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318集

1970-01-01 08:00:00 字体大小:
点击进入视频 点击进入mp3 用安卓下载播放mp3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一八集)  2016/3/11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41-031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七百五十七页第一行,科题是「妙果」。请看经文:
  【由此见佛。生彼国中。得不退转。乃至无上菩提。】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前面我们学过三辈往生,都是教导我们求生净土必须要具备的条件,上辈、中辈、下辈,统而言之,那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什么会有三辈九品?发心求愿,我们的真诚心、我们的清净心、我们的恭敬心,各人都有差别,所以果报里头有四土三辈九品。念老注解里头告诉我们,「本解崇尚他佛,或疑有昧心宗」,心宗是禅宗,跟禅宗讲的有没有相悖,「兹引三论,以为佐证」,下面有三段。
  第一,灵峰大师的《要解》,蕅益大师的《弥陀经要解》里头说,「问:佛既心作心是,何不竟言自佛,而必以他佛为胜,何也。」何也就是为什么。问得很好,佛既然是心作心是,就是自心作佛、自心是佛,为什么不干脆说自佛就可以了,何必又用他佛为胜?胜是殊胜,他佛是阿弥陀佛。有人提这么个问题,何也是为什么。下面是蕅益大师解答的,「此之法门,全在了他即自」。这一句话重要,了是明了、是通达,他是阿弥陀佛。这句话说得好,这个法门,净土法门,信愿持名往生的法门,全在了他即自,了是明了、通达,他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自己。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说了五句话,这五句话就是他的心得报告,像现在学校的博士论文。五祖听了之后,衣钵就给他了,下面经不讲了,为什么?他全明白了。五句最后一句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万法里面,包括西方极乐世界,包括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从哪里来的?我们自性变现的。阿弥陀佛从哪来的?也是自性变现的。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一切现象,在此地用一个他字做代表。
  要知道自他是一不是二,为什么?自性是一个,一个里面没有自他。十方诸佛刹土自性所现,最极庄严的极乐世界也是自性所现;这个世界,十法界是自性所现,六道轮回也是自性所现,离开自性,无有一法可得。这桩事情,学佛的同学不能不搞清楚,不能不搞明白。搞清楚、明白了,功夫就得力了,你才能真放下。你为什么放不下?没搞清楚。不知道全宇宙,佛家的话说,遍法界虚空界自性所现的,谁的自性?自己的自性。自己之外所谓的他,是你起了妄想分别才有他,如果没有妄想分别,自他是一不是二。这是佛法里面最重要的一句话,不能不知道。搞清楚、搞明白了,前面这个问题就没有了,前面变成什么?妄想分别执著,这个东西自性里头没有。
  说「若讳言他佛」,你忌讳说他佛,那是什么?「则是他见未忘」。你的边见没忘,边见是二边,自是一边、他是一边。你的见惑没断,我见对面是人见,自见对面是他见,这个东西是六道轮回的根本。为什么会有六道?六道就是从这个错误见惑里面生的。你看,见思惑断了,六道就没有了,阿罗汉证得,超越六道轮回。我们接著往下看,「若偏重自佛,却成我见颠倒。又悉檀四益,后三益事不孤起。傥不从世界深发庆信,则欣厌二益,尚不能生,何况悟入理佛」。这是引证佛在经上常讲的四悉檀,四悉檀第一个是世界悉檀,后面为人等,都是要从世界悉檀深发庆信,则欣厌二益,这才能生起来,才能悟入理即佛。
  下面净宗常说的,「唯即事持达理持,所以弥陀圣众现前,即是本性明显。往生彼土,见佛闻法,即是成就慧身,不由他悟。法门深妙,破尽一切戏论,斩尽一切意见。唯马鸣、龙树、智者、永明之流,彻底担荷得去。其余世智辩聪,通儒禅客,尽思度量,愈推愈远,又不若愚夫妇老实念佛者」。这一句话说得好,这个事实真相谁知道?马鸣菩萨,造《大乘起信论》的人;龙树菩萨,大乘八宗共祖;智者大师,天台大师,天台宗的祖师;永明延寿,我们净土宗第六代祖师,这些人都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他们这些人彻底明了。换句话说,除了真正大彻大悟之外,一般大悟小悟都做不到。世智辩聪,这里头有大悟、有小悟;通儒,历代儒家的大德;禅客是宗门,禅宗里面的大德,小悟大悟,他没有彻悟。小悟声闻缘觉,大悟三贤菩萨,十住、十行、十回向这三贤菩萨,他们是尽思度量,愈推愈远,他们要想知道,凭著自己的智慧去推想,愈推愈远就愈推愈错了,反而不如老实念佛的这些阿公阿婆。为什么?他们心里头没有妄想、没有杂念,没有分别执著,一句佛号念到底。这就是「潜通佛智,暗合道妙」,这些阿公阿婆念佛念久了,豁然明白了。明白以后怎么样?一句佛号念到底,念到他往生。他也不会给人说破,为什么?不是这个境界他不懂,不是不说,说了他听不懂。暗合道妙,道,妙极了。
  老祖宗这些彻悟的人教给我们,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都是潜通佛智,暗合道妙。时间久了,到什么时候?一门深入,读书千遍,它的功德是什么?功是功夫,德就是你的收获,你得到的什么?功夫是断烦恼,功德是开智慧。智慧不在外面,外面没有智慧。外面学来的,知识;从内里面开发出来的,智慧。智慧,开悟就有智慧,有小悟、有大悟、有大彻大悟。通常读书千遍,小悟;再千遍,大悟;再千遍,大彻大悟,这叫潜通,这叫暗合。这是念老引用的第一个,来讨论这个问题的,蕅益大师的《要解》。
  底下一段《无量寿经起信论》。清朝乾隆年间彭际清居士,他有《无量寿经》的注解,这个注解名字叫《无量寿经起信论》。这个人,在家居士,通宗通教,显密圆融,是一代的大善知识。这个注解里头用问答的方式来帮助我们断疑生信。「问」,有人问,提出问题,「临终见佛」,见的这个佛,「为是自佛,为是他佛。若他佛者,心外取佛,即成魔业。若自佛者,想力所成,虚妄不实,云何往生」,问得好。我们没这个问题,没想到,如果要有人想到自佛、他佛,很可能就想到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就障碍你不能往生。
  我们看看彭居士是怎么解答的,下面答:「自佛他佛,总成戏论。人我相忘,自他不异」。这两句话给我们解决了,你心里头还有自佛,还有他佛,这是什么?分别执著没放下。学佛必须人我相忘,人相我相要放下。《金刚经》上前半部教给我们,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是什么地位?阿罗汉,小乘人的境界。四相没破是什么人?六道凡夫四相没破。四相破了是小圣。这个我们要知道,我们的麻烦就在这里,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真正讲功夫,我们的佛学常识比那个阿公阿婆多,讲得头头是道,论功夫不能跟他们相比,为什么?他们已经不分别了,不执著了,就比我们高。他心清净,他没有污染,他心平等,他没有分别,他还有妄想,妄想太微细,他没办法,他也没想到,这个我们晓得。所以这些念佛的阿公阿婆,我们跟他相比,我们对于佛的理论好像知道得不少,其实远远不如他,我们的妄想杂念比他多,他的心比我们清净,比我们平等,他往生极乐世界没有障碍,我们往生有障碍,这些事实不能不知道。
  我们的功夫在日常生活当中。《金刚经》是惠能大师从这个经开悟的,所以这个经就特别出名了,在中国经典知名度最高的。《金刚经》,大家都喜欢念它,它是般若,是智慧,真实智慧,无论你学哪个法门,你学哪个宗派,它都能帮你忙。它帮你什么?帮你破执著。你看,上半部破四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真帮助我们往生。破四相就是把这四样放下,为什么?假的不是真的。你执著这个是错误,心里头有这四样东西,叫轮回业,你出不了六道轮回,六道轮回就是它制造的。所以《金刚经》的后半部是大乘佛法,不是讲四相,是讲四见。相,偏重在物质现象;见,完全是念头,我们讲心理。相是物理,见是心理,心里怎么样?痕迹都没有了。要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这大乘菩萨。前面是小乘罗汉,后面是大乘菩萨,你才能够圆满菩提。四见破了,生实报庄严土,破四见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没有往生极乐世界,他到哪去?到释迦牟尼佛的实报庄严土,华藏世界,《华严经》上所说的,华藏世界是释迦牟尼佛的报土。
  相没有了,自他是一不是二,我们跟阿弥陀佛是一不是二,跟释迦牟尼佛也是一不是二,回过头来再看,我们跟地狱饿鬼畜生是一不是二,全是自性变现出来的。自性是平等的,什么都没有,但是它起用有善、有恶,善念善行感三善道,恶念恶行就变成三恶道。念不是真的,相也不是真的,我们自己不知道,把它当真,所以在这个里面受苦受难。如果事实真相真的明白、真的了解了,才真正能放得下。为什么那么难放?为什么放不下?假的当成真的,麻烦就在此地。谁知道是假的?大彻大悟的人,法身菩萨,前面讲的马鸣、龙树、智者、永明都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们不往生极乐世界,都在华藏世界。所以记住,人我相忘,自他不异。
  接著下面看,「诸佛法身,湛然常寂」。诸佛的法身,也就是自己的法身,湛然常寂。这句话说什么?这句话是法喜充满,离究竟苦,得究竟乐。湛然是清净,清净平等到极处。常寂,这个里面什么也没有,十法界依正庄严没有,诸佛实报庄严净土也没有。净土宗在常寂后面加了一个字「光」,常寂光净土。常寂光净土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在不在常寂光里?在。我们在常寂光,见不到常寂光,谁能见?前面说的,马鸣、龙树、智者、永明他们见到,不但见到,他们还安住在常寂光。常寂光没有相,能现一切相,不现相的时候不能说它空、不能说它无,现相的时候不能说它有,这是什么境界?契入这个境界得大自在,得大寂定,得大安乐。学佛终极的目标就是常寂光土,我们要到往生极乐世界,最后圆证常寂光,圆满证得常寂光,这叫圆满,究竟圆满佛。
  下面是彭际清居士为我们解答问题,「以本愿故,感应道交」。像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四十八愿不是为自己,愿愿都是为迷而不觉的那些苦难众生,是为他们。众生有苦,没有乐,这是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众生有感,他有迷,佛菩萨来应,他只有觉,他没有迷,感应道交,这就现十法界,这就现六道轮回。我们一般人能知能识的宇宙,或者说万有,佛法讲万法,感应道交。「即自即他,无虚无实,唯一真如,周遍法界」,这个四句说得好,这是诸法实相,就是我们常说事实真相,这四句是事实真相。自他是一不是二,自是我自性现出来的,他也是我自性变现出来。我的自性能生能变,他跟万法、跟整个宇宙是所生所现,能所是一不是二,所以自他,即自即他,无虚无实。虚是虚空,什么也没有;实是现象,森罗万象,千变万化不能形容。
  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念的时间多长?现在科学用秒做为时间的单位,一秒钟,这个虚实的现象一秒钟生灭多少次?弥勒菩萨告诉我们说,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这念头。这一弹指有多少个念头?三十二亿百千,单位是百千。一百个千是十万,三十二亿乘十万,三百二十兆,一弹指三百二十兆次。一秒钟可以弹多少?我来弹可以弹到五次,我可以弹到五次,弹得快,弹五次。年轻人体力壮的、精神很好的,他可以弹七次。三百二十兆再乘七,二千二百四十兆,一秒钟,一秒钟生灭二千二百四十兆次,我们无法想像。说实在的话,这个现象就在眼前,最贴近的身体,再就是身外的一切物,一切人事物统统都是在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波动。换句话说,它每一个波动就是一个现象,无虚。但是这个频率我们没有办法掌控,不但没办法掌控,实在讲概念都没有,谁有这个概念,一秒钟我们生灭多少次了?二千二百四十兆次,谁知道?所以这八个字就兑现了,「即自即他,无虚无实」,这八个字来形容一念,也就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即自即他,无虚无实。所以不可思议,你想不到,你也没办法说,说不出。你说这一句话多少秒?记住,一秒二千二百四十兆。下面两句把真相说出来了,这是事实,「唯一真如,周遍法界」。这能不能执著?不能执著,没法子执著。没有执著,没有分别,这是法身菩萨的境界。
  「众生依于业缘,幻有分段。如居屋下,不见天日」。举一个比喻,众生完全是依业,这个业是什么?业是造作,造业。起心动念是意业,意在造作。起心动念最微细,就是刚才讲的,这一个念头出现、消失了,时间多长?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也就是说,一秒钟里头它已经生灭二千二百四十兆次,单位是兆。所以叫幻有分段,一段一段的。它速度太快了,我们的意识分别、七识执著,分别来不及,执著更来不及,所以分别执著是幻觉、是妄想,不是真的。分段,佛在大乘经上说,八地以上对于这个事实真相他看到了,八地菩萨的定功,这么微细波动的现象他看得清清楚楚。那就告诉你,七地之前还模糊,登地就可以见到,但是不清楚,到八地才清清楚楚,上面九地、十地、十一地等觉,妙觉这算十二地。
  所以众生,我们微细的起心动念不知道,那这无可奈何。粗念,贪瞋痴慢疑,粗念我们知道,很清楚,这念头很粗,时间很长。知道了怎么样?知道了要晓得业因果报自作自受,不能怨天尤人。怨天尤人错了,罪更重了,为什么?跟天跟人没关系。这个天包括整个自然,与大自然界没关系,与一切众生没关系,完全是自作自受。我们自己起心动念要断恶修善,言语要断恶修善,行为要断恶修善,我们才能得善果,才不受恶报。如果不知道在这个地方修行,修正错误的念头,不善的果报现前,你怎么能够摆脱?不可能,这是因果。所以因果了解了,这个人决定不作恶,极其微细的恶念他都不起,叫真修。众生不了解事实真相,不了解唯一真如,周遍法界,所以依于业缘,幻有分段,刚才讲了,一段一段的,一段就是一个念头,记住,一秒钟有二千二百四十兆这么多的分段。「如居屋下,不见天日」,我们住在房屋里面,房屋把外面的太阳遮住了,看不到了。
  「念力诚坚,幻缘斯净」。念力,这里讲念佛真诚坚固,念力诚坚,念佛我们把这两个字抓紧,真诚、坚固。坚固,绝对不能够换题目,最忌讳的是妄想分别执著,这个东西麻烦。念佛的时候讲求的,就是一句佛号,除一句佛号之外,什么念头都没有,这就对了。幻缘斯净,清净心现前了,平等心现前了,清净心是事一心不乱,平等心是理一心不乱,到这个境界决定得生。不但决定得生,你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得自在!「如撤屋蔀」,好像把房子这个屋顶打开了,太阳看到了,在屋里面,屋蔀就是屋顶。「天日豁然。任运往生,还同本得。」这个人念佛往生,任运是自在,念到事一心,念到理一心,往生自在了,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想什么时候再来就可以再来,得大自在。
  「此论扫尽一切分别」,这个论就是彭居士他所说的,把所有一切分别统统扫除干净了,自佛、他佛,「自他生佛总成戏论」,戏论就是开玩笑的话,不是真实的。真实怎么?真实的说不出来,你心里清清楚楚,你没有办法表达。不是跟你同境界的人,他听不懂,他看不到。一定跟你同一个阶层,会点头、会微笑,确确实实,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唯一真如湛寂周遍。任运往生极乐,还在本心之内」。心太大了,我们没有离开心,极乐世界也在这个心里头,所以我们出不了这个心。这个心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它是真的,为什么?它没有生灭,不生不灭,它充满智慧、充满德行,也充满相好。整个宇宙是它变现的,它不是物质,它不是精神现象,它也不是自然现象,但是它能现自然现象、能现精神现象、能现物质现象,真的是万德万能,没有它不能的。
  我们再看末后这一段,末后是引用《弥陀经疏钞》,莲池大师作的。「《弥陀疏钞》云:著事而迷理」,执著事,以为事是真的,理完全不知道。就好像,这个「类」是一类,好像蒙童,「蒙童读古圣之书」,蒙童读古圣之书当然不懂。「昏稚未开」,昏是昏迷,稚是幼稚园的小孩,小朋友智慧没开,没透露出来,「仅能读文,了不解义」。所以幼稚园的小朋友,用什么教材?最好是教他认字,不必教他读书,一个字一个字教他,他会感到很有兴趣。读书,像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读这些东西,童蒙的教材,应该在四、五岁的时候,读这个好,给他奠定基础。因缘生居士编了一部教材,古时候的私塾所用的,对十五岁以前的小孩。这个根之根,应该是在十二岁以前用这个。十四、五岁可以读经,就是古圣先贤的注疏,他可以读,他的智慧慢慢开了。幼稚园、小学一二三年级,还没开。小学四五六年级可以,可以读经,读经不重视讲解,因为他记忆力好,智慧没完全开。智慧开在十五岁以后,十五岁以后学习的经论可以讲解、可以讨论,可以听小朋友的心得报告。十五岁以前不需要讲解,不需要研究讨论,不需要,只是背诵,念得愈熟愈好,所谓是读书千遍,其义自见,道理在此地。昏稚未开,仅能读文,了不解义。「所谓终日念佛,不知佛念者也」。
  我们接著看下面,「执理而遗事,比贫士获豪家之券,自云巨富,不知数他人宝,于己何涉」。莲池大师举个例子,贫士,士是读书人,贫穷没有福报。他得到一张豪富人家的券,就是契约这一类的东西,现在讲的证券,自己欢喜,发财了,得到大富了,不知道那是别人家的宝,与自己不相干,它不能兑现他们家的帐单。「所谓虽知即佛即心」,这是佛在大乘经上常讲的,「判然心不是佛者也」,这是说的我们。「是故约理则无可念。约事,则无可念中,吾固念之」。不能讲理,理太深了,我们讲理也是一知半解,不透彻。透彻行,不念也成佛,禅宗大彻大悟,他不念佛,他成佛了。他能不能到极乐世界?他想去就去了,他没有障碍。为什么?他把事实真相完全搞明白、搞清楚了,念行,不念也行。我们现在没搞清楚,没搞清楚咱们还著相,我们讲因果,著相,善因善果、恶因恶报,念阿弥陀佛这一句万德洪名,它所招来的果报是究竟圆满。好,我们就著相念佛,所以念佛法门是指方立相,它不是空宗,不是性宗。它的方法是告诉你西方极乐世界,你就认定西方,没错。有极乐世界,极乐世界里面有阿弥陀佛,你都把它当真,将来念佛最后往生,生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净土。这个要知道,我们今天在娑婆世界凡圣同居秽土。西方极乐世界也是凡圣同居,是净土不是秽土,那个清净的程度跟实报土、跟方便土很相似,真清净,不是假的,容易往生。
  例子明白之后,「所谓虽知即佛即心,判然心不是佛者也。是故约理则无可念」。理上讲,一切法都是自性流出来的,佛是什么?佛就是自性,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所以从理上讲无可念。从事上讲呢?「约事,则无可念中,吾固念之」,我老老实实念它。为什么?大乘经上说「念即无念」,无念而念,念跟无念是划等号的。「故理事双修,即本智而求佛智。夫然后谓之大智也。」这是个很好的方法,真的是大智,为什么?你永远离开六道轮回,永远离开十法界了,这是真实智慧。没有真实智慧,出不了十法界,出不了六道轮回。真能超越,这就是真实智慧。你能相信这个法门,能相信莲池大师这些开示,把理跟事都讲清楚了,我们可以理事双修,信愿持名,求生净土,生到净土永远超越,在极乐世界肯定一生成佛。
  「又《疏》云:然著事而念能相继,不虚入品之功」。老实念,真干,一句佛号念到底,品,九品,你往生极乐世界,九品里头一定有你的分。如果「执理」,执著理,执著理怎么样?「心实未明」,你就不念佛了,你就不求净土了,「反受落空之祸」。那怎么样?你依旧搞六道轮回,你出不了十法界,这个亏吃大了。《钞》里面,《弥陀经疏钞》,《钞》也是莲池大师作的。我们看钞文,「《钞》曰:假使骋驰狂慧,耽著顽虚。于自本心,曾未开悟,而轻谈净土,蔑视往生,为害非细」。非细,不是小事,那是大害,不是小害。我们自己一定要认识自己,于自本心,未曾开悟,没有大彻大悟,我相信我们大家都不会动这个念头,都知道自己没开悟。一般学禅的、学教的容易,教下没有开悟,自以为大开圆解,把小悟当成彻悟,误会了;宗门得一点定功,实在讲他没大彻大悟,以为大彻大悟,以为明心见性了,有人把净土介绍给他,他不能接受,他以为他自己已经成佛了。这种狂慧的人有没有?有,我们在国内外都见到。可是自己要清楚。
  下面所说的,这是大乘经上常常讲的,「豁达空,拨因果」,不相信因果报应,「莽莽荡荡招殃祸者」。这个殃祸就是又到六道去了,到六道不是人天,到三恶道去轮转去了,这叫大祸。「读者当三复斯言」,就是这三句话,豁达空、拨因果、莽莽荡荡招殃祸,这三句要多念几遍,警告我们,「慎勿执理废事」,理不能执著,事上应该要修,我们还是著相。净宗指方立相,从有门入,不是从空门入;从事门入,不是从理门入,但是它的背后有高深的理论,它的体性是真如自性,是诸法实相,所以我们不能忌讳阿弥陀佛。「轻视净土」,「自招殃祸」,那就是大错特错了。上辈上生,到这里我们告一段落。
  下面是第二大段,「中辈」。中辈也是分两段,前面一段「因行」,因行里头有两个小段,第一段「发心专念」。请看经文:
  【其中辈者。虽不能行作沙门。大修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略论》云:中辈生者,有七因缘」,就是说有七桩事情。第一个,「发无上菩提心」。《无量寿经》里面所说的,三辈九品最重要的纲领,统统都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那这一句话就太重要了。蕅益大师在《要解》里头,把八个字更简单扼要的变成四个字,叫「信愿持名」,信愿就是菩提心,持名就是一向专念。讲得好,愈简单愈好。真正深信不疑,我相信佛说的,西方有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没有丝毫怀疑,完全相信,接受了,发愿求生净土,发愿亲近阿弥陀佛,我希望到极乐世界去,跟阿弥陀佛学习,阿弥陀佛是我的老师,我是他的好学生,这就是无上的菩提心,这个心要发,往生头一个条件。第二,一向专念,「一向专念无量寿佛」,是信愿的落实。如果没有一向专念,这个信愿不踏实,这个信愿不牢靠,靠不住,未必能往生。所以信愿怎么落实?一向专念,这就落实了,往生的条件就拿到了。生到极乐世界品位高下,那是你念佛功夫的浅深,念佛什么功夫?成片,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这是功夫。念佛没功夫呢?功夫没有成片,生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功夫成片了,功夫成片就生方便有余土,下三品,功夫成片的;念到事一心不乱的,是方便有余土里面上三品;念到理一心不乱的,生实报庄严土,法身菩萨,那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但是四十八愿第二十愿,有一句愿文说,只要生到极乐世界,无论什么品位,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一愿太稀有了,阿惟越致菩萨是什么菩萨?是圆满证得三种不退转的菩萨。第一个不退转是小乘,位不退,小乘初果以上位就不退了,这个是位不退。第二个是行不退,行不退是菩萨。菩萨度众生不容易,他不会退心,永远度众生,什么样的苦难都能忍,所以他们往生的是方便土的上三品。念到理一心,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他就是法身菩萨,生实报土。生实报土,念不退,念念都趣向萨婆若海,萨婆若海是智慧的大海,圆满智慧大海,念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法身菩萨才能证得。换句话说,往生极乐世界,即使是我们所说的凡圣同居净土下下品往生,可是生到极乐世界就得到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加持,无量功德的加持,让我们在待遇上完全达到法身菩萨的标准。也就是说我们生到那边,地位是小小班的地位,待遇是博士班的待遇,这是难信之法,谁肯相信?
  一品烦恼没断,能享受法身菩萨的待遇,就是实报庄严土的待遇。好处在哪里?智慧神通道力几乎跟阿弥陀佛是一样的。举一个例子,阿弥陀佛神通广大,能够分无量无边身,他能分身,他分身干什么?念念都有不可思议的念佛人往生净土,阿弥陀佛要分身去接引,去接引他们。有多少人往生他就现多少身,我们这地球上人不多,十方世界加起来可不得了,每一天往生的人无量无边无数,阿弥陀佛接引他。我们也有像阿弥陀佛同样的能量,分无量无边身,我们分身干什么?我们分身到无量无边诸佛刹土,去拜佛,去供养佛,我们有这个能力,阿弥陀佛加持的,一尊佛都不漏。拜佛是修福,听佛讲经说法是修慧,也就是福慧双修。所以极乐世界容易成就,那就不仅仅是阿弥陀佛亲自教你,还有附带教你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都在教导你。我们这个地方,遇到一个善知识都办不到,到极乐世界,无量无边诸佛如来统统做你的老师,让你道业成就。所以要念无量寿佛,念阿弥陀佛就行,阿弥陀佛这句名号当中包含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名号,一个也没漏掉,还包含一切诸大菩萨,也一个没漏掉。要相信,不能换题目,不能改动,这是念佛,一向专念。这七个条件里头,这两个最重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三者,多少修善,奉持斋戒」。不是完全要求,多多少少要修一点善,随缘,尽心尽力就好。奉持斋戒,斋是过午不食,叫过中不食,这叫斋;戒,五戒,十善业道,这属于戒律。所以,我们净土宗是以念佛为主,这句佛号里头就圆满的斋戒,都在这佛号当中。诸位好好去听听黄念祖老居士的《净修捷要报恩谈》,他讲得清楚,一切诸佛的心咒,这密宗的,一切诸佛教给我们的戒律,三聚净戒,统统都圆圆满满在这一句佛号当中。佛号功德不可思议,现在对这个知道的人不多。还有很多人认为,念佛号不如念咒,念阿弥陀佛不如念他方佛,生病了念药师如来,求佛菩萨保佑平安就念观音菩萨,都认为阿弥陀佛还比不上。其实一句阿弥陀佛,观音菩萨也在其中,要搞清楚,要搞透彻,才不至于错了方向。所以奉持斋戒。
  第四个,「起立塔像」。这是什么?这是帮助众生跟佛结缘。他看到塔,心里有塔的印象,见到佛像、菩萨像,所以是这个念、这个根落在阿赖耶识里头永为道种,用现在话就是弘扬佛法。我们今天印送经书,都是属于这一类的。第五,「饭食沙门」。古时候出家人托钵,你是佛门的弟子,你有责任,有这个职责要供养出家人,他来托钵要供养他饭,这个饭是饭菜。第六,「悬缯燃灯,散华烧香」。这都是利益众生,这里面也供养佛菩萨,也供养鬼神,供养六道众生。最后「以此回向,愿生安乐」,以我们发心发愿求生净土。诵经礼佛,最好讲经教学,至少一个星期讲一个小时,将这个功德回向,利益很大,帮助初学解答问题,这都是好事,我们应该要做,而且出家在家同修都可以做。我们没有智慧,依这个来修学能长智慧,能增福德,回向都能帮助我们往生。
  早年我在台中求学,李老师常常勉励我们,没有智慧、没有福报,又短命,老师看到这样的年轻人,都劝他来学讲经。为什么?讲经可以帮助你消罪业,长福慧,能够长寿命。我的寿命,年轻的时候,多少有名的这些看相算命的算我,得的结论相同,寿命只有四十五岁。四十五岁以后的寿命,是讲经修行功德延长的。命可以延长,那些普通疾病,那都是小事情,自然就少了,没什么大毛病。这是佛法现生的果报,用世间人说,得智慧、得财富、得健康、得长寿,为什么不干?要懂得这里头真正的意思,真实义,做起来你会很快乐,效果非常殊胜。我们看到我们同修当中,真干的真得到,不是我一个人得到,胡小林得到了,刘素云得到了,还有不少同修,得到的人很多,法喜充满。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欢迎关注悲智佛网微信公众号,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公众号名称:beizhifw   公众号ID:beizhifw  
关注提示:可在微信上搜索 beizhifw ,在搜索内容中点击关注

老法师念佛 老实念佛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佛经故事 净土圣贤录文言文 来佛三圣永思集 净业三福 了凡四训 弟子规 太上感应篇 十善业道经 三皈依传授 认识佛教 沙弥律仪要略 五戒十善 修六和敬祈祷文 净土五经 刘素云老师复讲大经 净土圣贤录 布施的功德 净土大经解演义 科注全集 净土大经科注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