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第051集

1970-01-01 08:00:00 字体大小:
点击进入视频 点击进入mp3 用安卓下载播放mp3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刘素云老师複讲  (第五十一集)  2018/5/16  中国  档名:56-214-0051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弥陀佛!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三十三品经文,这品经文的题目,是「劝谕策进第三十三」。从这品经文开始,世尊是为我们说明娑婆世界的状况。在这之前给我们说的是极乐世界的状况,从这品经文开始为我们说明娑婆世界的情况。世尊告诉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业障、习气深重,三毒炽盛,沉沦六道,苦不堪言,把这个事实真相给我们说清楚、说明白了。另外佛在这品经文里也勉励、晓谕我们,要厌离苦趣,止恶修善,策励我们精进修行,求生净土。同修们可以这样想一想,除了佛之外,有谁能在三千年之前,就把三千年之后,我们现在的情况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唯有佛陀。由此我们对佛陀的那种无限敬仰之心,会油然而生,我们会由衷的赞叹,佛陀伟大的、无与伦比的智慧。这品经文非常重要,说的是我们娑婆世界的情况,也就是我们目前生活的现实状况,希望同修们能够认真学习。请看经文:
  【世人共争不急之务。于此剧恶极苦之中。勤身营务。以自给济。尊卑。贫富。少长。男女。累念积虑。为心走使。】
  这段经文里有这么一句,『以自给济』,「给」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要发「几」的音,给是什么意思?是补充的意思。比如我们经常说自给自足,比如说军队需要补充给养,可能我们平时都念成给,那个音就读错了,要念几。这段经文,如果用白话文给它说明一下,它是告诉我们什么意思?是这样的,就说世间的人,就是指我们世间人受到妄心的驱使,都在争著做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情,而对于了生死出三界的问题,却恰恰漠不关心。因此他们在这个剧恶极苦的世间,自身勤劳的去经营、造作,每天忙忙碌碌。为什么?无非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无论是『尊卑、贫富、少长、男女』,各阶层的人都是受到妄心的驱使,每天都在千方百计的谋算,劳苦奔波。他们的起心动念和他们的一切造作,多半都是损人利己的,这就是这段经文的白话意思。这段经文是总说,总而言之,说明世间人,由于迷惑不能认清自己以及自己所生活的环境,颠倒迷惑,往往忽视了应该做的事情,而不该做的事情却拼命的在做。佛在这品开端,就把这一真相给我们说出来。如果佛不说出这个真相,我们可能还要继续迷惑颠倒,还要不辨真伪、不辨是非、不辨邪正。所以刚才我说这品经文特别重要,希望同修们认真的听。
  看这几个词语,『剧恶极苦』,「剧恶」是指十恶业,「极苦」是指五浊恶世的苦报。『勤身营务』,「勤身」是自身勤劳,「营务」指经营造作。『累念积虑』,「累念」是思念过去,「积虑」是忧虑未来。『为心走使』,是受到妄心的驱使。我们接著往下看,什么是『不急之务』?看佛是怎么给我们回答的什么是「不急之务」?不急就是无关紧要的事情,不要紧的事情。现代人都在忙著竞争,争这些无关紧要的事情,看我们的周围,现在多是热忙人,少有閒淡汉。恰恰是这些不要紧的事情,世间人却觉得它很重要,是重要的事情。什么事?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拼命的在争夺。岂不知这拼命的在争夺,是争夺什么?在争夺六道轮迴。所以我们要知道,轮迴是自己造的,不是别人给的。当知如果你能够捨离这些欲贪,你的日子会过得更自在一些。现在很多人抱怨:活得这么苦、活得这么累,无所依靠。佛在这里告诉我们,如果你能够捨离这些欲贪,你就不苦、你就不累了,你会活得很自在的。
  看这一句,「于此剧恶极苦之中」,剧恶是指造作十恶业,这是凡夫共同迷惑,执著争取的。我们做的就是这些事情,是我们最不应该做的事情,我们恰恰因为迷惑、执著,所以在努力的做这样的事情。身造什么?杀盗淫三恶业;口造作妄语、两舌、绮语、恶口的罪业;意在造作贪瞋痴。十恶的现象现在在这个社会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日趋严重。大家看看我们的生活现状,是不是像佛三千年前所说的这个样子?这个事情老法师说很麻烦。每个人都不择手段的争名夺利,无论是争到的,还是没有争到的都很苦,都是在造作十恶业。求不到的苦,求到的还是苦。极苦之中,人们就心神不安、茫然无措,是不是我们今天生活的现实?你说这种日子该有多苦?这是当代社会众生的共业。老法师说共业能不能化解?能。怎么化解?学佛的人愈多,真正用功的人愈多,大的劫难就能化成小的劫难,小的劫难就能够消除。这要靠谁?要靠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靠什么?靠这部《无量寿经》、靠这句阿弥陀佛名号。
  看「剧恶」,剧恶是极大的恶因,感得的是极苦的果报。可是大家恰恰不觉悟,还继续「勤身营务」。勤就是非常勤劳的造作恶业,营是经营,务就是製造、造作。「以自给济」,这句话我们要明白它所表达的意思,是指不择手段的争名夺利,这就叫以自给济。「尊卑、贫富、少长、男女」,这八个字把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物全包括进去,几乎无不在造作恶业,无不在争名夺利。大家看看,现实的情况是不是真的这样?看下面,「累念积虑,为心走使」。累念积虑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处心积虑,起心动念所想的多半都是损人利己,不顾别人的利害,不顾社会的安全,只求私利。为心走使,这个心是妄心,妄念不息,身口都被妄念支配、指挥,为妄念驱使,所以才造作恶业。
  大家想一想,咱们就举眼前的例子,比如说造假,现在可能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这样的念头,似乎是要找真的东西很不容易了,什么东西一提到都是假的。别的不说,咱们就说这假菸、假酒、假药,这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经常都能遇得到的。你说那个假菸,真菸抽了对人体都有毒害,你再弄假菸,那个毒害不就更大吗?你说那个假酒,喝了对人的身体毒害大不大?尤其害人的是假药,很多药是救命的,但是那个假药,它就不是救命的,有时候甚至是害命的,是不是这样?所以我们看到眼前的情况,想想佛在三千年前,把这些事情都看明白、看清楚了,而且给我们说在前面,我们是否应该赞叹佛陀的伟大智慧和伟大德能!看下面一段经文:
  【无田忧田。无宅忧宅。眷属财物。有无同忧。有一少一。思欲齐等。适小具有。又忧非常。水火盗贼。怨家债主。焚漂劫夺。消散磨灭。】
  这段经文告诉我们什么?就是说一切众生对于田宅、眷属财物,没有的时候想争取,拥有之后又怕失去,有了这样又觉得少了那样,没有知足的时候。总想跟别人比,要和别人比相等,就是齐等。刚刚拥有了,又担忧怕发生意外,把拥有的东西再失去,比如说水灾、火灾、盗贼的劫夺,冤家的消散、债主的磨灭等等、等等。就是没有想有,有了怕失去,忧心忡忡。
  我们看下面几个词语,『又忧非常』,这个是指意外发生的事情。『磨灭』,「磨」是折磨身心,这个「灭」是消灭,指财物尽失,荡然无馀,得到又失去了。下一句,『无田忧田,无宅忧宅』。这是今天我们所讲的不动产,这个不动产就包括田地和房屋。我们现在人的欲望是愈来愈高、愈来愈强,就是田地和房屋这些不动产是愈多愈好,真是有点贪得无厌。看下一句,『眷属财物』,「眷属」是指父母、妻子儿女,这里的「财物」是指除土地、房屋之外的,一切财产都包括在财物之中。『有无同忧』,这个好理解,就是没有得到的想得到,想尽方法去争取,得到之后又怕失掉,比如说现在很多人有这样的心理状态,钱多了怕贬值。人们操心的事情永无止境,没完没了,患得患失的妄念无法安静下来。为什么人们的心不安?就是你这些妄念搅和得你永远心不得安宁,所以你牵挂忧虑的事情太多太多了。
  比如我们听到的网路诈骗,真是防不胜防,你的存摺、你的卡本来就在你的兜里揣著,没有任何人接触到,但里面的钱不翼而飞。这是在电视里我看到的,这叫网路诈骗,而且都是团伙的,甚至国内外结合的。所以有钱的人你说他忧虑不忧虑?因为他不知不觉的钱就没了,而且很难再要得回来。你说得花多大的功夫,才能把被骗去的钱财再收回来,这是很小的,这个能做得到的。如果以前说没有钱的、穷困的,每天忧虑;那你看看现在,有钱的比穷人忧虑还多。他忧虑什么?忧虑怕他的财产失掉,怕他的钱财被人家诈骗去。是不是这样?所以「有无同忧」,就我们今天可以说是感受得最深刻的。
  下一句,『有一少一』,有了这一样,还少那一样,整天和别人比这、比那,愈比心理就愈不平衡。别人有的,我没有,心里不平衡;别人有的,我也有,但是别人的比我的好,我心理还是不平衡。比如看到别人的房子比自己家的房子大,心里不舒服;看到别人开名牌车,我的车不是名牌,心里难过;看到别人的孩子上名牌学校,自己的孩子上了普通学校,自己心里难过。天天这样比,天天心里难过,你说这样的日子该有多苦。我们每个人对对号,看看自己是不是这样?如果你这么天天和人家比,你天天心里难过,你这一生的日子永远是苦的。你为什么不从这苦里跳出来?什么是真正的幸福?老法师给我们的回答是心安理得,一天到晚不操心,没有忧虑、没有牵挂,这个人是最幸福的人。你听了以后服不服气?
  我再说一遍,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心安理得,一天到晚不操心,没有忧虑、没有牵挂,这个人是最幸福的人,他的福报最大。绝对不是有财富的人有福报,不是有势力的人有福报。如果是富而苦,不如贫而乐,心里没有事情才好,真正幸福是心里没有事情,老实念佛这是真正要紧的事情,是真正的幸福,其他的都不要紧。老实读经、念佛,这是有觉悟的人唯一的一件大事。「有一少一」是世间愚迷人的通病,听明白没有?什么样是有一少一?是世间愚迷人的通病。如果你愚迷,你就犯这个病,有一少一,有了这个,觉得我那个还没有,那你就生活在痛苦之中。
  下面一句,『思欲齐等』,这是一句接一句都是事实的真相,都是我们生活的现实。「思欲齐等」,就是凡事都想跟人家一样,可不可能?不可能。为什么不可能?因为做不到。什么原因做不到?因为世间人种的因不同,所以他得的果报自然不同。你和别人比,别人种的是别人的因,你种的是你的因,因不同,你要求果一样,那现实吗?所以这是不是纯粹的妄念?《了凡四训》上讲,「有百世之德者,定有百世子孙保之」。谁是例子?中国的孔夫子就是例子。夫子的一生以清净心教化众生,他终身从事的是教育事业,教学工作,教人明瞭人伦大道,做一个安分守己的人。人人安分守己,则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他一生所做的就是这件事情。传到今天,孔夫子的第七十七代孙孔德成先生。大家想想,这是不是就刚才我说的那一句,「有百世之德者定有百世子孙保之」,这真的是个实际的例子。孔德成先生到国外,人家一听说他是孔老夫子的后代,受到特别的礼遇。这是什么?这是祖宗积德之光,这是德之光。
  还有一句,「有十世之德者,定有十世子孙保之」。在中国历代的帝王建立政权,有的能享用几百年,有的享用几十年,这是祖先积德积得厚。不积德的是什么样?纵然是得了天下,没过几年就完了。所以我们看看历史,每个朝代的变更,群雄割据,到最后成功的都是祖宗积德,自己有德行,才能成大功、立大业。可见能够夺取名位的、夺取政权的不是武力,是福德,这是我们的先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经验。大至一个国家,小至一个家庭,都要修善积德,祖宗有德,子孙受益,祖宗无德,殃及子孙。不要跟人家比名闻利养,要比就比德行和福报。佛教我们要知足常乐,于人无争,于世无求。什么是第一富?佛陀告诉我们,老法师也这样告诉我们,知足是第一富。人人不都想富有吗?那什么是第一富有?知足。不知足的人贪求无厌,永远不满足苦不堪言,甚是可怜。
  下面几句,『适小具有,又忧非常,水火盗贼,怨家债主』。「适小具有」是指经过辛苦的经营求到一些,生活已经过得去了。但是「又忧非常」,这就是得到了又怕失去,求到了怕失去这是一种沉重的心理负担。哪些是非常?不是又忧非常吗?前面我们说「水火盗贼,怨家债主」。凡夫之人得失心非常重,他会惴惴不安,这是实际情况,我们在生活当中常常见到、常常听到。遇到这些情况,比如说水火无情就是这样,有的人积了一辈子的家业,一把火烧得精光,这就是非常。
  下两句,『焚漂劫夺,消散磨灭』,这是指非常的灾难,今天所说的意外灾害,很难避免。佛教我们怎么办?捨财修福。记住,佛教我们捨财修福。唯有真正修福的人,无论他遇到什么样大的灾难,他都能过得去,能平安度过,因为他有福报。有什么方法能把这个福保住?老法师教给我们一个绝招,我给它起个名叫绝招。老法师教我们做三件事情把这个福保住,第一布施佛法,流通法宝。非常简洁,特别好记,第一布施佛法,流通法宝。第二,放生,怎么放?随缘做,不是刻意去做。如果是为放生而放生那就错了,这是第二件事情放生。第三件事情救济病苦,帮助那些有病苦,需要我们帮助的人。这就是老法师告诉我们,保福的三个绝招。如果你从这几个方面去积德(修积功德),你这个功德里一定有福德,你不管遇到什么样大的劫难,你都不会遭到苦难。老法师教我们的这三招非常简单,就看我们信不信、做不做,是不是这样?如果我们真信了,我们真按照这三条去做了,你的福报永远不会失去。看下面的经文:
  【心悭意固。无能纵捨。命终弃捐。莫谁随者。贫富同然。忧苦万端。】
  众生的心,是什么样的心?悭吝,就是吝啬,自己有的不喜欢布施给别人,捨不得放下。但是到命终的时候,他所拥有的一切,一样都带不去。这种现象不管是贫贱、富贵都一样,大家都有无尽忧虑的苦恼。看『心悭意固』,「悭」是悭贪、吝啬,「固」是固执。『无能纵捨』,就是放不下、捨不得,可是死了以后一样也带不去。看『命终弃捐,莫谁随者』。古人常讲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这两句话我们学佛的人,人人都知道,我们因为往昔的业缘,生到这个世间来,生什么都没带来,死什么都带不去。恶业、净业、善业,这三业是带得走的,如果你明白这个道理,一定要用全副的精力修福、修善业、修净业,千万不要修恶业。因为这个三业你走的时候能带得去,除了这三业,你什么都带不去。这个道理,我们这回听《无量寿经》的讲解,一定要清楚、要明白。在佛法里修学,修财布施得财富,修法布施得聪明智慧,修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
  佛说你修这三种因,就必得这三种果报,儿孙要教养,要好好的抚养他。但是告诉我们,不要给他留财物,要为他修福、为他积德,这是我们现代人最需要明白的一个道理。我们现在想给儿孙留的,基本上都是财产,没有想到给儿孙积福、积德。如果你给他留的是福德,儿孙能得到真实的受用;如果你留财产给他,他认为财富来得这么容易,他不知道珍惜,反而容易堕落、容易造业。古今中外历史上的人物,英雄豪杰,出人头地的大多是清寒出身,富有人家出人头地的儿女很少。清寒之士知道发愤努力,加以祖宗父母有阴德,这对他的加持力会很大,必定能发达。我们听了这段要明白一个道理,为儿孙留什么?留福、留德,不留财。下两句,『贫富同然,忧苦万端』。因为世间人不明理造极恶业,所以就受极苦报,死了之后多半是堕三途。看下面一段经文:
  【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嫉。有无相通。无得贪惜。言色常和。莫相违戾。或时心诤。有所恚怒。后世转剧。至成大怨。世间之事。更相患害。虽不临时。应急想破。】
  这个主要是说,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亲属之间,应该怎么样相处,告诉我们这个道理。看下面几个词语,『有无相通』,「有无」是指财物上的有无,「相通」是指互相帮助。『违戾』,「违」是违背,「戾」是凶狠的意思。『心诤』是心里有意见,不能忍让。这段经文是世尊在劝勉我们,说人与人相处,特别是家庭和睦,要明瞭敦伦尽分。世尊的这段开示跟儒家讲的伦常完全相同,中国社会是个伦理的社会,伦理教育是孔老夫子提倡的,夫子的大德就是提倡伦常教育。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长存于黄河、长江流域,而未灭亡,乃得力于夫子的教化,深深感恩我们的至圣先师。
  看下两句,『父子兄弟夫妇亲属,当相敬爱』,告诉我们应该互相尊敬、互相爱护,这都是我们至亲至爱的亲人。下一句,『无相憎嫉』,不可以互相憎恨、互相嫉妒;如果你互相憎恨、互相嫉妒,那是造作极重的罪业。下一句,「有无相通」,有无在这里包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兄弟姐妹之间要时常关怀,互相提携、互相帮助,无论是精神上、物质上,都要做到有无相通。用我们现代话说,就是要互相经常联繫、经常沟通,是说的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当前社会,在这方面确实出现很大的问题,无论是父子、无论是兄弟、无论是夫妇,在这方面真的,不说闭塞,已经差不多了。所以佛在三千年前,就把我们今天的情况说得一清二楚。
  我们接著往下看,『无得贪惜』,决定不可以有贪心,不可以有悭惜。一个家庭就是自己的一身,不要以为父母兄弟都与我不相干,如果你这样认识就错了;甚至于兄弟之间都老死不相往来,那是错误的。能把一家人看成自己的一身,跟关心自己一样,这是尽孝道。我们不提倡孝道吗?那怎么样尽孝道?你关心这个家庭,关心父母、关心兄弟姐妹,你就是在尽孝道。因为你孝道尽好了,兄弟姐妹非常和睦,父母不操心、父母不忧虑。因为父母最愿意看到的,就是儿孙相处和睦,互相敬爱、互相帮助,这样父母就心安,就心生欢喜。这个孝道,不只是说你对父母的物质生活供养多么多、多么好,更要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如果兄弟姐妹不和,父母忧心;子孙不贤,父母忧心;子孙不好好念书,父母忧心;子孙不好好工作,父母忧心;子孙家庭不和,今天吵架、明天离婚,父母忧心。若人明孝家族样样圆满时,你说老人多开心,让老人开心,这才是真正的孝敬。如果没有良好的伦常教育,这点是很不容易做到的。
  下一句是『言色常和』,这就是告诉我们,要互相包容,要能忍耐,要和气。「莫相违戾」,就是彼此都能忍让,就不会有违戾。违是违背,戾刚才解释了就是凶狠,就是兄弟姐妹之间一定要做到莫相违戾,互相要和蔼、和气,不能凶巴巴的像仇人一样。「或时心诤」,这个告诉我们,如果有时候彼此的意见有不同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应该调和。比如说如果家族不和,一家人就会变成冤孽,有那么一句话,「不是冤家不聚头」。一个家庭和睦,都是至亲至爱的亲人;一个家族不和睦,那就是冤家聚头,就是冤家聚会都聚在一起了。我们应该把冤家变成亲家,靠什么?全靠这个伦理教育,这是世出世间圣人对我们的期望。一家人如果不懂得这个道理,就是冤家聚会,你说那多么惨?
  佛在经上说,妻子儿女、父母眷属,没有四种关係绝不会变成一家人,这个我们大家都知道。哪四种关係?第一,报恩的,说明前世彼此有恩,报恩来的一定是孝子贤孙,这是第一种关係。第二种关係报怨的,就是我为什么劝大家不要与任何人结怨,因为你结怨,你一定要担这个因果的。你这个怨是因,你将来的果一定要偿受的,报怨的就找到你家门来了。你的怨恨愈多,你的冤家就愈多,比如说败家子那就是报怨来的。有的孩子,人不说吗?他们谁谁家有个败家子,这个败家子就是讨债鬼,就是来报怨的,他搞得一家人不得安宁,甚至家破人亡,这是第二个报怨的。
  第三个讨债的,这个讨债的,我们一般人就叫讨债鬼,比如说讨债来的儿女,一般都非常受人喜爱,他乖巧、会来事、会哄人,他长得漂亮讨人喜欢,这是讨债鬼。他来了以后,因为他是来讨债的,如果你欠他欠得少,他活个一、二年就死去了;如果你欠他多,他就活十几岁、二十几岁,甚至更长一点时间。比如有这样的,这纯粹就是讨债鬼,有的大学刚读完,有的刚拿到博士学位,他就走了,我们用老百姓话说,他就死了。你说这样的孩子刚读完大学、刚拿到博士学位他就死了,你说父母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是不是伤心欲绝?你现在回过头来看,他是不是讨债鬼?真的是讨债鬼,这是第三个。第四个就是还债的,还债的分两种情况,如果他欠你的少,他能保证你的生活就可以了,他不会供养你很丰厚,他觉得你过得去,那就算了;如果他欠你的多,他会供养你很多,让你的物质生活很丰厚,这是来还债的。
  所以佛告诉我们明明白白,没有这四种关係,怎么也凑合不到一起去,是不是?我们把这个问题明瞭了,遇到一些具体的事,你就想得通。比如说我遇到一个学生,他的儿子大学刚毕业就死去了,所以这个学生真是痛苦欲绝,他自己都不想活了。你现在如果听了我讲这段,你就明瞭了,他就是来讨债的,讨完了人家就走了,你就不要那么要死要活的去想他,早点把自己解脱出来。所以在这个人世间,人与人之间总不外这四种缘,我们把这个问题想明白,我们就什么事情都好办,都会想得通了。要不遇到一些事情想不通。所以学佛的人一定要记住,不和任何人结怨,记住这个词「任何」,不和任何人结怨,这是真正的聪明人,真正有智慧的人。对冤家债主要极力忍让,大家想一想,无非也就忍一辈子,忍一辈子这个债咱们就还清了。所以要学会忍让,不要怕吃亏,不要怕上当,吃亏是福不是祸,吃亏能消灾灭罪。忍让决定是正确的,不能说你无能,决定忍让是正确的。别人说你要拿准主意,继续忍让。
  下面两句,『世间之事,更相患害』。因为世间人没有智慧,总是冤冤相报,而且每一次报复都要超过。说白了就得过分一点,你对我不利有一,我还你的一定让你不利有二,就要超过那么一点,这样的结果就是冤冤相报没完没了。我们知道这个道理,我们一点都不要报复。『虽不临时』,这句话是虽然造作怨恨,眼前未见果报。就是你说,我也没看著那果报是什么样?你看下面一句你就知道了,『应急想破』,就是告诉我们,现在暂时没有这个恶果现前,你要看明白事理的真相,这个真相就是不可以与人结冤仇。古人常说「口为祸福之门」,就说我们这个嘴是祸福之门,说话必须小心谨慎,切莫伤人。为什么现在我总告诉大家不要伤人?因为我知道这个伤人的果报也不轻。我们往往信口开河,想说啥就说啥,伤了人,自己还不知道。但是你这个果报,到时候缘成熟了你一定要受果报的。还有就是对那些无根的谣言,我们应该怎么办?不传,一定要不传。如果你做到不听、不信,那就更好了;如果你做不到不听、不信,你一定要做到不传。谣言止于智者,到你这就画句号,你不要往外给它继续传。所以说一个有智慧的人听到谣言,立刻就把它止住,绝不传给第二个人。传播谣言是造大口业,是造罪业、造恶业。看下一段经文:
  【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善恶变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会见无期。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欲何待乎。】
  这段经文比较长一点,主要是告诉我们什么?比如说这一句,『追逐所生』,指所生之处果报是追随不捨的,你造什么样的因一定受什么样的果报,所以你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果。「逐」是什么意思?就是追从的意思,就总追著你不放。这几句经文,『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这几句话相当相当重要,我们一定要把这几句话深深的理解透,因为这是世尊在告诉我们的事实真相。人与人之间的际会,时间是非常短促的,死了之后,各人有各人的果报,彼此都是被业力牵著走的。纵然将来你在六道里相遇,互相彼此都不认识。因为什么?在六道里捨身受身,你的形貌就改变了,就是你的身形、面貌都改变了。比如你这一生是人身,你将来走堕落了,你变成畜生身,所以谁和谁还认识?根本就不认识。因此我经常跟大家说,你一定要记住,你在六道里轮迴,决定是「独生独死,独去独来」,没有一个人给你作伴,真是这样的,这几句话我们一定要深刻的领会。为什么我们会在娑婆世界投胎?是因为我们爱重,就是那个爱欲很重。
  不有这么一句话说吗?「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这是真理。因为我们的爱欲太重,所以我们才来到这个人世间来投生。这里说一个什么问题?我们学佛的同修,有许多不明白事实真相。举个例子,比如说念佛的人生病了,他立刻就想这个治病那一定是药师佛的事。本来他是念阿弥陀佛,或者是念观音菩萨,这回他就改念药师佛了,他认为这个事和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都没关係。如果他遇到什么灾难,他立刻就想观世音菩萨是救苦救难的,这个事也不归阿弥陀佛管,所以他又赶紧去念观世音菩萨。大家要知道,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如果你要喜欢念观世音菩萨,你就念观世音菩萨,专心念观音菩萨,这没有错。以此功德迴向求生净土,因为往生的条件是念专一。我举这个例子是说什么?就是你一定要明白,佛教给我们的事实真相。我们修念佛法门的同修,如果你有病了,我告诉你不用改念药师佛,你照样念阿弥陀佛还是好用的,不用改来改去。
  「独生独死」,这两个独是告诉我们,人死之后孤苦无依,没有一个人给作伴。就是人到临终的时候,他还没有断气,有个什么现象会发生?他会见到很多鬼魂,而这些鬼魂,都变现做为他已经去世的家亲眷属的形相,比如说母亲父亲、兄弟姐妹,这些鬼魂他会变成你家亲眷属的形相。干什么?来迷惑你、勾引你。你一旦认为这就是你的亲人,你就跟他们去,好了,他们立刻就变脸了,就向你讨债。所以你这是怎么的?被迷惑、被诱惑,你真正落入魔掌。这种境界我们在《地藏经》里是听多了,都听明白了。所以在我们往生的时候,千万要记住谁来接引?一定是我们的本尊阿弥陀佛来接引,或者是西方三圣一起来接引,或者是西方三圣率领诸菩萨们,一起来接引你往生,一定要看准,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那有人说,如果我往生的时候是释迦牟尼佛来接引的,我跟不跟他去?我告诉你,坚决不要跟去,都是变幻的。因为邪魔外道,他们可以变幻成其他佛菩萨的形像,但是他永远变不了本尊的形像。
  为什么?韦驮菩萨护法神管著,那是不允许的,你不能变就是本尊的形像。所以我们在这里听明白,就是送人往生一定告诉他,一定要跟阿弥陀佛、跟西方三圣走,不要跟其他的佛菩萨走。我在这里还要跟大家说一句,前面我记得我跟大家说了,就是我们临往生之前,有好多捨不下,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捨不下他的儿孙,这个非常耽误事。你要想明白了,你的亲人在哪里?你的亲人,在六道里你一个见不著,因为独生独死,独去独来。你的亲人都在西方极乐世界,你到那里你就知道,西方极乐世界你的亲人是太多太多了!而且你要知道,你在娑婆世界,或者在六道里轮迴,你是「苦乐自当,无有代者」。谁都代替不了你,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个真相我们一定要清楚。
  『善恶变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会见无期』。就是我刚才说的,如果你在六道里轮迴,你别想再见到你的亲人,就后会无期了。另外在这里再说一个什么事?就说因为善恶变化是太快、太大,所以我们在送往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个什么问题?因为在他往生前和往生后,他的一切行为变化是不受他本人控制的,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明瞭。所以我们怎么办?就是佛教我们,人在临终后的八小时,你千万不要去碰他,这是因为「善恶变化,追逐所生」的道理。就是为什么?老法师在这里告诉我们,就那个时候他的魂没有离开他的肉体,如果你触碰他,他非常痛苦,他一生瞋恨之心,他就往下堕。所以我们送往生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有的人提了这个问题,关于中阴身的问题,在这里我用老法师给大家的答案来回答大家。老法师告诉我们,有三种情况没有中阴身,第一种情况,就是佛来接引,直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作佛、作菩萨去了,这个没有中阴身。第二种,生天没有中阴身,这是说这个人福报大,一断气他就到天上去,这个没有中阴身。第三种没有中阴身的,就是直接堕阿鼻地狱、无间地狱的,这种人没有中阴身。
  除了这三种人之外,都有中阴,虽然他断气了,但是他的神识还没有走,就是我们说的灵魂。神识没有走,你在这个时候碰他,他会生烦恼,他会痛苦。这个时候他如果生瞋恨心肯定堕恶道,就堕落到恶道去了。因此,我们送往生的人,在这方面千万千万要注意。临终的时候最好为他助念,念阿弥陀佛,不要动他、不要碰他。我建议大家也不要一会探视探视,看看哪热、哪不热,我不太建议做这个。因为你就是一心一意的劝他念阿弥陀佛,大家为他助念阿弥陀佛,这是最安全的,我们为什么不採用这种最安全的方法?因为六道轮迴到哪一道去,就是那一刹那的念头。所以一刹那可能他去这一道了,一刹那可能他去那一道了,所以我们最好注意这个事情。我还有一个建议,就是人在要临终之前,或者临终之后的八小时,最好是家亲眷属不要靠前,这是我的一个建议。为什么?因为人都有情,家亲眷属一靠前容易引起他的情执,不利于他往生极乐世界。
  下几句,『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欲何待乎』。这是佛苦口婆心的在劝导我们,说我们现在身体健康,在很强壮的时候,我们应该努力的断恶修善,不要再等待。有很多人说,学佛那是老年人的事情,我们现在正年轻力壮,正是干事业的时候我们得干一番事业,等我退休以后再说、再学佛。这种理念绝对是错误的。学佛也不影响你干事业,你怎么样来正确对待这个问题?我这样说你看看对不对?比如说等我退休以后,我再学佛,那时候也来得及。但是就我所接触到的,就是我的同学也好、同事也好,我知道他们也有这种念头,但是刚刚要接近退休,还没有退休,或者是刚刚退休,寿命没了。寿命没了怎么的?走了、死了。你说你寿命没了你还想学佛,你怎么学?你没有寿命,你怎么学?所以我劝有些人如果你想学佛,你这个理念一定要改变过来。现在趁著身体强壮的时候,听佛的劝导,从现在开始就好好学佛,这是对的。不要让光阴空过,不要让这个机会错过,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可以说佛是一而再,再而三,一再重複的劝勉我们,真是慈悲到极处。我们能不能感受到佛的这种慈悲?
  今天的时间到了,就说到这里,感恩大家。阿弥陀佛!  

 

欢迎关注悲智佛网微信公众号,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公众号名称:beizhifw   公众号ID:beizhifw  
关注提示:可在微信上搜索 beizhifw ,在搜索内容中点击关注

老法师念佛 老实念佛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佛经故事 净土圣贤录文言文 来佛三圣永思集 净业三福 了凡四训 弟子规 太上感应篇 十善业道经 三皈依传授 认识佛教 沙弥律仪要略 五戒十善 修六和敬祈祷文 净土五经 刘素云老师复讲大经 净土圣贤录 布施的功德 净土大经解演义 科注全集 净土大经科注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