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第224集

1970-01-01 08:00:00 字体大小:
mp3下载地址:
https://js1.amtb.cn/media/mp3/02/02-040/02-040-0224.mp3
(请用在新的浏览器打开下载)
点击进入视频 返回文字版 用安卓下载播放mp3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二四集)  2013/3/2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0-022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听我念三皈依: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四百八十四页,从第四行看起:
  「本愿名悔过得生」,就是第二十一愿,「故知悔过乃往生之关键。盖一切罪从忏悔灭也」。一切罪从忏悔就灭了,所以忏悔非常重要。忏悔真正的意思是后不再造,我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教给我的,忏悔之后再造这个罪是永远灭不掉的。所以,佛门的忏悔跟儒家所说的「不贰过」意思完全相同,过失只有一次,不会有重複第二次,这叫真正忏悔。所以五逆十恶、毁谤大乘,这个都是无间地狱的业因,前面我们学过第十八愿最后一句,佛说的十念必生,「唯除五逆,毁谤正法」,毁谤正法比五逆十恶还要严重,这谤法的罪业是没有办法消灭的。但是善导大师给我们解释,弥陀发的这个愿,因为五逆十恶、谤佛法这是极重的罪业,希望大家不要做;不是不能救,还是能救,这个是极重的罪,用意在此地。真正忏悔、真正肯认错,后不再作,念佛求生净土,阿弥陀佛还是会摄受,真正显示弥陀慈悲到极处。这种忏悔,悔过往生有没有理论依据?有。理论是什么?佛在大乘经上常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道理就在此地。是你迷惑颠倒,一时犯错了,回头就是佛,所以佛门当中有一句谚语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对于这一愿不能怀疑,善导大师说得非常正确。
  大师又告诉我们,「诸佛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这两句话可以说是道道地地教导我们对法门如何选择。一切诸佛应化在十法界、在六道,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宣扬净土、劝修净土,劝人念佛往生,这就是出世大事因缘。其他法门是佛附带说的,为什么附带说?有人不能接受这个法门,再随顺他们的根性、爱乐说种种法门。这些修学不同法门的人,有根利的,学了十几年,学了二、三十年,觉得功夫不得力,他就会回头来找念佛法门,这样的人很多。我那个时候初出来讲经,常常到台湾南部凤山佛教莲社,煮云法师的道场,他邀请我长年讲经。台北道场离不开,所以我每个月到他那里讲五天,每个月都去。遇到一个老居士,现在不在了。那个老居士差不多大我二十岁,也是位将军,退休了。他学过禅、学过密,也学过教,那时候好像有八十出头了,告诉我现在觉得不行,那些都用不上力,现在念佛了。好!告诉我每天念三万声佛号。他住在乡下,每天早晨一早起来,就到那个田埂里面去散步、去念佛,一步一声佛号,也就是每天他走三万步,这也是他的运动,身体很好。这就是学教、学禅、学密的,到最后回来了,这样的人很多。
  所以我们晓得,佛说一切法门是方便说,佛说净土法门是真实说,真实跟方便我们要把它辨别清楚。我搞了一辈子,学佛六十二年,讲经五十五年,也是到晚年才真认识清楚。《无量寿经》早年讲过十遍,我本来想一直就讲下去,不换题目了。韩馆长在生病的时候,往生的前一天,还在要求我讲《华严经》,她说《华严经》你要不讲,以后没有人讲了,希望留一套,那个时候是录像带,给后人做参考。我答应她了,但是没有认真去做。一九九八年移民到新加坡,我把这桩事情告诉李木源居士,李木源居士听了很感动。请我讲《华严经》三个人,在台湾有一个老法师也是这个意思,第二个北京黄念祖老居士,第三个是韩馆长,第二天她就走了。李木源听了很感动,他就说,他代表这三位善知识正式启请,所以我们《华严经》在新加坡就开讲了。新加坡讲了三年,以后陆续的也都讲这部经,讲了十几年。我记得那个时候一天讲两个小时,讲了四千多个小时。
  到前年,我八十五岁的时候,看到这个灾难频率不断在上升,我就把《华严》停了,清明节那天启讲《无量寿经》,黄念祖老居士的集注。因为这个经跟注,跟《华严》的内容没有区别,古德所谓的《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这是古大德的看法,把《华严》、《无量寿》、《弥陀经》看作一部经,叫大本、中本、小本。所以我说我们大本改为中本,往后我就讲这一部了。如果有志学《华严》的,我那四千多个小时是个非常好的开头,要能够好好学,下面自己就会讲了。这要年轻人真正发大心。我这个讲法讲得很广,也讲得很细,依我的讲法,这一部经讲圆满,肯定要两万个小时才讲得完。这个经《八十》加上《四十》,去掉重複的部分,九十九卷,大乘教里头著名的一部大经,那个的确可以说是细说大乘。隋唐时代华严宗正式成立,贤首国师讲《六十华严》,留给我们一部注解叫《探玄记》。他的学生清凉大师,贤首是华严宗第三代祖师,清凉是第四祖,清凉听说他讲了五十遍,真不可思议。清凉寿命长,活了一百多岁,留给我们的是《华严经疏钞》,这是今天学《华严经》不能不读的这个本子。我们讲《华严》主要就是依《疏钞》,再参考李通玄居士的《华严经》注解,它叫《华严合论》,学习这部大经是法喜充满。研教的人应该要学习,我们这是年岁大了没办法,来日无多,所以全心全力修念佛法门,目标就是求生净土。
  佛事,佛事是教化众生,是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统统称为佛事,一切随缘。在这个时代,真正认识净土的人并不多,如果真认识,绝不毁谤,一定赞叹。还有不少人毁谤,我们就知道他迷而不觉。我们如何帮助他回头,觉而不迷?那就是认真细说,他听清楚、听明白了,他就不至于毁谤,他会赞叹,他会认真学习。希望年轻人,有志的人要发心来承传。特别是这个经里头说将来九千年之后,佛的末法到最后的时候,一切经教都灭了,《无量寿经》还多住世一百年。我们读了这一节经文,就知道承传这个法门、这部经典意义非常重大,自利利他,续佛慧命。我们知道在许许多多经教里头,知道如何选择,选择之后要锲而不捨,真正用功,一门深入,把它搞清楚、搞透彻,我们的信心、愿心就坚定了,坚定的信愿必得往生,这往生有把握。
  这悔过也是后悔我们以前用心不专,涉及的法门太广,把精神、精力都分散掉了,没有能够集中,这也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古圣先贤的教诲我们知道很早,没有在意,没真干。无论是哪一部经教,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他就成功了。台湾果清法师是我们最好的榜样,我教过他,他今天成就在我之上,我欢喜赞叹。他怎么会超过了?一门深入,三十年专搞一样,我没做到,他做到了。我所认识国内外法师,这第一个人,他今年六十六岁,还大有可为。而且戒律是佛法的根,是大乘的本,戒为无上菩提本,能生一切诸善根,学佛从哪里学起?从这里学起。
  章嘉大师苦口婆心叮嘱我,「戒律很重要」。到他老人家圆寂,我认真反省,对于这一句有了体会,不再轻视戒律了,找戒律的书来看,没有专攻。这是各人的缘不相同,他的缘就比我殊胜。我因为一出家就讲经,讲经就惹麻烦,障碍就很多。他出家之后,老老实实学戒律,这没有一个人反对,所以他能搞三十年。我们讲经要是十年专讲一部,不行,没听众。我们这一生完全是打游击,没有根据地,没有道场。不像古大德,古大德在一个道场几十年不下山,不出大门,所以他有成就。我在日本参观日本的比叡山,那是日本佛教圣地,日本十三个宗派的祖师都是在这个山上成就的。我参观,向住持请教,过去祖师大德在这个山上修行,最短的他住多少年?他告诉我,十六年,最短的;长的,三、四十年。我们听了非常羡慕、非常感动,这是有真正的护法。
  我们没有这个福报,没有人护持。我剃度的道场,我想在那里讲经都不行,那是经忏佛事道场,不欢迎讲经。真正要讲经就请你出去,这不能住。一个道场不能住,再去找,没有一个道场收我住,台湾道场很多,逼著我不得已住到居士家里。以后我们建了个图书馆,这是韩馆长,我在她家里住了十七年,没有她的护持,我早就还俗了,这走投无路。这个话李老师告诉过我,我在台中跟他学经教,他笑著跟我说,将来你讲经讲得不好,他说没什么关係;如果讲得好了,你走投无路。这被他说中了,到处流浪。
  也是佛菩萨安排的吧!我对台湾大专学生学佛说了一句好话,这一句好话带给我全世界的法缘。要不是这一句好话,我真走投无路,谁请我讲经!尤其年轻没有出名,谁知道你!这一句好话是无意当中说的。台湾大专学生学佛,头一个台大成立一个学社,叫晨曦学社,学校承认。这个消息传到台中,是周宣德教授到台中来看李老师,他们两个是好朋友,年龄也差不多,比李老师小几岁,谈论这桩事情,老师听了非常高兴。周老师离开了,我们把他送走,回来的时候,我跟李老师说了一句话,我说「老师,未必是一桩好事。」老师瞪著我,态度很严肃,为什么不是好事?我说「那是受过高等教育,他们学错了,学佛,如果指导的人把路指错了,把经讲错了,他们先入为主,谁能够帮他纠正?」这个老师没想到。
  老师听我这个话,很冷静,想了好几分钟,告诉我有道理,他说我们怎么办?我说,我们慈光图书馆,这是老师他创办的,慈光图书馆可以办个大专讲座,针对现在在学校里读书这些学生,一个星期,利用星期天上课,一个星期上午、下午,上个三堂课。寒暑假就集中精力来做,平常星期天对台中地区大专学校,寒暑假对全岛、对全台湾的,他们可以住在图书馆。看图书馆能够收容多少学生,他们住在这个地方,提供吃住,在这个地方学。学至少是两个星期到四个星期,暑假的时间长,可以四个星期,寒假时间短,两个星期,暑假时间长,可以四个星期,一个月。老师就接受了,就这么办起来了。所以我跟这一批学生就熟了,这个差不多前后十年。以后道安法师在台北也办了个大专佛学讲座,北部地区的学生也是一个星期一次,请我去做总主讲,我教了四年。所以认识大专学生大概有二、三千人。
  这些学生学校毕业之后到国外去留学,在国外拿到学位,国外工作就定居下来了。所以全世界大城市统统都有,这些学生串联起来,这就是我讲经周游列国的缘分。如果没有这个缘分,我们怎么能出去,你认识谁?在外国讲经很艰难,因为不是道场,都是临时租借的地方,讲一个星期,最长不超过十天。接待我,他们家里头有客房,美国住的房子都很大。讲完了就走了,明年再来,一年一次。在美国跟加拿大,大概就将近二十个地方,真的是游牧民族,居无定所。这个缘结的时间很长、很深,所以以后我们在美国也建立道场,第一个建的道场在美国。以后我把弘法转向东南亚,东南亚学佛的人多,有学佛的基础,所以在这边时间就多了。回到这边来,基本上我住在台湾,香港这个地方每年来讲一个月,所以这个地方法师、信徒跟我都很熟悉。我一九九八年从台湾移民到新加坡,在新加坡住了三年半,移民到澳洲,在澳洲建了道场。这些缘都离不开台湾大专佛学讲座的这个缘起,偶尔一句话影响这一生,一切全是佛菩萨安排的,安排得非常好。
  这些年国内排斥会集本,对我来说,是叫我忏悔,帮我消业障,好事,不是坏事。业障如果不能消除,国际上弘法利生哪有那么顺利?宗教走向联合国,一般人都认为是不可能的事情,不是祖宗之德、三宝加持,不可能有这个缘分。缘分有一次,再还有第二次,我没想到。我以为我们在联合国办一次活动之后,不可能再有第二次。没想到去年驻联合国这些大使们十七个人听说我在泰国,到泰国来看我,希望我到联合国再办一次活动,缘不成熟。没有想到我们去年十一月访问斯里兰卡,这个缘成熟了。斯里兰卡也是联合国的会员国,总统发起,今年五月在联合国举办一次纪念释迦牟尼佛卫塞节,好像是五月第一个月圆日,邀到我。正在这个时候,听说澳洲图文巴城市十几个宗教他们团结起来,想把这个城市造成一个多元文化和谐示范城市。这是我们多年梦寐所希求的,我们前面做了一个示范镇,现在有个示范城市,再进一步希望有个示范的国家。今天没有好的示范别人不相信,向这个目标,这也是个妄想,是个梦想,不太可能成真,没想到这个梦想可能成真,这不可思议!由这些地方看,让我们对于佛法、对宗教、对神圣、对祖宗生起了一定的信心,不是祖宗德行的庇佑、三宝威神的加持,这不是人力可以做得到的。
  遇到困难,遇到障碍,老祖宗教给我们要「反求诸己」,问题不在外面,问题决定在自己。自己要认真反省去思惟,真的是别人的毁谤,「有则改之,无则嘉勉」。现前这一生没有做大恶,能保证前生宿世没作恶吗?这谁都不敢保证。过去生中造的业,在这一生当中遇缘起现行,这是正常现象。我们在没有学佛之前,学佛功夫没有得力之前,有嫉妒心、有傲慢,看到别人有过失喜欢批评。那今天别人批评我们,这是什么?这一报还一报。完全明白了,欢喜接受,认真忏悔,改过自新。年岁大了,来日不多,一心一意只求净土,这一句佛号消一切罪障。
  底下说持是奉持,『命终不复更三恶道,即生我国』,这一句「是本愿之主旨」,最重要的一句话。「若宿世作恶,有决定业」,就是所谓定业,「命终之后,须于此界或于他方堕三恶道」,这定业。「以今世悔过修道行善,诵经持戒,发菩提心,专念极乐,至心回向,求生净土等」,这都是善行,都是善业。「于是乘弥陀此愿功德」,就是第二十一愿,乘这一愿的功德,「遮其宿业」,遮是遮住了,「蒙佛摄引,不堕三途」,很快就生到极乐世界。「故云无不遂者」,遂指求生极乐之愿得圆满。愿愿都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特别是指宿世所造的罪业。「可见宿业深重之人,皆可不更三途,带业往生」,就是你不再堕落三途,三途是饿鬼、地狱、畜生,不但不堕三途,你能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直捷往生净土。这是多少菩萨、声闻、缘觉梦寐以求而求不到的,我们今天有缘遇到。既然能遇到,也可以说就像大乘经上所讲的,真正遇到这个法门的人,能信、能发愿求生,肯念佛,都是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诸佛如来。这一生遇到了,得诸佛如来的加持,所以他能信、能理解、能发愿、能认真念佛,绝不是偶然的事情,这个话我们可以相信。「弥陀悲愿之深」,摄受众生、度众生之广,「超踰十方」,这十方的诸佛,十方诸佛比不上阿弥陀佛。
  末后这一句,「当前海外佛教界于带业往生之旨,颇有诤议」,这一句话,我当年正在美国加州遇到这个事情。加州有一位密宗的上师,现在都不在了,这都是三十年前的事情,提倡要消业往生,不能带业,说带业不能往生。这个人名气很大,信徒很多,我们不敢跟他争论,学佛比我们久,年岁都大,真是在当时称为大德。这些话很流行,很多念佛人退心。有一次我从台湾到洛杉矶,就是周宣德先生,在台湾第一个做大专学生学佛的,他已经退休了,退休住在加州,到飞机场接我。从机场开车到他的住所要一个多小时,路上就告诉我,他说净空法师,现在有某某大德说带业不能往生,要消业。他说怎么办?他非常恐慌。我听了之后笑笑跟他说,那就不往生算了。我这个话说出,他很茫然,怎么不往生就算了?我说你知不知道观世音菩萨?知道。大势至菩萨,这等觉菩萨,等觉菩萨他在极乐世界,他带不带业?他还带一品生相无明没断,那就是业,等觉菩萨带业不能往生,极乐世界只有阿弥陀佛孤家寡人一个,你还要去吗?观音、势至都带业,全是带业的,没有一个不带业。不过说消业也好,为什么?多消一点,少带一点,少带一点品位高,多带一点品位比较低,但是统统是带业往生。我把他这个怀疑就化解掉了。我说你放心,认真念佛。我也不敢批评他说他错,那个人得罪不起,信徒太多,找麻烦我们招架不了。我们只说也好,多消一点,少带一点,全消掉了,那个人就成佛了。观音、势至、文殊、普贤都没有全消掉,还带了一点,最后一品生相无明没破,所以他叫等觉菩萨,他不叫做妙觉。这就那个时候,说这个话的确影响很大。
  「今据本经,则知带业往生之说,实据佛愿」。五逆、十恶、谤法都可以,只要忏悔、只要认错,后不再造,发愿求生,个个都能往生,这是带业往生。实据佛愿,真实有证据,这个证据就是佛的愿,十八愿「十念必生」,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一是专门讲悔过往生。所以这些争议,我们如果有怀疑,一定要搞清楚,要把它化解。没有怀疑,老实念佛,他说他的,我做我的,他说他有凭据,我也有凭据,我这凭据就在经本上。「且所带之业,正指恶业」,不是善业,指恶业,五逆十恶、谤佛谤法这都是恶业。
  下面大愿第十三章,十三章里面有三愿,「国无女人愿」、「厌女转男愿」,第三个「莲花化生愿」。我们看经文:
  【我作佛时。国无妇女。】
  这一愿决定不是阿弥陀佛对男女不平等,不是这个意思,弥陀慈悲极了,平等到极处。为什么国无女人?有男人、有女人就不平等,所以极乐世界没有男女,女人到那边统统都变成男人,真平等。我们看念老的注解,「右章」,这一章经文,『国无妇女』这一句,「是第廿二国无女人愿(见《吴译》)」,五种原译本,吴译的。这个吴,三国时候吴国。「若有女人,命终即化男子,来我刹土」,《吴译》的原文,「是第廿三厌女转男愿,又称女人往生愿」。第二十四愿是莲花化生愿,也是《吴译》的,其他的本子里头没有,《吴译》本有这一愿。
  下面给我们解释,「第廿二国无妇女愿。《吴译》曰:令我国中,无有妇女」,极乐世界没有妇女。「《汉译》愿成就文中女人往生者,则化生,皆作男子」,这都是五种原译本的原文。「又曰:其国中悉诸菩萨、阿罗汉,无有妇女」,这都是五种原译本的经文。「又唐道宣律师引经云:十方世界,有女人处,即有地狱。今极乐无三恶道,亦无妇女,纯是三十二种大丈夫相。盖男女之间易生情爱,便是退缘,是以极乐同居胜于娑婆」。男女同居最容易起的就是情,叫情执,情执是非常难断的烦恼。这个是阿弥陀佛在没成佛之前,他到一切诸佛刹土里面去参学,大概看到许多诸佛刹土男女杂居产生很多问题,所以他发了个愿,他的世界没有妇女,女人往生统统转变成男身,这个烦恼纠纷永远断掉了。他这个愿就从这发的。
  男女之间的纠纷,自古至今,古时候有严格的礼教,这讲在中国,所以每个人都能守礼,社会秩序不至于太乱。守得再严,出事还是很多,在历史上我们都能看到的。中国古人立法非常严厉,执法的时候就很宽鬆,这什么意思?立法严厉希望你别犯法,真犯法的时候情开一面。所以中国人讲国法人情,面面顾到,情、理、法三方面都顾到,处理问题,这个都是智慧、都是仁慈。法不严容易犯,法严了不大敢犯,真犯了?真犯了从宽处理。在中国历史上,历代执法的人都能够遵守,所以执法他能够积德,他总方方面面都给你寻求、都给你寻找,能不能判刑判轻一点,实在找不到理由了,那就没办法,你不能怪他。所以即使被判刑、被处死刑,对于执法的人都感恩。他真的是尽心尽力了,总是希望能救一个人,能判轻一点,这个都是从爱的教育里头延伸出来的德行。
  经上讲,纯是三十二种大丈夫相,这个也是随顺释迦牟尼佛在前面所讲的三十二相这一愿说的,实际上不是的。世尊当年在印度讲经,印度人认为三十二相是人中最好的相,常常举这个例子。实际上佛在《观经》上讲得清楚,《观经》上所说的,阿弥陀佛身有八万四千相,每一个相有八万四千好,每一个好放八万四千光,每一个光明里头,都有佛菩萨在讲经、说法、教学,这真的。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相貌、体质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为什么?阿弥陀佛在参学的时候见到了,因为人的相貌不相同起烦恼,相貌好的傲慢,相貌差一点的有自卑感,这就叫人生烦恼。所以佛的愿是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决定不能因这些生烦恼,把这些因素统统剔除。所以往生到极乐世界,得的身相紫磨真金色身,跟佛完全相同,相貌相好跟佛也相同,没有一个不相同的,若不相同,他就不成正觉。
  他成佛了,所以极乐世界是平等的世界,即使是下下品往生的凡圣同居土,跟上上品往生的法身大士,相貌是一样的,体质是一样的。经上没有说实报土往生相跟佛一样,同居土例外,没有说这个话。只要是往生,体质、相貌都相同,这个不可思议,十方世界没有。为什么?十方世界这个相貌、体质是你修来的,我们人这一生,容貌、寿命都是命中有的,命是前世修的,所谓引业、满业。引业引导我们到人道来投生,这叫引业;出生之后,这一生贫富贵贱,满业,都是自己修的。往生到极乐世界不是自己修的,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加持的。所以你真正了解四十八愿,你才知道极乐世界殊胜庄严之由来,我们怎么修也没有办法修到跟阿弥陀佛平等,到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平等,全凭弥陀的四十八愿。我们对这桩事情搞清楚、搞明白,自自然然对于阿弥陀佛不但是有了信心,有感恩的心,这种恩德没有人能够相比。父母的恩、祖宗的恩、老师的恩,这最大的,在古代帝王的恩,今天国家恩,没有办法能跟阿弥陀佛相比。这样一个大恩人,对我们这样照顾,照顾得这么周到,所以知恩要报恩。
  怎么报恩?弥陀就是希望我们赶快到极乐世界,我们真发愿到极乐世界,这叫报恩。知恩报恩,临命终时他怎么会不来接引?而且一个都不漏的。弥陀来接引不是报身,为什么?报身来接引我们见不到,他太高了、太大了,像蚂蚁见不到我们身体,会有这种情形。他化身来,化什么样的身?你喜欢什么样身就化什么身。因此,我们在今天供阿弥陀佛的像最好供一尊,我喜欢那个像,我就供这一尊。我常常想这一尊,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化身来,就化这个样子,我天天想你,真来了。你坐上莲花,那个莲花一合,佛把这个莲花带到七宝池里面,你在那个莲花里头就产生变化,变化跟阿弥陀佛一样的身,所谓花开见佛,自己的身跟佛的身一模一样。
  这些我们都深信不疑,为什么?在花里面转八识成四智。我们这个身用得很习惯了,在六道里头不知道搞多少次的轮迴,已经养成习惯了。但是不要紧,在花里头它就来一个大的转变。像蚕在茧里面,牠做成茧,牠在茧里面牠产生变化,牠变成蛾了,茧咬破了,牠飞出来了。莲花就是我们脱胎换骨的地方,在莲花里头,自己不知不觉把这个阿赖耶的见相二分都捨掉了,得的是什么身?法性身。因为莲花是法性变现的,前面我们说过,莲花的因是阿弥陀佛的本愿,缘是我们发心念佛,我们念佛这个莲花就不断的长大,花色愈来愈美,这是我们念佛的缘。临终的时候,佛就拿这个花来接引你,花上有名字,不会错误的,到花开见佛,那就入平等世界了。
  下面第二十三愿,我们看经文:
  【若有女人。闻我名字。得清净信。发菩提心。厌患女身。愿生我国。命终即化男子。来我刹土。】
  这个是「厌女转男」,有没有?有。在这一生当中受过很多挫折,经历过很多磨难,对女身产生厌恶。现在这个社会,我们常常听到自杀,每天不知道有多少人自杀,从老人到儿童都有。自杀也得有勇气,没有勇气的人做不到。非常可惜,这些人没有闻到佛法,没有遇到净土,要遇到佛法,有自杀这个勇气、这种念头的人,念佛求生净土,他快!我们一般人念佛功夫不得力,什么原因?对这个世界有留恋,捨不得离开。他对这个世间一点留恋都没有,想死了,这种心念佛求生净土决定成就,造再多的恶都不怕,忏除业障,悔过念佛求生。所以,这个经教、这个法门要广为宣传,能救许多人往生极乐世界,那就是第一功德,大好事!
  我们看注解,注解里首先引用「善导大师于《观念法门》释此愿云」,解释这一愿。下面善导大师的话,「乃由弥陀本愿力故」,这是得阿弥陀佛本愿,就是这一愿二十三愿的加持,「女人称佛名号,正命终时,即转女身,得成男子。弥陀接手,菩萨投身,坐宝莲上,随佛往生」。善导大师,在中国人盛传他是阿弥陀佛再来,我在日本问日本的这些净宗同修,我说这个话有没有听过?听过。你们相不相信?相信。永明延寿大师也是阿弥陀佛再来,我们相信。阿弥陀佛常来这个世间,身分没有暴露我们不知道,只有这几个大德身分暴露了。这个话善导大师说的,等于阿弥陀佛亲自说的,女人念佛命终就转女身成男身。阿弥陀佛来授手,来接手接引你的时候,这个时候是男身,叫菩萨投身,你已经变成菩萨了。弥陀手跟你一握手,你成菩萨了,自己就是男身。坐宝莲上,随佛往生,佛带著这个莲花往生到极乐世界。
  这下面「又」,还是善导大师的话,「一切女人,若不因弥陀名号力者」,这是佛号功德,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千劫万劫,恆河沙等劫,终不可得转女身」,这一句话说什么?女身转男身不容易,很难转过来。什么原因?情执,没有别的。不是说不能转,很难转,就是女身的情执比男身重。当然也有少数的,她不是多数的。就多数而论,情执重的人难转。那我们学佛,现在在这个世间,说老老实实的话,要将来往生顺利,临终没有障碍,烦恼习气不能不断。从哪里断起这个要知道,断贪心,贪的中心点就是情执,财色名利都能捨,情执不能捨;情执能捨,其他的都很容易了。就跟治病一样,最严重的你先治它,其他的,那不是要命的可以缓一缓,要命的、最重要的要断它。所以贪的核心是情执;瞋恚的中心点是傲慢,不知不觉傲慢脾气上来了,态度就有了,慢是瞋的核心;怀疑,怀疑是愚痴的核心,怀疑就是愚痴。
  我们在经教里头,佛给我们讲宇宙的源起,这个万事万法从哪来的?「一念不觉而有无明」,这个真的是高等科学,科学家还没有发现一念不觉。自性是觉而不迷的,一念不觉就迷了,迷了的时候,自性就变成阿赖耶。自性是真心,阿赖耶是妄心。阿赖耶有三种相,业相、转相、境界相,也是科学家所讲的能量、信息、物质,就是阿赖耶的三细相,科学家说出来了。能量就是业相,阿赖耶的业相,从哪来的,科学家不知道。现在这三种现象,物质现象被科学家揭穿了,彻底明白了,科学用的方法跟佛经上讲的完全相同。但是佛能够见到三细相完全用定功,没有科学这些数学理论推演,精密仪器去探索,没有搞这一套,定功自然见到的。定功到什么程度?大乘经常讲,八地以上就见到了,宇宙的源起你就看到了。
  八地是什么样的定功我们无法想像,我们有个模糊的概念,知道《华严经》上所讲的,菩萨五十一个阶级,这个阶级从哪里来?从定功浅深来的,定功愈深他地位就愈高,愈浅他地位就愈低。初信位的定功就不容易,初信这是小学一年级,刚刚入佛门。没有证得初信位那是门外,没进门,像我们都没进门。必须要放下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这五种见惑,见惑就是你迷于这五样的事实真相,你完全看错了。这个东西放下,知见就正了,这个才是一年级学生,小学一年级。跟小乘初果平等,断证的功夫平等,但是智慧比小乘高,断烦恼是相同的。
  我们什么时候能把身见放下?身不是我,我们现在知道身真的不是我,一点怀疑都没有。他有习气,习气是什么?还把这个身当作我,搞成习惯了,那一认真知道身确实不是我。怎么知道确实不是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佛在《金刚经》上说的,《般若经》上这一句话说几十遍。怎么叫虚妄?这是现代量子力学家帮了我们的忙,他们把最小的物质找到了。《金刚经》上说,所有一切相都是一合相,就是同样物质组合的。我们一般讲组合的方程式不一样,就变成不同的粒子、不同的夸克,这些东西组织在一起变成不同的细胞,这不同的细胞组织在一起变成不同的器官,你把它找到最原始的是完全相同的。这个最小的东西,就是《心经》上所说的「五蕴皆空」。五蕴就是指最小的物质单位,它这一个物质里,它有五种现象,有色、有受、有想、有行、有识,不能分的。这是今天科学家很了不起的发现,证明了佛经上讲的五蕴皆空。
  阿赖耶,只要是跟阿赖耶连上关係的叫生灭法,它不是不生不灭的,叫生灭法。生灭就叫做无常,万法无常,无常就不可得。那我们要问,它生灭的时间多久?弥勒菩萨告诉我们,它生灭的时间很短,短到你没有办法觉察到。他说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一个念头就是一个生灭,前念灭后念生,但是前念跟后念不是一个念头,决定不可能有两个念头相同,这决定找不到。所以它是相似,它不是完全相同。我们今天看到的现象,是相似相续相,根本它就不存在。像我们看电视的画面,电视的画面是相似相续相,每一个生灭都不完全相同。现在我们科学用秒做单位,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一秒钟可以弹五次,乘五,那就是一千六百兆次的生灭。一秒钟一千六百兆次,你怎么会知道?所以佛说你把这个身体当作你自己,完全迷了,完全错了,根本没有这回事情。身如是,所有一切法没有一样不如是,花草树木、山河大地,全都是一秒钟一千六百兆次频率之下产生的幻相。这一桩事情,我们学佛学了六十多年没搞清楚,看古大德的注解似懂非懂,讲解依样画葫芦,自己对它有怀疑。不怀疑是迷惑,怀疑是觉悟了,不知道怎么回事情,真不懂。
  我们看到最近这些量子力学家的报告,恍然大悟,才有这么一个概念,这个概念接近于事实。我们要怎么学习?常作如是观。《金刚经》上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你要常常想,常常这个看法就正确了,你就能把身心世界统统放下。为什么?这不是我。什么是我?灵性是我,我能够知道事实真相这个灵性这是我,这些现象不是我。有这种看法,就是经上讲的佛知佛见,你的看法、想法跟佛完全相同,佛知佛见就成佛了。佛的反面,凡夫知见,凡夫知见全是错的,没有一样是正确的。所以世间一切法就不会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错了。
  心是什么样子?清净平等觉,这是心的样子。心是清净的、心是平等的、心是觉,那就是真我。阿罗汉证得清净心,菩萨证到平等心,佛证到最后那个觉;换句话说,有清净心未必平等,有平等心未必觉悟,这个觉悟是完全彻底明瞭,不再迷惑了。佛陀的教育终极的目标,是教我们回归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是你自己,宗门所谓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是什么?就是清净平等觉,你看《坛经》,六祖惠能大师说的。惠能大师不认识字,开悟了,为什么开悟?放下了。放下见思烦恼就清净了,放下尘沙、无明就平等了,清净平等达到究竟圆满就觉悟了,就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就成佛了。都是每个人都有的,每个人都具足的,不是说佛有、菩萨有,我没有,不是。我们没有把无明、见思、尘沙烦恼放下,那个东西是假的。放下,真的就现前了。真就是清净平等觉,永远没有失去,永远没有离开,就是这些东西把它盖住了、障碍住了,这个障碍除掉就现前。
  佛为什么恭敬一切众生?佛知道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怎么不恭敬?就是这个障碍没有去掉,不能说他不是,去掉就是。我们明白这个事实真相,在日常生活当中,尽量不执著、不分别,从这下手,这叫学佛,这叫功夫。见色闻声,六根接触外面境界不要执著它,为什么?假的,你执著它干什么?不是真的,不要去分别它。如果起心动念了,赶快念念「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提醒自己,「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提醒自己。不再干傻事了,起心动念傻了,分别执著就更傻了,不要把这个囉哩囉嗦的东西障碍自己的清净心。一个人真正做到不受外头环境影响,功夫就得力了。所以外面境界对真正修行人来说,有利没有害,它来考验你,看你动不动念头?你还分不分别?你还执不执著?果然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恭喜你,你成佛了!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是这个意思。我还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这是菩萨;还有分别,没有执著,这是阿罗汉;三个都有,那就是凡夫,就是六道凡夫,妄想、分别、执著全有。
  修行两个方法,一个方法是远离这些境界,找个清净地方修行,所以眼不见为净,这是一个初学的方法。功夫得力的他不需要,像我们在《华严经》看到五十三参,那些是法身菩萨,功夫得力的,他们修禅定在哪修?市廛。市廛是什么?就是现在的百货公司、超级市场。在这里修什么?修禅定,他在里头閒逛、游玩,那叫修禅定。他修什么?不动心。看得清楚、听得明白这是智慧,如如不动这就是禅定,这个禅定不是闭著眼睛打坐,不是的。《华严经》上看到菩萨修禅定是这么个修法的,他知道所看、所听、所接触到的,全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波动之下产生的幻相,没有一样是真的。所以身心清净,丝毫不染著,这叫真正得定,定久了豁然大悟,契入佛的境界,回归自性了。回归自性就是入佛知见,那就不叫菩萨,叫妙觉如来。
  善导这一段话,「千劫万劫,恆河沙等劫,终不可得转女身」,这是形容情执的难破。烦恼里头最严重的这一关,这一关能破,其他的都不成问题,都不难了,最难的是这一关,古今中外都没有办法脱离。还有一个方法,就是一心念佛,将所见所闻统统回归到佛号,这也是个好办法。禅宗所说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这话说得很有道理。早年李老师教导我们,但是我们没做到,我们要是真正肯做,就不是现前的境界了。他教我们把心要洗乾净,髒的东西统统清除掉,恶的念头、恶的记忆,善的念头、善的记忆,统统清除掉,恢复清净心。然后把阿弥陀佛请进来,心里头只有一尊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用这个心去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没有一个不往生的。
  再把话讲粗浅一点,天下事不管了,别管它了,只管阿弥陀佛。什么都不要管,就管阿弥陀佛,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专想阿弥陀佛。这人多也好,是没人也好,都没有关係,人再多如同一个人不在,有这种功夫外面境界不能干扰我了。外面境界还能干扰,那我们就用闭关的方法、住山的方法,远离城市、远离人群,也是办法。方法很多,哪一种方法适合我,我用得很顺利,你就用这个方法。法门无量无边,无有高下,门门都帮助你成就。所以《金刚经》上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就这个意思,能帮助我们放下烦恼习气,能帮助我们提升,证得菩提大道。所以,你说我们修定,我们讲读书,一门深入,我们去读《圣经》行不行?行,读《古兰经》行不行?行,不管你读什么都行,只要你会。你「会」这个字妙绝了,会就是我会用它来帮助我把我的妄想分别执著念掉,就这个意思。当然念佛经有佛的加持力,念圣人的书籍有圣贤的加持力,这个不能不知道。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欢迎关注悲智佛网微信公众号,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公众号名称:beizhifw   公众号ID:beizhifw  
关注提示:可在微信上搜索 beizhifw ,在搜索内容中点击关注

老法师念佛 老实念佛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佛经故事 净土圣贤录文言文 来佛三圣永思集 净业三福 了凡四训 弟子规 太上感应篇 十善业道经 三皈依传授 认识佛教 沙弥律仪要略 五戒十善 修六和敬祈祷文 净土五经 刘素云老师复讲大经 净土圣贤录 布施的功德 净土大经解演义 科注全集 净土大经科注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