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第017集

1970-01-01 08:00:00 字体大小:
点击进入视频 点击进入mp3 用安卓下载播放mp3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十七集)  2012/11/8  斯里兰卡  档名:02-040-0017
  诸位长老,诸位大德,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大经科注》第一百七十页,我们从第一行看起:
  「经之所崇尚者,名之为宗。宗者,要也,全经之宗旨也。又宗者,修行之要径也。故知宗者,为全经之纲领。纲举目张,领提衣顺,是故于辨体后,首应明宗。」我们前面学到此地,说明宗旨的重要。宗旨是修行的最高指导原则,指导的纲领,所以在显体之后,显体是说明世尊当年说这部经所依据的理论。理论明白之后,最大的作用是让我们生起信心,知道佛所说的是根据宇宙万法的真相,这就是现在人所说的真理,不是随便说出来的,是决定可以相信的。让我们对于经典、对于佛陀、对于教法、对于传承的人,都能生起坚定的信心,学习这才能够契入境界。如果有怀疑,那就很难得到佛法的利益,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信心建立之后,这个法门要怎么修法?这就是宗旨里头所说的。修行之后有什么好处?这是首先我们都应该搞清楚、搞明白的。所以显体跟明宗是互为表里,内里面是讲的真理,外面是告诉我们怎样契入真理的方法。「宗是会体之要行」,能够契入佛陀所证的境界,修行最重要的纲领、方法。
  《香象心经疏》里头说,香象大师是隋朝末年、唐朝初年的人,距离我们现在一千四百多年,华严宗第三代的祖师,他说「言之所贵」,这是宗的意思,「宗之所归」,这就是趣,趣向。「又圭峰大师《圆觉略疏》云」,这是华严宗第五代的祖师,唐朝时候的人,他说「趣者,意趣、趣向,即心意所归趣之处。」也就是说,我们学习经教,终极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要达到的是什么,这叫趣。宗是方法,趣是归趣。「可知,趣者,归趣也。是故依经宗旨,明其所为,识其所求,究其所至,名之为趣。」这几句话不长,只有十二个字,把佛法修学,从基本的理论到我们所希望得到的成就,都说出来了。我们依照经典的宗旨,就是修行重要的方法,知道它的所为,它为什么要这样教导我们,认识我们所希求的,究竟它所达到的最高境界,这叫趣。
  底下一段,「本经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非常明确,「以圆生四土、迳登不退为趣」。念老注解里头说,「魏译《无量寿经》之宗趣,古有多解,其例非一。」学习康僧铠的译本,在中国不算太多,在日本很多。中国人,古大德为这部经做注解的只有两种,在日本居然有三十多种,成就非常可观。这些我们在日本参学的时候,日本的善友告诉我们,日本在四百年前,他们的寺院庵堂都讲经教学;四百年之后到现在,讲经教学衰了,没有人讲经,也没有人听经。想学习经教的,他说有佛教大学,佛教大学里面把经典做为一种学术来研究。像中国古大德注疏里头,显体、明宗、论用,在日本都没有了,这是很可惜的地方,在中国,过去讲经的法师还说,近代讲经的法师也不提了,换句话说,距离佛所说的义趣、开经偈里面所讲的「愿解如来真实义」愈远。开经偈是唐朝武则天她作的,作得实在是好,这一千多年来,有人想再作一首偈子作不出来,没有办法超过她,一直到今天我们都还用她的开经偈。但是强帝玛长老告诉我,我们在开经之前念三皈依,我觉得这个提倡比开经偈更有意义,又符合时代的意义。过去大家对佛法很熟悉,都有相当的基础,用开经偈很好,这赞叹三宝。今天佛法衰了,什么叫佛法?佛法是什么?疑虑的人很多。所以用三皈依比开经偈有效,这个值得提倡。
  黄念老举出不同的说法,「《嘉祥疏》」,这是中国的,说「此经宗致凡有二例」,第一个「弥陀修因,感净土果」;第二就是劝导一切众生修因,往生极乐世界。这个说法也非常扼要,把这个义趣说出来了。「海东元晓师《宗要》」,元晓师是韩国人,唐朝时候到中国留学,亲近善导大师,回国之后在韩国创建了净土宗。净土宗在日本还是挺兴盛的,这个得力于法然上人。他说,「此经正以净土因果为其宗体」,摄受一切众生往生为它的意致。就是它的意愿没有别的,是接引大家往生到极乐世界。昙鸾师在这里也提出我们一个指示,他说净宗是「以佛名号为经体」。这个话说得也非常有道理,但是这句话的意思很深。念老的集注真是引经据典,会集祖师大德的讲解,把这个道理讲出来,讲清楚、讲明白了。善导大师说,「念佛三昧为宗,一心回愿往生净土为体」,这个体就是宗趣的意思。不是说经之体,是修行之体,说得也很好。日本的法师观彻,他有《无量寿经合赞》,他在《合赞》说,「此经念佛为宗,往生为体」,这个体也是趣的意思,「一经所尊专在念佛,故以念佛为之宗也。宗之所趣唯在往生,故以往生为经体」,就是全经的归趣。
  「净宗称《无量寿经》为大经,《阿弥陀经》为小经。」这两部经确实只有「详略之别」,内容完全是一致的,《无量寿经》讲得详细,《阿弥陀经》说得简单,便于受持。《无量寿经》说得详细,便于理解。如果我们对于这个经,不能够有相当深度的理解,你信心生不起来、愿心生不起来;换句话说,修行功夫就不得力,这样就很难有成就。所以莲池大师在《弥陀经疏钞》里头说,他认为大经,《无量寿经》是大本,小经就是小本,就是《阿弥陀经》是小本。往后这些大德,像彭际清居士他所说的,他认为净宗跟华严是一体,称《华严》为大经,称《无量寿经》为中本经,《弥陀经》为小本经,也非常有道理。《华严经》到末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他说的是有经典做依据的,不是随便说的。这就说明,大本、小本是同一部经。如果照彭际清所说的,连《华严》、《无量寿》、《弥陀经》都是一部经,说得最详细的是《华严经》。所以把《华严》读清楚、研究明白,回来再学《无量寿经》就非常容易,《无量寿经》是《华严经》的纲领、是《华严经》的治要。所以《疏钞》里面讲:「依正清净,信愿往生,以为宗趣。」这几句话说得很好,告诉我们极乐世界依报清净、正报清净,只要我们信愿往生,佛讲这部经的目的就达到,佛是希望我们都能够生到极乐世界。《圆中钞》里面说,「以信愿净业为一经宗要」,《弥陀要解》蕅益大师说,「以信愿持名为宗」。「综上大小二本,中外诸家所明宗趣,皆以信愿持名,往生净土为本」,最后都把它归结到《弥陀经要解》,也就是蕅益大师的说法。「于是广参诸家之说」,再根据本经的经文,「标明本经宗趣」,就是经上讲的两句话,八个字,「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是净宗修行最高的指导原则,「以圆生四土,径登不退为趣」。这个总结结得非常好,确实跟古大德经论所讲的相应,在本经又有根据,很难得,用这样简洁的言语文字讲清楚、讲明白了。
  下面第三段「明宗」。第一个小段说,「三辈往生之人,莫不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因」。念老注解里头说,「经中三辈往生品中,所有上中下三辈往生之人,莫不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因」。这是我们要牢牢的把它记住,要认真的去学习。下面我们看念老注解,一百七十二页第五行,「又弥陀第十九愿曰:闻我名号,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奉行六波罗蜜,坚固不退。复以善根回向,愿生我国。一心念我,昼夜不断。临寿终时,我与诸菩萨众迎现其前,经须臾间,即生我刹,作阿惟越致菩萨。」
  在大乘教里头,学佛的人都知道,释迦牟尼佛应化到这个世间来是为的什么,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不能不相信。佛是看到这个世间六道众生太苦了,佛要来帮助大家离苦得乐。用什么方法?佛知道,众生苦从哪里来的?是从迷失了自性,让我们六道众生对宇宙人生真相完全迷惑了,所以我们的看法错了,我们的想法也错了,造成六道轮迴的苦难,是这么来的。乐从哪里来的?乐从觉悟来的。你真正搞清楚、搞明白,真的觉悟了,乐就现前。所以,苦乐是果报,迷悟是因缘,佛知道用什么样的手段来达到这个目的?用教学。所以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成道之后,在鹿野苑就开始教五比丘,僧团正式成立了。以后我们知道,这个僧团愈来人数愈多,愈来愈庞大,常随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五人,皆是大阿罗汉。这里面有阿罗汉,有菩萨示现作阿罗汉,还有诸佛如来也示现作阿罗汉,所以这个阿罗汉里面真正的层次是我们无法想像的。他们来干什么?来帮助释迦牟尼佛、协助释迦牟尼佛,来推动破迷开悟的教育,达到离苦得乐的目标,是这么来的。
  佛一生教学,层次非常清楚,首先讲阿含,阿含是基础,佛法的根本,一切法都从这个地方建立。所以佛在《佛藏经》里面有这么几句话,佛说「佛子」,佛子就是修学佛法的人,真正接受三皈五戒的这些弟子,「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佛教我们学习要依照层次,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向上提升,不许可躐等,躐等是不会有成就的。就像念书,从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要这样上去。我们学了六十多年,有人问我,释迦牟尼佛一生到底讲的是什么?我们用现代的名词来说,把它归纳,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五桩事情,也就是说,他的教学总的来分是五大科目。第一个是伦理,中国人讲的伦理,告诉我们人与人的关係、人与一切动物的关係、人与花草树木的关係、人与大自然的关係;用现在科学的话,人与不同维次空间的关係,这里面包括天神、地神,包罗万象。把关係搞清楚,然后怎样和睦相处,这就是伦理。第二个是道德的教育,第三个是因果的教育,这些都在《阿含经》里面。所以这三种叫普世的教育。这三种教育能够推行、能够落实,这个世界就是极乐世界,这个世界就幸福、快乐、美满,这是佛陀救世的教育。后面两种,那不是一般人学的,中国人常讲向上一著,再往上面去,再往上面去是现代人讲的科学、哲学。科学、哲学探讨的课题是什么?宇宙从哪里来的,万物从哪里来的,生命从哪里来的,我从哪里来的,探讨这些问题,这是属于高等科学、高等哲学。真的,哲学、科学最高峰在哪里?在佛经里面。
  我们看到近代三十年,最近的三十年,科学家他们的研究报告。科学总的来说是两大类,他们都是搞物理,一类是研究宏观宇宙,另外一类是反方向,研究量子力学,就是微观世界,走这两个极端,都很有成就。研究宏观宇宙的,他们的报告告诉我们,用现前最精密的仪器去观察,看这个太空、看宇宙,能看到的现象已经很不可思议,能够看到几百光年、几千光年,这么远的距离,观看天象。可是实际上,与理论上所推想的宇宙要小得多,也就是说百分之九十看不到,不知道到哪里去了,只看到百分之十。这个报告我们看起来,我们能理解,他们还是一个谜,还要继续去追踪、去观察。那百分之九十的宇宙到哪里去了?怎么不见了?在佛法里面讲,它回归自性;在净土里面讲,它回归常寂光。回归常寂光你就见不到,不是它不存在,它真的存在,融入常寂光,这不好懂,就跟一切诸佛如来所证的境界融成一体,这是佛法终极的目标,也就是经上所说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研究微观宇宙的,发现了阿赖耶的三细相,阿赖耶的见分、相分、自证分、证自证分;没有完全发现,接近,很接近了。在我们相信,如果再有二、三十年,科学突飞猛进,它会把阿赖耶的三细相真的搞清楚、搞明白。难得!这一般讲是宇宙的奥祕,科学家能够把宇宙奥祕揭穿,这是不可以想像的一桩事情。
  但是这桩事情,佛在经上说过,就是六道凡夫用意识心(意识是第六意识),意识心能缘的境界非常广大,对外可以缘到宇宙的边缘,对内可以缘到阿赖耶。你看,佛在二千五百多年前讲过,现在才做到。在微观宇宙里面,物质是完全揭祕了,物质到底是什么,真的讲清楚、讲明白,跟佛经上讲的完全相同。我们感激这些科学家,因为这些奥祕,佛经上讲得很清楚,我们现在读了觉得很清楚,以前读起来不懂、模糊。纵然看古大德的注解,实际上他也注解得很清楚,我们程度不够,看不懂。看到今天科学报告恍然大悟,再回来看经、看古人的注解,他们都讲清楚、都讲明白了,我们不能不佩服、不能不尊敬,而实际上是我们自己程度有问题,这个我们自己要承认。
  我们的程度,用程度这个名词是不是很恰当?很难讲。因为佛法跟我们讲的是自性,自性是一切众生本有的,不是从外来的。自性里面本来有圆满的智慧,本来有圆满的禅定,自性本定,人人都有,本来有圆满的德能、有圆满的相好,样样不缺。所以大乘教终极的目标,让我们的修学达到什么境界?达到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每一个法门,方法不一样,手段不一样,但是目标相同的,我们念阿弥陀佛也要达到明心见性。但是念佛法门,它把明心见性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往生极乐世界,第二个阶段是明心见性。也就是我们把明心见性这桩事情,生到极乐世界再办,现在首先我们办往生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我们的本师,是老师,在他的会下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还是这桩事情。
  我们为什么要选择净土法门?净土法门是诸佛如来无尽慈悲所开演的,所谓开示、示现的,那就是因为我们凡夫迷得太深、迷得太久,回不了头来。佛的戒律我们是不是真的能做到?佛对我们的要求,我们行持是其次,就是你是不是在事上做到,这是其次,最重要的,你念头上有没有破戒,佛把这个摆在第一。不杀生,我没有杀害众生,可是我对那个众生我很恨他,我真想杀他,但是我没有杀。这个在一般讲,事上讲没有破戒,可是在佛的大乘菩萨戒,理上讲你破戒了。所以菩萨戒很难持,它是论心不论事。人天教,这五戒十善,小乘教好持,它论事不论心,只要事上没有,心里怎么想没关係。这是菩萨比我们高,高在哪里?就高在这个地方,他没有恶念,当然不会有恶的行为。没有恶的行为,难免没有恶念,所以断恶念难!在起心动念之处。真正能把起心动念放下,这个人就成佛,就大彻大悟、就明心见性。需不需要学经教?不一定。其实修学经教是一种手段,是一种方法,用研究经教、学习经教,叫你制心一处。制心是我把心放在一部经上、放在一个法门上,容易得定,是这么回事情。这就是因戒得定,因定开慧,不能不晓得。
  在中国,诸位都知道的,唐朝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学佛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这位大德。这个人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从学佛到五祖把衣钵传给他,他在黄梅住八个月,五祖的讲堂没去过,禅堂也没有去过。五祖分配他的工作是在柴房舂米破柴,去做苦工,干粗活,最后把衣钵传给他,为什么?昨天还有同学提出这个问题来。确实,信心。我讲经的时候用这做过比喻,我说神秀大师是五祖的入室弟子,他在道场的地位等于首座和尚一样,来参学的人太多,一大半都是他接待,让五祖年岁大了有时间可以休息,他代表,他教不了的再去找老师。所以每个人都以为衣钵决定是传给他的,他是禅宗第六代祖,都是这么想的;传给惠能大家感到意外,怎么会传给这个人?一天经没有听过,一天禅也没参过,只是在碓房舂米破柴。其实他那个舂米破柴就是在参禅,别人不知道,五祖他清楚,真正修行人就这么一个。舂米破柴是事,修行真正功夫是放下。他放下见思烦恼,他就是阿罗汉的境界;他放下尘沙烦恼,他是菩萨境界;他放下起心动念,他是明心见性的境界,这个非常不可思议,所以最后衣钵传给他。我在讲经用这个做比喻,为什么?信心太难了!我说,神秀大师对法门、对禅宗、对老师有百分之一百的信心,所以他有一些成就。可是惠能,虽然他禅堂没去过、讲堂没去过,他对于五祖的信心是万分信心,不是百分,是万分,所以五祖最后把衣钵传给他。这是一个例子。问题你真正得到多少,最重要一个关键,你对他有多少信心,决定是成正比例。
  昨天也有同学提出来,谛闲老和尚的徒弟锅漏匠,这在广东一带大家都非常熟悉、熟知的。这个故事是谛闲法师的学生倓虚法师,他是很多次提出来,鼓励念佛同学要向锅漏匠学习。这个人也是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四十多岁才出家,找到谛闲老和尚。谛闲老和尚跟他的关係,是同一个村庄长大的,从小的玩伴,这个交情可深了。找到之后觉得出家不错,一定要发心跟他出家。谛闲法师逼得没有办法,最后跟他谈条件,他说你四十多岁,你不认识字,学讲经你来不及了。如果你出家住在寺院,最低限度五堂功课要会,这五堂功课学不会,你怎么能住在寺庙?人家瞧不起你,你自己会很难过,所以你不能出家。他赖著非出家不可。最后谛闲老法师给他想了个办法,他说好,我给你剃度出家,别住在寺庙。在宁波乡下找一个废弃的寺庙,就是小庙没有人住了,找这么一个地方让他去住,他一个人住。什么都不懂,可是这个人就是老实。真的,他有三个好条件,老实、听话、真干。这六个字他是百分之百的做到,他的成就就这六个字。所以谛老只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句名号,他说你就念,认真去念,一心一意去念,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再念,不分昼夜。所以他没有时间限制的,这个真自在,没有丝毫压力,累了就休息,白天晚上都可以,精神起来赶快接著念。三年,真念成功了。
  他的境界没有告诉任何人,我们不知道,我们相信他会有很好的境界。因为大势至菩萨在《圆通章》里头告诉我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我们有理由相信,锅漏匠在三年当中肯定见过佛,他不说。他在庙里一个人念佛,像打佛七一样、闭关一样,没有人去看他,人家也瞧不起他。瞧不起好,省事省心,没人打閒岔。人出名可就麻烦了,走到哪里都有人跟你打招呼,打招呼都累死人。所以人出名不是好事情,比锅漏匠差远了,怎么能跟他比!我们知道他预知时至,从他走的迹象上看到了。他在往生前一天进城里去,你看三年闭关,没有出庙门,这一天出门,到城里去看看朋友、看看亲戚。那是什么?见最后一次面,辞行。他也不跟人说他要往生,不跟人说,免得人找麻烦。如果说,人家会跟著他看看,明天怎么往生,我们去见识见识。他不让人知道,连伺候他的老太婆都不知道,他都不说,这是了不起的德行。我们知道,在历史上有记载,中国净土宗第一代祖师慧远大师,他一生三次见到极乐世界,没跟人说过。最后往生的时候,这个境界又现前,阿弥陀佛来接引他,他才跟大众宣布。别人问他,极乐世界像什么样子?他说跟《无量寿经》上所讲的一模一样,佛一句话都没说错。而且指出来,莲社在他之前往生的那些同学,跟著阿弥陀佛的身边来接引他,哪一个、哪一个,一个个点名都在,一个都没有漏掉,统统跟著佛来接引他,他走了。这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锅漏匠决定见过阿弥陀佛、见过极乐世界,他心里欢喜,一句话不说。
  往生,从城里回来之后,第二天往生,告诉伺候他的老太太,每天给他烧饭的,跟老太太讲,明天不要替我烧饭,就说这么一句话。老太太觉得他今天进城看看朋友,也许明天有人请他吃饭,他不在家吃饭。到第二天中午快到的时候,她到这个小庙来看看,师父在不在家。进到寺庙很安静,叫师父,没有人答应,最后看到师父在佛堂前面,站在佛像的对面,站在那里,叫他不答应,仔细一看,死了,他往生走了,不晓得什么时候走的。这个老太太慌了,一生从来没有看到人是站著死的,马上就找些信佛的同修,到处去告诉大家,怎么办?赶紧派人去报告谛闲老法师。那个时候没有交通工具,走路去,从乡下走到观宗寺再走回来,三天,三天的路程,所以谛闲老和尚赶回来看他,他已经站了三天。诸位想想,站著往生的人很多,往生之后还站了三天的很少,大概只有他一个,没有第二个。这是真人真事,距离我们不远,大概只是七十年前的事情。
  像这种,这样往生这么自在的,我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有四个人。这在佛法里教我们作证转,他来做证据。我们在经典里面读到,世尊的法运,正法、像法、末法有两种讲法,我们一般人只知道一种,世尊正法一千年,或者说五百年,有这个说法,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这是大家常说的。另外一种说法,说的人不多,我们在经上看到的,佛是以信解行证为标准。有人讲经,这个人是佛,佛陀讲经;有听经,佛弟子们听经;有依教修行,就是真干的;还有证果的,证初果的、证二果的、证三果的、证四果的,有证果的,这叫正法时期。它是依信解行证来说的。如果是有讲经的,佛不在世了,佛的弟子讲经,菩萨、阿罗汉讲经,有听经的,有真修行的,但是没有证果的,这叫像法,像法没有证果的。末法是有讲经的、有听经的,没有修行的,没有证果的,这叫末法。只有讲、只有听,不能够依教奉行,这就叫末法。讲经的没有了,听经的没有了,这叫灭法。经典上这个说法说得很好。
  我们今天生在释迦牟尼佛末法九千年的时代,末法里头有正法,锅漏匠是正法,末法时候的正法;惠能大师是正法,像法时候的正法,这是两个代表。像法里面的正法不少,在中国禅宗记录里头,像《五灯会元》、《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里面真正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一千七百多人。所以大乘在中国,真正成就的人,我们估计三千人以上。这是什么?明心见性的人。教下,大开圆解;密宗,三密相应;净土,理一心不乱。这都是大成就者,就是见性了。这些人生到哪里去?生到诸佛实报庄严土。他不是修净土法门的,多半都是生到毘卢遮那佛的华藏世界。弥陀如来、释迦如来、大日如来,都是毘卢遮那的化身,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所以我们对于一切诸佛那种尊敬、信仰,要同释迦牟尼佛一样,不能有差别。我们知道,理上讲是一个法身,事上讲是不同的报身、不同的应身,法身是一个。
  再扩展,我们今天所理解的,世界上所有宗教的创始人,都是佛菩萨的应化身。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到?从四重戒能看到,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每一个宗教都有。这些宗教创始人当初在一起没有开过会、没有联繫过,但是讲的都一样。你看佛家讲的五戒,跟中国讲的五常完全相应,五常第一个仁,仁就是爱人,不杀生;第二个讲义,义就是不偷盗;第三个是礼,礼就是不邪淫;第四个讲智,智就是不饮酒;第五个讲信,信就是不妄语,完全相同。中国古圣先贤教导大众这些学习的纲领、纲要,那个时候佛教没传到中国去,传过去之后,一对照完全相同,所以佛教传到中国,立刻就被中国朝野接受。戒定慧三学,就是教学的三个原则,儒採纳、接受了,道也接受了,都能够遵循这个方法,世世代代都有圣人、有贤人,君子更多了。在佛法里面讲,世世代代,明心见性的,这是入佛境界的,入菩萨境界的、入阿罗汉境界的,每个朝代都有。
  所以,世间有真善知识,世间有好老师教化,那个地区国泰民安。在中国成就了几千年的太平盛世,与教育有密切的关係。谈到中国古老的教育,是以儒释道做代表。儒释道在唐朝中叶之后融合成一体,外表上有儒释道,实际上他都学,学儒的人学佛、学道,他有佛跟道的基础,学道的人学儒、学佛,学佛的人也学儒、也学道,所以他通了、圆融了。唐朝中叶之后,中国小乘经翻得非常完整。小乘那时候两个宗派,这些祖师大德不学小乘,用儒跟道代替小乘。所以小乘这两个宗在中国就衰了,宋朝以后就没有人听说了,现在在中国讲这小乘两个宗没人知道,不是研究中国佛教历史的人不知道。用儒道代替可不可以?可以。为什么?从成就上来看,从结果上来看。就是以儒跟道取代,大概是一千三百年,我们从唐明皇那个时代往后看,唐肃宗,唐明皇的儿子,这一千三百年当中,每一个宗派,这八个大乘宗派,祖师大德、高僧、高士(在家学佛的称高士、居士),有成就的人很多!这就说明是可以代替的,理事都没有问题,这给我们做了个很好的开端。
  今天科学技术发达、资讯发达,地球就变小了,变地球村,人跟人的关係密切,不能离开人群去生活,今天团结宗教就非常重要。怎么团结?宗教是一个根,是一个源头,在佛法讲就是自性,一切法不离自性,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思想统统是一个根,这个一定要知道。这一个根,在一般宗教里头称为真神。现在有很多宗教,说法说得愈来愈接近实相,说真神没有身体,真神无处不在。你看,愈讲愈跟自性接近了。没有身体就好办,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大家都承认。所以我跟他们交流,就跟他们交换意见,我说所有宗教的创始人都是那个真神的应化身,都是他变现的。他可以变现,他有这个能力,他有智慧,承不承认?承认。那就没事了,我们就能够认知。所以我们同一个神。对每一个宗教的神,我都真诚去礼拜,每一个宗教的经典我也认真去学习,我修学的态度跟对大乘佛学完全相同,没有丝毫差异,我们带头。打仗用兵都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们今天往来,我知道你,你不知道我,你就吃亏了。你的经我用心读,我知道你;我们佛经你还没读过,不行,你要读佛经。所以我们提倡,研究自己宗教的经典要深入,还要博览其他宗教的经典,我们求同存异,来帮助这个世间恢复秩序。这个世界太乱了,第一个恢复秩序,第二个帮助这个地球化解灾难,端正人心,只有靠宗教。这十几年来,我这些交往还没有辩论过的,没有,从来没有,说出来大家都能接受、都能相信。
  联合国的缘分,是二00六年跟他们结的缘,在这之前,我是二00三年就参加联合国主办的这些世界和平会议,我就参加了。二00六年是正式,它邀请我做主办单位,我们是以主办单位的身分跟他们在一起,在联合国教科文总部办了一个活动,把我们对于宗教团结、对于中国儒释道的教学介绍给大会。这次介绍是我们通过实验,我们在中国大陆用一个小镇来做实验,将儒释道这种理念、方法教给当地的居民。这个小镇不大,居民四万八千人,我们一起学习、共同学习,很短的时间,这个社会产生变化,收到很好的效果,我们到联合国去做这个报告。所以我觉得都是佛菩萨安排,那不是人能做得到。这个缘就结得很深。那一次的活动,成绩很可观,给联合国很好的印象,所以一直到现在,他们对于我们上次的活动念念不忘。我在曼谷开会,他们听到我到曼谷去了,有十七个国家的大使到曼谷来看我,希望我到联合国再办一次活动。
  我们这次到此地来,接受总统的邀请,我非常感激,能有这个缘分到斯里兰卡来参学,看到斯里兰卡政府、居民、宗教,我非常感动。在其他地方看到的佛教都是说说而已,没做到,在斯里兰卡我看到了,它落实了,每个人真干。特别是看到小学生,星期天我去参观一个小学,学生都到寺庙接受佛陀教育,这在全世界没有第二家,全国性的,多难得。这几年我到处提倡建圣城,就是建宗教示范的城市,每个宗教最好选择一个地方去建立一个代表,把它的宗教精神、宗教的文明落实在这个小区,让别人进入这个小区就看到这个宗教,为全世界每个宗教做榜样、做典范,然后慢慢的拓开,就能拯救全世界。
  宗教要真的做到结合,一定要办一所大学。二00六年我在联合国大会提出过,希望联合国来办,说完之后声音就没有了。我把这个事情,这次我来访问,我跟总统谈到,总统很欢喜,到斯里兰卡来办,好主意!所以这次可以说缘具足了。联合国来了二十多位大使,他们大使团的主席,匈牙利的大使非常热心,带著这个团到这边来,我也把这里详细情形告诉他,非常欢喜。这次我们有不少的企业家。我们共同努力,在世界上建立一个宗教带动和谐的示范国家,这非常有意义。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有共同的认识,有共识,认真努力,是可以做得出来的,这桩事情是非常有意义、非常有价值。
  现代教学不需要我们亲自到某个地方,不需要,用网路、用卫星电视就可以了。在一个小地方讲经教学,全世界都能收看得到,都能够受益,省很多时间,省很多精力。我们用卫星电视十年,用网际网路大概有二十年,收的效果很大。我们自己没有道场,几十年过游牧生活。好在我们的老师是我们的表率,释迦牟尼佛一生没有道场,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是游牧生活,哪个地方请就到哪里去,树下一宿,日中一食,非常自在。所以佛教导我们,「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我们牢牢记住这一句话,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不要把时间分散,不要把精力分散,我们才能够因戒得定,因定开慧。佛教给我们的,对我们的期望,我们真的能够做到,这就是真正的报佛恩。
  这个地方所说的,经论上佛告诉我们,祖师大德也是不断在提醒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是阿弥陀佛本愿的中心。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最重要的一愿是什么?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是大愿里面的中心点。全部净宗,净宗的经论不多,世尊专讲净宗经论的只有三部经,但是三部经,《无量寿经》是世尊在世多次宣讲,不是讲一次。有很明确的证明,这部经在中国,从汉朝时候开始,一直到宋朝,八百年间,做过十二次的翻译。翻译的原本,就是梵文原本,不是一个本子,因为它里头出入很大,不尽相同的地方非常明显、非常显著。所以肯定是佛多次宣讲,阿难尊者集结的时候统统把它集结了。因此这个经就有会集的必要。现在我们看中国五种原译本,断定至少是三个不同的原本,也就是世尊三次以上的宣讲,这是很少有的。世尊当年在世一部经只讲一次,没有重複的,唯独这部经,这部经重複,而且重複多次,说明它太重要了。末法这一万年,第一个一千年过去了,往后九千年,真正得度,真正脱离六道轮迴、脱离十法界,只有这个法门。
  我三个老师都曾经告诉我,我是属于知识分子,喜欢广学多闻,对于一门深入虽然是不反对,但是没认真去做。兴趣是广泛的,不是单方面的,所以没有完全遵照祖师大德的教诲去做。现在年岁大了,明白、觉悟了,错了。如果早年我一开始学佛的时候就遵从教诲,我今天的成就不是这个样子,比我今天这个成就高十倍、高百倍都不止。这是错在自己,经典上说得不错,佛没有错,祖师大德没有错,老师没有错,自己疑心太重了,病就从这里发生的。所以信心的建立是非常非常之难,坚固的信心尤其难得。
  这部经里面讲的这两句话,「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用在出家人,出家人修行证果;用在在家人,在家人成就自己的修身齐家,同样也能证果,这是黄念祖老居士告诉我的。我们很难得,晚年终于见面了。我们确实是同心同德,同一个方向、同一个目标,来弘扬这部大经,特别是夏莲老的会集本。依照这个会集本修行,在这二十年当中成就非常可观,这就是事实真正证明。不管你怎么说法,依照这个经本理论、方法修行,也真往生了,往生真有瑞相给你看,这是不能否定的。所以本经,「往生必备之正因」,就在这两句话的开示,方便度生的方法也是这两句话,极其简单,极其容易,但是很难相信。我是费了三十年才相信它,所以不是上根利智。上根利智我比锅漏匠差很远,差一万倍都不止,他接受就相信了,老师教给我,我还要等三十年之后才相信。跟锅漏匠相比,我们非常惭愧,哪里能比得上人?在佛教弘扬这方面,这是缘分,有缘尽心尽力去做,没有缘就一心专念弥陀。修行最重要的一条道路、最近的一条道路、最快速的一条道路、最稳当的一条道路,就是念佛往生净土,往生决定成佛。
  下面说发心有两个意思,首先需要离三种与菩提门相违的这些法,这个我们要把它离开,要捨离它。昙鸾大师《往生论》注解里头说;《往生论》,天亲菩萨他修学这个法门成就了,他做的报告,给我们做为一个修学的榜样,所以净土有三经一论。在现在,净土是五经一论。那两种怎么来的?第四种是清朝晚年,咸丰皇帝的时代,魏默深居士,这是佛门一位大德,他将《华严经》末后的一章,也就是一卷,《四十华严》最后一卷抽出来,附在三经后面称为四经,这么来的。附在后面,我们觉得非常有道理,因为这部经第二品「德遵普贤」,《普贤行愿品》放在这个地方当然是最恰当。换句话说,极乐世界修什么法门?完全修普贤法门,这个一定要知道。所以,普贤菩萨他确实是我们净土宗在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这个世界)的净宗初祖;大势至菩萨是遍法界虚空界的初祖,原始的初祖。娑婆世界是普贤菩萨带头提倡的,修学这个法门。讲初祖有好几个,慧远大师是中国的初祖;在日本,法然上人是日本的初祖。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解里头说,「无量寿经三辈往生中,虽行有优劣,莫不皆发无上菩提之心」,这说明发心的重要,一定要发无上菩提心。无上菩提心是什么?是我们学习的方向、目标。我们什么都不求,只求无上正等正觉,就求这个。所以净宗是纯粹的大乘。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求无上菩提心的一种手段,不是目的,这一定要搞清楚。我们在这个世间寿命太短,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薰习,我们的寿命不足,没有修成,寿命到了。纵然修得不错,来生再得人身,至少耽误二十年。这二十年迷惑颠倒,把从前学的大概忘得差不多,所以很困难。到极乐世界第一桩,我们所求愿的是无量寿,寿命无量,我们就决定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这你有把握。为什么到极乐世界去?就为这个。第二个,好老师,以阿弥陀佛做老师。阿弥陀佛是什么身分,我们在经教里面看到的,世尊为我们介绍的,告诉我们,十方诸佛刹土,无量无边诸佛如来,没有一尊佛不称赞阿弥陀佛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没有一尊诸佛如来不宣扬净土,没有一尊佛不劝人往生极乐世界。这个事实我们必须把它搞清楚、搞明白,我们对净宗的信心才坚定,决定不怀疑,决定不改变,万缘放下。
  在中国祖师里头,莲池大师晚年放下一切,专修净土;蕅益大师亦如是,也是在晚年一切放下,一门专修。在近代的,我们所看到的谛闲老和尚,到晚年什么都放下,他是天台宗的祖师,念佛往生净土的。我们亲眼看到的,夏莲居老居士,他学禅宗,他学密宗,他学教,宗门教下,显密圆融,佛门大善知识,到晚年的时候其他的都放下,就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黄念祖老居士,这晚年,我们是非常要好的同参道友,我把他看作老师,他把我看作朋友。这个老人,在密宗他是金刚上师,他传承密法,在禅宗他是虚云老和尚的学生。到晚年,老师要他为这部经做个注解,他採取的方法叫集注,这聪明到绝顶!不是自己的意思,自己的意思大家不服气,你凭什么注解这个经?人家不服。他以经来注经,你不能不服,这经上说的,就没有话说,佛说的、菩萨说的、罗汉说的、祖师大德说的。採取祖师大德的开示一百一十种,就是一百一十个人,採取经论八十三种,总共的参考资料是一百九十三种,内容太丰富!读这一本注解,你就是读一百九十三种经论、古大德的开示,这内容多丰富。所以不能不相信,不敢不相信,实实在在是非常稀有难得,我们到晚年遇到这么一部经。夏老他一生来到这个世间干什么?就是会集经的。黄念老来这个世间就是做集注的,我们到这个世间来就是弘传的、依教奉行的。都是为这部大经来的,给末法后世学佛人做一个榜样,增长他们的信心、愿心,我们的功德就圆满了。
  《往生论》注解里头说,「此无上菩提心,即是愿作佛心。愿作佛心,即是度众生心。度众生心,即摄取众生生有佛国土心。」这几句话非常重要,我们要多念几遍把它记住。无上菩提心是什么心?作佛的心。真正发心作佛,不要做富贵人。学佛,你这一生的目标是做大官、发大财,错了!错在哪里?你不知道轮迴苦,不知道脱离轮迴机会是多么难得。这种机会,开经偈上说的是普通一般讲的,「百千万劫难遭遇」。清朝乾隆年间彭际清居士告诉我们,专讲这个法门,你能够遇到净土,那是无量劫来稀有难逢的一天,你怎么会遇到?你能遇到这个法门,你知道这是多大的福分,是多么大的因缘,你能够掌握住,你这一生就作佛去了,往生到极乐世界就是作佛。
  所以,发菩提心就是发愿作佛,我要作佛。为什么要作佛?作佛就是普度众生。换句话说,作佛不是自私自利,是广度众生,帮助一切苦难众生破迷开悟。诸佛菩萨用的手段是教育,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的是最好的模范,一生从事于教学工作。没有在经典上看到释迦牟尼佛哪一天放假,没有,没看到过放假,天天干!我们也天天干,比不上佛陀,佛陀除了中夜休息之外,他功夫没有间断,教学没有间断,这个我们比不上。我们今天能做到八个小时就算很不错了,八个小时是三分之一,一天二十四个小时,那我们三分之二的时间空过,只抓到三分之一的时间。这在我们现实环境来说就算很不错、很精进,怎么敢有错误的念头?怎么敢有不正的思想?
  怎么度众生?你看看诸佛菩萨度众生,他用什么方法?都是讲这部大经,不断的讲,都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那是个有佛的国土,我们一定要把人带到有佛讲经教学的地方,这就对了。你带到那个地方去没有佛,这不行,一定要带到有佛的国土。所以一切诸佛都选极乐世界,为什么选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历史,阿弥陀佛在因地做比丘时候发愿,五劫修行功德庄严成就的极乐世界,我如果真明白、真了解了,这才真正佩服得五体投地,我们要亲近他。我们将来有了成就,也要带一切众生都到极乐世界,在极乐世界真正成就,明心见性、见性作佛。所以极乐世界,这里头理事、性相、因果,都要搞清楚、搞明白。这一点世尊都做到了,这是世尊对我们真实、究竟、永恆的布施,我们要真信。
  真信,难!什么叫真信?我在早年老师教我,凡是你明白了没有做到,都是假的,你没有明白;如果真的明白了,你一定会做到,什么样的力量都障碍不住。那是什么?你真明白、你真相信,没有任何力量能障碍你。老师教我是这个标准。所以我是不是真的听懂、真的搞明白?没有做到,老师说是假的,不是真的。怎么办?再深入,再努力。中国古人有句话说得最好,叫「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就叫一门深入。一千遍下去了,得定,叫得三昧了,得三昧之后就会开悟,这一开悟你就证得。信解行证,解了以后要行,不行,解是假的,不是真正理解;真正理解,不要人督促,不要人鼓励,你自自然然有那股能量。这个能量非常强大,你不会懈怠,你不会堕落,你不会改变,你不会受外头任何的诱惑,就这么大的力量,这三昧的力量,尤其是念佛三昧,更不可思议。这个成就,你才会有究竟圆满的成就往生净土。
  证得这个境界,换句话说,你有能力随时可以往生,你想去就去、想留就留。什么理由留?理由就是接引众生,多带一些人到极乐世界去,带得愈多愈好,那就值得留。如果一个都带不去,没有人相信你,那就早去,功夫成就马上就去,一分一秒都不多逗留。所以在这个世间,住世多久不是自己的事,自己没事,众生的事情,还有多少有缘的众生。有缘就是他能信、他能解、他真干,他真的会往生,这叫有缘众生。有一个有缘众生,你都不能走,你要帮助他、成就他,然后一起走。于是我们晓得,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是什么原因?众生的缘感,佛菩萨有应,感应道交,成就的佛法,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
  「是故愿生彼安乐净土者,要发无上菩提心也。若人不发无上菩提心,但闻彼国土受乐无间,为乐故愿生,亦当不得往生也。」这个话说得好,也要记住,不要产生误会。听到极乐世界乐,快乐,寿命长远,你念佛求往生,最后能不能往生?不能往生。为什么?你是自私自利,贪图快乐,这跟佛的愿不相应。极乐世界没有自私自利的人,有自私自利的人往生极乐世界,会把那个社会破坏,所以他不来接引。佛不来接引你去不了,佛来接引就是佛认可你,你已经及格,条件符合了,他才来接引你、来带你,否则的话你去不了。换句话说,到极乐世界是求成佛的,不是去享受的。
  极乐世界虽然真的是极乐,对于一个学人来说,他如如不动,他不动的,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苦乐,任何境界在面前,他都不会动心。为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我要问,极乐世界的相是不是虚妄?也是虚妄,没有例外的。不虚妄的只有一个,常寂光净土,它是真的,不是虚妄。实报土是虚妄的,方便土是虚妄的,同居土也是虚妄的,虽然虚妄,他无量寿,这一点了不起。他为什么无量寿?阿弥陀佛的愿力成就的,阿弥陀佛无量劫修行功德之所成就的,所以我们对于阿弥陀佛的恩德要感激。怎样知恩报恩?就是一心念佛,发菩提心求生净土,这是知恩报恩。我们要跟阿弥陀佛一样,发同样的愿,这一个愿就是四十八愿的总结,发这一愿等于四十八愿统统有了,都具足了。我们将来成佛,跟阿弥陀佛同一个事业,就是在十方世界普度众生,帮助这些众生一生当中圆成佛道,圆满成佛,这就对了。绝不是自私自利,自私自利是决定不能往生,这个经上说得非常清楚,我们一定要记住。极乐世界里头大公无私,《金刚经》上讲的无四相、无四见,在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都落实了。
  今天我们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谢谢大家。

 

欢迎关注悲智佛网微信公众号,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公众号名称:beizhifw   公众号ID:beizhifw  
关注提示:可在微信上搜索 beizhifw ,在搜索内容中点击关注

老法师念佛 老实念佛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佛经故事 净土圣贤录文言文 来佛三圣永思集 净业三福 了凡四训 弟子规 太上感应篇 十善业道经 三皈依传授 认识佛教 沙弥律仪要略 五戒十善 修六和敬祈祷文 净土五经 刘素云老师复讲大经 净土圣贤录 布施的功德 净土大经解演义 科注全集 净土大经科注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