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479集

1970-01-01 08:00:00 字体大小:
点击进入视频 点击进入mp3 用安卓下载播放mp3

净土大经科注(第四回)  (第四七九集)  2017/9/16  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兰彼得校区  档名:02-041-047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一O五一页第一行,科题,甲三,「流通分」,分五(四十三品至四十八品)。
  请看念老的介绍。解:「全经三分,初为序,中为正宗,末为流通。灵峰大师云:此三名初善,中善,后善。序如首,五官俱存。正宗如身,脏腑无阙。流通如手足,运行不滞。今是后语,后语亦善,不可因其非正因而忽视也」。念老简简单单这几句话,告诉我们,这是一部经最后一段,流通分。流通分跟前面同样的真善,不能因为它跟前面,没有前面说得那么重要,就疏忽了。前面是教给我们方法、理论,末后这一分,流通分,重点是劝导我们要认真真修,千万不要把机会、缘分错过了。这是这一分最重要的意思。
  它分为五分,从四十三品到四十八品,都属于流通分。经不很长,它摆的这个样子,确实像《华严》、像《法华》,无二无别。流通分经文很长,一般小部经,流通分只有几行经文,这个地方有六品,内容非常丰富。第一段,「劝信流通」,分为六科,第一个是:
  【非是小乘第四十三】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本品经文,多是《唐译》」,在这一品里面说,大部分是从唐译本节录出来的。其中「非是小乘」与「第一弟子」,这个两句不是唐译本里头,是宋译本里头的。「本品是流通分之首,独劝持名。正是会权归实,摄末入本也」。这个两句,是像《华严》、《法华》那样大部经才显示出这个意思。在这一品里面,最主要的劝我们念佛,独劝持名。权是善巧方便,实是真实实在。这把这一品的重点,为我们说出来了。到最后,愈是最后,说的话愈重要。前面所说的,序、正宗,把西方极乐世界介绍给我们,有理有事,说得很清楚、很明白,最后我们得要去。如果搞清楚搞明白了,最后不能往生,这部经就白学了,真实的利益我们没有得到。所以特别在前面提醒我们,独劝持名,这句话重要!
  下面,《无量寿经钞》这里面说:「上来虽说万行往生,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名」。在这部经里面我们看到了,佛的本愿在哪里?真的是希望我们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为什么?你只要把握这一句,这部经圆满功德你就得到了。如果我们疏忽了,把念佛忘掉了,那么这部经白学了,这一生当中,大经,就是《无量寿经》,真实的利益我们错过了,我们没有得到,这就大错特错。所以要记住,这一句就是前面讲的「归实」,真实,「入本」,根本,就是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时时刻刻不要忘记,一切时一切处,最好佛号在心中不间断,那你就圆满得到了。
  下面引用的黑谷《大经释》,黑谷是日本人。净宗在日本很兴旺,日本人把净土宗分了十几个派,而这十几个派,修行的方法并不完全相同,根据的经典完全相同,修行方法不一样。黑谷大师所说的节录如下:「至流通,初废助念诸行二门,但明念佛往生」。这就是本经流通分里头,一开头就很明显的告诉我们,念佛往生。「又云:准本愿故,至流通,初废诸行,归但念佛。」可见弥陀本愿,实实在在说,就是希望众生「一向专念弥陀名号」。有信有愿,蕅益大师说,你就具足往生的条件,只要肯念佛。
  念佛,要念到什么样的功夫?通常祖师大德常讲,功夫成片。什么叫成片?也就是没有杂念、没有妄想、也没有分别执著,一句佛号念到底。海贤老和尚为我们所表演的,成片。他一天到晚佛号不间断,晚上除了睡觉,醒过来,佛号就提起,念了九十二年。不但成片,我们相信他得一心不乱。一心不乱等于禅宗里面明心见性,那是属于禅定。事一心等于阿罗汉,理一心等于法身菩萨,那就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法身大士。理一心,往生极乐世界生实报土,事一心生方便土,功夫成片生凡圣同居土。每一土都有三品,上、中、下三品,功夫成片,凡圣同居土上品上生,没有到功夫成片的,下面两品。
  到流通,至流通,废诸行,其他的行门都不谈了,只谈念佛,就是归但念佛,回归到最后,一句佛号。净宗代表整个的佛法,整个真正的佛法,到最后教我们出离六道轮回,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到极乐世界,保证你一生,那个地方是无量寿,佛无量寿,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各个都是无量寿。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凡夫修行,要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寿命无量,三个阿僧祇劫算什么?所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等于成佛了,真的成佛了。得到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加持,智慧、神通、自行化他,都得大自在,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这个好处到哪里去找!佛法有无量法门,八万四千,只有这一门特殊,只有这一门真实,特别是对我们这种根性人来说,无比的殊胜。所以其他的八万四千行门不必提了,我们只要归念佛就对了,就拿到保证书了,保证我们一生往生,不至于错过因缘。
  「今劝流通,特显佛愿。独倡持名,普劝流通。是故称为后善也」。三分,序善,正宗善,末后流通还是善,好到极处,没有比这个更好的了。
  我们再看下面,底下这一科,「举十方已生者劝信」。这个要注意到,十方世界无量无边,有佛教化,佛劝大家念佛求生净土,像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地球上劝我们一样。凡是接受的,依教奉行的,统统都往生了。我们看经文:
  【佛告慈氏。汝观彼诸菩萨摩诃萨。善获利益。】
  已经得了好处的,我们要向他学习,他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的典型。我们看念老的注解。右段『汝观彼诸菩萨摩诃萨,善获利益』。菩萨有小菩萨,有大菩萨,摩诃萨是大菩萨。大小怎么分别?明心见性的是摩诃萨,没有明心见性的是菩萨,一般经上都是这么说。我们看念老的注解。「右段汝观彼诸菩萨摩诃萨,善获利益。指前品中十方往生无量无边诸大菩萨。彼等」,这些菩萨们,「闻名往生,得大利益。如前所引《论注》所云:菩萨往生极乐,见阿弥陀佛,即与八地及八地以上诸大菩萨,毕竟身等法等。故云善获利益。是乃举十方往生圣众往生得益,以劝众生信乐发愿也」。
  信,对于极乐世界深信不疑,发愿,是发愿求生净土,这个重要。他来给我们做榜样,我们看了要相信,不是假的。真能够相信,真能够发愿求生,你就得度了,你的问题就完全解决了,往后一帆风顺。到极乐世界,成就菩萨的果位、佛陀的果位,究竟圆满,然后跟诸佛如来一样,哪个地方跟你有缘,你就到那个地方现身说法,教化众生。我们有理由相信,你教他什么?肯定是教他信、愿、持名,往生净土。言语很简单,意义非常深非常大,是我们凡夫无法想像的。
  我们再看底下这一段。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闻阿弥陀佛名号。能生一念喜爱之心。归依瞻礼。如说修行。】
  『如说』,这部经上所说的,你都学会了,一定要依佛经所说认真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为。经典里面,常常把行为分为三大类,身、口、意,身体的造作是身的行为,口里面的言语是口业行为,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是意的行为。身、口、意三业,这三大类的造作,行是造作。要怎么修?信愿持名这四个字,把身、语、意三业的行为,全都包括在其中。心里面想阿弥陀佛,口里头念阿弥陀佛,身礼拜阿弥陀佛,三业都修。早晚定课,礼拜为主,其他的时间,要求的是心口不间断,念念相续,这就好了。
  下面这一科,「赞念佛第一以劝信」,「闻名得利」。请看经文: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闻阿弥陀佛名号。能生一念喜爱之心。归依瞻礼。如说修行。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当获如上所说功德。】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下文」,刚才我们念的这一段,「则赞念佛第一以劝信。闻佛名号,能生一念喜爱之心,归依礼敬,如说修行,即得大利,当得经中所说往生之一切功德」。这句话提醒我们,佛在这部经上讲阿弥陀佛一切功德,讲十方世界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从下下品到上上品,下下品是同居土最低的一品,上上品是常寂光净土,究竟圆满,无比殊胜。这是大利益!都在一念功德。
  底下举的汉译,汉译的本子说:「闻无量清净佛声」,这是本经的经题,这个经简称《无量寿经》,会集得非常好,妙极了。把宋本,《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宋译的,后面是汉译的,《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两个经题合起来,《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题妙极了!听到经的题目,慈悲心现前,欢喜心现前,「一时踊跃,心意清净」。吴译本跟汉译相同。「又《宋译》曰:得闻无量寿佛名号,发一念信心。又《魏译》云: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这个一念,据《选择集》里头的说法,一念就是一念净信。又就是「三辈往生品」当中所说的「发一念心,念于彼佛」也。《嘉祥疏》里头也说:「一念即是具足无上功德者,明利深远」,利是利益,利益深,利益远,「一念至信,修行发愿,必生净土,终得佛果,故云无上也」。又《选择集》里头说:「以念佛而为无上也,乃至一念而为大利也」。举这么多注疏,都是古大德所说的,这些经文都在《大藏经》里头,我们都能找到。
  「是故经谓,若人能生一念喜敬之心,持名求生,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当获如上所说功德。如上功德者,即经中所说,横出三界,圆登四土,一生补佛,究竟寂光。」祖师大德苦口婆心劝导我们,我们看到经文,看到注解,念老引用的祖师大德这些文字,要生感恩心,太难得了!
  只一句话,一念喜、敬之心,持名求生,这个人得所说的功德太多了!经上所说的,把它归纳起来就这四句:第一个「横出三界」。超越六道轮回,是一层一层超越的,地狱道超生到饿鬼道,饿鬼道超生到畜生道,畜生道超生到人道,人道再超生到天道。天有二十八层,有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到无色界天天顶出去,则出轮回了,轮回是这么个出法。每提升一个阶层,时间都很长很长,叫竖出,出轮回。所以,多少修行修得很好的人,有没有出轮回?没有,生在天道。天有寿命,寿命到了,也有生老病死。天人的福报大,寿命长,他什么时候感到苦,腰酸背痛,老了,老苦了?距离他死的时间七天,他感觉到了,不对了,快走了。天人聪明,在这个时候念佛往生都来得及,七天的时间足够了。但是他能不能遇到佛法,关键在这里,遇不到就没办法。如果遇到人提醒他,他一心专念无量寿佛,阿弥陀佛,他就能往生。
  横出三界,不必经过天道、其他的,就在人道就出去了,叫横出,不是竖出。横出,只有净土宗这一门,没有第二门。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是向上,提升,提升,到最后超越,没有听说是横出的,只有净土法门是横超,他超越了。
  脱离六道轮回之后,他往生到极乐世界,生到极乐世界,就「圆登四土」,圆是圆满。怎么可能圆登四土?你到极乐世界,还是有四土三辈九品,你在哪一个等级,往上提升也很长的时间。为什么说圆登?圆登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加持你,不是你自己能力,阿弥陀佛带你去的,像小朋友一样,牵著手带你上去,是这么个意思。几时到你的烦恼、习气断掉了,前面在方便土断烦恼,实报土断习气,习气难断。习气断尽了,那是等觉菩萨,还在十地之上,等觉菩萨,习气断尽了,证得妙觉果位。记住,极乐世界人的寿命无量,所以讲多长的时间都无所谓,他寿命长,他不碍事。长寿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的,这是十方世界所没有的。下面一句,「一生补佛,究竟寂光」,一生补处是等觉,究竟寂光是妙觉,真的,圆满成佛了。
  底下这一段经文,「第一弟子」。不容易!释迦牟尼佛,这一句从佛口里说出来,太难得了,我们看到欢喜,无量的欢喜!为什么?你能依这个法门修行,诚如经中所说,你是如来第一弟子。谁的第一弟子?释迦牟尼佛的第一弟子。佛陀当年住世七十九岁,中国人讲虚岁讲八十,外国人讲实足年龄,七十九岁入般涅盘,离开我们。在世的时候,为我们表演的,他是王子,如果不出家,他做国王。十九岁舍弃王位,为什么?他看到有一个问题不能解决,看到生老病死,年岁再大也逃不了这个大限,这个关口。向许多人请教,有没有能够超越的?有些宗教徒、修行人,他出家,印度所有的宗教他都学过,印度也是当时哲学之国,这些学派他也学过,没有一样能解决这个问题,学了十二年,放弃了。
  这些都是做榜样给我们看的,让我们向他学习。十九岁出家,是放下烦恼障,三十岁,求学放下了,不学了,宗教也不学了,哲学也不学了,放下所知障。这两种障碍放下,他干什么?入定了,心里面真正做到一念不生,回归到自性。自性是什么样子?惠能大师告诉我们,他开悟了,开悟就是见到真心,明心见性,见到本性,本性就是真心。我们的两个心,一个真心,一个妄心。妄心,我们现在用的是妄心。妄心在哪里?在真心里面;真心在哪里?真心在妄心里头。真妄一体,真妄不能分,这个诸位要知道。轮回心是妄心。
  能大师说得好,「何期自性,本无动摇」,那就说明我们的真心不动的,就是大定。如来果地上的大定,就是真心,从来没动过。惠能大师讲,何期自性本无动摇,没动过,没有摇晃过。它在哪里?它在哪里,这是一个妄的念头,妄心的疑惑,真心没有。真心没念头,杂念没有,告诉你,正念也没有。正念、邪念都是邪,正念、邪念都是正,能不能讲得通?能讲得通,一体。告诉我们,整个宇宙,一切万法,跟自己是一体。宇宙在哪里?在我心里。我心在哪里?我心在宇宙里。动摇的是妄心,不动不摇摆的就是真心。真妄一如,真在妄中,妄在真中,能不能分?不能分,一分就错了。不但不能分,说也不能说,说是方便说,你真正能把所说的、所听的统统放下,你才能够契入境界。这个契入境界就是证得自性,明心见性。
  我们现在是在动的,动叫它不动,回归不动,就见性了。怎么修?总的纲领上来说,眼在色上修,眼见外面色,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叫智慧,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如如不动,没有起心,没有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是自性。有个念头起来了,起心动念了,妄心,不是真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有真的作用,妄有妄的作用,妄的作用干什么?妄的作用,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就是度化众生用妄的。真的里面就是常寂光,常,不断,永恒不断,没有生灭叫常,有生有灭就无常,不生不灭叫常;寂是没有念头;光是一片光明。极乐世界常寂光净土,我们到那个地方去,决定证得常寂光,究竟圆满成佛。
  所以说『得名第一弟子』,『非是小乘』,大乘当中的大乘。如来第一弟子是谁?念佛求往生的人,是如来第一弟子。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欢迎关注悲智佛网微信公众号,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公众号名称:beizhifw   公众号ID:beizhifw  
关注提示:可在微信上搜索 beizhifw ,在搜索内容中点击关注

老法师念佛 老实念佛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佛经故事 净土圣贤录文言文 来佛三圣永思集 净业三福 了凡四训 弟子规 太上感应篇 十善业道经 三皈依传授 认识佛教 沙弥律仪要略 五戒十善 修六和敬祈祷文 净土五经 刘素云老师复讲大经 净土圣贤录 布施的功德 净土大经解演义 科注全集 净土大经科注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