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第117集

1970-01-01 08:00:00 字体大小:
点击进入视频 点击进入mp3 用安卓下载播放mp3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一七集)  2013/1/1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0-011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三百四十五页第六行,第三句看起,这括弧有个三,「以称名为佛种」:
  「护佛种性」,念老引用古大德的注解,佛种性说了四个。第一个是六度,菩萨所行,六波罗蜜是佛种;第二个,佛性是佛种,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就是真心本性,这是佛种;第三个讲的是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是佛种;今天讲这个是第四个,《会疏》里面讲的四个,这是第三个,称名为佛种。前面三个好懂,菩萨行就是六波罗蜜,容易懂,自性也容易懂,菩提心也容易懂,这阿弥陀佛名号不好懂,不是深深通达名号的义理他很难接受,他会有怀疑。我们看到这个,我们会点头,不会怀疑,我们相信这句话。因为这一句名号确确实实把前面三个都包括在其中,妙极了!知道的人太少,所以叫难信之法。
  深入这部《无量寿经》的人不多,确实要深入,浅入不起作用,敌不过业障。今天乃至往后末法九千年,这部经太重要了,这部经代表圆满的佛法。不仅是释迦牟尼佛圆满的佛法,实际它代表了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圆满的佛法,这还得了吗?这不得了,真不容易。我们这一生当中把这个问题搞清楚、搞明白,没有白来,这是真实当中的真实。把整个《华严》搞通了,《法华》搞通了,法相搞通了,乃至于禅、密都搞通了,都不如这一句名号。那些跟名号来比较,那些是分圆,是圆满的,不是究竟圆满,还有欠缺;名号是全圆,是大圆满,把前面所说的全都融入在这一句名号。你看这还得了吗?要真念、要真干,不能怀疑,怀疑就错了。
  那我们真干,关起门起来真干,念佛求生净土,这个世间事不闻不问了,行吗?也行。你对于净宗、对于名号理解得不圆,有欠缺,你才会生起这种心。如果真正圆解,你就会圆修,你就会圆证,没有一法不圆。圆修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才叫圆。我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妨不妨碍帮助教化众生的事业?一点都不妨碍。一般人认为妨碍,妨碍在哪?妨碍在著相,著相就妨碍,不著相就不妨碍。这个不著相是大乘教里头常常在说,世尊二十二年讲般若,般若是什么?般若就是不著相,即相离相。你看,世间事情做圆满了,又不碍往生,这才叫究竟圆满。哪有障碍的?事事无碍,事跟事没有障碍,事跟理没有障碍,障碍全是妄想分别执著,这个东西障碍了。这些东西,佛无论在大小乘经典里,都是劝我们放下,众生就是放不下。放下这两个字说起来容易,做到可不容易,做到你就法喜充满,做到你就智慧开朗,就不迷了。没放下,有障碍、有烦恼、有习气,没智慧,所以什么事情都产生障碍。
  念老在会集经注,特地取了《会疏》这一句,「以称名为佛种」,真正了不起,不是过来人他拈不出,他选择的不会选这个。我们今天讲什么叫佛种性?很多讲法,你会选这一句吗?不容易。选六度很容易,选佛性也很容易,选菩提心也很容易,选佛号不容易。说明他对佛号认识太清楚了,所以他选这个。选这个放到最后,最后,后后胜于前前,后面包括前面的,前面不包括后面的。
  「《宝云经》曰:譬如种树,有其种子,离于腐败,具足生芽因缘」。这个树慢慢会长大,会开花结果,这树的种子,种子完好,没有腐败。今天种子有问题,它改变基因,这个话含著什么意思?含著一个很深的意思,破坏大自然的规律,全是错误的。随顺大自然的规律,是德行,违背大自然的规律,中国人所说的缺德。缺德怎么能成就?不能成就,那种子腐败了,种下去不能生芽、不能茁壮,它就死了。生芽,芽也不能长成。必须是完美,没有被破坏,这个种子完美,生芽、长苗、茁壮,将来开花结果。这个树的种子比喻佛种性。
  「善男子:闻佛名者,得其种子,具足因缘,便得受记。」言语简单,只有十六个字,说得清清楚楚。闻佛名者,这个佛名就是阿弥陀佛。你听到这句佛号,见到阿弥陀佛的形像,所谓见色闻声,阿赖耶里头就有阿弥陀佛的种子,这个种子就是佛种性。为什么?将来你只要具足因缘,种子就起作用,它就生芽、它就茁壮、它就开花、它就结果,结果叫受记,都是听到这一句名号音声种下的种子。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这句话不是假的、不是夸张,不是在那里自己赞叹自己,不是的,完全是事实,千真万确的事实。能够相信,那是大福德、因缘。一般人听了,只是种个种子,不能起现行,为什么?没有福德,没有因缘。所以,世尊在《弥陀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要多善根,要大善根,要多福德、多因缘,那个福德因缘是生生世世累积而成的。
  可是有人,真正有福报的人,他在一生当中,他就把那个福德累得够多了,累得差不多了,就能感得佛给他授记。有没有这种人?有,好像还不少。抓到这句佛号,从早到晚他就念个不停,世出世间一切事他不理会。这种人成就了,就是阿公阿婆。我们学他行不行?试试看,学不像。早年李老师就给我讲过几次,他很想学愚,几十年来学不像,学愚可不容易。学上上根人聪明智慧学不到,学下愚,跟那个一样难,也学不到。所以学佛,必须要知道自己的根性,上上根学不到,算了,别学了;下下愚也学不到,也得把它放弃。这个半当中的,榜样很多,释迦牟尼佛就是做了这个榜样,完全示现成一个知识分子,那就是我们的好模范。
  释迦牟尼佛是怎么成佛的?蕅益大师告诉我们,他是念佛成佛的,是念阿弥陀佛成佛的。这一次在印度(古印度)示现做个知识分子,看怎么成佛的?你看他十九岁离开家庭,捨弃王位,把世间的财色名利捨掉,不容易,烦恼障断掉了。去学法,求学,搞了十二年,印度所有宗教、所有学派全都亲近过,一个不漏。这个人聪明,记忆力好,中国人所谓是过目不忘,也就是说他这十二年的成就非常扎实、非常稳固。可是所学的不能解决问题,这就是世尊具备了科学家的精神,哲学家的态度,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宇宙怎么来的?万物怎么来的?生命怎么来的?这些宗教、学术都不能解答。
  那怎么办?找自己的佛种性,佛种性能解答。所以放弃参学,搞了十二年最后放弃。放弃参学这个里头的隐密的意思,就是放下所知障。十九岁放下烦恼障,三十岁放下所知障,大彻大悟。「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制心一处,甚深禅定,把心定在一处,智慧突然爆发了。智慧发生的缘不一定,千差万别,所以叫做法门无量。每一个法门不一定就能给你把这个智慧开发出来,法门无量是这个意思,大彻大悟需要缘,不定。世尊这个开发是禅定,夜睹明星,豁然大悟。你看惠能大师就不一样,他在五祖方丈室听五祖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豁然开悟。不相同,不一定什么方式。一开悟,悟入的境界相同,所以惠能大师悟的境界跟释迦牟尼佛的境界完全相同。这一悟,世出世间一切法全通了,不用学全通了。为什么?一切法不离自性,一切法是自性变现的。你能够悟入能生能现,那个所生所现哪有不知道的道理?全知道了。这是真正求智慧的不二法门,这才是世间第一等聪明人,第一等有福报的人。
  你说求学研究经教多辛苦,而且不能贯通。这是什么?这今天叫知识,那不是智慧。知识不学就不会,学一样会一样,学两样会两样,那无量无边的,一辈子学不完,生生世世也学不完。走佛的这个路子很简单,一明白全明白了。这是真理,但是这也是难信之法,所以释迦牟尼佛要做出榜样给大家看,大家相信了。惠能大师做出这个榜样给大家看,有的人看懂了相信了,依照他那个方法,结果都开悟了;还有些人看到,这是上上根人才行,我不行,我这是中下根,我不能走他的路子,自己耽误自己。说实实在在的,什么叫上下根?佛法是平等法,哪有什么上根利根。上根、利根是不怀疑,真干;中下根是怀疑,不肯干,认为自己做不到,这就叫中下根。你是上根、中根、下根,不要问别人,问你自己,你有怀疑你就是下根,你要真信那你就是上根,真信、真干这个人就叫上上根人。
  大乘佛法跟我们中国传统学术都是讲开悟,都是重悟性,此地讲的护佛种性就是悟性。悟,一定从定得到的;定,一定从放下得到的,你有放不下的,你心就定不了。你有执著、你有分别、你有疑虑,这个东西就是障碍,这些东西多,就下下根。那些东西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前面我们读过,能现的自性、所现的法相,一切现相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能所都不可得。佛说这些话,用意在哪里?用意叫你劝你放下。一切都放下,你的心就定了,智慧就开了,什么都得到了。佛慈悲,慈悲到极处,佛给我们的是全宇宙。我们得到全宇宙,佛是什么也没有给我们,全宇宙是自性本自具足的,没有一样东西是外来的。这就是所谓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只要明心见性,功德就圆满了。
  所以具足因缘,因缘上头加具足才能成佛,真正的因就这一句佛号;换句话说,无论你修学哪个法门,到最后还是念佛成佛,这给你讲真话。《法华经》最后,龙女八岁成佛,念佛成佛;《华严经》上到最后,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跟著文殊普贤往生极乐世界,也是念佛成佛。这个佛号不是佛种性是什么?我们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搞清楚、搞明白就放下了,真相大白。不放怎么?不放错了。彻底放下,一尘不染。放下并不是说事放下,事放下,心上还牵挂著,你没有放下;心上牵挂放下了,事再多还是放下。放下是论心不论事,为什么?事没有障碍,事事无碍。障碍是你的妄念,起心动念是妄念,分别是妄念,执著是妄念,佛教我们放下是放下妄念。
  如果释迦牟尼佛要跟你想的一样,放下什么都不做了,释迦牟尼佛何必来搞八相成道,何必要讲经教学四十九年,这不该统统放下了吗?要知道释迦牟尼佛八相成道,讲经教学四十九年,那就叫统统放下了。佛教菩萨要这样放下就对了。佛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各种身分都有,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诸位读了就明白了。应以佛身得度就示现佛身,示现八相成道就是佛身;应以菩萨身得度即现菩萨;应以国王身得度,他就现国王;应以宰官身得度,他就现宰官。宰是宰相,官就是这些大臣,像今天这部长、各级领导。
  中国有没有救?我相信有救。为什么?祖宗积的德太厚了!这两百年变成大不孝,不要祖宗了,灾难就现前。这个灾难是祖宗对这些大不孝的人一种惩罚,惩罚完了,还得好好的哄著你,教你。那怎么样?那就是以菩萨身、国王身、宰官身、士农工商身,佛菩萨示现多了,我们的社会、国家就有救。现在看这种气象,好像慢慢有了,有这种气象,能看到了。这是什么?这个是定律、是真理。在整个世界上,你去看历史,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注重伦理道德,懂得断恶修善、累积功德,这是真的。其他的国家有,太少了,没有中国这么普遍。普遍的产生来自于教育,这确实是欧洲一些学者专家,他们肯定古时候的中国人有教育的智慧、有教育的理念、有教育的方法、有教育的经验。我们现在这四个都不见了,教育的智慧没有了,理念没有了,方法也没有了,经验也没有了。直到这个几年的宣扬,大家开始有感觉到中国传统文化好,但是不知道怎么做法,做得一团糟。这要怎么办?古人有句话解答了,「不读书之过」,这些统统都是不读书之过,只要肯读书就全明白了。
  古人留下这些书在,我们现在想读,字不认识,意思看不懂,这是眼前的障碍。从哪里学起?跟外国人学。你看外国学习汉学的学生,他们用三年的时间学文言文,学会了之后,能看中国古籍,能看中国古人的注疏。这是我亲眼看见的,我亲自接触到这些人。我两次访问伦敦不为别的,就为这个,我们从这个地方得到经验,增长信心。我们今天得从头来起,不从头怎么行?外国人完全没有中国文化的底蕴,三年能学成功,中国人要学,我估计顶多两年,真的,两年一定能成功。识字一百天,学习中国文字的形、声、义,两百天足够了。形,中国文字怎么个写法,为什么要这样写,你都明白了。它的读音,它的含义,还有意外之义,那妙不可言了,它是智慧的符号。你看「好」,男子跟女子和合那就好,两个不和就不好了。这就是家和万事兴,好!你看这个字多有味道。什么叫好?和睦相处就好,不和睦就不好,就坏了,这意味多深。
  我在早年,在台北讲经,台中有个同学,不晓得现在还在吗?叫焦国宝居士。他在台中大概认识了一个女朋友想结婚,问我,写了封信来问我。我用一个明信片写了一个字回答给他,就写了个「婚」字。你看,这边是个女,那就昏了。他接到我这个字之后,他就不结婚了。我说,我的意思你还是没有搞懂,见到女人不昏,那就对了,你就可以结婚了;见到女人昏了,就不能结,这里两重意思在。即相离相那是菩萨,你怎么一看那个相就昏了?中国文字有趣味。他不结婚了,也很好,但不是我的本意,我的本意叫他即相离相,那就是个菩萨家庭,那是个好榜样。学佛,个人,一个人,要跟一切人做好样子,成家了,这个家要跟所有家庭做好榜样。不离相很麻烦,每个人都有执著,天天吵架,不是冤家不聚头,这不是一个幸福家庭。幸福家庭一定要忍、要让,忍让到底。双方都能忍让,这个家庭和睦,这个家庭兴旺。所以,具足了因缘,这到法身菩萨了,法身菩萨就得佛授记,授记将来成佛,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处所,佛的名号,佛都可以预先告诉你。
  「按经义云:种植种子,如不腐败,必能生根发芽,长成大树。」这是这经义含的意思,种子决定不能够腐败。「闻佛名号,如得种子,信愿持名,即是具足因缘,必得受记作佛,故云持名为佛种」,字字都是真实义。我们念念不忘持名,口里虽然没有念佛,心里佛号不断,这叫功夫,这叫决定得生。世间这一切事情,看在眼里、听在耳里,没有大的妨碍,随它去吧,不要理会。于团体有重大的利害要说,不是重大的不必说,做好榜样给大家看,潜移默化。劝导大家多听经、多读经,尤其是这部注解,专修大乘、专修净宗,最好能把这部注解能念背。这不是人人能做到,可以做得到,这部注解的分量跟《楞严经文句》的分量差不多。我在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来讲经,海仁老和尚还在,我跟他有缘,见了一次面。这个老和尚当时九十多岁了,在香港大家称他作首楞严王,就知道他一生专攻《楞严》,一门深入,真叫长时薰修。他只有六个学生,可能这六个学生现在都不在了,他的学生年岁都比我大。要做他的学生,标准就是《楞严经》跟蕅益大师的注解,就是《楞严经文句》要背,经跟注都要背,不能背,不能做他的学生。所以他只有六个学生,能背《楞严经》注解的。
  如果要是真的发心弘扬大乘、弘扬净宗,最殊胜的就是这个经跟注解能背诵。能背诵,而真正能发菩提心,不失菩提心,决定是一代祖师,佛教可以从他兴旺起来。如果没有戒学的基础,有这个能力把这个经跟注都背熟了,他还是不能开悟。要有戒的基础会开悟,没有戒的基础,一千遍、两千遍,定得到了,很难开悟。所以戒定慧三学叫三无漏学,缺一个都不可以。我有定共戒,我有道共戒,那是有戒才能共,要没有戒你共什么?得有戒才行。那个道共戒、定共戒在什么时候显出来?在教化众生善巧方便,在那个地方显示出来,不是在日常生活,日常生活要表现那个好样子教初学。释迦牟尼佛持戒为什么?是为教初学的,要做出好样子给他看。所以,父母在家里都要守规矩,为什么?是做给儿女看的,是给他做榜样的。父母不这么做,光他讲他不相信,他说假的,你看你教我做,你都没有做到。必须自己做到,他相信了,这是真的,他会很认真学习。所以教育,身教第一,没有身教不行。现在的教育是教人,没有教自己,所以教育失败了。
  今天整个社会,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教育成功。老师教学生,收很高的学费,贪财。学生都看到了,认真学,学了之后,他也开补习班,他收得比老师更多。这教育成功了,教贪、教瞋、教痴,全教成功了。为什么?老师做出来给学生看,学生相信。两百年前没有这种老师,所以也就没这种学生。这两百年当中世风日下,一代不如一代。中国人讲三十年一世,两百年七世,一世不如一世,现在堕落到底谷,到底了,再要没有起色的话就灭亡了。所以,今天谁能看到事实真相?真正懂得因果的人,能看到一个人的命运,一个家庭的命运,国家的命运,全世界的命运。你从因果上去看清清楚楚,你会看得很明白,一点都不怀疑。这个人兴,怎么兴旺的,那个人败,灭亡,什么原因灭亡的,什么原因败的,清清楚楚。与他的现前有关係,与他的过去有关係,过去不要讲前世,不必,就是这一生。过去是什么?今天以前都是过去,今天以后就是未来。从这个地方就能看到,你就不会怀疑,你不会看错。
  念老这几句话说得非常好,把《宝云经》里面这一段说清楚了。信愿持名即是具足因缘,这句话不容易,不是过来人说不出,他怎么会知道!这一句佛号阿弥陀佛就是具足因缘,什么因缘?往生成佛的因缘,决定是这一生成就。我们如果真想在这一生圆满成就,往生作佛,对于这个世间就要全部放下,一丝毫不沾染。今天在身边所有一切资生之具,完全用在弘法利生,完全用在利益大众,这就是什么?这叫放下。如果为自己,那结果是什么?是自己不愿意离开六道轮迴。为自己,就是还是我要继续搞轮迴,不就是这个事吗?轮迴苦,你一定会看到。
  人在世间不能不死,有生就有死。冷静观察跟我们同时生长的小朋友,一起长大的,到现在有几个人还在?没几个,都过世了。再想想他们这一生、这一世留下些什么?是善、是恶?来生又到哪里去?我们已经看清楚了,已经看明白了。看清楚就不能再做糊涂事,还做糊涂事,你没有搞清楚、没有搞明白;真搞清楚、搞明白,决定不做轮迴的事业。我们今天认真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不是为自己,根本就不著相。那是什么?那是为利益众生。真正不著相,心里头乾乾净净,一尘不染,那才叫真正利益自己。自己什么?自己是清净平等觉,这是自己。清净平等觉是我的真心,清净平等觉是我的法性,就是我们此地所讲的佛种性。佛种性里头什么也没有,那叫护持;如果佛种性里头有一样东西,这就不叫护持,这佛种性里头有破坏的东西,有毒素在里头。
  今天避免自己犯过失,最好的办法就是熟读《感应篇》。《感应篇》真正念熟了,真正念懂了,不但不敢做恶事,连恶念都会断掉。起一个恶念也是造业,意业,身口意都在造恶业,念头是意在造业。有没有果报?有。大乘结罪就很严重,叫意恶。《俞净意遇灶神记》,灶神爷批评他,他说我没有过失,身、语都严守圣人教诲,意恶,你想想是不是?遇到不如意的,你心里还有怨恨,虽然口头上不贪,看到有钱人你还是羡慕,你还有嫉妒。这一反省,真的。哪有作恶?天天都在造恶,没有善事。他不错,他能够痛改前非,他那个改过、向善超过袁了凡,就是他没有把它写出来流通给后世,他的果报超过了凡先生。
  这都是他有一点善心,就是还是有一点良心,能救,佛菩萨、神明不捨弃他。灶神说不定是佛菩萨化身的,那就是应以灶神身得度,即现灶神身而为说法。这是真的,真有可能,这慈悲到极处。因为他相信灶神,每年都在灶神面前祈祷,希望灶神保佑。腊月三十,遭到许许多多不如意事情,认为这是神明对他的惩罚,想想自己没有过失,怨天尤人,老天对我实在太不公平了。灶神就真来给他说法,把他的过失一五一十都点出来,他承认了。能够承认自己的错失,能回头,这人有救。佛氏门中不捨一人,真正有救的要度他,不能捨弃他。不能接受的就不必说了,那就随他去。什么时候来救他?到他受尽了苦难,吃尽了亏,受尽苦的时候,他就回头想到要求佛菩萨帮助他,这个时候佛菩萨就来了。没有真正求他,他不来。所以具足因缘,「必得」,这个语气很重,必定得到受记作佛,故云持名为佛种。
  据《会疏》的意思,「以菩提心与称佛名号为佛种性,足证本经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正是护佛种性常使不绝」。「常使不绝」这一句四个字,《嘉祥疏》里面说,「欲使如来法种不断故也」。能够让如来法种不断,这是无量无边的功德,这就是续佛慧命,这就是护持正法,真正利益众生,利益众生就是真正利益自己。从哪里做?从本身做起,我让我的佛种性不断,别人看了,把他的佛种性引发出来,他的佛种性也就不断。我自己不肯干,光是劝人家干,人家看我不干,他也不相信。他不相信,他会影响别人,告诉别人,佛法不是真的,你看弘法利生的法师假的,他叫我们干他不干,叫我们念佛他不念佛。所起的效果是相反的,是负面的。所以,真正自度就度了众生,劝众生未必能度众生,自己真干就真能度众生。佛在经上说,自己没度而能度人,无有是处,没有这个道理。凡是能度别人的,都是自己已经度了,才能度人。末法时期,特别讲末法,真正自度唯有念佛一门。这一门可靠、简单、容易,道理太深了,唯佛与佛方能究竟,等觉菩萨都不能究竟。只要你能信,只要你肯发愿,你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你就得度了。这就是欲使如来法种不断。
  「《净影疏》曰:护使离障,起善无间,名常不绝。」护使离障,离障就是放下障碍。障碍的根就是我,除障最彻底的方法是无我。大小乘经论佛都说,无我是真的,有我是假的,所以必须认识,这个生灭的身不是我。人人都把这个生灭身当作我,最难破的这一关。佛对于真假辨别得很清楚,标准也很清楚,凡是生灭的全是假的,不生不灭是真的。用这个标准来衡量,我就不见了。不但身不是我,起心动念的这个也不是我,起心动念它还是生灭法,它不是不生不灭。所以,不生不灭只是自性。惠能大师见到了,他为我们说出,「何期自性,本不生灭」,就是没有想到自性本来是不生不灭的,那个东西就是我。不生不灭的自性能生万法,所生万法全是生灭法。
  所以生灭法是假的,执著就是病,执著,佛法里面就叫做业,你在造业。不善的业叫造孽,那就是罪。不能不辨别清楚,这是智慧,你得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人活在世间,一切随缘,一切放下,随缘而不攀缘就是放下。诚诚恳恳,老老实实,用真心干真事,念念、行行都是利益众生,都是帮助正法久住,都是帮助众生回头,帮助众生破迷开悟,那个果就是帮助众生离苦得乐。离究竟苦是要离开这个娑婆世界,得究竟乐那就是往生极乐世界,得究竟乐,离娑婆是离究竟苦,目标一定要锁在这个地方。
  他还贪恋,捨不得,教他一点一点放。首先要放下贪心,从这儿开始,让他不贪。世间人求的不外乎三样东西,第一个是财富,第二个是聪明智慧,第三个健康长寿。不同宗教、不同族群,你问这三样东西要不要?没有一个不要的。这三样东西由正当的方法取得,你得到的心安,不正当手段得来的心不安,怕出事情,提心吊胆。为什么不用正当的手段?正当的手段,佛教我们的。命里头有财富,命里财富从哪里来的?过去生中修财布施,阿赖耶的累积的种子,不是别的。为什么他有财你没有财?他过去修,你没有修。
  陈朗居士告诉我,这是前几年往生的,从前也常常来听经的。早年我们在香港没道场,我每个月来讲五天,每个月好像第一个星期,每个月都来,讲五天,住在新加坡。借尖沙咀街坊福利会,借它那个讲堂,在那边讲经,听众也不少。这个陈居士告诉我,他跟李嘉诚很熟,他说李嘉诚三十岁从潮汕到香港来做生意,偶然的机会碰到了。陈老会看相,算命看风水那是一流的,那是高人。看他的相,问他生辰八字,给他算命。算完之后就告诉他,你做生意,想拥有多少财富你就满足了?他说李嘉诚告诉他,我要能够有三千万我就满足了。陈老告诉他不止,你的命,命中财库是漫出来的,漫出来的,你无论干哪一行都发财。为什么?干哪种事业是缘,它有因,因碰到缘,后头就结果,无论做什么生意都赚钱。从这之后,李嘉诚就离不开他了,常常跟他在一起,他就变成李嘉诚的顾问。果然如此,那个时候就告诉他,你将来是香港首富。你看,命中注定的。命从哪里来的?前世修的财布施,也可能在这个地区,所以跟这个地区有缘。
  拥有财富是命、是福,福报,如何运用这个财富是智慧。要有智慧来运用他的福报,他的福报就一世比一世高;如果没有智慧,用完之后可能来世就没有了。当然想种福,种福,佛经上讲的福田,你要认识什么是福田,福田有真有假。真正认识这个福田再种福,小钱得大福;那不是真正的福田,用许许多多的钱,得的福很小,这种错了。好像是个很好的田,这个田底下是石头、沙子,不能种东西。这是讲得财富。聪明智慧要修法布施,健康长寿是无畏布施。在中国历代,这三种布施真正做到圆满的,大概历史上只有一个人,乾隆皇帝。你看,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一样都不缺,做了六十年皇帝,让给儿子,自己做太上皇。当时乾隆自称为十全老人,福报真大,那是多生多世累劫修行所得的果报。所以这个因我们要晓得。谚语有所谓「一生皆是命,半点不由人」,你懂得这个道理,则心安理得,无论眼前过的什么生活,心是安定的。有没有攀缘?没有攀缘。任何一个人一生,古人所说的,一生皆是命,半点不由人,你今天所作所为全是命中按定的,由不得你。明白了,改造命运。
  袁了凡改造命运完全依功过格,功过格的内容是什么?就是《太上感应篇》。《太上感应篇》里头一共,善因善果、恶因恶报总共讲了一百九十多条。明清两代读书人都用这个来反省,成为一种社会风气。每天早晚读一遍,反省,善的做到了没有?不善的改掉了没有?在这上下功夫。连出家人也不例外,莲池大师还有功过格,可见得当时真正读书人都用这个检点自己。莲池大师的功过格叫《自知录》,《全集》里头有,《自知录》就是功过格。这是什么?真干!
  佛法有这个东西,是戒律,戒本就是。戒本展开来,佛教导我们,善的要做,不善的不能做,要禁止。果然每天能够依教奉行,那就是积功累德、断恶修善。从哪里做起?要从《沙弥律仪》做起。《沙弥律仪》的基础是五戒、十善、三皈,那是《沙弥律仪》的基础。我们今天麻烦,就是把根丢掉了,所以搞什么都搞不成功。真正的根确确实实就是《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不从这上扎根,都是虚而不实。盖个楼盖得很高很像样,下头基础不稳固,所以他成就不了,不可能像古时候祖师大德那种成就,那么踏实、坚固。现在人的成就都是假的,好像现在盖房子,偷工减料,跟古人不能比。
  我住在六和园小房子,这个房子快一百年了,工跟料现在建筑材料找不到。房子虽然很小,真的是冬暖夏凉,它墙厚,材料都是真叫真材实料。工都做得很细很认真,所以很坚固,现在房子不能比。这个风气在外国也是,好像一年不如一年。外国的房子,你看遇一个颱风,屋顶被吹掉了,墙被吹倒了,非常脆弱。汽车一衝,从你大门到后门,都是三夹板做的,你敲敲,空的。所以我们在外国住,上洗手间水龙头一开,整个楼上楼下全都听到声音,不隔音。中国房子这个墙还是个单砖,还能隔音,它那是三夹板,不隔音的。全是假的,不是真的,像玩具一样。
  《净影疏》里头,「护使离障,起善无间」,这常不绝。烦恼不能不断,恶业不能不除,善心、善愿、善行才不落空。「又《甄解》曰」,《甄解》是引《大论》,《大论》就是《大智度论》,《大智度论》上说,「于无佛处,赞叹三宝音。三宝音者,即受持宣说佛法藏也,众生由之植善发智,成德契理,故三宝种子,传传相继,常使不绝」。《大智度论》上这段话讲得好。这个于无佛处,赞叹三宝音,这是什么意思?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办讲座。办讲座是什么?讲经就是介绍三宝,让这个地区的人有缘听到三宝,佛法僧,办讲座,这个功德大。大在哪里?我们看得见的,来参加的人,一历耳根,永为道种,成佛的种子,阿弥陀佛的名号种到他阿赖耶识里头去,这是我们看得见的。无形的众生来参加这个会的,那人数更多,甚至于无法计算。统统得利益,冥阳两利。这就是普贤十愿里头「请转法轮」,就这个意思,这个累积的功德大!
  「以上三说正好合参」,上面讲的三种讲法,合前面讲的总共四种。菩萨行是佛种,自性是佛种,发菩提心是佛种,持佛名号是佛种,我们合起来看,意思就清楚、就明白了。下面第四小科,「悲演济度」。
  【兴大悲。愍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于诸众生。视若自己。拯济负荷。皆度彼岸。】
  这一段经文,内容深广无际,非常丰富。第一句,『兴大悲』。「从此句直至拯济负荷,皆度彼岸」,就是我们念的这个十句经文,「表诸大士」,与会的大菩萨们,世尊讲《无量寿经》这一会,来参加的这些大菩萨,他们的德行。兴是兴起,就是发起大悲,这个大悲,同体大悲,无缘大慈的德行。有人说学佛的人不懂得世间的伦理,这是完全误会。伦理是讲关係,中国古圣先贤讲了五种,叫五伦,就是五种关係,「父子有亲,夫妇有别,君臣有义,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讲五个。五个讲得很圆满了,不必有六个。所以古人常说,人在世间,无伦外之人。这五个这才是人的条件,没有伦外之人。
  佛家讲这个关係讲到圆满了,没有比佛讲得更圆满的。你看,人还分这么多,这么多关係,佛只讲一个,同体。父子有亲,毕竟还是两个身,佛家讲同体。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跟我什么关係?同体,讲绝了,讲尽了。同体,能不爱护吗?同体,能糟蹋别人吗?这个说法确实再找不到更圆满的,再找不到更高的了。上跟一切诸佛同体,下跟无间地狱众生同体,同一个自性变现的,这就是同体。同一个真如,同一个真心,《华严经》上讲的,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无论从心、从识讲都是同体。
  阿赖耶,识海!阿赖耶多大?虚空法界多大,阿赖耶就多大;真如本性多大,阿赖耶就多大。那是中国古人所说的,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现在量子力学家发现了。内之内,科学还没有找到,但是对佛说的这个话不反对。希望科学再能够进一步,把内之内发现。这是个非常困难的命题,微尘里头有世界,怎么去发现?释迦牟尼佛怎么知道的?他是从自性本定里面看到的。人家入定,深到什么程度?深到自性本定,就看到究竟圆满。每一个微尘、每一个毛端都显示无馀,统统存在,只是我们没有感觉。八地以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宇宙重重无尽。这个境界很难体会,好像是贤首国师,当时被皇帝请到皇宫,讲到这个境界,重重无尽。是不是武则天?我记不清楚。贤首国师请皇帝在大殿门外临时造个亭子,八角亭。造好之后,每一面,八面,每一面放一面镜子,顶上放一面镜子,下面也放一面镜子。那个时候镜子是铜镜,铜磨得很亮能照见。贤首国师请皇上到亭子当中站著,四面、上下看看,皇上就明白了,真的叫重重无尽。你在里面看自己,多少个?数不清,在这个里头看到了。
  大乘教里面讲宇宙没有大小,你说大无穷大,你说小也是无穷的小,而且都是完整的。这个被现代科学发现了,现代科学叫全息现象。他是用两道激光照射,拍成照片,好像我们照一个人的像,照一张照片,两道激光照的。洗出来的照片看不到,它是一条一条的条纹,必须用一道激光去照,照的时候人像就现前,立体的这个相片现前。现在有立体电影,就是用这个原理来做出来的。这个照片就很奇怪,就是全息,你把它剪成两张,你看每一张完整的,就一张变成两张。再给它剪成两张变成四张,四张完整的。给它剪成一百张,小碎点,你去看还是完整的,叫全息。这是宇宙奥祕,佛在经上三千年前就说出,被现代科学家证明了。
  宇宙玄妙到极处,那个现象确实不可思议,妙极了。变幻莫测,就是《还源观》上讲的「出生无尽」,随著念头在变。念头,一个人的念头就无量无边,所有一切众生的念头,你说多複杂,就像万花筒里头变化。万花筒我们看到现相,确实大概八地以上看到,也就像看万花筒里的变化一样。所有一切众生起心动念统统都有反应,自性都有反应,反应都会现相。现相里头有物质现象、有精神现象、有自然现象,统统都有。可见得我们一念心多複杂,一念心里头什么都有,它就什么都现;如果一念心里头什么都没有,它就什么都不现。你要知道心是多複杂的,你从相上去看,从十法界依正庄严看,从遍法界一切诸佛刹土看,这华严境界。华严就是个大万花筒,在那个里头有看不尽的美好的世界。
  就是真正兴起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无缘,没有条件,慈是爱,悲是怜悯。众生在受罪的时候,怜悯他,帮助他离苦,帮助他得乐是慈,帮助他离苦是悲,这个就是菩萨事业。我们要记住,活学活用。一些初学佛,不相信佛的,不知道佛是什么,他会问你,佛教是什么?你讲什么他不懂,你说佛教是帮助人离苦得乐,他听得懂。喔,这么回事情!帮助人离苦得乐的。现在这个社会就需要,联合国特别需要,联合国就是找不到方法,方法就在佛教这里,你不要佛教,这离苦得乐是没办法解决的。
  现在社会乱了,乱大家苦。佛懂得,苦乐从哪里来的?苦乐从迷悟来的。迷了就苦,不了解事实真相,对于事相胡思乱想,产生很多错误的知见,于是苦上加苦。真正把事实真相搞清楚了,不迷了,苦就没有了;明白了,乐就来了。所以让大家了解,这个佛教是帮助我们解决现实问题的,不是别的。非常可惜,大家不去研究,出家人,出家人他没有研究,他没有能力解决。你去研究它,你去深入它、学习它,你就有能力解决,这是一门大学问。大家把它看成宗教,是个天大的冤枉,是个天大的误会。为什么?凡是宗教必须第一个要立一个主宰的神,创造宇宙的神。佛教没有,你找遍佛的经典,没有说一个主宰的神,没有。佛教里头讲了很多天神、鬼神,全是佛的学生,跟我们地位是平等的。
  所以佛教是师道,佛教称佛为佛陀,佛陀什么意思?印度话,翻成中国的意思,是一个觉悟的人,佛是觉悟。觉悟的人就叫做佛陀,迷惑的人就叫凡夫。你是迷,就是凡夫,你觉悟了你就叫佛。人人都是佛,人人觉悟了就是人人都是佛。在宗教里不可以,宗教里上帝只有一个,你永远不能当上帝,永远不能做神,神只有一个,只有一个真神。合不起来,拿宗教的标准来看,佛教不是宗教。佛教是教育,为什么?它称老师,你看,称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自称为弟子。教育里头才有师生的称呼,才这个关係,佛教是师生关係。所以,把它看作宗教真叫冤枉。
  但是,要是依照中国的宗教两个字的意思来说,佛教是道道地地的宗教。中国宗教这两个字的解释,宗是主要的、重要的、尊崇的,这三个意思;教是教育、教学、教化。两个字合起来,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学、尊崇的教化,佛教当之无愧。儒释道都是教育,但是,道有神仙,儒有圣贤,佛教里有佛菩萨,我们都可以把这个说成学位,问题就解决了。儒家最高的学位圣人,第二个学位贤人,第三个学位君子,学位的名称。那道家,神仙,最高的学位称神,第二个学位称仙,第三个学位称真人,可以这样讲法。它是学位的名称,人人都可以修到那个阶段,能讲得通。所以,中国这套东西跟外国不一样,说迷信,外国可以说,中国不能讲。好,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欢迎关注悲智佛网微信公众号,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公众号名称:beizhifw   公众号ID:beizhifw  
关注提示:可在微信上搜索 beizhifw ,在搜索内容中点击关注

老法师念佛 老实念佛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佛经故事 净土圣贤录文言文 来佛三圣永思集 净业三福 了凡四训 弟子规 太上感应篇 十善业道经 三皈依传授 认识佛教 沙弥律仪要略 五戒十善 修六和敬祈祷文 净土五经 刘素云老师复讲大经 净土圣贤录 布施的功德 净土大经解演义 科注全集 净土大经科注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