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来佛三圣永思集-第3页(22页)

1970-01-01 08:00:00 字体大小:

来佛三圣永思集 一八
今看起,犹似昨日,令人倍感温馨。
  印光大师教人老实念佛,说:「念佛方能消宿业,竭诚自可转凡心。不用三祇修福慧,但凭六字出乾坤。」花乃无情草木,尚且不肯失信于人,何况圣贤佛菩萨呢?故而我们应该益加坚信:释迦世尊梵音清淨,岂有诳语?阿弥陀佛大慈大悲,绝无空愿!
  贤公常教诫弟子们说:「要做好和尚,先做好婆娘。」二○ 一二年三月,圆明寺住持印荣法师接老和尚到圆明寺小住,孝敬老人家一件僧袍,老人家试穿一下,感觉有点长,当即自己飞针走线缭起了袍边。这个精彩的画面被前来寺院礼佛的一位居士抓拍了下来,成为世间最为珍稀的镜头。
  看到此处,不知大家除了惊歎之外,还作何感想呢?佛门有联语曰:「投起针来,果能罗什译经,寸金易化;吃了饭去,不学弥勒大肚,滴水难消。」能如贤公者,千年试问几人比?
  二○一二年中秋节前夕,南阳有几位居士到来佛寺看望贤公,贤公忽然童心大发,硬是要上寺院的一棵柿子树上给大家摘柿子吃。大伙见此场面,无不歎为观止!一位留心的居士拿出摄像机,为大家录下了这段精彩至极的视频资料。
  「岂有此理,说也不信;真正绝妙,到者方知。」唐代禅门高僧赵州和尚因八十行脚而被传为千古美谈,可是要和咱们这位只会称念一句弥陀圣号的荒庵老僧相比,恐怕连赵州禅师自己也该自叹弗如啦!六字洪名之微妙难思,于此处亦可见一斑!海会圣贤 一九
来佛三圣永思集 二〇
  二○一二年中秋节后,南阳居士礼请贤公到南阳的念佛堂小住,几位居士录下了和老人家聊天的场面。
  当居士们问起贤公念佛有何境界时,老人家付之一笑、绝口不提。
  曾文正公联语曰:「神所凭依,将在德矣;鼎之轻重,未可问焉。」佛门历来的规矩:宗门忌讳说境界,教下不许谈功夫!当年圆瑛法师也曾有嘉言警醒佛弟子说:「道不远人,切忌认影迷头向外寻觅;心原是佛,但向迴光返照直下承当。」由此可见:贤公至此已非弥陀门外客了。
  「真知出实践,妙理贵躬行。」贤公虽然不识文字,然而说起话来却常常妙语连珠,听闻者往往大感意外、惊喜莫名。二
○一二年仲秋的一天,贤公正在劈柴,几位外地来的居士到寺院念佛,大家跪地顶礼后,求老人家慈悲开示。贤公一边劈柴一边说:「没啥可开示的,好好念佛!世上无难事,只怕心不专。」大家听后忍不住为之鼓掌喝彩。老人家加重语气又强调了一遍:「真没有难事啊!」然后问起大家从哪里来的,大家回答之后,老人家笑著说:「俺这是小庙,吃的是苦的,穿的是补的。你们来这儿要能受苦,能受苦才能了苦。你不来,我不怪,来了就要守我戒。走到哪里要守哪里规矩。」——先辈寻常语,人间未见书。众居士不约而同齐念弥陀圣号,深感震撼……
  在《论语?学而》篇中,端木子讚歎孔老夫子有「温、良、恭、俭、让」五种美德,而弟子们总结贤公能够自在往生的原因
海会圣贤 二一
来佛三圣永思集 二二
时,细观贤公一生的行谊,发现此五种美德在贤公身上同样是圆满具足。
  贤公性情温和,没有人见他老人家发过脾气,真可谓「凡事付之一笑,于人无所不容」。所以无论男女老幼、僧家俗家,亲近贤公未有不生欢喜心者。——古贤曰:「灭却心头火,剔起佛前灯。」我辈当知:此乃真正入佛门的大前提呀!
  贤公一生慈心爱物,真诚善待一切众生。随缘随分,从来不令大众起一丝烦恼。老人家曾多次教诲弟子们说:「宁可荤口念佛,不可素口骂人。」——周安士先生诗曰:「仁列五常首,慈居万德先。皇哉三教论,异口若同宣。」原来此处正是圣贤与凡夫的区别之处啊!
  贤公一生为人恭谨,数十年礼佛不用拜垫,也从不曾有人见他毁谤、轻视过任何人。——阿弥陀佛!《易经》云:「敬慎不败也。」印祖将「诚敬」允为快速成就的唯一捷径,我辈当深信不疑!
  贤公一生之勤俭,留给大家的印象尤为深刻。贤公常说:「择菜不丢青,胜似念黄经。」师在之日,我辈凡夫从未察觉其中妙处。此时细加玩味,忽然忆起释迦世尊的临终遗教:「以苦为师,以戒为师」,想到了百丈禅师「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法语,由此明白了老子为何曾自称拥有三件法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古贤有联语曰:「试问世间人有几个知道饭是米煮?请看座上佛亦不过认识田自心来。」
海会圣贤 二三
来佛三圣永思集 二四
「俭」之一字,岂敢轻看啊!
  贤公的老朋友「铁脚僧」上演下强法师如是说:「贤公绝对是佛菩萨到世间来应化的,人家这一辈子,我没有听说过他和哪个人为争啥东西起过争吵。」——世尊曾有一言,道破好大天机:「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二○○八年秋,贤公在把来佛寺託付于印志法师之时便再三叮嘱说:「不怕没庙,就怕没道。不聋不瞎,不配当家。」古德曰:「养成大拙方为巧,学到真愚始知贤。」用在贤公身上正恰如其分,上淨下空老法师讚其为
「海会圣贤」,的确名副其实……
  蕅益大师注解《论语》时说:「不闻道者,如何死得?若知死不可免,如何不急求闻道?」
  佛祖在经典中也经常感叹:「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佛祖形容人身难得,有一个「盲龟浮木」的比喻:海底一隻瞎眼的大乌龟,每一百年才游出水面来透口气。恰好海面上正漂浮著一块木板,木板中间正好有一个圆孔。盲龟恰巧把伸出的脑袋插进了浮木的圆孔里。——人身难得,便犹如盲龟遇浮木孔。
  佛典中还有个「须弥穿针」的比喻:
  佛说在须弥山的山顶垂下一根线,在山脚下手拿一根绣花针,那根线不偏不斜正穿过针眼。——人身难得,难犹如此。
  佛典中还有个「大地土与爪上泥」的比喻:
  佛祖抓起一把土撒向大地,说道:「失人身如大地土。」然
海会圣贤 二五
来佛三圣永思集 二六
后又从指甲缝中抠出一点点泥土说:「得人身如爪上泥。」
  佛祖还告诉我们:「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闻。」——若不是过去生中勤修福慧,今生断然听闻不到正法。假如我们的福报不够大,纵然听闻正法,也不能生起信心。贤公曾不断向人说起,能念佛的人都是有大福德、大善根之人,一定要把握住大好因缘,老实念佛,当生成就!
  古德有偈曰:「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孔老夫子说,早上听闻圣贤至道,晚上死了都值得。——这不是夸张,不是形容啊!因为尘世无常,肉身易殒,只有在道中才可求得真实永恆的生命。
  弘一大师曾有偈曰:「阿弥陀佛,无上医王。捨此不求,是
谓痴狂。」贤公的弟子们亲见了老人家往生的殊胜庄严,对淨土的信心益加坚定。千佛寺住持印涵法师和圆明寺住持印荣法师也都表示道场以后世世代代都要专修专弘念佛法门,决不辜负恩师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印志法师代表诸位同门恭读了祭文:
  维西元二○一三年元月廿三日,古曆壬辰年腊月十二日。恩师上海下贤老和尚金身入缸法会。不肖弟子众等,端身正意,恭奠于恩师法体之前,上达恩师暨诸佛菩萨曰:
  圣哉贤公,人中豪雄。三界师表,法门象龙。 少怀壮志,绍隆佛种。拜别慈亲,出家僧。 严持淨戒,勤修梵行。九十馀载,善始善终。 律己秋气,待人春风。以身垂范,普利群萌。 海会圣贤 二七
来佛三圣永思集 二八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桃李不言,下自蹊成。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来佛古寺,因师而名。 师今归去,福慧圆通。花开见佛,彻悟无生。 不肖弟子,拜瞻圣容。祈师再来,莫捨顽冥。 今立誓愿,我佛证盟。于师教诫,信受奉行。 同心同愿,众志成城。六和道场,百忍家风。 广演正法,利乐有情。
  古德教导我们不可毁谤众望所归者,因为「人心所向,天命可知」……贤公往生前三天,曾手捧一本书让一位居士给留影,那是集结当代众多宗派的高僧大德讚歎淨土法门、讚歎淨空老法师的一本书,书名就叫《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讚僧》。老人家讚
歎淨空法师是一位佛知佛见的大德高僧,老法师能住世弘法是众生的大福报,希望大众能团结一心,共同光大佛法、广利众生。再三儆戒学人:一定要善护口业,千万不可毁谤圣贤人!
  「僧宝不思议,身披三事云衣。浮杯过海刹那时,赴感应群机。堪作人天功德主,坚持戒行无违。我今稽首愿遥知,振锡杖提携。」——阿弥陀佛!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讚僧!……
  (因缘生按)南无阿弥陀佛!因缘生恳乞十方仁者恕罪!末学粗心,当初虽是反覆翻看贤公留下的一些视频资料,到底因资料太过散乱,竟将当年和贤公一起结庐共修的另一位高僧海圆法师给遗漏掉了。今番重订,望诸仁者容我忏悔!
  贤公陪母亲还乡是在一九五六年秋,此前末学疏忽二字,写
海会圣贤 二九
来佛三圣永思集 三〇
作「一九五七年冬」。所住的是生产队菜地里的「三间茅屋」。老人家往生是在一九五七年七月,末学却误记为「一九五八年初夏」。而往生具体时间是在吃完饺子的第二天中午,于此一併忏悔!这些皆有贤公生前视频可证。
  贤公文革期间是在桐柏山下的吴家湾村参加劳动,并非返回原籍。
  体光法师圆寂是在二○○五年元月,阴曆是甲申年腊月,末学疏忽,此前写作「二○○五年腊月」。惭愧至极!
  更有令末学汗颜者,竟将「铁脚僧」上演下强老和尚的法讳错记为「印强」。这实在是不可原谅了!
  末学曾就「孤峰寺」名字一事当面请教上演下强老和尚,老和尚说因孤峰寺坐落在孤峰山上而得名。相距二十里还有双峰山的双峰寺与之相应,另有寺院碑记也都写作「孤峰」,足证应为「孤峰」无疑。
  另有一事须在此处郑重声明:
  二○○七年夏,贤公曾告诉四位居士,有人偷走了他和西藏法王子的合影照,担心会拿此去行骗。就在当天,末学便听其中一位居士说知此事。二○○八年冬,末学在千佛寺和贤公聊天时,问起他和西藏僧人之事,贤公便为末学讲述了事情的经过。末学问是否是班禅法王子?贤公说是。今年春,有人质疑此事,以来佛寺造谣生事为由大闹道场,印志法师向李元添大居士求
海会圣贤 三一
来佛三圣永思集 三二
证,李居士说贤公在广州期间有一天是自己一个人出去的,不知道发生过什麽事。——阿弥陀佛!我想大家应该相信末学不会凭空杜撰,假如末学要存心编造,当然是找已经死去的人附会才对,怎麽可能会无端去和班禅法王子攀关係呢?
  有仁者向末学提出一个宝贵意见,说起文中「恐怕连赵州禅师自己,也该自歎弗如啦」一句恐引起学人的误会,似有自讚毁他之嫌。实则这只是依客观而论,说明贤公的身体健康程度是千古少有,并不是来比较二位大德高僧之间修持功夫的高低。至于二位的境界高低,远不是我们可望其项背,又何敢妄加评论呢?
  览诸谬误,末学心下愈加惴惴。罪已难赎,福岂敢妄求?
圣人何事欲无言
  上世纪八十年代,来佛寺还没有用上自来水,僧众吃水全靠自己挖的一眼浅水井。每逢旱天,水井中便打不出水来,只能到村子里去挑水吃。一次庆公去村里挑水的时候,被一条大狗咬得遍体鳞伤,狗主人闻声赶来,挥动手中的皮鞭就要抽打这条狗。庆公却把他拦了下来,说:「狗见了咬我,说明我前世作狗的时候咬过牠,现在牠把我咬了,这个账就正好了结了,假如你打牠,让牠心生怨恨,那麽这个怨就还要继续结下去,我这一身伤也就白受了。」于是向村民找了点麵粉撒在伤口上,又借来针线把衣服简单缝补了一下。然后还不忘在每隻水桶里打了半桶水挑

回了寺院。

圣人何事欲无言 三三

 

欢迎关注悲智佛网微信公众号,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公众号名称:beizhifw   公众号ID:beizhifw  
关注提示:可在微信上搜索 beizhifw ,在搜索内容中点击关注

老法师念佛 老实念佛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佛经故事 净土圣贤录文言文 来佛三圣永思集 净业三福 了凡四训 弟子规 太上感应篇 十善业道经 三皈依传授 认识佛教 沙弥律仪要略 五戒十善 修六和敬祈祷文 净土五经 刘素云老师复讲大经 净土圣贤录 布施的功德 净土大经解演义 科注全集 净土大经科注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