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第632集

1970-01-01 08:00:00 字体大小:
点击进入视频 点击进入mp3 用安卓下载播放mp3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六三二集)  2014/2/2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0-063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一千零八十九页,我们从倒数第六行看起:
  这是一段,『求生净刹』,这句经文「是为一大藏教之总归」。一大藏教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论全部在里面,它的总结就是劝人求生净土,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就圆满了、就落实了。「华严圆摄诸教」,华严这个法门很特殊,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开悟了,他不是在人间说的,在定中,就是说没出定,菩提树下打坐没有出定,开悟了没出定,把他所觉悟的这个境界给大众做一个说明、做个报告。他所悟得的究竟是什么?是整个的宇宙,用佛法的名词来说,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法的真相,他全见到了、全明白了。惠能大师是听五祖讲《金刚经》开悟的,释迦牟尼佛是在定中开悟的,这就说明每个人大彻大悟的机缘不相同。这就是佛无有定法可说,会,门门都是悟门,都是开悟的门;不会,《华严》、《法华》、《无量寿》也不是佛法,关键就在会不会。
  什么叫会?今天我们也很清楚明瞭,抓住这个枢纽了,放下就会;放不下,佛来给你讲你也不会。总而言之一句话,修行就是放下。净宗法门是一切众生个个圆成佛道,它只要你放下这个娑婆世界,往生极乐世界,功德就圆满,剩下来没了的事情到极乐世界全了了,特别法门,真实不虚。所以《华严经》把整个宇宙一切万事万法的缘起统统讲清楚、讲明白,释迦牟尼佛定中讲的,没有人看见,人家只看到释迦牟尼佛在入定,二七日中,也有说三七日中,那二七就是半个月,三七二十一天,两种说法都有经典做依据,到底哪个对、哪个不对不重要,重要的,他确实在定中讲的。什么人听经?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有神通,能参加释迦牟尼佛这个法会,听他报告。没有这个神通听不到,所以这个里头没有小乘,没有声闻、缘觉,没有权教菩萨,全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法身大士参加这个法会。所以在这个世间小乘人不承认,小乘人说大乘非佛说,不是佛说的。
  《华严经》从哪里来的?龙树菩萨有这个机缘,得到大龙菩萨的邀请、大龙菩萨的加持,他有机会去到龙宫参观。原来《大方广佛华严经》讲完之后,大龙菩萨把它收集起来藏在龙宫,龙树菩萨见到了。分量多大?这龙树菩萨说的,全经是「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不是一个大千世界,十个,十个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这个经我们地球容纳不下,太阳系也容纳不下,银河系也未必能容纳得下,太大了,我们只能用无量无边无尽无数来形容它。为什么?它称性,性没有数量、没有大小、没有边际,圆满称性。当然这个经他没有能力受持,他是初地菩萨。再看还有中本,中本的分量比大本少了很多;好像我们中国的《四库全书》,是大本,圆满的,还有一个中本《荟要》,《荟要》只有大本的三分之一;这个分量阎浮提众生不能接受,还是太大了。它还有个小本,小本是什么?目录提要,就好像我们这边《四库全书提要》一样,只有五册;这个分量很好,阎浮提众生可以,所以他就把这个小本带到人间来,人间有《华严经》了,《华严经》的目录提要。分量多大?一共十万偈,十万偈四十品。当时传到印度。
  从印度传到中国是残缺不齐的本子。第一次东晋传来,佛驮跋陀罗翻译的,只有三万六千偈。你看全经十万偈,三万六千偈是三分之一多一点。第二次唐朝实叉难陀传来的,四万五千颂,将近一半,十万颂,它是一半,只有四万五千颂,比晋朝来的多了九千颂,翻出来叫《八十华严》,八十卷。中国人称卷,东晋是六十卷,《新华严经》是八十卷,在中国《华严经》主要就是这部书。贞元年间,乌荼国王向中国进贡,贡品里面有一部《四十华严》,就是《华严经》最后一品「普贤行愿品」,是完整的没有欠缺,翻成中文一共四十卷。所以现在学《华严》,弘一大师告诉我们,应当採取《八十华严》前面一直到「离世间品」,最后一品「普贤行愿品」二十一卷不要,前面五十九卷,接著读「普贤行愿品」,这《四十华严》,四十卷,总共九十九卷。这是中文翻译《华严》最完整的,传到中国来只这么多,统统翻译出来了。虽然不完整,《华严经》的大意能看得出来,九十九卷《华严》。
  我们过去也尝试讲过两遍,两遍都没有圆满。第一遍,《八十》、《四十》都讲了一半,没有留下资料,那个时候没有录音,当然更没有录像。第二次在新加坡启讲的,有录像,录音、录像齐全,留下来四千多个小时。这部经,《八十华严》讲到初住品,十住初住,用了四千多个小时。据这种进度估计,这部经讲圆满一定超过两万个小时,也不是现在人能接受的,现在人希望东西愈少愈好、愈简单愈好,这样大部的人家不愿意学习。所以我们就把它换了,《华严》停讲,改学《无量寿经》,因为《无量寿经》就是中本《华严》,《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义理、境界确实是相同的,没有两样。《华严》纵然是学习,未必能契入,入不进去,为什么?要法身菩萨才能入华藏世界,入不了华藏世界等于白学。佛陀讲经教学的目标是希望我们一生成佛,《华严》是一生成佛的法门,要断烦恼、要断习气,非常不容易。《无量寿经》它不需要断烦恼、不需要断习气,它可以带业往生,就是我们首先要去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道场,在那边学习,那边阿弥陀佛亲自指导我们,保证我们一生当中证得无上菩提。所以求生净刹,果然生到净土,等于一生圆满成佛,一切诸佛度化众生的目的全都达到了。
  所以「今经」,今经就是指我们学习的《无量寿经》,「正是华严中本。于此经末,以求生净刹」,你看这一句,「普劝有情,同归极乐」,我们的学佛就圆满了。「今所劝者,正是弥陀之本愿」,阿弥陀佛嘱咐我们,希望每一个修净土的同学都有义务、都有使命劝人念佛求生净土。三福最后一句「劝进行者」,这个地方教我们「普劝有情」,都是同归极乐。「释尊」,释迦牟尼佛,「及十方三世如来之本心」,本愿,就是这一句。「世尊开化显示」,开是开示,化是教化,显是明显,示是指示,明显指示出「真实之际」,真实之际就是真如自性,「实欲众生同入弥陀一乘愿海」,实实在在,欲是希望,希望所有的众生,我们都能在这一生当中同入,弥陀一乘愿海就是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弥陀一乘愿海的实现、一乘愿海的落实,不是一个愿望他落实了,他统统做到了。这个里面有一切诸佛刹土里面没有的、欠缺的四十八桩事,就是四十八愿。一切诸佛刹土,少者缺一、二样,多者缺十几样、几十样。像我们娑婆世界,我们居住的这个地球跟四十八愿一对比,全缺了。华藏世界跟极乐世界相比好像差不多,细心观察也缺了几样,不多。所以往生极乐世界得到真实究竟圆满的大利,利是利益、好处,你全得到了。
  「信愿行中,愿为机枢」。愿很重要,好像是枢纽一样,它是最重要的部分。如果没有信,愿发不出来。一定要有信,要真信;真信,愿才真正发得出来。首先,我们学佛的同学一定要知道,知道一桩大事,人没有死,千万要记住,死是身死,人没死。这桩事情,最近有个同学剪了一张报纸给我看,量子力学家证明灵魂不灭,证明这个,就是说明没死。那生死是怎么回事情?他另外换一个生活环境。另外换一个生活环境,不就是佛说的六道轮迴!人道他离开了,他要是有福报,断恶修善,达到善的标准,他生天去了,这个人身丢掉天上去了。有人告诉我,孔老夫子、孟夫子都在忉利天,我相信,以他们当年在生的时候所修行的道德、善行,凭这个当然生忉利天。为什么?我们世间没这么大的福报,他的福报超过人道,到天道去了。而且是生到第二层天,第一层是四王天,第二层忉利天。忉利天跟我们这里有时差,忉利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一百年。孔老夫子距离我们二千五百年,那他生到忉利天,在忉利天是多少天?二千五百年,二十五天,去没多久,才去。他的寿命多久?寿命一千岁,天上一千岁,你就知道福报大,一天是人间一百年。天上快乐,苦少,很少很少,乐多,样样称心如意。
  无住、天亲、师子觉这三兄弟,在佛法里面修持都有了不起的功夫。无住、天亲最后归净土。《往生论》就是天亲菩萨作的,是他修弥陀净土的报告,跟我们大家做分享的。我们学过这部论,是净土重要的论典,三经一论就是指它。师子觉是生弥勒净土,实际上他没去。兜率天天人的福报太大了,他到那个地方一去,他起了贪心,留恋这个地方,所以师子觉生到兜率天是外院不是内院,内院是弥勒菩萨道场。他迷了,被外面的乐迷了,没有到内院去。这就是说明习气没放下。在这个环境里头,阿赖耶里面情执的种子,兜率天外院的天人把它引发起来了,他去不了内院,一念之差。这也是菩萨作略给我们看的,让我们要了解,妄想、分别、执著要整个放下,不能有丝毫贪恋,丝毫贪恋都会障碍我们往生,何况我们无论在解行各方面都不如无住、天亲、师子觉,不如他们三兄弟。三兄弟,无住、天亲都往生极乐世界,这是我们应该要警惕到的。
  「出生死海,唯赖愿王」。大乘教常说「法由心生」,法是说佛法,扩大来讲一切法;「色由心生」,色是物质现象,全是从心变的,所以愿真的是枢纽。「方便多门」,法门无量无边,方是方法,这个地方讲的方法,成佛的方法,便是便利,适合我们自己修行的不止一门,很多很多门,有禅、有密、有教、有观,「八万四千,门门皆可」,法门平等,无有高下,问题是你自己的根性、根机。这个门不能进,找那个门,那个门不能进,还有,你一定会找到跟你根机相应的法门,那你就进去了。有一个法门,什么样的根性遇到统统可以进去,这就是念佛法门,净土念佛法门,这个遇到了放心大胆。
  印志法师前几天来,送了一份他师父海贤老和尚往生录下来的光碟。我这几天客人多,客人离开了我有时间,我把它看过一遍。海贤老和尚是我们修行人最好的榜样,我们非常尊重他、礼敬他。他走,去年走的,一百一十二岁。一生修苦行,持戒念佛,没有读过书,出家之后师父只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他就像锅漏匠一样,这句阿弥陀佛没有任何障碍,工作的时候可以念。他的工作是苦工,开垦耕地,他一生开垦耕地有一百多亩,每天都在田里面工作,所以一面挖土一面耕种一面念佛,他说于念佛不妨碍。一百一十二岁还上树,爬到树上去摘柿子。有信徒到他的小庙来,他就取水果,自己用个小楼梯爬到树顶上,一百一十二岁。一生没有人照顾,自己洗衣服,自己烧饭,自己照顾自己,一百一十二岁。对这个世间丝毫不沾染,吃的是苦,穿的是补,那衣服都是补丁补出来的,一般人不能忍受他的生活,他过了一辈子。走的时候预知时至,没有生病,自在往生。往生之后,给他入殓的时候全身柔软,比活的时候还要柔软。
  这个光碟我昨天晚上看了,早晨我给胡居士,希望我们大量拷贝流通。看了这个光碟,就晓得一句佛号功德不可思议。这个老人一生就一句佛号,除一句佛号之外他什么也不知道。一句佛号原来就是一切诸佛的名号,一句佛号也就是一切诸佛菩萨所说的一切经教,全在这一句佛号中。这句佛号必定得生净刹,圆满无上菩提,真正不可思议。他是我们现代人,给我们做模范的、做榜样的,我们要认真向他学习。非常难得,光碟里面所说的他们已经写成文字了。光碟的说明,这个文字不多,可以把它印成小册子,跟光碟一起流通。多看这个、多听,确实能坚固我们的道心,坚定我们的愿心。一生就是求生净土,生活随缘,什么都不求,样样都好,样样都不在乎。他生过病,年轻的时候。病在腿上,他母亲给他找医生,找了很多医生都看不好,最后他自己明白了,这是业障,他就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念了二、三个月,全好了,再都没有发。阿弥陀佛能治病,问题在于你信不信,你真信,他真能治病,你真相信,念佛声声都得到阿弥陀佛的加持,声声都得到一切诸佛如来加持。
  虽然生活非常清苦,他住的是个小庙,在农村里头。我看到这照片上照下来的,他那个小庙还没有我们教学楼大,我们教学楼有三层,它只有一层,叫来佛寺,也有典故。人在这个世间学佛了,佛在入灭的时候,教导弟子最后两句遗教是,佛灭度之后,佛弟子「以戒为师,以苦为师」。持戒不怕苦,必定能成就。成就绝不是在这一生,是在来生,来生决定不要去搞轮迴。我们跟印志法师联繫,老和尚还有些事迹,要有人知道写出来,我们把它印成书,在佛门里面流通,帮助大家增长信心,坚定愿心,不怕苦、不怕难,这一生遇到这个法门,决定要往生净刹。
  虽然八万四千门,门门皆可,「但归元无二。诸方便中,究竟方便唯在往生」。这是真的。禅密教观,「教观」一般是通指教下,参考资料里头有,从《中华佛教百科全书》里面节录下来的,「教相门与观相门的并称。详称教门观门,略称教观」。教,什么叫教门?什么叫观门?教是教相,相就是形相,「指分判佛一代所说教门之相,以之为建立宗旨的教义理论」。像华严宗,完全用《华严经》的教相建立宗旨,这个学派以《华严》为主;天台宗以《法华经》为主;三论宗它以《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依这三部为主;法相唯识有六经十一论;我们净土宗有三经一论,依照三经一论建立净土宗的宗旨,就是教义跟理论,这都是属于教下门。
  「观即观行」,观行,行是讲的修行,实践的方法。净土宗的观门有实相念佛、有观像念佛、有观想念佛、有持名念佛,有这四种。在《观无量寿佛经》里头讲得很清楚,它讲十六种观法,归纳起来不出这四种,实相、观想、观像、持名。「即是理论与实践两方面」。任何宗派都有这两方面,不管哪个宗派,有教有观,就是有理论的依据、有修行的方法,所以说,「任何宗派皆有此二者。如法相宗有教相与观道,密教有教相与事相。然天台宗则特别以之为宗义之要目。该宗以五时八教为教,以三观十乘为观,并主张此二者相资,则可成妙解妙行」。在中国大乘佛教里头学天台的最多,在八大宗里头天台宗最兴旺,传到日本、传到韩国亦如是。喜欢深入经藏的,大概就是华严、法华、三论、法相唯识,这四个宗派一般被称之为哲学,佛经哲学,它把理跟事讲得很清楚,所以确实有妙解妙行。
  《法华玄义》卷八下卷所说的,「闻教而观,观教而闻,教观相资则通入成门」。通了,则通入成门。教搞清楚了,要懂得修行的方法。依照方法起行了,还得用经典来对照,我有没有走错路?经典就是教观,好比地图,常常拿来核对一下,教是地图,观是真干、真走。天台三大部里头,「《法华玄义》及《法华文句》二部以论述教相门为主,而傍及观行」,都是智者大师的著作。《摩诃止观》是以观行为主,完全讲修行,修行的方法,当然也要参考经典。「故天台宗以教观双美为世所称」。学的人特别多,原因也在此地,教讲得好,修行的方法也非常巧妙,所以学习的人特别多。《华严经》,我们看贤首国师《妄尽还源观》,他们的修行方法有五止六观,五止六观是行门,《华严经》的大疏钞是教门。
  「修行他法」,他法是净宗念佛以外的方法,「欲于今生超脱三界」,三界就是六道轮迴。为什么称三界?这指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的范围都非常广大。欲界里头有欲界六层天道,从四王天到他化自在天都叫欲界天,属于欲界,所以欲界里头有天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六道具足,还有阿修罗道。往上去,色界天只有天道,阿修罗以下这五道它都没有。再往上去,无色界天,四层天,也属于天道,这些天道没有形色,没有相当的功夫见不到它,要有四禅以上的,色界天的天眼才能见到。所以说之为三界,三界就是六道轮迴。要超脱就很难,「则为难行道」,要把烦恼、习气都要断掉,习气是断不了,要能控制住,用禅定的功夫,现行断掉了,习气控制住了,它不起作用,虽有不起作用,定功殊胜,这才能脱离六道轮迴。什么人?证阿罗汉果,小乘阿罗汉以上脱离六道轮迴了。我们不要说阿罗汉,阿罗汉下面有阿那含、有斯陀含,连小乘的初果须陀洹我们都很难证得。
  须陀洹要破五种见惑,我们想想能不能做到?第一个是身见,第二个是边见,第三个见取见,第四个戒取见,第五个邪见,我们有没有能力把这五种见惑断尽?五种见惑断乾净了,证小乘须陀洹果位,算是成就。他虽然还没有脱离六道,但是他在六道的时间是有限的,就是天上人间七次往来,他就证阿罗汉果,就能够脱离三界。天上人间七次往返,人间寿命到了生天,天上寿命到了到人间来,天上寿命长,人间天上七次,何年何月!忉利天的寿命,忉利天一天人间一百年,寿命天上一千岁。夜摩天加一倍,夜摩天的一天是人间两百年,寿命是他们那边的两千岁。再往上去兜率天,兜率天的一天人间四百年,寿命四千岁。再往上去化乐天,化乐天的一天是人间八百年,他们的寿命是那个地方的八千岁。你这样一想就不得了!须陀洹到阿罗汉时间太长太长了。他化自在天,这是欲界最高的一层天,他那里的一天人间一千六百年,是他们那里一天,寿命也是一千六百岁。你这一想就太可怕了,我们能不把净土抓住吗?我们能不想在这一生往生吗?决定不可以!换句话说,这一生不能往生,想超越六道轮迴没指望。这是给你说老实话、说真话,太难太难了。世尊、弥陀、诸佛如来慈悲到极处,没有一个不劝我们赶紧抓住,赶快求生极乐世界,把这个世间一切缘统统放下,绝对不要留恋。我们常常劝人,劝人就是劝自己,人听十遍、二十遍未必相信,我们劝人天天劝,总重複几百遍、几千遍,自己真信了,自己真发愿了,真是成就别人一定是先成就自己。所以这个是易行道。「净宗正修,首推持名」。净宗修行,持名列在第一。千万不能够错过,错过太可惜了。
  「但习馀门,而能发愿求生,亦为弥陀摄受,而横出三界」。这是讲你对于净宗没有缘分,对于其他的法门有这个缘,可以修,修最后,要把所修学的功德统统迴向求生净土,就对了。这经上有,「三辈往生」、「往生正因」,「三辈往生」最后一段叫一心三辈,是我们这个世纪净宗大德慈舟法师,这也是个对戒律非常有研究的,他的科判里头判作一心三辈,能往生,临终十念阿弥陀佛都来接引。这个法门真正是给修行人最究竟圆满的方便,让你在这一生当中成就。所以这个经要认真去学习,把我们所有的疑惑统统化解了,让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圆满成就。
  海贤老和尚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他一生就一句佛号,没有涉猎一切法门,老老实实就专念这句佛号。锅漏匠是这个修法,三年成功。他用这个方法用了一辈子,出家人当中,大概这个世纪里头寿命最长的是他,上一个世纪虚云老和尚一百二十岁。他往生,去年,一百一十二岁。虚老和尚参禅,往生到兜率天亲近弥勒菩萨,将来弥勒菩萨到这个世界来成佛,虚老他们的身分就像目犍连、舍利弗这一类,佛的弟子,乘愿再来。可是真正究竟圆满,是往生极乐世界。锅漏匠示现给我们看的,海贤法师也是示现给我们看的,给现代众生作证转,念佛往生,给我们做个证明。最殊胜的证明,就是念佛人的心情好、身体好,一百一十二岁不要人照顾。往生的前一天还在田里面耕种,第二天就走了。说起来人家不相信,老和尚身体很好,什么毛病都没有,怎么说走就走了?预知时至,老和尚到寺庙去参观,告诉大家,我下一次不再来了。别人都不相信,身体那么好,你怎么不再来?谁知道他往生没有生病,一点毛病都没有,佛来接引他。佛什么时候来接引他,早就通知他了,他知道,所以晓得到时候一定走。
  我们在这光碟上看到信息,我们得到很大的安慰,从这个光碟上增长我们的信心,坚固我们的愿心。这个碟要看,跟普通往生的人不一样,别人往生都有病,都有助念,他是什么都没有。「是故此经以求生净刹总收前文」。长行文到这就总结了,用这四字,求生净刹。我们看到海贤老和尚圆满成就了,如愿以偿,他到极乐世界去了。最后一张照片是手上捧著《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捧著这本书照了最后一张照片,第二天就走了。
  我们看下面一品,科题「乙四、叹德流通」。
  【福慧始闻第四十七】
  说明能够听到这部经、听到阿弥陀的名号是有福有慧之人,没有福慧听不到。我们在贤老光碟上看到,文化大革命期间不准念佛,他心里念佛,口里不出声音;不准拜佛,他夜晚别人睡觉了,他半夜起来拜佛。在那么艰难日子里头,他自己修行功夫没有中断。那个时候公社吃大锅菜、大锅饭,饭里面有肉,他吃肉边菜。这些善巧方便都值得我们学习,普贤菩萨教给我们「恆顺众生,随喜功德」。时代是会转变的,灾难是会结束的、是会终止的,要紧的是自己有信心,不退转。一心求生净土,寿命长短,就像贤老和尚一样,由阿弥陀佛安排,自己对这个没有一点留恋牵挂,没有,一切阿弥陀佛做主,往生前几天阿弥陀佛通知我,我知道就行了,真自在。
  我们看念老的题解,品题的题解,「世尊于说长行后,复以偈颂,重申前意」。这个地方的偈颂是重颂。「于中复标明是非,拣非显是。于显是中赞叹三事」,赞叹三桩事情。这是最后特别帮助我们明辨是非,拣出非,显出是。显示当中第一个赞叹「信受求生」,第二个「佛智难思」,佛的智慧不可思议,一定要相信。我们在学佛这一生当中境遇不相同,有时候顺境善缘,有时候逆境恶缘,这些全是佛菩萨安排的,来考验我们,看看你能不能通过。能通过,大幅度向上提升;不能通过,就堕落了。所以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我们这一生就能活得很幸福、很快乐,顺境善缘没有贪恋,逆境恶缘没有怨恨,心平气和,知道佛菩萨在考我们。经教是不错,学得不错,实际生活当中能不能产生效果?也就是说,境缘当中能不能保住清净平等觉,这个重要。顺境善缘,缘是人事,人事方面样样都好,样样都顺利,有没有贪恋?有没有情执?在里面考考你。有贪恋、有情执,你的清净心没有了,平等心没有了。逆境,一切都是反方向的,苦不堪言;恶缘,外面人事环境都是找麻烦的,都是毁谤的,都是陷害你的,这个日子怎么过?还是一句弥陀念到底,外面境缘不放在心上,没事,没有怨恨,没有报复,反而能生感恩的心。感什么恩?谢谢他成就我,帮助我境界提升。没有这个境缘,我们自己不晓得自己功夫到什么程度,没人考不知道,以为我通过了,境界一现前不行了。所以日常生活是考验,顺境、逆境是考验你,善缘、恶缘也是在考验你。
  真正考验在境界里头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你就成佛了;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这是菩萨;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没有执著,这是阿罗汉。所以,日常生活当中你是在哪个等级?心,清净心、平等心、觉心,这是三个等级。清净心里头没有染污,阿罗汉;平等心里面没有分别,是菩萨;最后一个大彻大悟、明心见性,那是佛。所以经题上把这三个级别都摆出来了。所以佛在这个偈颂里头会赞叹信受求生,第二个佛智难思,第三个「念佛得度」。锅漏匠念佛得度,海贤老和尚念佛得度,我们念佛求生净土,这是我们最好的榜样、最好的典型。我们念念不忘记这个老人。
  请看下面经文,科题「标佛说颂」。
  【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尔时』,长行讲完的时候,最后教我们求生净刹,之后佛就说偈颂。
  「丙二、昔修福慧闻经」,分为两段,第一段就是第一首,「福慧始闻」,没有福、没有慧听不到佛法,听到佛法肯定是有福德、有智慧。
  【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闻。已曾供养诸如来。则能欢喜信此事。】
  这是偈颂的第一首。我们看念老的注解,「首四句」,第一首,「正明本品之品名福慧始闻」,品题就用这个意思,「亦即经中当有众生,植诸善本,已曾供养无量诸佛,由彼如来加威力故,能得如是广大法门,摄取受持。其中植诸善本,即是往昔修福慧。若非宿修,则于此正法不能闻矣」。那我们就晓得,我们在这个世间,遇到不能闻法的人很多,他们不相信。特别明显的,还有一些信仰其他宗教的人,这样造成宗教之间的裂痕。现在我们共同居住在这个地球上,人活在这个世间,希望得到幸福美满。幸福美满的基础是建立在和谐,如果没有和谐,没有这个基础,幸福美满会落空。
  每一个宗教神圣的教诲,我们可以能够明显的看出来,那就是个爱。基督教的经典,有多少句神爱世人、上帝爱世人?佛的经典里面,大小乘经典里佛说了多少次慈悲?《古兰经》说了多少次仁慈?我看许多宗教的典籍,我总结出,讲仁慈、讲爱是内容里头句子最多的。换句话我们可以说,宗教教学、宗教教育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是爱的教育。我们要把它认识清楚,这个爱我们要把它继承下来。爱是什么?神之爱、圣贤之爱。跟凡夫的爱不一样,凡夫的爱里头有情执,圣贤爱里头没有情执,它有智慧,所以是智慧的爱、是清净的爱、是平等的爱。佛法的慈悲是无条件的爱,叫「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些爱是神的爱,我今天继承下来,神的爱落实在我心中、落实在我身中,我要把它做到,我代表神、代表圣贤去爱一切众生。这是每个宗教徒都要觉悟的,都要认识的,都要把心量拓开。
  前两天,印尼宗教部的副部长来访问,告诉我们,印尼中小学今年要推展《弟子规》,《弟子规》的全文已经翻成印尼文,讲义採取蔡礼旭老师的《细讲弟子规》,也翻成印尼文,上册带来给我看了,后面还有一半,下册,下册还没出来,上册翻成功了。又告诉我,回教大学建立一个四库馆,里面设汉学系,他们汉学系的学生是有学位的,有学士、硕士、博士,展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希望深入研究。我们赠送学校《四库全书》、《荟要》、《国学治要》、《群书治要》,《治要》每一样都送了十套,《全书》一套,《荟要》一套。他们建立一个收藏馆,正式开汉学系,这真正有智慧,心量拓开了。过去中国人的心量大,佛教传到中国来,中国人能够接纳、能包容,佛教也回馈了,提升了中国传统文化,那就是提升了儒跟道的境界,这互补。今天印尼回教包容了中国传统文化,也包括大乘佛学。他们认真的学习汉字、学习文言文,学习的学生他们学习的资料,第一手的就是《四库全书》跟《荟要》,全是文言文写的。所以我想他们应该还有先修班,先修班就是把汉字文言文学好,这个我相信需要三年的时间。好事!心量拓开。
  要想这个世界安定和谐,化解一切衝突,回归到真正的和谐,一定要互相包容,才能化解竞争、斗争,才不至于再有战争。我们希望竞争、斗争、战争永远能化解,人与人都能够互相关怀、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那就是中国历史上所说的太平盛世出现了,希望地球能够出现太平盛世。这个是要宗教团结,宗教互相学习,宗教再没有排斥,宗教互相尊敬,都帮助自己提升。世界宗教是一家,世界族群是一家。人是可以在一起共同生活相安无事。我移民到澳大利亚,在图文巴住过不少年,我们在那里建立一个净宗学院,今年十三年了,帮助这个小城。这个小城有十二万居民,来自八十多个族群,有一百多种语言,有十几种宗教。这十二年没有白过,我们这个小城的居民真的团结起来了,宗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是由宗教带头的,十几个宗教的领导人。首先是自己互相了解,互相学习,最后大家一心一意要把这个小城打造成世界上第一个多元文化和谐示范城市,希望大家到这边去看看,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信仰可以像兄弟姐妹一样,和睦生活在一起。图文巴可以做到,我们相信每一个城市、每一个乡镇都可以做到,整个世界都可以做到。
  但是要懂得种福修慧,这是一个基本的理念,人不能没有福、不能没有慧。很多人对于佛产生最大的误会。我们住在这个小村里头,我们把佛经上好的句子、把佛像供养在院子里面。我们的邻居看到了,劝我们不要学佛、不要拜神,这是迷信,他们看到不喜欢。我们就问他,你要不要福报?要,福报要。要不要智慧?要。我说那佛是什么意思,你知不知道?不知道,他说佛是迷信。错了,佛不是迷信,佛就是智慧,佛就是福报。「皈依佛,二足尊」,二就是福跟慧,足是圆满,福报圆满、智慧圆满,这就叫佛。你不要佛,就是不要智慧、不要福报。不要智慧,愚痴;不要福报,贫贱。我们要佛,我们求福求慧,学佛就是学智慧、学得福报,怎样才能得到。我们学了几十年,真得到了,所以才劝你,我要没有得到不劝你,我真得到。这是什么?没有人教,没有人把它讲清楚、讲明白。
  所以你细细观察,排斥佛,还障碍别人学佛,这个事情不能做,为什么?来生生生世世都没有福报、都没有智慧,你说多可怜。这一生有没有智慧福报?没有,有智慧福报他决定不干这个事情。真正有智慧的人,反对一桩事情,他一定把这个事情研究清楚、搞彻底,然后告诉我,我为什么反对你。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反对的概念全没有了。你完全把他误会了、认错了,换句话说,佛菩萨蒙不白之冤,你冤枉他了。冤枉好人有没有罪过?你冤枉好人,在因果里头将来一定人家冤枉你,一报,因它就有果,这一生没有,来生肯定有,后世肯定有。
  说佛是宗教,这个对佛教完全不明瞭,真正是冤枉。方东美先生,我是跟他学的,学佛也是他传给我的,他的著作里头有,诸位要细细看就知道,他讲过很多次,佛教是无神论,老师告诉我的。但是佛教的无神论不是彻底不承认有神,佛教承认宇宙之间有神,就好像我们承认有中国还有外国。神跟人是平等的,宇宙不是神造的,宇宙从哪里来的?佛说的从心想生。这个话很难懂,宇宙是从我们念头生出来的,可是这桩事情已经被现代量子力学家找到了。他们研究物质,物质从哪来的?物质真的是念头来的。所以量子力学家知道,物质现象是幻相,是假的不是真的,跟佛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完全相同。物质的基础是念头,先有念头,后有物质现象,没有念头就没有物质现象,这是佛经上常说的相由心生、色由心生,这被量子力学家证明了。他们研究这个问题几百年,一代接著一代,到最近才把这个谜底揭穿。揭穿之后一看,佛在三千年前已经说出来了,对于佛的智慧佩服得五体投地。怎么能说他迷信!
  迷信这两个字,你对它相信,你对它了解,你信它,真信;你对它透彻了解,你不相信它,那也是真信。完全没有搞清楚,你相信它是迷信,你不相信它也是迷信。为什么?没搞清楚,信与不信统统是迷信。一定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要不然你冤枉别人,冤枉别人是有罪的、是有过失的。你不愿意别人冤枉你,你怎么可以随便冤枉别人?这一生你有福报,福报营护你,这一生福报享尽了,来生果报就会现前,你要承受被人冤枉这个果报,因果定律没有法子避免。所以对怀疑的事情彻底查证,不能冤屈别人。像法官判案子,如果事实真相没有查出来就判决,要判错误了他要背因果责任。这是没有智慧、没有福报,才干这个缺德的事情。
  这第一句就显示出经中所说的,「当有众生,植诸善本」。具体事实,底下两句,「已曾供养无量诸佛,由彼如来加威力故」,无量诸佛加持,「能得如是广大法门,摄取受持」。这有因,如果不是过去生生世世供养诸佛如来,这一生当中你没有机会遇到,有机会遇到都是与佛有缘。遇到为什么还反对?这也是由于过去生中,虽遇到了没有深入,不深刻,这一生当中也没有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人云亦云,别人怎么说,有意无意就接受、就相信,造成严重的后果。我不信不要紧,我没有智慧、没有福报没关係,不能叫众生都没有福报、叫众生都没有智慧,那这个罪担不起,这问题就太严重了。所以,一定信一桩事情,或者是否定一桩事情,都要彻底搞清楚、搞明白,别人服你,心服口服;没有搞清楚、没有搞明白,别人不服。你对他没有伤害还好,不会引起别人报复;你对他有伤害,受伤害而没有报复的念头那是佛弟子,不是佛弟子的话,报复的心非常强,这个强肯定后头有后果,后果真的不堪设想。我们今天时间到了,就学习到此地。

 

欢迎关注悲智佛网微信公众号,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公众号名称:beizhifw   公众号ID:beizhifw  
关注提示:可在微信上搜索 beizhifw ,在搜索内容中点击关注

老法师念佛 老实念佛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佛经故事 净土圣贤录文言文 来佛三圣永思集 净业三福 了凡四训 弟子规 太上感应篇 十善业道经 三皈依传授 认识佛教 沙弥律仪要略 五戒十善 修六和敬祈祷文 净土五经 刘素云老师复讲大经 净土圣贤录 布施的功德 净土大经解演义 科注全集 净土大经科注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