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第006集

1970-01-01 08:00:00 字体大小:
mp3下载地址:
https://js1.amtb.cn/media/mp3/56/56-214/56-214-0006.mp3
(请用在新的浏览器打开下载)
点击进入视频 返回文字版 用安卓下载播放mp3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刘素云老师複讲  (第六集)  2018/3/16  中国  档名:56-214-0006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弥陀佛。今天这节课讲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中的,第三愿「广修供养」,这个供养,对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说法。比如说如果是对长辈叫做供养;如果说对平辈或者是晚辈,叫做布施。以前我们没太注意这个细节问题。布施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拔除根本烦恼,布施就是要达到这么一个目的。佛说凡夫的烦恼无量无边,归纳为八万四千种,因为这八万四千种太繁杂,所以又把这八万四千种归纳为一百零八类。这一百零八类也太繁杂继续归纳,归纳为二十六个烦恼。这二十六个烦恼,有六个根本烦恼,有二十个随烦恼,这个名词也比较新鲜。这二十六个烦恼,再继续归纳就归纳为贪瞋痴三毒。如果把贪瞋痴三毒再继续归纳,最后就剩一个贪,因为贪心是最毒的,布施是治贪的。无论修什么宗派,修什么法门,如果贪瞋痴不断,你怎么也出不了六道轮迴。有人说我不贪世法,我贪佛法好不好?不行,你贪佛法也不行,也出不了六道轮迴。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遇到过这样的实例,有的人因为贪佛法去饿鬼道,这是个真人真事,我们有的同修可能知道。所以说供养的范围很广,就是过去、现在、未来诸佛都在供养之内。未来诸佛是谁?我记得前一节课讲过,佛即众生,就是众生。
  现在一说到供养,有很多同修,我觉得好像是走进了一个误区。为什么?就是有的同修很有财富,手里有钱,但是他不知道这个钱该怎么用。也就是说有的会用这个钱,能把这个财富发挥到最高效果;有的不会用这个财富,他的财富就发挥不到最高的效果;有的甚至是因为财富太多,而造作了很多罪业。所以老法师说有钱是福,用钱是智慧。这是两个层面,有钱是福,用钱是智慧,现在我们有多少人会用钱?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是要把他手里的财富怎么办?做普利人天的事情。什么是普利人天?就是使一切大众都得到真实的利益,像《无量寿经》里所说的,「惠以众生真实之利」,什么是众生的真实之利?就是了生死出轮迴。如果你能把手中的财富这么运用,帮助众生了生死出轮迴,你这就是真正把财富,发挥到最大效用。从前有一位大慈菩萨说,如果你这一生能劝两个人修学净土,并且这两个人都往生极乐世界,到你临命终的时候,这两位必定来接你,果报真的不可思议。如果你能劝百人、千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就是菩萨。所以告诉我们,「一切供养中,法供养最」,法布施又以弘扬《无量寿经》为最。所以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
  在这里我想说这么两个内容,一个是放生与素食的问题。因为这涉及到布施,涉及到供养,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遇到这两个问题。比如说素食,我们有同修见人的面就劝人吃素,你劝人戒杀、放生这是好事。但是如果这个人还没有进佛门,或者刚刚进佛门,他对佛法还不甚了解,你就立马劝人家必须吃素,这个不行,这个你会把人家吓著的,会把人障到佛门之外。吃素这个问题,等到他入了佛门以后,逐渐逐渐的机缘成熟的时候,他自然就吃素了,这个吃素,不是你动员就可以解决问题的。
  再一个关于放生,很多同修多次提出,怎么样放生是如理如法的?我先说说就我所接触到的放生,我们哈尔滨市的同修放生,往往是这样的,就是提前到花鸟鱼市场去预订。因为我大师兄没往生之前,每年带著我们去放生就是这种放法。头二、三天到花鸟鱼市场,找那个卖泥鳅鱼的、卖鸟的,跟他预订我什么时间要多少鱼、要多少鸟,然后在预定的时间内,我们就去把这个鸟和鱼拿回来,到松花江去放生。我认为这种放生不是太合适的,因为什么?第一你去预订,就等于告诉他,让他去抓鸟、让他去弄鱼。因为他为了赚钱,这好不容易来一个大主顾,所以他就尽量的去抓鸟、去弄鱼。所以这个放生是不是不是那么如理如法?第二个我认为不太如理如法在哪儿?就是有的卖鸟的人,他为了节省装鸟的笼子,减少工具,节约工具,不太大的一个小笼子里,装了满满的小鸟,没有活动的馀地,就是你踩著我、我踩著你。然后到了放生地又要举行一个仪式,就是大家都知道有放生仪规。这个放生仪规从开始做到结束,时间不短,真的,具体时间到底有多长,我没有计算过,但是我觉得时间满长的。就在这个过程当中,笼子里的小鸟很多都被踩死了、闷死了,等你放生的时候,有不少就是死的了。你说我们这个放生,是不是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南方怎么放生,我不太知道,反正我们北方这种放生的方式、方法,我真的不太赞同。
  什么样的放生最如理如法?就是比如说你到市场去买东西,碰见了那活蹦乱跳的鱼,你发慈悲心把牠买过来然后去放。我记得老法师曾经说过,说放生、放生,能够活的那个你去放,这有实际意义;如果牠已经奄奄一息了,你再把牠买来再去放,牠活不成,你这就不是放生。所以我们放生,尽可能的不要搞形式,佛法不是重实质,不重形式吗?我们放生也要重实质,不重形式。有时候放生那个景象也叫人挺气的,为什么?我记得有一次,我小孙女过生日,我就跟她说,我说荷荷,奶奶带你去放生好不好?孩子小,那时候也就四、五岁,非常高兴。然后我们也是到花鸟鱼市场,她拎一个小的小红桶,买了这一小桶泥鳅鱼,然后我拿了一个大桶,我俩就一个大桶、一个小桶,两桶泥鳅鱼,我们就到松花江边去放。按以往我们放生,都是租一个大船,然后把那么多鱼、鸟都搁那个船上拉著,然后船开到江心的时候,我们把这泥鳅鱼倒在江里。为什么要这样?就是防止别人捕捞。你弄到江心里去一放,他不好捕捞。因为我带著孩子小,我就在松花江边,找了一个我认为比较合适的地方。我说荷荷,和奶奶就在这儿放!那小孩当然是很开心的,我俩就在那儿把那个泥鳅鱼就放进去了。它像一个小涡涡似的,就放到那里了。然后看那鱼一条一条的往外游,这孩子非常开心。
  放生是一件好事,但是有时候你遇到那个人,你都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然后那个鱼没有完全都跑掉的时候,我就跟我孙女到岸上来了。一回头我孙女喊我,奶奶,他们抓咱们的鱼!我一看,有两个人划船过来了。实际上这些小涡涡里他是事先弄了一个网,但是我们不知道。然后他看我们放鱼,他恨不能盼我们一时离开这个地方,我们离开,他好把这个网弄去。结果我们两个刚上岸,他们俩就到了,就把这个网整个提溜起来。一提溜那个鱼当然就在这网里,这孩子就不干,就哭了,说奶奶,他抓咱们鱼,得要回来。后来我就跟那两个人商量,我说你看孩子都哭了,你们就别把这鱼拿走,放了好不好?那两人不好意思,然后就把这鱼又倒回江里。所以有时候我们放生,真的是应该考虑考虑它的实际效果,我们是不是在放生?放了以后牠能不能生?这是一个例子。
  还有我听有的佛友说,有人弄了好多蛇,其中有毒蛇就到阿城,往阿城那边走说就有山,他们就把这些蛇放到山里去了。后来我听说,那个农村人家要上山种地、採山货,结果这些毒蛇可能就伤人。你说这种放生,是真的放生吗?蛇是放生了,那人?人的安全没有保障。还有的放生,就是养的那种狐狸,不是野生的那种狐狸,是养的。养了以后到一定的大小,我们的佛友倒是好心,就不想让这个小狐狸被人家剥皮,用那个皮又做围脖、又做衣服什么的,是发的慈悲心,然后就把这些小狐狸买过来,也到深山里去放。结果这些小狐狸因为是豢养的,牠没有到大自然当中生活过。我听他们说,当你把这小狐狸放了以后,牠们非常恐惧不知道往哪走,不知道往哪跑,就不知道该怎么办?大家想想,你这种放生有什么实际意义?那小狐狸进了深山老林,那不被大的动物吃了,牠也得饿死,因为牠自己不知道觅食。所以像这样的放生,是不是就不是那么太如理如法的?我们有时候临时碰到的,你就因为一念慈悲心,你就把这个买下来,然后你去把牠放生,这是最如理如法的。这是关于放生和吃素,在这里插了这么两句。
  再说修供养,修供养怎么个供养法?这个真值得我们仔细的探讨。在这么多年来,我听净空老法师讲经说法,两件事我没听说过。一,老法师从来没有劝人建道场,我没听到过一次。大家想想,你们听师父讲法这么多年,听没听到过师父劝人,你们要建道场?我是从来没听过。第二个,老法师从来没有劝人供养法师。这是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两件事,这两件事我是比较注意的,我不太明白,我想别弄错了,因为师父有这样的教诲,所以我就非常慎重在这方面。有的法师本来是弘愿很大,因为我们供养的方式、方法不对,把四事供养变成了事事供养,所以坑害了好多法师。我们好像是在做好事,在供养法师,其实我们是在造作恶业,是害了法师。所以说供养一定要有智慧,没有智慧的供养你就是造作罪业。我说这句话,不知道有多少同修能够接受。广修供养要有高度的智慧,没有智慧,是花钱造业。道场有的是修佛道、修菩萨道,这是正法道场;有的是修饿鬼道、地狱道、畜生道,同样都是道,但是有正道、有邪道。有多少人修的是正道?有多少道场是正法道场?所以一定要认识清楚,我们要把供养这个问题认识明确,怎么样供养是正确的,怎么样供养是不正确的。
  前些日子我遇见了一件事儿,我很感动,我也很钦佩。什么事情?就是前些日子我遇见了两位法师,就是某一个机缘我遇见了两位法师。当时有同修提醒我,说见了法师要供养,我想那就供养!我就给两位法师准备一点钱。因为我供养法师不会太多钱的,我没有那么多钱,我觉得是一分心意就可以了。在我身边的几位同修,也都为两位法师准备了供养。但是当我们把这个供养给法师的时候,两位法师是一分都没有收。有同修可能说,刘老师,你是不是太小抠了,你这个供养是真心的吗?我可以那样说,我供养是真心。但是,两位法师坚决没有收下我们几位同修的供养,等两位法师走了以后,我内心对两位法师充满了尊敬。不是因为他们没拿我的供养钱,我就尊敬他们,而是他们的行动、行为让我感动。人家拿了也没什么可说的,是不是?因为是居士主动供养的。当时我也挺不好意思,我就再三的跟法师说,这是大家的一点心意,请两位法师收下。两位法师说,从来没有接受过任何人钱的供养。就这句话,真的让我好感动、好感动,就这样的法师,现在为数不是太多。这一段我是说的第三大愿,广修供养。
  下面说第四个大愿,「忏悔业障」。我在前面说的三条,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这三条都是修福。佛法重视修福,但是学佛不能没有福报,也不能不修慧。佛法是提倡福慧双修,就是既要修福又要修慧,我们平时很重视福慧双修。老法师说,福报大的人造业大,福报小的人造业小,或者造业少。为什么?他福报大,能力也大,所以有时候就造业也比较多、比较广;福报小的人,他没有那么大的条件,可能造业相对来讲就小一些。说现在要想修慧怎么办?首先要把业障忏除。什么叫业障我们得先弄明白,如果你不知道业障是什么,怎么能谈忏除业障?这就好像平时我们说抓贼,抓贼你得知道哪个是贼,你才能把这个贼抓住对不对?如果你不知道哪个是贼,你抓谁去?你要抓是不是就抓错了?这个业障就是这样,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业障,然后再说怎样消除业障。
  什么叫业障?障碍自性德能显露的来源,就是业。这个业是怎么来的?是造作来的,用白话解释就是做事。你做事就是在造作,你做的时候这个叫事,等你做完了叫业,合起来就叫事业。我们平时说事业成功、事业成功,那是从另一个层面来说。我们在这里说的,什么叫业障?这个正在造作的叫事,这个事儿做完了,后面那个结果就叫业。那什么是障?因为有业,所以就产生了障碍。这个业就是你自己的造作,你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皆是业。所以是这个业把你本有的智慧给障碍住,把你的德能障碍住,把你的才艺障碍住了。本来这些个东西都是你自性里具足的,为什么显现不出来?是你的业障住了。我们要想真正的认识清楚,什么是业障,就要把它找出来,然后再把它消除掉。从哪做起?如果我们听明白了,从今天起不再造业了,业障才有消除的指望。从今天起不再造业了,业障才有消除的希望,但是能做到吗?我们做不到。
  我们现在天天喊消除业障,还在天天造业障,你说业障怎么能消除?怎么能忏除?怎么办?怎么消除这个业障?断一切恶。下面我没说修一切善,我这么说的,断一切恶,但也不能执著一切善,善恶两面都要不著,就走中道。我既不著善,又不著恶,怎么办?修什么?修净业。恶是恶业,善是善业,造恶业堕三恶道,做善业上三善道,只有修净业你才能够果报在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这个情况大家一定要明瞭,就是你修的是净业,你的归宿一定是西方极乐世界。其他的世界是没有的,这是修净业。可能有同修有这样的困惑,说刘老师,那个恶业不可以造,这个我明白,那善如何可以不修?现在应该这样说,如果告诉大家说,你善不用修这不行,为啥?因为你没有保证你一定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的善还要修。我们说白了就是留一条后路,万一你今生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修善,你还有去三善道的机会。如果你这一生没有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又没有修善,那将来你就是三恶道。所以我在这里跟大家说,善还要修,但是你不要执著于善,你把这个要给它掰扯明白。
  什么是最好消业障的方法?读《无量寿经》,念阿弥陀佛。特别强调一句阿弥陀佛,把所有不能忏掉的业障都能忏掉。以前我多次说过这个问题,大家应该有深刻的印象,这个忏、那个忏,哪个忏都超过不了,一句阿弥陀佛忏除业障的作用大。这个有多少人能信?现在目前的情况下,很多同修天天说,我业障深重、我业障深重!他就不知道,天天喊我业障深重的人,他的业障决定忏除不掉。因为一切法由心想生,他天天想他的业障深重,他就业障深重,那是他自己设的障碍是不是?真正的想忏除业障,在我们中国来说叫做悔过。悔过最最重要的,要把握的是什么?不贰过。
  我以前给大家举过一个例子,我们有个同修犯了某一种严重的错误,最后得了非常重的病,几乎是面临著死亡。我记著后来,他遇到善缘学了佛、学了传统文化,然后他深刻的忏悔。后来逐渐逐渐的病好了,身体也强壮起来,这应该是不错的。可是后来就是这个同修又犯贰过,甚至不止是犯贰过,而是三过、四过可能都犯,又导致他生命垂危。就这一次这个同修跟我说,刘老师,救救我。我当时就跟他说,你第一次犯那么严重的错误,佛菩萨已经给了你改过的机会,你为什么不珍惜?不贰过,你自己都说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白。你现在不止是贰过,而是三过、四过都有了,我说是不是这样?他说是,他这个人还是比较坦白的。后来我告诉他,我有没有那么大的能力救你的命,我不敢说,但是我会努力的。后来我告诉他,你应该怎么办、应该怎么办。现在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我没有听到这个同修的消息,我不知道他后来怎么样。就这例子我听了以后,我就非常痛心,佛菩萨明明给了你悔过的机会,你为什么不珍惜?为什么又再犯贰过?所以我说悔过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千万千万不要贰过,这是真正的忏悔业障。
  还有一个,我要说的就是好事、坏事,你做了坏事,你做了恶事,你应该怎么办?不要藏著掖著,不要怕别人知道,你要发露忏悔。我们说就把它晾出来晒晒太阳,让大家都知道你做了恶事、做了坏事,这样会有很多人谴责你、责备你。可能有很多人做不到这样,说那多丢人。但是恰恰是你能发露忏悔,你把它晾出来,在大家的指责和谴责声中,你那恶业就报掉。你相不相信这个?这是坏事。如果是你做了好事、做了善事,你不要让大家知道。平时老百姓有句话不这样说吗?要积阴德。如果你做了好事、做了善事,你不让别人知道,你默默的在做,你就在积阴德。这是个正确的方法,就是做坏事主动把它暴露出去,做好事把它隐藏起来,这是最正确的做法。而我们现在同修可能恰恰相反,做了什么坏事、恶事不想让别人知道,东躲西藏,这掖那藏的,这样你的恶业愈积愈多,最后恶报那个果是一定要现前的。有的恶报的恶果很可能来生、来世现前,有的现在就是现世现报了。所以对这个问题,我今天在这儿我觉得我说清楚了,就是坏事要让人知道,好事不要让人知道。就是哪个该暴露,哪个该隐藏,可能有的同修今天第一次听老师这么说,这个我告诉你们的,是正确的方法。如果你把恶事藏起来,真的以后你的麻烦就大了。
  在净宗修学净土念佛法门,一句阿弥陀佛佛号是大忏悔法门。注意这个大,一句阿弥陀佛佛号是大忏悔法门,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忏悔这样分,这句佛号如果你念到事一心不乱,你就得到念佛三昧,一切罪业种子不能现行,这叫什么?这叫事忏。就是事忏你得念佛三昧,恶业的种子它不现前,就是没有那个缘。这个大家可能能听得懂,这是一个。如果你念阿弥陀佛佛号念到了理一心不乱,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这叫什么?叫理忏。第一个是事忏(事情的事),这是理忏(道理的理)。这是理忏,这样就把无始劫以来的罪业种子,都转成了无量的菩提种子,罪业种子转了成菩提种子,唯识家所说的「转识成智」,这是真正的忏悔。念佛人的功德实在是不可思议,只要你肯真正的老实念佛,普贤十大愿王你条条具足,十大愿王都包括在这一句阿弥陀佛佛号当中。一切方式、方法都忏不掉的业障,一句阿弥陀佛全忏掉。注意「全」,那就是一点不剩。有的同修这么忏、那么忏,不但忏不掉,而且愈忏愈多;一句阿弥陀佛佛号把所有的罪全都忏掉了。就这句话有多少人相信?这是第四大愿。
  第五愿「随喜功德」。一切众生除了贪瞋痴三毒以外,还有一个严重的烦恼是什么?嫉妒、傲慢。这在我们生活当中见到的太多太多了。就这嫉妒、傲慢的烦恼,真的一点不次于贪瞋痴这三毒。傲慢、嫉妒不但障碍世间法,就是在你菩提道上也是大障碍,它不单障碍你世间法,也障碍佛法。它不但让你的道业不能成就,对于你学佛也是极大的障碍,你学佛很难有成就。世间法障碍你,你事业无成;佛法障碍你,让你学佛没有成就。普贤菩萨这一愿随喜功德,就是对治这一类的烦恼,为什么?因为普贤菩萨教导我们,要随喜功德。怎么个随喜?见别人的好处,如同自己的好处;见到别人有什么成就,那就像自己的成就一样,绝对没有一丝毫的嫉妒心。分三档随喜,三个层次的随喜,一是上品的随喜,上品的随喜是什么样?是尽心尽力帮助别人,成人之美。我再说一遍,上品的随喜是尽心尽力帮助别人,成人之美。第二种,中品的随喜,中品的随喜是不能尽到全部的力量,也能尽到少分的力量,这就和上品有区别。第三种,下品的随喜,是虽然自己没有力量,但能欢喜赞叹。少分力量你也没有,怎么办?你能欢喜赞叹。就是说你看人家,你别嫉妒人家、眼馋,甚至讽刺打击人家,你要欢喜赞叹,这些个都属于随喜。
  我们同修想想,你在随喜功德的时候,你是属于哪一种?是不是发自内心的随喜,还是口头的随喜?如果我们随喜功德,和他的功德是无二无别的。老法师不教我们吗?说傻人才不随喜功德。因为比如说张三某件事成就了,你随喜他的功德,你的成就和他的成就是一般大,你说你还没费吹灰之力。是不是这样?所以聪明的人一定要会随喜功德。举个例子,比如说修行人的心量要大,大家都知道六祖惠能大师,六祖惠能大师初到南方,没有人认得他。因为一个公案,大家都知道风动幡动的公案,让印宗法师发现了六祖惠能大师。这个公案是什么意思?就是两个出家人在那儿争论,说是这个幡在动,还是这个风在动?一个法师说是风在动,一个法师说是幡在动。这个时候正好惠能大师在边上听到了,惠能大师说不是风在动,不是幡在动,是仁者的心在动。就惠能大师的这几句话,印宗大师听到,就发现了这个人才。咱们就用老百姓话说,发现六祖大师这个人才,然后印宗大师为六祖惠能大师剃度,就收为门下弟子。剃度完了以后,印宗大师反拜惠能大师为师,就老师变学生,学生变老师了,这种肚量应该说古今少有。按一般人的心态,我发现你比我高明,我千方百计的想办法打压你,无论如何不能让你超过我,这是一般人的心态。做为印宗法师他不是这样的心态,他是发现人才,爱惜人才,培养人才。所以六祖惠能大师一生度众生的功德,都是印宗法师的。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印宗法师是第一等的大智慧之人。
  下面想说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句话可能我们人人都会说,但是实际生活当中,却很多很多人做不到,就是天天见世间过。因为什么我们要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因为见他人过是你自己的过。好多古大德都说过这样的话,我们是过耳就忘了,用这条来衡量别人,不来衡量自己。这两句话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真正的修行人是不可以不知道,是不可以不落实的。所以在菩提道上,我们怎么样摆正自己的位置?应该这样说在菩提道上,只有我自己一个人是凡夫、是学生。除我之外,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是诸佛菩萨,都是我的老师,都要恭敬供养,这才能成就自己的戒定慧。如果你反过来说,在菩提道上,只有我一个人是佛、是菩萨,其他的一切人事物都是凡夫,你无论如何都成就不了,因为你把它搞颠倒。大家考虑考虑是不是这样?
  我们经常遇到一些同修,东家长西家短的,一天到晚看别人的过失,说别人的过失。我现在可以直接了当的说,你就这一条你就修不成佛道,你就去不了西方极乐世界。有很多同修可能听了我这话不服气,那算个啥,就说说别人的不是,我就去不了西方极乐世界?真的,就这一条你就去不了西方极乐世界。你说冤枉不冤枉?我记得我多次说,有个同修问我,刘老师,你看我该咋修?我说你就每天写中国的中,你先写一个口,然后加一竖这不就中国的中吗?那个口就代表你的嘴,那一竖就告诉你闭上你的小嘴。你把嘴闭上你就不造业了,你要张嘴就念阿弥陀佛。所以这也不是玩笑是不是?但是我真是举了这个例子,如果每天大家都多写几遍中国的中,提醒自己我要把我这个嘴闭上,我不能让我这张嘴造业,造恶业不好,造善业也不好,我必须要修净业。所以说如果你天天看别人的过,你说别人的过,你不是在修佛道,不是在修菩萨道。你在修什么?你在修地狱道,修饿鬼道,修畜生道。同样是修道,你为什么不修佛道和菩萨道,偏偏要修三恶道?这是你自己的选择。我把话说到这儿,同修们听了以后,你还敢再说别人的过吗?如果你还敢再说我也没办法。我把道理讲给你听了,你如果认为自己,我必须得说别人过,我不说别人过我活不了,你就继续说,那最后你就去三恶道,这是没啥可说的。所以我们要认识清楚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对于功德要随喜,要成人之美,不要成人之恶,这是第五个愿。
  第六个愿「请转法轮」。法轮是一个标志,学佛的同修都知道,佛门的标志有三个,第一个是法轮,第二个是莲花,第三个是卍字。卍字是佛的三十二相之一,表吉祥。轮是一个不可思议的象徵,因为什么?轮是动的,而心不动。这就是表动静不二,空有一如。所以这个轮,过去我们不太知道它表什么,这回我告诉大家,因为轮是动的,那个心是静的,表动静不二,空有一如。莲花代表清净,平时我们不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吗?说莲花出污泥而不染,就是这个意思。大家想想,莲花的根是扎在污泥里,然后它的茎通过水面。污泥上面不是水吗?这个水代表什么?污泥代表什么?污泥代表六道,污泥上面的水代表四圣法界。然后莲花是开在水的上面,它突破水面以后,它是开在水面的上面,就说莲花连佛法都不染。为什么说出污泥而不染,这个表什么?表超越世出世间一切法,就是表示不单世间法超越,佛法也超越了。这就是佛门的三个标志的含义。
  佛法是师道,师道从古至今没有例外的,都是「只闻来学,未闻往教」。道心必须从恭敬中求,如果你没有恭敬心,什么道你都学不通,因为你没有诚敬心。应该怎样?礼请法师大德讲经说法,把佛法介绍给社会大众,使人人都能接受到佛陀的教育。所以,诚敬是学道的祕诀,没有诚敬心什么都学不到,「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什么叫转法轮?转法轮就是讲经说法,必须要礼请。可是现在一些没有接触佛法的人,或者是对于佛法不太真正明瞭的人,一般的不会请法。所以如果四众弟子对佛法稍有一点认识,应该代一切众生向诸佛菩萨、善知识请法,请转法轮,这是无量的功德。如果是我们自己不会讲经,但是我能礼请法师和善知识来讲经,这是一样的,仍然是功德无量。一切听众听法师讲经所得的功德利益,都是请法人成就的,所以请法人的功德真真实实是无量的。这个请法非常重要,因为如果没有人请法,没有法师和善知识讲法,佛法就不能流通。比如说我们在经典里看到当机众,这个当机众就是道场的影响众。这个当机众他们有修有证,有的学问和道德超过讲法的法师,他们可以不必来听,但是他们是一定要来听,来道场做影响众。为什么?他们要用他们的实际行动,来激发听众的信心,这就是影响众的作用。比如说当年台湾有个周邦道老居士,李炳南老师每逢讲经说法,周邦道老师必到,一堂课都不缺。就是李老师的学生讲法,周邦道老居士也到场,他也参加,而且还认真的记笔记。李炳南老师常常赞叹这位老居士。这是第六请转法轮。
  下面说,第七个「请佛住世」,这条非常重要。就是如果我们请佛给我们说法,毕竟利益的人数不会太多太多,有几个人能听一次经,就开悟的、就证果的?那太难了。大部分人的根性是比较钝的,需要长期薰修,那怎么办?必须要请佛住世。现在一个法师住在一个地方,长期弘法已经很不多见。如果我们有福报遇到一位有修有证的法师、善知识、高僧大德,我们愿意亲近他,一定要发心发愿把他留住,住在这个世间,住在这个道场,这样才能利益这一方的众生。当然这要看缘分,也就是要有机会。我们怎么办?要製造机会、把握机会这也是无量的功德。诸佛菩萨及一切真正的善知识,住在这个世间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教化众生。如果我们都愿意接受他的教化,他当然就住世。如果我们不愿意接受他的教化,诸佛菩萨及善知识觉得没有住世的必要,他们就走了。
  所以,我们凭什么能把善知识留下来住世,不让他走?绝对不是给他造什么好房子,买什么好东西。真正的善知识,「名闻利养不动心,粗茶淡饭不厌弃。」记住这两句话,真正的善知识,名闻利养不动心,粗茶淡饭不厌弃。只要有个小地方能够遮风挡雨就行,就足够了。问题是有没有人真正愿意跟他学,如果有真正愿意跟他学的人,哪怕是两个、三个,他都绝对不会走的。自古以来,高僧大德真正的传人都不多,如果有一个真正的传人,高僧大德他都不会走,他要像培养孩子一样,把他的传人培养成。可是真正的传人太难求了,真是可遇不可求,这个传人太难找!这是请佛住世必备的条件,我们必须认识清楚。总结一句话,怎么样请佛住世?四个字「依教奉行」。用别的方法,不能请佛住世。比如说净空老法师年轻的时候,跟随李老师学习经教,当时李老师的年龄已经很大了,他和他的同学们想一个办法,怎样让李老师长久住世,不让他走,他们想出来一个什么办法?让李老师讲《华严经》。他们想这么大部头的经典,李老师你讲去!讲不完你是不会走的。事实证明《华严经》没有讲完,李老师就走了。因此我刚才说,最好的请佛住世的方法,就是依教奉行。
  第八个「常随佛学」,什么叫常随?就是不间断。那有同修说,现在佛也不在世,我们咋随?办法是什么?依据大乘经典修学,你就是常随佛学。这个很明确,佛不住世了,你依据佛的大乘经典修学,你就是常随佛学,常随佛学这是迴向菩提。学佛要有一个好榜样,我们现在的好榜样就是阿弥陀佛。有人说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又不在我们眼前,我们怎么学阿弥陀佛?要知道这部《无量寿经》就是阿弥陀佛,我们一生依这一部经修学,就是迴向菩提,这里的佛就是阿弥陀佛。简单不简单?这是第八个。
  第九「恆顺众生」,这一愿是迴向众生,孝顺一切众生,就是恆顺众生的真实义。可能我们第一次听这样解释,什么叫恆顺众生?就是孝顺一切众生,就是恆顺众生的真实义。所以我们要有高度的智慧,要有甚深的定力,于一切众生都要忍,在忍的里面成就我们的真实定慧。可以知道恆顺是功,成就定慧是德,这一愿非常重要。众生的机缘成熟了,我们要帮助他圆成佛道,劝他念佛求生净土,就是帮助他圆成佛道。但必须是根熟众生,条件必须是根熟众生。同修们问,什么是根熟?根熟就是能信、能愿、肯念佛、肯求生净土,这个人就是根熟众生。我再说一遍什么是根熟?能信、能愿、肯念佛、肯求生净土,这个人就是根熟众生。那么根没熟的众生怎么办?要帮助他根熟。怎么帮助?就是用这个法门劝导他、影响他,希望他能接受,要尽心尽力去做,这是第二个层次。那说没有善根的人,你怎么办?你怎么帮他?没有善根的人你要帮助他种善根。用菩提心对待一切众生,这才是真正的恆顺众生。
  最后一个,第十「普皆迴向」,这是迴向实际,实际是什么?是指真如本性。真如本性,普遍十方,尽虚空遍法界无穷无尽。迴向是破执著,我们要把所有一切所修的福报、功德,都分配给大众分享,就是不要留给我们自己。我们所修的一切福德也好,功德也好,都分配给大众共享,这叫迴向。如果你不迴向,所修的功德是有限的;如果你一迴向所修的功德、福德,都是无限的、无量无边的。你说这迴向和不迴向有多大的区别!你不迴向,你据为己有,我自己享受,你那个功德是非常有限的。你一迴向给大众来享受,那功德无量无边,是无限的。该不该迴向?这就是唯心所现,佛与大菩萨的福德智慧都是圆满的,因其心量大,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以上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就讲到这,这个十愿是普贤菩萨修行的纲领,也是我们修行的纲领,因为我们也要修普贤行。所以,既是普贤菩萨的修行纲领,也是我们的修行纲领。
  现在我们把前面的这段经文,概括总结一下,就是这段经文都告诉我们什么?这段经文是说,与会的大众都以普贤菩萨为榜样,学习他的修行十大纲领,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们遵普贤菩萨十大愿行,自然也具足普贤菩萨同样的大行大愿,把心安住在一句阿弥陀佛名号上,也就能成就如来果地上一切究竟圆满的功德法。他们都能通达明瞭宇宙人生的事、理、真相,成就佛果。他们具备上面所说的智慧与能力,所以都发愿到十方无量无边的世界示现成佛,普度一切众生。我们这两节课讲的这段经文,高度概括总结一下就是我刚才所说的。希望大家回去,如果以后听完讲课,有文字的东西发布了,大家可以再进一步複习複习,可能就更明白。
  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感恩大家。阿弥陀佛!  

 

欢迎关注悲智佛网微信公众号,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公众号名称:beizhifw   公众号ID:beizhifw  
关注提示:可在微信上搜索 beizhifw ,在搜索内容中点击关注

老法师念佛 老实念佛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佛经故事 净土圣贤录文言文 来佛三圣永思集 净业三福 了凡四训 弟子规 太上感应篇 十善业道经 三皈依传授 认识佛教 沙弥律仪要略 五戒十善 修六和敬祈祷文 净土五经 刘素云老师复讲大经 净土圣贤录 布施的功德 净土大经解演义 科注全集 净土大经科注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