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第468集

1970-01-01 08:00:00 字体大小:
点击进入视频 点击进入mp3 用安卓下载播放mp3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六八集)  2013/10/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0-046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七百七十八页,倒数第四行,从当中看起:
  「二、云何在缘?」道绰大师在《安乐集》里面教给我们,轻重是在心、在缘、在决定,无论世出世间法都不例外。在心我们学过了,现在从第二,云何在缘?「谓彼人造罪时,自依止妄想,依烦恼果报众生生。今此十念者,依止无上信心,依阿弥陀如来,真实清净无量功德名号生。」这不一样,世间一切造作罪业的人,他们在造罪业的时候,自己依止妄想。谁叫他造业?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疑,总离不开这些,这些全是妄想。还有一种依事,事就是依烦恼果报众生,从这个地方生的,所有一切罪业都不外乎这些起来的。依烦恼果报生,譬如嫉妒、障碍,看到别人比我殊胜,我心里就很难过、就起烦恼,嫉妒障碍;甚至于毁谤,甚至于陷害,种种恶业来障碍这个人。这是从事上,也是烦恼果报众生,从这生的都是妄想。现在念佛,十念,这是讲《观经》上所说的十念。十念从哪里来的?是依止无上信心。这个地方要注意到无上信心,是真念佛,不是假念。没有一丝毫怀疑,真正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曾经发四十八愿,像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上给我们介绍的,完全肯定,这是无上信心。第二,依阿弥陀如来,依阿弥陀佛什么?依阿弥陀佛真实清净无量功德名号。清净无量功德,包括阿弥陀佛久远劫修行证果的一切功德,再加上五劫参学,成就四十八愿的功德,弥陀名号从这里生的,这个缘不一样。
  下面举个比喻,「譬如有人,被毒箭所中,彻筋破骨」,这个是中毒很深了。「若闻灭除药鼓声,即箭出毒除。岂可得言彼箭深毒厉」,毒很猛厉,「闻鼓音声,不能拔箭去毒。」这一段我们参考资料里头有,在三十六页,是出在《佛说首楞严三昧经》,因为这一段这个例子也很不好懂。「《佛说首楞严三昧经》:菩萨住首楞严三昧」。菩萨修学楞严三昧修成,这个住就是成了,他得到了,得到首楞严三昧。首楞严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一切事坚固。「众生见者」,见到菩萨,「贪恚痴病皆得除愈」,也就是菩萨慈悲、菩萨庄严,看到 他的像,贪瞋痴三毒烦恼自然就降温,有这样摄受的能量,不可思议。佛在经上举这个比喻,「如大药王」,这也是菩萨,大药王菩萨,名号叫灭除。下面说了个事,若战斗的时候,用大药王来涂这个鼓。古时候击鼓是衝锋,人要往前去;鸣金是收兵,就不打了,休息。鸣金是敲锣,敲锣是双方停战。古时候打仗是面对面的,不像现在距离很远,以前的弓箭最远也不过一百步而已,跟现在不一样。古人还讲礼,该打的时候打,我不打的时候收兵,对方也不能打,这讲信用;不会偷袭别人,认为偷袭这是不道德的,要打你预先通知你,叫你准备好。作战的时候这些被箭射,或者是刀矛所伤的,受伤的这些人,听到这个鼓声,毒的箭自然就掉下来,自然就出来;中的毒,毒也化解了,能够解毒,这是佛说的大药王。「如是坚意,菩萨住首楞严三昧有闻名者」,听到菩萨得首楞严王三昧,闻名的人,「贪恚痴箭」,把贪瞋痴比喻毒箭,「自然拔出」。
  我刚才讲,贪瞋痴慢这严重的烦恼自然降温,不至于发作,所以「是名在缘」。佛的缘殊胜,无比的殊胜,尤其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缘为什么殊胜?发的无上大心,要普度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这个范围太广了,几乎除诸佛如来之外,没有一个不包括在他心量之中。中国古谚语有一句话说得好,「量大福大」,从心量上来讲,一切诸佛如来都比不上阿弥陀佛。一切诸佛如来跟阿弥陀佛的心量本来是一样大,永远是一样大,但是没有发,阿弥陀佛发了,发了这个心。所以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上到等觉菩萨,下至无间地狱,阿弥陀佛一个不捨,用清净平等觉普度一切众生,把这些人接到极乐世界来,里头有等觉菩萨。也许有人要问,等觉菩萨为什么还要来?他在诸佛实报土里面很快就证得妙觉,他来干什么?我们要知道,等觉要证妙觉,必须把最后一品生相无明习气断掉,他才能够,肯定在极乐实报土断这一品无明习气时间短、成就快,如果不是这个原因,他就没有理由求生净土。我们看到文殊、普贤、观音、势至,这都是久远劫已经成佛之人,现等觉菩萨身,在阿弥陀佛报土帮助阿弥陀佛教化众生,这个众生是实报土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从这些地方我们能体会到,阿弥陀佛的缘无比殊胜。因缘多殊胜,我们没搞清楚不容易接受,真正搞清楚哪有不想往生的道理!哪里会有这种人。凡是没有想到往生,把往生这个事情不看作最重要,是次要的,都是对于理事还没有完全搞明白,搞明白我相信他肯放下,放下就成就。所以这在缘。
  下面,「三、云何在决定者?彼人造罪时,自依止有后心、有间心生」。这是造作罪业的人,他有后心、有间心。这个后心、间心也有注解。「在决定指就造业时期的缓急而作比较,即造罪是在平生康存之日」,是在你一生当中身体还健康,你存在这个世间,这个时候造的,「以容预不定的有后心、有间心所造作」。有后,这有果报,这一生造作的因,来世有果报;有间,间是间隔,因果异熟,现在造的因,遇到缘它成熟了,果报就现前。我们在这个世间,所以有些人不相信有因果,什么原因?造作重罪的人,他生活很好,没有看到得果报;有些人天天修福,在受苦受难。看到这种现象,这哪有因果?这个就是有间心,它有间隔的。造作恶业,现在享福,两回事情,现在享福是过去修的福报,他还没享完;这一世间造的恶业还没有启动,还没有发作。为什么没有发作?他前世的福报还在,他要等福报享完,这个恶的果报就现前,这就是有间隔。前世造作罪业造得很重,这一世受的苦报;这一世中所造的这些善业,他为什么还在受苦?过去生中罪业罪报没有受完,等到他罪报受完,晚年福报现前。我们常说,苦尽甘来,这是因果话,苦报受尽了,你所修的善业果报就现前。如果猛利,真正用心拼命在造,不要等来世,现在就改变。
  这个最好的例子《了凡四训》。你看袁了凡先生,他听了佛法之后,明白、觉悟了,真正下决心,断恶修善,痛改前非。善行还不多,第二年考试名次就提前,孔先生给他算命是考第三名,他考第一名,这就不对了,果报立刻现前,缘不一样。云谷禅师对他的开示讲得很透彻,他人很聪明,他听懂了,真干。不但自己干,夫人跟著干,这个力量就大,所以感应很快。孔先生给他算的流年完全不对了,算他寿命是五十三岁,五十三岁那一年平平安安过去。他也没有求长寿,自然延寿,所以寿命可以延长。延长寿命不是享福,延长寿命是为众生服务,是这个意思。如果是说享福了,那你前世修的福很大,如果没有修大福报,不可能那个福马上就来。这个里头的道理很深,我们要细心去观察、去领悟。
  再说,「十念是在临终迫切,以更无有馀生的无后心、无间心相续」。往生这一念是摆在现前,不是说我将来往生,我明年往生,我再过几年往生,没有这个念头。为什么?寿命已经到了,这个迫切的时候没有想到后世,所以他没有后心、没有无间心的相续,「其心无有容预」,等不及,现在就要走。「如是比较三义而知十念重」,五逆十恶那个罪轻,「因此五逆之人得由十念相续得往生。」如是比较三义,三义就是前面所说的,在心、在缘、在决定。我们真把这个道理搞清楚、搞明白,我们自己求往生的心定下来了。过去今生造的罪业多、造得重不怕,要晓得那些全是妄心,人迷了造业。有同学问我,有一些人毁谤、侮辱、障难、陷害,为什么我都不在意,若无其事,对他们以清净平等心对待,每天学佛还给他们迴向,他说为什么?我告诉大家,他们跟我没有接触,对我不了解,人云亦云,这样造的罪业。他要常常跟我在一起,就不会了。为什么?他对我了解,他认识我。我为什么还得迴向他,还得给他供长生牌位?这是我报恩的心。他对我有什么恩?他那些毁谤、造谣生事,对我都有恩,消业障。我无量劫,我也造了业,恶业。业障怎么消?这样就消掉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只接受他这一方帮助我消业障的功德,我绝没有记恨,所以他对我没有干扰,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好像他无缘无故来陷害我,我哪有不报复的道理、哪有不辩论的道理?我统统没有。如果有辩论不如念佛,念佛比辩白好。
  下面,「又《智度论》云」,念老再引《大智度论》的话说,「一切众生临终之时,刀风解形」,形就是身体,「死苦来逼,生大怖畏」。这是佛经上佛给我们描绘,人在临终时候他的痛苦,痛苦到极点,他说不出来,他叫不出来。怎么观察?你看他面孔的表情,很痛苦的表情,没有声音,他已经不能说话了。痛苦的程度像刀风解体,刀风解体什么意思?凌迟处死。这个人死是用刀,一刀一刀的来割,不是一下就把他杀掉,一刀一刀的割。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就是刀风解形。死苦,神识离开身体是最痛苦的时候,佛经上有比喻,譬如生龟脱壳,活的乌龟把牠的壳扒下来,这是形容那样的痛苦,阿赖耶识离开身体。所以在这种状况之下不能碰他,只能在旁边念佛给他迴向,没有杂念。大概什么时候离开?经上告诉我们,绝大多数是八个小时。八小时之内,神魂,就是阿赖耶识没离开,所以我们要是摸摸他、碰碰他,他都知道,他说不出来,碰他他很痛苦,不要碰他。最安全的,十二个小时、十四个小时应该离开了,这个时候给他穿衣,给他洗身体,这是一般常识。「是故遇善知识,发大勇猛」,在这个时候遇到真正善知识,发大勇猛是为他助念,「心心相续」,就是恭恭敬敬给他念十声佛号,「即是增上善根,便得往生」。人断气了,神识没有离开,你念十声佛号他听见,如果这十声佛号把他的善根引发出来,他跟著念一声就往生了。「又如有人对敌破阵」,打仗的时候,跟敌人打仗,「一形之力一时尽用」,体力用尽了。「其十念之善,亦如是也。」这个时候是拼命,这时是不遗馀力,尽全力!十念之善就像打仗,全心全意对付这个敌人,这是生死交关,不是你杀他,就是他杀你,所以要全心全力。这是讲决定。
  我们看下面这段,「又有人视临终十念为轻易,乃拟临终方事修念」。这是一个误会,认为你命终时一念、十念就往生,平常可以不要念佛,到那个时候再念,理上讲得通,事上你能做到吗?现在这个社会老年得痴呆症的人很多,一得痴呆症,什么人给他助念都不管用,你说多可怕。临命终时真有这么大的福报吗?遇到有善友都在你身边,不是简单事情。往生是大事因缘,天天都要修学、都要准备,我们才有把握,才可靠!平时不干,要到临终的时候再干,来不及了。这是决定不能有这种想法,这个想法决定会耽误自己这一生往生的缘分。
  《安乐集》就是道绰大师的著作,他对这个有批评,「破之曰:十念相续,似若不难」,看起来好像是不难。但是凡夫之人,「心如野马,识剧猿猴」,这个剧是超过、甚于。你看猿猴,我们居住这个山上就有,常常下来,牠没有静下来的时候,你能看哪个猴子坐在那里,坐在那里不动,看能不能有一分钟?不可能,决定坐不了一分钟。古人将野马、猿猴比喻作动盪不安,牠安定不下来,我们凡夫的念头就像这样,妄念纷飞,前念灭后念生。这念头是些什么?无不是攀缘六尘,眼对色尘,耳对声尘,鼻对香,舌对味,身对触,念头对法尘,六根对的色声香味触法,什么时候停止过?眼可以不见,耳可以休息也不听,第六意识像野马、像猿猴一样,它不停。它能想过去、能想未来,能想此界、能想他方,睡觉还会作梦。睡觉那个梦从哪里来的?第六意识,我们讲下意识,说明它停不住。这是事实。只要我们稍微冷静观察自己,观察自己的念头就知道。
  因为念头太多,所以定不下来,净念相继我们做不到。经题上告诉我们修行的标准,清净、平等、觉。最浅的是清净心,我们的心何尝有过短暂的清净?不要说长,短暂清净,五分钟、十分钟有没有?一天能够有几次五分钟到十分钟是清净的,功夫不错了。清净是什么?没有妄念,只有阿弥陀佛这一念,除这一念之外没有第二念,一天当中有个十分钟、五分钟,这可以说是有一点功夫了。能有这个基础,希望你把这个清净的时间拉长,从五分钟、十分钟,能到十五分钟、到二十分钟,能够延续到半个小时,你决定得生。只要你每天有这么长的时间,清净心现前,你在日常生活当中,生智慧不生烦恼。从五分钟开始练,练到每天能有半个小时,真的就有把握。下面是大师劝勉我们,「各须宜发信心」。各是每个人,须是必须,每个人必须要发信心,宜是应该,要发真诚的信心。「预自剋念」,预是预备,自己要克服自己的妄念,将这一句佛号,在五分钟当中没有一个妄念,在十分钟当中没有一个妄念。所以念佛不能有人打搅,平常最容易打閒岔的电话,手机要关闭,电话要拔掉,要不然它干扰你。念佛的时候不接电话,不与任何人往来,一心称念。「使积习成性,善根坚固」,这是目的。为什么要这样修法?养成一个习惯,善根才能坚固。我们现在有善根,善根是散乱,不起作用。
  下面是举佛告诉大王的话,「人积善行,死无恶念。如树先倾,倒必随曲」。人积的是善,死的时候没有恶念,这个人必定生善道。像树它先倾向一方,树倒下来一定是在那边。这就是养成习惯比什么都重要,积习成性,善根坚固。「若刀风一至,百苦凑身。若习先不在怀,念何可办」?人在临命终时,神识离开身体,苦不堪言,预先没有把这个事情放在怀里头,临时念佛来不及,临时念佛没有坚固的善根,这个痛苦抵不住。真正有善根的人,离开没有痛苦,就是一念往生也没有痛苦。张善和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如果有痛苦他不能往生。你看他一称阿弥陀,牛头人就不见了,业消了,阿弥陀佛来迎接,哪有痛苦?这个事情天天要办,不要等临时,临时恐怕来不及。
  「各宜同志三五,预结言要」,这是大师教我们要有志同道合的念佛同修,有三、五个人,大家约定无论哪一个往生,我们都来送往生,都来帮你助念,就这个意思。「临命终时,迭相开晓」,有这些志同道合的人来照顾,紧要的关头他们来开示,自己不至于迷惑。「为称弥陀名号,愿生安乐国。声声相次,使成十念」。所以念佛的同学,最理想的是居住得很近,所以我们就想到弥陀村。农村土地面积大,一个人盖一个小房子;在都市,买房子买在同一栋公寓里面,照顾方便。台中周家麟居士,大概有十多个志同道合的同修,他带领大家住在同一栋公寓,用意在哪里?临终照顾方便,一通知大家都来了。
  下面比喻,「譬如腊印印泥,印坏文成,此命断时,即是生安乐国时」。往生没有中阴,人在这里一断气,这个时候佛来接引,他跟随佛就到极乐世界去了,往生没有中阴。有中阴未必真的往生,中阴往生,有,那是很大的福报,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我这一生所看到的,李炳南老居士往生,莲友送往生有六百人,台中莲社的念佛堂,摆的蒲团六百个座位。日夜不断念多少天?四十九天。这个会太殊胜!四十九天不是每个人都念四十九天,不是这个,很多同修都在外面护法,看哪个地方空,位子空了就补进去。莲友同学多,几百人、几千人,念佛堂里面是六百个座位,看到空的自己就补进去。四十九天日夜不间断,大概在台湾只有这个人这么大的福报,不可能有第二个人。台中莲友几十万人,所以他能做到,很容易做到,我看到很感动。李老师有没有往生?肯定往生,就是在中阴他也往生,四十九天,七个七,所以决定得生。人要是有这个缘,不要说六百个人,有六、七个人给你念七天七夜,那就不得了!这个要福德、要缘分,真正志同道合,在临终时候帮助。
  「一入正定聚,更何所忧」。往生是入正定聚,见到阿弥陀佛就入正定聚,就到极乐世界去了。末后两句话劝导我们。「各宜量此大利」,各是每一个人,都应该要考虑这桩大利益,量是衡量,一生当中最大的利益就是这桩大事,没有比这更大了。这不仅是一生,生生世世都想往生,都没有成功,这一生又碰到了。这一生要是空过,等下一生,来生后世不知道哪一生才有缘分遇到,不是每一生都会遇到的,我们没那功夫,没有那个福报。下一句说,「何不预剋念也」,为什么不预先把这桩大事情做好?怎么做法?克服我们的妄念,把妄念换成正念,正念就是念佛号,用这一句佛号取代所有的妄念,这就对了。觉明妙行菩萨告诉我们,「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都是这个意思。
  「又《弥陀要解》亦云」,也说到,「若无平时七日功夫,安有临终十念一念?」蕅益大师说得好。七日就是佛七,精进佛七,七天七夜,这一句佛号不中断。精进佛七,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要有这个功夫才会有临终十念一念。纵然下下品造作五逆十恶的人,临终十念一念,「并是夙因成熟」,不是你这一生念佛的因成熟,就是前世多生多劫曾经修过这个法门。正如大乘教里我们常常看到,世尊所说的,每一个念佛的人真正往生到极乐世界,都是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诸佛,在这一刹那之间,无量诸佛威神加持你,你一念十念顺利往生;换句话说,没有一个是偶然的。「故感临终遇善友」,临终善友来帮你助念,不是没有原因。美国周广大先生,我跟诸位讲过几遍,一生没有宗教信仰,临命终时苦不堪言,癌症非常痛苦。家人不得已,走投无路,才想起找佛、找神,看看有没有奇蹟出现,找到我们华府佛教会。同样都是中国人,我们会里面去了四个同学,去探望他,看到他确实不行了,所以劝导他念佛求生净土。没有想到,这一劝他就接受,吩咐他家里的太太、儿女,不要再找什么奇蹟。我们大家一起念佛帮助他,三天三夜他走了,真的往生了。具足信愿持名,这种缘分,「万中无一,岂可侥倖。」真的,一万人当中难得有一个。
  我们替自己要做准备,充分准备的功夫,临终怎么样?没有人助念,要想到这一点,没有人助念能走,例子很多,这都是功夫纯熟。四十年前,四十多年,我在佛光山教学,我在山上只住了十个月,遇到将军乡一位老太太念佛往生。这个事情很多老人都记得很清楚,那是我到佛光山一年前的事情,一年。老太太人很慈悲,对佛法也不懂,拜神、拜佛,哪个地方她都去烧香叩拜。三年前,她娶了个媳妇,媳妇懂得佛法,劝她不要到外面去拜,家里设个佛堂,在家念佛。这个婆婆很听媳妇的话,真的就不出去了,每天在家里念佛、拜佛,三年。往生没有告诉家里的人,往生这一天是晚上,我们相信她是预知时至。晚上吃晚饭的时候,告诉她的儿子、媳妇,你们先吃,我去洗澡不要等我。儿子媳妇都很孝顺,等了很久还没出来,去看看,真的,换了衣服洗了澡,叫,没人答应。结果到小佛堂里看到,穿著海青手上拿著念珠,面对著佛像,站在那个地方,叫她不答应,仔细看,她往生了,走了。南台湾都震动,有这么一桩事情。我们想到老太太有智慧,如果说往生,儿子媳妇可能叫她再多住几年、多活几年,麻烦来了。不说,走得这么自在、这么潇洒,没有人助念。走了以后这才有人给她助念,她已经到极乐世界去了。真的,不是假的。
  还有一个例子,我在美国旧金山讲经的时候,那讲的时期只有七天。听众有一位甘老太太跟我很熟,她先生是将军,过世了,晚年跟儿子、女儿住在旧金山。我到美国去,她非常欢喜。我在台中十年,她老人家护持,照顾我十年。她告诉我,她的一个老同参,也是一位老太太,儿子媳妇在旧金山,生了一个小孙子,儿子就把她请到美国照顾小孙子,做家事。在美国请人很困难,母亲是个念佛人,在美国没有交通工具就不能出门。每天儿子媳妇都上班去,老太太一个人在家里带一个小孩。小孩大概四、五岁,可以上幼稚园,就上学了,这样一来老太太轻鬆一些,白天就一个人在家念佛。往生的这一天也没有说,估计应该是三个月之前就知道往生的日期。因为她把她的后事自己办了,儿子媳妇孙子的孝服,她统统做好了摆在床边上,写了很长一篇遗嘱也放在床边,没有告诉任何人。走的时候晚上,半夜不知道什么时候走的,盘腿,穿海青拿著念珠,坐在床上,盘腿坐著的。第二天早晨,本来早饭都是老人料理的,这天早晨老太太没有起来,没有人烧饭,儿子媳妇感觉奇怪,怎么回事情?到她房门打开看看(美国的老人房门没有锁的),打开一看,他妈妈坐在床上,叫她也不答应,仔细一看走了,不晓得什么时候。看到她的遗嘱,看到她做的那些孝服,后事,什么时候到外面去买料子,回家来缝缝补补在那做,统统做好。这是甘老太太告诉我的,她的朋友走得潇洒,不漏风声,免除障碍。所以,道绰大师在此地劝我们,我们要预先把这桩大事办好,然后再办其他的事,你就很开心,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走。这桩大事,障碍最大的就是放不下,有一桩事情放不下就去不了。我有一年过年在台北,那是华藏图书馆,也有个老同修,老太太来拜年、来看我,告诉我,念佛功夫念得不错。她说我万缘放下了,可是我就放不下孙子,还有这么一桩事情,这一桩事情就是她的障碍。我就告诉她,想不想往生?想往生。想往生就得把孙子放下,放不下孙子不能往生。这两桩事情你得好好衡量一下,哪个重要?往生重要,这孙子不能不捨弃,不捨弃这一生的机会就错过,来生继续搞轮迴。
  我们看末后这一行,「由上可见,一心之境甚为幽深」,一心的境界。「是故本经,宗于专念」,宗就是以一向专念为修行的宗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是净宗修行最高的指导原则,不专决定不能成就,要专就得放下。「蕅益大师曰:现前一句所念之佛,亦本超情离见,何劳说妙说玄」。这是对老同修所说的,修禅的、修密的、学教的,总是谈玄说妙。蕅益大师劝导大家,专心念佛就是超情离见,一心专注。超情离见是禅宗说的,说妙说玄是教下说的,天台、华严、法相、三论都是谈玄说妙。这个地方的意思就是说那些统统放下,如果不放下,一向专念就做不到,真正做到一向专念全放下了。《金刚经》说「法尚应捨,何况非法」,连佛说的一切法都要放下,何况世间这些事。所以祖师教我们万缘放下,世出世间一切法统统放下。蕅益大师在此地说,「只贵信得及」,净宗最可贵的,就是真正相信,一丝毫不怀疑。「守得稳」,守得稳指什么?指这一句佛号念念相续。大势至菩萨所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就是守得稳。六根、六尘不放在心上,知道那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佛号是真的,希望把这句佛号念好,让这句佛号念念相续。心里真有阿弥陀佛,心口相应,没有杂念,没有妄想,「直下念去」,蕅益大师教我们。
  「或昼夜十万」,像黄念祖老居士,他十四万声,「或五万、三万」,自己定功课,一万也可以,「以决定不缺为准」,功课定了不能缺。为什么要定数?是防止懈怠,这个要知道,用意在此地。念佛往生不在乎多少,这也是蕅益大师讲的。能不能往生,全在信愿之有无,真有信,真有愿,往生的条件具足了;品位高下,全在念佛功夫的浅深,没有说多少,都是蕅益大师讲的。于是我们就知道,这个地方蕅益大师讲的定数,是怕我们懈怠,你一天十万声佛号没有念完,你的功课没做好,用意在此地。我们现前一个例子,刘素云居士,她不是念佛号,她是听经,一天听十个小时。十个小时的内容就是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听十遍,重複听十遍。一部经从头听到尾听完了,从头再听,十年不间断。除听经之外,她念佛号,这也是专修、专念,她成就了,给现前念佛人做个好榜样。以决定不缺为准。「毕此一生,誓无变改,若不得往生者,三世诸佛便为诳语」。你要照这样去做的话,决定得生。定这么紧,十万、五万,除了不懈怠之外,还有一个用意,养成一个好习惯,跟佛相应,念念不忘阿弥陀佛。所以听经也是好事,听经是什么?忆佛念佛,念佛是心上有佛;忆佛,常常想到经上所讲的,这是忆佛。经上所说的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二十九种庄严成就,这增长信心,没有杂念。因为念佛,不念佛的时候他就打妄想,打妄想将来有障碍。所以定数,定的数多,十万声,不能打妄想,打妄想念不下去,养成习惯妄想自然没有了;听经也是断妄想。两种方法都可以,自己去选择一种,决定往生。
  又说,「要到一心不乱境界,亦无他术」,如果你想念到一心不乱,也没有其他的方法,「最初下手须用数珠」,记数,「记得分明,刻定课程,决定无缺。久久纯熟,不念自念。然后记数亦得,不记数亦得」。记不记数没有关係,只要念熟了。念熟了怎么?没有杂念,没有妄想,除了这一句佛号很熟,其他的都生疏、都远离,这个时候记不记数没关係了。叫你记数,就是让你远离妄想,是这个意思。你还有杂念、还有妄想,记数有好处。「若初心便要说好看话,要不著相,要学圆融自在,总是信不深、行不力」。蕅益大师说得好,一开头说这些好听的话,我不著相;他不著佛相,他著这个世间妄想杂念的相,错了。真正不著相,真正圆融自在,没有十几年,几十年的功夫做不到,所以总是信不深,行不得力,修行功夫不得力。「又道绰大师云:若始学者」,开始学佛的,「未能破相,但能依相专至,无不往生,不须疑也」,劝你不要怀疑。破相往生品位高,没有破相往生品位低一点,决定得生。就像蕅益大师所说的,品位高下别放在心上,放在心上打閒岔,你常常分心、常常胡思乱想,不要去理它,把极乐世界看成平等世界,这是真的。我们不作如是观,它本来也是平等的。怎么平等?全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每一个往生的人到了西方极乐世界,都作阿惟越致菩萨,平等。
  阿惟越致菩萨是什么菩萨?三种不退转。位不退,阿罗汉位不退;行不退,菩萨行不退,阿罗汉行会退,菩萨是行不退,行菩萨道;法身大士念不退,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念不退。所以这三种不退统统得到是什么?是明心见性的菩萨,他不在十法界,他们住哪里?住实报庄严土。极乐世界我们就想到,极乐世界有四土三辈九品之名,有这些名相,实际上呢?实际上是平等的。所以阿弥陀佛才被人称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其他的世界没有,只有极乐世界,实报土、方便土、同居土统统平等,为什么?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个也是我们长时间选择,多方面选择,最后选择阿弥陀佛,原因在此地,他太稀有、太难得了。所以道绰大师也劝我们,但能「依相专念,无不往生」,往生极乐世界,作阿惟越致菩萨,不须怀疑。「是故本经但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也。」以这个为修行的宗旨,现在人讲修行最高指导原则。
  底下这一段专门对我们说的,「至于末世」,我们现在生在释迦牟尼佛的末法时期,「持名者虽广」,多,信愿持名的人很多,「而往生者不多」。像李老师常说的,他不说别人,他说自己的莲社,他所带领念佛的这些同修。老师往生的时候,台中莲社的莲友超过五十万人,这个也是老师的法缘殊胜,全台湾各地都有。老师常说,莲友当中,不说别人,自己的莲友,一万个人,念佛人(莲友),真正往生只有三、五个。一万人里头三、五个,十万人就三、五十个,五十万人差不多就是真正往生的二、三百人而已。二、三百人到极乐世界去作佛,不得了!这功德就非常殊胜。为什么往生的人不多?《安乐集》就是道绰大师的话,「亦有问答如下:若人但称念弥陀名号,能除十方众生无明黑闇得往生者。然有众生称名忆念,而无明犹在,不满所愿者何意?」前面这一句,念佛往生了,能除十方众生无明黑暗,往生了。还有不能的,没有往生的,这什么意思?「答曰:由不如实修行,与名义不相应故也」。说得好,没有真做。听经没有真正听懂,没有真正觉悟,所以他的烦恼习气伏不住,一切境缘放不下,这就不能往生。
  我们继续看底下,「所以者何」,为什么?「谓不知如来是实相身,是为物身」。不知道阿弥陀佛,我们常讲法性身。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我们的身相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个个都是法性身,跟这个世界完全不一样。「复有三种不相应」,这都是原因。「一者、信心不淳」,有时候相信,有时候怀疑。这什么原因?对于经教不熟,没透彻。经教的目的是帮助我们断疑生信,就这个目的来说,这个会集本跟这个集注,是《无量寿经》汉译的这些经本最完善的本子,诸位比较一下全就知道了。「二者、信心不一,谓无决定故」。又信极乐世界、又信禅、又信教,他信得很多,学得很杂,禅净双修,禅密净三修,这个都是无决定,所以他没能往生。「三者、信心不相续,谓馀念间故」。馀念就是有杂念,信心里头还有杂念,杂念多。第一个杂念,大家统统有的,身体,中年以上身体常常有病痛,把念身体摆在第一,把西方极乐世界摆在第二,这叫信心不相续。还有其他的念头,名闻利养,多了,这么多的杂念困扰著你,虽念佛不能往生。下面说,「迭相收摄」,这些杂念困扰著你,就这个意思。「若能相续,则是一心」。相续就是念佛的念头一个接著一个,全是佛号没有杂念,那就是一心,功夫成片。「但能一心即是淳心」,这个心就淳了,信心淳了。「具此三心,若不生者,无有是处」,淳心、一心、相续心。下面是念老为我们的解释,「此论直指当世净业行人之病根」。念佛而不能往生者,那是果。现在时间到了,这一段没有讲完,我们明天接著学习。

 

欢迎关注悲智佛网微信公众号,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公众号名称:beizhifw   公众号ID:beizhifw  
关注提示:可在微信上搜索 beizhifw ,在搜索内容中点击关注

老法师念佛 老实念佛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佛经故事 净土圣贤录文言文 来佛三圣永思集 净业三福 了凡四训 弟子规 太上感应篇 十善业道经 三皈依传授 认识佛教 沙弥律仪要略 五戒十善 修六和敬祈祷文 净土五经 刘素云老师复讲大经 净土圣贤录 布施的功德 净土大经解演义 科注全集 净土大经科注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