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第530集

1970-01-01 08:00:00 字体大小:
点击进入视频 点击进入mp3 用安卓下载播放mp3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三0集)  2013/1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0-053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八百八十七页,第四行:
  『求道和正,不误倾邪』,这两句是经文。「和者」,具调和、和谐、温和、和顺、和平、和睦、和合、和同、和乐、相应诸义。和的意思很多,这个地方举出这几个例子。现在我们的社会,在整个地球,大家都能够体会到,无论是大团体、小团体,大到国家世界,小至个人、家庭,可以说就缺乏这个和字。中国古人有所谓「家和万事兴」,中国自古以来,这个国家、这个族群,对「和」非常重视。你看元、明、清这些皇帝,他们建的大殿,皇宫主要的大殿就是和,什么都不求就求和。最大的一个殿叫太和殿,在中轴线上,太和殿的后面是中和殿,最后一个叫保和殿,你就想到这些帝王的心是什么,求和。这个殿堂的名称含义很深!就是说他用什么治国,用什么保持这个国家永续存在,就靠一个和字。
  人间最可贵的叫和事佬,他能够调解纠纷,让大家和睦平等,这比什么都重要!这个世界上今天缺乏的,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缺乏和睦相处、平等对待,能把这八个字找回来,天下太平,人民就有安乐、就有幸福。为众生製造和睦平等的,这就是佛菩萨;反过来,破坏扰乱的,助长不和,这就是魔外(魔王外道)他们干的事情。今天大家都知道,这个世界法弱魔强,魔的力量太大了,就是不和的力量太大了。
  经上教导我们「求道和正」,要和、要正。「正者,从一,止于一也」。什么叫正?古人教我们学习,一门深入,就止于一门,这就是正。那现在学东西,从小到老,学得很杂、学得很乱、学得很多,不正。他们有没有学到道?没有,与道完全相违背。真正求道,道就是要一,要一门深入。要什么样的心态?心平气和,与道就相应了。道是正,所以这个正也举几个例子,正具是的意思,正是、正中、正常、正止,举了这几个意思。正就是了、就对了,不正就错了。正这个字是会意字,上面是一,下面是止,一就止住了,这叫正。
  世出世间一切法不离这个原则。我们讲一心一意,这就是正。正要失掉了,所产生的现象就是妄想、杂念混杂在一起,什么都不是,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经论上佛说的,「无不是业,无不是罪」。是,是肯定,是的反面是否定。正是中,失去中道就偏邪。常是永恆不变。佛教导我们「行无倾邪」,行包括一切有为,一个字包括尽了。起心动念是心的行为,言语是口的行为,动作是身的行为,行为再多,不出这三大类,身、语、意都要讲求和正,平等和谐,没有偏差,没有错误。「方直不曲诸义」,念老用这四个字做和正的总结。方是正,方方正正;直是不曲。「极乐圣众和平中正,以求无上之道,故不为倾邪所误」。这把这两句经文简简单单解释得清楚,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我们在这个世间活得这么辛苦,过失不在别人,别人没有过失,老祖宗教给我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才是真正解决问题。过失在我一个人,不在别人,别人没有过失,这是解决问题真正最好的方法。把过失都推给别人,永远是没完没了,不是你这一生辛苦,你生生世世辛苦。到哪一辈子你觉悟了,你回头了,过失是在我,不在别人,问题解决了。这是什么道理?佛在经上讲得很多,讲得很清楚,「一切法从心想生」,谁的心想?自己的心想。所以要找自己,不能找别人。我的环境不是别人心想生的,是我自己心想生的。回头是岸,一回头就大彻大悟。为什么?别人那个人,那个人是我心理变现出来的。心外无法,法外无心,这桩事情理太深了,事非常複杂,不是普通人能理解。佛常说,给我们这个概念,什么时候我们真正理解明白?开悟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佛所说的这些话全明白了。
  为什么今天我们读佛经读不懂,听经听不懂,什么原因?原因很简单,我们不是用和正的心,也就是我们不是用真心。用真心完全懂了,哪要说这么多?几句话就开悟、就明白了。唐朝六祖惠能大师,听经可以说时间最短的,闻句最少的,一生正式听经就一次,我们估计不超过两个小时,他就毕业了。他不认识字,当然不需要经本,五祖给他讲《金刚经》,讲大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开悟了。这句经文在《金刚经》大概是四分之一还不到,《金刚经》五千多字,也就是说,他听经也不过听一千字的样子。什么原因?真诚恭敬。印光大师在《文钞》里常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我们今天一分诚敬都没有,这是真的。你要问为什么?我们迷失了自性,迷失了真心。有真心,没用,从来没用过,完全用的是妄心,听经、拜佛、念佛都是妄心,不是真心。如果用真心,你醒过来了,你不再迷惑,你真正离苦得乐,世出世间一切法你自然通达明瞭,你不但度自己,你能度一切众生。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们继续看念老的注解,「倾者斜也,侧也」,侧是侧面,不是正面,「倾覆」,倒塌了,有这些意思。邪是邪恶,叫邪门外道,叫邪外。「彼土圣众」,往生到极乐世界,「不为倾斜所误」。所以你肚子里多少委屈,不要跟人倾诉,不必说,为什么?叫废话。为什么不拿这个时间去念佛?觉明妙行菩萨教我们,「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为什么那么多的话,杂心閒话?念念都是烦恼。你要是念佛,念念都是圣贤的教诲,与圣贤相应,为什么不干?
  早年李老师在世常常提醒我们,这个世间最值得尊敬的人是什么人?我们都没想到,一心专念佛号的阿公阿婆。可能他们不认识字,他们什么都不懂,他一天到晚就是一句阿弥陀佛,满面笑容,对什么人他都恭敬,没有一个人他不恭敬的,没有一桩事情他有怀疑的。他一天到晚二十四小时,脑子里只有一句阿弥陀佛,口上只有一句阿弥陀佛,你跟他说什么,他回答你的都是阿弥陀佛。一般人看这种人白痴,李老师告诉我们,这种人是佛菩萨示现,这种人往生极乐世界上上品往生,他没有一个杂念,没有一丝毫分别执著。老师自己说,他明白,他一生想学,学不到!杂念去不了,把这桩事情告诉我们。
  往生到极乐世界,这些杂念、妄想、邪思全没有了,那是个修学的好环境。为什么?「端在随经约令,不敢蹉跌,若于绳墨也」。端在就是专在,阿弥陀佛讲经没有中断!一切经中我们看到佛对弥陀的赞叹,阿弥陀佛在干什么?「今现在说法」,没有中断。极乐世界的人,身是法性身,居住的环境是法性土,法性跟我们现在不一样。我们现在的身是阿赖耶的相分,我们起心动念,认为我们的心,这个心是妄心,不是真心,阿赖耶的见分。阿赖耶是妄心,它的能量是变化,刹那刹那变化,前念灭后念生,永远不停。它是生灭法,所以我们的身有生有灭,我们的念头有生有灭。念头的生灭,我们茫然无知,没有丝毫感觉。
  前念灭后念生,它的频率有多高?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秒钟有一千六百兆次的生灭,单位是兆,我们怎么会知道?每一个生灭现的是什么样子?是全宇宙,佛法讲的遍法界虚空界就是一念生的。很难想像,无法想像,其实理跟事都不难,中国人讲易,《易经》,所有学术的基础根本,易是容易、简单、简易,佛法如是。整个宇宙从哪里来?一念生的,一念是全宇宙。好像我们打开电视机,屏幕上马上声色现出来了。怎么来的?一念来的,这一念按下去,它就生出来,全体同时呈现,没有先后,不是哪个在先、哪个在后,不是的,同时的,生出来之后它就灭了。第二个念头又生了,第二个念头跟第一个念头有相似,不是完全一样,不可能有两个同样的。所以佛在经典上告诉我们,这种现象叫相似相续相。如果完全相同,那就是相续相,不是的,相似,每一个相都是新的,跟前面不相干。我们感官上最贴近的就是身体,身体之外是我们居住的环境,这一念生的,念念不一样。你在这一念当中,这个一念范围太大了,整个宇宙。我们这里看到好像没有变化,看整个宇宙变化就大了,就晓得同是小同,异是大异,大部分不一样,贴近我们身体少分,好像是一样,实际上不是一样。
  明白这个道理,古人说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就完全承认了,话说得好,一点都不错。为什么?整个宇宙是我们念头变现的,不是别人,是自己,自作自受。那我变现的、你变现的,我们有相同的地方,没错,有不同的地方,有相同的地方。这个《楞严经》上说的叫「同分见妄」,妄是妄想,不是假的,同分;有「别业见妄」,个别的,我跟你不一样,我们同样看一个人,同样看一个事,我有我的看法,你有你的看法,这有不同,这别业。佛经上讲得清楚!
  极乐世界那么好没有别的,老师好、环境好。阿赖耶变现的身需要养分、需要饮食;阿赖耶见分变现的心,心也要滋养,它不需要物质,它要精神。精神是什么?是喜爱、是欢乐,中国古人讲「人逢喜事精神爽」,他生活快乐欢喜,精神好。极乐世界的身是法性身,土是法性土,法性不需要饮食,不需要喜乐,他不需要这个养分。那个身是不生不灭身,是永远不会变、不会坏的身,不要饮食、不要睡眠。他靠什么成长?完全靠阿弥陀佛讲经教学。所以生到极乐世界的人,莲花化生。我们的转变是在莲花当中,这个地方把身体放下了,不要了,我们那个灵,灵就是阿赖耶识,上了莲花,阿弥陀佛把这个莲花带到极乐世界,放在七宝池里头,让它变化,自自然然在里面变化。变化是什么?就是法相宗所说的转识成智,他在莲花里头转八识成四智。脱胎换骨,把阿赖耶摆脱掉了,妄心没有了,真心现前,四智是真心。所以花一开,现的身就是法性身,看到的环境是法性土,变了。
  那个世界不生不灭,那个世界人无量寿,阿弥陀佛是无量寿,个个人都跟阿弥陀佛一样无量寿,自性里面本自具足的德能统统现前。佛简单给我们介绍,无量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相好,说出这三大类,性德。身相高大,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那是我们娑婆世界人道所说的。世尊在《观经》上为我们介绍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报身,身有八万四千相,每一个相有八万四千好,每一个好放八万四千光,每一个光明里头都有佛菩萨在讲经教学,弘法利生。在阿弥陀佛身体上看到,看到全宇宙,一切诸佛在那里做什么样的活动,全部都看到了。阿弥陀佛如是,每一个往生的人皆如是,身跟宇宙合一了,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一体,这叫法身。大乘经上常说,「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这是诸法真相,是事实真相。学佛的人终极的目标,就要回归自性,回归自性就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
  自性里头一法不立,它是光,无量光。像我们这个房间里面,十几盏灯统统打开,每一盏灯我们把它比喻一尊佛,那是一尊佛,佛跟佛,光融在一起,分不开。所以进入常寂光,自己光跟所有一切诸佛的光,过去诸佛、现在诸佛,融成一体。这融成一体,智慧融成一体,我没有学过的,别人学过的,现在融成一体,他学过的我都懂了,我都会了。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平等的,智慧平等,德能平等,相好平等,样样都平等,平和,正等。这是佛法达到究竟圆满,整个宇宙跟你是一体,而且你真正能受用到。十法界,大乘讲到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如来刹土,每一个刹土都有十法界,是一体的,没有分别的。
  往生极乐世界的人,他们生活的空间无限大。地球上的人生活空间太狭窄了,地球在太空当中是个小星球,不是很大的。这个星球,海洋比陆地的面积大,所以人类居住的地方很有限,我们活动的空间就不大了。现在藉著交通的方便,有飞机、有轮船、有汽车,你一生的活动离不开地球,太渺小了!极乐世界的居民,他们活动空间是全宇宙,而且能够回到过去,也能够走向未来,因为极乐世界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时间,没有先后,过去、现在、未来没有;没有空间就没有距离,没有此界他方,想到哪里他就到了哪里,不需要动一步,便在当下,这是真的。如果时间、空间是真的,这就做不到了。
  我们今天不知道时空是假的,把它当真,所以它产生障碍。如果有一天搞清楚、搞明白它是假的,不再执著它了,那么时空就突破了,这就是你神通现前了,你有天眼、有天耳、有他心、有宿命通、有神足通、有漏尽通,你六根的活动无量广大。中国古人所说的「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是真的,不是假的。佛在《华严经》上给我们说得很清楚,微尘里面有法界,普贤菩萨随时能够进入微尘法界,去供佛、去闻法、去帮助一些有缘众生。这些理事搞清楚、搞明白了,对极乐世界嚮往的心就能生得起来,这个地方真好,真正是我们理想的居住学习环境,在这个地方没有一个不成佛,也就是说,没有一个最后不能回归常寂光,没有,个个成就。
  所以他们『随经约令』,约是约束,令是命令,是「法律、教令之义」。弥陀天天讲经,大家听到耳熟,自自然然遵从佛陀的教诲,不会违背,这就叫随经约令。我们这个地方教学困难,没有好老师,他不能给我们做好榜样。我们自己不肯好好的学,业障、习气、成见太深,明明知道是错的还要干,明明知道佛教的是好的还不相信,半信半疑,不肯真干,所以依然造业。蹉,失足,就是跌倒,跌是跌倒,蹉也是跌倒的意思。
  「绳墨者,指木工操作时,以墨绳弹画之黑线,匠人依线施以斧锯,不敢有毫釐之差」。这个绳墨现在没有了,抗战时候有,战后之后,逐渐这个工具没有了,过去(就是抗战以前)木匠要锯这个板,他用这个墨线,这一边钉个钉子,拉直,弹一下这个线,按照这个线来锯,这就是叫规矩。所以「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依照这个线,不敢有毫釐之差。这是比喻极乐世界的大众,听阿弥陀佛讲经教学,遵行经中的教言,就像木匠弹的这个绳墨,依线来施工,不敢稍有违失,稍有违失他就错了,他建筑就有瑕疵了。说明极乐世界往生的这些菩萨们,遵守阿弥陀佛的教诲,就像木匠依靠绳墨那样,不敢有丝毫违背,所以他能成就,他不至于失败,不至于为偏邪所误。
  「本经《勤修坚持品》曰:随顺我教,当孝于佛,无得为妄,增减经法」,与这个意思完全相同。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随顺我法,随顺两个字太好了,学佛能够随顺经教,没有一个不成功。如果随顺自己的爱好,随顺自己的习气,没有一个不失败。这真的,一点不假。印光大师说,你能随顺一分,有一分成就;随顺十分有十分成就,你有多大的成就,看你能随顺多少。完全不随顺,那肯定是无间地狱,为什么?你破坏三宝,你让大众看到你这种学佛人,人家不生信心,把外面的学佛信心毁掉了,这个罪就是无间地狱。
  所以《妄尽还源观》上,贤首国师给我们讲四德,那就是四条戒,最简单的。第一个,「随缘妙用」,随缘,普贤菩萨讲的「恆顺众生,随喜功德」,这是随缘。妙用是什么?不用妄心就妙了。用真心,真心没有念头,有念就是妄心,有念是阿赖耶,没有念是自性,讲心性,真心、本性,这个好。第二句,大师教我们,活在这个世间,一定要给众生做好样子,「威仪有则」。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给大众做最好的榜样,那就是持戒。最好的榜样是什么?三皈、五戒、十善。今天三皈、五戒、十善为什么做不到?十善还有根,我们没有善根。十善的根是什么?是《弟子规》、是《感应篇》。《弟子规》是儒的根,《感应篇》是道的根,《十善业》是佛的根,佛比它们高。换句话说,佛要没有它们的根,就成不了佛。
  《观无量寿佛经》净业三福,是所有佛法,无论大乘小乘、宗门教下,最高的指导原则。所以佛说,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三世,过去修行成佛的、现在修行成佛的、未来修行成佛的,都不能违背这三个原则。违背,他成不了,你说多重要。第一句话,「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我们做到了没有?不听父母的话,父母的话是好话、是正确的,不听;不尊重老师,想法、看法、做法都跟老师教诲相违背,他怎么会有成就?这两句,世出世间教学的大根大本,没有这两句,人心就坏了,社会就乱了。所以孝亲尊师落实在《弟子规》,没有《弟子规》,师道跟孝道没有了。
  为什么现在家不像家,社团不像社团,国家不像国家?什么原因?就是根没有了,孝道没有了,师道没有了,才变成这个样子。什么时候社会能够恢复到安定和谐?什么时候把孝道、师道找回来了,问题才能解决。否则的话,这个乱象永远不能化解,而且会愈来愈严重。这是真正的事实,不是假的。第二句,「慈心不杀」,落实在《感应篇》。最后「修十善业」,可见得十善业要有前面《弟子规》、《感应篇》的基础,十善业才做得到。没有前面这个基础,十善业有名无实,那不是佛弟子。不是佛弟子冒充佛弟子,这有罪过,这不是好事情。冒充佛弟子破坏佛法,这是魔,魔子魔孙,不是佛子佛孙。我们要用这个来检点自己,要用这个来反省,要回头。
  「无得为妄,增减经法」,佛在经上怎么说的,一定要遵守,不能把自己意思加进去,不能把佛所说的意思省略掉,不可以。下面,这都是佛说的,「离经一字,便同魔说」。学佛的人,自行化他,一定要有经教做依据,离经一字,便同魔说。所以末后念老劝人,「世之行人,唯当以圣言量为依止也」,这个才不会有差错。现在这个世间人,不依圣言量的人太多太多了!什么是圣言量?我们参考资料里头第二页,是《中华佛教百科全书》里头的解释,「圣教量:又作正教量、至教量」,意指从可信仰者所受之传统之教。这里面最重要的是可信仰者,谁可信?这就是要让我们去选择老师。
  用什么条件来选择老师?这个老师学佛,他有没有做到?佛在经上所讲的他统统做到了,我们可以跟他学,他说的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通过他自己修行印证了。他要只是讲经教,自己没有做到,那个不可靠。为什么不可靠?他把经讲错了,是他自己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通过真正修行,是真的,不是假的,他所悟出来的跟佛讲的是一样的,这就是真的。也就是说,佛在经上所说的,他在日常生活要把它证明,证明经上讲的正确的。所以老师要有修有证,这是第一标准。实在找不到这样老师,这个老师有修,没有证,就是说他学经教,他依教修行,还没有到证果,这是不得已而求其次,也可以相信。如果他只是会讲,他完全没有做到,这就不能相信,那个问题很多,他所讲的是他自己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至少他自己读诵、信解能做到,做到他才有法喜充满,这是一个可信仰者,要找这个人。
  底下接著说,「可信仰者即指佛、菩萨、诸圣贤;以圣者所说之教示正确无误,依之可以量知种种义趣,故称圣教量」。这个量就是度量的意思,就是标准的意思。他有没有讲错,有没有学习偏差,这都要很注意的事情。我们一辈子要是走错了路,太冤枉了,到最后还离不了六道,甚至于到三途去了,这不是太可惜了?学佛最低,什么成就都没有,来生还能生人天,不失人天身分,保住了,这最低的标准。要是堕三途的话,那就全错了!我们细心观察,拿著佛心来对比,不要去比别人,首先要比自己,我自己在十法界与哪个法界相应。认真检点,恐惧心就生出来了,畏惧,畏惧心生出来,他真正忏悔,他知道不忏悔不行,不忏悔非堕落不可。
  《净土圣贤录》里头记载著宋朝莹珂法师,那是个最好的例子,他出家不守清规,做了很多错事情。古时候,我们有理由相信,做错事情那些人比我们现在都强,他们的罪轻,我们的罪比他重。这是一定的道理,因为我们的环境不如他们。几个人能不受环境影响?佛法从我们这个三代来看,一代不如一代,我们的老师比不上他们的老师。那我们这一代比不上我们的老师,这上一代,他们无论在德学、存心、言行,无论在哪里都是我们的好榜样,我们没有学到。他们跟他们的老师,印光法师那一代比,那又不如,这走下坡,一代不如一代。那我们下面这一代比不上我们,这怎么办?这是个衰灭的现象。我们今天著急的没别的事情,就是这桩事情。方法有,理论有,谁肯干?真正肯干,有使命感的人,发大菩提心,拯救正法的存亡,这个功德太大了!救正法就是真正救一切众生。不依经教是不能成就,经教里面的经文,「求道和正,不误倾邪,随经约令,不敢蹉跌,若于绳墨,咸为道慕」,就这几句,这几句你统统明白了,统统做到了,你就能拯救正法。没有遇到真正善知识,你也能开悟,为什么?真诚心感动佛菩萨,佛菩萨会帮助你。
  佛法教学的理念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跟这讲的「和正」相应。一门深入,正就是一、止,一就止了,不再有二了。止于一部经或是一部论,一生专攻这一部经,每天去念它,这叫学佛。念多少?用时间来算,每天最好念十个小时。你如果有工作,工作很繁忙,每天至少要念四个小时,早晨早一点起来念两个小时,晚上念两个小时,就念一部经。念多久?一辈子就念一部经。念经的目的何在?目的在修清净心,我们经题上「清净平等觉」,目的在此地。不念,妄想、杂念统统起来了,你的心是乱的。乱心是凡夫,定心是佛菩萨,是声闻、缘觉。所以念经,用念经做为手段,目的?目的是清净心。四个小时没有妄念、没有杂念,这叫修定。用读诵经典的手段,来达到修定的目标,是这个意思。念多、念久了自然会背,那个会背诵,那是附带的,不是主目的,不是叫你背书,所以不能把这意思搞错了,是修定。
  八万四千法门,八万种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门径,全是修定。所以佛才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统统都能得定,只要你一,它就会定下来,二就定不了了,三就乱了。这是佛法,佛教人成佛的方法,没人学,可能也没人懂,会讲,讲完之后并不懂。这是佛法教学的理念,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手段就是一部经,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开悟了,自见就是开悟。所以这个心先求清净,再提升到平等,最后觉了,觉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不要老师,老师教不了,老师可能自己都没有得定,他怎么能教你?如果他的妄念很多、杂念很多,想法很多、看法很多,这对学生没好处。
  在净土宗的历史上,真正修定的,懂得修定的,用一部经本或者是一句佛号,一句佛号也行,除这一句佛号之外,什么也没有;用经,用这一部经本,除这一部经本之外,我什么都不看,三年五载清净心现前。只要清净心现前,你就有智慧,清净心起作用是智慧,妄想、杂念那个心起作用都是烦恼。清净是小乘禅定,就是声闻、缘觉;平等是大乘的禅定,是菩萨、是佛。小乘,得清净心,有小的悟处,比我们六道凡夫高明;大乘,平等心得定,起的作用那更不必说了。要明白这个道理。这个道理说出来没有人相信,摇头。
  香港早年有个法师叫慧忍,智慧的慧,忍辱的忍,跟我是老朋友,他大我五岁。我在台湾讲经,他常常来听,他很羡慕。人非常聪明,我劝他学教,他跟我到台中,依止李老师,他住了十个月离开了,他受不了,他说进度太慢了,他想在短时间中一下就学成。哪有这种道理?好高骛远。我教他一门深入,他不服气,他说你学得那么多,你教我学一样,是不是怕我超过你,你嫉妒我?有什么法子!到晚年的时候,他才觉悟了,我教他的是正确的,他明白了,年轻的时候不相信。不容易!
  好学,如果听不懂善言,经上讲这个正字,在中国的文字学,正是什么意思?正就是一门深入,正就是一句阿弥陀佛,这叫正。正就能开智慧,正就能得禅定。我们这部经上没有说禅定,清净是禅定,平等是大定,觉就是开悟,就是明心见性,这经题上。这是修因,果报也在经题上,大乘,大乘是智慧,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叫大乘;无量寿是德能,万德万能第一德就是寿命,如果寿命没有了,全落空了,所以说寿命是万德万能的第一个要求的条件;庄严是美好,一切美好到极处,从哪里来的?从清净平等觉来的,体是形容极乐世界。所以圣言量比什么都重要,不依圣人的话,亏吃大了!中国古人所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所以我们应当要以圣言量为依止,要依靠、止于圣教所说。
  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无住生心」。
  【旷无他念。无有忧思。自然无为。虚空无立。淡安无欲。作得善愿。尽心求索。含哀慈愍。礼义都合。苞罗表里。过度解脱。】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咸为道慕,旷无他念,无有忧思』。「第一句,心所慕求者皆是至道」。我们什么时候能养成这个习惯?我们心里所羡慕、所希求的至道是什么?至道是极乐世界。离开极乐世界,至道是如来的大般涅槃,那是我们学不到的,我们没有能力,先要承认,我们只有依靠阿弥陀佛才能得度。离开阿弥陀佛,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要断烦恼、证菩提,我们听到断烦恼头就痛,真正断不了!我们断不了,我们上一代老师也断不了,李老师的智慧德能,我们比不上,他没有办法,最后只有走阿弥陀佛这条路。我们自己要衡量自己,佛的道门八万四千,没有一个门我们能走得进去的。小乘初果须陀洹,我们没办法证得;大乘十信位初信位的菩萨,十信就等于小学,初信是一年级,我们也没有办法证得。为什么?它的条件要断见惑。
  见惑有五种,第一个是身见。这就是个大难题,我能把身放弃吗?佛说得很清楚,身不是我,决定不能执著身,执著身是我,你就出不了六道轮迴。一定要知道身不是我,不是我是什么?好像是衣服,衣服是我的,衣服不是我,脱掉不心痛。佛告诉我们,身体跟衣服没有两样。你能够捨身像脱衣服一样那么自在,身见破了,真把它看破了。身有生灭,我没有生灭。如果身体是我,身死了,我不就没有了,谁去投胎,谁去往生作佛?不是问题都出来了?所以它真的不是我,它跟我不相干。身体生死跟穿衣服、脱衣服一样,每天晚上睡觉脱衣服的时候,身不要了,早晨起来的时候穿衣服,这身假身我还是要用它一天。常常作如是观,对自己有好处,对于这个身就不再爱惜了,我要用它借假修真,它还有用处。但是,它不能做主宰,它要做主了,我就完了,那就注定不断的搞六道轮迴了。
  《金刚经》的前半部,要破四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个意思合起来就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人生这一世,一场梦,可不能执著,可不能当真,它是假的。《金刚经》末后一首偈子说得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六道是一场梦,这场梦梦醒了,醒了看到什么?看到四圣法界。佛告诉我们,四圣法界也是假的,还是一场梦,六道是梦中之梦。知道是一场梦,把它放下就很容易;不知道,样样当真,那放下难了。所以首先破身见。
  接著破边见。这错误的,边见是二边的看法,就是对立的,这不是真的,是错误的看法。因为有我,我跟人对立,我跟事对立,我跟一切物对立,错了!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寿者是时间的概念,过去、现在、未来。整个宇宙是自性变现的,自性能变能生;宇宙、万法,所变所生。能变里面,它变出一个阿赖耶出来,阿赖耶不是真的,假的,从自性里头变现出来的。自性是真心,阿赖耶是妄心,阿赖耶能现相,能生一切现象,能生能现;阿赖耶能变,把真心所生所现的这个相,把它扭曲。自性所现所生的是实报土,如来的实报庄严土叫一真法界,那是法性土、法性身,阿赖耶能把法性土、法性身扭变成十法界,变成六道轮迴,变成三恶道,统统是阿赖耶变的。所以不用阿赖耶,十法界就没有了,完全是假的,一真法界现前。那阿赖耶我们用成习惯了,无量劫来都用它,都把它当真,以为是自己的真心,铸成最大的错误!法相宗里面说得很清楚,要转识成智,转八识成四智,不再用八识了。不再用八识,十法界就没有了,回归到实报土。在实报土里面,再断无始无明的习气,习气断乾净了,自然就回归常寂光了。
  宇宙万有,包括我,从哪里来的?现在要怎样才能够回归到本源?今天量子力学家有了这个概念,他把宇宙的原始说作一个点,原点,零极限,他用这个名词。这名词也很好,零表示什么都没有,一法不立,零极限。如何回归到零极限,宇宙从零极限发生的,现在如何再回到零极限,这就是佛教。所以佛教在净土宗就是回归常寂光,在八万四千法门里叫回归自性,常寂光跟自性是一个意思。自性是从体上讲,常寂光是从相上说的,但是这个相是自性的相,非常微妙,无法想像。叫我们回头,宗门里常说,「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我们要回到我们的本来面目。所以要有一个羡慕,要有一个所求。我们不羡慕六道轮迴,人间天上不羡慕,不羡慕荣华富贵,因为它是六道轮迴,出不了。也不羡慕佛法讲的大小乘、显密无量法门,为什么?那我们做不到,真做不到。我们遇到这个法门,想了想,这个法门我们做得到,净土法门。经论不多,这一本够用了,足够了。而且这一本是圆满的,八万四千法门都从这一门衍生的,生出去的。所以佛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一法跟八万四千法门平等的。这一法门我们真正字字句句搞清楚、搞明白。
  旷是广大,这个地方有解释,「其心空广无有妄念」,是这个意思。没有念头,什么念头都没有,只有一句阿弥陀佛,这妙了,妙绝了。所以不要有杂念,不要有妄想,什么事都是假的,能放下的儘管放下,能不说尽量少说,念佛第一妙。一秒钟都要抓住,不要让它空过,这才叫老实念佛,真正弥陀弟子。一秒钟不空过,有一秒钟我念一句阿弥陀佛;这一秒钟没有念佛,过去了叫空过,那就错了,你就有他念了。希望自己真正做到「旷无他念」。
  「无有忧思」,对这个世间没有忧虑、没有牵挂,这一句是放得下!真放下了。上面这一句看得破,真正看破了,真正放下了,才能随缘妙用。做不到随缘妙用,就是他没看破,他也没放下。看破放下之后,自然无为,这个地方讲了。「旷无他念者,万缘放下也。咸为道慕者,一念单提也。无有忧思者,当念即是也。一声佛号,万虑齐消。灵光独耀,迥脱根尘。罄然独存,何喜何忧。故云无有忧思」。这个注解里说得好。「灵光」,参考资料里头有,术语,佛门术语,「人人固有之佛性,灵灵照照,而放光明者」,所以称它做灵光。灵光不生不灭,但是它有迷、它有悟,迷,它就不见了,悟了,它就出现了,它没有生灭。
  底下一句,「百丈禅师上堂曰」,有这么一句,「灵光独耀,迥脱根尘」,这是大彻大悟的现象,人在彻悟的时候,迥是远的,远离的意思,远远的摆脱根尘。根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尘是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六根六尘都摆脱了,而放光明,所以「体露真常」。根尘统统放下,就是(我平常讲得简单,但是很不好懂)于一切法不执著、不分别、不起心、不动念,就这个境界。一切时一切处,眼见色、耳闻声,都没有起心动念,决定不要把这东西放在心上,这是什么?这是种自然现象。不闻不问,不放在心上,你的心就清净平等觉,这个就是迥脱根尘,体露真常。
  「不拘文字」,所以认不认识字,有没有念过书,与这个不相关。惠能大师不认识字,没念过书。伊斯兰教创教的圣者,穆罕默德也不认识字,也没有念过书,他能够口述一部《古兰经》,他的弟子帮他记录。他为什么能说得出?体露真常,真常就是性德,完全流露出来了。真,永恆不变,常,也是永恆不变的意思,不生不灭。「心性无染」,惠能大师开悟第一句话说,没有想到自性本自清净,本来清净,自然清净,它没有染污。「本自圆成」,圆是圆满,成是成就,就是惠能大师所说的本自具足,具足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本自具足。「但离妄缘,即如如佛」,关键在这一句,你要能离得开,妄能捨掉,妄就是阿赖耶,你能把这个东西捨掉,当下就成佛了,就是如如佛。所以念老这个后头接著两句话,「罄然独存,何喜何忧。故云无有忧思」,你的烦恼牵挂一扫乾净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欢迎关注悲智佛网微信公众号,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公众号名称:beizhifw   公众号ID:beizhifw  
关注提示:可在微信上搜索 beizhifw ,在搜索内容中点击关注

老法师念佛 老实念佛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佛经故事 净土圣贤录文言文 来佛三圣永思集 净业三福 了凡四训 弟子规 太上感应篇 十善业道经 三皈依传授 认识佛教 沙弥律仪要略 五戒十善 修六和敬祈祷文 净土五经 刘素云老师复讲大经 净土圣贤录 布施的功德 净土大经解演义 科注全集 净土大经科注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