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457集

1970-01-01 08:00:00 字体大小:
点击进入视频 点击进入mp3 用安卓下载播放mp3

净土大经科注(第四回)  (第四五七集)  2017/6/6  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兰彼得校区  档名:02-041-045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一O一七页,第五行当中:
  『无等无伦最上胜智』者,「正是如来大圆镜智」,这是如来果地上所证得的圆满智慧。大是赞叹,圆是圆满。不像前面,前面菩萨,权教菩萨所证的还不圆满。这个时候转第八识阿赖耶识成大圆镜智,究竟圆满,一般称为法身菩萨,住常寂光净土,不仅住实报土,住常寂光土,这究竟圆满证得佛果。「始转本识」,阿赖耶是本识,就是妄心。一念不觉而有无明,从真心里面起了一个妄心,妄心生法界虚空界。不仅是释迦、弥陀的报土,它同时也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如来,包括过去未来十方三世佛,都是从阿赖耶变现出来的,一念不觉产生这些现相。这个现相太大了。不但声闻缘觉不知道,误以为它是真的。大乘教里头有「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想就是阿赖耶,就是妄心。大乘教里头法相宗,讲八个心,叫八心王。八个心都是妄心,阿赖耶识是根本的妄心,前面七个都是依阿赖耶变现出来的,所以称之为本识,根本,其他七个识是从它生的。转本识,「方归心原」,这个心是真心,不是妄心。
  真心是什么样子?惠能大师讲得最清楚、最简单,他说了五个:第一个,「本自清净」。真心是清净心,从来没有染污过。前面七个相同,都是依阿赖耶变现出来的,第六意识,第七末那,再加上眼耳鼻舌身,总共叫八识。大乘教里讲,宇宙从哪里来的?第八识现出来的。阿赖耶是一念不觉,就没转过来,一念不觉演变成念念不觉。这是我们要知道的,我们要认识它,它是我们的真心,它是我们的本性,真如本性。学佛不学别的,只是把真心本性找回来,跟儒家《大学》所讲的「明明德」是一个意思。真心就是明德,一念不觉不明了。儒跟佛的教学,终极的目标就是把明德找回来,安住在明德上就成圣、成佛,修学达到究竟圆满的境界。
  「始转本识」,开始见到了,「方归心原」,妄心灭了,真心现前,这个心原是真心。「一切种境,无不圆照,是名为大圆镜智」。大是称赞,圆是圆满,也就是说,遍法界虚空界你全见到了,一个不漏,过去无始,未来无终,统统见到,样样明了。这是自性本能。阿赖耶不知道。我们六道凡夫、权教菩萨,用的什么心?阿赖耶。阿赖耶叫无明,在迷,他没觉悟,悟了就叫大圆镜,迷了就叫阿赖耶。阿赖耶叫藏识,含藏宇宙万有,遇缘它现形,没有缘它不现形。所以佛家讲整个宇宙因缘生法,总是离不开因缘。最粗浅的现象,我们能知道的起心动念,那就是一念不觉。于是修行的总的纲领,我们就明白了,那就是不起心不动念。释迦,中国的孔子、老子,这些人的境界,我们可以肯定、可以相信,他们都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样的人现前,他的智慧就是大圆镜智,圆满的智慧,过去未来、此界他方,没有一样不知道。范围,这个智慧的范围多大?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全知道!
  记住,佛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如来的智慧,就是此地讲的大圆镜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是我们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只要我们把妄心舍掉、放下,大圆镜智就现前。怎么放下?不起心不动念就放下了。起心动念它就起作用,叫什么?无明,把大圆镜变成无明,什么都不知道。所以它是属于性德,真如本性里面的明德。要恢复,佛告诉我们修定,为什么?心里头妄想杂念没了,就是不起心不动念,它就现前。我们今天妄想杂念不断,一个接著一个,前念灭了后念起来,它不断,要靠修德帮助,修是修行、修正,行就是起心动念,起心动念不放在心上,就开悟了。谁有本事把起心动念放下?六道凡夫不知道自己起心动念,十八层天也不知道。法身菩萨才知道,前面七识都转了,还剩下第八识。阿罗汉前五识转了,第六识伏住了,它起作用,真的回头了,刚刚回头,第六、第七识还没转过来。六、七识转了,菩萨。六识分别,七识执著。
  我们用功,八万四千法门,用功的原理是一个,眼在色尘看得清清楚楚、明明了了,看清楚了,不起心不动念是佛,不分别不执著是菩萨。他为什么不分别不执著?《般若经》上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谁见到?佛见到,佛眼见到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佛法世法没有例外的,这一切法。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要不知道,把这个假的放在心上,就迷了,就变成阿赖耶。不放在心上,阿赖耶转过来了,大圆镜智现前。什么人有这个本事,见色、闻声、嗅香、尝味都能做到不起心不动念?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智慧,起心动念是阿赖耶。只有明了,没有起心动念,诸佛如来;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是菩萨。他为什么不分别?为什么不执著?因为他知道一切法,毕竟空,不可得,这是事实真相。
  释迦佛当年在世讲经说法,用梦做比喻很多,梦幻泡影。你在梦中,不知道自己在作梦,以为是真的,得到了生欢喜心,得不到生烦恼,梦中。可是梦中醒过来之后,什么都没有,全是假的。我们今天迷失了自性,是做一个大梦,做一个很长时间的梦。其实时间跟空间是假的,不是真的,迷了才有,误会;觉悟了,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空间,没有十方;没有时间,没有过去,没有未来,就在当下。当下这一念,明白了智慧,迷惑了烦恼,分别,尘沙烦恼起来了。本识,一念不觉是本识,叫无明烦恼。本来明白,你为什么不明白了?无明烦恼变现出虚空法界。迷悟真的刹那间,豁然大悟。我们为什么不能?迷得太久了,迷得太深了,我们讲习气。这些修行人,菩萨,他有没有习气?有,跟我们比他的习气很薄。我们的习气很浓,浓到什么都看不见。他们习气薄,偶尔看到一下,他能把偶尔那个时候抓住,他就开悟了。
  自性、真心、真我,我的本来面目。自己的本来面目是清净的,没染污;是平等的,没有分别;是无所不知的。无所不知的这种能力,智慧,真实智慧,是自性、真心本有的,只要不迷了,统统现前。大乘佛法没有别的,只是在追求不迷。要不迷,心不能动。能大师告诉我们的,这几句话很管用,第一个清净;第二个不生不灭,不是妄心。妄心是生灭心,前面念头灭了后念就生,一个接著一个,无始劫以来到今天,从来没有中断过。断了就好,断了真心就现前,永远被它障碍住了。就像我们看动画一样,电影的画面,电视的画面,是动画,一个画面接著一个画面,相似相续。这画面没有两个相同的,也没有两个不同的,这个说法什么意思?画面不能执著,不能执著的也不能执著,你才能见得了性。妄的去了,执著那是真的,真还是妄,为什么?你的心总是在动,动它就有,就现相,现惑,幻相;不动,才把真相大白,搞清楚,搞明白。
  所以菩萨,惠能大师是菩萨,大菩萨!登地的菩萨,他不是三贤菩萨,登地菩萨,为什么?明心见性,大圆镜智开了。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所说的一切经,你拿去问他,他都有能力讲给你听。无尽藏比丘尼,是惠能大师在逃难时候遇到的,受持《大涅盘经》,每天读诵。惠能大师在旁边听,等她念完了,惠能大师找她,把刚才念的一段经文,里面的意思讲给她听。她听了之后非常惊讶,捧著经书来向他请教。他说我不认识字。不认识字你怎么会知道?这个与识字不识字没关系。惠能大师第一个度的就是无尽藏比丘尼。比丘尼还在迷,能大师开悟了。遍法界虚空界自性生的,见了性的人哪有不知道的道理!在曹溪,法达禅师读《法华经》,意思不懂,向能大师请教。能大师说:你把《法华经》念一遍我听听,过去没有人给我念,我不知道,你念。念完之后,几句话就把他讲开悟了。自性本具般若现前,这就是「无等无伦最上胜智」,是自性本有的,不是从外头来的,外面没有这个智慧。甚至于小智慧,也不是从外头来的,自性里头没有你怎么会知道?真智慧一定要开悟,所以有小悟、有大悟、有大彻大悟,分三个等级。放下见思烦恼,小悟。见烦恼就是五种见惑,身见,把身体当作我,根本的错误。身体根本不存在,你怎么把它当作我?
  为什么说根本不存在?我们从经上的经文,佛跟弥勒菩萨的对话。佛问弥勒菩萨,代我们大家问的,说念头,极其微细的念头,微细到什么程度?念头的生灭,弥勒菩萨举个例子,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单位是一百个千,一百个千是十万,三十二亿乘十万,三百二十兆,一弹指。一秒钟能弹几次?可以弹七次,弹得快的可以弹七次。三百二十兆乘七,一秒钟,得的数字二千二百四十兆。这样的频率,在你面前你能看见吗?看不到;在你耳边,你能听到吗?听不到,太快了!佛知道,每个成佛的人都知道,为什么?他们都是在无等无伦最上胜智这一层,在这个阶层的人个个知道,只要真的明心见性他知道。惠能大师知道,他没障碍了,在这个世间表法给大家看。他怎么能,我们为什么不能?关键就在一句,放下。他能放下,所以他看破了,看破,事实真相看明白了。我们一般人放不下,放不下你就看不破。放下的人生智慧,不能放下的人生烦恼,这是我们凡夫的事实真相。
  我们天天在经教里头,看到佛所说的,「万法皆空」,佛说的;世间人说,他后头续了一句,「因果不空」,还有执著,没见性。万法皆空,因果也不可得,也了不可得。不但因果了不可得,法身了不可得,不见性了吗?自性了不可得。真的,真如你无法想像,你也没有办法说明,所以开口就错了,动念就乖,说错了,不能起心,不能动念,不能开口,这是佛的境界。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没有差别。也没有先佛后佛,佛只一个,哪有那么多?那么多是佛的变化。为什么变化?度有缘众生,叫游戏神通。这都是依最上胜智。
  我们要真用功在哪里用?先学著六根对六尘,不起心不动念我们做不到,不分别不执著我们也做不到,我们学小乘阿罗汉,不能把它放在心上,放在心上这是妄心,妄心生灭不住,不放在心上这个妄心就断掉了。断掉好!断掉怎么?真心现前。阿罗汉给我们做证明,真心现前。所以阿罗汉有六种神通,阿罗汉得小自在,没有得大自在,得小自在。那个小自在,在我们看是大自在。他跟菩萨比比不上,差距很远,因为他有分别,他有起心动念。菩萨把起心动念放下了,分别放下了。为什么不分别?假的,你要分别你就错了,你分别它增长无明。
  所以,总而言之一句话,佛法没有别的,就教你放下而已。连看破都不必说,为什么?放下自然就看破了,只要肯放下。麻烦就在这一点。人的根性不一样,烦恼重的人从放下,先放下,后看破;所知障重的人,好学是所知障,学了很多东西放不下,佛教你从看破下手。人有两种烦恼,两种障,二障:所知障、烦恼障。佛有两服药,放下对治烦恼障的,放下;对治所知障,看破。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就是练这个功夫,历事炼心,把妄心炼掉,真心自然现前。也不要去求真心,求真心是妄心。真心是本来有的,怎么可以求?放下妄想,真心就现前,阿罗汉所证得的是真心;放下分别,菩萨的真心。
  真心现前,方归心原,真心。「一切种境,无不圆照,是名为大圆镜智」。句句是真话。「此一智中,有五殊胜:如解脱身二乘同得」,六道轮回没有了。凡夫生生世世脱不了六道轮回,为什么?因为你有身,非常坚固肯定,认为这个身是真有。不知道世间几十年,梦中;不知道身是假的,不是真的,为这个身造多少业,善业、恶业。在现代的社会,肯定造的恶业多、善业少。解脱身,二乘解脱,脱离六道轮回;菩萨解脱,脱离十法界。不但不再搞轮回了,也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到哪里去了?实报庄严土。极乐世界有四土,最高的常寂光,法身;第二个,实报庄严土,也是法身,法身还带著习气,习气没有了就入常寂光,不生不灭,一片光明。所以儒家讲明德,这两个字很有道理,充满智慧,光明是智慧。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质,一片光明,叫大光明藏。
  「正是法身,非彼所共」。二乘虽然证得解脱,他没有见法身,跟大修行人不一样。但是他脱离六道轮回,不能说他不是成就,三种烦恼,见思烦恼他断了,内心贪瞋痴慢疑没有了,外面知道一切是假的,没有染著,看得清楚,听得清楚,没有把它放在心上。念佛人有个好处,念佛人虽然没办法放下,只要把佛号放在心上,其他的就慢慢放下了。不管起什么念头,第一个念起,第二个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接下去了,把你接到西方极乐世界,起这个作用。这个好!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等于全体放下。那个时候还有极乐世界没放下,极乐世界是不是真有?真有。给你说真话,不能说有,不能说没有。境界现前像作梦,正在梦中,梦境有,极乐世界也是梦境。到什么时候真正完全觉悟?极乐世界常寂光,就是这个地方所讲的大圆镜智,常寂光。到极乐世界恢复到常寂光不难,而且是肯定的。每个人进入常寂光,时间长短不一样,但是总的来说个个都入常寂光,个个都证得圆满法身,性德圆满现前,就是能大师讲的「本自具足」。它是什么样子?「本无动摇」,这就是一心不乱。末后一句,「能生万法」,整个宇宙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都是这个法身变现的,这是证得究竟圆满。保证我们一生成就,就是《无量寿经》。所以有人问我,学经教,学哪一部经?我介绍的就是一部《无量寿经》,大圆满,保证你证得。你对这个半信半疑,我还不能接受,那《大藏经》里面八万四千法门,随你选择,你喜欢哪个法门都可以。
  所以这个五种殊胜里头,「故名无等」,这是一胜,第一个胜。「如前三智」,前面三种智,包括不思议智、不可称智。念老这里给我们讲的,「过于不思议智为最」,过是什么?超过了;「逾于不可称智为上;宽于大乘广智为胜,是为第三、四、五胜也。是故名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这些都是说给我们这些初学人听的,听明白了,希望你赶快把它放下,智慧慢慢恢复起来,放下妄想,放下分别,放下执著。
  「又《会疏》曰:不了佛智者,盖疑佛智之不可思议。不悟如来之所以大也」。这个里面所悟,甚至于一切诸佛所说之经,不但佛跟佛在一起没话可说,佛跟菩萨在一起也无话可说,除非菩萨问,菩萨不问佛不说。为什么?只要见性,只要开悟,你全都明了了,又何必去问。悟的人跟悟的人在一起,没话说,都在那里盘腿面壁,契入常寂光。这个境界大,太大了!用我们的话来说,无始劫之前,无量劫以后,因为他境界里头,定中没有空间、没有时间,都是现前。有缘的众生多,生生世世结的缘。众生多,遇到有缘一定帮助他提升,那就要现身说法。现什么身,说什么法,没有一定,决定契机契理,帮助他觉悟。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欢迎关注悲智佛网微信公众号,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公众号名称:beizhifw   公众号ID:beizhifw  
关注提示:可在微信上搜索 beizhifw ,在搜索内容中点击关注

老法师念佛 老实念佛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佛经故事 净土圣贤录文言文 来佛三圣永思集 净业三福 了凡四训 弟子规 太上感应篇 十善业道经 三皈依传授 认识佛教 沙弥律仪要略 五戒十善 修六和敬祈祷文 净土五经 刘素云老师复讲大经 净土圣贤录 布施的功德 净土大经解演义 科注全集 净土大经科注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