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第175集

1970-01-01 08:00:00 字体大小:
点击进入视频 点击进入mp3 用安卓下载播放mp3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七五集)  2013/2/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0-017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四四一页,最后一行:
  「不堕恶趣愿,或曰不更恶趣愿,为第二愿。」四十八愿里面的第二愿。不堕恶趣跟不更,不更就是不再的意思,不再堕恶趣,不更堕恶趣,是一个意思。「此承第一愿而言,我国」,我是阿弥陀佛自称,我国就是极乐世界,「不但无三恶道,甚至从焰摩罗界」,焰摩罗界是指地狱,不是指鬼道。说地狱,地狱上面是鬼、畜生,把三恶道都包括在其中了,这是恶道中,「来生我国之一切众生」。往生极乐世界的众生,确确实实有三恶道,不但有三恶道,三恶道的众生往生的数量也不可思议。你要问为什么?确实有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应化在恶道之中,所以恶道里头也有三宝。虽然大多数烦恼习气很重,可是这些众生当中,宿世的因缘我们不知道,佛菩萨知道,但是我们能够想像得到。
  现前我们这个世界里头学佛的人不少,这些学佛的人临命终时,一个念头错了,堕三恶道去。阿赖耶识里头有佛法的种子、有三宝的种子,这个种子金刚不坏,他在畜生、饿鬼、地狱,要是遇到缘,一样起现行。即使堕在地狱道的,他后悔,一般状况之下,只要后悔认错,就能离开地狱。为什么还有很多真的后悔了,他也不能离开地狱?原因是他跟众生结的冤仇太深、结得太多,佛菩萨想帮助他,那些人扰乱,这个是让佛菩萨也无可奈何。怎么办?等他们冤冤相报,报到差不多,两方面都觉悟了,觉得这个没什么意思,何苦?报来报去,双方都痛苦,不是一方,双方都痛苦,而且双方痛苦的状况应该是平等平等,这种报复就毫无意义。即使是我的报复,我受苦三分,他受苦七分,还是不值得。如果说我的报复,他受苦,我不受苦,没有这个道理,无有是处。怨不能结。怎样才不跟人结怨?肯吃亏、肯忍让,这问题就解决了。不肯吃亏、不肯忍让,这个结只有加深,没有缓和的现象。如何使我真正能把怨结解开?没有别的,一定要接受佛陀跟圣贤的教诲。长时期有佛菩萨教诲、有圣贤教诲,慢慢你把这事实真相都搞明白了,自然就放下。欢喜放下,欢喜吃亏,欢喜让步,这是你真正功夫得力、智慧现前,能看得出。还不肯让步,还有怨气,这问题没解决。
  底下,来生我国的一切众生,「受佛之教化」,这一句重要,到极乐世界,哪有不接受佛教化的道理!极乐世界是学校,佛是老师,往生的人全是学生,个个都接受佛的教化。佛的教化,在那个地方没有中断。佛教化众生无有疲厌,众生跟佛学习也是无有疲厌,所以他的进度非常快速,无不是速疾成就无上菩提。「不但永不更入恶趣」,恶趣就是恶道,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并悉皆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悉皆,一个不漏,只要往生,你就成就,统统成就。男女老少,贤愚不肖,只要你能往生,你平等成就,这个法门不可思议。
  这个法门在今天的世界,我们要认真学习。今天世界社会混乱到极处,真正是古人所说的「人心坏了,社会乱了」。古人这两句话不是形容、不是夸张,在今天我们看到了,完全是事实真相。我们见到、接触到,全世界有好人,志士仁人,都想帮助社会化解衝突,恢复安定和平,找不到方法。方法在哪里?方法在大乘经教里,在古圣先贤典籍里面。这个东西很少人去看,甚至于没人去看,这是宝藏,真正的宝藏。佛经的翻译,文字比较浅显,但是义理很深。中国传统,儒跟道,文字比较深,义理也不浅。怎么入门?这些典籍里头教得好,真诚心、孝顺心、恭敬心就能入门。没有真诚,没有孝顺,没有恭敬,佛菩萨来教你,孔子来教你,你都不能契入。那就是什么?你自己本身有一重障碍,这个障碍就是傲慢、怀疑。这两种非常严重的障碍,把你挡在门外,你就不能进入,苦学一生也没有办法入门。印祖说的话,我们要牢记住,这个话说得非常严肃,不是儿戏,我们只要对它疏忽,这一生就入不了圣贤之门。
  要知道孝道,不但是中国文化的根,也是大乘佛法的根。净业三福,不仅仅是净宗同学要遵守,世尊的话讲得很清楚,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话讲得多清楚、多明白。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修行要成佛,不能没有这三条,这三条缺一条他都成不了,这才知道重要。这个三条是佛法、是圣贤的教学最高指导原则,我们净宗同学修行,把它摆在第一位,讲得很多,没有看到真有人做。我们这一生也非常努力在做,分数不及格,对自己有一点好处,不能影响别人,分数不及格。真正成就实德能,就能感动别人。实是真实,真实的道德,真实的能力,能力是身体力行,像世尊一样,他每一句话他都做到,他没有做到的他不说,所以能感动人。纵然说的理很高深,人听不懂,但是没有人反对,都愿意接受,慢慢学习,把自己不断向上提升,才能达到跟佛同样的境界。在佛法里这叫毕业了,毕业就证得佛果,证得佛陀的地位。
  佛陀、菩萨、罗汉是大乘佛法里面三个学位,人人都有分,人人都可以拿得到。真正拿到学位,与读书不读书、识字不识字没关係,所以它才能普及到一切众生。如果一定要识字、一定要读书,很多人没这个机会,不一定全民都得益。它不需要,全民都得利益。它教你放下,放下见思烦恼,证阿罗汉,是这么个条件;放下尘沙,证菩萨;放下无明就成佛,证最高的学位。它是教你放下,不是教你念多少书。所有的法门,包括念佛都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用这个手段,知道你放不下,用这个手段,慢慢放下。念佛,你就在一句阿弥陀佛上用功夫,念念不间断,念久了,功夫得力。什么叫功夫得力?妄想少了,杂念少了,这叫功夫得力。妄想没了,杂念没了,这叫功夫成就,就证果了。证果有什么好处?好处太多了,证果,智慧开了。智慧不是学来的,学来的是知识,不是智慧。智慧包括知识,知识不包括智慧。所以我们求学,求哪一个?自己去选择。要求智慧,一定要修定;要想得定,一定要持戒。没有戒而得定的,无有是处,没这个道理。没有戒,得定,是邪定,不是佛的定,魔的定、外道的定,那个定不开智慧,这个要晓得。
  我年轻个性很刚强,但是我讲理,我不是不讲理。理,我服你;没有理,我不会服你的。还有一点辩才,能把我辩倒的人太少了。我有些歪辩才,强词夺理,但是他没有智慧,有智慧就把我破掉了,我就输了,他没有智慧。所以我是一套歪理,歪理听听也似是而非,似是他晓得,那个而非他不知道,所以他没有办法把我驳倒。这个就是俗话说应变的能力很强,不需要思考的。所以这个,有正人君子来引导,我就走上正道;如果遇到邪师,我就走上邪道,这个缘太重要了。我幸好没有遇到邪师,三个老师,这三个都是大德,他们的修持,他们教学的善巧方便,我景仰、佩服。走的这条路,不怀疑,愈走愈感恩,证明了。
  最重要的还是历事鍊心。历事鍊心在哪里?就在眼前,每个人都有机会,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只是你有没有警觉心。没有警觉,当面错过。有警觉心,天天在磨鍊自己,自性里面智慧、德能、相好都从这里磨鍊出来。磨鍊就是六根接触六尘,这就是磨鍊的时候,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接触,意根对的是念头,起心动念、念头,要在这个里头觉悟、磨鍊。觉悟的是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是看破,要觉悟。六根才接触到六尘,就要提起《金刚经》上这两句,大家都很熟悉。我在早年,把这几句经文印在透明的玻璃纸上,透明的,印成红字。做什么用?贴在电视屏幕上。同学们都看电视,一看电视,你就看到这几个字,它透明的,提醒你,「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别起心、别动念、别分别、别执著,这是大修行,看电视也是修行。所以宗门说,你会么?会看电视,看久了就成佛。为什么?不受它影响,你对于外面境界了了分明,一丝毫不迷惑。相有性空,相有是幻有,不是真有,所以空有二边你都会不住了。在这个里面鍊什么?清净心出来了,清净心生智慧。小智慧,从清净心流出来的;大智慧,从平等心流出来的。
  平等心,怨亲平等,怎么修法?我把我最厌恶的人,冤家对头,这些人天天找我麻烦,毁谤我、侮辱我、陷害我、障碍我,我供他的牌位,长生牌位,每天拜佛、拜他,修怨亲平等。他对我怎么不好,我对他好,我对他恭敬。老祖宗教给我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不喜欢别人对待我的,我不能同样对待人。得真干,从自己做起,学孔老夫子,忠恕。《论语》里面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孔子一生做人,就用这两个字。忠,是以真诚心待人。你看忠这个字,它会意,不偏不邪。用心要不偏不邪,待人一定要饶恕。我们自己犯了过失,希望别人饶恕我们,不要追究,那我们就首先饶恕别人,他做什么样对不起我的事情,也要饶恕他,不要放在心上,不要放在口上,时间久了,他知道我们这样对待他,这就能化敌为友,冤家对头变成最亲密的朋友。都在自己,不在对方。要想著对方来迁就我,做不到,你永远会失望;我要迁就他,问题真能化解。个人的恩怨可以化解,族群的恩怨能化解,国际的恩怨能化解,外交要本著这一个理念,世界哪有不和平的道理!
  宗教本来是教育,现在变质了,只流于形式,实质忘掉了。它错,错在这个地方,它的根本不错,这是人为的。因为人心坏了,这么好的东西,到他那里也变质了,所以我们提倡宗教要回归教育。你看看每一个宗教的创始人,他那个教是怎么建立的?是靠教育建立的。不是提倡拜拜这种形式,它能够建立,那种建立,时间不长,十几年、几十年就没有了,唯有教育的这个建立才是永恆的。佛教传了二千五百多年,中国历史记载是三千多年,历久不衰,是什么?教学。教学的时间,佛教是最长,释迦牟尼佛在世讲经教学四十九年,穆罕默德二十七年,摩西大概也是二、三十年,耶稣教了三年,被人害死,统统是教育起家。教育起家,要回归到教育。
  不一样的,佛教跟其他宗教不一样的,就是每一个宗教它都有一个造物主,有一个创造宇宙的神,这真神,佛教没有。佛教大乘经里面给我们讲得非常透彻,这宇宙是谁造的?是你自己造的。这个话被现在量子力学家证明了。你天天在造,你这个製造从来没中断。这个造是什么?就是你的起心动念,你的善念就造天堂,你的恶念就造地狱。宇宙之间这么複杂,是你念头複杂。一天,人起多少念头?无法计算。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一秒钟有一千六百兆个念头。一秒钟一千六百兆,我们自己不知道,它的频率太高了,不但我们的身体,就是眼耳鼻舌身,感触不到,连我们的意识、念头,也感触不到。这个东西谁知道?现在量子力学家知道,佛在经上说得很清楚、很明白。量子力学家所了解的,没有佛经讲得那么清楚,还得继续努力,看看二十年、三十年之后,能不能达到经典上所说的这个境界。
  弥陀大愿里面告诉我们,极乐世界不但没有恶道,生到极乐世界永远不会再堕落在恶道。这句话什么意思?极乐世界的菩萨,到极乐世界就有能力像佛一样的智慧、德能、神通,有能力分身,分无量无边身到一切诸佛刹土,同时去供佛闻法。供佛是修福,闻法是修慧。极乐世界修行一天,我们这里要修无量劫都比不上人家一天,为什么?他能分身。同时他也教化众生,教化众生,他也会到六道里头教化。六道,他会不会堕三恶道?不会,他在六道里头进出自由,没有障碍,想去就去,想离开就离开,一丝毫都不沾染,这就是永不更入恶趣,就这个意思。他很快就成就无上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无上正等正觉,也翻作无上菩提。
  「《净土论注》」,《净土论注》就是《往生论》的注解,昙鸾法师的,他说,「佛所得法,名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梵文音译的,可以翻译,很容易翻译,为什么不翻译?叫尊重不翻。我们要问,学佛为什么?学佛求什么?学佛,什么都不求,就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求这个。这翻成中国意思是什么?无上正等正觉,这是照字面的意思翻出来的。为了方便起见,让大家更容易了解,就是圆满的智慧。这个世间无论什么事情,包括过去、未来,你没有一样不知道,就这个意思。你说这个好不好?真的吗?真的。为什么是真的?因为是你的本能,不是外头来的,不是佛菩萨给你的,不是神给你,是你自己本来有的。本来有的,现在为什么变成没有?其实不是没有,它变质了,是因为你迷了自性,迷失了自性,把自己本性里面本有的智慧、德能、相好统统变了,变化了,把智慧变成烦恼。我们烦恼无量无边,知道,那是智慧,觉悟了,烦恼变成智慧,迷了的时候,智慧变成烦恼,这么回事情。所以佛经上有「烦恼即菩提,烦恼菩提不二」,它给你讲真话。能力变成造业,相好变成六道轮迴,这统统变了;不是没有,都在,就变质了。觉悟之后,就又变回来,就恢复正常。恢复正常,无量智慧,烦恼就变成无量智慧;我们今天造的这个业,造业就变成无量无边的能量;六道轮迴就变成极乐世界。所以来个转变。
  佛家讲断烦恼,那个断是个形容词,不是真的断,真的要是烦恼断掉,智慧也断掉了。那个断实际上是转变,转烦恼成菩提;转业习成功德,无量的德能;转十法界成为一真法界,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华藏世界是一真法界,只是一个转变而已。这个转变要靠自己,为什么?从觉转变成迷,是你自己搞的,现在从迷再转成到觉,还是自己,谁都帮不上忙。如果别人能帮忙,我们就不要修了,阿弥陀佛大慈大悲,把我们转过来不就好了吗?这他做不到,这就叫自作自受,还是要自己做个转变。佛对我们的帮忙,只是把他是怎么样转变过来的、怎么觉悟的,把怎么觉悟、怎么转变,他的经验、他的方法教给我们。我们如法炮製,就能够达到他的境界。所以它是纯粹的教育,没有丝毫迷信。但是今天寺院庵堂所展示给我们的全是迷信,为什么?他们不学。
  真正的佛教在哪里?在经典,你不肯认真学习。经典的学习,要有人指导,没有人指导,你不得其门而入。但是在世间学说有功底的人,他没有人指导也一样成功,这历史上很多。我第一个老师,方东美先生,他就是没有人指导,他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柢很深,所以他拿到佛经能看得懂,能知道它的意思。这样的人很少很少,不是没有。但是像方先生这样的人,接触之后锲而不捨,这种人少了,一生不离开经典,少见,所以他的成就绝不输给出家的这些祖师大德。我们不认识他之前,我们都以为佛教是迷信、佛教是宗教,没有意愿去碰它,永远隔离了。我遇到方东美先生,我是跟他学哲学,这是当代的哲学家,在教我课程里面,最后一个单元是佛经哲学,我们从这个单元的学习,才把佛教真面目看到,无量的欢喜,世界上还有这么好的东西,多少人不知道。也是在那个时代,我接受章嘉大师的教诲。因为我在台湾是一个人,没有家亲眷属,所以非常单纯,章嘉大师劝我出家。而且要我学释迦牟尼佛,指定我读《释迦方志》、《释迦谱》,这是由老师指定课程的第一堂课。告诉我,你想学佛,你得认识释迦牟尼佛,你要不认识他,你会走错路,纵然不错,你会走弯路,就是你会走很多冤枉路。通过这两个课程的学习,我们才知道释迦牟尼佛是个大教育家,才了解。方老师给我们讲,章嘉大师叫我读这两本书,跟他所讲的相应。
  方老师把佛教介绍给我,我问他,我说佛教是宗教、是迷信,而且是低级宗教;宗教里头高级宗教只有一个神,一个真神,低级宗教什么?神很多,叫泛神教、多神教,什么都拜。到庙里去看,数不清的那些塑像,这在宗教里称为低级宗教。我说,它怎么会有哲学?老师告诉我,你年轻。方老师大我二十多岁,跟我父亲同一辈的人。他的大儿子在美国洛杉矶,到这里来看过我,小我三岁。所以老师告诉我,年轻,你不知道,「释迦牟尼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话很动听,这就把我引进来了。告诉我,佛经哲学在哪里?在经典,不在寺庙。我说:为什么?寺庙现在出家人他不研究、他不学习,经书在那里,有,他没学习,没认真学习。他说两百年前那些出家人,个个都是有德行、有学问,是社会大众的善知识、好老师,今天他不学了。指出我一条路,你要想学习,一定要从经典入门。于是我就留心,以前没有注意到,听老师说的话就留心,看看老师书房书桌上摆的什么东西。我跟他是一个星期见一次面,学习是在他家里,不在学校,所以有机会到他寝室、书房去看一下,书桌上一定有经书,有佛经,从来没有说看到他书桌上没有摆佛经的。我就晓得,他真干,他不是假的。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他得到了,所以他教给我,一点都不错。我是这么入门,我不是迷信入门的。迷信,我是决定不可能的。
  基督教拉我,我有几个同学虔诚基督徒,我也上他们教堂,跟他们牧师见面,牧师要我受洗。我在《圣经》里头提出七十多个问题问牧师,他一个都不能让我满意。他那个解答,让我满意,一个都没有,我说我怎么能受洗?头一个大问题,世界是上帝造的,我问他,上帝是谁造的?他就说不出来。这第一个问题就解决不了,他就没办法回答我,所以我没受过洗。《新旧约》我看,我也能讲,我讲得不输给他们。所以这牧师以后叫我是魔鬼,他说我是魔鬼。你看看,这个口德不好,不能接受都是魔鬼,到底谁是魔鬼?信,要人心服口服,这才行。
  我们学了佛之后,我可以给诸位说,所有宗教我都相信了。为什么?理明白了。我跟基督教这些牧师、主教,我跟他们接触,我告诉他,我是最虔诚的基督徒,我懂得《圣经》的意思。如果不是最虔诚的,你不能了解神的意思。我跟回教在一起,我告诉他,我是最虔诚的穆斯林,所以《古兰经》我看得懂,我也能讲。早年我住在新加坡,我讲过天主教的《玫瑰经》,听说这个光碟还在他们教内流通。光碟,我自己都没有了,他们在流通。我讲过《古兰经》,这些回教的长老听了也很欣赏。这通了,全都通了。我进入他们的教堂,我礼拜,他们感到很惊讶。我告诉他,所有宗教的创始人都是真神的化身,释迦牟尼佛也是,孔子、孟子也是,这就摆平了。宗教可以团结,宗教团结可以化解衝突,带给社会永久安定和平,不契入不行。
  学问之道,无过于大乘,这大乘真正了不起。它教我们走的方法,戒、定、慧。戒就是规矩,规矩很多,八万四千法门,规矩。看各人根机不一样,那些规矩不是教你全学,不是,鼓励你、教导你在八万四千里面选一门,一门深入。一门选了,修一段时期它不合适,可以放下,重新再选一门,你慢慢摸索。选定之后,适合自己程度,适合自己生活习惯,就很容易。然后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他就得定。定是什么?得清净心、平等心。清净心,阿罗汉的定;平等心,菩萨的定。得定之后,再向上提升,就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到这个时候,你的修学毕业了,信解圆满了,行是把你信解变成你自己实际的生活行为,用上了,日常生活全用上了,在工作上用上,在待人接物上用上。学这个东西没有用,那叫白学;学以致用,用上,这叫行。修行不是天天打坐,不是这个意思,就是日常生活。日常生活里头是正行,没有邪念、没有杂念、没有恶念,待人接物纯净纯善。
  贤首国师在他一篇论文里头,就是《还源观》,提出四德。这四德是大乘根本的德行,由这四德演变成万德万能,万德万能归纳就这四德。第一个「随缘妙用」。你看,多活泼,多自在!妙用是什么?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够不执著,对一切不执著、不分别、不起心、不动念,这叫妙用。不执著,阿罗汉的妙用;不分别,菩萨的妙用;不起心、不动念,佛的妙用。这是随缘妙用!恆顺众生,随喜功德,这还得了吗?这是总纲领、总原则。第二条「威仪有则」,这个威仪有则就是中国人讲的礼节,佛法里面讲的戒律,一般人讲的规矩,它有规矩,一点都不乱。我个人要做个人的榜样,释迦牟尼佛做到了,以身作则,孔子做到了。释迦做到了,表现出来的,十善。这哪一条他没做到?中国圣人,夫子做到了。《论语》里面,弟子对老师的赞叹,夫子的德行,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字,夫子做到。温和,人厚道,叫温厚;善良,对任何人没有恶意,对冤家债主、对陷害我们的人都是善良的心对待,没有报复,没有怨恨,善良;恭敬,对人、对事、对物,恭敬、忍辱;最后一个,礼让,或者说谦让、谦虚,样样让别人,世间圣人。出世间圣人,十善。所以是,人,做人的榜样;家,做别人家庭的榜样。家庭的榜样是什么?和睦。
  佛提出六和,叫六和敬。第一个,见和同解,大家看法一样。各人有各人的看法,怎么会一样?把你的看法统统放下就一样了,谁也不迁就谁,我也不要你赞成我的看法,我也不必同你的看法,大家把看法统统放下,就一样了。你看,法子妙,妙极了!放下怎样?清净心现前,平等心现前,妙极了!所以大家统统放下,放下起心动念,放下分别,放下执著,见和同解了。然后戒和同修,就是规矩。这个戒是什么?就是十善、五戒。在一起居住,这一家人个个遵守。现在我们更彻底,具体落实在《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要落实在《弟子规》、落实在《感应篇》里头,儒释道三个根融成一体,家和万事兴。用在你家庭里头,用在你事业上、公司行号,你们这个小团体是个和敬的团体,能够和睦,能够互相尊重、互相敬爱,这个团体哪有不发达的道理?用之于社会,我们这个社区是所有地区的好榜样,我这个城市是全世界每个城市的好榜样,扩大,我的国家是全世界每个国家的好榜样。这威仪有则。第三条「柔和质直」。教我们平常跟人,人际建立关係,人与人要和爱。柔和,是我们的表态,要像弥勒菩萨一样,中国的弥勒菩萨是布袋和尚,标准的柔和。质直,是真心。生活,处事待人接物要用真心,不要用妄心,用真诚心。最后一条,这是我们的根本,「代众生苦」。我们能够把上面三条做到,就是代众生苦。众生看到了、听到了、接触到了,他有感悟,他自然会学习;他学习,他就能离苦得乐。
  今天我们要知道,中国人把祖宗东西丢掉了两百年,普遍遭受今天的苦难,无论是住在中国地区或者移民在外国,没有不苦的。在外国,外国人瞧不起你,他对中国完全无知,认为中国样样比不上他们,傲慢。我是一九八二年第一次到美国参加世界道德会,这是中国人主持的,在洛杉矶召开。他们请我做顾问,我参加这个会议,到美国。到美国之后,我们有不少的学生在美国留学,毕业了,在美国工作,这一联络,很快,不到十天就联络三百多人,各个大都市都有,这就是以后我在国外弘法的基础。没有这么多熟人,谁请你?这个缘都是很特殊。我们初去的时候,在洛杉矶,第二次是第二年,一九八三年,正式接受沉家桢居士的邀请,在纽约他的道场大觉寺讲《普贤行愿品》,讲大意。就遇到很多美国人,在一起吃饭的时候他们问我,很难得,他说过去我们西方人对中国不了解,都认为中国文化落后,样样不如外国,现在知道了,他说我们这一代的人跟上一代的美国人不一样了(这外国人),我们这一代知道中国人很了不起,有智慧。他说一个一个比,全世界的人一个一个比,中国人第一,他说这个话;二个二个比,犹太人第一;三个三个比,日本人第一,团结。然后问我一句话,中国人为什么不团结?我马上就告诉他,上帝安排的。因为他们都是基督教徒。上帝安排的?很惊讶,他说为什么上帝安排的?我说中国人要团结起来,你还有饭吃吗?大家哈哈一笑,就了了。
  虽然是一个开玩笑的话,意义很深,给我们一个很大的警觉,为什么不团结?要知道,中国人这个民族,自古以来中国人不讲团结,为什么?它本身团结的。团结,是不团结了才讲团结,中国本身是团结的。五伦是团结的,父子、夫妇、兄弟、君臣、朋友,它本身是团结的。几千年来,一直到清朝,还是五伦的社会,五常、四维、八德,它本身团结。不像外国人,外国人讲团结,特别是美国,为什么?各地方移民来的,没有根。真正美国人就是红番,那是少数民族。现在被保护了,为什么?被杀,快杀光了,现在是极少数的,现在要保护他们。这些事实真相,我们要了解。中国人要团结,恢复伦理道德的教育,自然就团结了。
  宗教里面不团结,门户之见很深,同行相忌,这个不好。同行相忌,果报在无间地狱。你看戒律,戒律上就有,同行相忌是破和合僧,破和合僧是无间地狱,怎么可以这样做?我们读《华严经》,《华严经》末后五十三参,你看到这些都是菩萨、都是罗汉,他们是互相赞叹。善财童子参访,他很谦虚,把自己所学的教给他,然后告诉他,无量法门,我知道的很有限,只有这么多,还有别人知道比我多,修行比我好,介绍给他,你去参访那个人。赞叹,没有看到一个傲慢的。一直到第五十三参,普贤菩萨,这最后一参,普贤菩萨教他十大愿王,带他到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这圆满。所以我们要学赞叹,不要学毁谤。所以要学什么?不批评人,更不可以随便批评人。批评人,你对那个人了解多少?
  宗教跟宗教之间不能比较。我在印尼大学,这个学校送给我一个回教的博士学位,校长请我吃饭,告诉我,学校里头有比较宗教学。我当时就告诉他,宗教不能比较。他说为什么?我说比较,老师可以比较学生,学生没办法比较学生,他智慧不够。那要比较宗教,这个人的道德学问要超过耶稣、要超过穆罕默德、要超过释迦牟尼佛,你才能批评他,你不能超过他,你的批评就有问题。他问我,那怎么办?我说互相学习,每一个宗教经典好好认真学习,可不能批评。因为他们是回教国家,校长也是回教徒,所以我就告诉他,我读《古兰经》,我是个佛教的,我读《古兰经》,我书架上《古兰经》资料很多,各种不同版本。我说我读《古兰经》的时候,我是最虔诚的穆斯林,我才能读得懂,才懂得真主的意思。如果我有怀疑,我觉得这不是我的经典,你怎么读,真主来教你,你也听不懂。
  中国老祖宗说了一句话「诚则灵」,只要真诚到极处,就行了。展开《古兰经》的时候,真主加持你;展开《新旧约》,上帝加持你,摩西、耶稣都会加持你。为什么?你跟他通了,没有障碍。不是这样学,等于没有学,白学了。真诚,不是真诚对自己是正确的,真诚对别人,真诚对一切宗教,真诚对一切族群,真诚对一切国家,没有分,一体,这才能契入。有分别、有执著,有你我他,问题全来了,你所得到的东西是偏见,说得不好听叫邪见,你不是正知正见,正知正见就是靠至诚。中国人讲至诚,印度人讲至诚,所以这两个地方的古蹟文化达到最高峰。怎么来的?真诚来的。我们今天要善用真诚,发真诚心,我们的成就可以达到古文明的巅峰。
  最怕的就是傲慢、怀疑,这两个东西把你全部都破坏掉。孔子说了一句话,他说,「如有」,假设有这么一个人,有「周公之才之美」。周公是孔子心目当中最佩服的圣人,孔子一生就是学周公,他学得很像。但是周公有做官的命,他没有。他没有,一生没有得到这个地位。周游列国,目的就是希望有诸侯能够用他,但是没有诸侯用他,他没有这个命。这是我们说,八字里头没有做官的命。六十八岁回老家去教学,希望把他自己这个愿望传给下一代,他做这个工作去了。教学五年,他七十三岁走的。六十八岁回家办学,五年。有弟子三千人,有七十二个最优秀的,叫七十二贤。
  跟释迦牟尼佛相比,释迦牟尼佛聪明,释迦佛不做官。他是王子,他要不出家的话,继承王位。孔子求之不得的,释迦牟尼佛得来的,现成,不要,出家。十九岁离开家庭,过苦行僧的生活,示范,从我做起,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就一辈子。七十九岁走的时候是在树林里头,不是在房子里面。给我们表演得有始有终,让后人对他的教诲没话说,佛是这么做的,你照做就对了。三十岁开悟的,孔子也是三十岁。孔子自己叙说他自己,「十五有志于学」,十五岁立志求学,「三十而立」,三十岁成就,十五年。释迦牟尼佛三十岁,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夫子是十年、十年一个阶段,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不迷惑,说明智慧开了;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得自在了,这孔子境界。
  释迦牟尼佛三十岁开悟之后就开始教学,在鹿野苑度五比丘,教了一辈子。他教学也分几个次第,首先十二年教阿含,这是小乘,我们今天所说普世教育,世间人人人都要学。内容是什么?伦理、道德、因果,教你怎么做一个人,怎样做个好人。印度讲六道轮迴,六道轮迴是婆罗门教讲的,是事实。因为婆罗门教非常重视禅定,四禅八定是婆罗门修的,佛教统统把它接受过来。学佛的人修定从哪里修起?从四禅八定修起,叫世间禅定。有这个基础之后,再修出世间禅定。佛教,无论大乘小乘、宗门教下、显教密教,定是修行的枢纽。戒是定的前方便、是定的基础,没有戒不能得定,没有定不能开慧。戒定慧三学,佛说了,不是他创造的,不是他制定的,是三世诸佛,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菩萨成佛都是走这条路,没有例外的。所以这个路不能违背,违背,你就脱离佛法,你不是学佛,你学一辈子成不了佛。所以学佛,没有不重视戒律。
  我们生在这个时代,受这个时代科学总是受了些影响,我们学佛对戒律不重视,产生一个错误观念。读中国古书,三代之礼就有兴革不同,兴是什么?补充的,革是删掉的。宪法,过个几年要来一次修宪,为什么?有些条文不适合现代社会。社会天天在变,尤其现在变得更快,修宪是个很平常的事情。戒律,我们当初想是出家人生活规范,生活规范,印度跟中国不一样,二千五百年前的,跟现在怎么会相同?我们怎么能过那个生活?这个观念我是非常坚牢,我只学经学论,我不学戒律。跟章嘉大师三年,章嘉大师对我很了解,知道我这个病根很深,但是又不能责备我。责备我怎么?不来了。所以对我确实做到柔和质直,我们感恩。他有他的善巧方便,每一次我离开他,他一定送我到门口,会轻轻的说一句「戒律很重要」,五个字,其他的什么都不说,这一句话我听了几十遍。
  他老人家圆寂,甘珠活佛在火化场搭了个帐篷,好像是三个帐篷,十几个人在火化的地方,他们大概是住一个星期,我在那里住三天。三天反省,跟老师三年,他教了我些什么?这一反省,头一个念头就是戒律很重要。为什么要说这句话?我就很认真去思考,我想了两个多星期,明白了。佛法是出世间法,三代礼制兴革,现在宪法修订,它是世间法,世间法有变化,要常常调整,出世间法不能调整,调整就出不了世间,我把这个道理想通了。这不是老师讲的,非常认真去想这个问题,想通了,我才开始看戒律的书,明白了。但是戒律没有地方学,好在老师告诉我,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他又告诉我,戒律,你学了一条你就得一条,不一定在戒坛受戒。不杀生,我真正能做到了,一切小动物都不敢杀牠,这一条你就得到。跟我讲重实质不重形式,这是在佛门里面。但是社会大众,他们讲形式,他不讲实质,他完全讲形式,那么形式也不能疏忽。要带动整个社会化解衝突,恢复安定和谐,里外都要,有里没有外,固然好,不能感化大众;里外都有,才能够兴教。重实质,也不疏忽形式,社会才有救,正法才能久住于世,不可以偏废。
  但是今天学戒的人没有了,佛门弟子都知道,中国末后一个学戒的人就是弘一大师,他对这个非常认真学习,来表法,做给我们看的。他没有学佛之前,说实实在在的话,他多才多艺,家里有钱有势,花花公子,书读得很多,有才气,很固执。在日本念书,跟朋友约会八点钟见面,八点钟到了,这个人没到,门就关起来。大概一、二分钟之后来了,把人家臭骂一顿,不遵守时间,门不开,去了。这样的个性,这是弘一大师。学佛之后完全变了,非常柔和、非常慈悲,以前那种习气都没有了,很难得。他确实,那样的转变给学佛人做很好的榜样。以后没听说过了,有,我们知道肯定会有,不出名了,知道的人很少。我们想学,也找不到地方学。寺庙里头管得严肃一点,那不是戒学。好在我们有个同学,果清法师,他跟我在一起的时候没出家,以后我听说他出家了,好像出家之后没见过面。出家之后,没想到他专攻戒律,变成当代律学的大师。这就应了古人的一句话,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在一门上真正下十年工夫,你的成就就超越了。不能搞多,不能搞杂,杂修出不了名,为什么?你没有真东西,一门深入有真东西。所以做专家,不要做通家,通家是门门都通。这个意思是先做专家,后做通家,专了之后自然就通了。
  佛教导我们,四弘誓愿是修学的一个指导方向,学佛的人第一个要立愿,愿要为众生,不能为自己。「众生无边誓愿度」,这里头还有自己的名闻利养,就违背你的本愿,你的愿是假的,度众生是为自己的名闻利养,这样学佛最后结果还是无间地狱。打著佛的旗号,违背佛法,为什么?求个人名利,这违背佛法。所以佛境界你永远得不到,你所学的是佛学常识,佛学真正智慧你没有得到。这个东西玩真的,不能玩假的。龙树给我们做了榜样,你看龙树菩萨,一门深入才能开悟,叫大彻大悟。悟后起修,禅宗都是这样的。不开悟的时候是一门,专攻、参究,大彻大悟之后再来学教,他不是不学。学教,两个意思。第一个印证,证明我所悟的境界跟大乘经上讲的相不相同?如果相同,这正知正见;如果不同,我这个悟走邪道了。所以用经典来印证。第二个,广度众生。广度众生,众生根性不相同,法门不一样,你不能广学多闻,你就没有办法普度众生。普度众生、广学法门一定是开悟之后,没有开悟之前,一门。悟后来读经,速度很快。
  我们在《坛经》上看到,惠能大师开悟了,不认识字,没念过书。正式接受,一生就一堂课,五祖半夜召见他,在方丈室里头跟他讲《金刚经》,那就是他一生唯一的一堂课,正式受一堂课。这一堂课没上完,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开悟了。开悟了,不要讲了,为什么?全通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全通了。他不认识字,叫别人念给他听,一部经念几章几页,不要念了,全知道了。法达禅师,《坛经》上有记载,学《法华》的,诵《法华》三千部。多长时间?十年,十年专念《法华经》。对于《法华》的义理不明白,背得很熟。向六祖请教,六祖说《法华经》我没听过,你念给我听听。《法华》二十八品,只念到第二品「方便品」,六祖听了之后,行了,后头不要念了,我全知道了。跟他讲《法华》,法达开悟了。
  我们从这个例子,我们就深深相信,一点不怀疑,龙树菩萨开悟之后,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三个月学完了。一部经只要看几章就行了,那三个月当然可以。像这一部《大藏经》,你只看几页就行了,就通了。这才能广度众生,什么样根性你都有本事教他,没有这个能力不行。你今天要通一切经,你一生都做不到,不开悟,一生做不到;开悟的时候,全做到了。所以佛讲求开悟,古印度人讲求开悟。佛法传到中国之后,这些理念、方法,儒接受了,道接受了,所以儒家教学也讲求悟性,道亦如是,重视悟性,不重视记诵。所以古人有说,「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也」,不重视记诵。记得很多,讲得很多,不能启发众生智慧,你只是传常识、知识,没有智慧。
  佛家教你背书,读书千遍是什么意思?是修定,目的就是在修定,不是在记诵。一千遍,当然就背熟了,那是附带的,那不是它主要目标。主要目标是用这个方法修定,让你的念头不起杂念、不起妄想,心止于一处。所以读书是修定,念佛也是修定,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修定的方法。你念《圣经》,你给它念上一千遍,也是修定,会开悟;你念《古兰经》,你念上一千遍,也会开悟。不管什么法门,只要能够把你的念头集中在一点,心不能分散。所以孟子说得好,「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我们的心是放外、散的,散乱心,把散乱心收成一点,这就是学问,学问是智慧。孟子都看到了,能说出来,收心。你比别人高,高在哪里?别人心散乱,你的心集中,就高在这里。集中的心生智慧,散乱的心不生智慧,生烦恼。你能够集中,你就能帮助这些散乱人。愈集中,能量愈大,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他就修这个。可别搞错了,与识字不识字没关係,与读书不读书也没关係。你能够修成功,你就有能力指导教导那些读书多的人、那些识字多的人,他没智慧。这个道理,我们不明白、不能掌握,那就大错特错了。
  正法要久住,中国传统文化要复兴,要把老祖宗这些老办法、老的理念统统恢复,统统找出来,才真正能解决问题。博士不行,我没读过大学,我参观过很多大学,我也在大学里教过几年,那个教育的理念跟方法大有问题。个个人都是佛,个个人都是圣贤,把他们统统教坏了,都教成凡夫。中国老的这套东西戒定慧,是教你成圣成贤、教你成佛成菩萨,现在人不要,不识货,教凡夫的东西他们特别喜欢,都把圣贤变成凡夫,都把佛菩萨变成众生,全是教育出了问题。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欢迎关注悲智佛网微信公众号,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公众号名称:beizhifw   公众号ID:beizhifw  
关注提示:可在微信上搜索 beizhifw ,在搜索内容中点击关注

老法师念佛 老实念佛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佛经故事 净土圣贤录文言文 来佛三圣永思集 净业三福 了凡四训 弟子规 太上感应篇 十善业道经 三皈依传授 认识佛教 沙弥律仪要略 五戒十善 修六和敬祈祷文 净土五经 刘素云老师复讲大经 净土圣贤录 布施的功德 净土大经解演义 科注全集 净土大经科注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