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第469集

1970-01-01 08:00:00 字体大小:
点击进入视频 点击进入mp3 用安卓下载播放mp3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六九集)  2013/10/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0-046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七百八十页,倒数第五行第二句看起:
  「答曰:由不如实修行」。这个问的意思,是问末法时期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人不多,提出这个疑问,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形?道绰大师在《安乐集》里头答得很好,他说由于不如实修行。如实两个字是解门,就是看破。这个法门,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我们认识不清楚,对他还有怀疑,所以修行功夫不得力。为什么?不知道「如来是实相身,是为物身」,物是物质,以为阿弥陀佛跟我们这个身体是一样的,这个错了。我们这个肉身,物质的身是有生有灭,阿弥陀佛是实相身,就是法性身,不生不灭。《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如来身是唯心所现,没有识变,所以它不变。我们的身是心生的,但是这里头有识,识产生了变化,把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十代表无量,把不生不灭的身变成有生有灭的肉身,这物质现象的身。这是什么?这叫根本上的错误。
  我们认知错误了,于是自自然然有下面三种不相应,「复有三种不相应」,第一个「信心不淳」,第二个「信心不一」,第三个「信心不相续」。我们回想一下,我们自己是不是这样的?确实如道绰大师所说,我们真的有这三个不相应。后面是念老讲的,「此论直指当世净业行人之病根」。《安乐集》成书是在唐朝初年,距离我们现在一千多年,那个时候是像法时代,像法之末,末法之初,在那个年代。大师已经把末世念佛人的病根揭露出来,提醒我们。我们现在如何让信心纯净,如何让信心专一,如何让信心相续,这是我们三桩大事情。这三桩大事情都要依靠真正对净宗的理解,所以经教就非常重要。
  理解,首先是经本。《无量寿经》在中国多次翻译,在译经史上,是唯一有十二次的翻译,任何一部经在中国没有这么多次的翻译,《无量寿经》十二次。非常可惜,这个经本有七种失传了,现在剩下来的有五种,五种本子里面的内容不一致,里面的差异很大。所以古德根据这个事实,判定释迦牟尼佛在当年,在当世的时候,不止一次讲这个经。如果只有一次,翻译本应该是大同小异,不可能有很大的差别。跟其他的翻译经典来看就非常明显,《金刚经》有六种翻译,都保存在《大藏经》里头,真的是大同小异,没有太大差别。唯独这部经,有很大的差别,最明显的,大家统统能看得出来的是四十八愿。现在这五种本子里头,讲四十八愿的只有两种,讲二十四愿的,你看差很大了,也有两种,还有宋译的本子三十六愿。这个事要是说世尊只讲一次,众多的翻译绝对不会有这么大的差异。所以古大德判定释迦牟尼佛多次宣讲,一生多次宣讲的只有这一部经。
  为什么要多次宣讲?娑婆世界众生的根机,只有这个法门能普度,能修行成正果,往生就是证果。其他法门要断烦恼、要得定、要开慧,这个一般人决定做不到。净宗法门许可带业往生,人人有分,我们学这个经教,学这个本子,学到这个地方,对于这句话深信不疑,没有怀疑了。如果我们能够调整,信心纯净,信、解、行都不夹杂妄念、杂念,我们的心就纯了,专修持名念佛,其他的统统放下。心纯,信专一了,我只信西方有极乐世界,我只信我发愿求生,临终之时,阿弥陀佛决定来迎接我往生。我深深相信这一声佛号,能灭无量罪,能生无量福,信心就专一了。这个纯净的信心念念相续,不能让其他的念头进来,真正做到一向专念,我们这一生决定往生。
  念老后面这几句话说得好,「念佛而不能得往生之果者,以不知如来是实相身,认身如物,取相执著,妄生计较,缺少智慧,失中道义」。这个问题就是要在经教,也就是在这部《大经科注》里面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读诵《无量寿经》,学习黄念老的集注,这个问题就解决了。「三种不相应,一言以蔽之,只是信心不足」。一句话就说尽了,信心要圆足,不但要足,圆满,要圆足。「往生资粮即信愿行,缺一不可」,这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我们真正发愿,什么时候往生?什么时候都好,念念求往生,一定会求到。大势至菩萨在楞严会上说,「忆佛念佛」,忆是心里想著,我每天想阿弥陀佛,早晚想阿弥陀佛,时时刻刻都想阿弥陀佛,这是忆佛,得空的时间念阿弥陀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现前在这一生当中,我们会见到佛,梦中见佛、定中见佛、现前见佛,关键全在信心,要真信。所以往生资粮就是信愿行,缺一不可。「据《要解》所云」,蕅益大师说的,「信愿有缺,则持名纵如银墙铁壁,风雨不入,亦不能往生」。蕅益大师这句话非常肯定,决定要有愿,决定要有信,这是净宗法门最大的关键,我们一定要掌握住。信愿如果不足,问题都在对这个经教契入不够,真正深入《无量寿经》,信愿一定是圆足。
  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住大乘者』。《法华经譬喻品》里头说:「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勤修精进,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无师智、如来知见、力无所畏;愍念安乐无量众生,利益天人,度脱一切,是名大乘。」住是心住,心里面常常有这两行经文,这就是大乘菩萨根性。首先有信心,有真诚心、有恭敬心、有欢喜心,闻法信受。这个法在此地就是讲《大乘无量寿经》,我们对这个会集本闻法信受,真相信,真正接受。接受是什么?依教奉行,勤修精进,把这个事情当作我们一生当中唯一的一桩大事来做。我这一生到世间来干什么?就是干这桩事情,精勤精进。
  干这桩事情为什么?求智慧。下面举了四个智慧,一切智,这个一切智是广义的,如佛一样,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能求得到吗?求得到。为什么?是自性里头本有的智慧,不是外来的,外面来的未必能求得到,自性里头本有的,哪有求不到的道理?自性本有的智慧失掉了,怎么失掉?迷失了,不是真的失掉了。我们迷了真心、迷了本性,真心本性就在面前不知道。像我们看电视,真心本性是屏幕,你在看电视的时候,有没有看到屏幕?没看到,我看到电视画面,没有看到屏幕,这叫迷了。屏幕在哪里?现相的就是屏幕。我们照镜子,执著镜子里面的相,把镜子忘掉了。镜子在哪里?没看到镜子,我只看到我的像,著相了。著相就不见性,没失掉,还起作用,你只迷著它起作用,而忘记那个能照的自体。
  所以宗门大德,有学生功夫成熟了,见性了,老和尚就问他,见性了,性是什么样子?举一法给我看看,你真的见了,还是假的见了?法法皆是,法法皆如,随拈一法。老和尚点头,就通过了,就证明了,真的不是假的。就像我们现在看电视屏幕,知道所有一切影像就是屏幕,屏幕跟影像融成一片。只知道有影像,不知道有屏幕,就是六道里面的人;知道所现的一切现相全是屏幕,这就是觉悟的人,大彻大悟的人。悟什么?悟性相一如,悟理事不二,体用不二,就悟入这个。悟了之后的人,跟没悟的人差别在哪里?悟了的人不再著相,不但不著相,妄想分别都不会起;也就是他六根在境界里头,真正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他入这个境界。他的身形是现相,能现能变的是这个形相的实体,他现在自己融入这个实体,就是回归自性。自性是一片光明,这个光明就是一切智,就是佛智,就是自然智,就是无师智,不需要老师。
  自然智是自性里头本有的、本具的,只要把障碍除掉。障碍是什么?障碍是你错误的认识,现在人讲错误的认知,就是你看错了、想错了,过失在此地。给你讲真话,这个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认识也是了不可得,它在哪里?不可得。迷的时候好像真有,悟的时候找不到,觅之了不可得,不是真的。真的是什么样子?说不出来,也无法显示。你真正明白了,大乘经里佛所说的没有一句你不懂,你全懂了。就像蕅益大师在《楞伽经》注解里头所说的「自心现量」,这句话讲得太妙了。遍法界虚空界这一切现象是什么?是自心现量,不是比量,不是非量,真的是现量。
  经上提到一切住大乘者,他们智慧圆满,自性本具的智慧现前、德能现前,力无畏是德能,自性本具的德能,菩提心现前了,愍念安乐无量众生。愍是大悲心,看到众生迷惑颠倒,受这些苦难,这是众生的感,佛菩萨就有应,应就现身,佛菩萨现身来帮助教化这些众生。利益天人,度脱一切,度脱一切是本愿,为什么?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觉悟的人确实是这样的,他没有分别心、没有执著心,真是一体。慈悲从一体里头生出来的,这真正的爱心。佛法不讲爱,讲慈悲,为什么?爱里头有情,就是有执著,有分别、有执著;慈悲是没有分别、没有执著的爱,是这么个意思。这个爱是真爱,完全从自性里流露,爱无量众生。利益天人,天人是十法界代表,代表整个十法界,天人上去是声闻、缘觉、菩萨、佛,天人下面是修罗、罗刹、三恶道,全包括在其中。这叫大乘,大乘的智慧、大乘的情怀、大乘的弘愿、大乘的大行,《法华经》上说的。
  下面引用《十二门论》里讲的,「摩诃衍者」,摩诃衍是梵语,翻成中国就是大乘,「于二乘为上,故名大乘」。二乘声闻、缘觉,它在声闻、缘觉之上,所以称为大乘。「诸佛最大,是乘能至,故名为大」。在佛法修行阶位上,佛是最高、最大,上头没有了,到佛为止。菩萨乘大乘法,能够达到佛果的地位,所以称它作大。「诸佛大人乘是乘」,上面这个乘是动词,我们乘车、乘轿、乘马,是个动词,下面是名词,这个叫大。「又能灭除众生大苦,与大利益事,故名为大」,它能够灭除众生大苦。
  我们今天在六道里头当众生,遇到大苦了,这个要记住,真正遇到大苦的时候,念佛求生净土。莹珂法师是我们的榜样;近代的,谛闲法师的徒弟锅漏匠是我们的榜样;唐朝的张善和是我们的榜样。我们在这个世间亲眼看到的,在美国马里兰州往生的周广大是好榜样。得了重病,癌病,癌扩散了,没有办法救治。最后三天遇到佛法,欢喜接受,让全家念佛帮助他往生,真往生了,三天。我们有缘,能在早年闻到佛法,这一生精勤努力,深入经藏,把这桩事情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这才甘心情愿放下万缘,一向专念。那我们有没有灾难?没有灾难。我们念念求生净土,我们有信心,阿弥陀佛一定会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让我们见到。我自己这一生见到一次,大概再见到我就可以往生了。这个事情不是假的,是真的。
  「又以此乘能尽一切诸法边底,故名为大」。佛法无边,有没有边?真的是无边。中国古人有两句话说得非常妙,叫其大无外,外就是边,外边,没有外;其小没有内,内就是底。大乘没有边底,对于边底这桩事情知道得很清楚,说得很明白,这大乘法。下面,《宝积经》第二十八卷有一句说:「诸佛如来正真正觉所行之道,彼乘名为大乘。」大乘是一切诸佛如来正真正觉、纯真纯觉所行的大道,这个道就是路,就是方法。这个菩萨怎么成佛的,他用什么门道能够成就?这个门、这个道就叫做大乘。「住大乘者,即常住于如上大乘法中之人」,这叫住大乘者。
  大乘法在哪里?这部《无量寿经》是大乘,《阿弥陀经》是大乘,《观无量寿佛经》是大乘,三经。后人加进去的两种,《普贤行愿品》是大乘,「大势至圆通章」是《楞严经》里面选出来的,也是大乘,《往生论》是大乘论。净宗五经一论是大乘。五经一论只要选一种,一生敬仰,一生依教修行,绝不改变,这个人叫住大乘者。他的心安住在一个法门上,在一部经上,其他的不动摇,如如不动,最后必定成就,而且成就不可思议。所以住大乘者即常住于如上大乘法之中的人,我们就的指就是这部经。「当知是人,决非凡小」,他不是凡夫,他不是小乘。「虽是肉身,亦名菩萨」,你现在还是血肉之躯,好像没有什么成就,但是你的心真正住在这部经上,你就是菩萨。为什么?你将来决定成佛。
  下面跟我们讲『清净心』。清净心的条件,第一个是没有疑惑,第二个是没有染污,「净信之心」。心里面有疑,就不清净。染污是什么?还有放不下的东西在里头,名闻利养没放下,财色名食睡五欲没放下,对人、对事、对物好恶没放下,我还有喜欢、还有讨厌的,这些东西都叫染污,垢是染污。有这两类的东西,疑、垢,我们的心就不清净。这些东西常常有,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它就起这些念头。
  念佛功夫在哪里看?在境界里头的时候,不妨碍我了,这个人有功夫。我看得清楚、听得清楚,我没有分别,我没有执著,这就是功夫。对于境界里头能随缘不攀缘,清净心。看到的时候就想批评,就有自己意见,这个不好,这什么?你被外面境界干扰了,你往生很困难。为什么?临命终时还有人干扰你,你无始劫来冤亲债主很多,你要学会本事不受干扰,你不怕他。这个本事要在日常生活当中锻鍊成功,怎么个学法?要学随它去,什么都好。到临命终时,所有一切干扰也是随它去,自己守住这一句阿弥陀佛,我绝不许可其他的杂念干扰我们的心,这清净心。统统在日常生活当中练,特别是在人事环境上练,人事环境是最不好练的,在这下功夫,不受人事物的干扰,什么都好。记住,蕅益大师教给我们「自心现量」,什么境界现前,想到自心现量,一笑了之,它不干扰我,我也不干扰它,天下本无事。他干扰我,我被染污了,我干扰他,我也被染污了,见如不见,学这个本事。
  《中阿含经》第四十一卷说:「清净心,尽脱婬怒痴,成就于三明。」这《阿含经》上说的,把清净设了个标准。淫是贪心,这个意思广,不是专指男女。淫是过分,雨下得太多了叫淫雨。什么事情要恰到好处,不能过分,过分这就叫淫,贪。怒是瞋恚,愚痴,就是贪瞋痴三毒。这三毒完全放下叫净土,净是完全,完全放下。三毒烦恼放下,成就于三明,三明就是六通,本能现前。阿罗汉证得了,这《阿含经》上说的。天眼明就是天眼通,天耳通,宿命明是宿命通,他心通、神足通、漏尽通,我们的本能恢复了。本能本有,因为有贪瞋痴,我们的本明不明了,这是迷失,不是真正失掉。
  下面说,「如是清净心,功德难思」,不可思议,清净心的功德。清净心生智慧,清净心生功德;心不清净,智慧不生,功德不生,生什么?福德。「故《十方佛赞品》曰:乃至能发一念净信。……随愿皆生」。《十方佛赞品》是我们本经经文。乃至发一念净信,前面讲得很多,一念是真心,不是妄心。一念净信,一天有一念真心都非常可贵,我们起心动念全是妄心,能有一念真心,那就是一线光明。一念真心时间虽然短,它跟阿弥陀佛相应,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前面蕅益大师说过,这一念心说起来好像很容易,实际上不容易。他说若没有七天念佛的功夫,哪来的一念真心?那个七日功夫那是佛七,精进佛七,七天七夜佛号不断,才会有一念净信现前。有这种功夫,阿赖耶识里头有这个种子。
  由此可知,念佛功夫重要,读诵、听经重要,为什么?都是为清净心。听经,专心听讲,这个时候心清净,没有杂念、没有妄想;有杂念、有妄想就听不见了,听而不闻,想别的东西去了。这个事情,一面听经、一面读经,一面打妄想,我想现在这样的人很多,不在少数。这就是为什么他用心不能专,叫不纯,不一,不一就是不专,不能相续,道理全在此地。这是修行人的大病!这是修行不能成就关键之所在,要不把这个毛病治好,这一生往生没指望。只能种一点善根,等下一次的机会,下次的机会说不定是无量劫。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什么样的艰辛苦难我们都愿意受,我们要求一念净心,不再搞别的了。「以如上之清净心,归向无量寿佛,故云:以清净心,向无量寿」,这才是真正的弥陀弟子,决定得生净土。
  下面,『乃至十念』。「乃至者,从多向少而言,如云下至」。乃至跟下至的意思相同,最下的,乃至十念。「如上之信愿持名归向净土」,讲得很多了。如果遇到工作繁多,实实在在抽不出时间,念佛的人多,现在这个社会很多很多这样的人。所以说「下至仅得十念相续,亦定生彼国」。我们在一九九九年,在新加坡提倡的十念,一天九次,养成习惯。这个十念法就是十声佛号,四字、六字都可以。念四字的,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十声,需要时间二、三分钟,不碍事,再忙的人也能修。
  早晨起来念十句佛号,洗脸漱口完了,有佛像在佛前合掌念十声,没有佛像,面向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在西方,不要有疑惑,不要有分别,佛说西方,我们就面对西方。哪是西方?太阳下山的地方是西方。我们有一个方向,念十声,早晚两次。三餐饭吃饭的时候合掌念十声佛号,不念供养咒,念十声阿弥陀佛再吃饭,三次,五次了。你工作的时候,上班工作之前合掌念十声佛号再工作,工作完了之后念十声再离开,上午两次,下午两次,总共九次。一次两分钟就够了,所以不耽误事情,这个方法受益的人很多。我们把这个方法在美国、加拿大,那边的同学工作非常忙,用这个方法带给他们很大的方便,养成习惯。这个习惯养成,会常常想到念佛,亦定生彼国。
  「此之十念包括平时与临时」,这两种。第一,「至于平时十念,亦有两种:一者,如前引《弥勒发问经》中佛说之十念,不杂结使」。结、使是烦恼的代名词,有,我们参考资料里头有,在第四十页。「结与使都是烦恼的别名,烦恼能繫缚身心,结成苦果,故称为结;能使众生沉溺于生死苦海,故又名为使」。那个十念当中不杂结使,就是不夹杂妄想分别执著。我们提倡的这个十念法只有两分钟,两分钟里头不夹杂可以做得到。时间长了就不行,五分钟、十分钟,里面肯定有妄想;两分钟可以,能维持得住,所以它有很好的效果。「是乃菩萨念,而非凡夫念」。凡夫里面夹杂妄想杂念,夹杂这个,那是凡夫;不夹杂,那是菩萨。所以时间愈短愈好,但是什么?要多,一天九次,要多,要短、要多,会产生非常好的效果。
  「本经所云以清净心,向无量寿,乃至十念」,这个意思「即以脱尽婬怒痴之三毒,具成就三明之智德」,这是世尊在本经教给我们的。「三明」,我们参考资料也在第四十面第一行。第一个宿命明。「谓但知过去宿世受生之事,名宿命通。」「复知宿世,从一生至百千万生,如是姓,如是名,如是受苦受乐等事,皆悉能知」,这个叫明。比通清楚,通,只知道过去世受生的事,不很清楚;明,从一生到百千万生,过去生生世世。譬如如果你在人道,你姓什么,叫什么名字,你一生是受苦还是受乐,没有一样不知道,这叫明,法身菩萨证得。小乘有宿命通,没有明,法身菩萨才有。
  第二个天眼。「但见死此生彼」,这是天眼通,声闻、缘觉能看到,一个人在这里死了,他又去投胎出世了,他很清楚,这是天眼通。「复见我及众生死时生时,及身口意所作善恶之行,或生善道、恶道,皆悉能见」,这是天眼明。天眼明的能量比天眼通大得多了,说明法身菩萨。
  第三漏尽明。「谓众生因三界见、思之惑,堕落生死,故名为漏」,漏就是烦恼的代名词。见思烦恼,这是六道轮迴的根,见思烦恼断了,六道轮迴就不见了。所以这叫漏,烦恼叫漏。「惟罗汉断三界见、思惑尽」,见思烦恼,阿罗汉断尽了,「而得神通」,叫漏尽通。「复知漏尽已后,更不受于生死」,这叫漏尽明。三明,法身菩萨就有。
  我们要知道,每个往生极乐世界的人,即使下下品往生,也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作阿惟越致菩萨」,这一句非常重要!作阿惟越致就是三明六通全得到了。不但阿罗汉、辟支佛望尘莫及,别教地前的菩萨,叫三乘,这个三乘是十住、十行、十迴向,都比不上。从这些地方我们知道,极乐世界的殊胜真正是无与伦比,真的搞清楚、搞明白,这个人决定求生净土,没有理由不求生。往生净土叫一了百了,作佛去了,达到佛教的究竟圆满,不再干这些傻事了。
  念老后面这个话我们念一念,这个十念,以清净心,向无量寿,乃至十念,即以脱尽婬怒痴之三毒,就是贪瞋痴,三毒烦恼断尽,具足成就三明之智德。「以如是之心,而持佛名号」,这个清净心,用这个心来念佛,「如是念佛,功德难思,以此为因,则临终正念现前,定得往生。但此乃菩萨之十念」。这是本经所说的。
  第二,「慈云忏主有晨朝十念法」。他的十念法,「每日清晨,漱口焚香,向西合掌,念佛尽十口气,一口气中,尽力念佛号,一口气尽,是为一念」。他这是尽一口气叫一念,一口气里头念多少声佛号不拘,没有拘束,多少不拘,一口气叫一念,念十念。这个方法是为「接引事务繁忙,或勤修别法,无暇多修净业之人」。他是学禅的、学密的、学教的,他不是专修净土的,用这个方法来兼修。临终的时候,他所修的法门不得力,这个功夫可以帮助他念佛往生净土。所以,「终身修之,蒙佛本愿加威,亦得往生」。要用真心,要真干,时间虽短,有效果。
  我们在一九九九年在新加坡提出的十念法,比这个更简单,效果更大。效果为什么大?就是时间不长你就想佛了,一天九次。佛告诉我们,楞严会上大势至菩萨,「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说得好。一天九次与这个相应,时时刻刻想到佛,不在时间很长,到时候会想到,养成习惯。今天我们知道,在全世界,伊斯兰教的信徒凝聚力量最大,为什么?他们经典里面的主张,每天五次祷告。时间一到,只要是伊斯兰的信徒,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放下,祈祷,面对麦加这个方位做祈祷,一天五次,产生很大的力量。我这个九次念佛由来就是伊斯兰的五次祷告来的,他五次,我再加四次,九次,从这来的。他祷告的时间比我们念十声佛号的时间长,他大概要五、六分钟,我们只要两分钟。时时刻刻提醒,不能忘记。
  第二,「至于临终之十念」,这第二种十念法,「则如《观经》所说,暗契理一心,故必往生」。这个临终情急了,最好的例子张善和,临命终时地狱相现前,这个人一生杀生,杀牛的,卖牛肉的。临命终时看到很多牛头人,牛头人身,向他索命,他非常恐怖,大叫救命。缘殊胜,他这一叫救命,正好一个法师从他门口经过,听到他叫救命的声音,法师进去看看。他说好多牛头人问他要命,这法师心里明白了,点了一把香放在他的手上,告诉他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这个时候讲其他的话来不及了。张善和就接受了,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大声念,念了几声,他说了,牛头人不见了,阿弥陀佛来了,他往生极乐世界。这怎么回事情?暗契理一心。你给他讲什么是理一心他不懂,实际上他这个时候是理一心的境界,理一心是真心,他没有妄想分别执著。念这个十声佛号的时候,一声接著一声,没有怀疑、没有夹杂、没有间断,符合大势至菩萨在《圆通章》上所讲的原则,「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他符合这个原则。功德不可思议,所以他往生了。
  「总之,种种十念往生,皆弥陀宏誓中,十念必生大愿之所感」。我们所说的一天九次的十念法,也是十念必生大愿之所感,时间短,容易摄心,妄想杂念不至于夹杂进去。最重要念佛,净念相继,不能怀疑、不能夹杂、不能间断。十句佛号没有间断,确实没有夹杂、没有怀疑,符合大势至所说的,也符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第十八愿所说的,十八愿就是讲十念必生。
  我们再看下面的经文,「净念彼佛」。经文:
  【闻甚深法。即生信解。乃至获得一念净心。发一念心。念于彼佛。】
  这段经文不长,非常重要,教给我们怎么个念法。念佛根本所依靠的就是信解,这个法是『甚深法』,也是大乘里面常说的难信之法,谁肯相信?为什么?它太容易了,而且成就太高,让人听到不敢相信。这也就是为什么世尊在世多次宣讲,多次宣讲应该是最重要的经。一般佛说大小乘都是应机说法,你是什么样的根性,他给你讲什么法门;净宗法门不是对一个人讲的,普遍对一切众生讲的。所以,净宗所感之机,上面是等觉菩萨,下面无间地狱;换句话说,所有一切众生之类统统包括在其中。而且信、愿、持名是平等的,等觉菩萨也是这个方法往生的,地狱众生也是这个方法往生的,法门太妙了。成就高,生到极乐世界,无论你是什么人,四土三辈九品,到达极乐世界,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作阿惟越致菩萨,平等的。所以很少人相信。能相信的是什么人?统统是过去生中多生多劫,曾经学过这个法门,不但学过,而且曾经供养过无量诸佛。这话什么意思?在无量诸佛大会当中,都曾经听过这个法门。今天遇到了,能生欢喜心,能相信,不怀疑,能接受,得一切诸佛威神加持,能信能愿,欢喜念佛,不容易,不是偶然的。即使像张善和这种人,临终一念、十念,过去无量劫的善根福德现前,地狱相现前,十念能往生。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一念净心,发一念心,与前文中一念净信中一念,均即是一心也」,小本《弥陀经》上说的一心不乱。「此一心乃十法界之本体,真如实相之异名」,也就是《那先经》所谓的「最为第一」,《弥陀经疏钞》,莲池大师所说的「全体是佛」。这个一念、一心,我们一般人实实在在不懂,什么叫一心,什么叫一念心?我们学佛学了这么多年,最近几年,我们看到经典里面释迦世尊跟弥勒菩萨的对话,让我们对于一念、一心有了一个概念。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佛问弥勒,「心有所念」,凡夫心里起一个念头,「几念几相识耶」。这是世尊的问话,意思是说,凡夫起一个念头,这个念头里头有几念?多少个念头?有几相?相是物质现象;有几识?识是心理现象。用佛法的名词来说就是五蕴,色就是相,识就是受想行识,受是前五识,想是第六识,行是第七识,识是阿赖耶识,就是五蕴。弥勒菩萨回答,说「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识」。每个念头里面都有色,形就是色,物质现象,每个念头里头有物质现象;每个物质现象里面都有受想行识。这叫一念,或者叫一心,没人知道。这个东西不搞清楚,这『一念净心,发一念心』你不懂。
  这个地方讲的两句话讲得好,念老说的,「此一心乃十法界之本体」,这个话说得好。十法界从哪来的?一心变现出来的。莲池大师《疏钞》里头说「全体是佛」,这说得好;中峰禅师在繫念法事里头说「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全体是佛的意思。这个很少人知道,很少人不是别人,修净土念佛的人。他为什么功夫不得力?关键就出在此地。如果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功夫就得力。所以这一句佛号真正不可思议。这一念,弥勒菩萨讲的,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里头的一念。那一念是什么?一念是十法界的本体,十法界是一念生的。一念生,也是一念灭的,一念就是一个生灭。在哪里?就在现前,我们一丝毫的感触都没有。为什么?我们的心太粗了,粗心大意,它就在面前。谁知道?大乘经上佛常说,八地以上,八地以上的菩萨清清楚楚,他见到了。佛说这个话用意很深,意思是,不是佛一个人知道,等觉菩萨也知道,十地菩萨也知道,九地、八地都知道,八地以下不知道。那我们好好修行,修到八地我们就见到了,可能吗?可能。没有遇到净宗不敢讲,遇到净宗就敢说可能。净宗妙!这一往生到净土,就等于圆教初住,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统统叫阿惟越致菩萨。每个人到极乐世界统统都是阿惟越致菩萨,你在实报土里头慢慢提升,提升到八地你全知道了,宇宙之间没有奥祕,统统见到。
  大乘经教、《无量寿经》讲十法界的本体是哲学,方老师告诉我的,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今天我们读到量子力学家的报告,我们知道,大乘佛法是全世界科学的最高峰。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二、三十年之后,佛教不属于宗教,它是什么?它是科学、它是哲学,高等的科学与哲学。现在科学家在努力,证实佛经上所说的科学这部分,他们希望揭穿宇宙的奥祕。宇宙到底是怎么回事情?到底从哪里来的?从发一念心来的,从一念净心来的,让科学家去求证。这是真的,宇宙不是大爆炸,与大爆炸不相干。《那先经》上所谓最为第一,《弥陀疏钞》上全体是佛。
  「发一念心,念于彼佛,即定生彼国」,这也正是前面所说的,日本净宗的祖师,幸西氏所说的一念的意思。幸西氏是唐朝时代日本的高僧,在中国留学,是善导大师的学生,把净土宗传到日本,他也是主张一念。用真心,真诚心、清净心、恭敬心,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十念必生。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学习到此地。

 

欢迎关注悲智佛网微信公众号,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公众号名称:beizhifw   公众号ID:beizhifw  
关注提示:可在微信上搜索 beizhifw ,在搜索内容中点击关注

老法师念佛 老实念佛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佛经故事 净土圣贤录文言文 来佛三圣永思集 净业三福 了凡四训 弟子规 太上感应篇 十善业道经 三皈依传授 认识佛教 沙弥律仪要略 五戒十善 修六和敬祈祷文 净土五经 刘素云老师复讲大经 净土圣贤录 布施的功德 净土大经解演义 科注全集 净土大经科注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