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第050集

1970-01-01 08:00:00 字体大小:
点击进入视频 点击进入mp3 用安卓下载播放mp3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刘素云老师複讲  (第五十集)  2018/5/15  中国  档名:56-214-0050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弥陀佛!我们接著上午的内容继续往下说。请大家看下面的经文:
  【自然保守。真真洁白。志愿无上。净定安乐。一旦开达明彻。自然中自然相。自然之有根本。自然光色参迴。转变最胜。】
  这段经文是告诉我们,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他们的自性保持不变,真如本性真正清净洁白,他们有上求下化至高无上心愿。所以他们的心地清净,如如不动,安然自在,能够于一刹那豁然开悟,明心见性。开悟之后能明瞭通达自性中,所显现一真法界的境界相,并能通达明瞭宇宙万象的自性本体。同时告诉我们,极乐世界的菩萨们蒙阿弥陀佛威神的加持,他们自性的德能马上能够显现出来,自然就放出无量的光明。这些光明彼此交错,融成一体,光色千变万化。在这些光色中又化现无量无边诸佛,这些诸佛又放无量的光,这个光明能够普度十方一切众生,让这些众生从凡夫转变成佛,这是最殊胜的转变。这就是上面一段经文白话意思。
  我们看下面的几个词语,保守是保持不变。『净定安乐』指如如不动,安然自在。真真,这两个真连在一起,前一个真指真如本性,后一个真是指绝对的真。『一旦开达明彻』,「一旦」是忽然的意思,「开达」是开悟通达,「明彻」是明瞭透彻。自然相,指一真法界清净本然。我们看这句经文,『自然之有根本』,这里的「自然」是指宇宙万物的境界事相,「根本」是指自性本体。参迴,参是交错的意思,迴是变化无穷的意思。
  我们看下面这四句经文,「自然保守,真真洁白,志愿无上,净定安乐」。在前面的经文里,我们曾经见到过「自然」这个词,自然的意思是自性清净本然,它这里面含有无量无边的功德,这是自性本来具足的。大家知道佛法教我们最后的目的,就是恢复自性的功德,让经上所讲的一切,到最后都变成我们自己的真实境界,真实受用,这是佛教我们的最后目的。看下面两句,『自然保守,真真洁白』,这两句是讲自性本来清净。六祖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第一句话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本来清净,现在不清净是被污染了。那大家可能说自性能被污染吗?不是的,不是自性被污染,是我们的妄想分别障碍了自性的显现。这句话非常重要,不是自性被污染,是我们的妄想分别障碍了自性的显现。自性是永恆不变的,永恆不变才是真;如果自性会变,那它就不是真的。那这里为什么又说污染?应该这样说,这是不得已用的一个名词,不是自性真的被染污了,是被障碍住。我们如果要保持自性本来的清净,一定要消除障碍,不能有妄想执著。
  后一句,「真真洁白」,这是性德。在这里我们要简单的说说,性德和修德的关係,真真洁白这是性德,性德一定要靠修德才能彰显出来;离开修德,虽然性德本具,但它彰显不出来,就是这个关係。性德和修德,就是性德必须得靠修德能够彰显。给大家举个这样的例子来说明,比如说我不知道有多少同修读过《华严经》,在《华严经》里有两位非常著名的大菩萨,一位是文殊菩萨,一位是普贤菩萨。大家都知道,文殊菩萨表智慧第一,普贤菩萨表修行第一。大家回想一下,如果你读过《华严经》在这部经里,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这两位菩萨中哪一位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读过《华严经》,可能有同修能想起来这件事情。在这里我告诉大家,在《华严经》里普贤菩萨排在第一。有同修可能不理解,文殊菩萨表智慧第一,那为什么普贤菩萨排在第一?这里面就告诉我们什么?修行重过智慧。这句话很重要、很重要的,修行重过智慧!
  下面这段话都非常重要,解释为什么修行重过智慧?是这样说的,没有智慧的人,只要老实念佛,会开智慧、会证果;有智慧的人不肯修行,照样堕落,还是搞六道轮迴。由此可知,智慧与修行,还是修行重要。有智慧肯修行,这是真修;有智慧不肯修行,这是狂妄。他的智慧也不是真智慧,有真智慧的人一定是真修行。这里的真真洁白,就是经题上所说的「清净」,要修清净心。清净心在哪里修?要在起心动念处修,要在日常生活中处事待人接物中修。我刚才说上面的一段话非常重要,举这个例子,为什么不把文殊菩萨排在第一,而把普贤菩萨排在第一?是告诉我们,修行要比智慧更重要,而且告诉我们为什么,给出答案。大家可以仔细琢磨琢磨这一段,这个解释是不是这样的?
  下面看这一句,『志愿无上』,这句经文是劝我们发愿,就是劝我们发无上菩提心。什么是无上的志愿?就是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如果我们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就是「志愿无上」。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你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那是常寂光土里的上上品往生,这是真的无上。看下一句,「净定安乐」,这是现前就得到的受用,一直到成佛,净定安乐的程度会愈来愈深,境界会愈来愈广。什么是净定?就是如如不动。什么是安乐?安乐是净定的果,这是学佛人,跟世间人讲求享受不同的地方。什么地方不同?学佛人的享受是净定安乐,世间人的享受是五欲六尘,这是区别。
  下一句,「一旦开达明彻」,这句话如果用禅宗的话说,就是豁然大悟,就是净宗的理一心不乱。净定安乐,我们上面说了,这个净定安乐的境界,它是个什么境界?是功夫成片以后的享受。就是说如果你达到功夫成片,你就会享受到净定安乐,直到事一心不乱都是这个境界。这是一个比较新鲜的说法,可能也不新鲜,就是以前我们没有注意到。那就是说什么?功夫成片和事一心不乱的境界,都是净定安乐的境界;到了开悟,那就是理一心不乱的境界。这个达是通达,明是明瞭,开悟之后你就一切都通达明瞭了。这里面有一个字非常重要,就是这个彻字,一旦开达明彻,最后那个字「彻」,这个彻字用得好、用得妙,有了这个彻,那个悟才是究竟圆满的觉悟,叫圆觉。这个圆觉就是经上讲的无上正等正觉,这个境界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完全通达明瞭的境界。
  下一句,『自然中自然相』,这句是清净自性本然中,自自然然流露出无量无边的事相。大家想,一真法界、十法界依正庄严,这些现相是从哪里来?是自性变现而来的。既然万象是自性变现而来的,我们就知道现相原来就是自性,是性相不二,理事一如。因为我们众生没有契入这个境界,所以迷,那迷在哪里?迷悟在心,不在境界。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得,迷悟在哪?迷悟在心,不在境界。境界没有迷悟,自性没有迷悟,现相也没有迷悟,理没有迷悟,事也没有迷悟,迷悟在我们一念之间。这个道理比较深,大家慢慢来理解。这就可以看出「自然中自然相」,看出一切万物、十法界依正庄严跟自性的关係。我们说到这,可能有同修说,十法界依正庄严和自性究竟是什么关係?就是我们上面说的,性相不二,理事一如,就是这个关係。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自性里的流露,这是世尊为我们一语道破的事实真相,这个很重要,这是世尊为我们道破的事实真相。
  看下面三句,「自然之有根本,自然光色参迴,转变最胜」,这几句是讲宇宙的来源。万法从哪里来的?宇宙是从哪里来的?人到底是不是猴子变的?我记得小时候学历史,人是猴子变的。那到底人是不是猴子变的?科学家研究了这么多年,还没有得出结论。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就已经把事情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自然」是讲宇宙的万象,「根本」是讲真性本体。这里万法讲自然,不是外道讲的自然,佛法讲因缘生法,外道说一切法是自然生的。用因缘生法,是为了破自然生法的执著。但是佛告诉我们,因缘生法也不是完全正确,佛法是不得已用这个来破执。从近处看,因缘生法好像是很有道理;但从深远一点看,因缘也不能成立。《楞严经》告诉我们的真相,是「非因缘非自然」。《中观论》里讲,「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佛经里说的这些话都是真话,就是这里所说「自然之有根本」。这个根本就是宇宙万象的本体,真如本性,就是自性。禅宗根性是真正的上根利智,他们所契入的境界往往就是即事而真,就是在大自然的现象里彻见真心,见到自己本来的面目,正是《楞严经》里讲的「常住真心」。
  下面两句,「自然光色参迴,转变最胜」。这里是讲所现的十法界依正庄严,随顺有情的业力,这个业力是什么?就是妄想、执著而生起变化,千变万化,这就是自然光色参迴,转变最胜。性能现,识能变,是什么动力让它转变的?念头,念头让它转变的。所以一切大乘经典上常常这样说,「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明白这个事实真相,明白这个原理,如果我们天天想佛就必定变成佛,转变最胜就变成佛境界。这些都不是菩萨、佛主宰的,也不是上帝主宰的,更不是阎罗王主宰的,是你自己的念头主宰的。这回听懂了?谁主宰?你的念头主宰。六道轮迴、十法界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心想生来的。佛心清净,没有杂念,所以他看十法界都是佛法界。宇宙万象随众生心变,因为我们凡夫妄想纷飞,看到诸佛菩萨也是凡夫。一个人如果他心地纯善,他看到这个世间的人,人人都是善人,没有一个不是善人;心胸险恶的人,看这个世间没有一个好人。
  所以佛教我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常常想别人的好处,这个人将来一定生三善道;常常看别人的坏处,左挑鼻子、右挑眼,这个人将来一定堕三恶道。善恶两道皆是心想生,明白了这个事实真相,善恶两道都不要,就一个目标想成佛,这就是志愿无上。这句经文,不但包括外面自然事相的千变万化,也包括一切有情众生的心态变化,转变更不可思议。佛经上常常这样讲「依报随著正报转」,依报是外面的环境,正报是指人心。今天我们看到这个世间的人心正在变化,而且是往坏的方向变,不是往好的方向变。我们大家都能深刻的感受到,这些年世间人心的变化太大,变得贪得无厌,人心险恶。这个世界就像一个火药库,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后果不堪设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这是教育出了问题,教育的宗旨、方向出了问题。把德行、人文、人本的教育忽视、丢掉了,取而代之的是竞争的教育。人不知道活在这个世界上干什么来了,不知道人和人之间是什么关係。
  所以使现在的社会变得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兄不兄、弟不弟,亲不亲、友不友,可以说天下乱了,人民受苦受难。如何能改变这种现象?效果最快最好,就是中国的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所以我们佛弟子真正明白了这个道理,明白了现实的状况,就知道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自己要努力修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你周边的人,再把佛法介绍给一切有缘众生。同修们可能说从哪入手?你可以先从你的家亲眷属、亲朋好友、同学同事做起,然后再逐步推广。用这个为众生祈福,用这个祈愿世界和平,众生安乐。效果最殊胜、最快速的,无过于《无量寿经》和念阿弥陀佛。老法师告诉我们,《无量寿经》是一部难得的好经。古德赞叹这部经是「华严奥藏,法华祕髓」,这是大乘经典,是一乘经的精华、精髓。我们这一生能够得到、能够相信、能够受持,是真正的有福。如果没有遇到这个法宝,遇到大的劫难很难过得去。看下面一段经文:
  【鬱单成七宝。横揽成万物。光精明俱出。善好殊无比。著于无上下。洞达无边际。】
  看下面几个词语,鬱单这是印度话,是北俱卢洲的别名。横揽,横是指十方,揽是收罗的意思。光精明,光是光明,精是精妙,明是明净,光精明合起来就是真善美的意思。『著于无上下』,注意「著」这个字,这个字有的时候念遮,有的时候念卓,在这里念住。「著」是明显的意思,「无上下」是指平等法,这一句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明心见性。『洞达无边际』,「洞」是洞彻通达,「无边际」就是无边无际的意思。这几句经文是讲西方极乐世界的状况,真正圆满达到了止于至善。它的道理能够贯穿一切法,尽虚空遍法界都出不了这个理论。
  下面看,『鬱单成七宝』,「鬱单」刚才我说了,是北俱卢洲的别名。佛讲我们这个世界中央是须弥山,须弥山的四周各有一个大洲。鬱单越还有个名字叫北俱卢,这是个洲的名字,是北方大洲的名。这个洲有什么特点?这个洲里的人福报特别大,不需要工作,衣食自然就丰足了,所以他们很幸福;那里的人寿命很长不生病,没有短命夭折,那个地方的七宝是自然生长。佛在这里举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北俱卢洲这么好,但是,它和西方极乐世界的差距,仍然是很远很远。我们刚才听了,这北俱卢洲也很叫人羡慕是不是?寿命长,没有命短的,没有中途夭折的,还不生病,衣食无忧还不用工作,你说多好!我们现代人肯定听了就很羡慕。但是大家要知道,西方极乐世界不知道要比这强百千万亿倍。你说西方极乐世界该有多么好!看下面这句,「横揽成万物」,这是说一切万物依正庄严,都是从自性里自然流露出来的。「光精明俱出」,光精明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真善美。『善好殊无比』,「殊」是殊胜,十方世界不能和它相比。极赞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之乐,正符合本品经文的题目「寿乐无极」。刚开始的时候,我告诉大家,这品经文主要说两个无极,一个是说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们寿量无极,第二个说快乐无极。这两个无极是不是都是我们非常希求的!
  下面两句,「著于无上下,洞达无边际」,这两句是说所证之理,与能证之智,智慧的智。前句是如如之理,理是自性的性体;后一句是能证之智,这个智是什么?是自性的起用。著是明显之意,无上下是指法平等,无有高下。无边际指佛的智照深广无边,智慧的智,照耀的照,指佛的智照深广无边。这两句经文是说什么意思?如果前面你没听懂,后面这句把它说白一点,这两句经文就是说的超越时空,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就是什么?无古今,无来去。我们平时讲的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法界是什么样子?我们没有亲证,所以怎么说也说不清楚。现在佛在这段经文里,把一真法界的境界给我们说出来,一真法界就是这个样子。西方极乐世界究竟有多么好?如果我们的同修们能把这一品经文,给大家介绍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也就差不多了,就是能让众生明白,西方极乐世界究竟有多么好。你能把这品经文介绍清楚就可以了。看下面一段经文:
  【宜各勤精进。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绝去。往生无量清净阿弥陀佛国。横截于五趣。恶道自闭塞。无极之胜道。易往而无人。其国不逆违。自然所牵随。】
  这是佛勉励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勤奋精进,努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这么好,往生也不难,我们为什么不努力求生极乐世界?看下面的几个词句,超绝是超脱轮迴,断绝生死。横截是横超,五趣就是指六道轮迴。『无极之胜道』,指念佛往生不退成佛之道,叫「无极之胜道」。自然是指与生俱来的恶习,大家看,我们在前面,接触到好多关于「自然」这个词,这个词在不同的地方,它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在这段经文里的自然,是指与生俱来的恶习。
  我们看这几句经文,『宜各勤精进,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绝去,往生无量清净阿弥陀佛国』。这几句经文什么意思,我们能不能听懂?这是世尊苦口婆心的在劝导我们要求生净土。「宜」是应该,「各」是各人,每个人都应该勤奋精进,努力自求之。求得到吗?下一句,佛为我们做保证,哪句?「必得超绝去」。你看佛这一句话说的语气多么肯定!让你听了之后,丝毫的疑惑都没有。只要你肯努力自求,一定能够得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跟诸大菩萨们一样的享受,同等的待遇。我们知道念佛法门,即使是一个人我们也要劝他,「佛氏门中不捨一人」。有的人可能这样想,一个人、两个人不值得一劝,如果很多人,我出钱出力很值得,一、二个人不值得。佛告诉我们,一、二个人要是能往生,就是一、二个人成佛了,那还得了!你千万不要想一个、二个不值得,一个、二个也要劝,也不能捨弃。所以这几句经文,我们一定要感恩世尊,在这里仍然是苦口婆心的,劝勉我们要念佛求生净土。
  下面两句,『横截于五趣,恶道自闭塞』,这两句经文非常重要,是佛向我们说明,往生最殊胜的功德利益。就是往生究竟有什么好处?最殊胜的功德利益是什么?这两句经文,佛就给我们解答了这个问题。「五趣」就是六道,通常讲五趣就是不讲阿修罗,因为除地狱道以外其他的四道都有阿修罗。所以现在如果说五趣,我们大家就知道,它和说六道是一个意思。有很多同修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信心生不起来,我愿心也生不起来,怎么办?为什么你生不起来?是因为你对事实的真相不了解。如果你了解了事实真相,什么事实真相?一,你了解六道轮迴的事实,了解三途是苦海无边,你就会心生怖畏,你一定会生起信心和愿心的。是你对事实的不了解。第二,你还贪恋这个世界,有的时候我们念佛人念一辈子佛,到最后最后那一关过不去,耽误了往生大事。所以在关键的时刻,如果要往生的人,他能遇到善缘,他这个关就能够突破,你助他一臂之力。
  今天上午我就遇到这么一件事情,一个同修的妈妈,这老人家也念佛多年了,她去西方极乐世界的希望是很大的。我在几个月之前,我曾经跟老人家通过一次电话,我鼓励她好好念佛,求往生。现在老人家已经三天没有吃饭,基本上是接近要往生。但是老人家就一件事放不下,放不下她的儿孙。我跟她通电话,我说就这件事你放不下,会耽误你往生大事的。这一生就这么一次机缘,千千万万不要错过,一定要把念头集中在念阿弥陀佛上。我跟她电话大约说了有五分钟的时间,一开始老人已经不能说话,等我说完之后,老人突然自己要和我说话。她告诉我:谢谢你,刘老师,我听懂了。所以,你看最后如果能助她一臂之力,可能她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这个坎你不帮她过去,她挂著她的儿孙放不下,她往生极乐世界基本上就没希望。所以在关键的时刻,我们遇到这样的缘,一定要尽心尽力的帮她一把。
  看下面两句经文,「无极之胜道,易往而无人」。这里面「无极」两个字是赞叹到了极处,胜是殊胜,道就是念佛往生的大道。念佛往生这个法门,在无量法门、无量佛道里,真的是第一殊胜,所以一切诸佛赞叹。可惜的是西方极乐世界很容易往生,万修万人去,但是有人却不想去。释迦牟尼佛这句话很感叹:不知道的人他不去,你不能怪他,为什么?因为他不知道,所以你怪他也没用。那佛这句感叹的话是对谁说的?你们听懂没有?是对我们念佛人说的。你们念佛这么多年,为什么到关键时刻就不想去西方极乐世界?所以佛这个话是对我们念佛人讲的。佛说你们有福,今天遇到这个法门而且还修学,到最后还是不想去,这真的是可惜。老法师也是这样教诲我们的,也在替我们惋惜。为什么到最后关头就不想去?我刚才说了,就是贪恋这个世间,捨不得、放不下。所以念佛人多,往生的人少,最后一念之差,就又去六道继续轮迴了,甚至去了三途,你说这有多么可惜。佛怎么能不感叹?
  看下面两句,『其国不逆违,自然所牵随』。这两句经义是双关语。我们来研究它为什么是个双关语?怎么个双关法?先说「其国」是指极乐世界。「不逆违」是指很容易去,很容易往生,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很容易往生。因为我们的心意并不违背,我们也很希望到那里去,到那里去我们称心如愿。而且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愿愿都是接引众生,是没有任何条件的。造作五逆恶业将堕地狱,只要你肯回头,临终一念、十念都能往生,可见这件事情真的不难。为什么又易往而无人?为什么「自然所牵随」?我们下面就说这个问题,这品经多次出现「自然」这个词彙,刚才我说,意义都各不相同,这里的自然是指习气,是指恶习。大家想一想,你的习气已经成了自然,你对你的家人、你对你的亲人、你对你的儿孙放不下,贪恋,捨不得放下。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来接引你,你还是难捨难分,阿弥陀佛看你这个样子,他只好走了,这是你自己的障碍,念佛到临终不能往生,这是双关语的第一个意思。
  「自然所牵随」它是双关语,第一个意思是什么?是你的习气。因为你放不下这个世间,放不下你的亲人,佛来接引的时候你难捨难分,佛看到你这个样子佛就走了。所以你念了一辈子佛,到最后你不能往生,这就叫自然所牵随,这是双关语的第一个意义。下面说第二个意义,第二个意义跟第一个意义正好相反,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个意义是截然相反的。第二个意义是什么?是说到临命终时,自然所牵随,这个自然所牵随是指什么?是指你的愿力自然成就,阿弥陀佛来接引你,你自自然然的就跟阿弥陀佛走,就去西方极乐世界了。你看同样一句话两种截然不同的意义,老法师是这样告诉我们的,说这句经文是双关语,都能讲得通,那就看不同的人,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可能是第一个意思,不同的人可能是第二个意思。但是,老法师告诉我们这两个意思都能讲得通。我们看下面的经文:
  【捐志若虚空。勤行求道德。可得极长生。寿乐无有极。何为著世事。譊譊忧无常。】
  这是告诉我们什么?要我们捨弃世间的一切,放下身心世界,像虚空一样一法不立,一心一意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不退成佛。我们往生净土以后,我们的寿命与快乐,都同佛菩萨一样无有穷尽。既然往生能得如此殊胜无比的利益,为什么我们还要贪恋这个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这些都是无常的,何必继续操心和忧虑?看下面几个词语,捐志是捨弃对于世间的欲望和追求。道德,道是指持名念佛之因,德指往生净土之果。道德,道是因,德是果。譊譊,是竞争喧哗的态度。
  看下面两句经文,『捐志若虚空,勤行求道德』。我们世间人有立志做大官的,有立志发大财的。佛在这里劝导我们,把这些统统捨弃掉,捨得乾乾净净,像虚空一样一法不立,一法不存,就是我们说的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告诉我们,在佛门里,即使是弘法利生的事也不可以执著。真的立志在弘法利生,你也决定不能往生,你也得不到清净心。这句话不太好理解,我立志要弘法利生,我怎么不能往生?而且在这里说决定不能往生。下面告诉你怎么做是对的,就是弘法利生要不要做?要做。怎么做?随缘做。就这么几个字,多简单的答案!我们是不是这么做的?不可以攀缘去做。所以说有机会就做,没有机会不去找它做,做就等于没做一样,就是我们常说的作而无作,无作而作。要怎么样?要三轮体空,心里一心一意念佛。这回我们听明白了,弘法利生随缘做,不去攀缘做,攀缘做生烦恼,你不能往生。我们要把这段话听明白了,告诉你要做到三轮体空,你的心里一定要一心一意念阿弥陀佛。下面一句,「勤行求道德」,道是指修行的方法和功夫,德是收穫。在这个地方道德两个字,跟普通的道德两个字讲法不一样。这里的道是指持名念佛,德是指往生不退,这个很特殊。道德在这里,它的讲法和其他别的时候讲不一样,道是指持名念佛,德是指往生不退。我们今天修的是持名念佛之道,必得往生不退之果,佛是要我们这样去用功、去精进、去努力,我们要听明白佛对我们的教诲,不要把它搞错、搞偏了。
  下面一句,『可得极长生』。世间人最大的愿望,就是求长寿是不是这样?哪个人都想长寿。长寿好不好?老法师告诉我们,未必好。为什么这么说?长寿的人,如果你身体健康,这好;如果你身体不健康,这就不好。如果身体不好,老法师说,不如早点求生极乐世界,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的寿命和阿弥陀佛一样无量寿,你说那该有多好!下面一句,『寿乐无有极』,佛在这部经里为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真正是亿万分里的一分。大家注意听,在这部经里,佛为我们介绍的西方极乐世界,真正是亿万分里的一分。你说没有介绍到的还有多少?西方极乐世界的真实状况,诸佛菩萨也说不尽,多长时间说不尽?穷劫都说不尽,无量劫都说不尽。你说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殊胜,该有多么美、多么殊胜。在这部经里,佛只不过是给我们举几个例子而已,极乐世界的无量寿是真的无量寿,人不老这样的无量寿就好!所以佛极力劝我们求生西方。
  看下面两句,『何为著世事,譊譊忧无常』。这两句是佛在继续劝勉我们,真是苦口婆心。「何为」是问话,为什么你还贪恋世间事?「譊譊忧无常」,这个词「譊譊」,就把六道众生的心情,一语道破了,六道众生干的就是这些事情,患得患失。哪些是世事?哪些是无常?让你一天到晚操这么多的心,让你这么忧虑。佛在这品里把这个问题提出来放在这,什么时候给我们答案?在下一品经里详细为我们说出来,劝告诉我们,搞这些东西就是搞生死轮迴,就是搞六道,就是搞三途,是自作自受。我们要记住,佛给我们讲的这些原理、理论真实的基础,就是「自然之有根本,自然光色参迴,转变最胜」。佛一再劝勉我们,不要去想这个世间的事,不要把世间的事放在心里。要把西方极乐世界放在心里,把阿弥陀佛放在心里,你一生决定能够圆满成佛。最后有四句话供养给同修们,「世事都是假,何必空牵挂,心住三昧中,修道自通达」。这品经文就讲到这里。
  下面给大家说说,这品经文的几个要点,第一个要点,这品经文,世尊为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往生者的寿量、快乐,显示极乐世界的殊胜、美好,劝勉我们发心求生净土。第二个要点,从三十二品开始到四十八品结束,弥勒菩萨是当机者,释迦牟尼佛把守护《无量寿经》的重任,交给他的接班人弥勒菩萨,弥勒菩萨也欣然接受了世尊的重托,他示现成佛以后,一定是护持这部经、弘扬这部经,这部经是一切诸佛如来所护念经。第三个要点,菩萨的心量是容容虚空,无所不包,无所不容。菩萨的包容,没有丝毫勉强,没有作意要容忍,法尔如是,是自自然然的包容。第四个要点,「志愿安定,无增缺减」,是我们修行人成败的关键。这句佛号老老实实念下去,自自然然功夫成片,自自然然得一心不乱,自自然然心开意解,这就是念道之自然。用功不能急躁,急躁往往失败;也不能迟缓,迟缓就懈怠,功夫不能得力。
  第五个要点,真正的佛弟子要努力修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周边的人。可以先从你的家亲眷属、亲朋好友、同学、同事做起,然后再普遍推广用这个为众生祈福,用这个祈愿世界和平、众生安乐。第六个要点,极乐世界这么好,往生也不难,为什么很多同修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信心生不起来?愿心生不起来?这是因为不了解事实真相。如果你了解六道轮迴的事实,了解堕三途是苦海无边,你就会心生怖畏,信心和愿心会油然而生。第七个要点,不可以执著弘法利生的事情,执著弘法利生你也决定不能往生,因为无论执著什么,你都得不到清净心。弘法利生要不要做?要做。怎么做?随缘做,不可以攀缘做,有机会就尽心尽力去做,没有机会不去找著做。做就等于没做一样,作而无作,无作而作,要三轮体空,心里一心一意念佛。这就是这品经文七个要点。
  今天就交流到这里,感恩大家。阿弥陀佛!  

 

欢迎关注悲智佛网微信公众号,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公众号名称:beizhifw   公众号ID:beizhifw  
关注提示:可在微信上搜索 beizhifw ,在搜索内容中点击关注

老法师念佛 老实念佛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佛经故事 净土圣贤录文言文 来佛三圣永思集 净业三福 了凡四训 弟子规 太上感应篇 十善业道经 三皈依传授 认识佛教 沙弥律仪要略 五戒十善 修六和敬祈祷文 净土五经 刘素云老师复讲大经 净土圣贤录 布施的功德 净土大经解演义 科注全集 净土大经科注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回)
返回顶部