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第219集

1970-01-01 08:00:00 字体大小:
点击进入视频 点击进入mp3 用安卓下载播放mp3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一九集)  2013/3/1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0-021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念三皈依: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四百八十页,第六行看起:
  「以上第十九愿是因,第廿愿则是其果也」。十九愿是发菩提心,「闻名发心愿」,第二十愿是「临终接引」。「若人如第十九愿发心念佛,则临寿终时弥陀与极乐世界诸菩萨等众,前来接引,现其人前,经须臾间」,这须臾是现在的四十八分钟,「彼人即往生极乐净土,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是三不退。「以上是为第廿临终接引愿。深显果教他力不可思议之方便妙用。具缚凡夫能带惑往生者,皆因弥陀此愿,临终圣众现前,慈悲摄受之大力」。这一段是叙述,第十九愿发心念佛,这是因,它的果就是第二十愿,阿弥陀佛临终时候来接引。不但佛来,还有菩萨众、声闻众,甚至于我们同参道友早往生的人,都会跟著阿弥陀佛一起来接引。这个例子很多,显示出这个法门不可思议。这属于果教,八万四千法门是修因证果,这个法门不必修因就能证果。是个非常特殊的法门,非常稀有的法门,很难遇到的法门,所以称之为难信之法。
  一般法门要靠自己,没有一个法门不是断惑证真,所谓八万四千法门是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就是修学的方法。方法多!但是总的原则是一个,没有一个法门不是教我们断无明烦恼、尘沙烦恼、见思烦恼,通途法门。你用什么方法没有关係,统统要断。能够断无明的,这是成佛;不能断无明,能断尘沙、见思,这是菩萨,所谓菩萨都是指三贤,别教的三贤;没有能力断尘沙,有能力断见思烦恼,这证阿罗汉。阿罗汉称为正觉,菩萨称为正等正觉,佛称为无上正等正觉。方法多、门径多,总离不开这三个原则。
  这个烦恼说起来容易,断起来真难。见思烦恼是最粗、最明显的,断见惑,就能证小乘须陀洹果,大乘,《华严经》上讲的十信初信位的菩萨。所以初信跟小乘的须陀洹,断证功夫是相同,都是断见惑,但是智慧、福报不一样,大乘要超过小乘太多。这什么原因?佛在经上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心想关係大,大乘人心量大,能包容;小乘人心量小,不能包容,顾自己不顾别人。所以断烦恼相等,智慧不相等,道理在此地。我们学大乘的,如果心量很小,大乘果报得不到,会变成小乘,这个一定要知道。为什么大乘人讲发菩提心,小乘没有?这很明显的例子。菩提心是用真心,用真心断见思烦恼,功德殊胜。二乘还是用第六意识,我们常说三心二意,三心二意是妄心,不是真心。三心是阿赖耶、末那、意识,这叫三心;二意是讲末那,末那叫意根,第六叫意识。三心二意是一桩事情,二意里头不说阿赖耶的种子习气,三心里头就讲全了,有阿赖耶的种子习气。
  用妄心可以证阿罗汉果,可以证别教三贤,圆教没有,圆教只是十信。我们把它一对比就很清楚,十信位的菩萨,初信断见惑,从二信到七信断思惑,思惑断尽证阿罗汉果。所以,阿罗汉所断的烦恼,跟大乘十信位的七信位相等,两个对起来看就很容易看出来。初信位等于初果,二信等于小乘二果向,三信位等于二果,四信位等于三果向,五信位等于三果,六信位等于四果向,七信位等于四果。往上去,七信等于阿罗汉,八信等于辟支佛,九信是小乘的菩萨,十信是佛。这个佛,天台大师六即佛里头称他作相似即佛,他很像佛,不是真佛。为什么不是真佛?真佛要用真心。换句话说,十信菩萨,也就是十法界里面的佛,他还是用阿赖耶,但是他用得正;也就是说他是真的佛弟子,佛所教他的,他统统都做到了。所以很像佛,真的是依教奉行,就是那个心没转过来,没有能够转八识成四智。他一转过来,那是真的佛,不是假的。所以,十信菩萨他所修的就是转识成智,一转过来,十法界没有了,他出离了,十法界像一场梦一样,梦醒了。
  这个诸位要知道,《金刚经》上所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为就是有生灭的,阿赖耶是生灭法,有生有灭,阿赖耶所现的一切现象全是生灭相。这是我们在世尊跟弥勒菩萨对话里面,听得非常清楚。世尊问弥勒菩萨,「心有所念」,我们凡夫动个念头,心有所念,佛问,「几念几相识耶?」这话我们听不懂,动个念头不就念头吗?这个念头里头还有什么几相识耶?但是弥勒菩萨听懂了,弥勒菩萨回答世尊说,「一弹指」,一弹指的时间太短了,一弹指在我们一般讲一念,大概一个念头,一弹指,这一个念头里头有「三十二亿百千念」。三十二亿百千念揉合在一起,就是我们一般讲纠缠在一起,科学里头的名词,纠缠在一起,成为我们一个念头。三十二亿百千念,百千是十万,三十二亿乘十万,三百二十兆。你看,三百二十兆个念头纠缠在一起,叫一念,我们怎么会知道?
  佛还问几相识?相是物质现象,就是色;识是什么?受想行识,这五蕴。我们读了这个才把什么叫五蕴搞清楚了,原来含糊笼统,几十年没把这个事情搞清楚。《心经》常常念,「照见五蕴皆空」,真没听懂,所以讲也是囫囵吞枣。自己都没有搞清楚,怎么会把那事情讲明白?这才真正明瞭了。真正明瞭,得力于现代量子力学家,不是量子力学家,我们还是很多疑问去不掉。现在科学用秒做单位,一秒钟我们可以弹几次?我能弹四次,比我年轻、力气比我大的,我相信至少可以弹五次。五乘三百二十,就是一千六百,单位是兆,一秒钟这个生灭的念头一千六百兆!我们不知道,就在我们眼前,我们看不到、听不到。星球爆炸,速度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我们能发现?不能,就在面前也不行,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们的六根不灵,六根非常迟钝。
  我们看电影,从前的电影是用幻灯片组成的,就是动画。这是电影的底片,它在放映机里面放的时候,一秒钟二十四张,就是二十四个生灭。镜头一打开,这一张幻灯片打到银幕上,立刻关起来,第二张放进去,这两个重叠了。那个还没有消掉,这一张又进去了,一秒钟二十四张,我们看到银幕上好像是真的。现在电影比从前更逼真了,为什么?它的速度更快,就这么个道理。殊不知我们眼前这些事物速度更快,就这个速度呈现。我们要是说一秒钟就放一张,其他的统统把它抹掉,只剩下一张,用二十四分之一秒的速度在银幕上,我们有没有感觉?有。感觉到什么?光亮了一下就没有了。光里头有什么东西?不知道,没看清楚,一下就没有了。二十四分之一秒,我们只看到闪一闪就没得了。现在告诉你,速度快到什么程度,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你怎么会知道在眼前?就在眼前,你就不知道,这是真的,眼看不见、耳听不见。星球爆炸那么大的声音在你面前,它存在的时间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听不见,没听见。
  古人讲的,中国古人也讲过,真有这些现象。六根缘不到,它速度太快了,我们跟不上。谁能见到?大乘经上常说八地以上,八地以上菩萨的定功,有能力捕捉到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那他就看见了。看见什么?整个宇宙。这个波动现象不是别的现象,全宇宙,我们也在其中。这桩事情被现代的科学家证实了。现代的科学家也很了不起,他们有能力捕捉到一千兆分之一秒,现在有这种能力,跟佛讲的愈来愈接近。物质现象是什么?精神现象是什么?这个谜,这是宇宙的奥祕,被科学家揭穿了。物质是什么?用的方法跟佛经上讲得一样。
  世尊在经上说了个比喻,物质很小的,从牛毛尘讲起,牛的毛比较粗,牛毛尖端上有一粒尘土,在这个牛毛尖上它不会丢掉。那我们晓得,彼此互相有引力。这么一个小尘土,肉眼好的人能见到,一般人见不到,肉眼非常好的能够看到。将这一粒小尘分成七分,七分之一叫羊毛尘,羊毛比牛毛细。羊毛尘分为七分,七分之一叫兔毛尘,兔毛就更细了。兔毛尘分成七分之一叫水尘,我们知道水有密度,但是它在水里面可以自由穿过,没有障碍。这个我们懂,水在显微镜之下看起来,里头真的有很多洞,像网一样交叉的这种状况。这个小尘再分成七分之一叫金尘,金属密度大,还是有空隙,这一粒小尘从金属空隙里头来去没有障碍,它能通过。所以铜墙铁壁它可以自由通过,这叫金尘。
  金尘七分之一才叫微尘,微尘,佛说了,阿罗汉的天眼能看到微尘,比微尘更小的,阿罗汉看不见了。那我们相信,微尘应该就是现在所说的原子,阿罗汉有能力看到原子。它还可以分,再分成七分之一,叫色聚极微。色聚极微这个名词里头应该包含很多,现在科学里面所说的基本粒子、夸克,这两样大概都有六、七十种,这是很小的物质现象,这色聚极微。色聚极微再分成七分之一,叫极微之微,佛经上也叫做极微色。色就是物质现象,最小的物质现象,基本的物质,它不能再分了,再分就没有了。科学家把它找到了,再分,果然没有了。没有了看到是什么?物质没有了,看到是念头波动的现象。这才恍然大悟,物质从哪里来?从念头来的。
  意念是物质的基础,这最近才发现的。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经上就讲到了,物质从哪里来?「相由心生」,这佛经上讲的,「色由心生」,你看,那个心就是念头。科学搞了四百多年,多少人去研究才发现,没有想到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已经说过了,说得好清楚,比他们讲得还要清楚。这发现念头是心生的,念头生的,念头从哪里来的?佛经上有,讲得清楚,科学讲的也可以接受,说念头是突然生出来的,立刻就消失了。这个突然生、立刻消失,《楞严经》上有说,「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在佛经里头都找得到。它怎么个突然发生?他说没有理由,找不到原因。佛讲到理由,它从业力变现出来的。阿赖耶三细相,第一个是业相,第二个是转相,第三个是境界相。境界相是物质现象,转相就是精神现象,就是受想行识。受想行识从业相,无明业相,业相就是波动的现象,波动现象怎么来的?一念不觉,一念不觉就产生这个波动。波动之后接著第二个,前念灭了,后念生了,一个一个接一个,就这么来的。信息从这来的,就是末那,末那变成物质现象,变成第六意识。所以第六意识的分别,第七识的执著。佛经上讲得很清楚,科学没有这么详细的解释。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二、三十年之后,这问题解决了。
  今天科学家提出,科学界这几百年来,最大的错误是二分法,把这个宇宙分成两分,心理、物理,这才是错误的。现在晓得物理没有,只有心理,物是心生的。所以二分是搞错了,现在造成这么多的麻烦不能解决。可是揭穿这个谜底之后可以解决,用什么解决?念头解决。所以现在书店里头很多新的书都讲念力,念力不可思议,念力能够改变物质现象。头一个就是身体,身体是物质。身体用久了它会生病,其实它不会生病,为什么会生病?你用得不正常,你把它用错了,你要用得正常,它不会生病。什么叫正常?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见色闻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叫正常。那个人叫什么?那人叫佛,佛是正常的人。见色闻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完全正常,他就无量寿。我们会起心动念、会分别、会执著,不正常。不正常就会把物质这个细胞变成一种病毒的细胞,病就这么来的。你用正常的时候,这个病毒的细胞又会恢复正常,恢复正常,病就没有了。不需要用药物,也不需要用打针吃药,不需要,它自然会好。
  美国夏威夷古老的治疗方法,修.蓝博士去年三月到香港来过,办了一次活动。第二天他来看我,我就问他,你这种意念治疗,根据什么道理?他告诉我,清净心,治疗的人必须心里清净。他不是个佛教徒,佛学名词他不知道。他给我说,首先要把我们的念头,意念里头负面的,就是恶的,不是善的,统统清除掉。我们叫放下,他叫清除掉。然后把善的念头也清除掉。对,恢复清净心。这个东西,这很有道理,不善的念头,它感的是三恶道,善的念头感的是三善道;换句话说,只要你有念头,你就出不了六道轮迴,问题在这个地方。所以他把这两种念头统统能除掉,恢复到心地清净。虽然恢复到清净,我执没忘,所以他还是凡夫,他不能证阿罗汉果。但是清净心他证得了,就是他心里头没有妄想、没有杂念,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没有妄想、没杂念,他能做到这个功夫。这治病的原理,我们听了我们懂,我们能够承认、能够接受,佛经上讲得很多。
  那方法?用什么方法治疗?他说方法,首先要知道病人四桩事情,第一个,他的姓名;第二个,他的年龄,出生年月日;第三个,他现在住的地方,治病可以跟病人不见面,距离三、四千里路都可以,都能把他治好;第四个是病历,他在医院检查的病历。只要这四样东西,姓名、年龄、现在住的地方、病历。怎么个治法?他说每天三十分钟观想,把病人观想跟自己成一体,想那个病人就是自己,自己得的病就跟这个报告,检查报告一样。用自己的清净心恢复病毒细胞恢复正常,每天做三十分钟。他有个口诀,我们讲,一般讲咒语,也能够讲得通,他就四句话,「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就这四句话。我们中国人一句话三个字,十二个字,就念这个,念半个小时。对著病毒的细胞用半个小时,每天用半个小时,三十天这病毒就没有了。我这里病毒没有了,对方的病人病毒它就没有了。他用这个方法。疗程要一个月,非常有效,人不需要见面,他就能给你治好。他真的治好了几千个例子,他不是假的,真被他治好了。这个人今年七十四岁,去年来七十三岁。
  我问他,你有没有传别人?我说这个方法好,万一有灾难,医院没有了、医药没有了,怎么办?这个方法用得上。他心量很大,他到处传人。而且不难学,难的是你自己把那些念头清除,这个是你的功夫,其他的不难。除掉之后还有一个,慈悲心很大,真正能爱一切众生,爱一切小动物、爱花草树木、爱山河大地。就是佛法里头讲的大慈大悲,确确实实把整个宇宙万物跟自己看成一体,就有这个效果。这个理论,佛经上讲得很清楚,可以用这个方法治疗自己。
  所以,我们的经题后面有五个字,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是什么?是佛陀,清净是阿罗汉,平等是菩萨,觉是佛。学佛学什么?就这五个字,清净是正觉,平等是正等正觉,后头那个觉是无上正等正觉。都在经题上,这个经妙极了,在这个末法时代,这一部经就够了。宗门教下、显教密教、大乘小乘,全在这一部里头,这是圆满的法门,不可思议的法门。古人称它为中本《华严》,彭际清居士讲的。彭居士是乾隆时候的人,这是佛门的大德,没出家,通宗通教,显密圆融。著作很多,他有《无量寿经起信论》,有《华严念佛论》。告诉我们,《无量寿经》就是中本《华严》,《华严经》就是大《阿弥陀经》,《无量寿经》是中本《弥陀经》,我们念的《弥陀经》是小《华严经》,这三部经是一不是二。
  果报呢?我们要知道,极乐世界就是华藏世界,但是极乐比华藏更殊胜。早年我在新加坡讲《华严》,有同学问我,华严、华藏世界跟极乐世界有什么差别?我举了个比喻告诉他,我说华藏世界好比新加坡,极乐世界好比是乌节路,新加坡最繁华的一条街道。所以,往生极乐就到华藏的中心了,往生到华藏未必到乌节路。这他能听得懂。到华藏难,到极乐世界容易,到华藏我们没把握。经能讲得不错,天花乱坠,烦恼习气断不掉,断不掉就去不了。这个法门它可以带业往生,不要断烦恼,只要把烦恼伏住,虽有烦恼不起作用,就能往生。这个叫什么?伏烦恼,伏烦恼容易。
  我常常劝人,跟修‧蓝博士讲的方法是一样的,我们把自己心里头的念头,负面的念头放下,正面念头也放下,统统放下。为什么放下?告诉你,负面是三恶道因,正面是三善道的因,你出不了六道轮迴。你做很多好事,都放在心上,天堂是替你消福报的;你干了很多坏事,到地狱,地狱是消罪报的。统统是消业的,一个消善业,一个消罪业,就如此而已。所以,二边都放下,心清净了,把阿弥陀佛请到心上来,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这个法子比修‧蓝还高明,因为修‧蓝这个,修‧蓝没有阿弥陀佛,修‧蓝有阿弥陀佛就更灵了。所以这个我们,我们听他的,我们比他的高。那我们的效果好像比不上他是什么?我们的妄念夹杂太多了,还是一句话,你心不乾净,你放得不彻底。心里面是打扫、清除了一部分,还有一些渣子在里头,所以你的功夫不得力。你再清除,清除得乾乾净净,效果肯定超过修‧蓝。这是念佛同学不能不知道。
  念佛同学晓得这个,你对于念佛法门,你就会生法喜,你就会不退转,你就会永远不改变。为什么?你真正尝到味道了,净土法门的滋味你尝到了。所以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永远不生烦恼。不生烦恼,记住,什么叫不生烦恼?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我们做不到,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念头太微细了。你想想看,一秒钟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找都找不到,你怎么能控制它?那怎么办?从见思烦恼、尘沙烦恼这儿下功夫,《华严经》上讲的不分别、不执著。不分别是放下尘沙,不执著是放下见思,这个行。
  最简单的、最有效果的,不算是一心不乱,是一心不乱的边缘,还没有到一心不乱,叫功夫成片。我刚才讲的都是功夫成片。二六时中,心里头真的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其他的念头都没有了,我都放下了。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口里头只有阿弥陀佛,这叫功夫成片,这个我们能做到。这里头也有三辈九品,上三辈的可以自在往生,想什么时候去,阿弥陀佛什么时候就来接你。有寿命不要了,可以提前走,真到这个功夫。想在这个世界上多住几年,寿命到了,还想多住几年,不碍事,行,可以,生死自在。在这个世界上再多住几年,那为什么?绝对不是为自己,为自己,到极乐世界愈早愈好,为了还有些有缘众生。什么叫有缘?我说他都会听,他相信,他能听得懂,他能依教奉行,这叫有缘众生。多带几个去,带得愈多愈好,是这个意思,他不是为自己,自己没事了。
  所以,这个法门我们一生能契入这个境界,除这个法门之外不行,宗门教下、大乘小乘都不行。遇到这个法门要大福报,这个福报正像大乘经上说的,过去无量劫来,你曾经学习过这个法门,曾经供养过无量诸佛如来。今天遇到这个法门,无量诸佛如来加持你,你才能信、能解、能行、能往生,往生就是证果。所以这不是容易事情,不是偶然的事情。我们遇到这个法门,得到这部经典,真的如获至宝,这个世间再没有一样东西比这个更宝贵的。换句话说,中国人敬天,天神,玉皇大帝,中国人晓得,玉皇大帝今天来找你,让位给你,你干不干?我们会摇头,不干。真来了呢?真来了也许不摇头了,就接受了,靠不住。比玉皇大帝更高的、福报更大的,大梵天王,初禅天的天主;还有大的,四禅天的天王,摩醯首罗天王,统领释迦牟尼佛全部的教区,也就是三千大千世界主,干不干?不能干,干就上当了。为什么?出不了六道轮迴。这个轮迴面积多大?十亿个银河系,释迦牟尼佛娑婆世界。像这样的世界在太虚空里头无量无边、无穷无尽,整个太空,这一尊佛的教化区,小地方。
  所以到极乐世界,在那个地方修行,得大智慧、大神通、大自在,为什么?遍法界虚空界你统统缘得到。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你的能力就像阿弥陀佛差不多,一切诸佛刹土里头通行无阻,三部经上都说到。而且我们发现了,往生到极乐世界花开见佛,进入阿弥陀佛的讲堂,因为身是法性身,土是法性土,所谓法性身、土,就是说它不是生灭的,那是真的不是假的。就像惠能大师所说的,不生不灭,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这是自性的性德,本自具足不是从外来的。佛法的教学,终极的目标是见性。我们在这个世间寿命太短,业障太重,外面环境不好,所以见性很困难,换到极乐世界,在极乐世界见性。所以花开见佛,你就进入阿弥陀佛的讲堂。
  因为极乐世界是法性身,不需要饮食,这个世间需要饮食,极乐世界不需要饮食。精神饱满,永远年轻,为什么?他不变,他不是生灭法。而且相,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佛对印度人说的。因为当时出现在印度,印度人认为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就是人间福德之相,用这个做比喻。《观经》上,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说出真的,真的身相跟阿弥陀佛一样。阿弥陀佛有八万四千相,每一个相有八万四千好,每一个好放八万四千光,每一个光中都有佛菩萨在转法轮。那我们到极乐世界的相,跟阿弥陀佛的相完全相同。
  你进入讲堂,听经、闻法,等著开悟,没有开悟不出讲堂。所以,一出讲堂就开悟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出讲堂了。那个地方是保证必定成佛的讲堂,这也是他方世界诸佛刹土里没有的,只有极乐世界有这么一个班。同时,你在讲堂听经,你有能力分无量无边身。分身去干什么?去参学,十方一切诸佛刹土面前都有你的身,你在那里供佛,供佛是修福,闻法是修慧,福慧双修。你到极乐世界等于到了遍法界虚空界,一尊佛都不漏,每一个佛都教你。分身跟真身同样效果,不是说分身不能办事,分身真能办事。所以,极乐世界成就圆满太快了,这是一切诸佛刹土比不上的,华藏世界也比不上。华藏世界能比上,文殊、普贤就不必召集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到极乐世界去参访阿弥陀佛,不必去了。所以华藏世界也没有。
  这些事情我们真的搞清楚、搞明白,死心塌地了,心就定了。心定了,那个杂念才能够除得乾净;心不定是永远搞不乾净,搞不乾净,这些东西是严重的障碍。所以,佛当年在世,这部经是多次宣讲。世尊讲经只讲一次,没有讲重複的,唯独《无量寿经》。有明显的证据,最明显的证据,就是五种原译本里面愿不一样。这个要是同一个底本来的,决定不会翻错,那四十八愿就是四十八条,不可能有增减。但是现在五种原译本里头,四十八愿只有两种本子,二十四愿有两种本子,还有一种本子三十六愿,这是最大的差距。所以古大德判断,至少是三次以上。以上是什么?还有七种的翻译本子失传了,在中国这十二次的翻译,从汉朝到南宋八百年间十二次翻译,里面有这么大的差别。所以过去这些祖师大德认为,必定是佛多次宣说。
  善导大师有句话赞叹佛陀,说「诸佛所以兴出世」,一切诸佛到这个人间来,「唯说弥陀本愿海」。唯说弥陀本愿海就是《无量寿经》,就是为了说《无量寿经》而来的。因为这部经难信,所以顺应众生根机,说一切法门,说无量法门,无量法门最后都归净土法门,都归到无量寿。就像《华严经》那个样子,《华严经》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是《华严经》最后总结,到极乐世界去了。所以古德很多人说,没有净土法门,《华严》不能圆满。《华严》入了无量寿,才真正得到圆满。为什么?那些法身大士,跟他们讲,他们会接受,他们不会怀疑,他们见到事实真相了。
  这是我们肯定这个法门,建立坚定的信心、愿心,一心嚮往,一般有三年时间足够了。一切时、一切地,我们不要去找一个很清净环境,找不到,那要多大的福报。就在日常随缘,随缘学妙用,妙用什么?念佛。贤首国师说的「随缘妙用」,我们把妙用就扣在念佛,一切万缘统统归阿弥陀佛。不要把你所看、所闻的放在心上,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就叫做妙用。我见闻觉知不放在心上,这妙了,放上阿弥陀佛就更妙了,妙中之妙。要把这个当作第一桩大事!想到别的地方,马上觉悟到,我想好事,三善道,我想坏事,三恶道。宗门大德有句话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觉悟要快,不造业。念头才起,不管它善与恶,阿弥陀佛。这叫真念佛人,这叫老实念佛人,决定有成就的念佛人,跟四十八愿愿愿都相应。
  具缚凡夫,具缚就是具足烦恼,这个缚是烦恼的代名词,好像绳子把我们捆绑,带著迷惑,能带惑往生,这就讲带业往生。皆因弥陀此愿,这哪一愿?就这一愿。临终圣众现前,慈悲摄受的大力。弥陀的愿力不可思议,我们要做弥陀弟子,不能没有阿弥陀佛的度量,要能包容。特别是无故毁谤我们的人,羞辱我们的人,陷害我们的人,障碍我们的人,都不要放在心上。欢喜吃亏,欢喜上当,为什么?吃亏等于零,上当也等于零。《般若经》上所说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就不放在心上了,不放在心上没事。而这些人是什么?这些人对我是恩人,他来考试我,我通过了,我及格了。所以我不但没有怨恨他,感恩,感恩他帮助我提升。我修积的功德要迴向给他,为什么?报恩。因为他不管是恶意、是善意,他造的这些业他要受报,我不放在心上我不受报,他要受报。他要受报就有痛苦,我给他迴向,减少他的痛苦,所以这是报恩。一般人不知道。
  对于冤亲债主,我们供一个长生禄位,天天给他消业,这是我们应该要做的。心里面,这一生没有一丝毫怨恨,这个好,法喜就是从这生出来的。要有怨恨,有不如意,你欢喜心怎么生得出来?你生不出来,勉强装,装不像。他真快乐!无论生活在什么环境,顺境逆境、善缘恶缘都那么欢喜,都那么清净。不但生这些,还生智慧。智慧,你就知道该怎么样处理问题,处理得非常妥善。
  下面引灵芝师的话说,「如宋朝灵芝师曰:凡人临终,识神无主,善恶业种无不发现,或起恶念,或起邪见,或生繫恋,或发猖狂,恶相非一,皆名颠倒」。灵芝师这些话完全正确,人在临命终时,这种现象十之八九,我们送往生都能见到。念佛如果不恳切,没有放下,都会有这些麻烦出现。所以,古大德在《饬终津梁》里面教导我们,送往生,断气之后八个小时不要去碰他,不但不要碰他,连他睡的那个床都不要碰它,都要保持有一点距离。为什么?怕碰他,他有感觉,他生烦恼,他会有痛苦。只有一句佛号帮助他,不要讲开示,这个时候不能讲开示,就是一句佛号。开示在什么时候?他说话,他说门口有个什么人来了。多半都是已经死去的他认识的人,这个时候提醒他,老实念佛,不要理会。怕他这是冤亲债主变现他的一些朋友、家亲眷属来勾引他,他要跟他走,就上当了,那个麻烦就大了。这个时候就是不要理他,任何境界,说佛来了,不是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来了,不要理他。一定要等到阿弥陀佛来接引,你才能去,不是阿弥陀佛,什么佛都不要理。只给他讲这些话,愈简单愈好,提醒他念佛,念佛不要间断。
  或者起邪见,刚才讲的见神、见鬼、见佛菩萨,不是本尊,这都属于邪见。必须要见本尊,念佛人的本尊是阿弥陀佛。所以最好平常我们拜佛、供佛就供一尊佛像,一生就这一张。到时候来,阿弥陀佛来接引,准定现这个相,你天天拜的、天天想的,终于见到了。我们这个几十年来就是用这尊像,这尊像是瓷的,大概有三百多年了,将近四百年,供奉在台北我们那个时候华藏图书馆。像只有一尺高的样子,不太高,这放大了。放得好,放得非常庄严,看到欢喜,蓝底白色的。现在方便,瓷的很不好携带,怕打破,所以我们用照相,大张、小张照得很多,走到哪里都带到哪里,这让我们念念想到阿弥陀佛,就想到阿弥陀佛这尊像。你喜欢什么样的像,你就供什么样像,出门的时候最好把照片带著,时时刻刻不离开。繫恋是对他的家亲眷属亲情太重,想到这个人没有看到,那个人还没来。底下讲的猖狂,应该多半是冤亲债主附身,这就很不正常。这个统统叫颠倒。
  「可见凡夫业重,临终之际,更多颠倒;复以四大苦逼,痛不可言,何能正念持名?」这句话要紧。四大,地、水、火、风,我们参考资料里头有,叫「四大分散」。「地、水、火、风,能造作一切色法」,色法是物质,所以叫四大;换句话说,这是物质的四种特性。「人们的肉身,就是由地、水、火、风之坚、湿、暖、动等性所构成的」。这个讲法很浅,我们以前都是这个讲法,现在懂得了,不是这个讲法。量子力学家告诉我们,最小的物质,构成整个宇宙是最小物质,那个物质叫基本物质,是相同的。所有物质现象都是它构成的,我们说物种,物的种子,物质的种子,可以这么说法。现在科学家叫它做微中子。微中子多大?科学家告诉我们,一百亿个微中子,单位是亿,一百亿个微中子把它纠缠在一起,在一起它的体积等于一个电子。电子我们肉眼都看不见,绕著原子转的一个电子。你就晓得微中子多么小,就是它不能再小了,它再一分就没有了,这个东西。
  地水火风,地就是它是个物质,叫做地;这个物质它带电,带阴电就是水大,带阳电就是火大;它是动的,它不是静止的,这就叫风大。这四个是它的性质,这样讲法就对了。我们看到科学报告,两个一对照,所以他说,你看坚,它坚固,水是湿,就是它带的有湿性、有暖性,这就实际上就是阴电、阳电,它是动的,它不是静止的,而且动的速度都很大。所以这是构成。这四大种性如果不调和,肉身就会散坏。也就是说它的运动就像星球在太空一样,它绕著一定的轨道,如果它轨道一错乱,星球就乱了,秩序就乱了。人身体也是如此,我们的思想正常,它就正常,我们思想不正常,它就不正常。为什么?物质是听念头指挥的,所以念头能主宰物质运动的方向、速度、规律。这就是我们不能够违背大自然,一定要随顺自然,自然是最健康的,自然就是性德。
  中国老祖宗教导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能够违背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这四科是性德。佛教导我们的,十善、三皈、五戒、六和、六波罗蜜、普贤十愿,这性德。我们永远遵守、永远不违背,身心健康。稍稍有一点违背,身心就有一点问题,不大,赶快纠正过来。不需要靠医药,不靠外缘,要有这个信心。还要靠医药,我们的信心不足。真正信心具足了,我们信心具足要学修.蓝博士,这个人真是信心具足,不但能调自己,还能帮助别人。学他这个东西,最重要是信心。
  今天这个世界出问题了,出大问题,很多人问我,还有国家领导人。我告诉他,所有的问题都是一个问题。他说什么问题?信心危机,现在的人不相信自己。谁相信自己?真正学佛人,不是假的,真的。相信自己是什么?你本来是佛。谁肯相信?中国老祖宗说,你本来是圣人,说人性本善。《三字经》上头一句话说,「人之初,性本善」,你相不相信?不相信。那个本善就是佛。人相信自己起心动念,相信自己分别执著,这就坏了;不相信真心,相信妄心,那怎么能不生病?怎么能不老?生老病死就从这来的。
  中国古代教学,童年的时间很长,十二、三岁以前不懂事。为什么?父母、老人保护他的童年,那就是不准他胡思乱想,不准他知道很多东西,养他的善根,养他的本性。所以童年的教育,学规矩、学背书。背书,只教你背,背书的目的在哪里?不准你胡思乱想,背书,你胡思乱想就背错了。所以你要晓得背书的目的,真正的目的,第一个目的是修定,帮助小朋友修定,定是真心。十二、三岁,慢慢大了,再给他讲一些道理,他能听得懂,为什么?他有定,一听他生智慧,他不生烦恼。所以书念得会背诵,那是次要的目的,不是第一个目的。中国这个教育不得了,外国没有,外国人不懂。所以中国世世代代出圣贤,圣贤教育。
  今天我们学西方人,西方人是知识教育,他不是圣贤教育。知识发达了,发明了不少东西,带来了空前灾难。中国人有智慧,决定不造这些东西。如果要是讲造的话,中国人在一千年前大概就可以发展到今天科学这个时代。不走这条路,这条路不是幸福之路,这条路带给人灾难,带给人危机,带给人不安,没有安全感。所以中国人是顺著自然规律,就是顺著性德。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是自性本有的,不是哪个发明的,不是哪个创造的,它自然的。老祖宗看出来了,要我们世世代代遵守。现代遵守,现代得受用,这一生快乐。
  我二十六岁跟方东美先生学哲学,他给我讲一部哲学概论。我跟他学的,学生只有我一个,每个星期天两堂课,在他家里学的。大概这样特殊的学生只有我一个。早年在香港,唐君毅先生,香港人大概都知道,唐先生是方老师早年的学生。他年岁比我大,早年的学生,那是在学校学的,不是在家里教的。最后一个单元讲佛经,告诉我,「释迦牟尼佛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听懂了,我接受了,人生最高的享受,我这一生享受到了。别人说我这一生受苦受难,我在享受人生最高的享受,怎么说有苦难?你们受的时候你有苦难,我受的时候不是苦难。为什么?别人批评你会生气,人批评我,我不会生气,我会感谢他。他的批评我听,有则改之,无则嘉勉,我不会生气。我欢喜人家批评我,为什么?有很多毛病自己没看到,他提醒,这多大恩德,怎么可以生气?
  所以天天在改过,天天在提升,天天在增长,这个叫快乐,这个叫最高享受。最高享受不是一般人能想像得到的,特别是脾气大的人享受不到,有贪瞋痴慢疑的人享受不到。贪瞋痴慢疑,特别是怀疑,一怀疑全都崩溃了。能把这个东西都放下,你才真正走到人生最高享受这条路,真正享受得到。见到一切万物没有不欢喜的,把我们的心量找回来,本来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本来是的,这是自性的性德。贤首国师在《还源观》上告诉我们三种周遍,第一个念头,念头才动,周遍法界。所以自己起心动念,要知道世间没有一桩能瞒过别人的事情,不要认为不知道。不知道是愚痴的人,他不知道,聪明的人都知道。念头才动就周遍法界,全知道了,诸佛菩萨知道,声闻、缘觉知道,你能瞒得过谁?所以让你不敢起心动念有恶念,这好事,让我们回归自性。
  第二个出生无尽,出生无尽是讲影响,这一个念头才动,虽然是个很细的、细微的念头,我这里好像没有看到,说不定在远方几千里路之外那个地方出事情了。因为什么?念力是周遍法界的,它肯定这个地方有感,那个地方就有应。换句话说,我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负责任,对自己负责,对别人负责,对整个宇宙负责任。你怎么会有恶念?最好的念头是阿弥陀佛,我发出去的念头是最好的,感受到的也是最好的。第三个就是心量,含容空有。空是虚空,含空就是心包太虚;容是容纳,容有,容有就是量周沙界。这是我们自己本来的心量,现在搞得一点点小事都不能够容纳。错了,怎么会变成这么小?能包虚空、容万物,虚空万物才真正跟自己是一体。
  那我们明白了、觉悟了,要为天地万物服务,他违背自性,帮助他纠正过来。像修.蓝博士一样,从自己内心先恢复,然后自自然然就影响别人,有意无意都产生不思议的影响力。我们自己这样做了,我在澳洲图文巴住了十年,有意无意真的影响到这个小城,这个小城居民十万人。去年的三月,小城的宗教领袖们来告诉我,他们想联合宗教团结,把这个小城建成世界上第一个,多元文化和谐示范城市。好事!这是我们天天期望的,没有想到他们主动提出来。我鼓励大家,我说大家努力,希望一年能实现。到今年三月刚好一年,应该可以实现。实现,可以把这个事实在联合国宣布。一切都是佛菩萨安排的,不是人,人做不到。所以,人算不如天算,人最好别算,有老天爷在算。你看,今年五月份,五月份的月圆,外国人的释迦牟尼佛的圣诞,五月月圆的这一天。今年是斯里兰卡在联合国办一个活动,卫塞节,纪念释迦牟尼,卫塞节,在巴黎教科文总部。我们就趁这个机会参加这个活动,就到联合国把这个事情向大家宣布。好事情!全世界人都知道了。
  知道有这么回事情,就有许多人,爱好和平的人,想缔造和平社会的人,一定到那个地方去考察、去研究、去学习。有这么一个城,别的地方就如法炮製,跟进来学习。今天没有示范的东西没人相信,只有你做出来了,才有人相信。图文巴这个地方很适合,居民只有十万人,十万多一点,八十多个族群,一百多种语言,十几个宗教,真的是多元文化。大家生活在一起像兄弟姐妹一样,互相尊重,没有衝突、没有矛盾,互相敬爱、互相关怀、互助合作。这是全世界大家所希求的,那个地方做到了。这就是这一帮人在真干,潜移默化,带动这个小城。
  我们早年就有这个想法,从一个小镇,然后做一个城市,再做一个国家。斯里兰卡有很好的基础,我跟它总统讲,你要发个大心,为全世界建造一个佛教圣城,全世界看佛教到你这里来看。他一口答应,他决定做。马来西亚,我这次在那边讲经一个月,跟马来西亚的宗教这些领袖们约了一个聚会,在一起吃饭,互相交流。我们也希望马来西亚,这个国家不大,也应该可以做个示范国。马来人回教徒,我跟他们相处很好,跟他们的首相也是老朋友了,我们在一起无话不谈,我是极力鼓励他。
  我在那里办了个汉学院,他问我,你为什么在马来西亚办?我说我走了很多地方,马来西亚最适合,具备我想像的这种条件。马来西亚人口三分之一是华侨,华侨办了一千多个小学,六十二个中学,现在这个汉学院是个大学,他们热心于教育。汉学院,他问我,你们将来这个学院的老师,有多少个博士,多少个学士、硕士?我告诉他,统统没有。他感觉得很惊讶,那你怎么教?我说我这个学校,没有老师也没有学生。怎么讲?我们要培养汉学家,要培养老师,因为现在中国儒释道都没有老师了,到哪去找?没老师了。所以我这个学校设立研究员,既不是老师也不是学生,研究员。每一个研究员,研究员在哪找?我在这些老师里头找,就是这些小学、中学的老师里头找。他们有兴趣、有志愿的,专攻一门。
  学什么?就是《四库全书》,《四库全书》里头你只学一样,十年的时间专攻一样。《四库》里头有四书,你专攻《论语》,专攻《孟子》,十年就学这一样东西,十年之后你是这一门课程世界权威。我说我这里提供吃住,提供修学环境,提供图书设备,我们希望有一百到二百个研究员。十年之后能出到二十个汉学家,世界一流的,我们就成功了。我说到那个时候,他们的著作、他们讲演,我把它录成光碟,送到你们国家教育部去审查,够不够博士的水平。如果够,请你们教育部授予我们汉学博士学位。首相答应了,这就条件具足。我在别的地方哪有这么好的条件?这种条件,所以我说我来找你。
  现在学校正在建,大概明年这个时候差不多可以建好,建好之后就正式开张了。所以它不是一个普通学校,实验学校。普通的学校照著大学的这个条件,我们不够,所以实验。实验成功了,将来就是正式大学。所以首相不帮助没有办法,搞不起来,得他的大力帮助。我说这是大功德的事情,这个事业成功,那是你一生当中最伟大的事业。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欢迎关注悲智佛网微信公众号,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公众号名称:beizhifw   公众号ID:beizhifw  
关注提示:可在微信上搜索 beizhifw ,在搜索内容中点击关注

老法师念佛 老实念佛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佛经故事 净土圣贤录文言文 来佛三圣永思集 净业三福 了凡四训 弟子规 太上感应篇 十善业道经 三皈依传授 认识佛教 沙弥律仪要略 五戒十善 修六和敬祈祷文 净土五经 刘素云老师复讲大经 净土圣贤录 布施的功德 净土大经解演义 科注全集 净土大经科注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