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来佛三圣永思集-第13页(22页)

1970-01-01 08:00:00 字体大小:

来佛三圣永思集 一七八
鬆了一口气。
  海贤老和尚的户口一直在桐柏,但是他总想把自己的户口迁到来佛寺,说自己在来佛寺住了几十年,就算是落叶归根我也要把户口迁过来。在他的再三催促下,我和曹书珍居士一起去给贤公办户口迁移手续,由于少了一份丁庄派出所的证明,当天没有迁成。又过了几天后,我拿著证明材料亲自又去,才把老和尚的户口迁到了来佛寺。我特地留意老和尚的生日,是一九○○年八月十九日,当时已是一百一十一岁了。老和尚知道户口迁好了之后,欢喜地说:「我住在来佛寺几十年了,户口还在外地,我早就想把户口迁回来,如今总算满愿了。」老人家边说边开心地笑了。
  老和尚热爱劳动,整天不见他闲著,不是干这就是干那,唯一见他闲著的时侯,那一定是坐在那儿在小声念阿弥陀佛。由于来佛寺地处偏僻不富裕的地方,寺院没人供养,粮食都是自己种,田地里几乎天天可以看到老和尚的身影。他走到哪里,劳动工具就带到哪里。一次我在寺院看到老和尚正在劈柴,就劝他说:「您老这麽大年纪了,就别干这些活了!累坏了怎麽办?」他笑著对我说:「做人活多呀!自己能干的就自己干,不要指望别人。」我又问他:「您老这麽整天不停地干,不累吗?」老和尚不紧不慢地说:「干活累的时候,在心里念阿弥陀佛,就不累了。」说完又慈祥地笑了,我感觉到他笑得很开心、很实在。
  老和尚往生后,我们几个居士分别到他曾经住过的寺院和念
此生何幸结佛缘 一七九
来佛三圣永思集 一八〇
佛堂一一走访。结果无论在哪里,都能找到一大堆的工具,像斧头、锤子、锯子、钳子和锄头等等,放在一起简直就是工具大集合呀!老和尚的勤劳真让我们这些晚辈深深地感动和惭愧。
  二○一一年七月的一天中午,天气特别热,我到寺院的塔林去,看到老和尚正在热浪滚滚的玉米地里专心地锄草。当时正是中伏天,人坐在树荫下还觉得燥热难耐,难道老和尚在地里面不嫌热吗?印志师父提了一桶凉水过来,拉著师父说:「师父啊,您先洗洗歇歇吧,天太热,别干了!」硬把老和尚拉到塔林的门楼下面,拿一块包装箱的纸板铺在地上,让他老躺下休息。印志师父一边用毛巾给老和尚擦脸上的汗,一边反覆叮嘱:「师父啊,天热您别干了,等凉快了咱再干。你再这样干,弟子们都没
法混了。」老和尚没应声,口中只念了声「阿弥陀佛」。我看到这情景,就在旁边小声说了句:「阿弥陀佛接走了?」惹得他俩都哈哈大笑起来。我对老和尚说:「可把您老逗笑了!天太热,下午别再干了!您一百多岁了还这麽干,叫我们年轻人情何以堪呢?」
  老和尚知道自己岁数大了,有一件最挂心的事就是以后由谁来主持道场?通过他老的观察和考验,最终在村里几位大护法的见证下,郑重地把来佛寺託付给了他的弟子印志法师。老和尚说:「我年纪大了,到了该放下的时候了,把来佛寺交给你我放心,以后你要好好干。」印志法师跪在老和尚面前说:「师父,请您老人家放心,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我会铭记您老人家的教
此生何幸结佛缘 一八一
来佛三圣永思集 一八二
诲,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敦伦尽分,随缘度众,把来佛寺的优良传统给承传下去!」
  老和尚走了,走得是那麽安详和洒脱!他老人家数十年以自身的实际行动为众生表法,他老的勤劳和慈悲令我想起来就感动不已。老和尚为我们做出了念佛成佛的好榜样,我们一定要跟定他老的脚步,踏实做人,老实念佛,拼此一生,永作闲汉!阿弥
陀佛!
  末学妙杰在此为贤公老和尚作诗一首,诚为讚曰:
  贤公慈悲热心肠,以身表法度迷茫。 忍辱持戒古罕有,孝亲尊师世无双。 弥陀铭心九十载,去留自在妙难量。
唯僧讚僧传佳话,佛门榜样永辉煌。
  (因缘生按)南无阿弥陀佛!仝居士与贤公接触很多,许多老和尚的珍贵照片和视频资料都是出自他手。并且在有人扰乱道场的时候,总是有他挺身而出、伏邪显正。
  仝居士与末学非常投缘,兄弟相称。此次他主动写下稿件,并叮嘱末学可以放开修改。末学认真拜读数遍,倍感文中所载几事确实动人,值得一讚!唯觉篇末诗偈失于通俗,于是保留原诗三句,末学增入五句,在此随喜仝兄功德,与之共讚如来。
  古德云:「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六祖大师「菩提无树」,尚且叶落归根。孔子在陈,连呼「归与归与」又何足怪哉?明初高僧梵琦禅师有《送僧省亲》诗曰:
此生何幸结佛缘 一八三
来佛三圣永思集 一八四
  空花要觅生时蒂,阳焰须寻起处波。 不是出家恩爱重,梦魂偏在故乡多。
不风流处也风流
. 供稿人:田书云  我第一次去来佛寺是在一九八八年,因为那时年轻无知,只知道背著领导和同事偷偷地出去烧个香,其实仅仅是想出去看看另一种生活方式,对佛理根本一窍不通。
  我还能很清楚地记起第一次见到贤公老和尚时的情景。当时老和尚正穿著一套很旧的短衣在干农活,一脸的慈祥,和蔼可
亲。给我的感觉就像看到了自己的爷爷一样。老和尚和我们说著话也不放下手中的活,劝我们要好好念佛,给我们讲了许多念佛的好处。可是我们那时的心太浮躁了,根本没把老和尚的话听到耳朵里去,心里一直认为念佛是老年人的事,是离我们年轻人很遥远的。现在想来自己真是业障深重,罪过啊!
  第二次到来佛寺是在海庆法师出缸之后了。因为听几个老居士说起庆公坐缸六年多却肉身不坏,觉得很好奇,只听说佛教圣地九华山有肉身不坏的菩萨,但从来也没见到过。于是几个人一商量,就结伙跑去看新鲜了。不知怎麽回事,望著跏趺而坐的庆公真身,我的眼泪不知不觉流了下来,再也止不住了。
  庆公在世时,我们见面并没有说太多话,只记得他个子很
不风流处也风流 一八五
来佛三圣永思集 一八六
矮,一脸的慈祥,不爱讲话。那时寺院还喂有耕牛,自己耕种。有位居士老远指著庆公对我说:「就那个靠墙根站著面朝东的和尚,别人都看不起他,他只知道去拾粪,经常回寺院赶不上饭时,有饭就吃点儿,没饭就不吃了。」……直到现在,我每次参拜庆公,还是止不住地流眼泪。
  二○○七年夏天,我们四位居士一起去来佛寺看望贤公老和尚。寺院的门开著,院子里空无一人。等了好长时间,老和尚才回来,原来他一个人在地里干活哪!老和尚说,现在寺院就他一个人住,农活出来了,不干也不行,农活不等人。我们心里都感觉好沉重,老和尚一百多岁了,一个人在这儿坚守著,还种这麽多的地,身边连个照应的人都没有,这样大热的天,到中午了还
在地里干,回来还要自己做饭、洗衣服,就是一个年轻人也受不了啊!我们几个人都说:「您老一百多岁了,还每天这麽辛苦操劳,到底图个啥呢?以您的资格,完全可以到条件好的道场去安度晚年嘛!」老和尚说:「出家人若守不好道场,把自己的庙都扔了,那还修行个啥呢?你让人家说起来好听不好听?」我们几人听了都肃然起敬……
  二○○八年冬,我骑车去千佛寺,离老远就看见一位师父在大门前干活。心想这麽大冷的天,是哪位师父还在这儿干活呢?老和尚眼力好,记性也特别好。看见我就笑著说:「阿弥陀佛回来了!路上冷,赶紧到屋里去吧!」我说:「这麽冷的天,您老人家怎麽还在这儿干活呢?」老和尚说:「这路边上长的草,现
不风流处也风流 一八七
来佛三圣永思集 一八八
在乾了,看上去不好看,学生娃儿们走著也不方便。我想用铲子把草都给铲掉,然后再扫一扫,好走了也好看了。」
  我有一段时间在千佛寺念佛,发现老和尚每天早上两三点钟一定起床。我们听到老和尚一步一句阿弥陀佛,就知道他老人家已经起床,是在去厕所的路上了。于是也都不好意思再继续睡下去,一个个也就马上起床了。
  老和尚拜佛从不用很柔软的拜垫,他用高粱裤编成一个半指厚的小垫子,上面又硬又不平,而他却一直坚持在那上面拜佛。想起他老人家对佛陀的那种虔诚恭敬,真的令我们感到无比汗颜
……
  听印涵法师讲,老和尚在年轻时,特别是在三年自然灾害期
间,他凭藉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救过很多人的命。老和尚一生乐善好施、与人方便。他不是说到了,而是真正做到了。
  老和尚生活上特别节俭,吃饭从不挑剔,从不吃小灶,每天和大家一样用餐,每次饭后总是用开水把碗涮了又涮。
  老和尚穿的袜子补了一次又一次。有一次我问他老人家:「您有啥活我们可以帮忙吗?」老和尚找出了一双袜子让我拿去补,我看两隻袜子都烂掉了大半边,根本没法下手再补了,于是就偷偷地把破袜子藏了起来。老和尚再问的时候,我们都说找不著了,老和尚没办法了,才只好去穿新袜子。
  每年秋天以后,老和尚就去挖树根,然后劈开晒乾以备冬用。因为这里是农村,条件比较差,室内没有暖气,冬季比较冷
不风流处也风流 一八九
来佛三圣永思集 一九〇
的时候,老和尚就自己用火盆生火取暖。老人家虽然一百多岁了,但还是和年轻人一样,盖一床被子,外边再搭一床就过冬了。有一次我们给老和尚打扫房间,顺便想帮他把衣服和床单洗洗。结果掀被子的时候,发现脚头却抖不开,仔细一看,原来是老和尚为了能暖和一些,把脚头的被子用一根绳子捆起来了。我们都笑老和尚真是会想办法。
  老和尚用的东西都是再平常不过了,从没见他拄过新拐杖,他经常拄的拐杖就是地上长的一种名叫「灰灰菜」的野菜秆子。扫地用的扫帚也都是用他自己种的「扫帚苗」捆扎成的。
  老和尚有时候出外办事,下车之后离千佛寺还有将近五里地的路程,他经常步行回来。既不愿花钱僱车,也不愿麻烦印涵法
师去接他。
  老和尚看到人家丢掉的毛衣,感到很可惜,便捡回去洗一洗,然后用拆下的毛线搓了两大盘绳。比在街上买的还好看、耐用。我们都佩服老和尚咋能想到这招呢?这废物利用真是太好了!于是都回去跟著照做。
  老和尚很平易近人,随身的包里总是带著好多佛像、挂件、念珠之类的纪念品,随时准备著和大众结缘。无论见到认识或不认识的人,他都会先打招呼:「阿弥陀佛!回来了。」他老人家从不摆架子,让去道场的信众都感觉像是到家一样的温暖。每次给老和尚顶礼,他总是乐呵呵地说:「不要拜我这凡僧,去拜

佛!」……
不风流处也风流

一九一
来佛三圣永思集 一九二
  这些都是贤公老和尚日常的一些小事,然而正是因为它的平常,却更加衬托出老和尚修持功夫的不平常。
  (因缘生按)南无阿弥陀佛!《千家诗》中收录了一首无名高人所作的题壁诗:
  一团茅草乱蓬蓬,蓦地烧天蓦地空。 争似满炉煨榾柮,漫腾腾地暖烘烘。
  这首诗朴实无华,却饱含哲理。诗人在告诉我们:无论做什麽事情,假如华而不实,只追求表面的排场,就会像烧茅草一样,瞬间之后便烟消火灭了。只有脚踏实地,讲求实效,持久不断地努力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这就像在火炉中烧老树根那样,由于质坚耐烧,所以才能取暖御寒。
  印涵法师曾经给大家说起过,他在来佛寺常住的时候,有一次老和尚凉拌了一些芹菜,指著地上的香油壶对他说:「你用筷子蘸一点儿,把这些芹菜给拌拌!」印涵法师提起这件事的时候还是满含热泪,他说:「那是一壶五十斤的香油啊,而师父却让我用筷子蘸点儿把菜拌拌。就凭这一点,我就佩服他一辈子!我这些年尽力去学习师父的勤俭,可现在我在勤劳这方面还说得过去,但论起节俭还是远远比不上师父。」
  印荣法师说:「我刚开始也有点儿嫌师父太小气,要买两块钱的豆腐他都不让买。可是后来见他给几家学校和道场捐资买树苗,却一抖手就拿出好几千块钱。这让我彻底佩服得五体投地

了!」
不风流处也风流

一九三

 

欢迎关注悲智佛网微信公众号,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公众号名称:beizhifw   公众号ID:beizhifw  
关注提示:可在微信上搜索 beizhifw ,在搜索内容中点击关注

老法师念佛 老实念佛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佛经故事 净土圣贤录文言文 来佛三圣永思集 净业三福 了凡四训 弟子规 太上感应篇 十善业道经 三皈依传授 认识佛教 沙弥律仪要略 五戒十善 修六和敬祈祷文 净土五经 刘素云老师复讲大经 净土圣贤录 布施的功德 净土大经解演义 科注全集 净土大经科注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