿,我们现在讲到十八愿,还在后面。这个法门不可思议,我们要真正想这一生往生,就要处处干真实,不能干假的。
  经教里头不懂的,不懂的我念过,我不讲它,这个可以的。我们看古人注解,明明看到这一段很重要,应该详细注解,他没有注、没有详细说明,他简简单单带过就算了。这是什么情形?我拿著这个注解的本子问李老师,李老师笑笑说,他也不懂,但是他这个没有过失,这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讲台上,我不知道的我不说,我念过就好了,没错;不能把它解释错了,解释错了要负因果责任。所以注解错了,也负因果责任,他这个没有过失,他不解释,没有过失。这是我们应当学的,老实就是从这里学。最怕的就是强不知以为知,我不知道,要想一套道理来讲,说得也好像很有理,叫强词夺理。我年轻犯这个毛病,犯得很严重,好胜心,不肯认输。不肯认输,最后是真的输了;老实人,肯认输的人,他开悟了,我们怎么能跟他相比?我们怎么辩,都在常识这一边,知识;人家什么都不辩,他觉悟,大彻大悟。学佛之后才明白这个道理,把自己以前错误的心态统统改正过来,说一个字、说一句成语,都必须有根据,不是我自己说的。
  中国的文字,智慧的符号。学中国的文字,要学六书,要学《说文解字》。这就是什么?我们跟人家解释一个字有根源,有根有据,古人造字,它是有这个意思。它既是个智慧的符号,智慧有高下不同,解释有浅深、广狭不一样,甚至于见性的人比造字的人解释得更圆满,那是什么?明心见性的人,那个不是普通人。普通人把自己的意思加进去,只可以说是我自己浅显的看法,古书里头没有根据,这是说著玩的。行,不能当真,如果当真,那就得背因果。所以这些事情还是尽量避免。为什么?不开例子,开例子怕后人会跟我们学,那我们就坏了。他跟我学的变本加厉,那叫胡造谣言。开这个端要负因果责任,这个责任会很大,帐都算在你头上,果报现前非常残酷。「趣果无间」,没有中阴身。
  「二者,受苦无间」。你所造的罪业,到地狱是算总帐,从今天以前生生世世你所造的恶业统统要报。我们从旁观的角度来看,地狱是好事,是消业障的地方、消罪孽的地方,造那么重的罪孽,生生世世,到这个地方来,统统消乾净了。造作一切善业,天堂,特别是欲界六层天,消福报的地方。为什么?自性清净心里头没有善恶、没有祸福,它什么都没有,那叫做极乐世界。不要以为到极乐世界,载歌载舞,天天欢乐,没有。极乐世界什么都没有,苦乐忧喜都没有,这才叫真乐。圣者之乐,他的乐就是清净平等觉,心地清净平等,什么都没有,觉是什么?没有一样不知道。六根接触的境界,是遍法界虚空界的六尘,不是我们眼前一点,不是。眼睛是遍观法界,尽虚空遍法界你都看到,十法界从佛法界到地狱法界全看到。虽然看到,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这叫乐,这叫极乐。耳闻声亦如是,乃至舌尝味、鼻嗅香,无一不如是,遍法界虚空界是他的境界。
  我们造作的善业,那个要消掉,所以三善道消善业的,三恶道是消恶业的,善业、恶业统统要消。既然要消,不如我们就不造。怎么样不造?如果什么都不造,这是小乘,见不了性,这是消极。大乘菩萨呢?造,跟大家一样的造,善恶业都造,但是造的时候就是不造,这高了。造作时不放在心上,造完就完了,不结业,这种造作叫净业。断恶是净业,修善也是净业,决定不能落印象。这个事很难!造作善恶业,阿赖耶里头不落种子,这是贤首国师讲的随缘妙用,他不落种子,妙就妙在此地。这是我们要学的,努力去学。学,学不到,学不到就念佛,修善落到阿弥陀佛上,断恶也落在阿弥陀佛上,无论干什么统统就是迴向给阿弥陀佛。阿赖耶里头要落印象,也就落阿弥陀佛的印象,其他的种子都没有,这个人决定往生净土。好事情!这是说没有能力不落印象的人,你就用这个方法,无论干什么我只落阿弥陀佛的印象,我不落别的。
  要有个决心,我生病了,我就要死了,人家说还有救命的药,我要不要去喝它?不要,我要到极乐世界。命不该死的时候,你病就好了,就没事了;寿命真到了,阿弥陀佛接你到极乐世界去了,要这个药干什么?我们没法子,人家好心把药送来,来供养你,我还是当面要吃掉。当面是不是吃药?不是,不知道吃什么东西,你叫我吃,我就吃,让你心里生欢喜心。我自己觉得那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就当点心吃,不要当作药吃,当吃点心,当吃花生米,这是随缘妙用。决定不要受世间法去转,那就很麻烦,我们的佛就白学了。你介绍这些东西来,我很感谢你,你爱护我,我知道,我哪有时间应付这些?我常常跟同学们说,我们今天念佛是分秒必争,我念念是阿弥陀佛,你给我讲什么都点头,点完之后你问我什么,我不知道。如果你要是了解我的话,你见到我就念阿弥陀佛,就对了,我们阿弥陀佛跟阿弥陀佛就相应了;你讲别的都不相应,我没有看见,我也没有听见。因为我跟你们不一样,你们爱惜生命,还想多活两天,我没有这个念头,我巴不得我现在就往生。但是现在阿弥陀佛不让我去,他不来接我,我找不到极乐世界在哪里,我找不到,一定要等他来接。如果我知道极乐世界在哪里,我早去了,我不需要他来接我。这是弥陀的本愿,没法子,只好等他。
  留在这个世间干什么?无非表法,给大家做一个念佛人的样子,做个样子给大家看。念佛人是什么样的心?是什么样的态度?是什么样的行为?和光同尘而不染污,随缘不变。不像世间人,随缘他随著变。二乘,不变不随缘,这是小乘,小乘不变,他不肯随缘。凡夫随缘随著变,菩萨随缘不变,诸佛如来不变随缘,这是最高的。释迦牟尼佛不变随缘,随缘,示现在人间,住世八十年,八相成道,讲经教学四十九年,随缘;不变是什么?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这个不变。他要是起心动念,他就降级了,他不是佛,菩萨;他要有分别执著,他是凡夫,他是个六道凡夫,他降级了。他没有降级,无论示现在哪一道,他还是佛陀。这是什么原因?就是他能不变。
  六根在六尘境界上不起心不动念就不变。不起心不动念是清清楚楚、了了分明,没有起心动念。能做得到吗?能,你看看,镜子就做到了。镜子照外面照得很清楚,它有没有起心动念?它没有。所以古大德教导我们用心如镜,这就是菩萨。二乘人用心怎么样?他照会起心动念,不照。他不起心不动念,不照;他要照,他会起心动念。这小乘的办法。大乘比它殊胜,在照的当中不起心不动念。为什么不起心不动念?它全是假的。他明白事实真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没有一个相是真的,佛的相也是假的。佛法因缘生,因缘生就是没有自性,所以「法尚应捨,何况非法」。法,没有开悟的时候你要用它,开悟之后就不需要了。没开悟,像过河,要渡船。我还没有渡过去,我要船;到达对岸,上了岸,就不要船了。就是法要捨掉,这才是真正到彼岸。受苦受乐都是受,平等受,所以天堂、地狱都是帮助我们消障,消业障。业障有善有恶,障碍消除才能恢复清净平等觉。
  「三者,时无间」。一个人堕地狱,必须要离开地狱的时候,他的业就报尽;没有报尽,还得受。所以实在讲,好事,不是坏事。天堂、地狱不是佛菩萨变的,也不是神变的,是自己业力变现出来的。我记得章太炎老居士的女婿朱镜宙老居士告诉我,章太炎的女儿嫁给他的,他说他的老岳父在世的时候做过东岳大帝的判官。应该是代理,判官大概是有事情离开了,东岳大帝找他去代理。判官的地位很高,像现在的祕书长一样,我们现在的话说二把手,东岳大帝下来,权力就是他最大。这一个月的时间很辛苦,白天要在人间办事,他有职务,他要上下班;晚上到鬼道上班,也要忙,日夜都要工作。将鬼道里头的这些情形,有一些好朋友,常常讲给大家听,今天他处理些什么事情。他是个虔诚佛教徒,有一次向东岳大帝建议,他说炮烙的刑罚太残酷,不人道,可不可以废除?炮烙是铜柱,把这个铜柱烧红了,让这个受刑的人去抱。这是淫欲的罪,淫欲罪抱这个柱子。那就像烤东西一样,烧烤一样,所以他说惨不忍睹,请求东岳大帝废除。东岳大帝也没说话,派两个小鬼,告诉他,你到现场去看,先去看看。小鬼带他去,到了现场,小鬼告诉他到了,他看不见,才恍然大悟,地狱不是鬼王、不是阎罗王,不是他们设置的。怎么来的?你自己的业力变现出来的。所以地狱只有两种人能见到,一个是菩萨,明心见性的人,他没有问题,他见到;第二个就是有这个罪业的人,是你自己变现的,你不能怪任何人。你说苦,苦到什么程度?就是你的业力,造作的罪业有多大,变现的那个程度。所以每一个在地狱里受罪的人那个苦痛等级不一样。这才恍然大悟,回来告诉人,事实真相如是。所以一个人在六道里头,无论受什么样的,受苦受乐统统是自己百分之百负责任,自己负责任,与任何人都不相干。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把这个真相想通了,别人毁谤我,我要不要生气?我要不要去反驳?不需要。为什么不需要?我要去辩驳、要去反驳,我就造业了。他毁谤我,我听了若无其事,我不造业;他造业,我不造业。我不造业,我没有果报;他造业,他有果报。他造业,我接受了,我提出反抗,我生起怨恨,我也造业,我再受报。你要懂这个道理。别人杀我,他造业,我被杀,被杀的不造业。我被杀的要怨恨,我要报仇,那我就造业了。这个业好不好?不好。为什么?来生我要去杀他,何必?反正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都是假的,我就不要搞这个假的了,我把它放在心上干什么?你真想通了,你真能这样做,法喜充满,你才真正对佛法佩服到五体投地。为什么佛教给我们彻底放下?因为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假的,你还要搞吗?假的,还要生气吗?还要报复吗?那不叫迷惑颠倒吗?假的,一切随它去,一笑了之,什么事也没有。大成就者,这就是佛,他能够在一切境界上不起心不动念,高!我能做得到吗?能。谁说的?佛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他能做到,我们个个都能做到,只是自己不肯做,回头要责怪自己,不能责怪别人。这桩事情与什么人都不相干,与佛菩萨也不相干。佛法之微妙,就妙在此地。所以,时,受苦的时间无间。
  「四者,命无间」。地狱里的刑罚都非常残酷、都非常严重,任何一种刑罚,你在受的时候立刻就死了。地狱死好不好?好,死了不就出来了吗?但是不行,地狱有风,有颳的风,风一吹你就活了,活了再受。所以一天一夜万死万生,这叫命无间。在地狱真的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最后是「形无间」。这个形说身形,他统统化身,没有物质形相,自己感觉得有。身体多大?地狱多大,身体就多大。地狱里有几百种刑罚、几千种刑罚,同时受,这是无间地狱。
  世间人真正不知道无间地狱苦。前年,唐太宗有个光碟传到香港,我看了。唐太宗说,他这个光碟会度很多人,这个话说得很有道理。他为什么堕地狱?用武力夺取政权,杀人太多,因为杀人堕地狱,受尽苦难折磨。怎么出来的?他也不知道,他说一个菩萨对他很好,叫他,李世民,你赶快出去,他就听话,就这么一下就出来了。出来之后,迷惑颠倒,为什么迷惑?头在地狱里受的伤太严重,受这些刑罚,所以头脑不清楚,记忆都失掉了。记忆当中最深刻的,他底下的宰相魏徵,他记得,其他都记不得了;还有皇后,他记得。实际上讲,他的病是情执太重。他跟皇后感情非常好,皇后死的时候好像三十六岁。唐太宗就一个皇后,这个皇后死了之后,他再不立皇后,这个也是历史上很少见的。他爱他这个皇后,念念不忘,所以在地狱里头他记得这个皇后、记得魏徵,其他的统统不记得了。知道自己杀人很多,因为这个罪堕地狱。这个光碟给一般人很大的启示、很大的警惕,人不能作恶。真的这个光碟是劝善规过,教我们用真诚心、用慈悲心、用坚定的信心,念佛求生净土。他也念佛求生净土,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往生极乐世界去了。佛门的大护法,就是情执太重。
  他不但护持佛法,儒、道,他在世的时候基督教刚刚传到中国、回教传到中国,他统统护持,他是多元宗教的总护法。人是个好人,做皇帝是个好皇帝,处处为人民著想,为天下后世著想,编这套《群书治要》,这个功德大!他自己出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出来,大概过了很久,你看,一直到我们《群书治要》的样本做出来了,世界书局将这个样本寄到澳洲给我看。那一天在我小客厅里头,我摆在桌子上,八、九个人围在一起欣赏这个本子,印得我们很满意,精装三册,外面有个函套。我们印这个本子,目的是想保存它不再失传了。这个书,我想了十几年,没有人知道,没有人见过。我知道有这么一部书,我没有看过,唐太宗编的。实际上操作是魏徵带头,好像有一个小组,有四、五个人,负责人。在过去,就是唐太宗往上去,过去二千五百年,从三皇五帝一直到隋代,这个二千五百年,古大德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道理、理念、方法、经验、效果,古书上有的统统抄下来,抄给他看。在一万多种书里头,到最后精挑细选,选中六十五种。在六十五种里头,再选择唐太宗他所要的,一条一条抄下来,成为这部书。
  我是讲经偶然提到,有这本书,可能失传了,没有人晓得,问多少人都不知道。过了好像二、三个月,居然我收到一个邮包,打开一看,两套《群书治要》。我真是非常非常欢喜,心里想了十几年,终于到手上了。翻开来一看,民国初年商务印书馆印的,都是在我出生之前,换句话说,一百年前印的东西。这两套都还不错,好像是没有人看过,书没有折叠,没有折叠的印子,保存得很好,是新书。但是纸黄了,变成黄色的,字非常完整。我赶快交给世界书局,印一万套,分送给全世界各个大学图书馆去收藏,就不会失传了。这个是人类的瑰宝,它能救全世界。我们正在看的时候,突然唐太宗附在悟忍法师的妹妹,那一天她到我们这来看我,附在她身上。突然她跪下:我是李世民,来感谢的。我说感谢什么?他因为《群书治要》才离开地狱,这是建了一个大功,如果没有这部书,他出不了地狱;这部书我们今天印出来,看到样本了,他来感恩,感谢的。告诉我,这部书可以救全世界,带给我这个信息。
  这个信息很重要!因为我当年得这部书,目的就想把它印一万套,让它不至于失传,提供给中国人做参考。这一万套《群书治要》,我那个时候分配,送一千套给国民党,送一千套给民进党,送三千套给共产党,这五千套,另外五千套送国外,我这么分配送的。没有想到外国。唐太宗提醒我,可以救全世界。我一想,对,所以立刻想到要把它翻成外国文。联合国,外国文通用的文字,有全世界六种文字,这里头有中文。就是使用人口最多的六种文字,联合国所定的,我们就希望著用这六种不同的文字,把它翻成外国文向全世界流通。我也就豁然大悟,这些年来外国人不是常说吗?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所以外国人都害怕,怕中国人崛起之后会对付他们、会报复他们。他们害怕,所以联盟要来对付中国。我就告诉他,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不是中国武力,不是中国政治,不是中国科学技术,也不是中国的财经贸易,都不是,是什么?是中国人的《群书治要》。不久的将来,你们统统都能看到,这叫中国人的世纪。
  所以我现在还没有这个门路跟中国领导人碰头,如果我有这个门路跟他们碰头,我就希望中国把这个《群书治要》印上个几亿册,至少要能够跟《毛泽东语录》相比。我听说《毛泽东语录》,当时印过五十亿,印过五十亿本。《群书治要》印个五十亿本,让全世界每个国家都能够给它个一亿、几千万本,大家都读,全世界人都读《群书治要》,这就是中国人的世纪。我们在这里建立共识,会给全世界带来安定和平。大家一起来讲解、来研究、来讨论,如何怎样落实,天下不就太平了吗?这是唐太宗见我,真正有意义的一桩事情。他要不来见我,我没想到。他这一句话提醒我了,我们朝这个方向去做。译本愈多愈好,各人各人翻译的都不一样没有关係,鼓励大家都翻译,不要用什么统一的译本,不需要,互相来做参考。应该在二十年、三十年之后,后人再做一个定本,就用这么许许多多的译本做一个会集本,做个定本流通,统一全世界。全世界是一家人就不打仗,军队就没有了,每个国家不要有军事开支、开销,那节省多少钱,这些钱用来照顾人民,人民生活就大幅提升。谁能够统一全世界?《群书治要》统一全世界。好!大家都服了。
  汤恩比博士曾经说过,在一九七0年代的时候他讲过,世界应该统一,才能够消灭人祸,就是战争,战争不是好事情。什么人来统治最合适?汤恩比提到的是中国人。他说,为什么?中国人从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一直到今天还统一,没有分裂过。欧洲,过去罗马统一欧洲一千年,罗马亡国,再不能统一了。所以真正统一的智慧、统一的理念、统一的方法、统一的经验,中国人第一。这个话讲得有道理。中国人凭什么统一?凭《群书治要》,这本东西是中国学术的精华。你看,《四库》是中国历代圣贤豪杰、仁人志士,他们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方方面面想得深、想得远,全都总结在这一套书里头。唐太宗撷取其精华,把它编成五十万字的一部书,这个分量不多不少,大唐盛世就靠这部书。这部书的来源就是《四库全书》,从《四库全书》里面来的。
  所以我们今天在全世界,我提倡学文言文,文言文重要!学文言文,先认识中国字。我做了一套中国字卡,总共,这是卡片,这样的卡片,多少张?四百二十张。中国字的读音,只有四百二十个音,每一个音有四种读法,平、上、去、入四种读法,总共就是一千六百个。你把一千六百个学会了,中国文化的根你就掌握住,不难!一天学四张,三个月就学完,你就掌握中国字的发音。然后接著,我相信半年的时间就够了,学中国字的写法,它为什么是这样的写法?那是智慧的符号。再懂得它的意思,就是中国字的形、中国字的义。形、音、义,一年时间就完成。再一年的时间,能够背一百篇文章,你就有能力直接读中国文言文。换句话说,《四库全书》的钥匙你就拿到。
  外国人用的是三年时间,就拿到,我见过很多。外国人完全没有中国文化底蕴,他学中国文言文,读中国古书,用中国的古注,我在纽约大学看到。我在伦敦大学看到,剑桥大学、牛津大学,这三个学校都有中文系,我跟这个系的学生做过交流,跟他们的教授举行过座谈,我对他们很佩服。三年,不难!外国人把它当作外国文来学习,不难。而中国人被古人吓到,不敢去碰它,这就难了,那就真正难了。难在哪里?难在你不敢碰它。你要肯去接触它,它不难。我相信现在中国这些年轻人都很聪明。这是一个放大的,就是刚才这个字卡放大的,你看这一个字、一个音,八,上面是注音符号,下面是罗马拼音,音发的是完全相同的。每个音有四种读法,平上去入,四种读法,拔、把、爸、吧,四个读法。一天只要学四个字,三个月就学完了,就把中国字学完了。这叫什么?扎根,你不肯扎根就没办法了。所以学这些东西,从扎根学,我相信个个都能成就。
  所以,如果国家来提倡,我相信响应的人会非常多。因为中国东西内涵太丰富,哪个不想学?就是不知道从哪里学起。所以有志的年轻人,要在中国文言文上下功夫,在中国文字学上下功夫,扎根。因为将来全世界都想学中文,到处都需要,没有老师,这些我都想到。国家真正要办,我相信选拔、考选,不要多,有一、二百个老师,够了。一、二百个老师,通过半年的训练,里面可以选拔最优秀的,选六十个人。我们在国家广播电台就开这个科目,天天来教,对全世界人教导。所以相信一年、二年、三年,全世界人都会使用文言文,这就是中国文化全球化,好事!所以大家,年轻同学,你们鼓掌不算数,要发心真干。鼓掌,不真干,没有用,鼓掌之后要真干。我们共同努力,把中国传统文化向全世界发扬光大。
  这五种无间地狱是非常可怕,我们造作再重的罪业,能够把中国文化在全世界发扬光大,什么样的重罪都消除了,为什么?这功德太大!在佛法里面讲,功过不能抵消,但是重者先报,我们的善业重,善业先报。善中之善我们要知道,所以要认识佛教,这比什么都重要,你不认识佛教没办法,认识净土。这两样东西认识之后,我们将来往生到极乐世界,所有一切的恶业果报都没有了。极乐世界没有地狱,极乐世界没有畜生、没有饿鬼,所以到极乐世界就没有地方去受报,到极乐世界统统成佛、成菩萨。所以对佛要认识。佛是什么?佛是智慧道德达到究竟圆满,就叫佛;智慧道德很高,但是还没有圆满,这个人叫菩萨;智慧道德有少分,这个人叫阿罗汉。所以阿罗汉、菩萨、佛是佛陀教育里面的学位名称,最高的学位叫佛陀,第二个学位叫菩萨,第三个学位叫阿罗汉,要搞清楚。佛教是教学、是教育。所以首先把它搞清楚,它不是宗教。但是,最近二、三百年,它变成宗教,我们也不能说不承认它,不可以,不能不承认它。
  佛教在今天的社会,至少有六种形态。第一种就是宗教的佛教,变质了。第二种,学术的佛教,大学里面开佛经哲学的课程。早年我还教了五年,早年在台湾的时候。这是两种,变成宗教、变成学术。现在又变成企业,把它当公司来经营,还有跨国公司,好多分店,全世界都有,这就变成企业,企业的佛教。旅游的佛教,专门经营观光旅游,做为旅游景点,这都从前没有的。最后一个,不幸的是变成邪教的佛教,打著佛教的名义,实际是跟佛教完全相违背的。这五种都不是真正佛教。真正佛教是释迦牟尼佛的教学、教育,现在很少很少看见。
  我们这一生走的路子,是释迦牟尼佛的佛教,完全跟他学习。释迦三十岁开悟,开悟之后就开始教学,七十九岁圆寂,教学整整四十九年,没有一天中断过,也没有一天是放过假,没有。如果有放假,经书上一定有记载,没有这个记载,所以四十九年天天教学。他教学也分班,有等级。首先十二年,办小学,讲阿含。小学,普世教育,也就是说一切人都应该要接受,目的是教人做好人。不是好人怎么能学佛?学佛要从做好人学起。所以在这个阶段,偏重在伦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因果的教育,偏重在这些,十二年。十二年结束,向上提升,叫方等。方等好比是中学,是小学向上提升,预备进入大学,所以它好比中学。八年,加上前面,二十年,二十年的基础,然后提升到般若。般若是智慧,今天讲的哲学、科学,这两样东西教了二十二年。我们就可以能够体会到,整个佛法教学,它是以般若为核心,般若是佛教里最主要的课程。但是它是佛教的高级班,没有前面二十年的基础,你没有办法学这个课程,你学也学不懂。二十二年之后,这就佛已经教了四十二年,最后的八年讲《法华》。《法华》是会三归一,过去所讲的小学、中学、大学,统融合在一起,一即是三,三即是一,圆融了。这个圆融是最高级的佛法,可以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可以用在处事待人接物,今天讲活学活用,直接讲转凡成圣的方法,我们凡夫如何去作佛、如何作法身菩萨。最后这个阶段,八年,好像是研究所一样。这是释迦牟尼佛的一生。
  你说它是宗教,宗教里头最重要的要有一个创造宇宙的真神,佛教里头没有。佛教里面是佛,佛是老师。佛陀这句话,翻成中国的意思是觉悟的人,觉者,觉悟的人。凡夫是迷惑的人,不觉悟的人。他是觉悟的人,跟中国圣的意思很接近。中国人称圣人,圣是明白的意思,对于宇宙人生真相他明白,我们一般人不明白。不明白的人是凡夫,明白的人是圣人。佛法,明白的人,觉悟的人,称佛;不觉悟、不明白的,这叫凡夫。你从这些地方,称呼就晓得了,它跟教育有关係,它跟宗教没有关係。
  对出家人称和尚,和尚是印度话。现在人称和尚,叫他做和尚,意味著什么?迷信,这些人迷信,迷到不能再迷,他去当和尚去了。世间人这个看法,不懂得和尚叫什么意思。和尚两个字在印度是最尊贵的称呼,翻成中国的意思叫亲教师。今天大学里头有亲教师,它不叫亲教师,不叫这个名字,叫指导教授,指导教授就是亲教师。你的学术是跟他学的,他指导你的,他教给你的,这样的老师、这个关係,才称和尚。学校老师很多,他没有直接教给我的,称老师,不称亲教师。他的学问、他的德行可以做我的模范,但是他没有教给我,称轨范师。轨范师是阿阇黎,称阇黎。阇黎是我们学校的老师,但是没有教给我。直接给我上课的、教我的,称阇黎行,称和尚也行。实际上和尚是最尊贵的,和尚应该只是校长。为什么?他主持教学的政策、课程的编排、老师的聘用,他负责整个教育的,这个人才称和尚。所以一个寺庙称和尚只有一个人,其他的称阿阇黎、称法师,这称呼上不一样。宗教里头有神父、牧师,佛教里头没有。佛教是平等的,佛跟人平等,佛跟一切众生平等,这些在宗教里头看不到的。所以你不认识它、不了解它,你就没有办法护持它,没有办法帮助它,没有办法把它发扬光大,它这东西实在太好了。
  中国古时候帝王,尤其汉明帝,不是个糊涂人,佛教是汉明帝把它请到中国来的,不是它自己来的,皇上派特使到外国请到中国来的。到中国之后,这一交流,无量欢喜,就把这两个法师留在中国,希望他长住在中国。摩腾、竺法兰,两个是印度人,带著佛像、带著经书,我们讲三宝具足。佛教的教义,第一次翻的经,《四十二章经》。《四十二章经》是会集本,为什么?迫切让中国人很快就能接触到佛法,特别将经里面好的句子、重要的句子,抄成一共四十二段,给中国人。就像我们现在推动《群书治要》,《群书治要》分量太大,那怎么办?大家又要看,想出《360》这个办法。《360》就是《四十二章经》,从《治要》里头节录三百六十段,这样子首先要翻译流通,便利大家很快就能够接触到,就能看到、能听到。我们还做了书籤,这个书籤中英文的。你看,《360》就这么多。书籤很好用,随时可以能看到,这个都是属于方便法。
  五逆里面,第四命无间里头有一句话,「寿命一中劫」,这是经文上这么说法,一中劫是二十个小劫。小劫怎么算?一个小劫,通常讲一个增减劫叫一个小劫。佛告诉我们,人的寿命,叫平均年龄,最低的时候是十岁,最高的时候是八万四千岁。从十岁,每一百年加一岁,二百年加二岁,加到八万四千岁,这到头了;再从八万四千岁,每一百年减一岁,一直减到十岁,这一增一减叫一个小劫。中劫是二十个小劫,像这样一增一减这个小劫二十次,他在无间地狱。你就晓得无间地狱可不可以去,到无间地狱,几个人很幸运能出来?
  唐太宗建立这个大功,这在他一生当中第一桩大好事,这个好事太大了,能救今天地球上的灾难,所以他没有到二十小劫,他出来了,他现在就出来了。我们做这个事情不是为他做的,根本不知道他这个事情,他来感恩才知道,他是为这本书印成功了,他出地狱。我们劝他念佛,请他到念佛堂跟大众在一起学习。我们不知道,有些通灵的人告诉我,他大概住了二十多天,在念佛堂住二十多天。我离开澳洲,大概他也离开。现在有人告诉我,他已经到极乐世界去了。我们有理由相信。当年在世,对佛法护持有功,劝他听经、劝他念佛,他真干了。
  底下引用的经文,说的都是一样的,但是顺序稍稍有差别。我们通常习惯称五逆罪,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这是我们一般讲的,讲得最多的。但是经论上也有,把破和合僧放在第四,出佛身血放在第五,就这一点差别,经论上都有。这五种罪,愈是后面的愈重,最后面那就是最重的。而且说,犯这个重罪,「必堕无间地狱,一大劫中,受无间苦。」这个跟前面我们讲的寿命一中劫又不同,它是一大劫。一大劫有四个中劫,八十个小劫。这个时间想想,太长了。在人间几十年,造这么重的罪业,何苦来?为什么干这个事情?很多人都会说,我不知道。没错,没人教我,没有学过。
  中国自古以来,朝朝代代都有人教,哪一个寺庙里头都是讲经教学的道场,学校。讲经教学没有了,变成经忏佛事的道场,这个转变不超过三百年。换句话说,三百年前寺院庵堂是讲经教学的道场,真正变质是最近这三百年。我们变了,日本也变了。我在日本讲经,日本的法师也来听经,告诉我,四百年前,他们历史上有记载,日本大大小小寺庙统统都有讲经的,跟中国道场是一样的,他们中断、疏忽四百年了。为什么会疏忽的?西方文化到了日本,这科学技术,日本人对这个非常重视,接受了,对于佛教就疏忽了。虽然疏忽,也没有把它灭掉,只是讲经教学这桩事情,人愈来愈少了。日本有佛教大学,重视在历史考据,这我去看过的,对于佛经理论上的修学,他们没有。中国佛教,佛学院我去参观过,那个时候赵朴初老居士他找人带我去看,我看到他们多半是培养寺院管理人才,这个当然重要,对于真正经典教育他们疏忽了。其实,真正经典教育应该摆在第一,管理人才也要训练,这个行政业务,这是很繁重的一门工作,所谓是内护。弘护是一体,道场要是和合,佛教就兴旺,家和万事兴。
  今天社会普遍不和,夫妻不和。我参加联合国的和平会议,跟大家谈这个问题。和谐从哪里开始?从自己开始,自己跟自己也不和,这是衝突的根。怎么不和?我们自己本性是善的,本性本善,习性不善,习性跟本性不和,衝突从这里开始。发出来,起现行,就是夫妻不和、父子不和、兄弟不和、亲友不和,麻烦全出来了,这一扩大就是社会不和、国家不和、世界不和。今天这个问题,全世界学者专家都知道,束手无策,没办法,甚至于连和谐的信心都丧失掉了。我就碰到很多人问我,法师你看看,这个世界还会有和平吗?好像对和平已经绝望了,真的,不是假的。这些人确确实实是爱好和平的人,要不然他找我干什么?还有不少人来找我,我有没有办法?我也没办法,我只能告诉他,我和谐。他不和谐,我永远和谐,我过的是和谐的生活,我对哪个人都和。我没有把外面境界放在心上,所以我没事,保持清净平等觉。这五个字是三个等级,清净浅,平等深,到觉是最深。最深是契入自性,自性是觉的,叫自性觉,那是佛境界;平等,菩萨境界;清净,二乘境界。我们想想,用这个标准来量量自己,自己是哪个等级?
  《弟子规》、《感应篇》,必须要学,不能不学,你不学,你不是佛弟子。有人问我,这不是佛教的东西。没错。你一定要晓得,唐朝中叶之后,我们佛门的祖师大德把小乘放弃了。要晓得,唐朝初年的时候,学佛要从小乘进去,先小后大。小乘有俱舍宗、有成实宗,两个宗派,学《阿含经》。我们的祖宗,就是祖师大德,他们意识到儒跟道可以代替小乘,我们可以不必学小乘,行。儒跟道确实,跟小乘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是中国本土文化。通过这一千三百多年的实验,成功了,有效。这一千三百年,大乘八个宗派出多少祖师大德,那就是说明祖师这个方法是正确的。所以,我们不学小乘,要用代替,要用儒跟道代替。儒,《弟子规》;道,《感应篇》。你看,我们只取这一点点,这是根。这个有根据,净业三福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孝亲尊师怎么做?落实在《弟子规》,慈心不杀落实在《感应篇》。所以,我讲儒释道的三个根,就在净业三福第一条,没有离开佛法。你不从这里下手,你没有根,没有根就没有基础,干一辈子,成就很有限,能往生就很侥倖,不能往生,继续搞六道。所以真正想学佛,这三样东西重要,不落实,不是佛弟子。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欢迎关注悲智佛网微信公众号,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公众号名称:beizhifw   公众号ID:beizhifw  
关注提示:可在微信上搜索 beizhifw ,在搜索内容中点击关注

老法师念佛 老实念佛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佛经故事 净土圣贤录文言文 来佛三圣永思集 净业三福 了凡四训 弟子规 太上感应篇 十善业道经 三皈依传授 认识佛教 沙弥律仪要略 五戒十善 修六和敬祈祷文 净土五经 刘素云老师复讲大经 净土圣贤录 布施的功德 净土大经解演义 科注全集 净土大经科注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