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第082集

1970-01-01 08:00:00 字体大小:
点击进入视频 点击进入mp3 用安卓下载播放mp3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八十二集)  2012/12/2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0-008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三百零五页第四行,「殊胜权德」。这一段,世尊为我们说八相成道。这是权德里头最明显的,也是最殊胜的。分八段,第一段「下生」。经文:
  【捨兜率。】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上一段末后两句,「入佛法藏,究竟彼岸,再赞大士之实德。今文及下文两段,则再赞菩萨普于十方示现八相成道之殊胜权德」。
  经文,「捨兜率,降王宫,弃位出家,苦行学道,表八相成道。但其位不一,凡有五等」。这些经上都有说,也就是说都有根据,不是随便说的。「《甄解》曰」,第一,「如《华严贤首品》及《起信论》。于十信满位,示现八相」。这是说信满成佛。信满成佛,通常我们在经上读到的十信菩萨,他把无明放下了,也就是说起心动念放下了,这就离开十法界,提升到初住菩萨,《华严经》上的初住菩萨。《华严》是圆教,别教是初地菩萨,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就是不起心不动念,示现作佛。「《占察经》说四种作佛中,第一信满作佛当之」,跟这个相当、相同,信满作佛。我们知道第七信位是阿罗汉,第八信是辟支佛,第九信是菩萨,第十信是佛,十法界里面的佛,信满成佛。「二,如《大集经》中,灌顶住菩萨(十住满位)能于无佛世界,示现八相。《占察经》第二,解满作佛当之」。这四种作佛就是信、解、行、证,这四种达到究竟圆满,信圆满、解圆满、行圆满、证圆满都作佛,这是作佛不一样,地位不相同。「三,《仁王经菩萨教化品》明初地八相。《占察经》第三,证满作佛当之。四《入如来智德不思议经》明究竟地(一生补处)八相示现。《占察经》第四,一切功德行满成佛当之」。这是信、解、行、证。
  那第五是什么?第五是成佛之后,倒驾慈航来示现八相成道。所以下面第五,「《华严不思议品》诸佛念念出生智。此明佛后得智,出生八相示现也。此五中,前四是因中示现」。第五是成佛之后的业用。我们知道,成佛之后住常寂光,常寂光里头没有现象,没有物质现象,也没有精神现象,也没有自然现象,什么现象都没有,一片光明,大乘经里头有说,叫大光明藏。大光明藏就是净土宗里头讲的常寂光净土,这个是究竟果位,契入这个果位,这是圆满菩提,归无所得,《楞严经》上说的。到这个地方,你才能真正见到平等,不是诸佛平等,万法平等,一切法统统都化作常寂光,除一片光明之外,里头什么法都没有。这究竟果位,这才是真实的大圆满,学佛终极的目标就在这里。如果没有回归常寂光,最高的地位是等觉,等觉当然他也能够在十法界里面示现八相成道。你看,信满、解满、行满都能,等觉菩萨怎么不能?当然有能力。
  示现八相成道依什么?依众生之感。圆教初住就不起心不动念,纯是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佛是自然去应,这叫法尔,法尔如是,因为他没有起心动念。没有起心动念怎么会应?我们现在看了水实验,水有没有起心动念?没起心动念,它为什么会应?所以从这就证明,不起心不动念能应。佛陀在世的时候,这种感应就有人向世尊请教过,世尊举例子,敲钟、敲鼓。你看看,你敲它一下,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不叩则不鸣。你叩它的时候,钟有没有去想?有没有起心动念?鼓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自然就应了。明心见性,在自性清净心里头,众生的感,众生起心动念,这个波立刻就到达遍法界虚空界。《还源观》上,贤首国师告诉我们三种周遍,三种周遍说的是什么?说的是依正庄严,依报跟正报。依报是世界,宇宙,正报是自己身体,不是指别的。别人的身体是我的依报,我们讲人事环境、物质环境,是我的环境,正报就是指自己。换句话说,宇宙从哪来的?我从哪来的?从念头里生的。
  所以相由心生,色由心生,色就是物质,物质是从念头来的。这桩事情被现在量子力学家发现了,物质究竟是什么,谜底揭穿了。所以德国的科学家普朗克说,他一生专门研究物质,揭穿之后,他的报告里头说,根据他的研究,世界上根本没有物质这个东西,它是念头产生的幻相。跟佛经上所说的完全相同,「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是事实真相。不可得,你里面还勉强要有个得,这就错了;无所有,你以为是个有,执著有个有,你也错了,它真正是毕竟空。
  菩萨的心,就是见性人的心,为什么那么定?他了解事实真相,他在事实真相里面根本没有起心动念,那叫真清净,这是佛境界。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是菩萨境界;起心动念、分别,没有执著,那是声闻、缘觉的境界;三种全有,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全有,这是六道凡夫。这真相说出来了。佛教教导我们,目的是教我们回归自性。成佛了,这四种成佛,无论是哪一种,最浅显的信满成佛,他都知道这个事实真相。十信菩萨把起心动念放下,他就升等,脱离十法界了,十法界是一场梦,进入一真法界什么也没有。
  《还源观》,难得!那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不可思议!这是贤首国师学习《华严》的心得报告,用我们现在人的说法,就是他的研究心得报告。你看,报告文字不长,全文分六大段,精彩到极处,真的叫一句废话都没有,把《华严经》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前面三段就是讲源起,告诉我们宇宙从哪里来的、万物从哪里来的、生命从哪里来的、我从哪里来的,这讲清楚了。而且我与宇宙,我与万物,我与一切众生什么关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体,关係太密切了。真正通达明瞭,肯定了,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个一切众生是广义的,不是狭义的,狭义的里面讲有情、无情,有情可以作佛,无情不行;这广义的,广义的,《华严经》上说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圆满种智。圆满种智就是成佛,无情也成佛,那就是花草树木也成佛,山河大地也成佛,没有一样东西不成佛。成佛是什么?成佛就是自性,没有一样东西不是自性变现的。明心见性,性在哪里?随拈一法,无不是。任何一物,这是相,它的体就是性,自性在哪里?就在这里。竖一个手指,明白的人点头,没错。你学,学不像,为什么学不像?你有念头,见性的人没有念头,不同地方就在此地。有念,那是无明,障碍了你自性;无念,自性现出来了。所以放下就是!放下见思,你就是阿罗汉;放下尘沙,你就是菩萨;放下起心动念,你就是佛。世尊千言万语,四十九年所说的,就说这么一桩事情。
  每个人都是佛,那现在人还造作罪业,他是糊涂佛,迷惑颠倒的佛,不能说他不是佛。所以从体上讲、从性上讲,他真的是佛,我们要尊重他,要礼敬他。礼敬诸佛,没有任何分别,所以心永远是清净的。迷的时候不知道,我也曾经讨厌过人,我也曾经无缘无故找人麻烦,羞辱别人,让别人难看下不了台,小时候干过这些事情。今天很多人用这个方法对付我,我很感谢他。为什么?替我忏除业障,好事,不是坏事。我知道他现在这个境界是我十几岁时候的境界,得理不饶人。六十年学佛,终于把这个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自性里头恭敬心流出来了,一切恭敬,一切放下,能够学得有几分相似了,不敢说完全相同,有几分相似。
  《华严经不思议品》,这是佛的后得智,佛的根本智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佛在哪里?就在当下。一切时,一切处,全是自性变现出来的。自性就是佛,法身佛,一切法的理体。「斯经所明」,《华严经》上所说的,「若依诸师,多是第四(补处)作佛」,那就是等觉菩萨。「若依今宗」,今宗是净土宗,「此中无所属」,不属于前面五种某一种,不属于。为什么?「以弥陀巧方便迴向所作故」,这是不思议的境界。净土宗,阿弥陀佛的示现是迴向所作,我们念佛把功德迴向弥陀,弥陀念佛把功德迴向给一切众生,一切有缘众生。缘成熟了,应以佛身示现,他就示现了。所以,《大势至菩萨圆通章》上说,「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我们所见,多分见的是化身佛,见到之后就没有了,你真的感到见到。
  八相成道的?有。阿弥陀佛在中国有化身,永明延寿是阿弥陀佛再来的,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的,国清寺里面的丰干和尚是阿弥陀佛再来的,这是史书上有记载的。他不是以八相成道,他是以比丘身而来的,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现佛身才是八相成道。所以,弥陀无处不现身,在中国现比丘身,历史上记载的有三次,实际上可能不止。为什么?身分没暴露,我们不知道。就是至少在中国有三次,这大家都承认的。「因果共不可思议」,因不可思议,果也不可思议。「若强论之」,这勉强来说,「或应在第五(佛后)之中焉」。因为阿弥陀佛久远劫就成佛了,他不是在因地,他在果地,所以阿弥陀佛来示现的,应该都是从常寂光来的。常寂光没有来去,没有时间,没有空间,就在当下。
  「由上可见,示现八相成道之人,阶位有五,一般只知补处成佛所现」。实际上它有五种,一般只说补处菩萨,等觉菩萨,这个说法最多,实际上,阶位不止这一种。诸佛菩萨有缘就示现。大经里面说得很好,证得初住之后,脱离十法界,往生到实报庄严土,四十一个位次最低的一个位次,初住是最低的位次,最低的这个位次里头,就有能力以八相成道示现受生。我们晓得,初住能示现,一直到等觉,四十一个位次,位位都能示现。佛菩萨的示现完全是从感,他是应。我们心里头仰慕佛陀,无论你想哪一尊佛,他都能够现身给你看,甚至于以八相成道,在这个世间住一段时期来教化众生。释迦牟尼佛住世八十年,中国人讲虚岁,讲经说法教学四十九年,他来到这个世间,主要就是干这桩事情,四十九年讲经教学。这个缘尽了,他就走了。有缘就示现,没有缘就走了。
  「《甄解》则偏重为佛后。诸说不妨并存,五位不妨齐有。盖十方来会之菩萨无量无边,其阶位于平等中,亦不碍于差别也」。这是合情合理。总之都是慈悲度世,帮助众生,成就众生,绝对不会来障碍众生的,都是来成就的。能够接受佛的教诲,没有不得利益的。不接受的没有关係,下一次再来。佛对一切众生有耐心,佛氏门中,不捨一人,你到哪一道,他都看得到。等你再得人身,或者无论什么身,你阿赖耶识里头佛种子起现行,佛都能够来接引你,都能够来帮助你,无论在哪一道,佛统统能现身。
  「又八相成道指本师释迦与一切诸佛示现成道之通途」。一般诸佛示现在十法界,特别示现在六道里头,大概都相似。「但诸经论因开合不同,所说亦异」。八相,有的地方说七相,有的地方说九相,有的地方说十相,不一定,八相讲得比较多。「今说八相者,乃从经论之多数也。再者八相之中,内容亦不尽同」。譬如,《大乘起信论》里头所说的八相,「从兜率天下」,这第一,「二入胎,三住胎,四出胎,五出家,六成道,七转法轮」,就是教学四十九年,第八「入涅槃」,八相是这么说法的。但《四教仪》说法,第一个「从兜率天下」,第二个「托胎」,第三个「出生」,第四个「出家,五降魔,六成道,七转法轮,八入涅槃」。这两个对照,便知《四教仪》开《起信论》里头「成道为降魔与成道」,开作两个,合《起信论》里面「入胎与住胎于托胎」,托胎有入胎、住胎的意思,开合不同,内容一样,开合不相同。
  「《嘉祥疏》依《四教仪》判《魏译》之八相,甚合于今此会集本。故仍依之。经中捨兜率是第一相」。后面注,注得很清楚,我们依这个注解读下去。「降王宫是第二与第三两相。弃位出家,苦行学道是第四相。降伏魔怨是第五相。成最正觉是第六相。请转法轮,常以法音,觉诸世间。及以下诸句,是第七相」。这是完全从本经上来说。「下段文中之于此中下,而现灭度是第八相」。
  下面给我们解释,「捨兜率即第一相从兜率天降生也」。『兜率』,是梵语,或翻作「兜术、睹史多」,这个都是梵音翻译中文的不同。「本是一名,译音有异」,翻译的人,翻的音不相同,实际他们念这个音都是相同的。我们讲方言,各地方的方言不一样,梵音是一个音,我们方言不同,所以翻的这个字就不一样,应该都是一个意思。
  「其义为妙足、知足、喜足等。乃欲界中第四天」。我们一般,这三种意思用知足比较多。知足,这也是表法。为什么补处菩萨都住在兜率天?那就是告诉你,知足才能成佛,不知足的人不能成佛,表这个意思。也表学佛的人一定要学知足,样样都知足,为什么?你心是定的,你没有欲望,没有所求。一心一意,在净宗的,就专想西方极乐世界,专想阿弥陀佛,一部经典,一句佛号。「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到极乐世界再办。四弘誓愿,我们今天只修两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我只修这两愿。这个断烦恼、消业障,净宗的方法极妙,就用一句佛号,不知不觉,烦恼不见了。为什么?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没有第二个念头。烦恼不断,没了;业障没消,不见了,确实是断烦恼消业障,但一句佛号总摄了。这个法子比什么都妙,可惜人不知道,用这个方法、用那个方法,人都搞糊涂了。所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名号功德无与伦比,关键就是你能不能相信。
  这个法门非常容易,但是非常难信,叫难信之法。菩萨叫难信,诸佛如来也叫难信,你要说明它的道理,唯佛与佛方能究竟,等觉菩萨都搞不清楚。你要真信,真佔便宜,真得受用,真在极短的时间成就了。我对于这个法门,我在讲席里头多次报告,我学佛三十年才相信,不是那么简单。我离开工作三十一岁,亲近忏云法师,在他山上茅蓬住了半年,他劝我,我没接受。他教我读《阿弥陀经》三个注子,莲池大师的《疏钞》、蕅益大师的《要解》、幽溪的《圆中钞》,这是《弥陀经》最著名的三部注解,我看了,很认真读了。他要我把科判画成表解,做科会,经跟科会进去,我给它做了。我做了这个之后,我对于佛的经典佩服得五体投地。因为这个表解一画,你看到它章法结构这么严整,这最好的文章。所以做到什么?不能加一个字,不能少一个字,这令人佩服。结构全明白之后,你对它的经文思想体系也就明白了,佛经里这个方法是高明到极处。
  《华严经》那么大,你看古人做的科判,表解,也是科会,但是经的开头两个字、末后两个字,或者只有开头两个字,让你可以在经上对照。《大方广佛华严经》,六百卷《大般若经》,统统都能够用表解画出来。说明佛经的经文是中国老祖宗所谓第一流的文章,真正做到不增不减,你加一句是累赘的,可以删掉;少一个字,它断了,气接不上,决定不是一般的著作。我在山上住了半年,忏云法师教我做这工作。除此之外,教我读《印光大师文钞》。我是个老实人,教我怎么做,我都依教奉行。我对于净宗,以前对于净宗小看了它,这半年在山上住,对净宗恭敬心生起来了,不敢小看了,但是不愿学。
  跟李老师学经教十年,老师劝了很多次,还送我一套《印光大师文钞》,正续两编,早年只有这些东西,全书没出来,一共四册。读了之后很感动,老人苦口婆心,劝人念佛。我也以为那是老太婆教,不是对知识分子说的。你看自己想得还满有理由的,没接受。怎么接受的?是我开讲《华严经》,讲了好几年,第一次讲《华严》讲了十七年,讲到一半,《六十华严》讲一半,《八十华严》也讲了一半。在那个时候,我一个星期讲三次,两天《八十华严》,一天《四十华严》。讲得很多,每天都讲经,不同的经典有不同的听众,满听众的愿。年轻好胜,惹了麻烦,出家人都不喜欢,见到我都摇头,我逐渐逐渐体会到了。我讲经二十年,才有个小图书馆,在台北市,很小很小,就一个教室,白天锁门,晚上来讲经打开。没有道场!那个小道场是韩馆长几个常常听我讲经的老同修,他们大家发心,凑一点钱买下来。那个时候很便宜。我们终于讲经有个固定地方了,不要常常搬家。
  这是在景美讲堂的时候,突然有一天想起来,文殊、普贤修什么法门?善财童子修什么法门?这都是我们心目当中的偶像。结果在《四十华严》第三十九卷看到了,文殊、普贤都是发愿求生西方净土。再回过头来看《四十华严》,《四十华严》讲一半了,五十三参第一个,第一参,吉祥云比丘,示现的念佛法门,我们也讲了,没有留意,囫囵吞枣过去了,心里不落印象。这一下回头一翻的时候,原来,就想到什么?先入为主。这个第一参跟最后一参最重要了,就是什么?善财所学的,原来善财学净土法门,念阿弥陀佛成就的。头一个,看头、看尾,尾巴,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彻始彻终。当中五十一个,就恍然大悟了,那是善财的广学多闻,不是为自己,为众生的。众生根性不相同,所以要广学多闻,才能应付得了众生,才能开八万四千法门,开无量法门,接引大众。怎么成就的?无论哪个法门,到后来统统归净土,你才有成就;你不归净土,那就太难太难了。
  明白这个事实真相之后,我的观念就变了,变成什么?如其是这样的话,那就不如专讲净土,专修净土,何必费那么大的力气,绕那么大的弯?所以我就把《华严经》停下来,不讲了,专讲净土五经。这五经都讲了,《阿弥陀经》讲了十几遍,《无量寿经》讲了十遍,不是依黄念老的注解,依李老师的眉注。我那个时候就发心,想一生专讲净土,讲净土一部经,最初选的蕅益大师的《要解》,最喜欢的一部经。古时候,道绰大师讲《阿弥陀经》两百遍,我看到这个记载很感动。我也喜欢《弥陀要解》,我能把《弥陀要解》讲两百遍、讲三百遍,到处讲这部经,好!
  以后看到这个本子,这个本子确实有提倡的必要,为什么?大家不相信,有疑虑的人很多。李老师把他的眉注交给我,不是一个偶然的事情。这个会集本,经是会集出来了,缘不成熟。黄念老告诉我,夏莲居老居士往生的时候,在往生前告诉他们身边这些弟子,他说他的会集本将来从海外传到中国。当时人听了都感觉到莫名其妙,海外根本就没有,怎么会从海外传到中国?到后来果然应验了,我们确实是在海外弘扬开了,再回到国内的,最早讲这个经在美国跟加拿大。
  不但国内人有怀疑,看到这个本不高兴,台湾人看到也不高兴。那是谁?那些老法师。这老法师现在都不在了,可以说了,在的时候不敢讲。李老师讲一遍,就不能再讲第二遍,人家批评说经典不应该会集。如果我们讲理来辩论,当然不好意思,会得罪很多人。你说经不可以会集,不可以念会集本,首先,我们早晚课要废掉,早晚课的课诵本是会集本。那再有,你们法师做的这些经忏佛事,那个法本全是会集本。你看这些年我们提倡的《三时繫念佛事》,会集本,里头有《阿弥陀经》、有往生咒,还有祖师的开示。那要是会集本不能用的话,要恢复到讲经,这经忏佛事,法会的,所用的这个仪规统统是会集本,在理上讲不通。我们也省事,既然反对,我们就避免!
  到李老师往生,这个本子很多人不知道,因为老师当年讲这个经,我听说听众只有三、四十个人。这早年,我还跟他不认识,在法华寺,台中法华寺讲的。周邦道老居士,我的老师,他在场听过,听讲这个会集本。所以人数很少,知道的人不多。我把这个本子影印了一万册纪念老师。在哪里?在海外流通。看到的人没有一个不欢喜,就国外缘成熟了,所以我们在国外开讲。然后国内也接受了,在台湾接受了。那个时候韩馆长还在,我在景美图书馆好像讲过三次,三遍,总共讲了十遍。在新加坡讲的也是用李老师的眉注,新加坡讲的这一次因为有录音带,新加坡跟国内往来很频繁,就由居士林传到国内去了,所以中国大陆很多人听到了。真的,从海外传到中国,夏莲老的预言非常正确。
  这桩事情跟我总算是有缘分,我们有使命、有义务要把这两位老人的苦心传下去。夏莲老用了十年的时间完成这个工作;黄念老,六年的时间,蒐集了一百九十三种参考资料,做成了集注,非常可贵!世尊往后末法九千年,全靠这部经得度。所以我就发愿,我们报两位师长的恩德,我们要继承这个工作,会集圆满了,集注圆满了,我们担任弘扬的工作,普遍宣扬。所以前年清明节,我把《华严》停止了,我想我以后,活多久我就讲多久,一年一部。这是第三遍,遍遍不一样,法喜充满,一遍比一遍深入,契入境界了。深深体会到古人所谓的「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你真见到里头的意思了。所以现在这个经文,无论哪一章、哪一节,我讲起来要讲几个小时,里面的义理无有穷尽。不深入,讲不出味道出来。深入,你自己有体会,自己有受用,自己契入境界,这个味道就不一样了。
  知足,所以,从学佛的头一天就要知足,老师教我看破放下,教我学释迦牟尼佛。中国古人也常常教人知足,知足常乐,《大学》八目叫知止,知止就是知足。知止而后有定,佛法最讲求的就是三昧,三昧就是定。知足就是禅定的前方便,不知足,你怎么可能得定?衣食住行稍稍有一点,够了,不再求多了。我讲经教学这么多年,认识人多了,供养也多了,供养一送来,除了留一点点之外,统统结缘,广结善缘。结缘什么?这感情就好,他就喜欢听我讲经,那自然就念佛,就发心求生极乐世界,自自然然就得度了。
  所以,知足在佛法里头非常重要,章嘉大师传给我,我传给大家。大师劝我学佛,劝我学释迦牟尼佛,第一部叫我念的书是《释迦谱》、《释迦方志》,告诉我,你要学佛,先要认识释迦牟尼佛,你才能向他学,不至于学偏、学错了,我从这里入门的。头一天教导我的,看破放下,特别嘱咐我,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就是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帮助看破,辗转相辅相成,到最高峰。我初学佛,什么也不懂,讲看破放下我能听得懂,这就是止观。观就是看破,止就是放下。但是要用止观,那要讲好半天,我都听不懂,讲看得破,放得下,这我一听就懂了。
  我向他老人家请教,从哪里下手?教我从布施,给我讲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一定要我做。老人,那一年我二十六岁,他六十五岁,这老人,祖父辈的,非常慈悲,大概看我命苦,没有福报,劝我修布施。我说我生活很困难,哪有钱布施!他就问我,一毛钱有没有?可以,一毛钱行。一块钱行不行?一块钱勉强,还可以。你就从一毛一块布施起,常存布施的心,有能力的时候,尽心尽力去做。告诉我,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三种布施,里头都可以不要用钱的,财布施是什么?做义工。做义工是我们用体力,叫内财布施,比外财福报更大。学会这些,修一点福报,以前不知道都造业,知道这个以后,才懂得修福报。我的福报全是这一生修的。
  真正得到老师欢喜教导,那就是真诚、恭敬、听话,依教奉行,你教我的我真做,如果不是这一点,老师不教你。老师不要钱,三个老师,我都没有送过学费,我都没有送过供养,都没有,他们都非常热心的教。凭什么?就是看我还喜欢学,好学,真干,老师所教的我都能把它做到,他看到欢喜。如果是阳奉阴违,表面是一套,背后也是一套,老师就不会教你了。同学当中有这样的同学,这样的同学,老师讲经,欢迎你来听经,教学上课也欢迎你来,对你总是客客气气,教学不一样,心态不相同。一个教室上课,真的,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没有恭敬心,听到是常识,佛学常识。所以我们体会到经上有所谓,「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你解的深浅、广狭,完全是你的心,你用什么心来学,你得什么东西。如果是贡高我慢的心、自以为是的心,肯定走错路,学偏、学岔了。老师讲的不偏、不岔,你自己体会的,往邪路上走了,不是正道。
  怎么是正道?现在人很难,走偏邪非常之多,为什么?他用思惟。现在学校不都是用这个吗?学的时候我得想想这什么意思,这不许可的。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里告诉我们,学习的态度,听经,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你真听到东西。读经,离文字相,离名词相,离心缘相。心缘相,决定不能用自己心里想这什么意思,这是什么,不可以。为什么不可以?佛从自性流出来的,自性里头没有意思,没有意思它就是无量义。你讲经的时候,你看到这个听众,听众是什么意思,自然流露出来,就合他的意思。听众不一样,你讲的就不一样;时间不一样,讲的也不一样。《无量寿经》我讲了十多遍,遍遍不一样。场所是一样,听众是一样,程度不一样,今年比去年提升,比前年那更提升了,年年不一样。因时、因人、因事、因地,哪有一样的讲法!所以一定要肯定佛的经论没意思,你说的意思是你自己的意思,绝不是经论的意思,经论没意思。
  我给你讲,现在讲东西你们统统记录下来,有没有意思?没有意思,这是真的。我讲完之后,你问我讲些什么,我完全不知道。现在录音,我得把录音拿来我自己听听,否则的话,我不知道。这是真的,不落痕迹。这个东西是活的,不是死的,活活泼泼,字字句句含无量义。无论你对什么样的众生,什么样的时节因缘,你讲起来一样通顺,毫无障碍,让人听得都能生欢喜心。这是什么?这是李老师教的,全凭感应。没有开悟之前,要求感应。感应,用什么感?用诚,诚敬。怎么诚敬?要诚敬到极处,用至诚感通,这是老师教我的祕诀。不是至诚心,就不能感通,你所学的是知识,不是智慧。
  所以学贵有恆,学贵遍数多。所以古人才提出,这是真话,这个是经验之谈,这是真理,就是「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不要有妄想,一遍一遍读去,读一千遍之后心定了,自然明白。那你讲的时候,讲的时候叫善巧方便,长说短说、深说浅说,无一不自在。基础是知足,关键是放下,放下言说,言说相、文字相,名字相就是名词术语,都不能执著,放下心缘相,不能用我的心去想这什么意思、这什么意思,不可以,没有意思。恭恭敬敬的读,恭恭敬敬的听,会入定,会开悟。所以佛法的教学方法跟世间不一样,用世间这套东西把佛法变质了,变成世间一种学术,变成佛经哲学来教了。
  我们再往下看,兜率是欲界天,「欲界中第四天」,欲界有第六层天,这第四层天。「内院现为弥勒大士之净土。外院则为天众欲乐之处」。这就说明兜率天是凡圣同居土,圣人居住在那里修道的称为内院。外面的天人,这些天人都是修知足的,我们讲知足常乐,没有什么?欲望有,欲望没有断,很少,他生兜率天。兜率天比忉利天高,忉利天上面是夜摩天,夜摩天再上去就是兜率天,愈上去愈殊胜。我们中国人一般讲天都是讲忉利天,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是忉利天主。天人寿命长,乐多苦少,就算是忉利天,苦很少,乐多。什么时候才觉得有苦?寿命到了前一个星期,他感到很苦,身体衰了,七天。天人身体乾净,不要洗澡,身上都有香气,到临命终前面七天,这香气逐渐淡了,他慌了。头上戴这个帽子上面都有鲜花,永远不谢的,这个到最后七天,这花慢慢枯了,这就是什么?他寿命快到了。就最后的七天,他感到痛苦,知道寿命到了。寿命到了,很难往上去,多半往下面去。往上面要真修行,没有真修行,多半往下堕落。还是修行人少,享乐的人多。
  忉利天,财色名食睡五欲都有,愈往上愈淡薄,夜摩比忉利天就淡,兜率就更淡了,再往上去化乐天,再往上去他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的天王就是波旬,难得!他再上去就是色界,欲完全被定力控制住,没有断,但不起作用,叫伏住,伏断。这初禅就伏了,伏断了。伏断,财色名食睡念头都没有了,能伏住。由初禅到二禅、三禅、四禅,愈来愈往上去。四禅之外有四空天,很多人在四禅、在四空,寿命到的时候,那个寿命就是他禅定,禅定有一定的时间,到的时候禅定会消失。消失,他苦就来了,于是乎他就起怀疑,他是误认为那个境界是般涅槃。特别是四空天,把那个地方当作常寂光,我已经证得常寂光了,为什么还有烦恼习气现前?这佛说的话不灵,有问题。这个念头一动,就下去了,这是什么?谤佛、谤法、谤僧,这毁谤三宝。毁谤三宝的过失是无间地狱,所以叫爬得高,摔得重,他堕落下去了。这个路子他走偏、走邪了。
  如果跟佛学,那就不会有偏差。跟佛学,初果、二果大概都是在欲界天,人间天上,绝不堕三恶道,不会走偏,不会走邪,不会变成阿修罗、变成罗刹,不会。三果就在第四禅五不还天,叫净居天,那是三果圣人他们修行的地方。在大乘,大概第五信、第六信,五信、六信的菩萨在五不还天。在那边证得阿罗汉果,他不要经过四空天,他就出去了,就直捷到四圣法界的声闻法界。如果功夫差一点的,习气重一点的,他要通过四空天,那也是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证得四果,才能超越六道轮迴。
  这些都搞清楚、都搞明白,我们对于净土才会非常珍惜、非常宝贵,知道除这一门之外,那我们得吃尽苦头,还未必能超越,这六道不容易超越,四圣就更难。这个法门是无比的幸运,疏忽真叫有罪,怎么对得起自己?怎么对得起佛菩萨?怎么对得起祖宗?佛门里有所谓「一子成佛,九祖生天」,父母、祖宗都希望你成就,你成就,他沾光,他们在恶道,统统都生天。所以一定要真干,决定不含糊。世间法,自然有佛菩萨来做,众生有福报,他就来了;众生没有福报,他来,他来不做,他在旁边看,什么时候有缘,他什么时候去做,没有缘他不插手。
  「《普曜经说法门品》」,这经文里头说,「其兜术天,有大天宫,名曰高幢。广长二千五百六十里」,这是宫殿,这么大。「菩萨常坐,为诸天人,敷演经典」。《佛地论第五》也有说:「睹史多天,后身菩萨,于中教化。后身菩萨即一生补处菩萨。此世界过现未三世之补处大士,皆从此天降生」。所以这是表法的,告诉人,你想成佛,成佛要知足,不知足的人不能成佛,取这个意思,非常明显。于一切法统统知足,心里头没有希求、没有嚮往了;换句话说,我们念佛人,真正得到念佛三昧了。得到念佛三昧,不是生兜率天,我们生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去作佛了。极乐世界作佛是在实报庄严土,等觉菩萨,不住兜率天,住实报土。菩萨最高的阶级,破最后一品无明习气,无明习气一断,证妙觉果位,回归常寂光,究竟圆满。这是降生,菩萨降生。
  下面,「托胎」,「庚三」,第三相,「出生」。
  【降王宫。】
  菩萨妙不可言,他来投胎可以选择的。我们不能选择,我们是业力,完全受业力支配。菩萨不是业力支配,他喜欢到哪一家就到哪一家。凡是八相成道,一定在皇宫,投生在国王家里,为什么?表法。世间人所争取的就是名闻利养,地位没有比国王更高,所谓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人都羡慕。他得到了,得到他不要,这就是说,还有比国王更高贵的,比国王更富有的,你们不知道。那是什么?成佛。用这个方法来勉励人,让一般迷惑在三界六道里头的看到觉悟。
  所以,『降王宫』。「降生于王宫,是中含摄第二相之托胎,与第三相之出生」。降王宫这一句有这两个意思在。「本师释尊之托胎,如《因果经》云:于时摩耶夫人于眠寤之际,见菩萨乘六牙白象腾空而来。从右胁入,身现于外,如处琉璃」。这是说经里头记载的释迦牟尼佛托胎的时候,他的母亲摩耶夫人,这是说将睡未睡的时候,清清楚楚见到菩萨,这个菩萨就是补处菩萨,从兜率天下降,乘著六牙白象从空中来,从她的右胁进去,身现在外,透明的,像琉璃一样,见到菩萨相,托胎。
  「至于出生,则如《涅槃经》云:从母摩耶而生。生已,即周行七步。周行者,乃指四维上下之十方」。这母亲,在无忧树下,她用右手去攀这个树枝,他从右胁生下来。托胎的时候,他从右胁进去,出来的时候,从右胁出来。佛尚右,所以右旋,尚右。右旋,今天我们讲顺时钟,顺时钟这是右,表正法。左面叫旁门左道,所以佛法尚右,不尚左。降生就走了七步,经典里面记载得比较详细,他自己说话,指著天,「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一般人不晓得这个意思,释迦牟尼佛傲慢、自大,你看,出生的时候,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人不知道,他说的那个我是真我,不是假我,假我没有什么尊贵的。
  真我是什么?真我是法性。有,三德祕藏有真我,般若、法身、解脱都具足常乐我净,那是真我,般若里头有真我,法身里头有真我,解脱里头有真我。除法身菩萨之外,没有真我,全是假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你就证得真我。阿罗汉没有,权教菩萨没有,别教要初地以上,圆教初住以上,这就把真我找到了,这个独尊。真我有两个意思,一个是主宰,一个是自在,真正做得了主宰,假的做不了主。真正主宰,不生不灭,它真的不生不灭;真正自在,本自具足,能生万法,这个自在。佛出世到这个世间,就是把这个真实法教给我们,叫诸法实相,不是教别的,把宇宙之间一切真实东西告诉我们,我们要真的,不要假的。
  周行七步。周行者,乃指四维上下之十方。「《净影疏》曰:于十方各行七步,示现丈夫奋迅之力,于十方独出无畏。又《魏译》曰:从右胁生」。《释迦谱》里头说,「菩萨渐渐从右胁出」,这说他出生的跟一般众生不一样。大乘经里说得更详细,释迦在母体里面建大法会,讲经说法,无量法身菩萨都在里头听法。我们能不能相信?能相信。为什么?一微尘里头转大法轮,自性没有大小,自性没有空间、没有时间,真得大自在。所以在母体里头做佛事,讲经说法,教化众生。那要什么人听?也就像《华严经》一样,《华严》从定中讲的,这要真正有神通,能够到摩耶夫人身体里面去听经、去闻法,无量菩萨。
  底下这一段,「出家」。
  【弃位出家。苦行学道。作斯示现。顺世间故。】
  我们看注解。出现在人间,跟人不一样,大家信心不能建立,你是神人再来的,我们是凡夫,你能做到,我做不到。所以示现跟人一样,我能做到,说明你也能做到,用意在此地。「此表出家之第四相。《魏译》甚详,文曰」,这个底下的经文是康僧铠的本子,《魏译》,康僧铠的本子。「现处宫中,色味之间」,这是宫廷的生活,这富贵,人间富贵之极处。「见老病死,悟世非常」。这是有一天,太子到野外去玩,去游玩,看到老人、病人、死人,觉悟世间无常。这都是做给别人看的,为什么他看到能觉悟,别人看到不觉悟?别人迷在世间,迷失了自性,不知道老病死。菩萨做这个示现,一看,看出什么?看出人生没有乐。人决定要老,每一天都催你老,你没有办法中止,说不老做不到。人都有病,人都要死亡。从这里觉悟,悟世非常,非常就是无常,世间无常,乐在哪里!这个就是让我们学到高度的警觉性,世间法确实是无常的。
  「弃国财位」,国是国王,不要了;财是财富,古人所说的,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不要了。去干什么?「入山学道」。山里头有高人,有真正修行人,去向他们学习。「服乘白马,宝冠缨珞,遣之令还」。出去,把自己身上戴的宝冠,这华丽的衣服、这些缨珞,交代他的侍者送回家去,这告诉家人出家了。「捨珍妙衣,而著法服」。法服,出家人穿的,三衣一钵,三衣统称为法服。「剃除鬚髮。端坐树下。勤苦六年,行如所应」。这个是说佛的六年苦行。在古印度,宗教很多,出家修行的通常是三年苦行,释迦牟尼佛加一倍,为了什么?为了教这些修苦行的人能听懂他的话,苦行没有利益的,修了没用处。你们修三年,我修六年,有没有用?没用。六年,三年可以得定,没开悟,他修六年也得定,也没有开悟。
  「《普曜经》云:尔时太子日服一麻一麦。六年之中结跏趺坐。修习艰难勤苦之行」。都做给人看的,这不能成就。怎么成就?下面有降魔。降魔是什么意思?放下。魔是一切的诱惑,你真放下了,然后入定,开悟,这就成佛了。把这个修行开悟的方法演出来给大家看,世间是这么修的,他也是这么修的,世间人不能大彻大悟,他为什么会大彻大悟。
  好,今天我们就学到此地。

 

欢迎关注悲智佛网微信公众号,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公众号名称:beizhifw   公众号ID:beizhifw  
关注提示:可在微信上搜索 beizhifw ,在搜索内容中点击关注

老法师念佛 老实念佛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佛经故事 净土圣贤录文言文 来佛三圣永思集 净业三福 了凡四训 弟子规 太上感应篇 十善业道经 三皈依传授 认识佛教 沙弥律仪要略 五戒十善 修六和敬祈祷文 净土五经 刘素云老师复讲大经 净土圣贤录 布施的功德 净土大经解演义 科注全集 净土大经科注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