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第478集

1970-01-01 08:00:00 字体大小:
点击进入视频 点击进入mp3 用安卓下载播放mp3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七八集)  2013/10/1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0-047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七百九十五页第四行,科题「忙里偷闲正念得生」。请看经文:
  【若多事物。不能离家。不暇大修斋戒。一心清净。有空闲时。端正身心。绝欲去忧。慈心精进。】
  注解里头说,「右」这是第三类往生的。前面第一类是正因,第一类正因,发心念佛,兼受持经戒,自他二利得生;第二类是精修十善,自利得生;这边是第三。第三有两句,「一修行世善,二忙里偷闲,正念得生。此类指事物繁多之人,平素暇时甚少,未能大修斋戒,更难于一心清净」。这样的人在今天的社会确实很多,佔绝大多数。这样的人能不能往生?答案是肯定的,显示出这个法门不可思议。这一类,事物繁多,平常没有时间修斋戒,也没有时间去修清净心。这是斋戒、一心清净是往生净土最重要的条件,能够斋戒、一心清净,必定往生。这在今天生活环境里面确实有困难,我们自己深深体会到,怎么办?
  世尊在经里头教给我们,「如是之人当努力行善,并应忙里偷闲」。我们从一九九九年,二十年前,在新加坡提倡每天九次十念,这个方法就是帮助这些人的,忙里偷閒。我们一次大概只要二、三分钟,这是可以抽得出这个时间来的。九次,早晚各一次。早晨起来洗完脸之后,家里面供著有佛像,面对佛像,没有佛像,合掌面对西方,念十声阿弥陀佛。十声顶多两分钟,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样一声接著一声,念念相续,四个字可以,六个字也可以。时间很短,不耽误你的工作。晚上在睡觉之前,也这样念十声,这早晚两次。三餐饭,我们不念供养咒,合掌念十声阿弥陀佛,就三次,五次。工作的时候,我们上班下班,开始工作之前念十声佛号,开始工作,工作完了之后念十声佛号,上午两次、下午两次,一共九次,养成一个习惯。这个习惯很有效果,让我们(这个时间都不长)常常能够提起佛号,常常能够想到阿弥陀佛,把它养成习惯。
  伊斯兰教每天五次祈祷,它祈祷的时间很短,三、五分钟就做完了,一天五次,起很大作用。我提出这个九次,一天九次念佛,是从伊斯兰教来的,深深感到他们一天五次祈祷,让这个宗教非常团结。工作再忙,到祈祷的时间一定放下,面向著麦加这个方向做祈祷。我们把时间缩短,两分钟,次数加多,九次,这就是忙里偷闲,正念得生。确实在现在社会里头是绝大多数的人,没有办法大修斋戒,很不容易得到一心清净。佛告诉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应该努力行善,善恶要分清楚,最简单的标准就是《十善业道》。净业三福第一条人天之善,是世法,不是佛法;净业三福第二才是佛法,「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是佛法。佛法是建立在世法的善法基础上,这个一定要懂,世善都做不到,佛法就落空了,不是真的,是假的。有人学佛,看起来很精进,但是真正学佛的利益他没得到。什么原因?佛法里头有个名词叫有漏,他的功德漏掉了,怎么漏掉?没有十善。
  世尊说十善业,十善业之前还有基础,这个基础是孝、敬,孝亲、敬老师,老师是敬的代表,父母是孝的代表人。你要是读大乘菩萨戒经,你就知道了。把对父母的孝心扩大对一切众生,那个人叫菩萨。菩萨跟平常人差别在哪里?菩萨量大,菩萨心大,大心大量能包容一切,这是标准的菩萨。心量小是凡夫,只知道有自己,不知道有别人,不知道别人都是佛。大乘教里头佛常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他不知道。心量没拓开,大乘经听没有真正听懂。懂不懂的标准,章嘉大师早年告诉我,你听,有没有懂?不要自以为懂了,懂了没做到。大师说不是做不到,是你没有真懂;真正懂了,哪有做不到的道理?要用这个标准来检验自己,是不是真懂了。这个标准好,没有这个标准,不知道检验自己,都以为懂了。这就是粗心大意、心浮气躁,再好的老师、佛菩萨来教他都得不到利益,这是我们不能够不知道的,老师教我们检验的方法很有效。所以要努力行善。
  十善业前面的基础是孝敬,接著是因果,所以我们把前面两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落实在《弟子规》,《弟子规》没做到,这两句就没做到;把「慈心不杀」落实在《感应篇》,《感应篇》没做到,慈心不杀没做到;下面才是十善业。东方人的习惯,把最重要的、最好的摆在最后,这三句,《感应篇》的教训胜过《弟子规》,《十善业道》胜过《感应篇》,十善要放在最后。有十善,这才有资格、有条件接受三皈,佛门传授三皈是这个条件,没有净业三福的第一善,不给他传三皈;除非是结缘三皈,不是真实的,结缘,没有皈依证。
  佛法今天衰了,衰在哪里?我们把这些规矩、入门的条件放弃了。现在变成风气,他来求皈依,不合条件,你要不给他皈依,他就生怨恨心,说你瞧不起他,就结怨了。所以,来求皈依的人还好,就给他做个结缘三皈,戒就不能传授。我跟李老师十年,从来没有见过老师劝人受戒,他劝人三皈,不劝人受戒。时间久了,我们好奇,向老师请教,为什么不劝人受戒?老师说,受戒容易持戒难,你劝他去受,他不能持,破戒了,他有罪,你脱不了关係;换句话说,你不应该劝他。一定要像章嘉大师他老人家教诲的,他劝人学戒,不劝人受戒,劝人学,戒很重要。学什么?照著戒条去做,你真正把它做到。他告诉我,你做到一条你就持了一条戒。不杀生真正做到了,连一些小动物都不能伤害;积极的不杀生,做放生、护生,这都是属于不杀生这条戒里头的。没有伤害一切众生的念头,包括你怨恨的人,所谓冤家对头,对他都没有恶意,真正没有恶意,这化解。如果真正做到了,受戒这个好,善知识看到了,会劝你去受戒。受戒,你有持戒的功德;不受戒,你是行善的功德。这是持戒双重功德,积善、持戒,这是对的。
  三皈是回头,皈就是回头的意思,依是依靠。我们都受了三皈,但是把三皈的意思常常忘掉,所以每天早晚课,课诵本子里头最后都是要行三皈。我们现在在分享《大经解》,在分享的开端,我们皈依三宝,提醒自己,我们分享的是什么?就是分享的觉正净。觉而不迷是皈依佛,正而不邪是皈依法,净而不染是皈依僧,提醒我们,常常要依觉正净,这就是三宝。觉正净是自性三宝,觉是自性佛;正就是正知正见,是自性正,法宝;自性清净,看到出家人,不要想别的,想六根清净、一尘不染。出家人对待我们就有功德,他提醒我,在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净而不染。你看见、听到了、闻到了、尝到了,不放在心上,这就净;放在心上,就被染污了。佛法讲究的是信、解、行、证,我们有信解,不能没有行证。行是做到,证是证明,做到了,证明我所信、所解是真实法,是世出世间的善法。对世间没有留恋,统统变成出世间的善法;对世间有留恋,那就变成世间善法。真的在起心动念之处,一切法从心想生,佛讲得一点都不错。
  所以要努力行善,再加上忙里偷闲,「善择时机,遇缘即修,不使空过」。我们一天九次,这就是遇缘,我时间很短,两分钟,决定不能空过一次,一天九次抓得稳稳的,「亦定得往生」。「净宗之妙即在,不离佛法而行世法」,你看,一天九次,十声阿弥陀佛,不离佛法而行世法,「不废世法而证佛法」,这两句话《报恩论》的。这个意思就是告诉我们,世间人没有任何一种人不能学佛,人人都能学佛,人人都能念佛,人人都能往生。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确确实实,上度等觉菩萨,下度无间地狱的众生,普度,一个都不缺失。不能得度的是他不肯干,肯干没有一个不得度。
  下面念老一句一句的给我们解释。『有空闲时』。「承上所言,事物繁多,未能身暇心净」,身暇,身没空,心不得清净,「大修斋戒。则当善用时机」,这就是缘分,时节因缘,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机会。这个要有智慧去观察,有这个机会我们千万不要放过,要干。「遇闲即修」,遇到一有空閒就念佛。像有些同修听到了我们要在马来西亚建一个汉学院,在斯里兰卡建两个大学,一个佛教大学、一个宗教大学。有人真的看见了这是修福的机会,出钱出力,不在乎多少,尽心尽力就是圆满功德。我只有一百块钱,没有多的,我把一百块钱统统捐掉,我捐的是百分之百,百分之百就叫圆满功德;我有一千块钱,我只捐一百块钱,我得多少功德?十分之一。一样多,那个人也是一百块,我也是一百块,我们两个得的功德不一样,那个人得的是圆满的,百分之百;我有一千块钱,只拿了一百块钱,我的功德是十分之一。帐要这样算法,公平。所以穷人能修圆满功德,富贵人不行,来生穷人变成富贵人,富贵人变成穷人,就这么个道理。天道公平,使贫人能修大福,真诚心。
  我们读《了凡四训》,看到云谷禅师讲的故事。他讲一个女孩子,家境贫穷,清寒之家,到庙里面来供养,只有两文钱,两文钱很少。大概在那个时代,两文钱只能吃一餐早餐,一碗豆浆,一套烧饼油条,两文钱。这两文钱是她所有的,她只有这么多,全部拿出来供养。方丈和尚亲自给她迴向、给她祝福,两文钱功德,出自于真诚心,全心全力。这个女孩子后来做了王妃,发了,经过从前这个庙的时候,她带了一千两黄金来供养,也来报恩。老和尚叫他的徒弟给她迴向,她感到很讶异,记得小时候到这里来,我只供养两文,老和尚亲自给我迴向,现在我带这么多黄金来供养,为什么叫徒弟,自己不给我迴向?老和尚告诉她,那时候你修的两文是圆满功德,现在你是王妃,有的是钱,这一千两黄金在你算不了什么,所以你的功德没有那两文钱大。把这个道理讲给她听,她明白了。现在是王妃,贵人,到寺庙来,个个对你都行最敬礼,福就折掉了;年轻的时候贫寒之家,没有人瞧得起你,不一样。这是什么?懂得这个就善用时机,小钱修大福。
  汉学院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的承传,这是大事。目的培养汉学儒释道三家的专家学者,也就是儒释道的传人,这个意义重大。所以什么?所以那个就叫做福田,到那去种福,真正的福田。佛教大学跟宗教大学,佛教大学是为全世界培养弘法人才、护法人才。护法人才就是这个大学里头有管理学院,专门教导怎样管理道场,有管理学院。宗教大学是团结全世界的宗教,把所有宗教都带回教育,大家互相学习,化解矛盾、化解衝突,促进社会安定,世界大同。这是造福全人类,这是真正福田,尽心尽力是大圆满。这是什么?机会,机,机会、时机。我为这桩事情宣扬,我不沾边,我年岁这么大了,不可能到这个学校去做学生,过年八十八了,它的学校两年盖好,我都八十九,都九十岁了,我不会去当学生,也不会去当教授。所以我还是老老实实在此地学习《无量寿经》,跟大家分享黄念祖老居士的《大经解》,我们的目的求生净土。我告诉大家有这么个机会,真正想种福,不要放过这个机会。真实的布施供养必定得福报,这个福报之果有不可思议的功德。这就是善用时机,时节因缘要善于把它抓住,不让它空过。
  遇闲即修,遇到空閒、遇到机会就要修。「摒除世虑」,把这个世间事放下,要记住《金刚经》上两句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就放得下了。「勇猛专修」,这个地方所讲的专修,就是信愿持名。这一句,「有空闲时总贯下文,直至一日一夜,不断绝者」,它里面包含的意味深长。
  在这一段里面说了三句,『端正身心,绝欲去忧,慈心精进』。「端正身心,端身正意」,端身正意的标准,端身是十善里面身口之善,正意是不贪、不瞋、不痴,这就是正意。本经《浊世恶苦品》中说,「汝等能于此世」,我们现在这个世间,「端心正意,不为众恶,甚为大德」。特别在「甚」字,为什么?今天世界上人都造恶,你能不造恶,这太难得了。身三、口四、意三,我们随时随处都能见到,而世间人看这个已经看成习惯,如果你修十善,大家会感觉到很奇怪。你是个怪人,你怎么跟大家不一样?所以已经习以为然,你能够反其道而行之,太难了。所以甚为大德。
  在过去太平盛世,我们不说古时候,说我们现前,我们十年、十年做个比较。社会大众对于善恶造作,前一个十年,现在是二0一三,二00三年比现在轻;再往前推,一九九三年比二00三年更轻。愈往前面去愈轻,愈往后面去愈严重,过去十年、十年很明显,我们感觉到。可是最近这个二、三年,我们看到非常明显,一年比一年严重,不是十年,一年一年。今年比去年严重,去年比前年严重,这不是好现象。这个现象让我们看到什么?众生在累积恶业,不是积善,是积恶业。你能够落实《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你在这个时代是大善人。在过去,三十年之前,社会风气还好,你是善,不称你为大善;今天你行善就称为你大善,称赞你了不起,你能在这个时代不为众恶,太难得了。
  「又《重重诲勉品》」,这是本经的经文,「若曹作善,云何第一?」若曹是古时候的术语,就是你们大家,你们大家行善,行什么善是第一?下面告诉我们,「当自端心,当自端身,耳目口鼻,皆当自端」,这就是第一,端正身心,这是第一大善。「是故遇空闲时,首应端正身心」,真在这里做功夫,大势至菩萨所说的都摄六根就是端正身心。孟夫子所说的:「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放心是什么?心往外面跑,眼往色上跑,耳往声上跑,鼻往香上跑。菩萨不然,菩萨收回来,眼不往色上去,不缘色,看清楚了,就不看了;耳听清楚了,就不再专意去听。所谓是不在意,不把它放在意识里头,意是分别,第六意识。我看了、听了,放到第六识里面去就起分别,放到第七识里面就起执著,就生贪爱。看了,不把它放在第六、第七识里头,功夫,那个就是端正身心。
  「绝欲者,在此期间绝断男女间之爱欲」。这个欲应该是广义的,这个讲法是狭义,应该两个意思都要通。欲是什么?贪欲,喜欢得到的东西,不厌其烦。今人所贪的,财色名利,名是一种荣誉,现在讲知名度。这些都是一般人所贪的,佛教我们离开它,为什么?贪瞋痴是三毒烦恼,有这三个烦恼就有轮迴;这三个烦恼要没有了,你就脱离六道轮迴,你就能转识成智。是难事,六道凡夫哪个没有贪瞋痴?六道凡夫起心动念,当家做主的就是第六识跟第七识,妄心!第七识的执著,第六识的分别。六、七识造的业,储存在阿赖耶识里面,就变成阿赖耶识的种子,这个种子永远不会失掉,遇到缘它就起作用,就起现行。
  阿赖耶识里所含藏的业习种子,不是物质现象,没有物质现象。佛在经上说过,如果它有物质现象,我们无始劫造作到今天,尽虚空都容纳不下。我们有理由相信,为什么?这个业念念都在造作,念念我们自己不知道。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秒钟造多少次?一千六百兆次。我们没有感觉到,这叫粗心大意。不但我们感觉不到,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都感觉不到。换句话说,不但六道众生没有感觉,十法界也没有感觉,十法界是声闻、缘觉、菩萨、佛,佛也没有感觉到,所以天台称为相似即佛。什么人能感觉到?超越十法界,明心见性、大彻大悟他感受到了,见性了,不见性感受不到。明显的感受到,见性还不行,见性感受到,模糊,不清楚;真正清楚、真正明瞭八地以上。你看,在实报土四十一个阶级,八地是最上面的四个阶级,八地、九地、十地、等觉,这四个位次清清楚楚。每个念头的生灭都在造业,业分三类,善业、恶业、无记业。
  念头太微细了,「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过去我们看到这个经文,总有怀疑,总认为这是释迦牟尼佛用比喻来说的,不是真的,别当真。这些话被现代量子力学家证明了,我们才知道佛不是随便说的,不是形容、不是比喻、不是夸大,不是的,老老实实的实话。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不妄语者,一点都不错。我们对佛的话死心塌地相信,不再怀疑,知道明心见性的人真有这个本事,他真看到。这种现象在哪里?就在当下,就在眼前,我们睁著眼睛看不到。我们试想一想,一道光,闪光,这个闪光如果是一念,一念就是什么?一秒钟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你能不能看到?你眼睛睁得再大,在你眼前过了,看不到,没看到。
  我们不必用这个事实真相来说,我们说个粗的相,电影。电影是幻灯片,在放映机里面,一张,它佔多长的时间?二十四分之一秒,在放映机里头的速度二十四分之一秒。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这事实可以做证明。我们把二十四个幻灯片,其他的二十三个都抹黑,只留一张,放在放映机里面放,我们在银幕上看。有没有看到?看到了,看到什么?光一闪就没有了,光里面什么东西没有看见。这个光里面有什么东西要看见,大概至少要十二张,就是半秒,半秒钟我能看到,这里头有人,这里头有房子、有树,我看到这个。人什么样子看不到,它太快了,只看到有人、有树、有房子,一样都没看清楚,它太快了。要看清楚呢?看清楚,一秒,看清楚了,二十四个画面重叠在一起,在银幕上看到了,看得很清楚。这人面孔什么样子,这个房子、树什么样子,清楚了,至少要一秒钟;半秒钟知道有房子、有物、有树,不清楚;二十四分之一秒,只看到一道光,其他的什么都不知道。
  现在我们设想,把这个速度加快,再加,加到一千六百兆,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就在眼前,什么也没看见。这可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不是假设的,事实真相。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被科学证明了,被电影幻灯片的现象证明了。知道这全是假的,我们就很欢喜把它放下,不再执著了,不是真的。放下世间忧虑,没有忧虑。欲望是假的,造作罪业,感受苦报,全是假的,因是假的,缘是假的,果也是假的。但是假的,你不知道它是假的,你会有感受。就像作梦一样,作梦,不知道自己在作梦,把梦中境界当真,所以梦中有苦有乐;醒过来之后才知道一场空,什么也没有。
  「慈心,与众生乐之心,今此修持是为饶益有情而修也」,不为自己,这是菩萨道,是出世法;为自己是世间法。你修佛道、修比丘戒、修菩萨戒、修十善业、修六波罗蜜,为自己,统统是世法,果报在人天。为众生不为自己,叫出世法,这里头没有自己。没有自己,你所修的全叫功德,为自己全叫福德,这个要搞清楚。福德,三善道的果报;功德不在世间法,它是出世间法。这种功德,如果说我们念佛的人,我们是求生净土,它是功德。往生到极乐世界,这些功德能帮助我们增高品位,起这个作用。凡圣同居土有三辈九品,方便有馀土也有三辈九品,我们希望往生品辈高一些,就应该要去修。要拔众生苦,要与众生乐,拔苦与乐都是为饶益有情,希望一切众生能够得到丰富、圆满的离苦得乐,我们断恶修善为这个。
  「精进者,勇猛于修善断恶也」,真干,丝毫不懈怠,不怕苦、不怕难。有苦难,不是自己有业障,就是众生有共业。这个境界现前,我们也努力用智慧、德能去突破;不能说有障碍、有难就算了,不做了,这是消极。至少我们回过头来念佛、迴向,求佛菩萨把障碍化解,至少也要做这个工作,不能退转。《辅行》第二卷说,「于法无染曰精」,精是精纯,就是清净平等,这就是精,「念念趣求曰进」,进步,决定不退转。
  《华严大疏》,就是清凉大师的注解,第八卷说,「练心于法,名之为精」。大乘菩萨的修行,不捨外面境界,历事鍊心,榜样,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华严》有究竟圆满的道理,有精巧圆融的方法,这是早年方老师告诉我的,他把《华严经》介绍给我。最妙的它还有表演,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是表演,把这些理论与方法演出来让你看,全在日常生活当中。所以五十三参要重视,五十三参表什么?表我们从早到晚这一天当中你所接触到的人事物,就在这个里头成就大方广佛华严,你要会。事情要做,恆顺众生,随喜功德,随喜里面不染,就是练心于法,在一切诸法里头不染污。也就是说将一切诸法都不要放在心上,眼睛看,看得很清楚、看得很明白,看完了不放在心上,就叫没有染污,真修行。眼识在色法里头入定了,耳识在音声里头入定了,不为境界所动,舌在味尘里头入定,念头在意根上入定了,他入定了,定久了就开智慧,豁然开悟。《华严经》上教我们修戒定慧的方法。
  全面接触外面境界,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在六尘境界里头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人成佛了。离开六尘境界,到哪里去修?那个修,心地清净平等假的不是真的,为什么?碰到境界了又著相,又起心动念了。不起心、不动念在日常生活,从早到晚,念念提高警觉。从什么地方下手?从不执著下手,最粗的。不起心、不动念是最微细的,起心动念我们根本不知道,不知道你怎么修?起心动念要八地才知道,八地菩萨才真正修不起心、不动念,那个修成功就证妙觉果位。我们凡夫从最下面,不执著,然后再提升不分别,不执著就是不用第七识。第七识是什么?我见、我爱、我慢、我痴,就是贪瞋痴,不跟它相应,也就是不要放在第七识里头。放在第七识,就跟贪瞋痴混在一起,这是凡夫。六道凡夫哪个不是这样的?这个东西只有佛把它讲清楚、讲明白了,妙绝了。
  所以修行,真修行,真正成佛、成阿罗汉,与认识字不认识字没关係,与听经不听经没关係,关係在哪?章嘉大师讲的看破、放下,就这个,从初发心到如来地。看破,了解事实真相。末那是什么?四大烦恼常相随,这四大烦恼是根本,从这四大烦恼一调和,无量无边的烦恼,那叫末那识。我们能够见色、闻声、嗅香、尝味都不跟它发生关係,那就不造业,就不生烦恼。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是看破,看破之后就不跟它打交道。不放在心上这叫定功,定久了就开悟。定久了什么?悟是本有的,只是这些迷把悟障碍住,迷真正不起作用了,悟就现前。小悟是阿罗汉,大悟是菩萨,彻悟是成佛,彻悟,法身大士,实报土里头。这叫真修行、真功夫,这一点都不假。
  所以练心于法,法就是六尘。六根在六尘上练,练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练不被染污,不被我见染污,这是根本,不被贪染污,贪爱,不被瞋恚染污。不如意的境界生瞋恚,喜欢的境界生贪爱,为什么?不知道外面法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知道那是假的就不会被染污,不知道是假的,把假的当作真的,上当了,亏吃大了。所有的麻烦都是把假当作真,顺境生贪恋,逆境生怨恨,就造业了。这个业感召来的果报,告诉你果报也是假的,六道轮迴不是真的,十法界也是假的。什么是真的?勉强说个真的,一真法界,实报庄严土真的。那个真的也不是真的是真的,跟假的对比,它算是真的。为什么?假的刹那生灭,它有生灭现象;真的,它没有生灭现象,所以叫它做真的。极乐世界没有生灭现象,所以人在那个地方永远不衰老,他不变;我们这个世间,人衰老,刹那刹那在变化。
  科学家告诉我们,一天二十四小时,我们身体细胞新陈代谢有多少?有七千亿,单位是亿。二十四小时,也就是我们身体细胞里头有七千亿个死了,这些死的细胞变成便秽排出去,每天也有七千亿个新的细胞补充它,这新陈代谢。哪个细胞是我?但是这些细胞在不同的器官里头寿命长短不一样,有的细胞寿命只有几个小时,但是大多数的细胞寿命是十天到四、五十天,多数。人体一共有六十兆的细胞,六十兆,科学知道,但是科学家没看破。佛知道,佛看破了,佛告诉我们身不是自己,不要为身的爱好,满足身的欲望,我们去造业,那就错了,那就是六道凡夫。佛菩萨、阿罗汉觉悟了,不随顺身的嗜好,他不造这个业。知道七情五欲假的,幻相,没有一样是真实的。
  所以在境界里头,境界里头就是在练,锻鍊,把真的练出来。像矿石在冶炉里头炼金,矿淘汰掉,纯金提炼出来。这个纯金就是真心,真心是自己,也叫本性,也叫真如,这是真的。这个东西非物质、非精神,也不是自然现象,它是真的,不生不灭,清净不染,具足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能生万法,十法界依正庄严它变现出来的。遇著缘它能现,没有缘它不现,所以不能说它空,也不能说它有。说它有,它什么都没有;说它没有,它能现相。但是所现的相不是真的,全是生灭,刹那生灭,也就是弥勒菩萨所说的,一秒钟一千六百兆次的生灭。八地以上才能掌握,就是他才能看清楚;七地以前的,法身大士知道,模糊不清楚;没有证得法身时候完全不知道,何况凡夫?
  练心于法这四个字好,名之为精。「精心务达,目之为进」,达是达到,精心务必达到,达到明心见性,这叫进。「盖谓」,念老用白话给我们解释,「精者,乃精一其心于佛法也」,这好懂。我们用精一之心,求什么?求佛法。佛法换两个字就更好懂,佛法是什么?觉悟,精一其心于觉悟,或者精一之心求觉悟,你就能够得到。「以此精心,唯以达本为务」,达是通达,没障碍了;本是什么?本来面目,本来面目就是自性、就是真心。所有一切法,真心所生、真心所现,真心是一切法的本,根本。要用精一之心才能达本,这真精进。
  「本者本源也。明自本心,见自本性,是为达本」,所以达本就是明心见性。佛法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求什么?就是这一个目标,就这一桩事情,明心见性。我们修净土,修净土的目的是什么?往生极乐世界。往生极乐世界干什么?明心见性。我们这些人业障深重,在这个世界无论修哪个法门,明不了心,也见不了性,这怎么办?找阿弥陀佛,他有办法。找阿弥陀佛很简单,只要我们真正能够信、愿、持名,就把阿弥陀佛找到,就能往生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再办这桩大事,明心见性的大事,明心见性就成佛了。极乐世界是修行成佛的保证班,没有一个不成就,我们自己要清楚、要明瞭。
  确实,我学佛六十二年了,大乘经也涉猎了不少,真正把这个事情讲清楚、讲明白,让我们生起信心,感觉得有把握,就是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就是黄念祖老居士的集注。这两个人到这个世间来,就是为这桩事情来的。所以,夏老有副对联,两句话,说得非常好。他说浊世,五浊恶世,我们现在,浊是染污。我们在初学佛的时候,六十二年前,读《阿弥陀经》,佛说到五浊恶世。六十二年前,没有听到染污这个名词,没有听说环保这个名词,那时候没有。所以看到佛在经上讲五浊恶世,我们总以为佛说得太过分了,是有染污,哪有这么严重?可是今天看佛经,佛讲的完全正确,我们无话可说,浊恶到极处了。夏莲老说「浊世无如念佛好」,没有比念佛更好,浊世无如念佛好;「此生端为大经来」,他说这一生到这个世间来,专为大经,来会集《无量寿经》。黄念祖专为给大经做集注。他们两个人的事情办完了,走了。留下来,留下是我们的事情。
  前面跟诸位讲的缘分,机会,现在人讲机会,机会就是缘分,你要能掌握得住。有些机会偶然的,不是有意的,但这个偶然,回头细心去观察,佛菩萨安排的。这个话是章嘉大师教给我的,老人告诉我,一生,他说你的一生,佛菩萨替你安排,你什么都不要操心。我这一生不操心,就是听大师这句话,我相信,他不骗我。一生不操心,这多自在,这多大的福报!他教我,你一心一意为弘法利生,学释迦牟尼佛,你的一生佛替你安排。所以,无论顺境、逆境我都欢喜,佛给我安排的,决定对我有好处没坏处,决定帮助我提升,我对老师信得过。
  说老实话,我并不是个天分很高的人,中等人,中下。真正一生所得的就是老实、听话,对老师不怀疑,对老师信任,老师不骗我,我学到了。最初出家,在寺庙里住一年,感觉到什么?感觉到学的经教不够。我那个时候到台中,居士身分,拜李炳南老居士做老师,跟他学教,他提出三个条件我都接受了。出家之前,我学了三十多部经,算是大经,分量最大的,《地藏经》跟《普贤菩萨行愿品》,《华严经》最后的一卷,这算是大的,其他都属于小部的。我这个大小是从分量上说的,从文字多少上说的,都是小部。所以出家之后,念念想学一部大部经,我选的是《法华》,我带了十几种注解到台中,想请老师教一部大部经。到台中,老师正好讲《楞严》,告诉我,你就学《楞严》好了,《楞严》跟《法华》都是大部经,分量都差不多。免得他另外要给我开课,他实在是没有时间,这个我了解。所以我放弃《法华》,学《楞严》。半年之内,我蒐集了二十多种《楞严经》的古注,都是缘分。老师都感到很惊讶,他想到古人哪个注解,我手上都有。他说,你怎么会有这么多?佛菩萨替我找的。到台中的时候,我手头上就是台中能够找得到的两种注解,圆瑛法师的《讲义》,孙仲霞居士的《直解》,台湾流通就这两种,其他的没有。《卍续藏》里头多,那个时候《卍续藏》在台湾没有流通的。
  我是出家两年受了戒,在临济寺住三年。受完戒之后,感觉到没有大经的底子不行,这到台中跟老师学《楞严》。学《楞严》时候就被寺庙开除了,老和尚正式下令,要我放弃经教,学经忏佛事,学这些法会的仪规。我不能接受,不能接受只有离开。我离开到哪里去?到台中亲近老师,因为老师答应要教我五年,我还不到五年,还有一半的时间,住在台中慈光图书馆,专心学《楞严》。他《楞严》讲了三年,一个星期讲一次,三年这部经我也讲了一遍,老师星期三讲,我星期四複讲,複小座。所以学经老方法学出来的。我複讲,听众六个人,我们六个同学。这六个同学,我出家了,他们很慈悲成就我,把《楞严经》从头到尾让我一个人讲。老师讲一遍,我也讲一遍,对这部经有把握了。所以一九七七年香港这边同修请我讲《楞严》,我就答应了。那个时候我《楞严》讲了六遍,所以很熟,我在香港这次是第七遍讲,不需要准备。
  国外的缘,到香港来讲经是香港法师跟居士,圣怀法师跟谢道莲居士,他们两个到台湾去玩,正碰到我在善导寺讲《普贤行愿品》,他们听了欢喜。本来观光旅游的,他放弃了,每天晚上来,一直把这经听完,非常高兴,邀请我到香港,我同意了。第一次离开台湾,就算是国外讲经,从这个开端。真正走向全世界是大专讲座,一九八0年代的时候,我第一次到美国,一九八二年,这个是大专讲座,也是非常偶然的缘起。台湾大学生学佛,风气刚刚开,周宣德老居士他是台大教授,带领一批学佛的同学,大概将近一百人,学校准许正式成立一个学社,叫晨曦学社,就是佛学社。这个信息,周老居士到台中,把成立先后向李老师详细说明,他们谈话我在座。老师非常高兴,大专学生学佛,证明佛教不是迷信,你看教授、大学生都学佛了。
  谈完之后,送周老师离开。回来的时候,我就向老师提出我的看法,我说老师,这未必是一桩好事。老师瞪著眼睛问我,呵斥,为什么不是好事?我就说,如果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他们在学校学佛,那个教的人、讲的人要是把佛经讲错了,怎么办?什么人能帮助他们纠正过来?我这个问题一提,老师沉默了几分钟,告诉我,有道理,问我怎么办?所以这机缘,偶然的机缘。我说我们可以办个大专佛学讲座,召集台中地区的学生,每个星期天上课,上佛学课,一个学期算一届。寒暑假办特别班,集中的,对全台湾各个地区,平常只对台中。老师接受了,所以这就把大专学佛运动在台湾带起来了。
  这个班非常密集,喜欢学佛的学生愈来愈多,十几年,我认识的学生大概估计有三千人。这些人毕业之后出国留学,在海外拿到学位,工作了,留在海外。所以我一到海外,大家一听说,到处联络,我的法缘就这么铺开了。偶然,要不然哪有这好的法缘,谁请你?这个影响我一生,就是我这一生走出另外一条道路了。同学们护持,都是居士,我对他们没有要求,只要求吃住你们负责供养,钱不要,旅费,你们把飞机票、车票买来给我就行。我的要求很简单,因为我知道在国外生活不容易,决定不能够增加他们的负担,所以大家很乐意。国外的缘这么样搞起来的,这一下就是二、三十年,走遍全世界,广结法缘。没人请的时候,再回到台湾,大概在台湾住二、三个月就要出去,最长的时间住三个月。年轻身体好,旅行就一个人。这就是什么?机缘,有有意的、有无意的,没有这个缘,那我们在台湾可以说生活非常艰苦,不容易。这个路很顺利走通,章嘉大师说的,佛菩萨安排的。最后把我们安排到联合国去,在澳洲把我们安排到大学去,路子愈走愈宽,缘分,这讲机缘。我们时间到了,今天就学到此地。

 

欢迎关注悲智佛网微信公众号,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公众号名称:beizhifw   公众号ID:beizhifw  
关注提示:可在微信上搜索 beizhifw ,在搜索内容中点击关注

老法师念佛 老实念佛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佛经故事 净土圣贤录文言文 来佛三圣永思集 净业三福 了凡四训 弟子规 太上感应篇 十善业道经 三皈依传授 认识佛教 沙弥律仪要略 五戒十善 修六和敬祈祷文 净土五经 刘素云老师复讲大经 净土圣贤录 布施的功德 净土大经解演义 科注全集 净土大经科注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