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第018集

1970-01-01 08:00:00 字体大小:
点击进入视频 点击进入mp3 用安卓下载播放mp3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十八集)  2012/11/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0-001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一百七十三页第三行,最后一句看起:
  「若人不发无上菩提心,但闻彼国土受乐无间,为乐故愿生,亦当不得往生也」。这段话很重要,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建立,不是提供我们一个享乐的环境,不是这个意思。佛建立极乐世界,目的是帮助发大菩提心,跟他一样有普度一切众生的大愿,是接引这些人往生的,帮助他成就,而不是帮助一个人去享受。我们千万不要错会意思,听说极乐世界这么好,到那里可以去享福去了,这个意念不能往生。想去,佛也不会来接引你,这里就说得很清楚。由此可知,发菩提心重要。
  菩提心为什么发不出来?是对于实相,就是宇宙之间的真实相状了解不够清楚,心发不起来。实相是什么?经上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实相是一体,我们用最简单的话说,整个宇宙跟我们自己是一体,这是事实真相。谁知道、谁证明了?佛在经论上都告诉我们,八地以上。你只不断去修,到第八地你就见到了。七地以前是闻佛所说,我们自己没有亲证。八地,你亲自证得了,你才晓得如来所说的是真实的,不是虚妄,没有欺骗我们,你的菩提心就发出来了。
  菩提心是什么?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知道我对一切众生的爱护,为什么?他跟我同体,他跟我是一体,所以一体当然就爱他。菩提心,整个的核心就是一个爱。所以古德有问,什么是佛教?祖师的回答,「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这答尽了,答得圆圆满满。佛教的根本就是爱,慈悲就是爱。佛教不用爱,用慈悲,这个意思是,爱一般里面都含著有情,有情识。真正的爱,这里头没有情,情是染污,情是分别执著,是属于妄想,所以用慈悲。慈悲是理性的爱,不是感情的,对于事实真相完全明瞭,爱心从这儿生的。这个爱是真爱,不是感情的,不是衝动的,是自自然然的。
  现在讲这些很难懂,为什么?没见过。不但没见过,也没听说过,讲的人都没有了,我们怎么会知道?所以把慈悲跟爱混为一谈。其实它不能混合的,一个是从真心流露的,一个是妄心。妄心里头有情,真心里头没有,真心是智。所以,智跟情是一体的二面,觉悟了就是智慧,迷了就是感情。感情没有不造罪业的,业有善恶,利他的是善,感的是三善道;自利的是恶,感受的是三恶道。这个里头,如果不深入经藏,你怎么会搞清楚?你怎么会搞明白?深入经藏要时间、要毅力。真修行,就有魔来障碍;假修行没有,魔不找你。你真修行,等于说魔要来考验你,你到底是真是假。魔用什么东西来考验你?名闻利养,用这些方法。释迦牟尼佛八相成道,在小乘有降魔,降魔表什么法?表不受外面境界诱惑,不受外面境界干扰,他的心如如不动,他的智慧光明遍照,一定要懂这个意思。现在的人,几个人能禁得起魔的考验?高名、厚利、美色,几个人能逃得过?这魔掌,逃不出魔掌。唯有真正发菩提心的人,他不受干扰了。
  菩提心是什么?就是我们经题里面讲的「清净、平等、觉」。我们在最近二十多年,讲菩提心都用这个题,前后加了两个,前面加了「真诚」,真诚是菩提心的体,决定没有虚妄,后面就加个「慈悲」。真诚心起用,对自己就是清净平等觉,自爱,对别人就是大慈大悲,爱他,不自爱的人不会爱他。不明白真相的人,很容易受外面境界诱惑,了解真相的人不会受诱惑,世出世间一切事都叫做无事,哪来的事?没事。环境是什么?环境是业力在转变。佛菩萨圣力,世间众生是业力,你就看到了,业力在转,在转动,自己不要捲到里头,捲在里面就参加他的轮迴了。怎么叫不捲?不放在心上,好事不放在心上,恶事也不放在心上,你对于善恶才看得清楚。你的功夫不到你必定捲在里头,都不好。捲在里面,善,你出不了六道轮迴,将来顶多生天而已;不善的业,你就到三恶道去了。所以都是麻烦。
  我们净宗真的是方便当中的方便,它方便在哪里?方便在一句佛号。心里头,就像六祖所说的,不思恶、不思善,善恶都没有,只有阿弥陀佛,这就叫净宗。你只要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中,你心就放光,什么境界到你面前,照得清清楚楚,你处理得非常妥善。没有阿弥陀佛就不行了,没有阿弥陀佛就变成自己的意识,自己的意识就会产生过错,这个过错带给你很大的麻烦,说不定造很重的罪业,这都是非常有可能的。所以我们一句佛号念到底,心里头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第一桩大事,念佛,第二桩大事还是念佛,第三桩大事依旧是念佛,你就成功了,到极乐世界去了。这个世界有缘,等到众生回头,喜欢佛法,喜欢净宗了,我们再来。他还没有搞清楚,我先成就自己,重要,比什么都重要!世间一切事随缘,好事,利益众生的事情,随缘;搞自私自利的事情,我们不搞,不参与,我们就念阿弥陀佛。所以于他也没有妨碍,于自己得真实利益。所以不是到极乐世界享福,是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去的,到那边成佛,成佛是为度众生,不是为别的。
  「又《安乐集》曰:依天亲《净土论》」,《净土论》就是《往生论》。同学们从我过去讲的这一遍《往生论》,把它写成文字,写得不错,我用了一天多的时间把它看完,可以流通。我们用了一个新的题目,《认识西方极乐世界真善美》。里面的内容,二十九种庄严,依报十七种,正报,阿弥陀佛八种,往生极乐世界的菩萨四种,无比的殊胜,不可思议。一定要认知,那个地方是修学的环境,阿弥陀佛帮助我们成就的环境。
  《安乐集》是依《往生论》,里面有这么一句话,「凡欲发心会无上菩提者,有其二义」。发心神会无上菩提,我们用心神去体会,这里头有两个意思。第一个,「先须离三种与菩提门相违法」,这个要远离,它跟菩提法不相应,我们要捨弃。第二,「须知三种顺菩提门法」,捨掉就顺了。「何等为三:一者依智慧门,不求自乐,远离我心贪著自身故」,这是第一个重要的。我们有这个念头,这就是菩提门大菩提心的障碍,还有我,还有贪心,还有执著。贪什么?贪我的名,贪我的利,没有把自身放下。这个人虽然念佛,一天十万声佛号,不能往生。为什么?跟极乐世界不相应。不但跟大乘不相应,跟小乘都不相应,他不在佛门里,他在佛门之外。
  诸位要知道,小乘初果须陀洹断五种见惑。你看这里,贪著自身,他身见没破。小乘第一个关,破身见、破边见,破见取、戒取、邪见,才证得须陀洹果,小乘初果。他身见没破,凡夫,迷惑颠倒,他有身见。边见就是对立,对立从哪里来的?从傲慢、嫉妒来的。所以佛经常讲三毒烦恼,诸位都知道,三毒是贪瞋痴。在见思烦恼里面,三毒后头又加了两个,慢、疑。六个根本烦恼加了个恶见,恶见就是见惑。见惑里头头一个就是身见,要为我的身。身见不能放下,说明你在佛法不能成就,小乘须陀洹没分,大乘初信位的菩萨没分,往生也没分。为什么说往生万修万人去?往生最后那一念,见思烦恼没有,一句佛号控制住了,能往生。这就是净宗无比殊胜,因为八万四千法门要断,净宗不要断,控制住了,用这一句佛号控制住。我心里只有阿弥陀佛,没有这些杂念,就能往生,杂念没断,叫带业往生,得明白这个道理。如果我们天天还造这个业,这个业力天天在增长,业力的力量愈来愈大,临命终时肯定障碍我们往生。怎么障碍?临终的时候想不起佛号,别人助念,听不进去。那你就随著业力转了,这是最可怕的事情!
  你自己做再大的好事,唐太宗诸位晓得,佛门的大护法,当时有学问、有道德这些高僧,都礼请为国师。不但护佛的法,护道的法,对道非常尊重。因为道的祖宗是老子,老子姓李,李世民一家,是他的祖宗。所以他特别尊重,情执没忘。但是对佛很尊敬,你看对天主教、对伊斯兰教,都是那个时候传到中国来的,他都尊敬。没有想到死了以后堕地狱。他附体的时候说明了,他死了以后堕在畜生道;畜生道一段时期之后,他又到人道来;人道之后又堕地狱道,地狱道就出不来了。什么原因堕地狱道?杀人太多,夺取政权。隋朝末年天下大乱,他也是起义之一,把这个动乱平定了,他做了皇帝。确实,贞观之治在中国历史上是有名的,太平盛世,从贞观到开元,可以说都是盛世。开元的末年,唐明皇迷恋杨贵妃,几乎把国家送掉了。这是赖祖宗之德,有郭子仪这批将军,把动乱平定了,唐朝从这个时候就衰了。
  唐太宗从地狱出来,是我们给他印这部《群书治要》,是这个原因出来的。他来感恩,这出乎我们意料之外,我们不是为超度他来印这个书的。我们只知道有这么一部书,唐朝治国的宝典。找到之后,现在到处翻印,我看到欢喜,不会失传了,印的人多了,学习的人多了。但他提醒我一句话,他这部书可以救全世界。他要不提醒我这一句,大概我只在中国流通,没有想到在外国。经过他这一提醒,他说可以救全世界,所以我就想到把这个书翻成白话文,翻成外国文字,向全世界流通,这是我们应该要做的工作。所以这个用心太重要了,绝不能造恶业。
  根本烦恼三个,贪瞋痴,叫三毒。傲慢,傲慢是瞋恚的核心,不傲慢就决定没有瞋恚,傲慢的人容易发脾气。怀疑,不怀疑的人决定不愚痴,所以怀疑是痴的核心。瞋有核心,痴有核心,贪一定也有,贪的核心是什么?情执,情执是贪的核心。所以,我们要想断贪瞋痴三毒烦恼,从哪里断?不傲慢、不嫉妒、不怀疑,情执淡薄,你才能真正去断三毒烦恼,你才能真正成就戒定慧这三学。如果这三样东西有的话,它妨碍戒定慧,让你戒定慧都不能够完成,你说这个麻烦多大,我们不能不知道。要知道这三样东西是大害,傲慢、嫉妒、怀疑。对佛不怀疑,对法不怀疑,对一切众生,无论他干什么都不怀疑,这是疑真断了。对佛我不怀疑,对人我怀疑,错了。对人都不要怀疑,没有怀疑的,你这个疑是真断了。一断一切断,不是某部分断,某部分可以不断,没有这个道理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用一个真诚慈悲与一切众生和睦相处。
  所以要远离我心贪著自身,你先不求自乐,自乐里头包括名闻利养,我不求名闻利养。我们求什么?只求天下太平,只求众生离苦得乐,全心全力去帮助他们。我们看诸佛菩萨用什么方法帮助众生离苦得乐?他所用的是破迷开悟。佛知道一切苦从迷来的,一切乐是从觉悟来的。我们自己想离苦得乐,我们就知道了,我怎样离苦?我破迷就离苦了;我怎么会得乐?我开悟就得乐,我们知道了。佛用什么手段,用什么方法?佛用教学。佛对我们教学,我们今天把佛这两个字翻过来,我们学教,自己先学,学会了教人,这就完全对了。所以这第一个,这是智慧。如果还求自乐,这个人愚痴,没有智慧,这要懂。不求自乐的人,捨己为人的人,这个人有智慧。心有贪著,有贪瞋痴慢疑,有分别执著,这是凡夫。凡夫难在哪里?不解如来真实义,经看不懂,也听不懂,他所看的、所听懂的是他自己的意思,不是如来真实义。为什么?他著相,这是最难的一桩事情。
  入佛门难,真难!净宗虽然说易行道,那个易行道是得力于过去生中善根福德因缘。你看经上讲得多清楚,每个往生的人,各个都是过去曾经供养无量诸佛如来。没有这个善根,阿弥陀佛不能接引他,那是什么?根没成熟。阿弥陀佛来接引,根熟了,他过去这个善根福德在临终这个时候起现行,得到一切诸佛的加持,阿弥陀佛很容易把他接走了,他也欢欢喜喜跟阿弥陀佛走了,是这么个道理。过去生中没有供养无量诸佛如来,这一生来不及,这就没有办法。你就晓得这里头有很深道理在里头,不是随便的。我们看老太婆念佛往生,锅漏匠念佛往生,那是多少劫的善根!要不然不是人人都成功?为什么只有他一个,别人没做出来?他有善根,他的过去的善根超过谛闲老和尚,谛老自己都承认,他是个懂得教理的人,他承认,不是凡人。
  第二,「依慈悲门,拔一切众生苦,远离无安众生心故」。如果不能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这个人没有慈悲心,他搞的是什么?自私自利,搞的是自己名闻利养,完全搞的是自己的利益。能不能成就?能,短时间的成就,昙花一现的成就。到他成就圆满的时候,也就是他恶贯满盈,死了以后到哪里去?三途地狱去了。这些事情自己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为什么?求升反堕这种事情,自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人,太多的例子,我们会不会走上这条路,不敢保证。所以我劝勉同学,决定要认真深入经藏。我们自己如果把经教丢掉了,不要丢久,三个月,你就有资格到地狱去了。为什么?迷了。我们天天用经教提醒自己,提醒自己,自己明白了,古人有句话说,我看得破,我忍不过。这忍不过可麻烦大了,看破了也没用,还是要到无间地狱去。为什么?忍不过。
  所以,名要忍、利要忍、情执要忍,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不忍就是地狱。印光大师一生,每天面对著一个死字,他警惕自己。我看现在的人那个死他不怕,应该把死字换成地狱,每天面对著地狱。死已经不起作用了,印光大师那个年代起作用,这个年代不起作用。一定要把地狱摆在面前,把十殿阎王摆在面前,也许会起一点作用。一定要拔一切众生苦,凡是对众生不利的事情一定要远离,远离无安众生心故,这个很要紧。这都一定要常常高度警觉,提醒自己,念念想著众生苦,看到众生苦,我们的警觉心可以提升。
  第三,「依方便门,怜愍一切众生心,远离恭敬供养自身心故」。这个都是真修行人容易触犯的过失,佛菩萨慈悲,在这个地方提醒我们。常常怜愍众生,今天一切众生无知,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我们生在这个环境,也深受他的影响,有意无意我们也做了很多过失,做了很多错事。真正像佛在本经上所说的,「先人不善」,我们的父母不知道,祖父母也不知道,曾祖父母或者晓得,没做到,高祖父母知道,做得很有限,达不到感化的标准。所以,我们这两百年来,一代不如一代,走下坡。现在滑到峭壁的边缘,不知道回头就下去了。现在走到边缘了,没路可走了。
  真正有善根有福德因缘遇到净土,怎么知道我们过去生中生生世世曾经供养诸佛如来,怎么知道的?你遇到这个法门就是的。你过去世没有这个善根,你遇不到这个法门,遇到法门就是的。遇到法门真信,能信、能解、能行,那你就一点都不错。遇到这个法门还怀疑,还不能完全相信,你过去虽然供养诸佛如来很多,还不够多,是很多了,不够多,跟人家相比,人家比你多得多。怎么办?加紧补!怎么补法?念佛就补过来了。努力念佛,拼命念佛,就把它补足了。为什么?这一声阿弥陀佛的名号不可思议。我们在《往生论》里头介绍过,阿弥陀佛名号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同号,你念这一句名号就念无量无边诸佛名号。所以,它是决定能补得出来的,就怕你不肯补,你要肯补,一定补得出来。
  黄念祖老居士给我们做了榜样,你看,他往生前半年,每天念十四万声佛号,那是干什么?就是教给我们这些相信净土的人,我们的善根福德有,真不少,但是不足,他教我们用这个方法把它补足。这个足就是佛在经上讲的这个标准,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得诸佛如来威神的加持,你真信、真愿,佛来接引你。补足!我们真干,我们真想补,真想补怕时间不够。时间会延长,如果我们真正下定决心,我要把它补足,人家说这灾难就在眼前,没那回事情,我还没补足。等我补足往生之后,灾难再爆发,行不行?行。补足的时间一般是多少?你看看《净土圣贤录》、《往生传》,一般是三年。我们祈求诸佛菩萨给我们三年时间,地球上三年不要爆发大灾难,我三年时间拼命来补,三年之后就能往生。真的是自利利他。再有三年,小灾小难,不会有大灾大难,世道人心要能够转变过来,认祖归宗。
  世出世间一切善法建立在孝亲,敬老、敬长,在这个基础上。今天的人没有孝、没有敬,没有孝就是愚痴,没有敬就是傲慢,什么都不相信,连他自己也不相信。活在世间为什么?好像就是为了金钱,除了这个之外他什么都不知道,你说多可怜!为了金钱,这是贪,贪里面就有杀、就有盗,贪杀、贪盗,这地狱罪业,全造的是地狱业。我们能有三年的时间,加紧念佛,万缘放下,什么都不要管,什么念头都没有,只有一句阿弥陀佛。这个世间好事,好,你们大家去做,我看到欢喜;不好,你们去做,各人因果,各人承当,我们决定不搅和在里头,决定我们得从这里头跳出来。年底,还有很多地方人、同修好意,请我到他们那个地方去过年,去讲经。我想了一想,我还是如如不动,我就在这里讲经,我就在此地过年,我哪儿也不去。古人教给我们「死尽偷心」,一心专念。
  所以,决定不要要求别人对自己的恭敬供养,这个念头错了,什么供养我都不要。我要的是什么?你们自己好好的去念佛求生净土,将来我在极乐世界看到你,那叫真供养。你们在这个世界给我任何供养,我都带不去。我到极乐世界看到,你也来了,这是真供养。恭敬也没有必要,这世间的客套,这假的,不是真的。
  所以,要怜愍一切众生,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只是没有人教他。现在儒释道,不但在中国、在外国,好老师找不到了。过去古人常讲,好老师可遇不可求,现在在这个社会,遇都遇不到,到哪里去求?根本就没有了。真正的好老师,大概都到山林去隐居去了,没有人知道他,没有人认识他,你也找不到他。在这个年代我们怎么办?早年我跟李老师学经教,李老师告诉我「至诚感通」。今人找不到,找古人,古人在哪里?经典就是佛菩萨,中国古圣先贤的典籍,那就是好老师。教给我一句话,一门深入,长时薰修,用佛家戒定慧的办法。真正做到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其他东西都放下,这叫持戒,就是你得守这个规矩。经教也是如此,学一门,不要学多。我们今天採取的,《无量寿经》,这个本子不很长,它也不短,非常适合我们学习。我们就这一本书,其他的都不要了,给别人学。都好,学哪一门都好,就是一门,决定不能贪多。一门,心是定的,定久了自然就开智慧,智慧开了,没学的东西自然就懂了,你一听就懂,一看就懂,一接触就懂了。这个有例子,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了榜样,中国古时候,惠能大师给我们做了榜样,不要学。学什么?只求心定、慧开。心定,慧自然开,开了之后一切通达,这个办法好,这是真的,这不是假的。
  「是名远离三种菩提门相违法」,这是与菩提相违背的。你只要有这三种,换句话说,你没有智慧,你没有慈悲,你也没有方便,不管你怎么样认真修学,装模作样,到最后你还是搞六道轮迴,你出不了六道轮迴。所以这个一定要远离,远离才真正有智慧、有慈悲、有方便。
  「次须知三种顺菩提门」,前面三条放下,就顺了。注解里头说,「顺菩提门者,菩萨远离如是三种菩提门相违法,即得三种随顺菩提门法」。第一个,无染清净心。下面说,「何等为三:一者无染清净心,不为自身求诸乐故。菩提是无染清净处,若为自身求乐,即违菩提门,是故无染清净心是顺菩提门」。这个要怎么修法?古大德有句话提醒我们,教我们好好的把自己的良心看管好,不要把自己的良心做为别人的垃圾桶,就这个意思。我们听到外面是是非非的话,统统装在心上,错了,你的心被染污了。我们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接触到的,都不要放在心上,你的心清净无染,就对了。第一条是智慧,你真有智慧,你不把外头境界放在心上,高明!外面事情知不知道?知道,清清楚楚,不放在心上。心上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也没有,这就对了。
  身体在这个世间,懂得随缘,随缘是方便,懂得随缘。但是随缘里面学什么?不变。不能随缘随著变,随缘随著变就坏了,就被境界转了。随缘不变是菩萨,不变随缘是佛,随缘不变是菩萨,随缘随著变就是凡夫。凡夫可怜,拿不定主意。什么时候才能到不变?跟自己利害关係完全脱离了,自己完全没有了,自然就不变了。凡是有变的,于我有关係,跟我利害有关係,跟我得失有关係,跟我名利有关係,这就被转了。我把这个东西统统放下,就没有关係了,你就会看得很清楚、很明白。我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名闻利养一乾二净,边都不沾。头脑为什么会清醒?就为的这个。你里头有自身的利害在里头,利益在里头,你的心就不清净,你的心是烦恼,不是智慧,不清净就是烦恼。什么都没有,你的心清净,清净是智慧,得明白这个道理。
  所以底下这一句,若为自身求乐,即违菩提门。你还为你自己想著,你还有名,你还有利,你还有得失。违菩提门就是没有智慧,你的智慧变成烦恼,有烦恼没有智慧。真正有智慧的人没有烦恼,他的心是如如不动,他心里头没有事。事是什么?事是外面环境,众生的事情,于我不相干,你们是在演戏的,我看戏,我是局外人,不在局内。你为自身求安乐的时候,你就入进去了,你不是局外人。局外人跟他没有共业,局内人跟他有共业。我们不为自身,他们都为自身,这就跳出来了。局外人,今天讲灾难,局外人不受灾难,为什么?跟你没有共业,有共业的人才受灾难。所以这个东西有办法跳出来,什么办法?念阿弥陀佛就跳出来了。阿弥陀佛里头还加上一点,那你没跳出来。真正就是纯粹阿弥陀佛,什么也没有,你出来了,跳出生死,跳出轮迴。虽然没有往生,你是极乐世界的人,已经注册了,极乐世界已经有了你,只是你还没去。等于说你已经拿到护照,拿到签证,你随时可以去。《无量寿经》就是护照,《往生论》就是签证,这个东西好,别的统统可以不要了。
  第二,「安清净心,为拔一切众生苦故」。下面我们可以套前面,菩提是安清净心,若为自身求安乐,那你就违菩提门了。安清净心,一定是拔众生苦,怎么拔法?自己做出榜样给他看。你们苦,苦从哪里来的?苦从妄想、分别、执著没放下。你看到我很安,我自在,我没有畏惧,明天有灾难,我今天很正常,我还是念我的佛,还是学我的经教;明天灾难来了,于我不相干。古大德现身为我们说法,三天可以求往生,七天可以求往生。这些示现是做给我看的,告诉我,在必要的时候,用这种方法稳稳当当。所以心神是定的,不惊不怖,没有惊慌、没有恐怖,定的。所以,为拔一切众生苦,我们要把离苦得乐做出来给人看。苦乐是虚幻的,不是真实的,为什么?它随著念头转。境随心转,这是真理,这是佛教我们的,我们要相信,不能怀疑。随心转,随谁的心?随自己的心,不是随别人的。随别人的,我们就没办法,随自己的。不是随佛,不是随菩萨,是随自己,所以自己起心动念比什么都重要。
  希望我们的念头纯净纯善,纯净纯善入一法句,这一法句就是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好!我们时时刻刻放在心上就是一句佛号,其他的都要放下。记住,掺杂别的东西在里头,我们的心就坏了。醍醐里头不能有毒药,有一滴毒药,全部都坏了。佛教给我们是真实的、是正确的,只要这样做法,累积一段时间,关键是心,如果是真心,真诚到极处,很短的时间就产生效果,你自己清楚。
  第三,「乐清净心」,快乐,「欲令一切众生得大菩提故」,生彼国土,「摄取众生生彼国土」。这个愿多大!佛菩萨他们所作所为就这桩事情,除这桩事情之外没有别的事情。他摄取众生生西方极乐世界,用什么方法?自己做榜样,自己做实验,示现,做榜样。「菩提是毕竟常乐处」,实际上,这个地方的常乐是苦乐二边都捨了,这是真乐。这个意思很深,要细心去体会,苦乐二边都没有,为什么叫真乐?苦,动心了,感受到苦;乐也动心,也感受到乐了。所以苦乐都是假的,为什么?起心动念了。不起心不动念,真乐。这个真乐谁能享受?不起心不动念的人享受到了,起心动念的人永远享受不到。不但他享受不到,他连想都想不到,他没有办法知道那个境界。古德用比喻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水热不热,怎么说你也没办法懂得,你喝一口就明白了,明白了你也说不出来。不入那个境界,你怎么会知道?
  高境界的人知道低境界,低境界不知道高境界。我们凡人这种苦乐,天人告诉我们苦乐,我们想不到,他境界比我们高。色界天人之乐,欲界天不知道;无色界天人之乐,色界天人不知道;菩萨之乐,声闻缘觉不知道,唯证方知。于是我们明白了,我们学的东西要没有落实、没有做到,真正滋味没尝到。真正滋味叫法喜充满,法乐,做到了真乐。我们举个最简单例子,《弟子规》,这小朋友的,小朋友真正做到了,快乐;做不到,只会念,做不到的,这里头的乐他不懂。必须他做到了,他就尝到乐的味道。五戒十善,一般人认为苦,为什么?他没做。真正做到,那里头乐,他无法想像。为什么?他天天在烦恼里头,心是贪瞋痴慢疑,情绪是怨恨恼怒烦,干的是杀盗淫妄。虽然没有事,他有这个念头,伤害别人的念头就是杀的念头,障碍别人的念头是盗的念头,愚痴、闇昧、怀疑,这都属于痴的念头,粗的容易辨,微细的很不容易辨别。所以他得不到法喜。
  得到法喜的人这人开朗,得到法喜的人充满智慧,你看他处事待人接物,他没有学,自然他就懂得,就中节。我们读《六祖坛经》,细细去揣摩、去品味,六祖没人教他过,没学过,为什么他处世待人的时候那个礼节都不失?这是什么?这是性德自然流露。他见性了,性德里头东西,自然有的,不要学的。迷了自性的人要学,明心见性的人不要学,他一举一动自然合节,中节。迷的人要学戒律,觉悟的人不要,他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自然跟戒律相合。为什么?戒律是性德,他见性了,性德流露,不用学的,你挑不出他毛病,言语、说话有分寸。从他的仪态、表情、言说、动作,统统都放光,都看到智慧。这是圣贤,这是佛菩萨,是我们的典型,是我们的榜样。
  所以底下说,「若不令一切众生得毕竟常乐者,则违菩提门」,你跟菩提心相违背。「此毕竟常乐,依何而得?」从哪里得来?「要依大义门。大义门者,谓彼安乐国土是」。从哪里得来?从大义门得来。什么是大义门?极乐世界是大义门。「故令一心专至,愿生彼国,欲使早会无上菩提也」。这个意思是说,我们要劝别人往生净土,自己先要把往生净土的样子做出来,人家才相信。全都不要了,这才下定决心,我求生极乐世界,做个好样子给别人看。愿生彼国,这样子,让他们看到了动心了,就发心,真干了。
  这是三种违背菩提门,三种顺菩提门,我们要知道。这三个,第一个是智慧,第二个是慈悲,第三个是方便,就讲圆满了。这三种,智慧、慈悲、方便都是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德是方便,相是慈悲,都从智慧里面生的。
  底下一段,我们看注解,「又海东元晓师《宗要》云:发菩提心,是明正因。又云发菩提心有二」,第一个「随事发心」,从事上说的。「烦恼无边,愿悉断之」,这是断烦恼。悉断,统统要断掉,不能断一部分,保留一部分,这个不可以,统统断掉,要把它断乾净。烦恼断了,下头有习气,习气难断,难断还是要断。怎么断法?前面这个三种违背、三种随顺,那就是教给我们的方法,我们要无染、要安、要乐。前面这个三种违背的,要不求自乐,只要有贪求自乐的,你就保不住了。贪求名闻利养,你禁不起外面境界的考验,名闻利养一诱惑,你就动心了,最后你失败了,你出不了六道,如果严重的,你出不了三恶道。这是很麻烦的一桩事情,不能不知道。
  为什么佛要我们第一关修破身见?就大有道理!老子说了一句话,「吾有大患,为吾有身」,他说我最大的忧患是什么?我有个身体。佛清楚,头一个就是教我们破身见,你一定要知道身不是我,不要为它造罪业。身不是我,身是我所有的,随时可以丢掉。好像身是衣服,衣服是我的,不是我。我们人穿衣服,不要衣服穿人。衣服怎么穿人?人爱惜衣服,你看髒一点东西,不敢坐下去,要把地下擦乾净再坐,怕衣服髒了。要知道这个衣服不是我,无所谓,我哪里都可以坐,什么都不在乎,你就很自在,衣服髒了,换一件。所以人,宾主要认清楚,身不是我,灵性是我,这一点非得搞清楚不可,不要为这个身造种种业。
  你说我们好吃,吃众生肉,为谁?三寸舌头,下去就不知道味道了。就是通过这个舌头的时候,你说杀多少生、造多少业!为谁?为舌头,为它造业。为眼造业、为耳造业,都是为这个六根,这六根不是我。明白之后,六根可以接触外面六尘境界,不放在心上,那他就不造业了。你有智慧、有慈悲心、有方便门,你就可以利益无量众生,你就可以积功累德了。如果你还要为著眼耳鼻舌身的享受,你就完了。这些享受,外面还有很多诱惑,引发你的贪瞋痴慢,让你在这个里面得到快感。其实那个快感是很短暂的,罪过呢?罪过是无量无边。你真有智慧观察,得不偿失。你得到的是什么?你失掉的是什么?你把你的性德失掉了,把你的善根失掉了,把你的功德失掉了。你得到什么?得到是一身的罪业。所以错了,这错到底了。这个随事发心就是四弘誓愿,「烦恼无边誓愿断」。
  第二,学法门,「善法无量,愿悉修之」。无量无边的善法不出十善,都是从十善里展开的。大乘菩萨把十善展开成为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法门归纳起来就是十善,十善展开为八万四千法门。我们学,抓纲领,这十条牢牢记住,不杀生、不淫欲、不偷盗,身三善;口,不妄语、不两舌,两舌是挑拨是非,妄语是欺骗别人,不绮语,绮语是花言巧语,也是骗人,不恶口,恶口,说话粗鲁,让人听到很不舒服;意,不贪、不瞋、不痴。这是应该如此,这叫十善业道。小乘把它展开为三千条,叫三千威仪,大乘菩萨展开,八万四千细行,就是十善业。
  善法,学法门,善法无量无边,都要学。佛法里头善跟恶有个很简单的定义,什么叫恶?凡是自私自利的都是恶,凡是利益众生的都是善。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为了自私自利,去不了,这经上讲得很清楚。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成佛是为了普度众生,阿弥陀佛欢迎你,全心全力帮助你。为什么?你不是为自己,你成佛是为度众生,是为了救苦救难。换句话说,在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帮助我们,成就我们圆满智慧、圆满慈悲、圆满方便,我们才有能力普度众生。是这么回事,不是自私自利。
  第三句,度众生,「众生无边,愿悉度之」。不要分别,行善的众生要帮助他,造恶的众生也要帮助他,用清净平等觉去对待一切众生。造作一切罪业的众生,他本来都是佛,我们要尊敬他,因为他是佛,一时迷惑,误入歧途。所以要有慈悲心,帮助他回头是岸,告诉他,世间名闻利养假的,不是真的。人生最快乐的是什么?古人说了一句话,「知足常乐」。佛法也是这句话,表现在哪里?表现你看看后补佛,后补佛住在哪里?住在兜率天。兜率是梵语,中国的意思是什么?叫知足。知足才成佛,不知足不能成佛,所以他住在知足天。知足天的寿命尽了,寿命到了,他就下到人间来成佛,兜率是知足的意思。菩萨最后要成佛,要怎样知足?表现、表演的知足,这就成佛了。在人间成圣成贤,知足就是圣贤。
  孔子知足,快乐无比!要知道,孔子是平民身分,没有爵位,他做鲁司寇只三个月就下台了。那个时候司寇是什么?那时候一个国家还没有现在一个县大,小国。诸侯,县市长就是诸侯,就是国王。司寇就是警察局长,这个小城市里头的警察局长,孔子干过这个事情,干过三个月就下台了。他没有爵位,他是平民,在社会上他没有地位,他又没有发财,没有财富,他为什么成为圣人?知足。圆满的知足就是大圣;他也很能知足,这就是贤人,他什么都不求,他没有欲望。
  圣贤在这个世间都是随缘,跟佛菩萨一样,随缘而不攀缘。我们不找别人,找别人事情难办,人家来找我,事情就好办。我们一生都是随缘,从来没有攀缘过的。攀缘很苦,要求人,要看人脸色,不好做,做事情后遗症一大堆,何必!所以我一生很自在,为什么?一生不做事,做事就有麻烦。为什么不做事?我没有福报,我自己清楚。做事情要有福报,为什么?你底下有那么多人帮助你做。我们孤家寡人,没有手足,没有人帮助。汤池,过去做了一点小事,搞了三年,那是什么?那是临时凑的班子,我没有班底,临时凑集的。你问我,我能想得到,为什么?我比你冷静,我没有你那么複杂,所以我看东西看得比你清楚。我懂得方法、懂得道理,我没有能力去做,就是我没有人帮助我做,我手下没有人。一个祕书,悟梵法师走了,我现在一个祕书都没有。现在怎么样?不要了,大概她走了是叫我,还没丢乾净,你这给它丢乾净。丢乾净是什么?我一生就讲一部《无量寿经》,所以不要祕书了。如果我讲别的还要准备,我不搞了,我就这一部经讲到底。活一年讲一部,一年讲一部,其他的什么都不搞了。我走到哪里,经本就这一套,带著就走了。所以我不需要人照顾我,多自在!
  我教人做示范城市,教人做示范国家,那是什么?教他做的,不是我去做的。在图文巴,他们宗教来找我,我就把市长也拉来,告诉他一个好处,市长这一结合,他们就做起来了,好事!如果到联合国做宣传,我也不过是上台讲几句空话,勉励勉励大家而已,我才不干这个事情。释迦牟尼佛都不干,我还会干吗?六祖惠能大师不干,为什么不干?那要大福报,要多少人手!一生真正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钱,得大自在。衣食住行不缺,会有人送来,不要操心,这就很自在、很快乐。每天脑筋里头就是阿弥陀佛、极乐世界,除这个之外,什么都没有,你说你多快乐!
  别人问我什么灾难,你为什么想灾难?你要问我有没有灾难,我告诉你有。为什么有?你想它就有,一切法从心想生。你问我有没有灾难?没有,为什么?我不想,我想阿弥陀佛,我想极乐世界,没灾难。你们来问我,肯定有,我都告诉你有灾难,有大灾难,为什么?是你想出来的。怎么化解?念头转过来就化解了,我不再想灾难,我想阿弥陀佛,想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没有灾难。极乐世界社会安稳,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天天教学,没有一天中断,这就叫极乐世界。我住在这个地方没有别的,就是天天教学。很多同学来问我,为什么不回大陆去?回大陆不能教学,不能讲经。这是大陆国家的政策,我们是海外人士,在国内讲学要国内的法师,国外法师不可以在国内从事宗教活动。我们决定遵守国家的法令规章,要守法,要做出守法的榜样。准许我们做,我们会很热心的做;不准许做,决定不可以做。何况这个世界,外面的法缘很胜,哪里有缘哪里去,不一定在一个地方。香港这个地方有缘,可以在香港做。现在我跟斯里兰卡结的缘很殊胜了,他们是真想我去。
  所以一定要随缘,不要攀缘,你就会得自在。我一定要想怎样怎样,这就麻烦来了,随缘多好。一生都随缘,到处流浪。我很安慰,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一生随缘,到处流浪,我的流浪比释迦牟尼佛流浪要舒适一点。释迦牟尼佛流浪要走路,我远程坐飞机,近程坐车,比释迦牟尼佛舒服多了。释迦牟尼佛树下一宿,我走到哪里,住处都安排得很好,都不错。应该要知足了,不知足就有罪过了,释迦牟尼佛比我更知足。
  第四句,成佛道,「此心果报虽在菩提,而其华报,在于净土」,这段话很重要,我们要把它记住。心的果报是在菩提,是在真实智慧,本经讲的三个真实,真实之际、真实利益。但是他的花报是在净土,净土是花报,果报?花报是实报庄严土,果报是常寂光土,常寂光是果。实报土、方便土、同居土全是属于花报,在于净土。「所以然者,菩提心量,广大无边,长远无限」,这是讲长寿,广大无边的是讲常寂光。「故能感得广大无际依报净土,长远无量正报寿命。除菩提心,无能当此」,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个意思很深、很广,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底下一堂接著再讲这一段。

 

欢迎关注悲智佛网微信公众号,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公众号名称:beizhifw   公众号ID:beizhifw  
关注提示:可在微信上搜索 beizhifw ,在搜索内容中点击关注

老法师念佛 老实念佛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佛经故事 净土圣贤录文言文 来佛三圣永思集 净业三福 了凡四训 弟子规 太上感应篇 十善业道经 三皈依传授 认识佛教 沙弥律仪要略 五戒十善 修六和敬祈祷文 净土五经 刘素云老师复讲大经 净土圣贤录 布施的功德 净土大经解演义 科注全集 净土大经科注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