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460集

1970-01-01 08:00:00 字体大小:
点击进入视频 点击进入mp3 用安卓下载播放mp3

净土大经科注(第四回)  (第四六O集)  2017/6/18  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兰彼得校区  档名:02-041-046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一O一八页,倒数第四行看起:
  「二者不信不可称智,不了佛智体绝对待,离过绝非。昙鸾师曰:不可称智者,言佛智绝称谓(不可称量),非相形待(不相对待)。何以言之?法若是有,必应有知有之智。法若是无,亦应有知无之智。诸法离于有无。故佛冥诸法,则智绝相待。以知取佛,不曰知佛;以不知取佛,亦非知佛;以非知非不知取佛,亦非知佛;以非非知非非不知取佛,亦非知佛。佛智离此四句」。我们继续再探讨,经上给我们说的「不了佛智」。谁能了佛智?了是明了,只有一种菩萨,哪一种?法身菩萨。大乘教里常说的,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依世尊教诲修到这个层次,生实报土。释迦牟尼佛的实报土,叫华藏世界,《华严经》上说的。阿弥陀佛的实报土,叫极乐世界。极乐含括四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都称为极乐世界。在我们这个世界,只有华藏世界可以称得上是极乐世界,其他的四土有差别。极乐世界为什么没有差别?生到极乐世界的人,都得到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加持,所以极乐世界四土,只有乐没有苦。我们这个世界,凡圣同居土,说真话,只有苦没有乐;方便有余土,阿罗汉居住的修行道场,四禅天以上,释迦牟尼佛的方便有余土,苦少,有苦有乐;如果生到实报土,有乐没苦,华藏跟极乐世界的实报土相同,没有两样。但是世尊的报土,要破无明你才能见到,难,不能带业往生;而西方极乐世界准许带业往生,换句话说,六道凡夫人人有分,这就太难得了。
  为什么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我们在这段经文完全明白了,不能往生的问题出在哪里?出在信,我们对极乐世界没有信心,这就难了。极乐世界真的像《无量寿经》上所说的那么好吗?我们不敢相信。从学佛到老死,佛的五种智不能完全接受,你说有多难。为什么有人能接受?佛告诉我们,能接受的不是凡人,是什么人?多生多劫曾经供养无量诸佛如来所种的善根。我们就知道了,我们有没有善根,就问我们是不是真相信、真没有怀疑了?听到这部经,没有疑惑,完全接受,那我们就晓得,这个人福报大!无量劫生生世世都学佛,供佛的福报,所以现前得到诸佛如来冥冥当中的加持,信心才生出来。不是一般人,一般人六道轮回里头,不可能。
  所以,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所看到的,念佛的人有没有往生的?有,不多。念了一辈子佛,不能往生的人很多。而且不成比例,往生的确实太少了、太稀有了,不能往生的太多。我们冷静仔细观察,出现这个现象,到底为的是什么?观察佛门各个不同的宗派、各个不同的道场,这里面有领众修行的、有被领修行的,如不如法?这句话问得很重,如法不如法我们答不上来,为什么?这得内行人才清楚,我们是外行人,还没入门,外之外。用净土法门来说,什么人入门?真信、真愿的人入门了。真信,还不想往生,假的,不是真的;真想往生,对极乐世界有怀疑,觉得现在这个世界也不错,不能往生。问题在这些地方,我们总得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
  这一段的注解,是念老总结古来大德所说的,前面交代得很清楚。我们想想,古来这些大德,他们的缘殊胜,我们只有仰慕,达不到他的境界。听了他们讲经教学,我们没入境界,我们这一生当中能不能往生?这个问题要问自己,不能问别人,问自己就对了。如何叫我们真正相信,不再怀疑,真正发愿,永不退转。现在这个时代的人,总得要亲眼看见,亲耳所闻,他才会相信。这个时代有没有?有。我劝导大家,包括我自己在内,海贤老和尚我们真的见到了。虽然没见过面,他的信徒,我认识的有二、三十个,他们到香港来看我,告诉我亲近老和尚种种感受。我勉励大家,你们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我听你们的报告很欢喜,我能相信,我不怀疑。
  老和尚家境清寒,清寒到三餐饭都有问题,尤其他父亲过世,逼不得已出家。出家,至少吃饭没有问题了,居住也没有问题了,有个安稳的地方住下来,解决眼前燃眉之急。他的师父传戒老和尚,我没见过面,听到这位法师的修持,我明了,这个老和尚确确实实已经达到明心见性,不是凡人。明心见性是什么人?法身菩萨,刚才所说的,刚才讲的,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不是普通人,《华严经》上至少是初地菩萨,他能观机。海贤想出家,拜他为师,请他剃度。他看看这个年轻人,二十岁,有善根,欢喜收了。真的,海贤就变成老和尚的传人。
  剃头完了之后,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嘱咐他一直念下去。海贤老实、听话、真干,没有怀疑,就一句佛号念下去,念了九十二年。难得,九十二年,一句佛号,不换题目的。他不认识字,没有读过一部经。所以念这句阿弥陀佛,有没有读书,认不认识字,没关系,只要你相信,不怀疑,一直念下去;睡觉的时候就中断了,醒过来就接上,九十二年。我听他这些在家弟子们告诉我,出家弟子也有来看过我的,老和尚念佛,念到功夫成片,我估计顶多三年,也就是二十三岁,他念到功夫成片。成片是念佛人第一个关口,他通过了。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处所,他心里的佛号没中断,叫成片。有这个功夫,他杂念没有了,他只有念佛这么一个念头,他不起第二个念头,这叫成片。
  由成片再往上提升,事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得定了,他得的那个定功跟阿罗汉平等。阿罗汉包括四个层次,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四果阿罗汉,生方便有余土,不是凡圣同居土。他还没走,还继续念,我相信,他得事一心不乱,大概在三十岁到四十岁这个时候。四十岁,我相信他念到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跟禅宗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同一个层次,烦恼断了,智慧开了;换一句话,世出世间一切法全通达了。这个时候,也就是他老师教他念佛,一直念下去,后面还有一句话,「明白了不能乱说,不能说」。什么明白了?开悟了。开悟,世出世间法全通了,为什么不能说?社会人心不善,你说出来人家不相信,说你造谣生事,甚至于害你。你看六祖惠能大师开悟了,到猎人队里躲十五年,不敢让人知道,等到风平浪静才能出来。贤公处的这个时代,跟六祖时代不一样,六祖那个时代佛法鼎盛,他这个时代佛法衰到极处,怎么敢说?所以这句话,就是对他四十岁以后真正成就了,不能说,叫他等阿弥陀佛接他往生。
  阿弥陀佛什么时候来接他?要照常理来讲,功夫成片他跟佛就有感应,定中见佛,梦中见佛,都是平常事。他有没有见到?我们在古人记载里头看到,慧远大师往生的时候告诉大众,他一生三次见到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告诉大家,现在极乐世界现前了,阿弥陀佛来迎接我往生。所以老和尚见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就好像回家去看看,很自在,很熟悉。为什么在这个世界住这么久?不是他的意思,他每一次见阿弥陀佛,都要求阿弥陀佛带他往生。佛告诉他,你修得不错,修得很好,希望你多住几年,给佛门弟子做个好榜样。我们知道做什么好榜样,末法时期,现在不是僧赞僧,是相反的,叫他做出僧赞僧的榜样。我相信阿弥陀佛跟他有约,什么时候你看到一本书,有人送你一本书,这本书叫《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你看到这本书了,阿弥陀佛就来接引你。所以我们想著他天天在等。
  人非常慈悲,喜欢布施,他拿什么布施?从小住在农村,父母下田工作,我相信他会跟著下田,他对农耕很熟悉。所以出家之后开山,山上没有主人的土地,先后开了一百多亩,种粮食、种蔬菜、种水果。收成很不错,当然是好东西,理一心不乱,明心见性,他是菩萨,菩萨种出来的粮食比一般人一定好,他有佛力加持。他除了寺庙里头留下来做道粮之外,都去布施,送给贫穷人家,缺少粮食的人他布施。一生没有积蓄钱财,你布施钱财给他,他不要,他没有用处。一生,走的时候一百一十二岁。从二十岁开始念佛,到一百一十二岁,九十二年。九十二年就一句佛号,等到最后,果然二O一三年一月,有个信徒,这个信徒来看过我,我说她,她不应该把这个书带上山。为什么?老和尚没有见到这书就多住几年,他的寿命是佛加持的,真是无量寿,怎么会糊里糊涂把这个书带上山去。一般人我们相信,看老和尚不可能带书去,为什么?老和尚不认识字。老和尚一生没有念过一部经,他就是一句佛号,告诉我们,你学他这个方法肯定成就。他拿到这本书,就穿袍搭衣,要求人给他照相,就是这张照片。第三天就走了,他把后事交代了,他就走了,走得潇洒,走得自在,给我们末法时期念佛求生净土做一个好榜样。确确实实他将蕅益大师劝人念佛的方法,圆圆满满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蕅益大师说,「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你能不能往生,完全在信、在愿,真信切愿没有不往生的;生到极乐世界「品位高下」,极乐世界四土三辈九品,你是在哪个层次,那是你「念佛功夫的浅深」。功夫成片是功夫,事一心、理一心都是功夫。
  通常,我们在《往生传》里面看到的,在《净土圣贤录》上看到的,三年往生的人很多。大概四十多年前,我遇到一位出家人,年龄比我大一些,听我讲经,听完之后他问我一个问题,他说:《往生传》里面,许许多多的人都是念佛三年就往生了,难道他们的寿命三年就到了吗?哪里有这么巧!我当时告诉他,我说念三年就往生,是自己要去的。为什么?功夫成片,他见到佛了,见到佛,佛一定告诉他,劝他好好的念下去,你的寿命还有多少年,时候到了我来接引你。可是里面就有不少人,遇到这个机会他不放弃,求阿弥陀佛:我寿命不要了,我现在跟你往生。这么去的,这才讲得通。
  我们就晓得,海贤老和尚往生,二十二、三岁就有资格了,他不愿意在这个世间受罪,他就想走,佛真带他走!老和尚我们相信不是普通人,菩萨再来,来表演给我们看的,极乐世界是老家,他随时可以回去,丝毫障碍都没有,这个事实真相我们要懂。我们走他这个路子决定正确,家里面供佛,供一尊阿弥陀佛,够了。再可以加一个海贤老和尚,放在佛的旁边,看到他,他就是我的师父,他就是传法给我的人。传什么法?南无阿弥陀佛一直念下去,就传这个法。做出来,我们看到了,我们听到了,说我们自己不能往生,海贤都能往生,你为什么不能往生?海贤能做到的,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只是不肯去做,肯做的人个个成就,这个法表得太好了!也唯有这一个法门,在末法时期,当前我们的社会,容易成功。其他的法门难,自己要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烦恼习气还会现行,去不了极乐世界。
  这一段经文里头讲到一桩事情,「佛智绝称」,佛的智慧无法能形容,无法能称说。释迦牟尼佛在无法当中用方便法,满足我们眼前的欲望。真正要明了,完全要靠觉悟。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书分量大,就是《无量寿经》念一遍,初学的同学大概要两个小时,一遍念下来,一天念十遍,二十个小时。一千遍念下来熟透了,完全能够背诵,十遍五、六个小时就念完,一年的时间够用了。如果我们不念经,我们学海贤和尚念佛,佛号不间断,从一天一万声开始,念熟了,二万声、三万声,三万以上,就是三万到十万。我相信,没有怀疑,没有退转,一心一意求生净土,你决定得生。
  这里头有几句话很重要,「法若是有,必应有知有之智。法若是无,也应有知无之智」。这是按照一般平常人的逻辑。佛告诉我们,诸法离有无。佛跟我们讲真话了。真话到底有没有?我们今天眼睛睁开来看见的,耳朵听到的,身体接触到的,这个大千世界,这个宇宙万物,是有还是无?佛说真话了,真话是什么?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无,有无都不存在,这是跟你讲真的。为什么不能说有?因为这个有,频率太快了,决定摸不到。那就是我们综合弥勒菩萨所说的,把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用一秒钟计算,一秒钟弹七次,一秒钟它的生灭多少次?二千二百四十兆。这么高的频率,不但是无法计算,无法想像,连想像都想像不到,哪一法是真的?好在这桩事情被现代的量子力学家发现了,他没有说出数字,他只是告诉我们频率太高,无法称说。这才是事实真相。凡夫不知道事实真相,说有、说无,都错了。你说无,它有;你说有,这个有是无。
  这个话很不好懂,我们举个比喻,眼前的屏幕,电视播出来的,一秒钟它生灭多少次?一百次。我们都无法捉摸,一秒钟这一百张的画面,哪一个画面是我?哪一个画面是真的?你说这个画面是我,它已经不存在了。一秒钟换一百张,张张不一样,绝对没有两个画面是一样的。只有到常寂光是一样的,不在常寂光没有相同的,频率太高、太快了,这是事实真相,包含整个宇宙。这里面透了个信息给我们,如果你善根深厚,烦恼轻、智慧长,你听了这些话会开悟,恍然大悟。悟了之后怎么样?一句话不说,没有话可说,这是真的。你要问他,他什么都知道;你要不问他,他什么都没有。用真心,不用妄心,这在佛教里叫什么?叫他做法身佛。释迦牟尼、阿弥陀佛,经上给我们讲的,这是应化身佛,不是真的。他们确实证到真的,他也不住在真里头,也就是空有二边都不住,得大自在!跟一切众生感应道交,帮助一切有情众生,离究竟苦,得究竟乐。这什么意思?帮助你成佛,成佛就得究竟乐、离究竟苦,苦乐没有了。真的是一切法离于有无,能够常常把这句话放在心上,其他的妄念都没有了,住在这个境界上,会得定,会开悟。得定是开悟的前方便,定是什么?定是真心,真心没有动摇,是定。真心里面本来就有无量智慧、无量德能,这个境界叫明心见性,叫见性成佛。
  四句是讲有、无、非有、非无,这个四句,不能说有,不能说无,也不能说非有,也不能说非无。说出来都是方便,你要把方便丢掉,你才能开悟,就悟入了。一面听,一面把它放在心上,永远不能开悟。听到了,看到了,接触到了,不放在心上,心上放什么?心上放阿弥陀佛。学海贤老和尚,九十二年就一句阿弥陀佛,除一句阿弥陀佛,什么也没有。他给我们表演的,我们看懂、看明白了,接受过来,依教奉行,如法炮制,你就是海贤的学生、海贤的传人,他成就了,你一定也能成就。
  所以「离四句、绝百非,体离对待」,体是真心,真心里头没有相对的。凡是有相对的,妄心。妄心有相对,真心没有相对,为什么?整个宇宙就是一个心,谁的心?自己的真心。芸芸众生都是同一个真心,不能不知道。同一个真心是同一体,不是同一家,同一体!牙齿跟舌头是一体。一体的亲爱是神圣的爱,不是相对的,相对跟绝对还是一对,所以它不是对立的。我们今天事事、时时、处处都跟外面境界对立,对待就是对立,所以不能明心见性。对立没有了,这人是菩萨,不是阿罗汉,因为对立没有了,分别没有了。阿罗汉还有分别,没有执著,比我们高明,也就是说他能够不放在心上,但是有分别。菩萨分别没有了,住实报土,在这个里头破无明,证法身。
  所以末后一句,「念佛往生为不可称智所成。于此有疑,名不了不可称智。」不仅这个地方不能有疑,疑是严重的烦恼,根本烦恼,贪瞋痴慢(傲慢)怀疑,这五个统有,六道凡夫。阿罗汉这五个没有了,放下了,贪瞋痴慢疑放下,证阿罗汉果,超越六道轮回。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欢迎关注悲智佛网微信公众号,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公众号名称:beizhifw   公众号ID:beizhifw  
关注提示:可在微信上搜索 beizhifw ,在搜索内容中点击关注

老法师念佛 老实念佛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佛经故事 净土圣贤录文言文 来佛三圣永思集 净业三福 了凡四训 弟子规 太上感应篇 十善业道经 三皈依传授 认识佛教 沙弥律仪要略 五戒十善 修六和敬祈祷文 净土五经 刘素云老师复讲大经 净土圣贤录 布施的功德 净土大经解演义 科注全集 净土大经科注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