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来佛三圣永思集-第6页(22页)

1970-01-01 08:00:00 字体大小:

来佛三圣永思集 六六
功德,谁料他听后反而出言毁谤说:『他为什麽吃咱们的东西?怎麽不去吃自己的肉?』我很伤心,就又把这件事告诉我的儿子,不料他也出口毁谤说:『他怎麽不去吃铁丸呢?』我更加伤心了。正赶上那天有亲戚送我的食物,却被我儿媳妇给偷吃了,我去问她,她不承认,还说:『吃你的食物还不如吃大便哪!』我回赠亲戚的食物,却被丫鬟在送去的路上偷吃了,我责怪她,她不认错,还说:『吃你的食物还不如吃脓血哪!』我心里对他们四人生起了大嗔恨心,于是发了一个反愿,愿我来世生活在可以看到他们四人受恶报的地方,所以今生我作了大力鬼王。若不是这个恶愿,单凭我供养阿罗汉的福德,我今生就该生忉利天享受天福。」
  老和尚把故事讲完,笑呵呵地问我:「好听不好听?」我听得寒毛直竖,原以为老和尚只会劳动和念佛,不一定懂得太深的佛理,这回一下让我彻头彻尾地折服,心想这老人家绝对不是糊涂人啊!老和尚看我发呆,就接著说:「这个故事就是教人说话不要言鑱口满,『能吃过天食,不说过天话』,说话口满招人恨,犯众人忤。也不要生坏念头,有坏念头吃亏的是自己。」
……
  (因缘生按)南无阿弥陀佛!末学惭愧,因时隔久远,其中细节或稍有不准确者。末学确实德薄才疏,竟不知这则公案出何典籍。本想查到出处予以参照,却几经努力而无果。恳乞十方仁

者见谅!
守口摄意身莫犯 六七
来佛三圣永思集 六八
  古德曰:「不须出处求真迹,却喜忠良作话头。」末学複述贤公所讲故事或许有不周之处,然而故事所含的道理却不会有差。淨空老法师教导我们:「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与贤公岂非佛佛道同麽?
  「言鑱口满」大约只是我们南阳方言里的俗语,多是老人们爱用。「言鑱」指言语尖锐刻薄;「口满」指说话狂妄。「能吃过天食,不说过天话」是纯粹的南阳俗语,也是教人不能太狂妄。诚如古贤诗曰:
  缄口金人训,兢兢恐惧身。 出言刀剑利,积怨鬼神嗔。 缄默应多福,吹嘘总是蠢。
  《景行录》云:「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四个饿鬼因恶口所招致的果报固然是太可怕了,然而供养阿罗汉的女人竟然因一时意气而发了如此一个荒唐的反愿,也未免太愚痴了吧?此意念动处,大家难道不觉得更加可怕吗?所以我们必须及时地反省自己,「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恶念动时,马上发觉,下一个念头就是阿弥陀佛,「都摄六根」,使「淨念相继」,待薰修日久,恶念自然无处藏身了。能「调心御行」,才是真正的大丈夫。觉明妙行菩萨偈云: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 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贤公曾给我们讲过他小时候「种冬瓜」的故事。因为种的冬
守口摄意身莫犯 六九
来佛三圣永思集 七〇
瓜被他堂弟给偷走了,他就连著三天不断地小声念叨:「谁偷了我的冬瓜就让他长疮害病。」结果他堂弟真的就卧床不起了,婶娘知道后,就对他说:「你不要再念了!你弟弟就摘你一个冬瓜你就咒他浑身长疮,你这孩儿心怎麽这样狠呢?」贤公非常吃惊,心想人的念头真有这麽大的力量吗?于是马上改口念叨:「快让他好了吧!快让他好了吧!」堂弟的病真的很快就好了。贤公说,从那以后他再也不敢怨恨人了。
  宋代大贤邵子康节先生有一首诗,末学十分喜欢,所以时常诵起。其圣人胸襟,感人泪下;浩然正气,撼人心魂!在此道出,与诸君共勉。愿我同仁能将其深铭五内,力到处常行方便,力欠处常存好心。诗曰:
  每日清晨一炷香,谢天谢地谢君王。 但求处处田禾熟,惟愿人人寿命长。 国有贤臣安社稷,家无逆子恼爷娘。 四方宁静干戈息,我若贫时也不妨。
千载难遇此僧团
  关于贤公老和尚和海墨法师、海圆法师、体光法师四人一起在桐柏山塔院寺结庐共修的那段往事,为了不致湮灭无闻,末学藉此为之专录一篇。
贤公生前曾对末学说起许多海墨法师的事迹。但说起体光法
千载难遇此僧团 七一
来佛三圣永思集 七二
师之时,因为贤公习惯称「印玄」,而末学惭愧,当初并不知道体老的法名叫「印玄」,一直到去年正月,才从贤公生前留下的视频中得知。若非那些有心的大德们拍摄下这些宝贵的视频资料,那麽这段堪称传奇的公案也只能随著贤公的西去而就此埋没了。
  海墨法师长贤公四岁,贤公习惯称其为「大黑老和尚」。其俗家姓方,祖上是南阳巨富,早年父母双亡,是祖母把他养大的。他曾在日本士官学校留学,做过国民党三十军参谋长。最初不信佛,曾拆毁一所寺院作学校,一次在朋友家借宿,信手取《楞严经》阅览,顿觉有悟,于是忏悔前非,将寺院重新修复归还。不久即入桐柏山礼传杰公(贤公的师伯,当时禅门有「南虚
云,北传杰」之誉)出家了。民国二十六年,大黑老和尚的祖母去世了,为报祖母大恩,他结庐守墓三年,每日诵经念佛给祖母迴向。
  二○○八年秋,贤公对末学讲起大黑老和尚为祖母守墓之事,还是满含热泪地讚歎说:「大黑老和尚的孝心那真是感天动地呀!我估计他应该是在守墓念佛的三年中就开悟了。」
  一九六四年,大黑老和尚驻锡宜阳县灵山寺,从此摒弃万缘,于寺后掘出一个土洞,自号「大黑窟」,居洞内精进念佛。曾两度感得弥陀放光,预示他往生之期。一九六八年九月二十三日,大黑老和尚告别众弟子,往生西方。
贤公往生前的四个月,给南阳的居士们讲起当年结庐共修的
千载难遇此僧团 七三
来佛三圣永思集 七四
往事时,还讚歎道:「大黑老和尚好辩才,什麽经都会讲。」甚至清晰地记得大黑老和尚爱吃煎饼。在场的刘居士问贤公说:「你讲过经没有?」贤公笑著说:「我只会种地干活,啥经都没学过,就会念阿弥陀佛。」……
  海圆法师比贤公小四岁,俗家姓章,唐河县大河屯乡章楼村人。自幼受其姑母影响,很小就立定了弘传佛法的志向。十三岁礼太白顶云台寺传再法师披剃,十六岁至武汉归元寺受具足戒。  民国三十三年春,海圆法师四十岁。下桐柏山到北京参学,一去五十馀年,再未归来。圆师曾在弥勒院和广济寺常住,所遭磨难,于此不忍详说了。
  一九七九年,中国佛教协会委派海圆法师到灵光寺守护佛牙
舍利塔。当时的整个西山还是破败不堪、寥无人迹,七十五岁的海圆法师在此孤身守塔、自劳自食,朝禅暮淨、精进不懈。
  一九九九年腊月,海圆法师安详示寂。众弟子感念师恩,铸其圣像供奉寺内,慕名到寺院瞻仰者至今络绎不绝。
  提到海圆法师,贤公极力讚歎道:「海圆修行那不是一般的精进啊!我们在一起的时候,他经常会忘记吃饭、忘记睡觉
……」
  听王春生老居士说起,海圆法师给贤公写了几十年的信,贤公收到信后都会找王居士唸给他听。文革后,还是因为海圆法师在来信中及时告知了宗教政策的走向,来佛寺才得以及时重建。
千载难遇此僧团 七五
来佛三圣永思集 七六
  体光法师俗家姓袁,河南项城人,生于民国十三年四月。十四岁隻身入唐河县黑龙镇的髮山,礼普化寺海山法师披剃。
  贤公并未说清当初四人结庐的准确时间,但是末学从几人的年谱推算得出,大约应是在民国二十九年到三十二年之间。因为在民国二十九年之前,体光法师尚未出家,大黑老和尚正在为祖母守墓。而在民国三十三年春,海圆法师就此去了北京,再不曾回到桐柏山常住。
  据体光法师的年谱记载,体老十九岁赴湖北武汉宝通寺受具足戒之后,敬赴灵岩山参拜印光大师舍利,并在道场常住数年。随后,体老投云门寺追随虚云老和尚习定参禅,亲历了「云门事变」。当体老去探望虚云老和尚伤势之时,老和尚赠偈一首,催
促他马上离开,偈曰:
  这个阿师迥不同,灰头土脸遍刹尘。 镬汤炉炭常游戏,披毛戴角随转轮。 臭气薰天人难近,三界内外觅无踪。 若问行年经几许,非色非空非古今。
  而当时的体光法师年仅二十七岁。
  末学听唐河县普化讲寺的住持如真法师说起,体光法师离开云门寺之后,回到桐柏山塔院寺住了将近两年。再后来应是一直在云居山真如寺常住了。但是我们听贤公讲起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一段往事,推断在此十年中,体老应该是回过桐柏山。贤公说:
「红卫兵让印玄站在长板凳上,脖子里挂了一个小磨盘。谁知道
千载难遇此僧团 七七
来佛三圣永思集 七八
印玄人家会功夫,在板凳上扎著马步纹丝不动。有个红卫兵用脚去踢板凳,结果怎麽踢也踢不动,他就叫来好多人一起踢,板凳倒了,红卫兵也跟著倒下一大片,再看印玄还是扎著马步稳稳当当站在地上。这些红卫兵吓坏了,再也不敢斗他了。」
  还听如真法师说起,体光法师在八十年代曾经多次回桐柏山探望当年的道友。
  一九九○年起,体光法师住持青原山,光复祖师道场,直至圆寂。众弟子将其法体装缸,葬于弘济禅师塔旁。
  本焕老法师讚歎体老曰:「体光禅师,少时出家,童贞入道。执持禁戒,饱参实学。中兴青原祖庭,续演百丈家风。安单接众,道风远播,度众无数。实乃僧人之楷模也!」
  体光法师圆寂之后,其弟子门人为报师恩,发心在桐柏山将体老的指甲和头髮建塔供奉。贤公欢喜讚歎,遂亲赴塔院寺为其选址。二○一一年十一月十二日,体光法师舍利塔于塔院寺落成。末学曾有幸听体老的高足演嗣法师说起:「我们选了好几个地方,都有些不尽人意。也许是得老和尚加持吧,结果又选到老和尚当年住茅棚这个地方了。大家都很满意。」
  海墨法师修学禅宗和法相唯识;海圆法师禅淨双修;体光法师专修禅宗;海贤老和尚专修淨土。四位老人家各自修学不同的法门,却能在一起共修,而且是名副其实的和合僧团。最终又个个成就非凡。实为古今稀有!末学窃自以为:贤公四人结庐共修这段公案,将来有载入中国佛教史的必要。——难抑感佩之情,
千载难遇此僧团 七九
来佛三圣永思集 八〇
藉此为之一讚:
  五内潮涌泪潸然,心逐贤公思当年。 丈夫为断生死路,辞亲出家入深山。 塔院结庐遵六和,德名真堪万古传。 宗门教下原无碍,淨土法相宁非禅? 因何百说咸不厌,千载难遇此僧团。
  (因缘生按)南无阿弥陀佛!如来设教,随时逐机。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持《华严经》者,若自恃诸佛根本法轮而小视诸经,不亦狂乎?持《法华经》者,若自恃一乘而浪言馀经讲成佛皆不圆满,不亦妄乎?持《楞严经》者,若云唯此经能开智慧而馀皆不能,不亦愚乎?持《金刚经》者,若云唯此经绝相超宗能
速登佛地而馀皆不能,不亦痴乎?持《无量寿经》者,若云唯此经为如来正说第一经而馀者皆不能了脱生死,不亦大缪乎?
  有贤者为和合二圣(寒山与拾得)作诗讚曰:
  和气乃众合,合心则事和。 世人能和合,快活乐如何?
  回首贤公四人结庐共修这段公案,让我们不难看出,四老修行不同法门而能各自有成,早已是势在必然、理所当然。
  农曆四月十四日,此文已经作出。末学和印志法师再登桐柏山,到石盘莲花寺拜访年已八十高龄的上印下增尼师,想从老人家口中瞭解一些贤公生前的事迹。但是非常遗憾,印增法师虽是
千载难遇此僧团 八一

 

欢迎关注悲智佛网微信公众号,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公众号名称:beizhifw   公众号ID:beizhifw  
关注提示:可在微信上搜索 beizhifw ,在搜索内容中点击关注

老法师念佛 老实念佛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佛经故事 净土圣贤录文言文 来佛三圣永思集 净业三福 了凡四训 弟子规 太上感应篇 十善业道经 三皈依传授 认识佛教 沙弥律仪要略 五戒十善 修六和敬祈祷文 净土五经 刘素云老师复讲大经 净土圣贤录 布施的功德 净土大经解演义 科注全集 净土大经科注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