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第574集

1970-01-01 08:00:00 字体大小:
下载地址:
https://js1.amtb.cn/media/himp4/02/02-040/02-040-0574.mp4
(请用在新的浏览器打开下载)
点击进入mp3 返回文字版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七四集)  2014/1/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0-057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九百七十六页倒数第六行,从下半段看起,下云『身心净洁,与善相应』,从这个地方看起,这两句也同具上面所说浅深二义。「浅言之即身心离垢无染,身之所行,口之所言,意之所思,悉是善也」,无有不善。这是浅说,我们平常用这些话来勉励自己、鼓励别人,为什么?善恶有果报,善有善果,恶有恶报,业因果报丝毫不爽,这是自然的法则,不是哪个人建立的。佛教里面不说上帝、不说神,佛告诉我们,这是自然法则,前面给我们讲八个自然,法尔自然。如同影之随形,在太阳底下我们有个影子,影子总是跟著人,不离开的,你问为什么有?自然的。响之应声,我们在山谷里头长啸一声,就有回音过来,为什么有回音?自然如是。这是自然的法则、自然的规律,人没有方法迴避的,没有方法违逆。古今圣贤教导我们随顺自然,随顺自然的规律、随顺自然的法则是最健康的、最美好的。
  汤恩比博士跟池田大作谈话当中,这个记录我看过,他们就谈到现在农耕。古时候完全用人力,用帮助农民的畜生,牛耕田,这是符合自然法则。现在用机械化,用化肥农药,这不自然。现在东西品种好像比从前好看,又大又好看,长得又快,但是吃起来没有味道。自然有自然的味道,违背自然的法则,味道就没有了。这是我们要认真去思惟、去观察,依旧是随顺自然法则的好。自然法则就是善有善果,恶有恶报,而且丝毫不爽,这浅言之,大家很容易听懂。
  「深言之」,往深处说,那就是佛法讲的,「始觉智妙契本觉理,才是与善相应」。这个意思讲得深了。始觉是智慧,开悟了,开悟之后他就见性,本觉理就是自性,这个与善相应就是与本性本善相应,这个说得深。本性本善是中国人讲的,老祖宗说的,自性是佛经上说的,本性、自性、法性都是佛经上说的,它有十几种名词,都说这桩事情。这是佛陀教学的善巧,教我们不要执著名字相,名是假名,懂得假名所含的意思那就对了,不执著名相。也正是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头教给我们,学佛、读经,实际上把这个扩大,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都应该要学习、要懂得,不执著名字相,不执著言说相。名字跟言说是一回事情,文字是言语的符号,是一桩事情。第二,不执著名字相,名词术语。譬如佛讲自性、讲本性,讲十几种名词,一个不就行了吗?一个怕你著相,讲十几种意思就是告诉你,不要执著名字相。这个连中国老子都知道,老子《道德经》第一句,「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这就说清楚了。名就是名字,名词术语是假设的,要懂得它的真实义。这也就是说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形式不重要,实质重要。实质那就是与善相应,与本性本善相应,在佛法就是与性德相应、与自性相应、与法性相应,这是真善。
  「但应谛知,此第一之善」,经文上讲的与善相应,这是第一之善,「究竟不离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是佛经教里头重要的两句话,它包含的意思深广无限,无有边际。一切恶不能作,一切善应该奉行。一切恶,哪些?佛法具体指出来,就是前面所说的五恶、十恶。五恶是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翻过来就是五戒,五戒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这就是众善。大乘教里面讲十善,把这个五善再展开,口不妄语展开为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你看一变成四,意里面,起心动念不贪、不瞋、不痴,合前面身不杀、不盗、不淫,一共十条,叫十善。十善的反面就是十恶,这是佛经普遍所讲诸恶的标准。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十善业相应,这是经上讲的善男子、善女子;如果与十善不相应,那就是行十恶。佛弟子破了五戒叫行五恶,五种恶。这桩事情连现代量子力学家常常说,劝大家弃恶扬善、改邪归正、端正心念,就能够趋吉避凶,就能够经营一生真正的幸福,很有道理!
  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更就本宗」,愈来愈接近了,说到我们净土宗,净土宗第一善是什么?实实在在就是大势至菩萨,「大势至法王子之念佛法门」,念佛的方法、念佛的门道,怎么念?「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两句话大势至菩萨说的。真的,「一声佛号,六根俱摄,即六根自端」。我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口里面只有这一句佛号,除这一句佛号什么都没有。早年我初学佛的时候,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常常提醒我们,他老人家说得非常亲切,他说「佛法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不移就是不变。他叹息自己不是上智,想学下愚,学了几十年学不像。这个话对我不止讲一遍,至少我跟他十年当中,听他说几十遍,印象非常深刻。
  哪些是下愚?我们常常疏忽了,没有重视他,念佛的阿公阿婆。特别是在乡下偏僻、贫苦地区,这些阿公阿婆念佛,他们真正是佛经上所说的老实念佛,老实两个字学到了。除了一句阿弥陀佛之外,好像他不会说第二句话。我们跟他谈话,他好像也很注意在听,但是仔细一端详他在念佛,他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没有停止,看著我们,对我们笑咪咪的。我们说完了之后,你听懂了没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他没有第二句话回答你,就这一句佛号。这样的念佛人可不能小看他,为什么?真正得念佛三昧的就是这个样子,真正得一心不乱也是这个样子,他们将来决定得生净土。往生净土品位一定不低,确确实实做到了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是我们念佛人的好样子,我们要认真向他学习。
  我们佛弟子为什么要出家?出家是为了什么?我出家是章嘉大师教我的,我一个人在台湾,无牵无挂,他希望我出家。我曾经向他老人家请教,我在这个社会上适合于什么行业?他就告诉我,出家。而且告诉我学释迦牟尼佛,叫我去看《释迦谱》、《释迦方志》,那是释迦牟尼佛的自传,让我认识释迦牟尼佛。到现在六十三年了,六十三年的学习终于明白了,明白什么?一切诸佛如来、菩萨、罗汉,这都是出家人,出家人干什么?教学。中国老祖宗所谓的「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我说了十个教学为先,这是我体悟的。教学好处多多,第一个什么?没有离开经教,你天天要读,你不读你怎么讲?也就是说你不能离开佛陀,不能离开经典。自行化他,先要自己把经论搞清楚,要把经论里头所说的理论与事相都要落实到生活,落实到生活不亦悦乎,法喜充满,真正得受用。
  无论什么境界,自己懂得最善的处置,善缘、顺境好!处这种境界没有贪恋、没有欲望,我们的道业能保持正常的提升。如果有名利的念头,你就被境界所转了。被它所转,愈转愈深,就是愈迷愈深,到最后把佛法丢掉了,依然去搞轮迴,这是自然现象。如果处逆境、处恶缘,环境不好,处处是障碍,人缘不好,都是所谓的冤亲债主,怎么办?这个里头头一个,决定保持自己的清净平等,不被境界所转。在境界里头没有怨恨,回光返照,因为这是最难处的境界,要想到这些环境、人事都是佛菩萨加持的。为什么?我们修行有了一点功夫,有功夫要参加考试,看这一关能不能通过,能通过,提升了,不能通过就退转了。所以,对于环境、对于人事都要感恩,为什么?我又通过了,证明我又提升了一个阶层,好事,不是坏事。顺境、善缘也是好事,都是来考试的,你有没有贪恋?贪心是从这里断的。逆境、恶缘来考你,你有没有瞋恚?所以逆缘这是看你断瞋恚断到什么程度,顺境、善缘是看你断贪恶断了几成,统统来考试的。
  所以,真正修行人一定要懂得,所有一切众生统统是佛陀,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得要这样看法,是真的不是假的。你的境界才不断向上提升,你的感恩的心就生起来了。无论处什么境界统统帮助你提升,你看,不是帮助你断贪就是帮助你断瞋恚。贪瞋那个底下更深一层的是愚痴,愚痴是不明白、不懂事。所以,境界从早到晚,从初一到腊月三十,在哪里修?就在生活当中修,在工作里面修,在处事待人接物里头修,这叫真修行,这叫第一善。这经典上讲第一善,第一善你根本就不知道,你天天在读经、天天在学习经教,没用上。人家骂你会生气,人家恭维你会欢喜,这个不行,你被境界所转了。真正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你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你满心的欢喜,会跟那个乡下的阿公阿婆一样,不管是什么人,你赞叹他也好,你毁谤他也好,你骂他迷信也好,骂他无知也好,他就是那一副笑脸对你。那个笑不是假的,是从内心里面发出来的,是真心的微笑,是真心的欢喜,对待一切众生、对待一切事物。第一善你尝到味道了。你怎么会不欢喜?往生极乐世界有把握了,你说能不欢喜吗?六道轮迴就干到这是最后一次了,下面没有了,下面我到极乐世界去了。这是第一善,这是无比的欢欣鼓舞。
  所以一声佛号六根俱摄,六根都端正,六尘不染,六识不起作用。「又灵峯大师」,蕅益大师说的,「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我们心里头有妄念,心里头有妄想、有杂念,这是学佛的人对这桩事情都忧虑,用什么方法能够让我得清净心?实际上方法你知道,可惜你没有用,方法是什么?就是念佛,念佛的时候把一切放下,万缘放下。要把欢喜心念出来,要把感恩的心念出来,把真诚心念出来,把清净平等觉念出来,这叫真正会念佛。要记住,孔子修的是世间法,不是佛法,他老人家日常生活、工作、待人接物,学生们看出来了,学生们对老师的表扬,五德,我们的老师有五种德,温、良、恭、俭、让。老师为人温和,换句话说,绝对没有心浮气躁,没有这个表现,他心是清净的,他心是定的,绝对不会发脾气。你做再坏的事情,他看到之后笑咪咪的,也不会发脾气。什么时候会发脾气?他教你的时候会发脾气,那是一种手段,教学的手段。我跟李老师十年,我看出来了,他发脾气是对什么?对最好的学生,好学的学生,对这样的人发脾气。对那些心浮气躁、贡高我慢、好高骛远,对这些人,学生当中有,老师从来没有对他们发过脾气。
  我跟他那个时候不到一年,应该有八、九个月,有一天老师把我叫到房间里,他问我,他说你是不是看到我对待同学不平等、不公平?老师也真厉害,他看到我对他的疑心。我说是的。他说你懂不懂?我说我不懂。他就告诉我了,我骂的那些学生,我打他他都不会走,他都会跟著我学。这种是真正想来学的学生,打不走、骂不走的,打骂他是叫他醒悟、叫他开窍、叫他明白。他说有一些同学,你看到了,从来没有批评他一句,那些是什么?好高骛远、傲慢嫉妒,这些人没法子学的,把他当作旁听生。对他们很客气,他们有过失从来不说的,这等于说放弃,我不是教他的,他来旁听的。我才真正明瞭。我都没有说话,老师看出我对他有疑惑。他要叫我到房间,没有第三者听到,告诉我真实状况。我们心里感激,对老师佩服。看不出来,是我们自己不懂事、自己愚痴,才知道老师教学的善巧方便。这些都提供我们在一生当中,在日常生活、工作,对同事、待人接物,我们就学会了。夫子基本的道德,就是日常,不是做出来的,自自然然的,温和、善良、恭敬,就是认真负责,节俭、谦让,没有跟人竞争的,没有恶意批评一个人的。儒家,世法的善人,如果学佛的人都做不到,你就白学了。
  佛法日常生活的标准,我们不複杂,我们只讲了五科,就是五种。第一种净业三福,有三条,这是文字最多的。第一条四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一条是佛教人做人的根本,这四句做不到,这就不是善人,佛经上一开口善男子、善女人,必须把这四句做到。慈心不杀是善,善心善行,绝无伤害别人的念头。我们将孝亲尊师落实在《弟子规》,将慈心不杀落实在《太上感应篇》,修十善业落实在《十善业道经》,我称它作儒释道的三个根,根本。这三个根扎下去,这是一个有道德、有修养、有智慧、有学问的人,不管他念书不念书、识字不识字,他有道德,他有智慧。智慧于识字不识字、有没有学过没有关係,惠能大师说的。这是在家人的标准,善人,唯有善人才能够入佛门,不具备这个条件,佛不收你做弟子,具足这个条件,佛收你做弟子。第二福就是真正佛弟子,「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句十二个字,三四一十二。我们净宗学会在美国成立,第一个会是在加拿大温哥华,第二个会在美国加州圣荷西,现在这个会还在,美国净宗学会。这个学会成立,我写了一篇缘起,勉励我们同学,提出行门五科,必须要遵守。第一个就是净业三福,这是最高指导原则。
  第二个是六和,「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这个利和同均就是共产。佛法是共产主义,最早的共产主义,而且实行了,不是口说的,真正做到。佛法里头没有私财,所有财是大众共有的,所有出家人共有的。所以,出家人的财决定不能盗,要是盗三宝的财,《地藏经》上讲得很好,诸佛如来说,你造五逆十恶的罪,诸佛菩萨能救你,你要盗三宝物,佛菩萨救不了你。为什么?债主太多了,遍法界虚空界所有出家人都有分,你怎么还!中国这个国家有十亿人,如果盗国家的财物,这十亿人都是你的债主。你要是明白这个道理,敢吗?不敢,冻死、饿死我也不敢。最麻烦的就是三宝物,就是出家人,它是通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一切诸佛世界里面的出家人,个个都有分。所以,这是没有办法还得清的,果报在无间地狱。念了《地藏经》就明白了,念了《地藏经》决定不敢盗三宝物。真正懂得佛法,会尊重共产,会爱共产,自己多轻鬆、多自在!只要是佛教的道场,寺院庵堂都可以挂单,到那边都可以吃饭,都能够住宿,十方道场。只要你真正是出家人,你不是冒充的,你就能接受供养。三福、六和。
  三学、六度,三学是学佛戒、定、慧,一定要依戒得定、因定开慧。一切人修行成佛都是走这个路子,没有例外的,所以戒为无上菩提本,佛法非常重视。佛最后入般涅槃,就是佛在临终之前讲《涅槃经》,特别提出戒律的重要,戒律是佛法的大根大本。没有戒律,佛就没有了;没有礼,儒就没有了;没有因果,道就没有了。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如鼎的三足,少一个都不行,少一个就倒掉了,中国文化就是儒释道三家组成的。六和里面,第一个是建立共识,第二个就是戒定慧,戒和共修,然后身才能同住,口无诤,和睦的僧团,意同悦,法喜充满,利同均。
  三学决定是按照这个顺序,无论在家出家,真正想学佛拜了老师,五年学戒,第一个五年把戒的根扎下去,要把这个东西落实,养成习惯。戒是什么?戒就是三皈、五戒、十善,再加上一个八关斋戒。八关斋戒是出家人戒律,在家人学一天,也就是一个月当中过一天出家人的生活;或者过两天,可以,随便你,你自己喜欢,通常是六天,六斋日,这六天过出家人的生活。因为有戒,心就清净,清净心就是定,清净心能开智慧。没有定,哪来的智慧?没有定,真正遇到好老师,不教你。为什么?你不可能,你学不会,这儿听了,那儿走了,耳边风。
  我这一生遇到的都难得,遇到章嘉大师,章嘉大师,你在心浮气躁、心不专注的时候,他决定不告诉你。在他面前,坐在旁边,他看得很清楚,看到你真正把浮躁的心情放下了,他才跟你说话,真教你。有一点浮躁的习气,他跟你说话,不教你东西。他的话很少,他那种,他是持咒,持咒的功夫就彷彿同我们前面所说的乡下的阿公阿婆。他用金刚持,口动,没有声音,无论在什么时候,坐著、站著、走著路,他口都在动;换句话说,他持咒没有停下来的时候。他的心多定、多清净!我们是看到榜样,看到这个人,受他的感动很深。我跟他三年,一直到他圆寂,我学佛的根底是跟他,他老人家会下奠定的。
  第四个科目菩萨的六波罗蜜,这都是行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是日常生活,遇到缘要做,要做出来。全世界公用佛教的旗帜,这是佛教的旗帜,全世界通用的,一共有六条。从这边看,这第一个,蓝色代表布施,黄色的代表持戒,红色的代表忍辱,白色的代表精进,金色的代表禅定,后面,五种颜色统统有的,这代表智慧。这前面都有事,五项分别是事,这是理,智慧没有形相,智慧就在这五种当中。布施要有智慧,持戒要有智慧,忍辱、精进、禅定都要有智慧,这是佛教教旗,表法。
  五科最后一科就是普贤菩萨的十愿,十大愿王,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除业障,这些是菩萨修的,我们要念,要常常放在心上,虽然我们做不到,要心嚮往之,努力去做。因为它的境界太广了,不是普通人能修的,你譬如礼敬诸佛,这一条怎么修法?诸佛是谁?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所以诸佛是一切众生,我们的心对一切众生,就如同面对诸佛,恭敬礼拜。这能做得到吗?做不到。我从哪里做起?我到天主教堂里头拜圣母玛丽亚,到耶稣教堂里面去拜耶稣。为什么?他们是诸佛,他们是众生,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他不是吗?是。所以我们要知道,不要有这种分别执著,这种分别执著是凡夫。学佛的人把事实真相搞明白了,惠能大师告诉我们「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基督教、天主教在不在万法之内?还是在万法之外?佛又说得很好,「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心跟法是一体,心是能现能生,法是所生所现,一体,是一不是二,怎么能分!这是大乘,这是一佛乘,所以普贤十愿是最高的。大乘菩萨看到耶稣、看到圣母玛丽亚,会不会顶礼?会。见到一切众生,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见到一切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性跟法性是一个性,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在动物上来讲叫佛性,在植物、矿物叫法性,其实是一个性。
  我们自己修什么?最重要的,忏悔业障。无量劫到今天,我们是迷而不觉,哪能不造业?造业要忏悔。怎么忏悔?认真努力学习佛法就是忏悔。佛法搞清楚、搞明白了,把宇宙人生事实真相统统搞明白,念头完全改变了。以前瞧不起这个、瞧不起那个,现在知道一切万法是自性变现的,一切万法就是自性,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就本宗来讲,忏除业障怎么修?念佛就是忏除业障,真正念佛的人就是声声都在忏悔,声声都消业障。所以佛经上讲,念一声佛号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真消业障。佛这个话不是比喻、不是妄语,是真实的事相,一句佛号确实有这么大的功德。那我们念佛为什么没有收到效果?我们念佛的心不诚不真,我们念佛的时间少,妄想杂念的时间多,所以看不出效果。如果你念一天佛号,二十四小时佛号没有中断,你就会知道念佛的效果,你能够体验出来,真有效!
  所以净宗学人,日常生活当中遵守五个科目够了!我在洛杉矶的时候,印海法师,跟我同年,也是老朋友,看到我们净宗学会的缘起,他对于这五种行法非常赞叹。他说好,短,很少,容易记得,又不深。你要是很多,条目很多,记都记不得,怎么做法?要简单、要容易,要能够符合现在人的生活,他可以做得到的,做不到的不要提。这就是善巧方便,这就是好方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在其中,这五个科,每一个条目都包括教义在里头。
  灵峰大师说得好,「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佛号把你的乱心制伏了。「心既是佛,六根自然悉皆是佛」,这不是假的。故云『耳目口鼻,皆当自端』。「自端者,一声佛号,六根自然端正」。不但六根自然端正,给诸位说,万法自然端正。效果,「自然身心净洁,与善相应」。善是什么?「是心是佛」,这是善到了极处、到了顶点。一句佛号,是心作佛,作佛的究竟是是心是佛,你看这个法门多么圆满。这一部经就够了,不要再搞多,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一才专。
  我记得我是三十岁到台中去拜老师,请老师收我做学生。老师开出三个条件,三个条件能遵守,可以收你,三个条件不能遵守,你另请高明,老师不收你。第一个条件,从今天开始,你只能听我讲经教学。除我之外,任何高僧大德、大居士们他们讲经教学,不准去听,只听他一个。我们乍听之下,好像老师太自大了,目中无人一样。第二个条件,从今天起,你看文字,不管是世间、是出世间,没有得到我的同意不可以看。这第二个条件。第三个条件,你过去所学的我不承认,统统放下,从今天起听我一个人教诲。我听了之后也呆了,这怎么办?好在我两个介绍人,一个是朱镜宙老居士,跟李老师是老朋友,他们两个同年,我对于朱老居士非常信任,第二个是忏云法师,我是这两个人介绍来的。想到这两个人,看准这个老师,大概不会有差错吧,所以我就接受了。好,老师三个条件我完全接受。这收我做学生。
  十几年之后,我离开美国到新加坡,在新加坡遇到老朋友演培法师,他大我十岁。早年,他年轻的时候,好像他四十岁,在台北善导寺当住持,他常常讲经。我们是他座下客,总是每一会必到的,我们还坐在第一排,跟他面对面。老朋友在外国异地重逢,非常欢喜,他请我在他道场讲开示,对他的信徒,那天来的人有六百多人。我对法师赞叹,对道场赞叹,对他们所修的法门赞叹,他们修的是弥勒净土。跟我们不一样,我们修弥陀净土,他们修弥勒净土,我对弥勒净土赞叹。讲完之后,请我吃饭,饭后饮茶,告诉我,他当小沙弥的时候跟谛闲法师,谛闲法师那个时候就给他三个条件,跟李老师给我讲的完全一样。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不是李老师的,这三个条件是谁的?古时候祖祖相传。
  换句话说,我们今天完全明白了,学东西一定要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跟一个老师,老师对你负完全责任,你要听话,你才能得到戒定慧;你要不听话,他对你一筹莫展,他没你办法。如果是学知识,他不会提这个,你真正想学佛,佛是要戒、要定、要慧,这三条就是戒律。依一个老师,依一个法门,长时薰修,你就得定。得到三昧之后,不定在什么时候豁然大悟。开悟之后,没有学过的经论,没有学过的法门,你一看就懂,一听就明白,那是什么?那是智慧。如果是知识做不到,真叫隔行如隔山,智慧它是通的,它没有障碍。现在师道没有了,李老师一生大概也就碰到我这么一个学生,对我用这种方法,我也就接受了。
  遇到一个好老师不容易,老师曾经告诉我,老师找一个真正传法的弟子更难。学生找老师难,老师找一个学生更难,到哪里去找?单单开出这三个条件,谁能受得了?今天我开出这三个条件,走遍全世界不会有一个人跟我学,还骂我太傲慢了。这真正是传道,他关心你、照顾你,他把你看得很紧,不让你听,耳朵堵塞了,不让你看,眼睛蒙住了,为什么?心才定得下来,帮助定心的。过去所学的他不承认,对老师所教的百分之百的接受,没有辩别的机会,他不准你辩别。你以前学的我不承认,这个人说、那个人说,他不相信,不承认,你就听我的。他训练你什么?训练你的清净心、平等心,这个太难了!心要真正回归到清净、平等,就开悟了。真正好老师,真正高明,没得找了。我知道我以后没有了,我遇到学生不能用这个方法,现在的年轻人头脑都搞乱掉了、都搞杂了。
  我跟方东美先生,方老师能腾出星期天宝贵休息时间来给我上课,为什么?他大概一生当中没有遇到一个用真诚心、恭敬心,没有遇到这样学生。学校里的学生是凭考试进去的,分数够了才能聚集在一堂。我们真心想学,他就真教我们,一分钱的学费没缴。每个星期一次,两个小时,星期天上午九点半到十一点半。讲课的地点是家里小客厅,一张圆桌子,学生我一个。这个缘太难得了!这部《哲学概论》,特别是后面这个单元「佛经哲学」,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在这个时代里头,真正像老师所说的,「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能享受到,不能不感恩,念念不忘老师的恩德。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我们要落实,父母师长都不在了,念念不忘,起心动念不敢作恶,作恶对不起老师、对不起父母。受尽冤屈没有关係,消业障,欢喜接受,让我在这个磨难、折磨当中看自己能不能禁得起,关关通过,菩提道上一帆风顺。末后结到「是心是佛」,结得好!
  我们再看下面一段,「弃欲止恶」。经文只有两句:
  【勿随嗜欲。不犯诸恶。】
  在这品最后这一段,「重複劝勉,应弃欲止恶」,欲是欲望,所有的欲望都不善。度众生呢?成佛道呢?也不善。为什么?只要你心里头有执著就是障碍。要把心里头这个执著放下、分别放下、起心动念放下,这是我们常说,变成口头禅了。大乘教里头佛告诉我们,真的不是假的,特别是《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个个都是,没有一个是例外,你自己一定要晓得你本来是佛。那现在?现在还是佛,什么佛?糊涂佛,虽然糊涂,你真的是佛。诸佛如来他们醒过来了、明白了,你呢?你在睡觉,迷迷糊糊,没有清醒过来,跟清醒过来没有两样。
  我们学了这么多年认识了,认识什么?认识所有众生本来是佛,认识了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真的。这个世间每个人对待我,无论是什么样的心、什么样的态度,都是好人,都是好事。障碍我的人、嫉妒我的人、陷害我的人,全是好人,全是好事,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对于这些人,你看,我拜佛都供他们长生禄位,我没有忘记他们。他们对我,加给我的是恩德,是来考验我,是来成就我,我是这样看法。人一生没有怨恨,多幸福,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没有贪欲、没有怨恨,一生能过著清净、平等,后面觉是自然的。学佛没有别的,永远保持清净心、保持平等心。森罗万象,事上好像不平等,理上平等;相上好像不平等,性上平等。你要往深处去看,相是假的,性是真的。森罗万象怎么来的?今天量子力学家告诉我们,他所讲的跟佛经讲的一样,我们不能不佩服。
  所以,大乘佛法讲的什么?早年我还年轻的时候,我是一出家就讲学、就教书,在佛学院教书。有一年过年,农曆年,有一个听众,大学教授,辅仁大学的教授,来告诉我,他底下这个学期,对学生课外活动他要开讲《普贤菩萨行愿品》,好事情。我就顺便问他一句话,我说我问你一个问题,你用一句话回答我,不要囉嗦。我说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他说的是什么?用一句话回答我。他想了很久,想不出来,回过头来反问我。我告诉他,《般若经》上有一句话,你想想看妥不妥当?「诸法实相」。你看,就四个字,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就是诸法实相。诸法实相要用现在话来讲,就是一切法的真相。他同意了。佛不说假话,不骗人,说的是事实真相,所以太宝贵了!我们看到的事相是虚妄的,他看到真相。
  惠能大师给我们提出,一切现象从哪里来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是自性变现出来的。自性怎么变现出来的?自性变成念头,就是变成妄想分别执著。所以整个宇宙的现象,都是从妄想分别执著里头变现出来的。妄想分别执著是我们的妄心,它的体是我们的真心,真心迷了变成妄心,妄心变成整个宇宙。这是佛教的伦理哲学,讲绝了。中国老祖宗讲伦理是讲五个,父子、夫妇、君臣、兄弟、朋友,讲五伦,这五伦是一家人,从事上讲。佛法从理上讲,这五伦从哪里来的?从心想生。心想从哪来的?从自性来的。能大师这句话说得没错,「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所以,一切万法都是我们的真心、都是我们的自性,不是别的。自性是什么?自性就叫做佛,所以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佛教讲的是真平等,因为它从自性上立说。这学说从哪来?自性流出来的,没有分别,没有起心动念。
  自性里面没有嗜好、没有欲望、没有诸恶,也没有诸善,善恶都没有,染净善恶统统没有。在净土宗叫常寂光,一片光明,这一片光明里面没有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也没有自然现象。光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每一法、每一个众生、每一物都没有离开常寂光,只是自己不知道,叫迷,迷了叫众生。一旦觉悟了、明白了、证实了,本来是佛。楞严会上佛说,「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你成佛了,成佛得到什么?什么也没得到。为什么?所得到全是自己本有的,无量智慧本有的,无量的德能本有的,无量的相好都是本有的。极乐世界怎么来?极乐世界就是自性变现出来的,阿弥陀佛是自性变现出来的,我现在这个身、我居住的土也是自性变现出来的,没有两样。放下就见到了,这里教我们放下,弃是放下,止是放下。为什么?这是性德的反面,我们要性德的正面,正面是没有欲、没有善恶。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佛再一次的劝勉我们,「应弃欲止恶,安和专诚」。我们学佛这些年来,在国际上走动,提出四个字「诚敬谦和」,跟这个地方「安和专诚」是一个意思。诚敬第一个,它这里在第四个字,真诚、恭敬、谦虚、和睦,要求我们净宗同学要把这四德做到。这个四德里头,实际上就包括了夫子的五德温良恭俭让,安和专诚里头有,有温良恭俭让。有贤首国师在《妄尽还源观》上讲的四德,「随缘妙用」、「威仪有则」,就是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给社会大众做最好的榜样;第三句「柔和质直」,态度要柔和,质直就是真心,不能虚伪;最后「代众生苦」,觉悟的人、明白的人要代众生苦。怎么代?前面三句就是代众生苦,我们要很认真做到,做榜样给大家看。
  『嗜』是嗜好,「爱好与贪求」,这个字里头有这两个意思。喜欢吃、喜欢穿,穿著,从爱好就会生起贪求的念头。『欲』是欲望,我们看此地,《大乘义章》第七卷曰:「染爱尘境,名之为欲。」染,心里头真有,这叫染。有什么?有好的生活环境,对这个生活环境起了贪爱,捨不得离开。可是事实上,自然教导我们爱别离。我们喜欢的环境住不长,到时候一定要离开,一定要捨弃。我在美国住在一个小镇上,库柏提诺,在加州非常有名,这个地方称之为硅谷,是美国科学技术的中心。我在那里有个小房子,房子外面就是公园,居住的环境非常好。我非常喜欢这个地方,活动的空间大,那公园活动空间大,居住的房子很小,照顾很方便。居住在这个地区的,一般都是文化水平很高的人,也是美国一些富有的人,所以社会风气好,人与人之间见面都会打招呼,都很有礼貌,也都能互相照顾。可是没办法长住,还是得到处走动。最后离开美国,我把我的房子送给悟道,悟道也没住多久,把它卖掉了。因为自己一生流浪,遇到居住的环境好都很留恋,在美国达拉斯也是的,我在那里建了个道场,最后美国不能不离开,移民到新加坡。在新加坡住了三年半,又不能不离开,到澳洲。澳洲建立净宗学院,我是给同学们建的,那个时候跟著我有二十多位出家人,为了安置他们,在澳洲建个道场。现在也小有成就,小有成就不够,要有大成就,什么是大成就?念佛往生是大成就。
  我说出古时候老师教学这三个条件,不是李老师专有的,谛闲法师有,证明这三个条件,古人收学生都是这三个条件。让学生的心能真诚、专一,没有怀疑,专心致力,他的学业会有成就。这个条件是有时间的,不是永久的,李老师教我那个时候,五年,五年之内是决定要遵守,五年之外就开了。我到了五年,我自动的跟老师说,我向老师要求,我再守五年。我遵守老师这个约法三章是十年,才有这一点根底。我跟李老师不一样,李老师小时候扎根比我深,我虽然十岁才离开农村,农村里头有家学,私塾,我扎的这个根顶多只有老师的十分之一,所以我们在学术上成就比不上他。我十年遵守这个条件是正确的,我给他报告,他很欢喜。我常常在海外,很少在台湾,大部分时间都在海外,可是每年回台湾,第一桩事情就是见老师,给老师报告外面弘法的状况,听老师的教诲。
  走的地方多了,一生没有固定的地方,过著流浪生活,所以染爱尘境,虽然有时候有这种烦恼起现行,但是没有条件得到这些染爱,得不到。慢慢就看开了,时间久了看开了,财色名利、七情五欲愈来愈淡薄。流浪有个好处,长见识,你看了很多,你听到很多、接触到很多,这就是经验丰富,真正体会到无常、空寂。接触净土之后,对于极乐世界真的相信,再不怀疑了,心定了,一心求生净土,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念头。尤其八十五岁以后,《华严》放弃了,一门深入,一门深入才自己能够保证决定往生,决定得生。
  对于世间事,我们也不是冷血动物,佛法讲大慈大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我们看到世界的动乱,看到众生生活这么苦,不能回头,不能觉悟,还在造业。怎么帮助他?六十多年来深深体会到,一切诸佛菩萨对众生最大的贡献,就是讲经教学,就是「今现在说法」。我们真正明白了,真正下定决心,没有第二个妄念,一生把教学摆在第一,就是以这个报佛恩、报众生恩。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欢迎关注悲智佛网微信公众号,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公众号名称:beizhifw   公众号ID:beizhifw  
关注提示:可在微信上搜索 beizhifw ,在搜索内容中点击关注

老法师念佛 老实念佛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佛经故事 净土圣贤录文言文 来佛三圣永思集 净业三福 了凡四训 弟子规 太上感应篇 十善业道经 三皈依传授 认识佛教 沙弥律仪要略 五戒十善 修六和敬祈祷文 净土五经 刘素云老师复讲大经 净土圣贤录 布施的功德 净土大经解演义 科注全集 净土大经科注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