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佛说十善业道经-第056集

1970-01-01 08:00:00 字体大小:
mp3下载地址:
https://js1.amtb.cn/media/mp3/19/19-014/19-014-0056.mp3
(请用在新的浏览器打开下载)
点击进入视频 返回文字版 用安卓下载播放mp3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五十六集)  2000/8/23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4-0056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十面第一行:
  【复次龙王,若离贪欲,即得成就五种自在。何等为五?一、三业自在,诸根具足故。二、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能夺故。三、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备故。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五、所获之物,过本所求,百倍殊胜,由于昔时不悭嫉故。是为五。若能迴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三界特尊,皆共敬养。】
  这一段意思深广无尽,诸菩萨的修行全在这一条,六道众生的堕落也在这一条。由此可知,这一条关係凡圣之区别太重大了。贪瞋痴,世尊在一切经教里面告诉我们,是三毒烦恼,是无量无边烦恼的根本。虽然说三个:贪、瞋、痴,三要归成一,就是贪。所以佛教菩萨六条修学准则里面,第一条就是布施,布施就是对治贪欲的。虽然说六条,六波罗蜜,六波罗蜜要归成一,就是布施波罗蜜。世出世间大圣大贤,他为什么能成为圣贤?能离贪欲。贪欲的根拔掉了,这个人就成佛;真肯拔除,还拔得没有乾净,这个人叫菩萨。凡夫不但不离,天天在增长。增长贪欲,就是增长堕落三恶道的机会;离开贪欲,就远离恶道。我们要明白这一个事实真相。换句话说,人生苦短,纵然活上一百年,也不过是刹那间之事。百年之后,时间还长著,怎么办?往哪里去?聪明人不能不考虑。即使眼前你所希求的福报,决定不是从贪瞋痴里面得来的;贪瞋痴只有折福,不能增福。今世所求得的福报,是过去生中修的业因、修的善因;这一生所造的恶业,果报在来世。因果通三世,决定的道理。
  我前两天到中国去看一个老医生,这个老医生也在看我的录像带,从录像带上看到我的相,告诉我有病,我跟他谈了一些之后,的确是有学问,绝不是一般的大夫。他对病人,要问你出生的年月日,要问你出生在什么地方,这是我们看中医、西医都没见到过的。什么道理?你的身体的本质,很有道理。你身体本质是什么,你会得什么样的病,这是从根本。在佛法里面讲,这个本就更深,过去生中所造的善恶业。他能够讲到出生的处所、出生的时间,来观察你体质的本质,这相当高明。告诉我们养生之道,最健康的饮食是当地生长的,是这一个月份生长的,这是最营养的。我们今天喜欢吃外国的东西,味道是不错,会得病,跟你的体质不相应。哪个地方土地长的东西养那个地方的人,我们入境要随俗,到那个地方要吃当地的东西,这是最健康的。你不肯吃当地的东西,还要吃别地方的东西,所以就水土不服,你就会生病。这些道理很高明,我们小时候老人都曾经教过,时间久了疏忽了。其实在古书里面,《礼记‧月令》就讲到,「月令」讲十二个月份哪个月份吃些什么东西。可是要记住,必须是当地出产的。这个地区所出产的,对你身体决定有好处,养生之道。
  你懂得养生,不懂得养心,那就是你的病根不能拔除。心是什么?清净平等慈悲。如果你的心是贪瞋痴,那你的心病了,这是真正的病根,万病的本源,不能不晓得。大夫告诉我,我内里头有风寒。我回来的时候告诉大家,睡觉的时候决定不可以吹风,决定不能吹冷气,病根从这里得的。这个道理我懂,我们小时候老人告诉我,睡著的时候连搧扇子都不可以,因为睡著的时候你毛细孔全部张开,很容易受寒。得病的时候不知道,到中年以后病发的时候很不容易治,这个风寒会伤害你的肾脏、肝脏,破坏里面许许多多器官的系统,这都是生活上不谨慎、不小心。
  我们心地很清净,读书、打坐。打坐为什么身上要包得紧紧的?因为你身体是静态的,静态最怕风。所以我们在读书,很安静的时候都不可以吹冷气,不可以用电风扇。活动的时候没有关係,你身体在动,这个时候没有关係,静止的时候不可以,我们疏忽了。所以大夫跟我说,现在这是很流行的,叫冷气症,冷气房间里面住久了都会有这个毛病。所以我们看到病重的,面色苍白、面门发黑,那就相当严重,脸上没有光彩。所以大家在生活起居上要注意,不要贪凉,贪凉是要命的。
  贪欲的范围非常广大,特别是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不但是让人的德行堕落,它是三恶道的第一个因素。要断贪的念头,不是说改变贪的对象。我现在对世间名闻利养不贪了,五欲六尘也不贪了,来贪图佛法,行不行?不行。佛教我们断贪心,不是教我们换对象。换对象的结果,你贪恶的你堕三途,善法生三善道,不能出离六道轮迴。再跟诸位说,你念佛不能往生,这个关係太大了。所以佛在《金刚般若经》上教导我们:「法尚应捨,何况非法?」那个「捨」就是不贪,并不是说不要了。我们凡夫不要佛法怎么行?一定要佛法,绝不贪著佛法。我需要佛法帮助我们脱离生死轮迴,可是你不能贪著,你贪著你的愿望就达不到了。
  贪心不能不捨,但是确实是很难捨的。为什么难捨?人对于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习气太深了,无量劫来就受这些烦恼习气薰习,今天想把它一下断掉,谈何容易?可是不断,不断就不得了,这个问题比生死的问题还严重。生死要跟这个问题相比,生死是小事,断烦恼习气是大事,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无量劫来搞生死轮迴,是我们的奇耻大辱。怎么会搞成这样?为什么别人成圣、成贤,作佛、作菩萨,我们还在六道里打滚?这里头第一个因素就是贪瞋痴放不下,永劫脱不了三界轮迴,原因在此地。
  远离贪瞋痴,远离十恶业,不是不能做到。这个事情不是求人,求人难,这个事情是求自己的。自己有没有这个认识?有没有这个决心?有没有这个毅力?这三桩事情,尤其是认知为第一。认知要靠圣贤人的教诲。圣贤人不教我们,我们怎么晓得贪瞋痴有这么严重?不知道。佛菩萨先知先觉,他们明瞭,透彻的理解,提醒我们,告诉我们。我们果然明白了,就要下定决心,彻底放下,不再干这个事情。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开经偈里头所说,「百千万劫难遭遇」,真的百千万劫才遇到一回,不是容易遇到的。我们这一生能得人身、能闻佛法,这是百千万劫里遇到这么一次,如果不把这个机会抓牢,趁著这一生短短的几十年当中,下定决心,捨弃贪瞋痴慢,捨弃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享受。释迦牟尼佛慈悲,做出榜样给我们看。他生在帝王家,他可以继承王位的,捨弃。这么崇高的地位捨弃了,富贵捨弃了,妻子捨弃了,给我们做最彻底、最究竟、最圆满的好样子。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边都不沾,过乞食的生活。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过这个生活。这是教我们什么?彻底离开贪瞋痴慢,我们才有出头的日子,永脱轮迴。
  诸位要晓得,贪瞋痴慢是轮迴的因,六道轮迴是贪瞋痴慢的果报。你能够把因离掉,这个果永远就不会现前。了生死、出三界、脱轮迴,就在这个认知,你是不是真的认识、是不是真的明白了,我们要懂。佛在此地告诉我们,果然离开了,那就像诸佛菩萨一样,你成就五种自在。五种自在是一切众生所羡慕的、所嚮往的。这五种自在是果报,永离贪欲是业因。你修因必定证果,你不修因,你怎么能证果?
  第一个就是我们常讲的健康长寿。『三业自在』,「三业」是身、语、意。『诸根具足』,「诸根具足」这一个名词用现代的话来说是身心健康,你的身体没有一丝毫缺陷。身诸根具足,这是果报,三业自在又是它的因缘。什么叫「三业自在」?「自在」是没有烦恼。你有烦恼,你不自在;你有忧虑,你不自在;你有牵挂,你不自在;身心清净才自在。日常生活当中,一个妄念都不生。什么叫妄念,必须要搞清楚,为自己的都是妄念。你修行,为自己成佛、为自己作菩萨都是妄念。
  佛教我们无妄念,无妄念要有正念。正念是什么?正念不是无念,正念是无妄念,正念是为一切众生。我修行,为一切众生;我成菩萨,为一切众生;我成佛,也为一切众生。为一切众生这个念是正念,为自私自利的都叫妄念、都是邪念。佛法里面讲无念,特别是宗门东西讲得多。无念不是什么念头都没有。什么念头都没有,果报在四禅无想天,那是个外道天。佛家讲无念是无自私自利的念头,有正念,正念是为佛法常住世间,为利益一切众生。利益众生里面,第一条是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这是真的利益。不能帮众生破迷开悟,那个利益是小利益。帮助众生破迷开悟是真实的利益,他才能得三业自在,他才能得诸根具足。今天时间到了,第一条意思还没有讲尽,明天我们接著讲。  

 

欢迎关注悲智佛网微信公众号,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公众号名称:beizhifw   公众号ID:beizhifw  
关注提示:可在微信上搜索 beizhifw ,在搜索内容中点击关注

老法师念佛 老实念佛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佛经故事 净土圣贤录文言文 来佛三圣永思集 净业三福 了凡四训 弟子规 太上感应篇 十善业道经 三皈依传授 认识佛教 沙弥律仪要略 五戒十善 修六和敬祈祷文 净土五经 刘素云老师复讲大经 净土圣贤录 布施的功德 净土大经解演义 科注全集 净土大经科注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