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第085集

1970-01-01 08:00:00 字体大小:
点击进入视频 点击进入mp3 用安卓下载播放mp3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八十五集)  2012/12/2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0-008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三百一十一页最后一行:
  「《智度论》云:今是释迦文佛得道后,五十七日寂不说法。自言,我法甚深,难解难知。一切众生缚著世法,无能解者。不如默然入涅槃乐」。前面我们学到此地。这句话很重要,佛经里头字字句句我们都要留意,里面确实有甚深无尽的微妙法。世尊示现成佛五十七天,这五十七天我们知道,他在定中做了详细的报告,把他所得的一切法都说出来,这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在定中说的,不是明心见性的人不能参与,你入不了如来定中境界,见性的人就可以参加,佛把他所见到的、所接触到的境界详细说明。这部经龙树菩萨在龙宫里头见到。
  佛说完之后,大龙菩萨把它蒐集藏在龙宫。多大的分量?「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不但我们地球装不下,银河系也装不下。可是不可思议的境界出现,一微尘里面能容纳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刹土,一个不漏,在一微尘里头,一毛端里头,怎么能说这银河系装不下?银河系一粒尘沙里头都能容。如来的境界没有大小,没有广狭,所以佛说我法甚深,难解难知。这两句话真的,给世间人讲,没有人懂,给天人讲也不懂,给声闻、缘觉讲也不懂,给菩萨、十法界的佛讲他还是不懂,为什么?没见性。为什么?心没定下来。小智慧要小定,大智慧要大定,恢复到自性本定,这个甚深法藏你就能体会,你能信、能解,也能行、能证。世出世间只有这一法是真的,其他全是假的。
  下面这句话,一切众生缚著世法。世间法广义的来讲十法界依正庄严,剋实而论,就是六道轮迴。六道众生,对六道轮迴这桩事执著,坚固的执著。缚这个字是烦恼的代名词,被烦恼缠缚住,重重的缠缚,就跟蚕吐丝结茧,缚就这个意思。谁缠缚你?自己,自己吐丝、自己造茧缠缚自己。所以对于佛法藏不能相信,不能理解,当然更做不到,难解难知。佛怎么办?这是示现,不如默然入涅槃乐,这个涅槃就是常寂光,入涅槃就是回归自性。回归自性是究竟乐,为什么?所有一切烦恼、习气全没有了,自性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同时现前。缚著世法,这就是没缘,没有感,所以佛不能应。
  我们六道的人不行,没有看到这个事情。但是天人看到了,所以「是时诸菩萨」,这些菩萨他们住在净居天,第四禅五不还天是他们居住的道场。四禅是凡圣同居土,三果圣人住在这边,大乘五信位、六信位的菩萨住在这里,大乘称菩萨,小乘是阿罗汉,三果罗汉,不是四果,他们看到。释迦牟尼佛在做此示现,示现八相成道,降魔,这该说法了。降魔是什么?障碍没有了。魔没有降住不能说法,为什么?有障碍。缘成熟了,这些菩萨带著「释提桓因」,忉利天主,释提桓因是忉利天主。「梵天王诸天」,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这些天人,「合掌敬礼」,他们到人间来化成人形,代表这个世间人向佛请法,「请佛为诸众生初转法轮。佛时默然受请」。佛接受了,不用言语,佛只要没有拒绝就是接受,不必说话,佛要拒绝会说话,不说话就是接受。出定之后就到鹿野苑,「波罗奈鹿林中」,就是鹿野苑,为五比丘说法。为这五个人讲苦集灭道,他们相信、理解、接受了、依教修行,佛给他们授比丘戒。这个世间佛法僧三宝具足,正法住世,从这开始正法住世。这五个人里头憍陈如尊者证阿罗汉,其他的人证初果、二果、三果不定,证阿罗汉的一个。这初转法轮。
  又《法华经》里头也有记载,「尔时诸梵王」,就是四禅天以下的,「诸天帝释」。要知道一个单位世界有一个欲界天,这六层欲界天。一个小千世界有一千个单位世界,也就是小千世界里头有一千个释提桓因,忉利天有一千个。三千大千世界里面总共有十亿个,忉利天主十亿个,是哪一位?太多了。所以诸天帝释这就不止一个,很多忉利天王。护世天王更多了,护世就是四大天王,这是我们上去第一层,欲界第一层天,忉利天是第二层,护世天王更多了。「及大自在天」,大自在天是摩醯首罗天王,是第四禅的天顶,三千大千世界只有一个,这最高的,统领三千大千世界,大自在天王。「并馀诸天众,眷属百千万」,这真的不是假的,所说的有过之而无不及。「恭敬合掌礼,请我转法轮」,这个我释迦牟尼佛自称,三千大千世界主,大家合起来请佛住世,讲经教学。
  讲经教学叫转法轮,这什么意思?「法轮者,指佛之教法」,佛的教学,「演说佛之教法,称为转法轮」。佛法用轮来做比喻,轮是什么?几何里头讲的圆,这个圆是有圆满的意思;换句话说,佛的教学是圆满的。我们如果分开来说,佛的教育是圆满的,教学是圆满的,教化是圆满的,理论是圆满的,事实是圆满的,方法是圆满的,用轮来做比喻。所以说「轮者,转轮圣王之轮宝」,转轮圣王是人间的,他是人道,他不是天道,他有轮宝。轮王有四种,有金轮王、银轮王、铜轮王、铁轮王。金轮王统辖的是四大部洲,就是一个单位世界,用黄念老的话说就是一个银河系,金轮王是银河系里头最大的王,他管整个银河系;银轮王管四分之三,还有他管不到的地方;铜轮王管二分之一;铁轮王管四分之一,地区不小,银河系的四分之一非常可观。
  为什么称他为轮王?他的交通工具是轮宝,大概我们现在发现的飞碟,因为他是人不是天,他没有飞行自在的神通,所以他有工具。这轮的速度很快,一昼夜他能够巡历他统辖的范围,就是一个银河系,你说他速度多快,能够周遍巡察一个银河系,一个单位世界。四种轮王都有这个交通工具,这个工具是他的武器,我们现在讲空军,是他的武器,也是他的交通工具,称为轮宝。「回转四天下」,这是交通,「碾摧诸怨敌」,这是他的武器。「故以譬喻佛之教法,亦流转一切众生界,破除诸烦恼」,所以用轮王的轮宝来做比喻。
  「《法华文句》云:转佛心中化他之法」,转是辗转,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传授,转法就是传法,传佛心中教化众生的方法。「度入他心」,传给众生心,众生接受了,依教奉行,就能证得无上佛果,「名转法轮」。「嘉祥师云:自我至彼,故称为转」,从我这里我教他,我传授给他,这个传授是转的意思。「又《探玄记》解法轮曰」,《探玄记》里头,这是晋译《华严经》的注解,贤首国师作的《六十华严》的注解,为我们解释法轮。「法是轨持义」,轨是轨道,持是保持,你保持在轨道上不越轨,就不会出事情,平安到达,取这个意思。「通有四义」,第一个是教,第二个是理,第三个是行,第四个是果,「教、理、行、果」。教要信,理要解,行要修,果要证,这个教学圆满,少一个都不行。「轮是所成,义亦有四」,这有四个意思,第一个是「圆满之义,以离缺减故」,它没有欠缺,它没有减损,它是圆满的。第二个「是具德义」,这个地方具四德。
  教理行果这四法我们参考资料里头有,简单的介绍一下。「教理行果四法,法宝中有四种」,第一个「教法」,现在会集的《大藏经》是教法,这经典是「三世诸佛所说破无明烦恼之声名句文也」。佛当年说法是音声,佛以音声为佛事,在古时候虽然有文字发明,书写非常费事,老师教学通常都是演说,没有文字。佛在世如是,中国孔夫子亦如是,孔子教学没有文字,文字是夫子过世了,学生们从记忆当中把老师教的东西写成文字,留传给后世,这么来的。佛经也是这么来的。这个留传的可靠不可靠?非常可靠,记忆模糊的就不写了,记忆是决定正确的。名词术语是说经的人建立的,为什么?为了讲解方便起见,让大家都有这个概念。这是方法,不是目的,一定要解其义,不要著它的相,所以不能著言说相,也不能著文字相。
  不离文字,也不离言说,你要不著相你就能入,能解、能入;要著相?可以解不能入。这个解是有限的,不能圆解,不能够深解,要圆解、深解一定要不能著相。总而言之,诸佛如来传法教我们,「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这是最高的指导原则。果然能做到不著相,真的,即一切法就是入一切法,证一切法。一著相就不行了,自以为是错了,有丝毫傲慢错了,这个决定不许可的。要什么?清净心、平等心、真诚心、恭敬心你就能入,能信、能解、能行、能入,非常重要。所以它不是凡夫境界,凡夫要把烦恼放下才能契入。自私自利是烦恼,名闻利养是烦恼,五欲六尘是烦恼,贪瞋痴慢是烦恼,重重这就是前面讲的缚著,你被这些烦恼像绳索一样,一层一层捆绑住你,你著了相。所以如来甚深法藏,听了听不懂,写成文字,看了,你所看的是皮毛,一分都不能入。
  李老师早年在大专佛学讲座,给学生们介绍「佛学概要」,第一堂课就讲的,佛看法、看东西要看八面,你才算是看到了,我们世间人不懂。看一个人、看一桩事、看一物,你看它的体,看它的相,看它的作用,看它的因,看它的缘,看它的果,再看它的事,看它的理,你看八面,八面玲珑都看清楚了,你看的是表皮、表面,没深度。什么叫深度?每一面里头又有八面,八八六十四面,你才是有深度,这看进去一分,入进去一分。入进去两分?六十四再乘八,你就看到两层。看到一层,看到两层,再看到第三层,再乘八。要看到它的精微那是没有止境的,这个八八一直乘下去。我们初学听到这个,才知道自己跟佛不能比,我们能深入一层就不得了,六十四面就不得了,世界上哪有这种人?佛能看透,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可是话说回过头来,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种能力是你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是你自己现在迷了自性,你不会用。
  我们想想,今天科学家费九牛二虎之力,才把物质是什么搞清楚。佛不要费力气一眼就看穿,看出物质是什么。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的念头波动现象,你看佛有能力看到这个。科学家真是费九牛二虎之力才发现的,还没有佛看得那么清楚,佛的眼睛多厉害。佛的六根,举眼根来说,六根根根都是这样的。佛好,说得真清楚,交代得明白,这不是他的专利,每个众生都有。只是你迷而不觉,你不知道,被什么迷了?被烦恼迷了。所以佛教我们放下就是,偏偏不肯放下,偏偏认为烦恼是好东西,这怎么能捨?不知道捨了之后你就成佛!成佛有什么好处没搞清楚,搞清楚为什么,你就肯捨了,我得赶快成佛去,成佛有这么好。佛对于一切法真叫做看透了,这个看透了就是真实智慧。事实真相是真实之际,真实智慧看到真实之际,际是边际,自己才得真实受用,真实受用是真实之利。真搞清楚、搞明白他真学佛,这不能搞假的,学佛的利益太大了!没有边际。
  学佛的过程当中,障难重重,所以你要有本事降魔。没有本事降魔,会被魔牵著你走去,好心学的佛最后堕成魔道,修罗道、罗刹道跑那边去了。原来都是真正学佛人,为什么会堕落在那里?无始无明习气,贪瞋痴慢的习气,自私自利的习气,你只要有这些东西,魔得其便,他有方法。贪财,用财诱惑你;贪色,用色诱惑你;怕死,用威力来要胁你。你只要有把柄在他手上,他能够用这些把柄把你控制住。所以你要是真正到达,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魔对你一点办法都没有,知道你必定成佛,为什么?你已经入大三空三昧,空、无相、无愿(无作)。无论是顺境逆境、善缘恶缘全不沾染,魔就束手无策,没有办法了。到这个时候魔就皈依,就发愿护法,这真的不是假的,真佩服你,为什么?他做不到。你有这个能力他会成就你,可是你心稍微有一点动了,他瞧不起你,他又要来捉弄你,因为什么?你是假的,不是真的,你假面具被他拆穿,他就得整你。所以教法,佛的教法是破无明烦恼,无明烦恼是根本烦恼,根本烦恼破了,枝叶全没有了。这是讲经典、言语说这些。
  第二个「理法,教法所诠之义理」。教里头要说明的道理,这个道理是事实真相,佛法能教一切众生相信,就是他说的不是假的。第三「行法,依理而行之戒定慧」。戒有它的理论依据,定也有理论依据,慧的理论依据是自性本具的,不是外来的,一定要证实,要求智慧。你看《坛经》,禅宗的,六祖大师一开口就教人常念「般若波罗蜜多」,《坛经》上这句话重複很多遍,禅定是方法,目的是智慧。释迦牟尼佛在世讲经教学,就是要讲甚深法藏,甚深法藏是什么?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六祖教人念这句经文,前头还加了两个字,「南无般若波罗蜜多」,南无是皈依的意思,皈命的意思。我们从烦恼、从业障里面出来,依般若波罗蜜多就对了。所以它是以智慧为第一,佛法求智慧,定是枢纽,戒是方法。戒是方便之方便,定就是方便法,没有定,慧也开不了。千经万论都是帮助你开慧的,经怎么能帮助我开慧?你看古人讲得妙,你把它念上一千遍,看你开不开智慧?一千遍不开再一千遍,再不开再一千遍,一直念下去肯定开智慧,为什么?遍数多了,心定了。念的遍数多起什么作用?把你的妄念打掉,把你的妄想打掉,把你的杂念打掉,让你心里头只有这一部经,其他的都没有,最后连这部经也不要,开慧了。
  那个经或者是教你念名号,不要执著,执著不能开智慧,能得三昧,不能开智慧。什么时候对三昧也不执著,就大彻大悟,智慧开了,这个不可思议!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你才知道佛怎么个学法。研究经教是用第六意识,不可能开智慧,为什么?离心意识智慧就开了,你没有离心意识,所以你开不了智慧。学著什么?不用心意识,不用心意识是不用心,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不用心,心是阿赖耶;不用识,不用末那识,不执著;不用第六意识,不分别。这叫转识成智,你不用它你用的就是智慧,不用阿赖耶,阿赖耶变成大圆镜智;不用末那,末那就变成平等性智;不用第六识,第六识就变成妙观察智,你不用它就变了。你还是要用它那不行,你转变不过来。我在章嘉大师那个地方所得到的就是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从初发心到如来地一定要遵守。你能爬多高是问你能放下多少,不要跟别人比。你比别人强,或者不如别人,全是假的,那个跟自己完全不相干。完全看自己放多少,你就提升多少,放不下就坠落下来了。
  佛法是唯一不求人的方法,不依靠别人,所以佛弟子称为无依道人。这三皈依,三皈依依自己,皈依佛是依自性觉,皈依法是依自性正,皈依僧是依自性净,这叫三自皈,不是外头;皈依外面就变成外道,错了。外面有佛法僧的样子形相,那叫什么?叫住持三宝,它的作用是提醒修行人的,让佛弟子天天看见,看见提醒自己,怕自己忘掉。在今天这个住持三宝,我们自己家里可以供养,供养佛像是佛宝,经书是法宝,菩萨、阿罗汉像是僧宝,或者是供牌位,或者是画像、塑像都可以。每天早晚看见了提醒自己,早课提醒自己今天一天不要忘了觉正净,晚课是反省我今天有没有迷邪染。有则改之,无则嘉勉,有,一定要改正;没有,要勉励自己天天守住。守上个几年就变成自然,习惯成自然,不必作意,自然相应,自然不违背,这通常叫功夫得力。佛佛所传的是这个法,要信、要能理解、要真干,真干就是戒定慧。
  最后「果法」,果是证果,「行满」,你的行圆满了。什么叫圆满?全放下。见思烦恼全放下了,小果圆满,小果是阿罗汉,脱离六道轮迴,这是个果报。大的果报要脱离十法界,也就是说,摆脱阿赖耶这个妄心,这个妄心的根源是起心动念,就是一念不觉。不起心不动念在哪里修?在生活当中修,早晨起来到晚上睡觉,睁开眼睛见色,学不起心不动念,听到一切声音不起心不动念。常常想著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六根六尘没有一样是真的,能见能闻是六根,所见所闻色声香味,统统是假的,不要执著,一切随缘你才能成佛。有执著、有偏爱,这就是前面所说的,烦恼、习气太重了。我们自己什么时候有进步?自己知道,自己清清楚楚:我不执著。以前样样执著,现在随便,以前一定要依自己的意思,现在可以随顺众生,看到什么都好。到什么时候圆满?看到每个人都是阿弥陀佛,都是诸佛如来,看到树木花草、山河大地统统是诸佛如来的法身,你就成佛了。成佛不要问人,那是真的一点都不假,山河与大地,全露法王身,什么时候?就在当下。
  我年轻的时候非常执著,世间人那是个善的,认真负责;现在老了,桌子上这么多东西,就是老了。我在七十岁之前不是这样的,乾乾净净一尘不染,无论什么人你到我房间去看,每一样东西放的一定的地方,整整齐齐。现在没有力气,马虎随便,住的地方像垃圾堆一样,看到这个形相,老了,真老了,没有从前那么勤快了。以前勤快到一样东西没放好,睡不著觉,一定要搞乾净、搞整齐才能睡觉。现在学佛,马虎随便了,这不是给人做好榜样,做好榜样,要像我年轻那样,七十岁之前我能做到,这个十年逐渐逐渐的不行了。但是心地一年比一年清净,能放下、能捨掉,所以读经、看经愈看愈深入,愈看愈有味道。过去所看的是表面的,现在能看透、能深入。所以我相信古人那些方法妙绝了,这些老方法,现在人怎么比都比不上。
  我这个境界不能跟佛比,我这个境界跟现在人讲,讲不通,他不相信。为什么不相信?诚敬不够,真诚不够,恭敬不够,定功不够在那边显得浮躁,谦虚不够带的有点傲慢,所以,于甚深法藏进不去。甚深法藏没障碍,障碍在自己这些毛病习气,你还有贪瞋痴慢。但是你自己要警觉到,贪瞋痴慢是三途的因,在佛法里头搞贪瞋痴慢果报是无间地狱,跟世间人不一样,世间人搞贪瞋痴慢果报在三途。特别是出家人,学佛的人真正皈依三宝,学佛的人修行里头要搞自己贪瞋痴,全是无间地狱,你说你多迷惑、多可怜,谁敢劝你?没人敢劝你。为什么?不能劝,你不能接受,要学佛一样,不如默然往生净土。有一个能教的要帮助他,佛氏门中不捨一人;完全没有人能接受,走了,决定没有留恋。我们在经教里真正学到真东西。小果、中果、大果,究竟圆满的果德。大乘从初住以上四十二个果位,小乘跟十信相比十个位次,都是果法。这是教理行果。
  用轮再比喻,轮具足辐辋,「毂辐辋」,毂是什么?这里有个图,图上很清楚,毂,我们现在看到车轮,车轮当中那一块是毂,但是它不是圆心。外面辋就是轮,外面的轮,这叫辋。轴是轴心,你看这个图里头,图里面有个小圆,小圆是轴。现在看汽车轮胎,你可以看到,那个外面的轮胎叫辋。当中的支撑,轮胎跟轴心的支撑,这叫辐。辐的多少不一样,现在我们看汽车,大概是六个辐、八个辐。所以轮表圆满的意思,你看它有中心,它有心,它有边(周边),它有辐跟它连在一起支持它,所以它代表圆满的相。这个注解里头,「车轮的中心部位,周围与车辐的一端相接,中有圆孔,用以插轴」,这是毂的样子介绍你。辐,「车轮中凑集于中心毂上的直木」,这是辐;「辋:车轮的外框」,这叫辋,现在叫轮胎。它是表一体才称之为轮,它有这么多东西,这就具德,「毂辐辋等,悉皆具故」,少一个都不行。
  第三「有用义,谓摧辗惑障」,辗现在很少看见,抗战时候常有,农村里面用辗。辗也是一个轮把这些稻穀碾碎,通常用小驴子拉著这个像推磨一样。它不是磨,它是辗,磨是在当中石头做的,这也有石头做的,也有铁做的,边缘是铁。旁边有好像轨道,有个沟,那个里面放穀麦,用它这个辗,等于舂米一样,有稻壳的,稻壳都碾碎。现在很久没有看到这个东西,在从前乡下农民家里都有,有磨、有碓(碓是舂米的)、有辗,所以它有用。在此地比喻,把你的烦恼、迷惑、障碍,把它辗掉,摧辗有这个意思。
  第四个,「转动之义,谓从此向彼」。那就现在的交通工具,我们出门坐车,车从此地帮助我们到另外一个地方。这个比喻什么?「从佛至众生」,佛为我们说法,我们接受,我们听懂了。「亦从彼向此,即从众生至佛果」,在我们要用这个轮,帮助我们从众生成佛。在佛是成佛果,把他的修行方法、理论、经验讲给我们听,提供我们做参考。我们依照这个方法也能成佛,也能证果,是这个意思。所以这是说法,用法轮做比喻。
  下面这段经文就很长,「说法」。
  【常以法音。觉诸世间。】
  这总说。『常以法音,觉诸世间』,从这句开始一直到「于此中下,而现灭度」,这段经文很长。在我们这个地方,这里是三百一十三页,要到三百三十页,所以很长。这都是佛,叫说法,这段是非常重要的经文,很难得,在《无量寿经》上把它集中在一起讲,说得很长,显示出世尊无尽的慈悲。这都是八相里面的第七相,「转法轮之相」。先说「法音」,「广指如来教法,不侷限于言语音声,盖世尊说法,乃尘说,刹说,炽然说,无间说,说时说,默时亦说。不但有情说,无情亦说。故不宜以法音限于世尊之言教」。换句话说,这个法音它是表法的,法音它是帮助我们觉悟的,这个范围就大了。
  尘说、刹说这不是形容词,是真的确有其事。我们讲义里头有一点参考资料,「尘说」,这是术语,「以普贤之耳闻之,则至草木国土一微尘,悉常恆说无上之妙法。即十方虚空界一一尘中有刹有佛,常说《华严经》,谓之尘说刹说」。这是我法甚深,难解难知,现在科学家也不相信。科学家发现了微中子,知道物质现象是假的,不是真的,知道物质现象是意念变现出来。也说出来,心跟物的关係是无法分开的,心中有物,物中有心,心物是一体。如果心物是一体的话,再小的微尘它也具足圆满的心法。所以《华严经》普贤菩萨告诉我们,一微尘当中有十方一切诸佛刹土,一切刹土里面都有佛在说法,谁能去听?普贤菩萨。所以尘说、刹说,不是假的,是真的。这个后头有一句,「《华严》旨归曰:四遍尘道者,谓于十方虚空界中,一一尘处皆有佛刹,悉于其中演说此经」,就是《华严经》。
  「刹说,谓草木国土说之说法也。《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曰:佛说众生说,及以国土说,三世如是说」。这范围包得广,所有一切精神现象、物质现象、自然现象,没有一样不说法。所以我们起心动念,我们言语造作,遍法界虚空界一切有情、无情众生,没有一个人不知道。我们说我们瞒著、骗人,实在说是骗自己,骗一些糊涂人、没觉悟的人。真正觉悟人你怎么能骗到他?修.蓝博士参观我们的小摄影棚,告诉我们,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桌子、椅子知道,墙壁知道,天花板知道,地板知道,你这里摆设这些东西没有一样不知道。你能瞒得了谁?这个事情甚深法藏,难解难知,一般人不知道,明心见性的菩萨全知道。欺骗别人情有可原,欺骗自己这怎么能说得过去?于是我们回过头来看六道众生,哪一个不欺骗自己。所以人到不自欺,就可以做如来弟子,就具足条件;跟佛学法还有自欺,跟佛再多年也没用处,佛的法你得不到。所以大乘经教里,佛才常说「一切法从真实心中作」,这句经文重要,不能有丝毫夹杂。
  下面讲世间,「罗什大师曰:世间者,三界也」,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世尊受请后,广演一代大小权实偏圆诸法,觉醒三界一切众生,故曰:常以法音,觉诸世间。此是转法轮之总相」。经文很简单八个字,含义深广无尽没有边际。
  我们再往下看,下面讲「别相」,分两个小段,第一个「普贤胜行」,「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先介绍普贤。净土微妙法门,即身成佛,比密宗还简单,但是不能不知道具德,我们才有机会在这一生往生净土。普贤胜行分三小科,第一小段,「破迷启悟」。请看经文:
  【破烦恼城。坏诸欲堑。洗濯垢污。显明清白。】
  这四句十六个字我们看注解,『破烦恼城』,「见《唐译》」,《大宝积经》里的「如来会」。「烦恼者,贪瞋痴等,烦心恼身,故名烦恼」,这是烦恼的总说,略举贪瞋痴后头用个等字,这个东西烦心,让你心烦,让你身恼,称为烦恼。「又贪、瞋、痴、慢、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戒取十种,称为十烦恼」。十烦恼法,相宗称为根本烦恼,根本烦恼六个,六个是把后面的五个归纳成一个叫恶见,贪瞋痴慢疑恶见,善恶的恶,恶见,六个。恶见开出来就是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取见,这是烦恼里头最重的。为什么?这是轮迴的因,这十个没有了,轮迴就没有了,轮迴找也找不到,它是假的。阿罗汉就是断这十个烦恼,完全断乾净证阿罗汉果,超越六道轮迴,他往生四圣法界的声闻法界。这十种烦恼断了,但是习气没断,所以在四圣法界,就在声闻法界里他还要修,修什么?把习气断掉。见思烦恼的习气断掉了,他就不是阿罗汉,升级了叫辟支佛,所以辟支佛是见思烦恼连习气都断乾净。
  「天台宗以见思、尘沙、无明三惑」,这就是迷惑,三种迷惑。见思放下,我们说放下,经上讲断,放下就是断,远离也是断,这个东西是毒、是害。《百法明门》里面讲根本烦恼六个,这是最毒的烦恼,烦恼的根,无量烦恼都从它生的。所以要真正知道这个东西是麻烦,它不是好东西,可是人偏偏贪爱,偏偏贪恋,不肯放下,天天念著跟著它转,所以学佛怎么学,功夫都不得力。这个东西不要问别人,自己要回光返照,要好好去想想,为什么我功夫不得力?我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自己回光返照把原因找到,把原因消除,你才能进步。决定不能怨天尤人,为什么?与人不相干,这是不能不知道的事情。许多人错了,自己不成功,怪罪别人,造更重的罪业,甚至于埋怨佛菩萨没照顾他。
  再告诉你真话,根本就没有佛菩萨,佛菩萨是什么?是自性觉。常寂光里头什么现象都没有,一片光明,那是什么?是你的自性,就是诸佛如来,那就是诸佛的法身。所以大经上佛讲得很清楚,「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这一法身就是常寂光,就是大光明藏。它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任何一法都没有离开常寂光。常寂光灵明觉知,我们念头才动它全明白。所以遇到困难,只怪自己,不能怪别人,老祖宗教给我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是最正确解决的方法,决定不在别人。所以佛法完全讲的内学,向内不向外,向外全是过失,向内就找到真理,就找到答案。这三种烦恼,一切众生全具足了。
  「《智度论》曰:烦恼者,能令心烦,能作恼故」。心烦是心里头有忧虑。能作恼,恼乱,就是妄想杂念一大堆,古人所谓的「剪不断理还乱」,就形容这个。
  『坏诸欲堑』,「《净影疏》曰:爱欲之心,深而难越,故说为堑,教断令坏」。「堑」是什么?古时候的护城河,这现在也见不到。但是到北京故宫去,故宫外头有护城河,绕著城墙外面。从前城市都有城墙,城墙外面一定有护城河,防御盗贼,他要想来攻打他不方便,这称之为堑。我们这个护城河就是爱欲,爱欲愈多,你的烦恼就愈多,你的妄念就愈多。所以我们要想把心定下来,首先把欲望放下,爱欲要放下。爱是烦恼,末那识的我爱,这个东西害得我们生生世世出不了六道轮迴,大部分的时间我们生活在三恶道,这次到人道来,来喘一口气,做短暂的休息。如果做人这几十年当中,不能够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死了再回去继续搞轮迴。为什么?这一生所造的业要去消,要到三恶道去消业障,你说这个事情多可怕。这个事情不是骗人的,不是吓唬人的,圣贤人绝不吓唬人,有什么说什么,句句实话,何必吓你?如果真的有一次吓唬你,说的不是真实的,以后你永远不相信,这是圣贤人决定不干的。所以句句是实话,句句是真话。爱欲绝对不是好东西,「诸苦之本」,爱欲深广没有边际。「众生漂溺之而难度,说以为堑」,像这个护城河又宽又深,古时候的防御工事,有桥,桥是吊桥,晚上关城门吊桥就拉起来,第二天早晨开城门吊桥放下去,防盗贼来攻打抢劫这个地区。所以把它比喻作堑。
  「《字苑》云:堑,绕城长水坑也」,我们一般称为护城河。「佛法剑,截欲堑,令散坏也」。佛法智慧,智慧好比一把利剑,能把你这个欲望化解,好像护城河坏掉,取这个例子。这桩事情确实只有佛法,可是佛法要不信,信得不深,你不会用这把剑断你的烦恼。你要信得深,要解得透彻真正明白,这真不是个好东西,名利财色真不是好东西,现在眼前得到,好像甜甜蜜蜜,可是过后之后灾难无穷。古人比作刀头舐蜜,甜甜蜜蜜涂在刀口上,你舌头一舔尝到了,舌头已经断掉,这个意思就说得不偿失,决定不能干这个傻事情。人生在世要活得什么?心安理得。贫穷不怕,心里头踏实,一生没有做亏心事,你说你这个多快乐,这是一般人无法想像的。一生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这多快乐的事情!我们是遇到佛法嚮往净土。如果没有佛的佛法,照我们一生行谊来走,我们来生在天上,至少也是忉利天、四王天,不是在人间,多快乐的事情。可是现在我们知道天不究竟,天的寿命长,还是会死亡,死了还是随业流转,出不了六道轮迴,这不是解决问题。
  要解决问题,财色名利决定要放下,丝毫都不能沾染。不要讲试试沾一点无所谓,那一点就要了你的命,那一点就障碍你不能往生,障碍你在佛法里头造业,你说多可怕。因果我们相信,我们接受,因果从哪里来的?跟宇宙的源起同时。宇宙源起一念不觉,第一念没有因,第二念就有因,第一念是因,第二念是果,第一念没因。所以因果从哪里来的搞清楚、明白了,不再怀疑了,人应该要行善道,应该要行正道。为什么走歪路?都是迷惑颠倒,想走捷径,想走近路。要知道捷径、近路有,那是大智慧人、大福德人遇到才有用处;智慧福德不足的人,遇到也枉然,他掌握不住。特别是现代人,现代人可怜,小时候没人教,普遍都有严重的习气。这个习气就是浮躁,所谓心浮气躁,他的心定不下来,欲望太多,心浮气躁这就麻烦大了。圣贤学问要心平气和,心浮气躁是决定学不到的,天天学,学一辈子都学不到。那怎么办?放下就学到。你不肯放下,你就学不到,要把烦恼习气统统放下。烦恼、习气常常会现行,你自己控制不住,见色闻声马上就起来了,怎么办?你要真正相信佛菩萨,真正相信祖师的话,你就有救。
  祖师的话教我什么?教我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一门深入,深到什么程度?深到三昧现前,智慧开启,这才能入法。要知道一门深入不是叫你背书,你可不能把方向目标搞错了,不是背书,是什么?是消除妄想,收妄想而已,就是收心。孟子也是这个说法,孟夫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求是找回来,找什么?放在外面的心就是胡思乱想,把这个东西收回来,这叫学问。换句话,真正学问表现什么?清心寡欲,没有欲望,没有希求,就是佛法里讲的三轮体空,真学问。真学问是自性里头本有的,不是在外求来的,外面求来的全是知识,知识跟智慧完全不相同,这不能不知道。学佛是求智慧,不是求知识,用求知识那套方法来学佛,你就全错了,你所得到的是佛法的知识,你所成就的是专家学者,这世间人的,断烦恼、消业障、得三昧、成智慧与你毫不相干。我们在学佛之前,一定把这个搞清楚、搞明白,佛讲经说法我们才能听得懂,才能听得进去,才能生起信心,才能依教奉行,这就得利益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欢迎关注悲智佛网微信公众号,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公众号名称:beizhifw   公众号ID:beizhifw  
关注提示:可在微信上搜索 beizhifw ,在搜索内容中点击关注

老法师念佛 老实念佛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佛经故事 净土圣贤录文言文 来佛三圣永思集 净业三福 了凡四训 弟子规 太上感应篇 十善业道经 三皈依传授 认识佛教 沙弥律仪要略 五戒十善 修六和敬祈祷文 净土五经 刘素云老师复讲大经 净土圣贤录 布施的功德 净土大经解演义 科注全集 净土大经科注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